幼儿园教案(热)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幼儿萌发爱上幼儿园、爱老师、爱小伙伴的情感。
2、学会唱歌,对唱歌产生浓厚兴趣。
3、体会唱歌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歌曲《上幼儿园》
三、教学过程
1、幼儿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幼儿对唱歌产生兴趣。
2、幼儿讨论歌曲中的小朋友是如何上幼儿园的'。
3、幼儿理解歌词大意。
4、全曲跟唱法学习歌曲。
四、教学延伸
幼儿根据歌曲创编动作,在老师带领下一边唱歌一边表演。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幼儿园歌曲分享:好朋友
书海小天使、带书到幼儿园
幼儿园地震演习,地震自救练习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草莓折纸方法
幼儿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学习对话,逐步理解故事中各形象之间的联系。
2.明白任何事务、人物都不是完美的,是有缺点的。喜欢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长处,承认自己的短处,学习取长补短。
3.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体验表演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欢庆音乐一段。
2.《老鼠娶新娘》课件。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flash课件封面)这么热闹,是谁家在办喜事呀?我们去看一看。
2.(继续播放flash课件)原来从前有个老鼠村,村里有个村长,村长有个长的非常漂亮的女儿,叫美叮当。今天就是老鼠村长要嫁女儿喽。
二、观看课件,理解故事。
1.小朋友,你们猜猜看,老鼠爸爸会把女儿嫁给谁呀?
2.老鼠爸爸到底把女儿嫁给谁呢?我们一起到故事里去找一找。
欣赏故事第一段。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一段)
1.小朋友,老鼠爸爸想把女儿嫁给怎么样的人呀?(用故事中的原句回答)
2.那神气是怎么样子的呢?谁能来学一学。(幼儿回答或表演一下)
3.老鼠爸爸也想把女儿嫁给像你们一样神气、一样厉害的人,那他去找了谁呢?让我们继续去故事中听一听,看一看。
欣赏故事第二段。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二段)
1.老鼠爸爸第一个找的是谁呀?(太阳)老鼠爸爸是怎么问太阳的?它是怎么回答的?谁能来学一学。(师幼分角色对话)
2.那接下来老鼠爸爸又分别去找了谁?(乌云、风、墙、老鼠小阿郎)那鼠爸爸又是怎样说的呀?它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3.它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吗?
4.小结:乌云遮住了太阳,风儿吹散了乌云,墙挡住了风,老鼠从墙上打了个洞,它们都不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它们都有自己最强的地方,但是没有人是最强的。
三、结合经验,了解自己。
1.小朋友你们知道哪里是你最强的地方?
2.我们把最强的地方叫做长处,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有长处,可真好,因为长处会让我们很棒。
3.但每个人也有不够强的地方,我们把不强的地方叫做短处,你知道你的短处是什么吗?
4.你们能够知道自己的短处,真好,因为只有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够进步!
5.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当我们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时,就会变得很强大。
四、欣赏故事第三部分。
1.世界上没有最强的人,那美叮当到底该找谁当新郎呢?(可提示:找不到最强的,但可以找最喜欢的,谁最喜欢她呢?)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欣赏故事第三段)。美叮当嫁给了老鼠小阿郎,他们结婚了!
五、游戏结束,感受快乐。
1.美叮当坐着花轿结婚了,我们也来玩抬花轿的`游戏。
2.游戏要求:选一个女孩子来当新娘,新娘抛绣球选新郎!请2个男生来抬花轿3.迎亲队伍出发啦!(播放敲锣打鼓的音乐)
附故事:《老鼠娶新娘》
从前,有个老鼠村,村里有个村长,村长有个长的非常漂亮的女儿,叫美叮当。村里还有个小伙子叫小阿郎,村子里所有的老鼠都很想娶美叮当当老婆。村长不知道要嫁给谁,于是他决定要抛绣球招亲。抛绣球那天,村里面的老鼠都来了,因为只要接到绣球就可以娶村长的女儿了。谁知道美叮当刚把绣球抛出去,突然从黑暗中窜出了一个大黑猫,把村里所有的老鼠都吓跑了。经过大黑猫的捣乱,村长决定,要把女儿要嫁给比大黑猫还要强大的女婿。
但谁是最强的呢?村长想到了太阳,于是它跑去问太阳:太阳,太阳,你是最强大的吗?太阳说:没错,我是最强大的。但正说完,一团乌云慢慢的飘了过来,挡住了太阳。于是村长问乌云:乌云、乌云,你是最强大的吗?乌云说:我是啊!话刚说完,恰巧一阵风吹过来,吹散了乌云。村长又问风:你是最强大的吗?风说:是啊。说完它就吹起了一阵强风把村长吹的又高有远,直到停在一面墙上。村长被摔的鼻青脸肿,勉强爬起来问墙说:你是世界上最强的吗?墙说:当然是啊。这时候有一个老鼠在墙上挖了一个洞,穿过了这面墙。村长一看,是小阿郎。
这时,村长才发现老鼠虽然小,但仍然很有本事,所以最后他决定把美叮当嫁给了小阿郎。
幼儿园教案3
活动名称:
过马路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感受小姑娘、老爷爷和警察叔叔三个不同的音乐形象。
2、培养安静倾听音乐的习惯。
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斑马线,说说“过马路”
师:瞧,这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它?
