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时间:2024-02-05 07:13:36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1

  目标:

  1、通过“纸桌”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桌脚的形状与桌面承重能力的关系。

  2、尝试从多个角度比较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地表现,提高幼儿的自评和他评水平。

  准备:

  1、纸桌实验材料:纸若干(部分在边上贴上胶纸),同样大小积木若干,纸桌实验记录表,纸桌范例若干

  2、幼儿自评表人手一份,教师用大表格(幼儿他评自评表)

  3、摄像机、电视机

  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今天我们要用两张纸来做一张纸桌,可以怎么做?

  (二)幼儿自由选材做不同的'桌脚的纸桌,教师指导

  比一比,谁的纸桌种类多,最新颖?

  (三)幼儿做纸桌承重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桌脚的形状与桌面承重能力的关系。

  1、假如我要在纸桌上放积木,你认为哪张桌子可以放更多的积木?

  2、幼儿进行承重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根据记录纸,交流实验结果,并幼儿评价自己及他人的记录情况

  1、总结实验结果:能放最多积木的是哪一种桌脚?(最少)

  2、请你来评价一下别人(自己)的记录情况,可以打几个五角星?并说明理由

  (三)根据活动录像及两位老师的观察记录,尝试从多个角度比较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1、在刚才的录像中你看到了谁的表现?你准备从哪个方面对他进行评价?给他几个五角星?为什么?

  2、你看了刚才你的表现和同伴的评价,准备给自己打几个五角星?为什么?

  3、听听两位老师记录下来的你的表现。

  4、分发自评表,幼儿填好后放入成长档案袋。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 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 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记录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3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朋友出差回来,送我一面精致的两面镜,我带到教室里,引发班上孩子的浓厚兴趣。单面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们非常熟悉它、喜欢它;而对两面镜孩子们则见得较少,但它非常有趣,它所照的物体成像有不少的变化,有趣、易观察又好操作,是科学活动的好素材。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鉴于此,我生成并设计了《有趣的两面镜》这一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对两面镜的成像操作,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探索、观察、思维以及表达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观察两面镜夹角的变化所带来的物体成像数量的变化。

  2、尝试记录两面镜成像的现象。

  3、乐意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一面大的两面镜;每人一面单面镜、两面镜、各种立体小玩具。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了解单面镜的成像现象。

  (1)教师组织幼儿自由地照小镜子。

  师:“小朋友们长得真可爱!老师今天特意为每一位小朋友准备了一面小镜子,让朋友照一照自己可爱的样子。看一看,你在小镜子里面能看到你自己的什么呢?”

  (2)幼儿同伴间相互交流。

  师:“你发现镜子里有几个自己?”

  2、探索两面镜有趣的物体成像现象。

  (1)认识两面镜,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师:“今天老师除了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外,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另一种镜子,你们看,它像什么?它是怎样做成的?”(出示特大的两面镜)

  (2)师:“这种镜子就叫两面镜。它非常好玩!可以慢慢地打开,还可以。慢慢地合起来。”(老师边讲边演示)接着老师边看边作惊讶状说:“咦!这两面镜真好玩!还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我在两面镜里看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3)师:“那我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请小朋友把你们桌子上的两面镜拿起来玩一玩,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3、幼儿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两面镜成像的有趣现象。

  (1)幼儿照两面镜,老师观察指导。

  (2)组织幼儿相互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在两面镜里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和一面镜子里照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4、幼儿第二次探索,进一步感知两面镜有趣的物体成像现象。

  (1)幼儿用各种立方体小玩具和两面镜玩一玩,进行探索,教师注意观察和指导,并鼓励幼儿相互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发现了这么多有趣在现象。其实,两面镜还会变更多的戏法呢!看,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小玩具,请小朋友用这些小玩具和你的两面镜一起玩一玩,看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更有趣的现象?”

  (2)组织幼儿交流探索的结果。

  师:“刚才,小朋友用小玩具和两面镜一起玩了玩,又发现了什么更有趣的现象呢?”

