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19 11:45:33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

  2、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挂图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题

  1、出谜面:一座七彩桥,白云上面架,平时不见面,雨后才见它。

  2、从谜面及生活经验中了解彩虹的七彩和拱形的特点。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彩虹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呀、形状呀等很多方面。)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彩虹的特点,像拱桥、有七种颜色等,你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像彩虹?

  3、讨论:哪些东西像彩虹?

  二、讲故事,理解内容

  1、倾听故事,在中间部分设置提问“你猜猜看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小青鱼的话除了它的办法你会怎样做呢?

  故事结束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讲了些什么?

  2、再次倾听故事,重点引导幼儿从情感方面理解故事。

  师:虾公公躺在小青鱼的背上,看到了什么?它是怎么说的?小青鱼又是怎么回

  答的?虾公公为什么把彩虹当成了七彩虾呢?和你身边的小朋友一起来说一说。

  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虾公公会把彩虹当成七彩虾呢?

  师:虾公公整天呆在河底,朋友多不多?他感觉怎样?(很孤独)

  师:如果你整天呆在家里,不上幼儿园,你的朋友多不多?你也会像虾公公一样很

  孤独。所以小朋友要坚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玩。

  师: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心里怎么样?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如果小青鱼的身体直直的,像不像七彩虾?小青鱼说话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小青鱼帮助别人后心里会怎么样?(心里很开心,很快乐……)

  三、讨论

  1、组织讨论:你认为小青鱼这样做好吗?好在哪里?

  2、听配乐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3、平时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帮助别人后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4、在平时的生活中让我们更多的去帮助别人。

  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我以谜语引导,激发幼儿兴趣,让他们利用生活经验,知道彩虹的特点,结合实际说说哪些东西更像彩虹,这里我使用了直观的教学法,满足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需要,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在通过倾听故事,理解故事让幼儿感受小青鱼助人为乐的快乐,知道在社会生活中老人是需要更多的.关爱的人群,通过该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心灵深处透出象七彩虾一样的美丽,用自己的力量去爱老人、帮助老人。也符合了纲要的《要求》指出: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通过动作、语言地表现形式他们能更大胆地表达情感、理解和想象。同时明白了助人为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最后,让幼儿结合实际分享自己的快乐,鼓励幼儿助人为乐,我觉得本次活动,幼儿整体目标完成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看图编5以内的口头应用题。

  能用加号、减号、等号列算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加号、减号、等号。

  课件准备:“我来列算式”组图。

  纸面教具:《我会编应用题》。

  活动过程

  操作课件,鼓励幼儿看图说话,用“一共”编加法应用题。

  ——山顶游乐场开张了,熊猫奇奇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玩,我们也去看看吧。

  1。操作课件,鼓励幼儿说说画面内容。

  ——奇奇最先跑进游乐场,他在玩什么?接着谁来了?你能完整地描述吗?

  ——如果把图上的内容编成一道加法应用题,应该怎么说?

  小结:旋转木马上有1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3个小朋友。

  2。操作课件,引导幼儿用“一共”编加法题。

  ——山顶游乐场真好玩呀,还有谁来玩呢?请你看图说一说。

  ——你能用“一共”,把图上的内容编成一道加法题吗?

  小结:“一共”是合起来,加起来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一共来表达两个部分加起来,编写加法应用题。

  操作课件,鼓励幼儿看图说话,引导幼儿用“还剩”编减法应用题。

  1。操作课件,鼓励幼儿说说画面内容。

  ——滑滑梯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完整地描述吗?

  ——如果把图上的内容编成一道减法题,应该怎么说?

  小结:滑滑梯上原来有3个小朋友,1个滑下来了,滑滑梯上还剩2个小朋友。

  2。操作课件,引导幼儿用“还剩”编减法题。

  ——小伙伴们在玩什么呢?谁不玩走了呢?请你看图说一说。

  ——你能用“还剩”,把图上的内容编成一道减法题吗?

  小结:“还剩”说明原来有的人或物品变少了、减少了。我们可以用还剩表示剩下来的人或物品的数量,编写减法应用题。

  出示组图“我来列算式”,引导幼儿用算式表示图片内容。

  ——这些是什么符号?(运算符号)

  ——刚才我们用口编应用题的方法描述了这些图片,其实还有一个很趣的方法也可以表达图片上的内容,猜猜是什么?(数学、列算式)

  ——加号/减号/等号表示什么?(合起来/减少了/结果)

  ——请你根据图片内容,正确选择运算符号把算式补充完整吧。

  ——说说你列的算式,它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小结:加号和等号用来列加法算式,表示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的结果。减号和等号用来列减法算式,表示总数减去一部分数量的结果。

  发放纸面教具《我会编应用题》,鼓励幼儿看图口编应用题并列算式表示。

  ——太阳快下山了,小伙伴们离开了游乐场,看看他们做了什么呢?

