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27 08:36:45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

  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强调科学教育首先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一次三八家长助教活动中,班上有位家长为孩子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在魔术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异常地认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表演,他们对这个魔术表现出了浓厚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根据孩子对魔术的热衷我设计了这节大班的科学活动《神奇的药水》。本次活动是把化学实验活动引进到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领域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我不是追求一种严谨的化学实验程序,而是把侧重点放在让孩子感知化学变化的奇妙上,通过孩子感兴趣的“变魔术”的游戏形式,贯穿活动始终,不仅可以使孩子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还充分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活动目标:

  1、运用化学小魔术,使幼儿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种药水(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的现象。

  2、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变色”的奥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3、通过游戏活动,充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化学小魔术,使幼儿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种药水(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的现象。

  2、难点: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变色”的奥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

  1.碘酒、淀粉溶液(米汤)、清水。

  2.毛笔、杯子、双面胶;

  3.水彩纸数张,教师示范画一张(事先均用彩笔画好树林、房屋等,用毛笔蘸取米汤画狐狸、老虎、大灰狼隐藏在树林中,晾干),白纸数张(事先用米汤画上小动物,晾干)。

  经验准备:知道米汤、面汤内含有淀粉。

  活动过程:

  第一个环节:教师做化学小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制造神秘效果,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教师出示一张已用米汤画了小动物的白纸)教师:“看,这是什么呀?你觉得这白纸里有东西吗?”“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白纸,它里面藏着许多小动物呢,这些小动物们非常想出来玩玩,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请它们出来吗?”(幼儿自由畅想)。

  2.教师演示小实验,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教师:“老师带来了一样工具,我来试一试能不能把小动物请出来。”(教师操作)教师:“哇,它们真的出来了,是谁呀?”(三条毛毛虫)提问:“老师用什么方法把毛毛虫请了出来?”

  3.用试一试、看一看、闻一闻的方法比较水和碘酒,了解碘酒这一药水。

  注意教给孩子正确闻化学药品的方法:一只手将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动,以免药品气味过大,刺激幼儿鼻腔粘膜。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请毛毛虫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药水,它的名字叫碘酒。

  第二个环节:幼儿实验探索,发现其中奥秘。

  1.幼儿实验操作,请出小动物。

  (1)教师:“小朋友看,这些白纸里还藏着很多小动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请出来好吗,请小动物们出来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碘酒)“老师为你们每人都提供了提供了一张隐藏着小动物的白纸和一杯碘酒,请你们自己动手把小动物请出来。”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3.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实验过程。

  提问:“你请出来的小动物是谁?你是怎样把它请出来的?”

  4.引导幼儿归纳得出结论。

  提问:“这些小动物都是什么颜色?是谁把它们变成蓝色的?他们是怎样隐身的?”

  结论:用米汤液画的画遇碘酒后变成蓝,显示出小动物。

  5.老师实验论证。(两种溶液直接反应)第三个环节:游戏挑战,体验活动的乐趣。

  1.教师故事导入,引出游戏“捉小偷”。

  2.教师提问:

  (1)猜猜可能是谁把小鸡偷走了?

  (2)小偷可能隐身在哪里?

  (3)我们用什么办法让小偷显身呢?

  (幼儿自由讨论,各抒已见)

  3.幼儿运用刚学过的办法,开展“寻找小偷”的游戏。

  (1)幼儿“搜索”。

  (2)幼儿讲述自己“搜索”的经过和结果。

  最后一个环节:简单小结,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碘酒遇到另一种药水(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的变化,只要我们小朋友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小百科:词语“神奇”,表示“神妙奇特”的意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眼睛,体验他人的情感。

  2.能清楚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游戏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用眼睛一起来做游戏,好吗(多媒体课件)

  2.(游戏)问: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孩子讨论,师随机小结)

  二、初步探索

  1.师:刚刚你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我知道你们有的'快乐,有的很奇怪,虽然你们并没有告诉我,你们相信吗?猜一猜我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随机小结,老师从你们眼睛里也看出来的,因为眼睛会说话。)

  2.师:看一看同伴的眼睛,是不是也能看出啊?(初步感受)

  三、深入探索

  1.师:你们有没有看出来啊?现在我们再来看一双眼睛,你们从这双眼睛能

  看出些什么阿?

  2..欣赏眼睛传达的感情(多媒体课件)

  a.伤心难过

  问:伤心时的眼睛是怎样的?

  b.害怕

  问:从哪里看出他害怕?

