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该歌曲,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继续学唱2/4拍子的歌曲,并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3、歌唱时能够发音自然、动听,音调准确,吐字清楚。
4、懂得爱护图书,珍惜图书。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6、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钢琴、音乐录音《开火车》、《快乐的动物园》、一本撕破的.小人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听乐曲《开火车》,一个跟着一个平踏步入场。
2、随乐曲做律动:听音乐进行节奏练习。(拍手、转身拍肩、自选动作)。
3、发声练习:师生齐唱。
二、基本部分:
1、出示一本破的小人书,以拟人的语气讲述故事:“我是幼儿园里的一本小人书,阅读时被小朋友给撕破了,呜呜呜,我真难受。这时候,一个小朋友走过来了,看到我在哭,就对我说,你别哭了,我来给你补好吧。我听了以后,心里真是高兴,很快就把我身上坏的地方给补好了,我很感谢帮我补好的小朋友,‘谢谢’我对他说。希望小朋友在阅读书的时候要小心,珍惜每一本图书,爱惜每一本图书,这样每位小朋友才能读到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说是不是?”引出歌的名字《小人书你别哭》,讨论并总结小人书不哭的方法。
2、带着问题听歌:“听一听这首歌都唱什么了?它怎么了?为什么哭?”教师范唱一遍,表演歌曲大意。演唱完后请幼儿回答。
3、带领幼儿分句学唱歌曲,请幼儿跟着老师学唱,熟悉歌词。(说歌词、一句跟一句学唱、整段跟唱三步学习)
三、结束部分:
1、复习音乐游戏“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
音乐第一段结尾处女孩子绕着男孩子走一圈,第二段结尾处男孩子绕着女孩子走一圈。
2、欣赏乐曲《快乐的动物园》。(为下节课做准备)
3、边听《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边唱并做踵趾小跑步一个跟一个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小百科: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 、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合作能力。
3、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请家长帮幼儿准备不同的绳子,丰富幼儿对绳子的感性经验,了解不同绳子的特点。
教师准备:提供各种绳子(跳绳、大绳、毛线绳、布绳、麻绳、草绳、钢丝绳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绑人绑的紧,剪刀剪的'断,粗粗细细有,长长短短有,请你猜一猜?
二、扩散思维活动:谈话,你见过的绳子?
1、绳子有许多宝宝,你见过什么样的绳子?这些绳子有什么用处?(相互说、个别说)
2、孩子们这么喜欢绳子宝宝,我们把这些绳子宝宝请到了我们班。(依次出示不同的绳子)
3、幼儿自由观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绳子。
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1、孩子们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绳宝宝,下面请孩子们说一说,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绳子?(毛线绳、跳绳、草绳等)它有什么用处?(绑东西、织毛衣、缝衣服、拖车等)用它可以做什么游戏?(引导幼儿说出:一人玩、两人玩或多人玩)
2、孩子们想出了这么多玩法,下面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两人或多人来玩这些绳子,你觉得还有什么更好玩的玩法吗?
(引导幼儿相互合作,体验玩绳的乐趣,在合作中创新绳子的玩法,感受绳子的奇妙。比如:翻绳、花样跳绳、套圈儿、跳格子、钓鱼、扎辫子、捆绑货物等)
四、展示花样玩绳,体验成功喜悦。
1、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玩绳过程。
2、找几组有代表性的展示玩绳过程,提示幼儿讲解说明。
五、概括总结、拓展知识。
教师总结绳子的用途,说明绳子的种类多,用途也很多。比如:毛线可以编织;草绳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艺品;麻绳可以镎鞋底;艺术绳可以编中国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绳子,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它吧!