  ——请先试着把画面内容编成一道应用题,再列算式表示。

  ——请你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编的应用题,互相检查所列的算式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家长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如水果、积木等,和幼儿玩口编应用题的游戏,并鼓励幼儿列算式表示。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教幼儿认读汉字:海、浪、洗、澡、汗、泪、汁、泳。

  (2)使幼儿知道以“ミ”为偏旁的汉字均与水有关,并组词。

  (3)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标有海浪、游泳、洗澡、流汗、流眼泪、橙汁等汉字的幻灯片。

  (2)幼儿人手一套操作卡片。

  教学重点:

  认读与“ミ”有关的部份汉字。

  教学难点

  用与“ミ”有关的汉字组词。

  教学过程:

  幼儿看幻灯片认读汉字

  教师把标有汉字的幻灯片投影到荧幕上请幼儿观察画面旁边的汉字。教师提问:这些字表示什么意思?与画面有什么关系?请幼儿认读每张画面旁边的字。请认识这几个汉字的幼儿到黑板前带领其他幼儿认读,并介绍自己结合图片认字的经验。

  教师和幼儿一起认读汉字

  ①教师带领幼儿认读汉字,在认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认读两遍后,教师手指汉字,让幼儿集体认读。

  ②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这些汉字的结构特征,

  提问:

  A、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汉字都有一个三点水的偏旁,每个字的构成都与水有关。)

  B、这些汉字的结构是怎样的?(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字的`结构,引导幼儿说出这些字是左右结构。)

  C、教师请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字与水有关,讲出一些带“ミ”旁的字。

  围绕认读内容开展活动

  老师告诉幼儿,中国的汉字很有趣,每一个字都表示一个意思。如果把一个字和另一个字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词,意思就变了。今天就请小朋友玩一个组字的游戏,看谁能把这些字和别的字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先请个别幼儿组词,然后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拼板儿组词游戏“。

  归纳认读内容

  “认字竟赛“,采用小组抢答形式,帮助幼儿复习认读内容,老师举图片,幼儿要念出相应的汉字,老师念汉字,幼儿要举相应的图片。看哪一组的幼儿先摇小玲,就请这组的幼儿回答认读内容,答得快、准、多的小组为优胜组,教师发给他们每人一个奖牌。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幼儿园有机结合传统佳节,举行丰富多彩的“欢乐庆元宵”系列活动。本活动是“欢乐庆元宵”系列活动中的一个分支,旨在通过讲述、制作花灯,让幼儿感受元宵节欢乐、祥和的气氛,感受闽南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体验优秀民间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闽南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赏、讲述花灯,感受优秀的闽南民间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尝试自主探索、利用废旧物动手制作花灯,培养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闽南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家长带幼儿参观花灯展,丰富幼儿有关花灯的知识经验。

  物质准备:泉州花灯展做成的课件;幼儿每人自带一盏灯(购买的或自制的均可);茶叶罐、纸杯、纸盘、方便面盒、月饼盒、大小不一的纸盒、各色蜡光纸、剪刀、胶布、颜料等材料;教师用废旧物品制作的花灯范例6个及制作花灯示意图6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赏花灯,看一看、说一说花灯的特点。

  (1)幼儿自由观灯:农历正月十五是什么节?今天,小朋友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灯,都有些什么灯呢?等会儿大家都来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灯?象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图案?用什么材料做的?(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达。)

  (2)提问个别幼儿,启发幼儿完整描述。

  2.教师结合课件播放,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

  (1)引导幼儿欣赏课件中的花灯:泉州地区每年的元宵节都非常热闹,文庙、威远楼、侨乡体育馆经常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花灯展”,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都悬挂花灯,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不同样式的花灯?

  (2)讨论:你还看过什么样的花灯?你喜欢什么样式的花灯?为什么?