  5、幼儿第三次探索,感知两面镜夹角的变化所带来的物体成像数量的变化并记录结果。

  (1)教师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并记录,教师注意观察和指导。

  师:“我们的小朋友可真能干,又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些有趣的发现给记录下来。那么,该怎么记,记在哪呢?请小朋友看黑板上的这张记录表。”

  (2)教师介绍记录表格:“第一行是两面镜的标记。第一个图是两面镜完全打开时的标记(边讲边演示);第二个图是两面镜合拢时,张口大一点儿的标记;第三个图是两面镜再慢慢合拢,张口小一点儿的标记。这第二行、第三行是空格,是给小朋友记录用的。如果,你是用小鱼跟两面镜玩的,你就在第二行的第一个空格里面画上小鱼的标记,然后根据上面的标记,看看小鱼在这种情况下(指第一标记)小鱼像的数量是多少,在这种情况下(分别指第二、第三标记)小鱼像的数量又是多少?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用数字表示,也可以用画图来表示。下面,请小朋友去试一试,边玩边记录吧。”

  (3)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单,组织幼儿讲述记录结果。

  师:“你是用什么跟两面镜玩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6、将幼儿作业记录装订成册,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玩两面镜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探索出当两面镜完全打开的时候,物体像的数量最少,只有一个,当两面镜慢慢合拢的时候,物体像的数量就越来越多,并把它记录下来。现在,老师把小朋友的记录装订成一本书,取名叫“我们的发现”,在教室挂起来,好吗?”

  【活动评析】

  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有着天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有趣的两面镜》就是因幼儿的兴趣生发出来的。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诱发幼儿的认知冲突,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和猜想。幼儿有了猜想和问题,并产生想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会进入真正的准备状态。接着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我指导他们通过自身的探索,对两面镜进行感知、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其间,我尊重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积极正确评价每一个幼儿的探究行为,对认真探索、积极动脑的幼儿加以肯定和表扬;对能力差的、依赖性较强的幼儿总是给予鼓励的支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从而进一步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探究活动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在探索中得以充分发挥,目标大成度高。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5

  活动名称:空气在哪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亲自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无色、无味,到处都有。

  2、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和兴趣。

  活动准备:

  鱼缸(内盛水)、玻璃杯、手绢、幼儿每人一个塑料袋、每组一瓶水、若干吹起玩具、塑料管、小玻璃瓶、土块等。

  活动过程:

  1、小实验:手绢为什么不湿?

  (1)教师举起玻璃杯,请幼儿看被子里有东西吗?(没有。是空的)(2)杯子里真的没有东西吗?(教师把手绢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请幼儿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3)到底湿了还是没有湿?我们拿出来看看。(教师拿出手绢,请幼儿摸一摸,手绢没有湿)。

  (4)手绢为什么没有湿呢?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多奇怪呀!杯子里有什么东西挡着不让水进去呢?(请幼儿讨论,说说原因)。

  (5)教师进行第二次实验,将杯子压入水下后倾斜,使气泡冒出。

  (6)引起幼儿注意:哎呀!什么跑出来了?

  (7)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8)请一个幼儿拿出来看看,到底湿了没有?让大家都来摸一摸。

  (9)再请幼儿讨论,手绢为什么湿了?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空杯子里为什么会跑出泡泡来?第一次实验有泡泡吗?杯子里是空的吗?

  小结:第一次手绢没湿是因为空气在杯子里,水进不去。第二次杯子倾斜空气跑出来,冒出气泡,水就进去了,手绢也就湿了。

  原来杯子不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看不见的空气。当空气在水里变成了气泡,我们才能看见它。

  2、找空气(操作)。

  什么地方还有空气,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给幼儿提供充气玩具、塑料袋、塑料管、水盆、土块、砖块等材料)。

  (1)指导玩充气玩具的幼儿,想办法让它瘪了,再让它鼓起来,从而感知充气玩具有了气就鼓鼓的,没有气就瘪了。吹进气一压软软的,打开盖子对着脸挤一挤,凉飕飕的'。有风,是空气跑出来了。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以感觉到它。

