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地图的轮廓特征,能在地图上找到中国的位置。
2.感受到祖国地域辽阔,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友好合作,能利用多种材料制作中国地图。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若干张、世界地图若干张、彩泥、纸皮、彩纸、色笔等
活动过程
1.中国在哪里。
(1)小组合作,寻找中国在哪里。
教师:小朋友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把一个地方缩小画在纸上就成了地图。请你找找中国在哪里。
(2)观察中国地图的轮廓。
教师:中国地图的外形轮廓像什么?用笔画国境线,了解祖国疆土的轮廓。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形状像什么?(台湾的位置)
(3)广东在哪里。
师:我们现在生活、学习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属于哪个省?请指出它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
小结:中国在地图上的形状就像一只大公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叫XXX,属于广东省。
2.中国真大。
(1)找找中国的邻居。
师:请找一找,中国的邻居都有哪些国家?(请幼儿用彩笔将中国邻国的轮廓勾勒出来。)
(2)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大小。
师:请你们将中国和中国的邻国比一比,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3、制作中国地图
提供彩泥、纸皮、彩纸等不同的材料,幼儿小组合作,每一小组利用手工材料制作中国地图。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中国地图拼图,供幼儿操作。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看图列式,并懂得算式中各数的实际含义。
2、能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七个小矮人头饰若干,游戏操作材料,胶水若干,flash课件。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激起幼儿兴趣。
七个小矮人外出回来,发现白雪公主不见了,非常焦急。正在这时邮递员小乌龟送来了一封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师:(读一遍信)小矮人们:白雪公主现在已经被我囚禁在了城堡里面,我马上就可以变成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了,路上已经被我施了魔法,你们快放弃营救白雪公主吧,哈哈哈……小勇士们,你们有信心救出白雪公主吗?(有!)好,那我们出发吧!
2、第一关:通往城堡的小路一复习6的分和与组成。
师:这里是通往城堡的一条小路,可是被恶毒的皇后施了魔法,竟然有很多大蜘蛛挡住了去路,我们怎么过去呢?瞧,那有个指示牌,我们一起来看看上面写了些什么。(读一遍指示牌内容:只有用含有正确答案的数字之箭才能将蜘蛛杀死)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蜘蛛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难题吧!个别回答。(利用在蜘蛛身上画出6的分成式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因为6可以分成1和5,所以应该用含有6的数字之箭射下那只蜘蛛。)集体回答。(引导幼儿说出6可以分成2和4,所以应该用含有2的数字之箭射下那只蜘蛛。以此方法,说出6可以分成3和3,4和2合起来是6……帮助幼儿复习6的组成)
3、第二关:城堡大门——看图列式,并能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城堡大门)
可是城门被施了魔法,必须按对密码才可以,这可怎么办?看,有个通告!(读一遍通告)(请你根据大门上显示的图片列出相应的算式,你会发现惊喜!)
我们赶紧来看看有哪些题目吧!(根据相应的图片,请幼儿列出相应算式3+3=66—2=41+5=6……)
师:你们真聪明,列出了所有的算式。你们看,城门打开了,我们赶快走吧。
4、第三关:修桥过河——找出相应的答案。
师:你们看,恶毒皇后的宫殿就在河对岸,但是唯一的小桥被皇后破坏了,我们不能走桥上,而且也不能游过去,因为河里有鳄鱼,会被鳄鱼吃掉。
幼:河面上飘着好多被破坏的木板,我们可以修桥。
师:可是怎么才能将小桥修好呢?小勇士们,你们仔细看看。
师:哦,原来每个木板上都有一道算式题,我们只要帮算式题找到正确的答案,就能将小桥修好,就能安全过河。现在,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幼儿逐一捞起木板,并将加减算式补充完整。
师:你们真棒,小桥修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安全过
河喽。
5、(分组操作)找出恶毒的皇后——进一步巩固6的加减运算。
师:皇后的宫殿到了,可是她却躲起来了,我们一起把她找出来,好不好?