师: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要走在斑马线上。那么马路上有谁?有哪些人过马路呢?他们走路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
师:马路上有警察,每天都有许多人要过马路,有小姑娘,还有老爷爷。
二、听赏音乐
1、师:音乐就好像我们人在说话,接下来的这段音乐里就讲述了几位不同的人过马路的`故事,让我们仔细地听一听,谁先过马路?谁后过马路?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用踮脚尖和捶捶背的动作表示小姑娘和老爷爷,用敬礼的动作表示警察叔叔。
3、幼儿讨论,并用身体动作表演。
师:在音乐里,你听见谁先来过马路的呀?(幼儿讨论,尝试动作表现)
小结:最先来过马路的可能是一位小姑娘,他走起路来蹦蹦跳跳,很轻松。
师:接下来又是谁来过马路了?(幼儿讨论,尝试动作表现)
小结:接下来过马路的可能是一位老爷爷,他走起路来慢慢悠悠,很吃力。
师:最后,是谁走过来了?(幼儿讨论,尝试动作表现)
小结:最后可能是警察叔叔走过来了,他走起路来精神饱满,步伐有力。
三、听故事理解音乐
1、教师配乐讲故事。
一天早晨,小姑娘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去上幼儿园,来到斑马线前,小姑娘等到绿灯了便高兴地过马路。就在她准备要穿过马路的时候,小姑娘忽然看见有位老爷爷正拄着拐杖,弯着腰想要过马路。小姑娘连忙说:“老爷爷,别着急,我来帮助您。”说着,小姑娘跑过去搀扶着老爷爷一步一步的过马路。哎呀,不好啦,信号灯马上要变成红灯啦,老爷爷和小姑娘还在马路中间走呢!这可怎么办呀?就在这紧急时刻,一位警察叔叔走过来了,他有礼貌的向老爷爷和小姑娘敬了个礼,然后对着两边的车辆做手势,示意车辆继续等待。老爷爷和小姑娘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顺利穿过马路,他们对警察叔叔说:“谢谢您!”
2、师幼共同扮演角色,用动作表现小姑娘、老爷爷和警察叔叔的不同。
幼儿园教案4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灵敏性快速反应能力及自控能力。
2、锻炼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手绢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幼儿做热身活动,集体幼儿做拍手操。
二、游戏《丢手绢》。
1、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撒开手蹲下,选一个幼儿手持手绢。
2、持手绢幼儿,沿顺时针或逆时针绕着小朋友走,圈上的幼儿一起拍手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唱到轻轻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幼儿将手绢悄悄地放到圈上某一个小朋友的身后)唱到:快点快点抓住他时,如果被丢给手绢的幼儿还没有发现自己身后手绢,丢手绢的幼儿就要捉住他表演节目或背诵儿歌,若在唱的过程中幼儿自己发现了手绢,就要拿起手绢,快速追逐丢手绢的幼儿,若追上就要请丢手绢幼儿表演节目,若追不上,两人交换位置,游戏重新开始。
3、幼儿重复游戏。
4、活动结束时教师与幼儿一起做放松练习。
教学提示:
教师带领歌唱,并轻轻地在膝上拍打节拍.孩子们可以坐在大人伸出来的腿上,或是跪着坐在自己的脚跟上,随着拍子上下弹跃。在唱歌以前教师可以带领小朋友和家长结合语言,练习歌曲中出现的主要节奏;身体左右摆动。
课堂游戏:丢手绢
活动目的:
锻炼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一条手绢。
活动过程:
1.推选出一个丢手绢的小朋友,其余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大圆圈坐下。
2.游戏开始,大家一起唱歌,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
3.在歌谣唱完之前,丢手绢的小朋友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个小朋友的身后。
4.被丢了手绢的小朋友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小朋友,丢手绢的小朋友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小朋友的位置时蹲下,如之前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
5.如果被丢手绢的小朋友在歌谣唱完后仍未发现身后的手绢,而让丢手绢的小朋友转了一圈后抓住的,就要做下一轮丢手绢的人,他的位置则由刚才丢手绢的小朋友代替。
幼儿园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
2、尝试按照原文仿编活动;
活动准备:
1、收集图片:小草、枫叶、菊花、松树、大地
2、挂图。
3、幼儿活动材料第20—21页《秋天的颜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幼儿自由讨论)
——你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提醒幼儿说完整句子“秋天是”)
——出示图片,幼儿讨论。
图一指导语:小草会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图二指导语:枫叶会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图三指导语:菊花会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图四指导语:松树会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图五指导语:大地会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二、欣赏散文诗
1、第一遍欣赏,感受秋天的五颜六色。
提问:谁来说说你听到诗歌里都有谁呀?