  (2)指导玩塑料袋的幼儿离开座位四散到教室前后、各个角落"抓空气",让幼儿用塑料袋把空气变成可看到的气包。

  (3)指导玩塑料管的幼儿(每人一个),往水中吹气可看见许多泡泡,从而得知人身体里也有空气。

  (4)指导幼儿想办法看看土块、砖块里有没有空气。

  3、让幼儿走出教室找一找,什么东西里、什么地方还有空气。

  4、教师小结,并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薯片桶、易拉罐、纸杯、塑料杯等物体,知道形状不同滚球路线也不同。

  2.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薯片桶、纸筒、纸杯、塑料杯、八宝粥筒、斜坡、球门等若干。

  2.彩线绳、双面胶、橡皮泥等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激发兴趣。

  1.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将其分类。

  2.出示薯片桶、塑料杯等不同的材料,初次探索它们滚动的路线。

  3.教师出示斜坡,球门,让幼儿观察各种材料的滚动路线。

  教师小结:有的物体能滚进球门,有的滚不进去,不同的'物体滚动的路线不同,两头一样粗的能直线滚动,而一头粗一头细的则会拐弯。

  二、再次探索,发现不同的滚动方向。

  1.提问: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它是向哪边拐弯的呢?

  2.幼儿再次探索,关注物体向哪个方向拐弯。

  小结: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总是朝向细的一端拐弯,这种滚动路线叫弧线滚动。

  三、三次探索,尝试让物体的弧线滚动变为直线滚动。

  1.提问:小朋友怎样让纸杯、塑料杯不拐弯,直接就回家呢?

  2.出示彩线绳、双面胶等材料,请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

  3.展示幼儿成功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讨论,分享探索经验。

  小结:只有让物体两端变得一样粗细才能滚进球门。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会滚动的玩具,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他们有不同的滚动路线。平时在家,你们还看到哪些会滚动的东西?那他们的滚动路线一样吗?请你们回去后把他们也找出来玩一玩,试一试,然后把他们的滚动路线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和给大家一起分享。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了解水的特性,如透明,液体,无色无味。

  2、知道水能干什么?加入不同的液体之后的变化如何。

  3、体会自己动手探索水的奥秘的快乐。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水,红墨水,黑墨水,蓝墨水,各色颜料,各种容器,毛笔,纸。

  活动重难点:

  有序全面的探索水。

  活动过程:

  一、小猫喝水的儿歌导入。

  二、进入水的特性主题。

  小朋友们,知道小猫喝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吗?看看老师手里的,有谁想来探索探索水有那些特性呢?

  恩,小朋友们真聪明,水是无色无味的,而且还是流动的。

  三、自由探索水的奥秘。

  那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这个小桌子上,有好多好多不一样的东西,组长们上来,每个小组领一份下去,小朋友们自己试一试,看看能把水变成什么有趣的样子。

  四、总结。

  哎呀,小朋友好棒!看看这边,水变成漂亮的红色啦!这是加的什么呀?哦,红墨水,还有红颜料呀。这边黑色的水,是加的黑墨水吗?

  五、记录。

  那么,小朋友们看到五颜六色的漂亮的水,要不要把它们留下来,以后也能够看见呢?来老师这里领毛笔和纸,我们小心翼翼的沾取每种颜色的水,把它们记录在我们的纸上吧。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做出来的水的颜色最多。

  六、下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再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探索尝试活动,总结水的性质。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让幼儿通过猜一猜、尝一尝、看一看、抓一抓,去观察、发现、思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发展了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情趣很高,没有心不在焉的`孩子。让不同的孩子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进步,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一个环节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为理念,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现有知识,给幼儿创设应有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这样孩子们就会有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图文字卡:支撑、保护;好习惯、有营养;

  三、活动过程:

  (一)我的支架

  1、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小学生是怎样坐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身体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头,捏上去什么感觉?(硬硬的)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头?