六、激发幼儿在活动中团结合作,没有朋友会很孤单的。
师:孩子们和自己的同伴相互合作,用绳子做了许多游戏,真是让老师打开眼界。在这高兴的时刻是谁在哭呀?(出示被遗忘的大绳)我问它为什么?它说——它没有朋友!怎么办?(孩子们一致表示要与大绳交朋友)
【活动延伸】
绳子哥哥找到了朋友很高兴,我们一起到院子里跳大绳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防护能力差,所以,安全问题是时时存在,危险处处可能发生。《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而“受人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时时防护幼儿的安全固然重要,而教给他们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更是重中之重。我们教师应从教育角度着手,让幼儿学习自己保护自己,从某种程度上加强对幼儿的保护力度。于是,我设计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当心陌生人》,主要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安全常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陌生人所具有的危险性,对陌生人树立防范意识。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陌生人所具有的危险性,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吃陌生
人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 ,不能跟陌生人走等。
2、能力目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活动,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①课件一《小兔乖乖》、课件二《火帽子》、课件三《丢丢的故事》、课件四《陌生人来敲门》 ②情景表演《陌生人来了》,联系一名“陌生人”由家长扮演
2、环境准备:
①地面上划有△形和□形的图形区域
②准备一面带有边框的主题墙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课件一《小兔子乖乖》师幼齐歌表演。
师:“小朋友听过《小兔子乖乖》的故事吗?里面的歌你们会唱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2、师幼讨论――小兔子做的对吗?为什么?
(环节衔接语:现实生活中也有些像大灰狼一样的坏人,他们是怎样哄骗小朋友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观看课件渐入
(一)、观看课件二《火帽子》并组织讨论――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1.观后教师提问。
a.你都看到了什么? b. 火帽子为什么会昏倒?C.陌生人的东西能吃吗?为什么?
2.师幼共同讨论尝试总结:不认识的人叫“陌生人”,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陌生人的东西不能吃。
(二)、观看课件三《丢丢的故事》并组织讨论――不跟陌生人走、不跟陌生人说话。
1、观后提问。a.你都看到了什么? b.丢丢做的对吗?c.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2.师幼共同讨论尝试总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
(三)观看课件四《陌生人来敲门》并组织讨论――不与陌生人开门。
1.观后教师提问。
a.你都看到了什么? b.来敲门的是谁?c. 亮亮做的对吗?d.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2.操作课件进行游戏活动。
3. 师幼共同讨论尝试总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如果大人不在家,要自己注意安全,要学会自我保护不可以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能随便的将门打开。
三、游戏《判断对错》深入
教师提问请幼儿判断对错,例如:幼儿陌生人敲门开不开?想开门的站在三角形中,不想开门的站在正方形中。
主要问题有:
1、陌生人就是坏人吗?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3.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4.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东西吃。
5.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用车送你回家。
6.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四、情景表演巩固
1.教师借故离开教室。
2.家长扮演陌生人出场。“陌生人”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给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诱孩子离开教室。
陌生人与幼儿的预设对话:
陌生人:小朋友你们老师呢?(幼:老师出去了)
陌生人:老师不在,我带你们去玩吧!(幼:老师说不能和陌生人走)
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坏蛋。你们看我还给你们带糖果来了。(幼:老师说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
3.教师出现,陌生人离开。
老师及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表扬鼓励,并告知幼儿陌生人并不一定是坏人,好人还是比坏人多,小朋友还小,分不清哪些陌生人是好人哪些陌生人是坏人,所以一定要当心陌生人。
五、活动延伸
教师鼓励幼儿创编“当心陌生人”的家园互动小标语。教师整理幼儿语言后写到主题墙上,便于家长观看后在家配合“当心陌生人”的安全教育活动。
如:不能跟陌生人走
陌生人的东西我不吃
陌生人的礼物我不要
陌生人敲门我不开
【活动预测效果及反思】:
本次活动我能够用自己亲切、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本次活动中的亮点有:
1、整个活动孩子说的多,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体现了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利用课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用直观教学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安全知识教育。