现在我们分三个小组,每组桌上有一张大的图片和一些小的`卡片,大图片的空白处有很多算式题,请你们在数字卡片中找到相应的得数,然后贴到对应的算式题上。最后我们把三幅大图拼起来,到时皇后就会出现啦。(幼儿分组操作)(将皇后的图片分成三部分,头、身体、腿,像拼图一样,大图片上是含有题的轮廓,小卡片是数字,等到幼儿把数字贴到相应的地方,将大图片反过来就看到眼睛、鼻子、嘴巴、身体、胳膊、腿了。再将三幅图片拼起来就是皇后了。)
6、活动结束。赶走皇后,救出白雪公主。
师:你们看皇后出现了,她被我们打败啦,我们赶紧去救白雪公主吧!七个小矮人在城堡中找到公主。
全体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去接白雪公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触摸水果,感知水果的软和硬、光滑和粗糙等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触摸和观察的结果。
3、了解不同的触觉差异,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摸箱4个,花布2块
2、猕猴桃16个,苹果17个,冬枣20个,桔子17个,香蕉6个,其他水果若干。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请幼儿猜一猜桌布的下面是什么,引导幼儿了解可以用小手摸出水果。
出示魔术箱,请幼儿摸摸里面藏的是什么水果。
2、猜测魔法箱里的水果,感知猕猴桃的触觉特征。
幼儿摸一摸,说一说自己摸的感觉,并大胆的猜一猜箱子里是什么水果。
把水果拿出来进一步观察,引导幼儿感知猕猴桃软软的、毛毛的、圆圆的等触觉特征。
3、摸摸各种不同的水果,感知不同水果的不同触觉特征。
结合已有经验,谈一谈其他水果的触觉特征。
自选喜欢的水果,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触觉感受。
归纳小结触摸感受。
4、游戏《请你把它摸出来》
幼儿根据教师所说的水果,从魔法箱里面把它摸出来。
幼儿自由摸箱内的水果,体验触摸的乐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4
科学活动:
身体部位的转动活动的生成:这些天,孩子们一直在讨论生活中的转动,电风扇、车轮、时钟、地球仪……答案声此起彼伏,突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的眼睛也会转!”
活动目标:
1、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感兴趣,了解身体哪些部位会转动,并能大胆地用语言、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利用水笔在图片的.相应的位置作标记。
3、体验转动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人体图片、水笔、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由风车的转动引出身体部位的转动
二、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请幼儿在人体图上将会转动的地方画上标记。
2、鼓励幼儿与周围同伴进行交流。
3、集体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说说并进行演示。
三、讨论:为什么这些可以转动,为什么要转动?
四、游戏“闯关”请幼儿根据标记一下子说出4个能转动的部位,若闯关成功将得到一件小礼物。
五、随音乐放松地做身体转动动作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5
设计意图:
有一天,孩子们在玩抓尾巴的游戏。这时,刘其昕抓到一条尾巴说:“老师,看我抓到一条大灰狼的尾巴。”听到刘其昕的话,有几个小朋友也参与到其中,纷纷说:“不对,这是小猴子的尾巴。”“这是小兔子的尾巴。”听到他们的讨论,我找来了一张尾巴的图片,请他们说说这是谁的尾巴,说什么的都有,其实这是他们都认识的小马的尾巴。可是,一旦尾巴和身体分开后,他们就不认识了。幼儿在认识动物时都是通过整体进行认识,他们看到一张完整的动物图片时,能很快说出是什么动物,但是将动物分割开来变成一小部分时,就不认识了。于是,为了让幼儿能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更细致的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特设计本次活动。并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2、能从动物的局部判断出是哪种动物,并能合作将动物完整的拼出来。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本次活动重点是: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活动难点: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大森林场景布置、东方之星动物大转盘、动物拼图卡片、动物图片、盘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
师: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森林,你知道大森林是谁的家?(小动物)
(设计意图:让幼儿通过观察,增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称。
师:大森林里有什么动物?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题,给孩子一个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字,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并使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下面内容奠定基础。)
3、游戏:《玩转盘》
师:这些动物可调皮了,它们都藏了起来,看,有几只藏到了大转盘上,你们猜猜它是谁?(教师出示大转盘,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幼儿自己玩转盘,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转到哪个地方,就根据对动物的认识说出动物的名字。)