  4、:骨头长在皮肤和肉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种机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骨头。

  (三)看X光片,认身体部位(腿部、胸部、脚部)

  1、这里有几张X光片,你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骨头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诉幼儿骨骼的名称。

  2、你还知道身上有哪些骨头?

  (三)人体骨骼。

  1、看了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关于骨头的知识?(老师可先示范:看了这张图,我知道人的`手臂由两部分骨头组成,上面一根、下面两根)引导幼儿关注:腿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脚

  2、对你不知道的地方提问,相互解答或老师解答。

  3、人体有这么多的骨头,骨头有什么用呢?(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出示文字卡:支撑、保护:有的骨头能支撑我们的身体,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头;有的骨头能够保护内脏。比如:肋骨做几个动作,感受骨头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觉骨骼的保护作用:头盖骨、肋骨。

  4、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骨头,到底有多少块骨头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数一数图,估计一下。

  大人有206块,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图,知道人体的有些部位是有许多小骨头组成。

  小朋友的骨头在不断地长4、骨头在长,会有什么变化呢?(长长、合并、变硬)

  (三)让骨头长得

  1、怎样让骨头长得好?

  2、如果骨头受伤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受伤?

  3、师幼共同,提升:喝牛奶、晒太阳、运动、坐得直、站得稳在幼儿带来的众多有数字的物品中,幼儿对温度计的兴趣很大,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就聚集在数学区"玩"温度计,小声议论。他们发现用捂住水银柱,红色的"水"会慢慢升高,手拿开"水"就会下降。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气象符号,学会看简单的天气预报。

  2、激发幼儿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气符号挂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觉得今天的天气怎么样?那明天呢?

  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气呢?(引导幼儿说出天气预报)

  二、观看天气预报

  1、让我们一起看看明天的天气预报。

  观看ppt(嘉善)。

  2、提问:刚才天气预报员是怎么预报明天的天气的?

  3、教师概括(地名、气象符号、温度各表示什么。)。

  我们用数字来表示温度,前面的数字表示最低温度,后面的数字表示最高温度。

  气象符号是表示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嘉善是表示是嘉善这个地方的天气情况。

  4、在刚才的天气预报中,我们还看到天气预报员用什么符号表示晴天的吗?(教师出示太阳图片)我们把这种表示天气的符号叫做气象符号。

  5、师:除了刚才气象预报员预报的晴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呢?(雨、多云、晴、雪、阴)

  6、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7、了解气象符号的含义。

  提问:这个气象符号表示怎么样的天气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晴(太阳)

  多云(有时候能看到太阳,有时候看不到)

  阴(太阳被云挡住了,看不到太阳了)

  雨天(雨点从云里落下来了)

  雪(雪花)

  8、学看天气预报。

  师:现在,你们都认识气象符号了吗?让我们来看一些各地区的天气预报。(播放ppt)

  三、教师小结

  天气在不停的变化,每个地方的天气都不一样。有了天气预报,我们就能知道明天甚至是以后几天的天气,天气预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

  四、游戏(找朋友)

  1、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做一个和天气有关的游戏,叫做“找朋友”。(这张图片上面是……那它应该找怎样的天气朋友呢?)

  2、幼儿游戏,找朋友。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细致观察梧桐树叶叶脉的结构特征,初步了解叶脉的作用。

  2.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理解词语:主脉、侧脉。

  活动准备:

  1、《梧桐树叶脉的秘密》记录单(梧桐树叶形状的纸片若干),人手一个放大镜。

  2、叶脉书签、叶脉图片、叶脉PPT、梧桐树叶以及其他园内幼儿常见的树叶等。

  3、幼儿已经观察过落叶的现象,捡拾过落叶,绘画活动中给"梧桐树叶"涂过色。

  活动过程:

  1.欣赏幼儿绘画作品,引发对叶脉的关注。

  (1)教师:秋天到了,梧桐树的树叶都飘落下来了。昨天。我、们用笔把这些美丽的梧桐树叶都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眼中观察到的梧桐树叶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关注画有叶脉的树叶)这幅画好像和别的有点不一样,这些线条是什么?(引出叶脉)小朋友们画的叶脉是什,么样的?