3、通过游戏《判断对错》巧妙的让幼儿深入了解了安全知识。并且做到了动静交替、
调节气氛。
4.教师始终以鼓励为主,适宜的使用鼓励性语言,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
4、通过活动延伸家园共同进行安全教育使安全活动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整个学习过程中,师幼之间是平等的,氛围是宽松的,学习是快乐的。当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孩子不知道用语言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的状况,需要我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引导。本次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力求形成“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较好的贯彻了《新纲要》。
五星文库wxphp.com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旅游景点、考试资料、办公文档、资格考试、IT计算机、计划方案以及大班安全课教案《当心陌生人》等内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内容分析】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常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也有对事物独特的想法和感受力。剪纸窗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艺术享受,尤其是在喜庆的节日里剪一些各式各样的窗花,既装饰了我们的环境,又给我们的生活营造了浓浓的热闹喜庆氛围。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活动可以引导孩子发现美,感受美,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孩子表现美,创造美。美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存在,美是想象与创造的源泉,美能陶冶心灵,愉悦心情,塑造人格。幼儿感受美的方式虽然肤浅或幼稚,但是他们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安排这样的课程,既新颖又能引发孩子无限的遐想,引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向往。
【幼儿分析】
在幼儿园活动中,剪纸这门课程新颖,也是一门艺术。安排这样的活动,既能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又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意识,感知节日的快乐,又给大家的生活营造了浓浓的热闹节日氛围。
【思路分析】
1、通过猜谜语的形式让幼儿感知新年的到来。
2、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美景,借助剪纸艺术,让孩子有独立想象的空间。
3、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大胆的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4、剪窗花只要通过折叠,再随意剪一些图形,线条,出来的效果就会很漂亮,同样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以及达到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幼儿拿到自己剪的窗花,可以布置教室和走廊,看看有了自己的作品,感受节日带来的欢喜,走廊和教室显得更加有生机。
【活动重点与难点】
1、活动重点:激发孩子对剪纸作品的`兴趣。
2、活动难点:能够大胆创作,尝试不同方法的剪纸。
【活动目标】
1、欣赏剪纸窗花,了解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感受窗花的色彩美、图案美、对称美。
2、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剪纸的特点,生动的形象和夸张变形的造型等。
3、体验剪窗花的乐趣及正确使用剪刀。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各种颜色的正方形纸。
2、剪刀。
3、剪纸视频,窗花范例。
4、喜庆的背景音乐。
5、课件。
环境准备:挂好几幅窗花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贴窗花的喜庆气氛
1)师:羊年已经来到,你们是怎么庆祝的呢?会做些什么事呢?
2)师:过新年真开心,可是过新年人们要做一些很特别的事,以不同的形式感知过年的喜庆气氛。
3)新年到了,敲锣打鼓放鞭炮,真是热闹啊!咦,人们把什么贴在了窗户上?
4)幼儿自由讨论后,教师小结:窗花-装饰环境,渲染喜庆的气氛,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作品欣赏:
(成品图)感受剪窗花的颜色美,图案美,对称美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美丽的窗花,你们想看吗?你们发现这些窗花有什么不同吗?这是老师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准备的窗花。
1、它们的颜色好鲜艳啊,图案很漂亮,而且各不相同。
2、有两边图案(左边和右边)是一模一样的,叫做对称。
3、形状也各不相同,有圆形、方形、花瓣形等。
三、教师示范剪窗花:
1)师:那么美的窗花,你知道是怎么剪出来的呢?
2)师: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并提问:纸是怎么折的,要至少折几次?剪纸之前要先在纸上画上图案或线条,在剪的时候,要遵循什么顺序?
小结:折纸的方法,强调边和边对齐,角和角对齐。
3)师:(教师用故事的形式开始教学啦!)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小剪刀。好!今天,小剪刀就要和小朋友一起去旅行听!它爬上了高山,沿着弯弯的小路,慢慢地走着(剪出弯弯的线条),突然出现了一只怪兽,哎呀,怎么办呢?它又绕出来了(纸可以来回变换方向),受了惊吓的小剪刀突然感觉肚子好饿,"咔嚓"一口咬了一个圆形奥利奥,"咔嚓"又一口吃了一个三角形的巧克力,肚子也吃饱啦,好累啊,该回家休息了。
4)美丽的窗花剪出来啦!
5)强调把剪下的废纸放在纸盒里(老师以身作则)四、幼儿操作(铺设喜庆的背景音乐)师:你们想来试一试吗?想和小剪刀一起旅行吗?
