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最新

时间:2024-02-07 07:38:10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最新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最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最新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最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教学目标:

  1、在“拔河”的情境中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3、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看图比出多少,并能够按要求画图。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地使用“>”、“<”和“=”。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学生动手操作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小旗、绳子、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学导思

  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许多游戏吧,哪位小朋友玩过拔河的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样玩吗?今天啊,有一个班的小朋友正在玩拔河游戏,他们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一起一起去看看,好吗?(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探求规律

  1.学生观察图片,思考:

  (1)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想问些什么?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在数人数时是两个两个地数的`应该鼓励。

  (2)为什么比赛还没有开始呢?

  引导学生从两边的人数不一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可以用小棒来代表拔河的小朋友,怎样摆才能够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哪边拔河的人多?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10人,二组9人,让学生观察有什么问题。然后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两组的人数。

  (板书:1.数一数2.一个对一个)

  现在两个小组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进行比赛,要怎样才行呢?(学生讨论)

  结果:将9人的一组又添上一人。

  现在两边人数同样多,可以开始比赛了吧?

  小结:两边人数同样多,可以简单地记作:10=10

  两边人数不一样多,可以用“>”“<”表示:10>9或者9<10。

  请小朋友再观察,除了参加比赛的人,还有什么人?

  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除了比赛的人,还有啦啦队,并且人数也不一样多。把比较的结果写在本子上。

  (板书:6>4 4<6)

  三、概括总结,条理知识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知识?最主要的是什么?

  (学生试着总结自己的想法)

  四、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〇〇〇〇〇 □□□□

  □□□ △△△△

  ()比()多()和()同样多

  □〇□ □〇□

  2.填上“>”、 “<”或者“=”。

  5〇 3 8〇 8 2〇 7 4〇 6 9〇 10 3〇 1

  3.数一数,比一比

  〇〇〇〇〇 □□□□

  □□□ △△△△△

  □>□ □<□

  板书设计:

  9<10读作:9小于10

  小于号

  10>9读作:10大于9

  大于号

  10=10读作:10等于10

  等号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最新2

  活动目的

  1.认识“>”、“<”,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2.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图片4张,从图一到图四的图案分别是8只小兔、6只小鸭、4朵花和9个娃娃;水果2盘;玩具2盒。

  2.数字卡片7张(数字分别是8、6、5、7、4、3、10);“>”、“<”、“=”卡片若干。

  3.数字花头饰一套。

  4.将教室布置成聪明屋。

  5.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以请小朋友做客为引子,导入课题,引发兴趣。

  2.认识“>”。

  (1)出示两幅图片(图一、图二),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8和6),并引导幼儿对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说出8大6小。

  (2)教师:我们可以在8和6之间放一个符号,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能放“=”吗?引导幼儿认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像张嘴巴对着大数笑,表示前边的数字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的含义,说出“8大于6”。

  (3)出示两盘水果,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7和5),启发、引导幼儿说出“7大于5”。

  3.认识“<”。

  (1)出示两幅图片(图三、图四),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4和9),引出“<”,重点观察“<”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给小数瞧,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9”。

  (2)出示两组玩具,让幼儿说出其数量,贴上相应的数字卡(3和10),引导幼儿说出“3小于10”。

  (3)启发幼儿找出“>”和“<”的内在规律。

  “>”和“<”都有一个开口,长的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无论是“>”还是“<”,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

  (4)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4.表演游戏:学做“>”和“<”。

  请两名幼儿做数字花,戴上数字头饰,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并请幼儿读出来。

  5.小结

  在本次活动中,我也有幸组织了大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和概括能力较差,借助各种教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因此我用水果、奥特曼、怪兽等幼儿喜爱的实物教具,以及幼儿自己在手工课上制作的纸偶做成挂图,既便于操作,又形象直观,促使幼儿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时时用儿歌去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实物、教具材料或设计情境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既能使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又能促进幼儿对事物有较全面深刻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