  C.微笑

  师:猜一猜这张是谁的眼睛,(幼儿园的一位老师)你从眼睛里面看到了什么?

  3.师小结:原来眼睛不但能说话,还能告诉我们不同的意思。

  四.延伸: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大眼睛”(出示),这双大眼睛里又告诉我们什么呢?你们想一想,她有一个很好听的故事,老师下次告诉你们。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教学

  目标1.基础性目标: 引导幼儿利用报纸条进行各种变形,尝试运用连接来进行空间造型。

  2.发展性目标: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空间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利用报纸条进行各种变形,尝试运用连接来进行空间造型。

  活动材料1、长方形的架子(扭扭屋),投影仪,背景音乐

  2、报纸条,双面胶,夹子,毛根

  活动1:一、出示报纸条,引起幼儿兴趣

  T: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根神奇的报纸条,它只要扭一扭就会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你们想看吗?

  1、横着变:教师边扭动报纸条边说:扭一扭、变变变

  T: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2、竖着变:教师边扭动报纸条边说:扭一扭、变变变

  T: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活动2:二、利用报纸条尝试进行各种变形,并大胆表述

  1、幼儿进行第一次纸条变形。

  T: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也来自己变一变?

  (1)幼儿尝试玩报纸条,进行各种变形

  (2)交流变成什么

  T:你把它变成了什么?

  2、幼儿进行第二次纸条变形

  T:一根纸条能变,那再加一根呢?你能把两根合起来变成什么?你来试试看!

  (1)幼儿尝试玩两根报纸条,进行各种变形

  (2)交流变成什么

  T:你把它变成了什么?

  活动3:三、尝试运用连接来变报纸条,进行"扭扭屋"的'空间造型

  1、幼儿合作进行报纸条变形

  T:如果用许多的报纸条能变好玩的东西吗?

  但我们每人只有两根,那怎么办呢?(合作)

  教师出示双面胶、夹子

  T:那老师准备了一些将报纸条连接的双面胶和夹子,请小朋友和你一组的两个或三个一起来合作变报纸条。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造型夸张,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进行连接,提醒幼儿感受平面和空间造型的变化。

  2、介绍扭扭屋,展示作品

  T:看!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座"扭扭屋",现在我们要把小朋友合作完成的作品挂到扭扭屋上。

  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将作品挂到扭扭屋上。

  活动4:四、作品展示,感受空间游戏的乐趣

  1、观赏扭扭屋的作品

  T:扭扭屋被小朋友们一装饰现在变的更漂亮了,我们赶快一一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光影游戏

  T:现在我们用再来看一看,找一找,你看到了什么?(将扭扭屋转一个角度)现在又看到了什么?

  活动5:五、延伸活动

  T:要是把扭扭屋放到太阳底下,它会不会有其它更好玩的造型呢?走,我们一起把扭扭屋送到太阳下去试试看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学常识,并了解自己生命的生长过程。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增加爱妈妈的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气球15个、图片:ppt、1--10月胎儿视频:胎儿成长、剪脐带、受精卵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了解胎生与卵生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区分胎生与卵生谈话:猫妈妈生的宝宝是什么?鸡妈妈生的是什么?

  小结: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大并出生的动物是胎生动物,妈妈生出蛋再孵化出来的是卵生动物。

  2、谈话:还有哪些动物是胎生的?哪些动物的卵生的?我们人是什么动物?

  二、了解自己的.生命生长过程。

  1、生命的形成谈话:你是怎样生出来的?你为什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来?观看"小威向前冲"视频小结: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一种叫精子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卵子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留在妈妈肚子里面叫子宫的地方。在这里面一天一天的长大,经历了九个月(280天)左右,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

  2、成长经历谈话:你们还记得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的吗?吃什么?(观看视频:胎儿成长)(胎儿成长照片)了解成长每个阶段的情况。

  小结:在妈妈肚子里的九个多月,随着宝宝的慢慢成长,妈妈的肚子也会越来越大,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非常辛苦。

