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教案:《亡羊补牢》

时间:2024-11-29 12:41:11 赛赛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案:《亡羊补牢》(通用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亡羊补牢》,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亡羊补牢》(通用7篇)

  幼儿园教案:《亡羊补牢》 1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从课题入手。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亡羊补牢这个词的意义。接着扎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之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

  二、理解课题意思。

  1、理解“亡”的意思。(课件:选项:

  1、逃2、丢失3、死)

  2、如果出现分歧要求学生到书中去寻找答案。通过文中出现的字词确定为“丢失”的`意思。

  3、理解“牢”的意思

  根据课文内容来判断:羊圈的意思。

  4、理解“补”的意思

  补羊圈是什么意思?(修理、修补羊圈)

  解释“亡羊补牢”这个词的意义。教给学生把词中的字的意思整合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

  三、理解成语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1、学生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第一次是怎么丢的。

  (羊圈上有一个大洞,夜晚朗钻进去,叼走了羊。)

  2、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羊丢了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他的邻居劝他:“赶快把羊圈修好吧!”那个人满不在乎的说:“着什么急呀,过两天再说吧!”)

  学生回答得同时,教师课件出示养羊人和邻居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劝”和“满不在乎”两个词语。读出自己的体会。在指明学生分别扮演邻居和养羊人,表演对话。

  3、读完邻居和养羊人的对话,你觉得养羊人对于第一次丢羊是什么态度?

  (满不在乎。同时师板书满不在乎。)

  4、养羊人对于第一次丢羊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结果又发生了什么事?

  (羊又丢了)

  5、这次养羊人又是什么态度呢?

  (后悔极了。同时师板书后悔极了。)

  6、养羊人又是怎么做的?

  体会“赶快”和“许多”。用课件出示带有着这两个词和不带有这两个词的两句话作对比。让学生先在文中找“赶快”的近义词:“立刻”。出现在邻居劝养羊人的时候。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养羊人态度的变化和后悔之情。在理解“许多”的时候,可以先从许都这个词本身去理解,然后再从他出现的语境中去理解。表达养羊人决心悔改药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

  7、体会“亡羊补牢”中“免得再受0损失”的道理。

  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现在修补羊圈有没有作用。(课件出示文中词句:从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8、悟出道理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生活除了插座该怎么办。使学生真正受益。

  四、讲故事。

  让学生扮演劝说别人的角色。假定身边的人有犯了错误的却依然不改正,请你给他讲一讲“亡羊补牢”的故事,劝他把错误及时改正,免得再受损失。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脉络,以便于让学生思路清晰地讲故事。即文中出现的提示故事发展的词语:从前有一天第二天从此以后。同时渗透文章的写作顺序。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满不在乎

  后悔极了

  从前有一天第二天从此以后

  幼儿园教案:《亡羊补牢》 2

  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 “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教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我们先学习《亡羊补牢》这篇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过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的过程

  4、 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增删

  幼儿园教案:《亡羊补牢》 3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法学法

  谈话法、启发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

  课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幸福回忆2分钟。(学生主持)

  生:大家好,今天的幸福回忆2分钟由我来主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话题为“幸福的课堂”。开学以来,在语文课上你感觉什么是最幸福的?(学生回答),大家说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课堂上,让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帮助。

  师:带着美好的心情,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好吗?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的……

  3 、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课件播放)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开火车读)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

  多音字:圈 近义词:街坊-邻居

  4、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5、指导写字。

  四、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字词掌握的不错,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5名学生读课文)

  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变换(一、二)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句式变换(三)

  5、讨论交流。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五、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

  3、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习。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结 果 再也没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幼儿园教案:《亡羊补牢》 4

  教学目标:

  理解“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

  认识到犯了错误后要及时改正,并采取措施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

  教学准备:

  《亡羊补牢》的故事书或电子版

  绘本中角色的图片(牧羊人、狼等)