  3.结合游戏,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1)分类:

  A.师:有这么多的花灯,如果给它们分类摆放,你觉得怎么分好?(启发幼儿按大小、颜色、形状、材料等进行分类。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击、操作课件进行分类。)

  B.引导幼儿手拿花灯进行现场分类,提醒幼儿注意保护好自己和同伴的花灯。

  (2)小结:为什么人们在农历正月十五吃元宵、闹花灯呢?(庆祝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有合家团圆,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幸福快乐的含义。)

  4.动手制作花灯,体验制作的乐趣。

  (1)出示教师用废旧物品制作的花灯范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你喜欢哪盏花灯?你认为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2)小组探索和讨论制作方法:这些花灯是不是用刚才小朋友说的方法做出来的?请你们选择你喜欢的花灯到桌子的旁边去作近距离观察,并结合制作示意图相互讨论,说说应该怎么制作?也可以拿起花灯来看看,但是要小心点,不要弄坏花灯。教师到各组启发幼儿讨论,并给予提示和肯定。

  (3)提出制作要求:

  A.可以模仿老师的方法制作,但是老师更喜欢看到你们设计自己喜欢的花灯。

  B.要运用以前学过的对称装饰、同类色装饰、对比色装饰等本领把花灯装饰得更漂亮。

  C.遇到困难要想办法,也可以请教同伴或老师。

  (4)幼儿动手选择材料,设计、制作花灯,教师指导能力强的幼儿自己设计花灯,组合不同的材料制作花灯,并进行装饰;指导能力中等的幼儿看示意图制作花灯;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模仿范例制作花灯;指导幼儿运用以前学过的对称等技能装饰,帮助指导幼儿做穗子、穿线等,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b.展示幼儿制作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欣赏。

  (1)教师指导幼儿把制作好的花灯悬挂在活动室的空间,不能悬挂的花灯陈列在展览台上。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你喜欢哪盏花灯?有什么特色?”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6.活动延伸。

  请没有完成制作花灯的幼儿在区角活动时继续制作,鼓励幼儿坚持完成制作花灯。

  活动反思

  1.选材恰当生活化,参与活动兴趣浓

  本次活动内容是“欢乐庆元宵”系列活动中的一个分支。泉州地区每年的元宵节都非常热闹,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花灯展”,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会带孩子去游灯。有的提着购买的花灯,有的提着自制的花灯,兴高采烈欢度佳节。幼儿都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介绍自己观灯的情景,讲述自己喜欢的花灯,整个活动中幼儿兴趣始终都很高昂,充分投入到活动当中。

  2.活动引领主导化,凸显支持有效性

  (1)问题的提出具有启发性

  在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幼儿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发性问题”,启发幼儿说说农历正月十五是什么节?引导欣赏、观看幼儿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花灯,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灯?象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图案?用什么材料做的?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达。接着教师结合播放课件,进一步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引导幼儿讨论:你还看过什么样的花灯?你喜欢什么样式的花灯?为什么?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引发幼儿动脑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

  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活动中得到较好的体现。教师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花灯范例(这些花灯制作难度是幼儿经过探索尝试和努力能够完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你喜欢哪盏花灯,你认为它是怎么做出来的?”让幼儿带着疑问自己观察、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寻找探索制作花灯的方法,启迪幼儿的心智,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培养幼儿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小组讨论,提升经验

  《纲要》指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示意图上花灯的制作方法,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加相互间的交流与协作的机会。他们不断遇到意见的分歧,需要不断经过协商达成一致的看法。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的不断思考,并完善自己的`想法,幼儿充分地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最终在同伴和老师的鼓励、帮助下,都能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灯。

  (4)材料的提供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

  活动材料的提供丰富多样,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余地。提供废旧物品让幼儿操作,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师用不同废旧物品制作的花灯范例6个,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自己喜欢的装饰图案进行装饰、制作花灯。同时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自己设计花灯,并进行装饰;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模仿老师制作的花灯,并运用以前学过的对称等技能装饰花灯,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5)活动环节清楚,层层递进

  整个活动过程由:现场引导观赏花灯→结合课件讲述→尝试分类游戏→自主探索制作方法→动手尝试→展示作品→活动延伸六个环节组成。活动过程中,每个活动环节清楚,层层递进,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感受,再进行创作表现,活动环节逐步增加难度,不断提高要求,每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提升,是后一个环节的铺垫。

  3.存在不足

  活动材料的提供是以不同的材料分组的,有茶叶罐灯、纸杯灯、纸盘灯、碗面盒灯、月饼盒灯、各色蜡光纸灯等,提供的辅助材料可以更多样,陈列成自助餐的形式,让幼儿更有选择和创造的余地。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和表现形式,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作画,画出五颜六色的美丽图画。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魔法表演

  2.彩笔、纸若干。

  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魔术表演的动画片好不好?