2、分析诗歌:小草是怎样说秋天的?枫叶是怎么样说秋天的?菊花是怎样说秋天的?松树是怎么样说秋天的?大地说什么呢?
3、出示图片,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句式:????说:秋天是?......
4、进一步理解诗歌:为什么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依此类推)为什么大地说秋天的彩色的?
5、理解诗歌的题目:菊花、枫叶、松树、大地说得都是什么呀?小朋友能把它们说得话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吗?谁能给这首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三、尝试运用已有经验替换诗歌中的事物,进行诗歌仿编活动
1、刚才诗歌里的小朋友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那除了诗歌里说的(黄色、红色、白色、绿色),你看到的秋天还有什么颜色?
2、根据幼儿的讲述在黑板上记录刚才小朋友说的'话,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诗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苹果说:“秋天是红红的。”小白菜说:“秋天是绿绿的。”棉花说:“秋天是白白的。”)
3、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诵仿编诗歌
(原来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用好听的词语、好听的句子、编成好听的诗歌,小朋友真是太棒了,小朋友回家以后也可以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看看秋天,看看秋天里还有那些景物,然后小朋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把秋天记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用色彩表现秋天的颜色。
2、在自然角收集、展示秋天的水果、种子。
幼儿园教案6
(一)设计思路
深圳的五月是炎热的,也是荔枝成熟的季节,提起荔枝幼儿的第一反应就是荔枝肉可以吃,而对于用处很大的荔枝仁却很少留意。这说明,幼儿对荔枝的作用了解得还不是很全面,鉴于此,让幼儿能够较全面地了解荔枝的外形特征及种类,从而对荔枝的作用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同时为荔枝仁可做中药等作好铺垫。
(二)方法思路
以操作法、尝试探索和发现法为主,幼儿通过剥、尝等各种尝试操作活动,探索荔枝的奥秘,认识荔枝的外形特征及其作用。
(三)活动目的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剥一剥、尝一尝等感知活动,认识荔枝的外形特征及作用。
2、引导幼儿全面地、有目的地观察。
3、丰富词汇;甜甜的、嫩嫩的、滑滑的。
4、发展幼儿观察总结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5、知道怎样剥开荔枝不会弄脏衣服。
(四)活动准备
1、每一组有切开的荔枝几个,不同种类的荔枝若干。
2、字卡:糯米枝、桂味、三月红、增城挂绿
3、记录表人手一份
(五)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吃过荔枝吗?你吃的是什么荔枝?
引导幼儿说出荔枝的颜色、形状、味道、里面有些什么?
师:荔枝除了荔枝肉可以吃、里面还有些什么?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荔枝的奥秘
引导幼儿由外至里有顺序地观察,感知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特征。
(1)摸一摸,看一看荔枝是什么样子的,感知荔枝的外形。
(2)剥一剥、闻一闻感知荔枝的内部结构。
(3)品尝荔枝的味道,并作好记录。
3.交流与分享
(1)荔枝有什么颜色的?它们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荔枝分那几种?
(2)它们味道是怎样的(丰富词汇:甜甜的、滑滑的、嫩嫩的.)?
4.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表
5.教师
总结
(六)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思考,查资料。
1.为什么夏天才能吃到荔枝而冬天没有荔枝吃?
2.荔枝出了可以吃之外,荔枝仁还可以做什么?