  彩色笔、纸张

  相关的手工材料(如毛线、布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起兴趣:“你们知道什么是‘亡羊补牢’吗?”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简单介绍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及其大概含义。

  讲故事(10分钟)

  使用绘本或者电子设备播放《亡羊补牢》的故事,边讲边展示相应的插图。

  在讲述过程中穿插提问,比如“为什么羊会被狼吃掉呢?”、“如果牧羊人早点修补好篱笆会怎样?”,鼓励孩子们思考并回答。

  讨论环节(10分钟)

  分组讨论: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围绕“如何避免失去更多的羊”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每组选出代表来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手工活动(15分钟)

  根据故事情节,组织一次简单的手工艺品制作活动,比如用毛线编织一个小围栏模型,象征着故事中的篱笆。

  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回顾整个故事及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点。

  提问:“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重要的教训呢?”帮助孩子归纳总结。

  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能够勇敢面对,并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

  作业布置:

  回家后向家人复述一遍《亡羊补牢》的故事,并谈谈自己从中学到了哪些道理。

  画一幅图画表达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或感受。

  幼儿园教案:《亡羊补牢》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及其寓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运用图片和动画辅助教学,增强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故事中体会到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难点:将寓言故事的寓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亡羊补牢》的动画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看完动画片,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初读课文: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复习生字新词。

  请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精读课文:

  默读1-3自然段,找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表现。

  朗读4-5自然段,讨论为什么狼会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养羊人和邻居的不同心情。

  揭示寓意:

  提问:养羊人最后为什么不再丢羊了?

  引导学生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和寓意。

  课堂练习: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尝试用“从此”造句。

  拓展延伸:

  讨论: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是怎么做的.?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故事内容。

  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的寓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案:《亡羊补牢》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和讨论问题,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难点:将寓言故事的寓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引出《亡羊补牢》。

  解释“亡羊补牢”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

  请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断句。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和态度。

  提问:养羊人为什么第一次不补羊圈?第二次为什么又补了?

  引导学生理解养羊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过程。

  揭示寓意:

  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理解“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

  课堂练习: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尝试用“如果……就……”的句式造句。

  拓展延伸:

  讨论: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你是怎么改正的?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并讨论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的寓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教案:《亡羊补牢》 7

  教学目标

  理解《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

  通过故事学习到做错事后要勇于承认并尽快改正的道理。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亡羊补牢》的故事书或PPT。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资料。

  彩色笔、纸张等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5分钟)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你们有没有做过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呢?如果有的话,后来是怎么解决的?”以此引出今天的'主题。

  讲故事(10分钟)

  使用故事书或PPT向孩子们讲述《亡羊补牢》的故事,并配合图片帮助理解。

  讲述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问,如:“为什么羊会跑掉?”、“牧羊人最后是怎么做的?”等,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

  角色扮演(15分钟)

  分组让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重现故事情节。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体验到犯错后主动改正的重要性。

  讨论环节(10分钟)

  回顾整个故事,讨论其中的关键点:“如果我们犯了错误该怎么办?”

  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是如何处理的。

  创意工作坊(10分钟)

  提供彩色笔和纸张,请孩子们画出他们想象中的“完美的羊圈”,同时谈谈自己的想法。

  这个活动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同时也让他们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错误的发生。

  总结与反馈(5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正面应对错误的态度。

  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像故事里的牧羊人一样勇敢地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家庭作业

  请家长协助孩子记录下本周内自己所犯的一个小错误以及之后是如何改正的。下周回校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听。

【幼儿园教案:《亡羊补牢》】相关文章:

幼儿园《亡羊补牢》教案优秀01-20

幼儿园大班《亡羊补牢》的教案优秀05-08

幼儿园《亡羊补牢》教案(精选10篇)06-28

幼儿园《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通用11篇)03-15

亡羊补牢的成语故事教案08-02

亡羊补牢07-01

亡羊补牢11-02

亡羊补牢《下》07-17

亡羊补牢成语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