1)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最主要是观察幼儿的折法,提醒幼儿边和边对齐,角和角对齐。
2)引导幼儿从开口的方向开始剪,不能把中间剪断。
3)可以剪线条,圆形,三角形等,但是不许打开偷看。
4)老师因人施教,辅导个别孩子。
5)强调幼儿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安全,收拾废纸。
【活动评价】
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并邀请个别幼儿选出最喜爱的作品,说出原因;
【活动延伸】
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尝试不同的折纸方法并绘制不同的图案进行剪贴,鼓励幼儿过年时把自己的作品贴到窗户上,营造浓浓的节日气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按照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数和学习计数的基础。依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在材料的提供上,注意了多样性 ,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经验回忆、直接地探索、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二次分类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
4. 学习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察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 经验迁移。游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延伸:
提供二次分类板及各种材料纸让幼儿继续学习层级分类(在各种图形的层级分类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扩展到动植物的层级分类)
活动反思:
“二次分类”这一课设计时,我充分把握住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本节课的主目标。为此,我的设计针对学前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分类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讲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数学问题。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老师一提问,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来,而到高年级则寥寥无几;低年级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充满了个性;而高年级学生的回答则显得规范、标准,但却单调划一;创新色彩在许多学生身上随年龄的增长在褪色。这一切源自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好奇心。
本节课我先利用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牌找座位,让学生初次体验到按指定标准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从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实践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只是无意识的成分多一点。若老师简单地给出这个名词,在每次分类时,不断提出分类的标准,那么分类的过程(可能会)显得更为简洁,分类的结果可能显得更为准确。学生作为容器也完全能够顺利盛下这些知识,但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精神被忽略了。
在本节课中,我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出分类的标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正是在这空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同类物体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所产生的不同意义和作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在不停的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给予孩子们“好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作为个体的学前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这一点较其他年级学生而言是显得最强烈的。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生硬的讲解和周详的演示,而是把小组那一块空间作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汇报演示,在介绍解说的表现过程中,学生袒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发散思维和语言得到了训练,感性知识在一次合作、交流当中上升为理性知识,一次次的自我表现,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利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创新意识的拓展。
四、注意张扬孩子们个性。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看法。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框住学生思维,反而是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习惯去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其个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足:对于时间安排上我是前松后紧,所以有一个习题没有进行完。以后在教学上我一定先预设好每一个环节让课堂更完美。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语出《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神气、害怕两种情绪,享受游戏表演带来的乐趣。
2、倾听音乐,根据简单的故事和图谱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大概内容。
3、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狮子图片、图谱、小动物图片(与幼儿人数相等)王冠、斗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动物世界中,你们知道谁最厉害吗?
2、为什么说狮子厉害?
二、欣赏音乐课件。
"狮子的确非常厉害,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关于狮子的音乐和动画片,你们要认真听仔细看。"(幼儿观看课件)
教师提问:
1、"听这段了音乐,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你感觉狮子和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教师:鼓励幼儿并告诉幼儿音乐的名字及作者。
三、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并创编故事、模仿动作。
1、幼儿欣赏音乐的引子,启发幼儿感受曲子的变化,并根据曲子的变化想象创编故事。教师。
2、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让孩子们感觉音乐是轻松欢快还是沉重迟缓,想像是什么动物走来了。然后,个别幼儿创编狮子威风凛凛走路的动作,最后全体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狮子神气走路。
3、引导幼儿欣赏B段音乐,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特点,启发幼儿想像象什么动物在叫。然后,个别幼儿创编狮子凶恶吼叫的样子,最后全体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狮子吼叫和小动物害怕的样子。
4、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让孩子们感觉音乐是轻松欢快还是沉重迟缓。听着音乐小动物会做什么事。
四、根据孩子创编的故事内容,教师之后完整讲述给孩子。
五、教师引导孩子边欣赏音乐边看图谱,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结构和特点。
六、启发幼儿借助音乐和图谱,表演故事内容,重点突出小动物的害怕和大狮子的神气。
七、孩子们听着《狮王进行曲》,做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
在设计本活动之前,我有幸读到了许卓娅关于音乐活动的一些理念,文章分析幼儿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是欣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动力,而期待和期待的'不断满足则是欣赏热情生长的增强剂,因此说没有欣赏期待的不断满足,就不会有欣赏的热情。在上述理念的影响下,我通过让孩子们创编故事,创编动作,然后出示图谱,最后视、听、动同步参与的方法,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本次活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尤其让我难忘的是,当我引导孩子们看完图谱时,他们竟情不自禁地给我鼓起了掌。我认为这就是本次活动的最大收获和成功。
不足之处:
1、前面听音乐看图谱时,引子那段没卡准。
2、最后孩子玩游戏时要求不太明确。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幼儿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幼儿能轻松愉悦的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排序的科学现象。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背景图、小兔图片、几何图形若干、双面胶、各色彩纸若干张、木棒10根
活动过程实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游戏吧!”教师做拍手、跺脚的动作,引入课题。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老师做了什么动作,小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来做动作。”
提问:“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拍手后又干什么了?跺脚,那老师做拍手、跺脚的动作有没有规律?”