(七)活动反思
1.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和适当的工具,幼儿在剥剥、、摸摸、尝尝等自主性的操作探索中,发现荔枝的种类不同从而形状不同、味道不同,幼儿积极主动,真正做到了全身心调动起来了,潜能得到了开发,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2.在指导幼儿观察时,特别注意引导幼儿由外及里的顺序有序观察,对其中的每一个内容,注意引导幼儿全面观察,即用眼睛看一看颜色、形状,用鼻子闻一下气味,用舌头尝一下味道,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表面的粗糙程度等,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有序、全面的科学观察习惯。
3.幼儿对操作中的发现,表达的不够完整填写记录表的能力不够,需进一步加强。
幼儿园教案7
一、案例描述:
这天,我们正在学习认识“美丽的春天”,小朋友们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很
高,你一句,我一言,大胆主动地谈论着自己对春天的不同认识。忽然有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我妈妈告诉我春天应该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姹紫嫣红!”多好词语呀!把春天描述得美丽极了!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教给孩子学习这些成语的良好机会,马上让孩子们跟着她一起念,一遍,两遍……孩子们念得声音却越来越轻了,忽得听到有个男孩子在嘀咕:“什么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什么意思,听都听不懂!”原本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越来越弱了。
二、 案例分析: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抓住教育的锲机是对的,能利用生生互动,来引导幼儿互相学习这些优美的词语,充分体现教育的互动性,一开始教师的教育方法是对的,但最终在实施的过程中,又犯了一个较大的错误,教学中没有让幼儿充分感受一下到底什么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姹紫嫣红”,违背了新《纲要》的幼儿主动性学习的教学原则,完全采用的是传递---接受学习模式,减弱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应该看到,长期以来,我们以前的这种传递---接受学习模式能帮助我们有效地传授系统知识,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教学观念的更新,其弊端日益明显:
首先,从目标上看,它是一种认识型教学。它主要是为了实现认知目标,却不让幼儿充分感受一下,就是掌握记忆的知识,让幼儿记牢三个词语;
第二,从方法上看,它是一种灌输型教学。以教师讲为主,把教学看成被动的过程,幼儿不能离开教师的灌输,教学就难免成为注入式;
第三,从师生的教学关系上看,它是一种“独奏”型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孩子听;
第四,从过程上看,它是一种封闭型教学。它重教轻学,重知轻全面育人,不能结合实际来安排教学过程。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与社会实践脱节;
第五,从结果上看,它是一种统一型教学。它不考虑幼儿的差异性,以统一的教学内容,一致的'教学速度,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相同的衡量标准面对全班所有的幼儿。这种期望所有的幼儿以相同的速度完成相同材料学习,并达到相同掌握速度的教学是不切合实际的。
三、 案例反思:
改革传统的教学,首先要破除传统的教学中只实现认知性目标的片面性,确立全面,主动发展的教学目标,即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的发展。那么实施什么教学策略让幼儿进行主动性学习呢?
1、幼儿参与。即在教师引导下,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使其外部学习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儿智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能,提高素质。
2、发现式的教学。即是在教师指导下,把学习的知识作为研究,探索问题的材料或工具,启发孩子主动地探讨知识的形成、应用和发展,培养孩子批判继承,探索创新的能力。
3、个别化教学,是指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适应并注意个性发展的教学,允许幼儿在学习材料、学习方法灵活地选择,采用的评价方法也是弹性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模仿”;“教师表演,幼儿观看”的做法,把幼儿的主动活动、积极活动放在首位,使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主动意识、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得到培养。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我们提倡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创设条件,使幼儿能自由选择器具,自由结伴组合,自己创造玩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重视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避免“指挥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带着
爱心走近幼儿,带着微笑走近幼儿,带着虚心走近幼儿,带着慧眼走近幼儿,带着理解走近幼儿,带着鼓励走近幼儿,带着支持走近幼儿,带着欣赏走近幼儿,你就会发现:善于探究的幼儿个个是天才。
幼儿园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准附点和休止符的节奏,能边唱边与同伴开展“搭高楼”的游戏。(重点)
2.能判断输赢,并大胆创编动作有节奏的表现“搭高楼”及“哩哩哩,恰恰恰”的说唱节奏。(难点)
3.体验与同伴合作创编动作玩躲闪和模仿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有玩模仿动作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发音练习,学唱并用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的乐句。
(1)教师与幼儿运用分句模唱的方式,学唱“哩哩哩、恰恰恰”的乐句,掌握附点及空拍节奏。
5. 6 1 | 1 1 1| 5. 7 2| 2 2 2|2. 4 3 5 |1 0 1 1 |1 0|
哩哩哩恰恰恰哩哩哩恰恰恰哩哩哩哩恰恰恰恰
(2)教师完整示范,幼儿学唱此乐句,引导幼儿倾听并唱出附点及空拍节奏。
(3)鼓励幼儿创编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学习完整演唱并表现搭高楼的方法。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提问:歌曲中除了唱到哩哩哩、恰恰恰,还唱了什么?是怎样数高楼的?