师:刚才,你找到了哪些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玩转盘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转盘上提供的特征正确的说出动物名字。该游戏的难度不大,动物的特征明显,易于每一位幼儿的独立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能针对动物的头部进行推断动物名字,初步学习推断的方法,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将枯燥的认知活动转变成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4、游戏:《找动物》
师:在大森林里还藏着好多的动物?这些动物可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动物的身体、有的是动物的脚、有的是动物的头。我们在找到后,要猜出它是谁,然后告诉老师。(幼儿到大森林里找动物卡片。)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的寻找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能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整体的动物,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讲述自己找到的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5、将动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动物的家里。
(设计意图: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6、结束部分――《拼图游戏》
请找出相同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合作将动物的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的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活动,能观察到动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征,并能相互配合进行拼图,将动物图片拼完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延伸活动:《玩拼图》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拼图,能独立将拼图完成。(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动物的了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能大胆介绍自己认识的蔬菜的名称、外形特征。
2.知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并根据实物和图片上的线索,分辨出哪些是蔬菜。
3.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自然角投放几种常见的蔬菜。(胡萝卜、白萝卜、马铃薯、青瓜、黄瓜、青菜、菠菜、生菜)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自带一样自己最熟悉最喜欢吃的蔬菜;豆干、鸭子、萝卜、白菜、鸡蛋、马铃薯、青瓜排成圈的影子幻灯、实物图;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图标、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介绍自己带来的蔬菜)
1.你带来什么蔬菜?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甲:我带来的蔬菜是白萝卜,它是白白长长的,下边尖尖的还有细细的根。摸上去很光滑。
幼乙:我带来的是青瓜,是绿色的。它长得很有特色长长弯弯的像个月亮,摸上去刺刺的。
幼丙:我带来的是菠菜,是绿色的。它长得一叶一叶的下边还有根像胡须。
2.这些蔬菜是哪里来的?
幼:种出来的,种在土里。
分析: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回答。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始终以正面引导,不断地肯定幼儿对蔬菜的认识和描述。
二、播放幻灯片,了解蔬菜是哪里来的。
1.出示蔬菜的整体与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
幼:边看边说,生菜、青菜、菠菜、南瓜、青瓜、黄瓜、胡萝卜、白萝卜、马铃薯。
2.小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分析:本环节播放的幻灯片太多太杂,老师们建议选折具有代表性的(如:生菜、青瓜、胡萝卜再加上种在水里的茭白或藕即可)还有小结时没有稳定幼儿情绪,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语言不够简练。
三、观察图片 “猜影子”
1.王老师也带来一样蔬菜,瞧是什么蔬菜?
幼儿集体答:南瓜
2.(南瓜爷爷又带来许多影子朋友,)观察幻灯片,猜猜这些影子可能是谁?(第几个是谁?)引导幼儿给它们标上数字。
幼甲:(第一个方形的)毛巾。
幼乙:床垫
幼丙:被子
3.验证幼儿猜测结果。
分析:本环节幼儿猜测时,跑题太远了,我一紧张,没能把幼儿拉回来,教师应提出问题(如:毛巾、被子、床垫是菜吗?是吃的食物吗?)我没能及时提出有效性的指导语,这就需要我平时的积累,更多的经验,勤学勤问来造就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睿智的幼儿教师。
四、辨认各种菜,学习从菜中分辨出蔬菜。
1.南瓜爷爷带来了几位朋友?它们分别是什么菜?(在黑板上出示数字卡1-7和7种菜图卡)
幼集体答:7位朋友,1是豆干、2是鸭子、3是萝卜、4是白菜、5是鸡蛋、6是马铃薯、7是青瓜。
2.(南瓜爷爷要蔬菜朋友做邻居?请你们帮它找找哪些是蔬菜?)引导幼儿猜测并说说哪些是蔬菜,并在操作图表对应的格子上画圈。
3.共同讨论:豆干是蔬菜吗?为什么?(豆制品,是经过加工的,不是直接长在地里的)
4.幼儿验证操作图表上的猜测结果。共有几样蔬菜?(用数字4表示)
分析:本环节个别提问较少,没有讨论的基础点。且幼儿操作练习完应让幼儿分享交流,验证结果。 由于我环节交代不具体,想请幼儿上来说说并展示自己的操作板,但发现孩子们好几个要蜂拥而上,于是怕乱又取消了本环节。这就是本活动最大的败笔。
五、启发幼儿思考如何合理分配蔬菜的房子。
1.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栋房子?(用数字3表示)
幼儿:有3栋房子。
师:你们帮南瓜爷爷找了几样蔬菜朋友?