  2.观察梧桐树叶的叶脉,探索其结构。

  (1)自由观察实物。

  ●教师:我们仔细看看梧桐树叶的叶脉到底是怎样生长的。请每人拿一片树叶观察,你觉得观察哪一面会把叶脉看得更清楚一些呢?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及时肯定有的小朋友既能观察叶子的正面又能观察叶子的反面。

  (2)细致观察并交流。

  ●教师出示叶脉:我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叶脉是什么样的。

  ●认识主脉和侧脉。

  提问:你发现叶脉了吗?有几根非常明显的叶脉?(引出主脉)主脉是从哪里生长出来的?一直长到什么地方?除了主脉,还有其他的叶脉吗?(引出侧脉)侧脉是怎样生长的?

  (3)用放大镜观察细脉。

  教师:除了主脉和侧脉。还有其他的叶脉吗?我们用放大镜来仔细看看,你看到什么啦?你发现了叶脉的什么秘密?(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时,引导幼儿顺着叶柄向下看,发现叶脉由粗到细、像许多的管子连接在一起、像一张大网等秘密。)

  (4)幼儿在记录单上绘画自己观察到的叶脉。可边用放大镜观察边绘画。

  3.讨论叶脉的作用。

  (1)教师:叶脉为什么会长得像一张网?为什么会粗细连在一起,一直生长到叶片的各个部分?叶脉有什么用?

  (2)(观看PPT)叶脉输送养分:植物通过根在泥土里吸收水分和养料,然后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了传送养料,植物从根的末端开始,经过茎到叶子的位置,这些管子藏在茎里面,平时是看不见的,但是到了叶子里面就变成了更细更小的分叉的管子。它们就是叶脉,我们从外面就能看到。

  (3)支撑叶子:叶脉就像我们身体里的骨头,把叶子支撑起来。

  4.拓展。

  (1)教师:除了梧桐树叶长有叶脉,其他的树叶也有叶脉吗?幼儿自己选择不同形态的叶子进行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它们有叶脉吗?它们的叶脉是怎样生长的?和梧桐树叶的叶脉一样吗?

  (2)小结:树叶的形状不同,叶脉生长的形状也会不同,但是它们都会有叶脉,叶脉可以帮助树叶输送养料和水分,还可以起到支撑树叶的作用。

  活动延伸: 1.收集更多种类的树叶,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叶脉。

  2.教师记录并组织幼儿讨论他们自己提出的关于叶脉及植物的问题,引发幼儿对植物的学习兴趣。

  评析:秋风吹起,落叶似彩蝶在空中飞舞,它引发孩子去追赶,去摆弄……章丽老师利用幼儿园内随处可见的梧桐树叶,引发幼儿"探索叶脉的秘密",不仅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好奇心。本次活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幼儿知道了一些关于叶脉的初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幼儿对身边事物和科学现象主动关注的态度和亲近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幼儿的学习是自身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实施课程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活动经历,使后一个活动成为前面活动的继续。本次教学活动一开始,教师先让幼儿在画板前互相欣赏自己前一天画的梧桐树叶,一方面感受树叶的色彩丰富和美丽,另一方面自然地引出新话题:××小朋友画的树叶上还有一些线条,为什么会有这些线条?这些线条叫什么?幼儿探索的积极性自然被激发出来了。

  "观察"是本次科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应对"能细致观察梧桐树叶叶脉的结构特征"这一目标,教师在这一环节又分为四个步骤层层推进:

  1.自主观察叶片。先由幼儿独立观察自己手中的一片树叶,自主发现梧桐树叶叶脉是什么样的。教师指导时注意关注幼儿是怎样观察的,是否观察到叶的正面、反面,看到了一些什么。

  2.交流观察结果。面对PPT放出的大大的叶片,孩子们叙述自己观察到的叶脉的特点,在共同分享中扩大认知经验:梧桐树叶上有主脉,还有从主脉上生出的侧脉。引出继续观察的新话题:梧桐树叶上还有什么秘密?