什么是层层叠叠?我们怎样用小手来表现层层叠叠的高楼?
(2)教师选择幼儿有代表性的搭高楼的方法,带领幼儿边学说念白部分边用动作表现,掌握歌词及节奏。
(3)幼儿与教师一起边完整演唱歌曲边有节奏的做动作。
根据幼儿演唱过程中的问题,重点引导幼儿唱出附点及空拍节奏,及边说念白边有节奏的表现搭高楼。
3、掌握同伴合作搭高楼的方法,并边唱歌曲边开展游戏。
(1)两名教师示范搭高楼的方法。
提问:我们是怎样搭高楼的?什么时候拍伙伴的手?
(2)教师与一名幼儿互动尝试搭高楼的方法。
强调规则:用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的手,拍到就赢了;没拍到时躲闪成功的小朋友就赢了。
(3)请两名幼儿示范游戏,同伴评价再次明确游戏规则
(4)幼儿两人一组边说边有节奏的练习搭高楼的方法
(5)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合作玩搭高楼的游戏
○1幼儿坐在座位上玩游戏,教师重点评价演唱是否清晰及随音乐旋律有节奏的做动作、配合游戏的情况
○2幼儿围成里外圈开展游戏,重点指导幼儿学习交换游戏伙伴的方法:里圈的小朋友听到前奏时,边走边拍手按逆时针走到下一个同伴面前继续游戏。
4、丰富游戏玩法,同伴合作边唱边玩游戏。
(1)教师示范游戏,幼儿观察并伴唱。
提问:我们的游戏有什么变化?
小结:谁赢了谁就做带头人,创编新的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另外一名小朋友学他一起做。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各种不同的身体动作有节奏的表现唱词,并请个别幼儿分享、带领同伴练习创编的动作
(3)幼儿边演唱歌曲边与同伴合作游戏。
教师重点评价幼儿的演唱情况及两人游戏时分辨输赢创编动作的情况,提醒幼儿按节奏换游戏伙伴循环开展游戏。
5、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在音乐区随音乐伴奏合作边演唱边游戏
(2)游戏熟练后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高楼的`节奏。
附游戏玩法:
教师采用幼儿创编的适宜动作,引导幼儿两人一组随音乐边唱边有节奏的做出“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在念白部分“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时,两人边念歌词边按节奏由下往上依次交叉搭手,手心压手背做搭高楼的动作;当念到“层层叠叠是高楼”的“楼”时,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同伴的手,拍到了即为赢,如果没有拍到,快速躲闪成功的幼儿为赢。赢的幼儿要创编念白之后的“哩哩哩、恰恰恰”乐句的动作,输者进行模仿,同伴继续游戏。
小结:老奶奶的粽子里包着她的心愿: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重点讲述(第3~l 2页):
一包粽子时老奶奶心里是怎么想的?
一小动物们吃粽子时,老奶奶怎么想,小动物们又是怎么说的?
(3)拓展经验
①粽子的制作(播放课件):
一故事里说包粽子要用哪些材料?
一想不想知道怎样包粽子?
②“端午节”的习俗(播放课件):
一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一“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一“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小结:“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民俗节日,起因是古代为了纪念一个叫屈原的爱国人士。“端午节”有许多有趣的风俗习惯,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和“端午节”一样有意思的节日,你知道有哪些吗?
(4)分享品尝
①看教师拆剥粽子。
②教师分粽子,幼儿品尝。 ③说说自己吃的是什么馅儿的粽子。
(三)活动拓展
1.在美工角提供长纸条、腈纶棉等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模仿包粽子,学习制作香包。
2.收集各民俗节日(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的相关图片与书籍,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一些民俗习惯,并制作民俗节日手册。
(四)阅读区的活动
1.提供该故事书和图片,鼓励幼儿翻阅、排序并讲述。
2.创设“吃粽子讲故事”的情境,提供大粽子和图片,引导幼儿开展“故事接龙”的游戏。
3.录制一些关于我国民俗节日的传说、故事,供幼儿倾听、了解。
幼儿园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拆纸盒游戏,发展托儿的撕、剥技能,激发探索兴趣。
2、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各种盒包装成的礼物盒人手一个(桔子、花生)毛巾。
活动过程一、引入活动
1、整理散落在地上的礼物盒,引导孩子按颜色摆放。
2、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把地上的礼物盒都捡起来了,老师要把这些漂亮的礼物盒送给你们。
二、物盒中的秘密
1、教师:你喜欢什么颜色呀?