幼儿:有4样蔬菜。
2.这么多蔬菜怎么办?(房子只有3栋,蔬菜有4样,怎么办?)
幼甲:可以两个人一起住。
3.谁和谁挤在一起比较好?(形状差不多,颜色差不多)
幼甲:胡萝卜和青瓜一起住。
师:为什么要让他们一起住?
幼甲:因为它们都是长长的。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幼乙:青菜和青瓜一起住?
师:为什么要让他们一起住?
幼乙:因为它们都是绿色的。
4.土豆和黄瓜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回去想想。
分析: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回答。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始终以正面引导,不断地肯定幼儿的想法。但引导提升幼儿从形状、颜色、吃的部位、刨皮等进行分析分类,教师的引导语不够简练,有的没能提到点子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蔬菜入手,活动前我们利用家长的人力资源请家长经常带孩子去菜场买菜,帮助认识和了解蔬菜,在家中多让孩子帮忙摘菜,洗菜,做一些简单的凉拌菜,激发孩子对蔬菜的兴趣。并通过自然角让幼儿进一步对常见蔬菜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自带最感兴趣的蔬菜从它们的外形,名称和特征有声有色地介绍给同伴认识,让同伴们更直观、更真实的观察蔬菜,并让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讲一讲,扩展对蔬菜的进一步认识。孩子们能体现出生生互动的效应,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又接受了新的知识。教学中,我采用了幻灯片,让幼儿观察蔬菜是种出来的,接着抛出问题什么是蔬菜?当孩子们有了自己答案后,老师小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然后,通过操作板让幼儿提升已有经验找出蔬菜。最后让幼儿从不同角度对蔬菜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析分类,从而得到经验的启发。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7
设计意图
班上开展《种子食品品尝会》的活动,配班男老师和小朋友开玩笑说:“可不能随便乱吃,这些种子吃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哦!”结果不少小朋友信以为真。由此我想起儿子小时候在家吃瓜果也总是特别小心,如果偶尔一次不小心吃了一粒西瓜子,会哭半天,认为种子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苦口婆心地解释半天,他仍将信将疑。看来,这个在大人眼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常识,却是孩子们心中过不去的“一道坎”。为了及时捕捉这一教育契机,解决孩子当下的困惑,我设计生成了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精灵》。
活动目标
1.与同伴分享认识的种子,知道种子的主要作用。
2.结合绘本图画讨论“肚子里的种子能不能长大”,了解种子的生长条件。
3.在互动小游戏中产生探索种子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胸前贴有写上名字的胸牌;标有“yes”和“no”的空白展板两块。
2.食品及餐盘;PPT及播放设备;小花盆和魔豆。
活动环节
1.品尝食品,寻找“种子”
(1)交代品尝要求。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食品给小朋友吃,品尝的时候魏老师有两点小要求:第一,注意安全,尤其是使用牙签的时候。注意卫生,吃完将垃圾放在旁边的空盘子里;第二,在吃东西的时候如果发现了“种子”,请把种子收集好送给老师。能不能做到?