幼儿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做的动作规律是:拍两次手,跺两次脚,拍两次手,跺两次脚……小朋友可以试试按照这个规律做做动作。
幼儿尝试根据规律做动作,教师指导。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手、小脚丫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教师:“刚才小朋友已经记住我们做的动作了,为了加深记忆,现在我们用小手和小脚把刚才的动作记录下来,拍手我们用小手来记录,跺脚用小脚丫来记录。”
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小脚丫记录两组,并提问:
(1)、小朋友看看我们把小手小脚排在一起有没有什么规律?
两只小手、两只小脚,两只小手、两只小脚
(2)、继续有规律的排列两组。
(3)、幼儿发现规律。
(4)、引导幼儿明白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序?
2、出示背景图,小兔图片,几何图形卡片,引导幼儿掌握规律。
教师:“小兔子饿了,要回家吃饭了,可是,它回家的路被大水冲断了,正在抢修,但还没有修好,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它把路修好,让它回家,好不好?”
出示背景图,森林里一条没有铺好的路。
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说出规律,并把路修好。
请幼儿说说修好的路的规律。
3、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明白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
三、分组操作活动
教师:介绍不同的操作材料,强调操作要求(要按一定的规律来排序)。
1、铺路。
2、水果运动会。
3、制作糖葫芦。
4、我是小小设计师。
四、结束部分
游戏“音乐会”结束本课。
活动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帮小兔修好了回家的路,它非常开心,它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小朋友想去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要求小朋友有序排好队:一位女生两位男生的规律排队。
幼儿有规律的排队,去参加森林音乐会,结束本课。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我的小花园
大班音乐——《我的小花园》
一、目的:1、通过图谱教学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唱准弱拍起唱的歌曲,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优美的特点。
二、准备:1、花园情景图一张,节奏谱若干,图谱一张;
2、录音机一架 ,磁带一盒,钢琴一架。
三、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律动《新疆舞》入室
2、发声练习《逛公园》,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
3、节奏练习:
我 的 花 园 种 满 了 什 么 ? ( 鲜 花 )
0/ /0/
——————
0X / X XX X/X0
——————
这 里 有 什 么 颜 色 的 花 ? ( 白 花 )
0 / / 0
—— ——
0X /XXX /X 0
————
那 里 有 什么 颜 色 的 话 ? ( 红 花 )
0 / / 0/
—— ————
0 X /X X X X/ X0
—— ————
(二)结合图谱,理解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2、师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现歌曲清新、优美、舒畅的特点。
3、提问:听了刚才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学习歌词,掌握节奏。
1、幼儿完整跟读。
2、分句朗诵并根据歌词用体态节奏表示。
3、幼儿根据图谱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四)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按旋律朗诵歌词。
2、提醒幼儿注意休止符,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3、认识图谱中“”(连贯)“”(放声唱)“”(弱拍起唱)的符号。
4 、重点练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导幼儿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帮助掌握并唱准音。
5、幼儿练唱,采用合唱、轮唱、分组唱、个别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五)幼儿复习舞蹈《拾豆豆》。
(六)律动《兔子舞》出室。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儿园大班教案05-28
幼儿园的大班教案08-26
幼儿园教案大班10-26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1-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2-19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2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2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2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