  3.深入发现细脉。在放大镜的帮助下孩子进一步发现了叶片上的秘密:有许许多多相互连接的细脉,叶脉像网一样分布在整个叶面。

  4.表现叶脉。在梧桐树叶轮廓图上记录下自己对叶脉的观察结果,因为这里的"画一画"是提供机会让幼儿表现对叶脉的认识,所以教师事先准备好了梧桐树叶轮廓图,避免幼儿花费比较多的时间画树叶,使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紧扣教学目标方面,"画一画"使幼儿的认知经历从感知到表现、表达,易于所获得的新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除运用记录表外。还提供了放大镜。这一材料的提供不仅可以让幼儿发现密密麻麻、细细的叶脉,而且可以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工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叶脉的形态、像网一样的细脉,而且在记录叶脉时,有的幼儿还边画边看,边看边画,充分运用放大镜的观察效果进行表现。这些都为幼儿理解工具的作用,理解发明创造的重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模具、泥工板。

  2、恐龙平面图、拷贝纸、铅画纸、复写纸、印章、白纸。

  3、彩纸、剪刀、小筐。

  4、复印机、电脑、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复制的现象。

  1、出示小鱼图。

  提问:“这是什么?老师还需要一张一样的小鱼图,有什么办法?”

  2、示范使用复印机操作过程。

  师:我就请复印机来帮忙。看,一张一样的小鱼图出来了。

  3、:刚才老师操作的过程就叫复制。复制就是做一模一样的东西。”复制的方法有很多种,刚才老师用的是复印机来复制。

  二、尝试简单的复制。

  1、我还带来了一些东西:恐龙图、拷贝纸、复印纸用这些材料能不能来复制小恐龙呢?还有印章、模具,它们能用来复制吗?请你们动手来试一试。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

  鼓励先完成幼儿尝试多种方法复制。

  3、介绍复制情况。

  (1)请个别幼儿来介绍是用什么材料,怎样进行复制的?

  师:请你介绍一下,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复制出这两个东西的?

  (2)请使用相同材料,不同方法幼儿来介绍。

  师:有谁也用了这些材料,但不是用这种方法来复制的?

  (3)请使用不同材料的幼儿来介绍复制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材料来复制的?请你也来介绍一下。

  (4):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来复制的。

  (请你们把东西都放回筐里。)

  (当幼儿讲到用复印纸等要讲解一下操作的过程和要点。)

  三、感知、探索快速复制的方法。

  1、师:“5月12日,四川发生了大地震,现在那里的小朋友需要许多纯净的水,我们一起他们,好吗?”

  “你们每一个的筐里有一瓶水,我们要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复制出更多的水。还有5分钟,运送水的.车子就要开了。小朋友要加油哦!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快速复制。

  提醒:废纸放桶里。

  3、介绍复制方法。

  (1)师:“时间到,请小朋友数数复制了多少瓶水。”

  (2)请复制的最多幼儿来介绍一下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复制的。

  (3)请用不同方法进行复制的幼儿来介绍,比比哪一种方法好。如果同一种方法,想想为什么有多有少。(剪速度快慢)

  4、: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复制出这么多瓶水,四川的小朋友一定很感激你们。

  四、了解复制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提问:“在我们平时的生活里,哪些地方也要用到复制的办法?”