  2.观看动画片:魔法表演

  提问:魔术师变出了什么?

  五颜六色的花,

  3.魔术师会变魔术,有一盒蜡笔还会变魔术呢,你们想知道蜡笔是怎样变魔术的吗?

  二、学习诗歌

 1.教师朗诵诗歌。

  2.提问:

  (1)诗歌的题目叫什么?

  (2)为什么说蜡笔是魔术师?

  (3)它们是怎么变魔术师的?

  (4)魔术师变完了,回到哪里去了?它们是怎么在一起的?

  (学习“亲亲热热”,并知道这个词在什么地方可以运用。)

  2.欣赏录音诗歌朗诵。

  诗歌里所说的五种颜色还可以各变成什么?

  3.师幼一起朗诵诗歌。

  三、绘画:魔术师

 1.教师:小朋友想做魔术师吗?

  我们一起来变变变好吗?看看谁变的东西又多又好。

  (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2.幼儿绘画

  教师提醒幼儿重点使用诗歌中提出的颜色

  3.鼓励幼儿用诗歌里的语言讲述绘画。

  诗歌:魔术师

 小小蜡笔是几个调皮的魔术师。

  红的'会变太阳,黄的会变小鸡,

  蓝的会变云朵,紫的会变老鼠,绿的会变草地。

  魔术师笔没有了,回到房子里,亲亲热热在一起。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基于我对《纲要》的理解,学情的认知以及材料的分析,我做了以下分析:

  数字6的组成是大班科学领域数学活动的内容,活动以直观形象的情境和实物素材为依托,旨在引导幼儿掌握6的不同组合形式,及发现其组合式的递增递减顺序和交换规律。这也正符合《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幼儿虽然依然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已初步萌芽,所以我除了用图片法、情境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外,更会充分运用提问法、操作法等方式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锻炼思维能力。

  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数字6的不同组合形式,通过探究发现懂得组合式的'递增递减顺序和交换规律。

  2.技能目标:通过情境、图片和游戏能够灵活运用6的组合式,积极参与活动,并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乐于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乐于助人。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掌握数字6的不同组合形式。

  2.难点:灵活运用6的组合式。

  四、活动方法:

  我不仅采用了讲述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常见的教学方式,还采用了以下较为新颖的教法学法:

  1.情境展示法:《纲要》中指出“”通过设置小猪伯伯卖水果、装苹果的情境,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社会情感,注重领域间的渗透和融合。

  2.多感官参与法:请幼儿看一看、听一听、摆一摆、数一数来感知数学,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能保持愉悦的情绪,不知不觉掌握知识。

  五、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情境图片一副,用卡纸做成的苹果树一颗、苹果若干,箱子的平面图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学过5的分与解组合。

  3.环境创设:在墙壁上用大的卡纸布置一颗苹果树的样子,并且在上面贴上可粘贴的苹果卡纸。

  六、活动过程: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猪伯伯卖水果为主线,设计了如下流程:

  七、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在户外围成一个圈,一起玩数字6的抱团游戏。游戏规则是教师播放音乐,小朋友们在圈中绕着同一方向走,音乐停止,每6个小朋友抱在一起。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10以内数组成中所蕴涵的数学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以及分合的有序性,是幼儿园大班开展数组成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过程:

  大班数组成教学要强调相关经验的获得和积累,同时重视对各种数学关系的理解,重视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切忌把学习数的组成变成一种死记硬背的过程。教师在设计大班10以内数组成教学活动时,可参考如下步骤:

  1.第一阶段:分与合的经验积累建议选择数量"5"作为幼儿开始学习数的组成的内容,因为5大小适中,而且它可以避免幼儿常规的"平分"思维。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大量有关5的分合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如"分水果"、"剪贴格纸"、"撒花片"、"分玩具"、"翻片片"、"组成连线"等,使幼儿通过这些活动理解分合的意义及基本的操作规则,如什么是分、什么是分两份,以及记录的内容要与分的结果一样等。

  当幼儿积累了相当多的"5的分合"操作经验时,就可引导他们迁移运用5的分合的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完成2~4的分合学习。由于2~4的分合组数均不如5,且幼儿对于分合活动规则已熟悉,因此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并不困难。