  三、体验每位幼儿肚子前绑一气球,听指令做各种动作,感受妈妈保护宝宝的艰难。

  小结:你们是在妈妈辛苦的保护下出生的。回家后每位孩子都说一句爱妈妈的话或做一件爱妈妈的事,感谢妈妈的养育。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充满着欢声笑语,了解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和成长过程。还知道了妈妈怀自己时的辛苦及不易,更加加深了对妈妈的爱。家是一个温馨的乐园。妈妈、亲情的宽厚无私及其在幼儿成长中的决定性作用已是勿容置疑的真理。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成长,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他人(首先是父母),只有这样,健全人格的形成才有可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教育目标:

  1、经历把物体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配的涵义。

  2、在活动中,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

  教具:猴子图片若干,桃子图片若干,记录纸若干。

  学具:幼儿每人操作材料一份。

  重难点:

  体会平均分配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平均分配。

  师:今天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分成了几组?每组都有几个小朋友?幼儿观察回答。

  小结:我们把32(28)小朋友,分成了3,4组,每组人数一样多,都坐了8个小朋友。

  二、在“分桃子”游戏中,进一步感知平均分配。

  1、师:今天是猴宝宝们的`生日,猴妈妈给猴宝宝买了一些桃子,请小朋友帮忙分桃子,小朋友愿意帮忙吗?小朋友分桃子的时候一定要公平,每个猴宝宝要分的(一样多)。要不兔宝宝会不高兴的。

  2、幼儿尝试“分桃子”

  (1)师:4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怎么分?幼儿分,老师提问记录,强调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样多。8个桃子呢?12个桃子呢?

  (2)观察记录纸,发现了什么?提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小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样多。

  (3)师:就在我们把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会分得多少桃子?分给4只小猴子呢?幼儿分老师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情况,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子分给许多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到了一样的桃子

  3、总结;像这样把许多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方法叫平均分配。

  三、在“分食物”游戏中,练习平均分配。

  师:刚才小朋友帮猴子分桃子的事让许多动物知道了,他们也想让小朋友来帮忙。小朋友们高兴吗?

  第一组:“帮小白兔分食物”

  第二组:“帮小猫分鱼”

  第三组:“帮小狗,小猴分食物”

  第四组:“帮许多动物分食物”

  四、延伸活动

  老师发现小朋友特爱帮助别人,(自己鼓励)回家后用我们学过的平均分配的方法帮妈妈分一些东西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对平均分配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是建立在具体的操作体验中,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体验,幼儿兴致很高,在快乐的分食物游戏中轻松的完成了目标,实现了玩中求学,学中求乐的学习理念。4、5个孩子注意力易转移。需老师多加关注,及时调动孩子活动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

  声波震动是一种有趣的传播现象,然而现在的孩子生活经验少,往往看到了却不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因而设计本次活动,意在通过观察体验,引发幼儿对自己身边一些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从而从不同的方面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科学的有趣,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并感受声波震动传播的现象,萌发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望。

  2、能观察到小米随着音乐音量的大小、节奏的快慢以及距离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提前做好的方便面薄膜盒,小米若干,音响,节奏快、慢的音乐,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播放欢快的音乐,师幼一起随着音乐自由舞动,活跃幼儿情绪。

  师:多好听的音乐呀,让我们一起跳起舞来吧!

  2、音乐结束,引出小米。

  师:小朋友们跳起舞来心情怎么样?老师这里有些小东西也想和你们一样高兴的跳舞呢。(出示小米)

  二、观察探索小米“跳舞”。

  1、请幼儿猜想小米如何“跳舞”,在什么地方“跳舞”。

  师:小米这么小,你们猜猜,他会怎样跳舞呢?在什么地方跳舞合适呢?

  2、出示方便面薄膜盒,简单介绍小米跳舞的舞台。

  师:小米很小,老师专门给他们准备了一个特殊的舞台,我们可以捏起一点小米均匀的撒在方便面薄膜盒上,观察探索。

  3、幼儿分组,尝试将小米均匀的撒在方便面薄膜盒上,观察观察。

  (1)第一次观察

  音乐的音量由小变大(注意不要长时间将音量开到最大,以免影响幼儿听力)。

  分别请几名幼儿说说所观察到小米的变化,用身体动作学一学小米是怎样变化的,并引导幼儿在黑板上做简单记录。

  小结:声音越大,小米跳的越高;声音越小,小米跳的越低。

  (2)第二次观察:

  播放节奏快、动感的音乐,幼儿观察小米的变化。

  播放节奏慢、舒缓的音乐,幼儿观察小米的变化。

  小结:播放节奏快、动感的音乐时,小米跳的快、跳的高;播放节奏慢的、舒缓的音乐时,小米跳的慢、跳的低。

  (3)第三次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小米的变化与方便面薄膜盒距离音响远近的关系。