  2、“复制的方法对人们有什么好处?”(方便、速度快)

  延伸:了解电脑复制,结束活动

  1、出示小兔图。“这是谁,小兔一个人觉得怎么样?”“怎样帮助她?”(复制的方法)“老师也小兔找它的好朋友吧。”

  2、.教师电脑复制小兔。

  “原来电脑也是可以用来复制东西的,家里有电脑的小朋友回家也可以试一试,如果你们平时发现了不同的复制方法,再来告诉小朋友和老师,好吗?”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蔬菜的外形和特征

  2、比较不同蔬菜的差别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丰富的蔬菜

  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参观任务,要求幼儿带有问题去进行观察请幼儿仔细观察自己所看到的`蔬菜,并进行相关的咨询(比如:它的名字是什么,怎么食用等)

  二、交流参观成果

  1、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并能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与大家分享

  2、向大家介绍自己刚认识的蔬菜

  三、教师小结

  1、总结幼儿的观察结果,讲解蔬菜的特征

  2、引导幼儿对不同的蔬菜进行比较(外形特征、食用部位的不同等)

  3、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类(可根据食用部位、颜色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各种力及其作用。

  2、以诗歌仿编的形式进行表述。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丰富有关力的概念及其本活动以前认识的各种力。

  2、图片若干、风车、小汽车、弓箭、磁石、纸船等。

  活动过程

  一、这是什么力。

  1、交代玩耍要求:

  (1)玩耍时找一找力在哪里?是什么力让你的玩具动起来和停下的?

  (2)当音乐停下时,轻轻放下玩具回到自己的位置。

  2、幼儿自由选择玩具,探索、发现、感受各种力的存在及作用。教师巡回观察。

  3、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的发现,教师注意倾听。

  4、通过个别提问:“你的玩具是怎样运动的?”“是什么力在起作用?”共同分享发现成果。并且在幼儿自由表述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总结讲述。如:风车吱吱转,靠的是风力。

  5、教师总结幼儿发现的各种力,并请幼儿从教师提供的图标中选出一种最适合的符号表现出来。如:重力↓

  6、请几名幼儿用图片和各种力的图标表示自己的.发现。

  二、还有什么力。

  1、刚才小朋友在玩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力就在我们身边,请你回忆一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用到力?用了什么力?

  2、引导幼儿在充分讨论、回忆的基础上发现更多种类的力。如:会把东西压住的力是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三、形形色色的力。

  1、力有各种各样,它们起到的作用一样吗?我们把这些力和它们的作用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好吗?

  2、在图片和图标的辅助下引导幼儿用“什么样的事情,怎样运动,用的是什么力”这一形式创编诗歌。

  活动结束

  让幼儿再次玩玩具进一步验证发现的结果,并一边玩一边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活动感兴趣。

  2.能仔细观察物体的对应关系,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感知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小猫、小狗、小鸡声音mp3,小猫、小狗、小鸡图片和房子图片,鱼妈妈、鱼宝宝图片若干。

  活动重点

  感知各种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活动难点

  仔细观察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参观动物园”情境,感知声音与动物的对应

  1.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动物园,听一听是谁在欢迎我们了?(小猫、小狗、小鸡)

  2.师:(出示动物图片)这三只小动物想带我们去他们的家里参观,我们一起找一找哪座房子是他们的家?他们房子上面都有他们的照片,我们一起来对比一下吧!(找到后将动物图片放在相应的房子下面)

  二、仔细观察鱼的颜色与外部特征,感知大小对应关系

  1.师:我们要去水族馆参观了,猜猜水族馆里都有谁啊?(出示3条小鱼的图片)原来是小鲤鱼、小丑鱼和小金鱼啊。可是水族馆里的鱼实在是太多了,请小朋友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宝宝吧。

  2.师:我们把鱼妈妈和鱼宝宝一一对比一下,如果不是我们就继续找,如果是,我们就放到相应鱼妈妈的前面。

  3.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鱼妈妈和鱼宝宝,说说他们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模样一样,鱼宝宝小,鱼妈妈大。

  4.师:请小朋友试着帮另外的两条鱼妈妈找到他们的宝宝吧!(幼儿操作)

  三、创设“整理玩具”情境,感知生活中的对应关系

  师:小动物们太调皮了,把我们的玩具都弄乱了,请小朋友们帮忙整理一下吧!给瓶子盖上合适的盖子,给彩笔盖上相应的笔帽吧!