  2.第二阶段:探索发现数的分解规律在幼儿学习5以内数的分合经验基础上,开始学习6的分合时,教师应引导幼儿探索数的分解规律。首先要引导幼儿探索将一个数分成两份时,如何能穷尽所有的分法,例如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再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分合记录单,发现哪一种方法分得既快又不会遗漏,从而引导幼儿体验分合的有序性。

  3.第三阶段:掌握数的分合结构当幼儿已能熟练进行8以内数的分合后,教师要打破幼儿的认知平衡,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组分合的异同点,感知和体验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针对数的组成学习中需处理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明确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幼儿需要积累的相应经验,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阶段应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每个阶段应提供何种适宜的教学具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数学关系:

  (1)当幼儿不理解什么是分两份时,教师可采用情景演示法,运用一些实物和幼儿一起进行分合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什么叫分,什么叫分两份,充分体验分和合的过程,体验数的可分性。

  由于幼儿已有平均分的经验,为了避免干扰,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不易进行平分的物品,如图书、长毛绒玩具等进行操作。以游戏"分书"、"分皮琼"的形式为例,在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物品及数量的同时,让幼儿思考将5个皮球分成两份的分法,再分别邀请两名幼儿根据各自的办法演示分合过程,并鼓励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分球的分合过程。

  (2)当幼儿在一次操作活动中不能做到取一定数量(总数)的物体分两份时,教师可在分物板上为每个幼儿提供两个人物或动物形象,使"分两份"的要求具体形象;然后,边请幼儿按要求操作尝试,边在绒板上进行演示,强调先要取总数,然后再分,帮助幼儿明确规则,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

  (3)在幼儿多次活动后,当教师发现一部分幼儿对分合活动规则仍不很清楚时,教师应在幼儿完成小组活动后,展示几份存在不同问题的分合记录,引导幼儿观察,通过逐条对照规则检验,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改正意见,使分合的规则在此过程中得以明确、强化。

  (4)当幼儿在某个数的分合活动中不能穷尽所有结果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活动,如分玩具、分花片、分水果、分豆子等,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探索,积累丰富的相关经验。在幼儿进行多次操作活动后,展示3~4名幼儿的作业,通过强调分合规则,引导幼儿共同观察、讨论,找出遗漏和重复,并分析不同的'答案。

  (5)当大部分幼儿已能穷尽数的所有分法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中,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尝试将无序的分合记录调整成有序的分合记录。

  (6)当幼儿对某些活动不感兴趣时,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原因,适时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如将"分玩具"、"分水果"等游戏内容和操作材料更换成"剪方格"、"翻片片"或"按特征分类并记录",促进其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丰富相关的数学经验。

  (7)当多数幼儿在多次分合活动中,既能穷尽所有分法,又能反映不同的分合顺序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时,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以"谁的分合最容易记住"为话题,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体验分合的有序性,观察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8)当多数幼儿在分合活动中能注意到进行有序的分合时,教师应启发和鼓励幼儿用符号记录,并表达自己所寻找发现的相像的分合式,同时肯定幼儿的创造,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互换关系。

  活动反思:

  “1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教材先让学生摆小棒,并根据摆的过程填10的五种组成,然后又让他们推想出10的另外四种组成,这样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实际特点,我在设计“1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旧知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3、巧妙设计游戏,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一节课下来,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问题:

  “10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其中有一点是不相同的: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的教学,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 熟悉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10的序数意义还要不要拿来当作新授部分来讲还是点到为止呢?新课程下的教材如何来正确把握,如何让教学在第一线的老师来挖掘这个有效素材呢?这是我从事新课程教学几年来的一个困惑。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时,能让学生顺着数和倒着数。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小棒。并将它们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在处理这个难点时,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忽视了10还是个计数单位的教学。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不断的探索,发现圆圈的不同玩法,培养学前班的创新能力、想象力。

  2、学习双脚分合跳的方法和技巧。

  3、通过竞赛游戏,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4、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双脚分连续跳。

  2、幼儿双脚合连续跳。

  3、幼儿双脚分合连续跳。

  活动准备

  1、圆圈每人一个。

  2、自制花每人一朵,花瓶四个,拱形四个。

  3、了解圆圈的多种不同玩法。

  活动过程

  本次体育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1、开始环节—————基本队列练习、热身活动;

  2、基本环节—————谈话激发学前班孩子们兴趣、个人玩圆圈、合作玩圆圈、学习双脚分跳、双脚合跳、双脚分合跳、游戏竞赛、教师小结;