  播放节奏快、动感的音乐,将方便面薄膜盒放在离音响远点的地方,幼儿观察小米的变化。

  播放同一首音乐,将方便面薄膜盒放在音响的旁边,幼儿观察小米的变化。

  小结:播放音乐时,方便面薄膜盒离音响远,小米跳的慢或不跳;方便面薄膜盒离音响近时,小米跳的快、高。

  三、讨论交流

  1、请幼儿猜想小米为什么会跳舞。

  2、声波震动传播的现象:声音会引起震动形成看不见得声波,传给最近的物体,声波本想传给方便面薄膜盒,薄膜上有小米,所以一起动了起来。这就是声波震动传播现象。

  【活动延伸】

  小米在声波的震动下可以跳舞,这里还有些碎纸屑,他们能不能跳舞呢,还有哪些东西可以进行尝试呢,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一起探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练习匍匐前进,增强四肢肌肉力量,发展协调能力。

  2、能遵守纪律,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现状分析:我班幼儿年龄偏小,活泼好动,纪律意识较差,许多幼儿遇到困难还会哭鼻子。对解放军叔叔十分崇拜,喜欢模仿解放军。

  2、重点、难点:重点是练习匍匐前进;难点是培养幼儿纪律意识,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3、材料准备:垫子、沙包、皮筋、平衡木、筐。

  活动过程:

  1、请解放军叔叔表演,激发幼儿争做小兵。

  2、学做解放军:请解放军带幼儿进行队列、队形及军体拳的练习。作辅助活动:投掷、跨跳、下蹲等活动。

  3、请幼儿用各种方法爬过垫子,并请个别幼儿示范。

  4、请幼儿用自己没用过的方法在爬一次垫子。

  5、请解放军做匍匐前进的动作,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6、请幼儿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7、游戏:炸碉堡。培养幼儿遵守纪律,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8、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能完全的进入情境,很好的配合进行游戏。内容由易到难,逐层深入,让幼儿在“玩中学会了新的本领”,在“学习的过程中快乐的玩”。不断挑战自我,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游戏结束时,幼儿表现出意犹未尽的表情。考虑增加难度,开展下次活动,使幼儿在更高程度上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一、设计意图:

  秋日的天空亮丽迷人,白云在湛蓝的天空中穿梭变化。孩子们在不经意中发现了秋天的秘密,感受着秋日的可爱。《云彩和风儿》这首散文诗篇幅短小精悍,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秋天云彩和风儿的多姿变化,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易于幼儿记忆和朗诵。

  二、活动目标:

  1、在倾听朗读中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尝试按作品提供的线索,想象和仿编散文诗。

  3、感受云彩变化的.奇妙,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背景图 、幼儿已在户外活动观察过云彩的变化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起幼儿兴趣

  1、师出示背景,这是什么?天上的云彩真有趣,还会发生变化呢!

  2、云彩会变成什么?

  3、云彩为什么会变化的?

  4、天上的风儿真能干,吹的云彩一会儿变,一会儿变(师将风儿的图片贴在背景上)

  5、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现在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做风儿,你们做云彩,我一吹,你们就变

  (二)、倾听感受散文诗

  1、老师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散文诗中的云彩会变成什么?

  2、师朗诵一遍

  3、云彩变成了什么?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背景图上画出小白船、大狮子、小娃娃

  4、吹呀吹,云彩变成小白船、小白船会在天上怎样呢?大狮子、小娃娃会干什么呢?让我们再听一听散文诗

  5、师再次朗诵散文诗

  6、吹呀吹,云彩变成小白船、小白船怎样了呢?

  7、吹呀吹,云彩变成大狮子,大狮子是什么样子的?

  8、吹呀吹,云彩变成小娃娃,小娃娃在干什么呀?

  9、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一起朗诵《云彩和风儿》

  10、这首诗歌有什么特点?请一个小朋友说前面和后面的一段,请小朋友分角色说中间的三段。师放音乐

  (三)、想象,仿编散文诗

  1、吹呀吹,云彩还变成什么?请小朋友商量一下

  2、请小朋友上来仿编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儿园大班教案05-28

幼儿园教案大班10-26

幼儿园的大班教案08-26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1-14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8-26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8-21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0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8-04

幼儿园大班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