(2)分组品尝食品,寻找种子。
2.分享“秘密”,了解种子的作用
(1)说说自己认识的植物种子。
师:你们收集到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它的子儿就是它的种子吗?
师:有的人品尝了火龙果,发现火龙果的种子了吗?
师:还有人吃的是什么?它有种子吗?
师:你们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呢?请用完整的话向大家介绍。
(2)欣赏老师收集的植物种子图片。(播放PPT课件。)
师:魏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种子,这里可能还有一些你没有见到过的种子哦,我们一起来欣赏。
(3)幼儿讨论:植物的.种子有什么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种子朋友,谁能告诉我,种子有什么用啊?
师:你们说得很棒,种子可以加工成种子食品,用来吃;而种子最大的作用是能长出新的植物。
3.依托绘本,自主选择
(1)幼儿讨论:小胖猪把木瓜的种子吃到了肚子里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小胖猪最近就碰到一个问题——它吃瓜的时候不小心把木瓜的种子吃到了肚子里。种子种在泥土里会长出新的植物,那吃到肚子里会怎么样呢?
师:猜猜小猪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师:小胖猪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出示小猪头上有木瓜树的图片)小猪希望头上真的长出一棵木瓜树。他为什么愿意头上长树呢?
(2)玩游戏《yes or no》,了解植物的种子长大需要什么条件。
师:小猪的愿望会不会实现?我们来玩一个“yes or no”的游戏吧,认为小猪愿望会实现的人把你的胸牌贴到“yes”这一边,认为不会实现,就送到“no”这边。
(集体玩游戏《yes or no》。)
师:你选择的是什么?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到底小猪肚子里的种子有没有长大呢?
(老师讲述《子儿吐吐》的部分故事内容:他跑进厨房,喝下他所能喝的最多的水,然后飞快地钻进被窝里乖乖地躺着。满心期待头上长出木瓜树的胖脸儿,怕树长不直,连床都换头睡呢!他所做的这一切,完全都是为了树好。第二天,胖脸儿起得很早。其实,他迷迷糊糊的根本没睡好。半夜,他好想知道木瓜树长多高了,但又不敢用手去摸,怕这一摸,树反而不长了。天亮了,该可以了吧?他紧张地用手很慢地、很慢地,往头上摸——?)
师:有没有长出树呢?(再次玩游戏《yes or no》。)
师:恭喜你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是呀,一粒植物的种子要发芽、长大是需要很多条件的。空气、水、温暖的阳光、植物需要的温度,有时候长大还需要施肥,所以植物的种子不能在人的肚子里长大。
4.播放动画,猜想交流
(1)猜想: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
师:植物的种子不能在肚子里长大,那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让我们再来玩一次《yes or no》的游戏,请你一定要认真想一想,然后作出选择。
(2)观看PPT,了解人类的种子——精子和卵子。
师:妈妈肚子里有一粒“宝宝种子”,它是两粒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的(PPT)。一粒种子叫精子,住在爸爸的身体里面;一粒叫卵子,住在妈妈的身体里面。当精子和卵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相遇,它们就会成为好朋友,紧紧拥抱,然后发生奇妙的变化,变成一个小宝宝。
5.种植魔豆,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种子不能在我们肚子里长大,但许多动物的宝宝种子却是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种子的世界真巧妙。正是因为有了小小的种子,生命才能一代一代相传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和爱护每一粒种子精灵。
师:今天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粒神奇的种子,你们想不想亲手种下它,然后看着它慢慢长大?那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案例评析
本节活动中巧妙利用绘本画面作为讨论的话题,让绘本成为活动的主线,但是又不失“科学味”,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1.绘本巧妙利用
绘本《子儿吐吐》和课题不谋而合,但是,如果把绘本故事全部呈现给孩子,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讲述故事,那样就偏离了科学活动的中心,成为了绘本阅读。所以,我只抓取了绘本中的典型画面作为讨论的话题,让绘本成为活动的主线,但又不至于削弱活动中的“科学味”。
2.游戏灵活渗透
本次活动的组织以“谈话为主”,感兴趣的孩子会一直追随话题,争先恐后地发表建议,但也会有个别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容易游离于话题之外,所以恰当、科学地选用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从学会变为会学是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我在活动中渗透了游戏《yes or no》,一方面集中了每个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在“猜想和选择”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像,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
3.环节层层递进