  3、结束环节—————收拾器材、放松活动。

  1、首先在开始环节中,运用队列队形练习形式,做热身操活动,使学前班孩子们有准备地从相对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身心得到充分舒展,为后面活动作好铺垫。

  2、其次在基本环节中,教师运用谈话方式导入激发学前班孩子们的兴趣,通过学前班孩子们个人玩圆圈、合作玩圆圈导出本节课的重点。

  1、幼儿双脚分连续跳:

  2、幼儿双脚合连续跳:

  3、幼儿双脚分合连续跳。

  然后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前班孩子们的个人练习、分组练习、集体练习等双脚分合跳,使幼儿在不知不觉的轻松、愉快的练习中正确地掌握双脚分合跳的方法,使使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解决。最后是竞赛游戏“插花”,是本次活动的亮点,把本次活动推向**,游戏过程中以废旧物品制作的'花为主要目的,通过让学前班孩子们用“插花”布置教室的环境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到花圃里取花需要用双脚分合跳的方法到达山洞———钻过山洞———原路返回,巩固了学前班孩子们双脚分合连续跳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讲评,让幼儿学前班孩子们明白了不怕吃苦,团结合作,善于思考,积极参与活动的学前班孩子们才是最棒的。

  3、最后在结束环节中小组长收拾场地,学前班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才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学前班孩子们好学多问,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明显的提高,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初步的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并显示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的身体状况与中班幼儿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精力非常的旺盛,爆发能力很强,对体育活动充满了兴趣,喜爱游戏,喜欢上体育游戏课,体育游戏活动水平已经很高。

  整个体育游戏活动的设计中,我遵循了平稳———上升——下降,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幼儿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活动量,在体育活动中,还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需要老师的机智应变和学前班孩子们的积极地面对和应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小猪家的房顶》,活动来自《弯弯绕绕》这个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从引领幼儿进入生活环境中的弯绕世界开始,让他们面对各种物体,饶有兴趣地去发掘和体验与之相关的造型、作用和乐趣,然后用他们熟悉的材料和方式去创造一片弯弯绕绕的天地。本活动以“小猪的新房子”为情景,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房顶是梯形的从而导入活动,让幼儿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梯形图形。活动中,让幼儿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插上想象的翅膀,主动学习、不断成长。

  活动目标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

  2、图片:由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组合而成的一间屋顶为梯形的房子,图形可以拆分。

  3、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各种梯形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的纸(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剪刀。

  4、人手一张白纸,上画三个正方形;剪刀。

  活动过程

  (一)找梯形

  1.引导幼儿关注“小猪的新房子”: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屋顶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幢房子上有什么形状。

  2.请幼儿在“小猪的新房子”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数一数各有几个。

  3.剩下的形状就是小猪家的房顶,这个形状叫什么?(梯形)摸一摸它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4.将梯形图片倒着放、斜着放,请幼儿说说这个图形还是不是梯形。

  5.出示直角梯形图片。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6.出示等腰梯形图片。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变梯形

  1.猪妈妈又生了很多猪宝宝,她准备给每只小猪盖一幢房子,小猪们都喜欢梯形的房顶,请你们一起来帮忙!

  2.出示长方形、三角形纸。请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把长方形(三角形)变成梯形,谁来试试?

  3.幼儿尝试用折的方法来变梯形,再将剪下来的梯形贴在白纸上原来画的正方形房子上,作为“小猪家的房顶”。

  (三)梯形大聚会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涂色、连线活动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需要帮助的幼儿。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认真听清楚各项活动的规则,用过的物品能归还原处。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材料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

  2、小黑板一块,粉笔若干。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发放《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幼儿人手一本。

  2、集体活动

  (1)按数拍手。

  “我们来听数拍手,我报几你们就拍几下。”

  (2)认识序数。

  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书画面。“有几张小椅子,椅子上有几个小朋友?第几张椅子是空着的?我们按顺序说说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师手指第三张空椅子。“这是第几张空椅子?谁会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这张小椅子的位置?”“你在这里写上‘3’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平时还可以用‘3’来表示什么?”“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用处了吗?”(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数量。)

  “能在每张空椅子上都写上一个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吗?”老师盖着第三第六第九张空椅子。“谁能说说,哪几张椅子不见了?你又是怎么发现的呢?谁帮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几张椅子不见了?”

  3、分组活动。

  数数第几张椅子是空的。

  “说说范样上每张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几张椅子没人来,是空的,请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数字写在书上,边做边讲,第几张椅子是空的,做完后说说哪几张椅子是空的。”

  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