(针对孩子的`回答,一一送礼物)
2、请幼儿摇一摇!听听谁在礼物盒里呀?
指导幼儿拆开来看看。(托儿拆纸盒)
三、发现秘密
1、教师:盒子里是谁呀?(学说:桔子、花生)
2、桔子一定很好吃,想不想吃桔子?谁会剥?
(请能力强的孩子演示)
3、教师小结并简单演示:
先用食指在桔子的小肚肚上钻一个小洞,然后,请大拇指帮忙把桔子的衣服剥开。
4、托儿集体操作剥桔子,教师观察指导。
(引导托儿用毛巾擦手)
5、幼儿品尝桔子。
(鼓励托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师:我们小朋友自己剥桔子,老师真高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啦!
6、剥花生
教师:看!这是什么?(花生)花生怎么剥呢?
教师示范讲解剥花生,幼儿尝试剥花生并品尝花生。
延伸活动
将活动后的鞋盒进行自由操作,如:筑高楼、排长队等等。
幼儿园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2、3,感知3以内的数量,理解3以内数字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2、在游戏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懂得乘车的简单礼仪。
活动准备
1、分别贴有1—3数字标志的头饰。
2、教玩具公共汽车3辆,车票若干,分别是数量为1、2、3的食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乘坐公共汽车的情景,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1、老师邀请幼儿乘坐“公共汽车”去游玩,询问幼儿该怎样乘坐。
(引导幼儿说出从前门投币上车,从后门下车;上车时一个跟着一个,不推也不挤;上车后坐好扶稳,等等。)
2、介绍乘车的要求:正确点数车票上的物品后,根据物品的数量乘坐相对应的“公共汽车”。
如车票上物品数量为1个时,应该乘坐1号车。
二、邀请幼儿参与游戏
1、请三名幼儿当司机,并戴上有数字标志的头饰,根据头饰的数字开相应的`“公共汽车”。
2、其余幼儿当乘客,根据车票上的物品数量,乘坐相应的“公共汽车”。
3、“公共汽车”从起点开到终点,老师引导幼儿把车开得稳当、安全。
三、创设中途上车的情景,吸引幼儿在中途候车亭候车。
1、老师带领幼儿到草地上游玩后,询问幼儿应在哪里乘车回家。
(引导幼儿说出到候车亭等车。)
2、幼儿根据车票上物品的数量,在相对应的候车亭候车,并乘坐相对应的“公共汽车”。
如车票上物品数量为1时,在1号候车亭候车,并乘坐1号汽车。
3、提醒幼儿要等汽车靠站停稳后方可上车。
四、请幼儿吃数字饼干,感谢他们来乘坐公共汽车,并对活动做评价、小结。
幼儿园教案11
活动目的:
1、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激发探索兴趣。
2、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
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
3、小博士课件。
4、幼儿人手一份记录本和笔。
活动重难点:
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会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活动流程:
观察引趣→猜想实验→迁移运用
活动过程:
一、观察引趣
1、看一看,闻一闻,老师给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2、幼儿观察,教师指导。
3、幼儿讲述观察结果,知道实验材料名称,了解其外形特征。
二、猜想实验
(一)实验一:谁不见了
1、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谁会不见了?
(2)幼儿猜想并记录。
提出记录要求:选择两种符号,一种表示它不见了。另一种表示它还在。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对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都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记录本上,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随机指导。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4)小结:小朋友猜想的和实验出来的结果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只有动手做一做,我们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二)、实验二:谁能取出来
1、提出问题:放到水里的材料,还能取出来吗?(幼儿猜想,讲述。)
教师演示大表格让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2、提出实验要求:这里有许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现在你们就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你们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了。记录实验结果。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与同伴不同的看法。
5、教师演示PPT,展示大的`记录表和孩子一起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6、提问
(1)你发现什么可以从水中取出来?什么不可以取出来?