  活动延伸

  游戏:“找一个朋友碰一碰”,进一步感知一一对应。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

  1.道具准备很充分,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2.整个活动情境贯穿始终,幼儿非常感兴趣。在参观小动物家的时候,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根据小动物的照片找小动物的家,并贴上图片。为鱼妈妈找鱼宝宝时,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请了三个能力层次的孩子幼儿上前来,都能快速的为鱼妈妈找到鱼宝宝。最后孩子们自己操作,大部分幼儿能够快速的搭配好,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

  不足之处

  1.道具虽然很充分,但有点乱,鱼妈妈和鱼宝宝虽然有大小之分,但还是分的不够明显,对于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区分开仍有点难度。

  2.孩子的操作时间较短,一部分孩子没能单独进行指导,所以环节显得有些仓促。

  3.老师没有及时进行小结,为孩子和自己理清思路,所以中间环节过度时不太自然,有点罗嗦。

  改进措施

  1.道具既要准备充分,又要操作性强,还要考虑到各个能力层次的孩子。

  2.语言尽量做到严谨、简练。过度自然,环环相扣,为幼儿节省出更多的操作时间,并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单独指导。

  3.每个环节之后及时进行小结,为幼儿和老师理清思路,强化知识点。

  小百科:对应即一个相对的关系,两者近视可视作能互相对换替代。对应:比喻在一个系统中的某一项在性质、作用或数量上等情况中,同另一系统中的某一项相当。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邮票的基本特征及其作用。

  2、设计邮票,激发幼儿继续探索邮票秘密的兴趣。

  活动重点

  了解邮票的基本特征及其作用。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邮票、放大镜、各种图案的邮票课件、卡纸、花边剪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给小朋友出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

  小图片真美丽,穿了一身小花衣。千里万里去送信,不怕风来不怕雨。写信人的心里话,它来替他守秘密。

  (二)布置邮票展,让幼儿观察邮票,自己发现邮票的基本特征

  师: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了一些邮票,老师用收集的邮票布置了一个“邮票展”。我邀请小朋友去参观。在参观之前,老师提个要求:小朋友在参观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可以一边观察互相讨论,比比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

  (播放轻音乐)幼儿自主观察邮票。(约5分钟)

  (三)老师和小朋友共同探讨邮票的特征,了解邮票的用处。

  师:小朋友发现了邮票的哪些秘密?

  师小结:对,邮票上的图案多种多样。有的是动物、有的是植物、有的是人物、有的是建筑、有的是自然风光……真是包罗万象,特别漂亮。

  提升经验:

  1、小朋友刚才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说明你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除了你们自己发现的秘密之外,你还想知道它的哪些秘密?

  教师小结:邮票上有漂亮的图案,有发行的时间、有面值、还有发行的国名等。

  2、老师把邮票放大一下,小朋友看的再仔细一些,看还能发现什么秘密?(课件)

  师:设计邮票的人不只是一些画家,小朋友也可以设计出漂亮的邮票。

  师:为什么要有锯齿呢?

  (四)欣赏具有动物图案、植物图案、人物图案及外国的几张邮票,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1、刚才小朋友参观邮展的时候,我发现咱们小朋友对邮票上的图案很感兴趣,下面咱们欣赏一些具有动物图案的.邮票(出示)还有植物图案的邮票。

  2、引导幼儿自主设计邮票。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有锯齿的卡片,现在咱们小朋友也当一次邮票设计师,设计一枚让老师觉得特别新奇的邮票吧。在设计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邮票上要体现出邮票的特征。比如:要标上面值、还有发行的国家等等。比一比谁设计的邮票最新奇。

  (五)作品展示

  画完的小朋友请到前面举起来让老师们看一看,小朋友们比一比讲一讲看谁设计得最漂亮。

  (六)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有关邮票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世界上谁设计了第一枚邮票?中国第一张邮票什么样?除了纸,还有什么材料制成的邮票?以后我们再慢慢了解,一起探索邮票的秘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