(2)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
(3)为什么方糖和果珍取不出来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7、教师小结,帮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
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花生放进水中,沉下去了。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果珍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糖最后看不见了。象糖和果珍这种放进水中经过充分的搅拌之后,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放进水中不能取出的现象,有个好听的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进水中后花生还是花生,油还是油。我们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们取出来了。他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迁移运用
1、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2、演示课件引导幼儿思考。
活动延伸:
出示沙子、肥皂、泥土。
问:这些是什么?它们能溶解在水中吗?
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活动反思:
采用个别引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样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溶解的秘密, 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不足之处:
1、很多幼儿活动中多以听和记录为主,很少主动提出问题。
2、由于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
小百科: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幼儿园教案12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感知迎春花的外形特征,知道迎春花是春天开放的花朵。
2、听过欣赏儿歌和讨论活动,理解儿歌内容。
3、在创设的春天情景中,快乐地朗诵、快乐地歌唱、快乐地跳动,并注意调整自己跟随集体一起行动。
4、让幼儿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收集关于迎春花的图片,带领幼儿观察过迎春花,对迎春花有一点认识。利用午餐后散步,到校园参观、观察迎春花,感知迎春花的外形特征,知道迎春花是春天开放的'花朵。
2、图片:树枝发芽、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春风》,引出主题。
1、出示图片,助幼儿有感情地朗诵儿歌《春风》。
2、启发幼儿想一想:春风吹呀吹,除了翠吹绿了、吹红了,你知道它还吹黄了什么呢?
3、加入“吹黄了迎春花”,带领幼儿朗诵儿歌《春风》。
二、学习儿歌《迎春花》。
1、教师(出示迎春花图片):这是什么花?花朵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你在哪里看见过迎春花?
2、教师朗诵儿歌。
3、根据儿歌内容提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儿歌,并带领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4、教师:迎春花吹的是什么音乐,请你们一起来学一学。
5、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念儿歌。
6、教师带领幼儿轮流接说儿歌,还可以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朗诵儿歌。
三、组织讨论,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为什么说迎春花诗园里的小号手?
2、教师:迎春花还说些什么?教育引导幼儿知道花儿好看不能摘的道理。
四、创设春天在公园里散步的情景,开展“春天真美呀!”儿歌音乐串联活动。
1、教师:春天来了,公园里真美呀!让我们家一起去公园散步吧!
2、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散步音乐去公园。(不弹奏打雷和下雨的音乐)
3、教师:瞧!这是什么花?(迎春花)我们家一起来念一念儿歌《迎春花》吧!
4、教师(分别出示柳树图片、桃花图片):瞧!柳树变绿了,花儿已经开了,啊!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5、教师朗诵幼儿随着音乐快乐地表演唱《春天来了》,提醒幼儿跟着集体的步调走,与家一起活动。
6、音乐起(打雷、下雨),教师引导幼儿随着音乐眺望、并踏着轻松的小碎步返回自己的坐位。
幼儿园教案13
教学设计:
幼儿经常会问我:老师,小鱼为什么会游泳啊?这让我感受到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幼儿对一些未知领域的探索不是简单地童话故事就可以满足的,因此我们设计了本次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鱼,知道大自然的秘密,从而萌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教学目的:
1、幼儿知道鱼身体各器官的名字。
2、知道鱼各器官的用处,懂得鱼为什么会游泳。
教学准备:
1、一条活鱼
2、鱼的图片,并把各个器官都剪开。
教学过程:
1、猜谜语,引出鱼。老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它是谁?谜语:它生活在水里,尾巴好象一把小扇子,还会吐泡泡,你们猜猜它是谁?
2、老师出示鱼,让幼儿仔细观察鱼,讨论:鱼长得什么样?
3、老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并作补充,并介绍鱼的各个器官。
4、让幼儿触摸鱼,感受鱼鳞和鱼身上的粘液。
5、向幼儿介绍鱼各个器官的作用,重点告诉幼儿鱼是靠尾鳍的摆动作为动力向前游的,背鳍用来保持身体平衡。
6、把鱼的图片进行分解,让幼儿动手拼成一条鱼,加深幼儿对鱼各个器官的记忆。
幼儿园教案14
主题一:中国有56个民族
活动一: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目标:通过亲子调查,了解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生活在一起。
准备:亲子调查每人一份。
组织:
1、幼儿经验讲述:我认识的民族。
教师记录幼儿讲述:汉族、傣族、佤族……
2、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1)幼儿回答。
(2)读幼儿调查资料。
(3)教师小结: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汉族,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调查表:中国有多少种民族
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我认识的民族
活动二:表达与创造
目标:
1、欣赏歌曲《56个民族56朵花》,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随音乐创编动作,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准备:
歌曲音像带、影碟机、电视机。
过程:
1、欣赏音乐《56个民族56朵花》,感受优美、热情的旋律,体会乐曲表达的意境。
2、听音乐说感受,教师提问“听完音乐之后你想到了什么”?幼儿自由交流,相互讨论。
3、听音乐表达
(1)听音乐做动作。
(2)听音乐自由讲述。
(3)听音乐绘画民族娃娃。
活动三:表达与交流:我是什么民族
目标:
1、了解各民族的民族文化传统。
2、知道各民族不同特点,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民族风俗。
准备:
调查表每一份。
组织:
一、经验讲述
1、我是什么民族?
研习民族2、本民族的.衣着装扮。
3、有趣的传说。
二、选读幼儿调查表
我是什么民族
我是什么族
民居
服饰
饮食
传说
幼儿绘画记录、家长讲述文字记录
活动四:表达与创造:我是什么民族(绘画)
目标:
1、通过绘画进一步认识本民族服饰文化。
2、学习画人物。
准备:
少数民族图片若干,水彩笔、油画棒、作业纸若干。
组织:
3、幼儿欣赏少数民族图片
4、幼儿绘画:我是什么民族。
鼓励幼儿大胆构图学习人物绘画。能力弱的幼儿在图片上涂色或印画。能力强的幼儿临摹画。
活动五:表达与创造:民居(绘画、制作)
目标:
1、让幼儿通过绘画、制作、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准备:
1、少数民族居住地图片苦干
2、幼儿绘画制作材料、纸、彩笔、胶水、稻草梗各苦干
组织:
1、欣赏少数民族民居:傣族竹楼、佤族草房、白族房子、蒙古包……
2、幼儿自选结伴合作:①绘画房子;②剪、粘贴、制作房子、风景。
活动六少数民族分布
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几种民族,分布区域
准备:
(1)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一份。
(2)中国地图绘制几份(大图)
研习民族(3)少数民族人物图片若干。(回族、藏族、蒙古族)
(4)油画棒、彩笔若干、胶水若干。
组织:
1、幼儿观察地图:少数民族分布图
教师读文字、重点讲读几种民族居住自治省份。
2、幼儿涂色:少数民族娃。
3、少数民族娃娃回家
幼儿把涂好色的少数民族娃娃粘贴在地图上。
4、展示幼儿作品(中国地图)
5、教师小结:中国56种民族。各民族多数杂居,如云南省居住的少数民族最多,有26个民族。
幼儿园教案15
大班美术:池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画的方法画出池塘里面各种动态的蝌蚪、小鱼。
2.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蝌蚪,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蝌蚪的各种动态。
师: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群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看看,这群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子?(圆圆的黑脑袋,细细的长尾巴)它们在水里干什么呢?(游来游去找妈妈)它们的妈妈是谁呀?那它们是怎么游得呢?请幼儿学小蝌蚪游得动作,师从旁讲述蝌蚪游得各种动态。
二、示范并讲解
1.师:伸出右手的食指,其余手指抓紧,用食指去蘸上黑颜料,在纸上轻轻按下后提起再慢慢往后拖,看,小蝌蚪圆圆的'脑袋和细细的长尾巴就出来了,像这样的画法就叫“手指点画”。
2.师:池塘里面除了小蝌蚪之外,还有什么呢?小鱼,请你在池塘里用毛笔再画上漂亮的小鱼。
三、幼儿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师:那现在就请小朋友用手指点画来画出小蝌蚪,帮它们找到妈妈吧!注意点画方法,要求幼儿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蘸颜料点画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注意卫生和画面整洁。提醒幼儿蝌蚪不要画的太挤,要分散一点。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仔细操作。
四、欣赏并讲评幼儿作品
师:请画好的小朋友把你画的池塘拿上来。和小朋友一起欣赏幼儿的作品。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发现小朋友的水粉绘画的水平提高了不少,也进步了很多。他们进行的手指画小蝌蚪的时候,大部分小朋友画的还是比较好的,在画小鱼的时候,个别幼儿展现的比较的突出,但是有些幼儿的绘画水平还是比较的薄弱,教师进行的指导还是比较多的,应多鼓励这些能力差的小朋友。
【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美术教案12-01
幼儿园教案绘画教案02-01
幼儿园教案06-01
幼儿园教案07-04
幼儿园精选教案11-07
幼儿园教案06-12
【精选】幼儿园教案07-10
幼儿园经典教案09-17
幼儿园的教案11-02
教案幼儿园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