种子有什么用?植物的种子能在肚子里长大吗?有没有一种种子可以在肚子里长大?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话题来贯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让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得到碰撞,在相互辩论中解决矛盾,拓展知识,让孩子在科学活动中身心和谐发展。
纵观整个活动,老师很好地处理了以下三方面的关系:(1)当下与长远的关系。活动选材第一源于自己的儿子不小心吃了西瓜籽,认为种子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第二源于自己班级的孩子。及时捕捉这一契机,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让孩子获得初步感知,对孩子今后长远的发展肯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2)活动和操作的关系。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没有给孩子们准备多少操作材料,但是已有经验的积累是活动能顺利开展的前提之一。预先让孩子在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调查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已有经验,从而顺利进行了与新知识的对接。(3)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老师跟孩子之间的互动真实而温暖,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毫无做作之感。老师通过由浅人深的三个话题来贯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让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得到碰撞,在相互辩论中解决矛盾,拓展知识,猜想结果,陈述理由,孩子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比较观察了解溶解现象,产生观察的兴趣。
2、能初步记录与交流自己实验结果,乐意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教学准备:
1、教师操作材料:糖、黄沙、赤豆若干, 一张大记录纸。
2、幼儿操作材料:分别装有糖、黄沙、赤豆的盒子若干,水杯、分类盒、小调羹若干,记录板、记录纸、粘贴纸人手一份。
3、实验记录:用贴标记的记录形式。
谁在水里不见了 姓名:
我的实验材料 糖 黄沙 绿豆
我的猜想
我的实验
4、科学术语及词汇:溶解。
5、时间安排:20~2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幼儿认识材料,激发实验兴趣。
教师出示装有糖、黄沙和赤豆的盒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几样小礼物,看看它们是什么?
二、幼儿实验操作——谁在水里不见了
(一)、幼儿猜想,到集体记录板上记录猜想结果。
1、师:今天,三种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它们藏到水里面会怎样呢?你觉得哪个宝宝在水里会不见了?
2、幼儿独立思考、进行猜想,交流讲述。
3、幼儿到集体记录板上用粘贴小红花记录猜想结果。
4、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觉得糖宝宝到水里会不见,有的小朋友则认为黄沙宝宝,还有的小朋友认为是赤豆宝宝。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待会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做一做,看看到底是哪个宝宝在水里不见了。
(二)、幼儿实验,在自己的记录板上记录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交待实验步骤。
师:①请小朋友选择一种宝宝,放在红色盒子里的小水杯里,用调羹搅拌一下,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它是不是在水里不见了?②如果这个宝宝在水里不见了,就把看到的结果用小红花粘贴在“我的实验”里。③记住,试一种记录一种,然后再去试另外一种,记录一种。
2、幼儿证实猜想:将糖、黄沙和赤豆分别投入水中,观察谁在水里不见了。
3、幼儿实验记录:引导幼儿用粘贴小红花的方式将实验结果记录到自己的记录板上。
4、幼儿自由交流:大家的游戏做完了,哪个宝宝到水里去不见了呀?它们到哪里去了?请小朋友看着你的记录表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
5、幼儿交流,教师记录结果在大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我们发现糖宝宝放在水里会不见,化掉了,这就是溶解。
三、经验拓展。
教师提问:还有哪些东西会像糖宝宝一样放进水里也会不见呢?我们回去再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吧!
《各种各样的声音》(小班科学)
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声音》(小班)设计意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这些都有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为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采用"六个一"交互使的.办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动生成:激发幼儿进一步寻找、发现更多生活中各种各样声音。活动目标:1、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1、人手一件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2、电脑、投影仪、投影屏、激光笔《这是谁的声音》的光盘3、录音机,有 "牛、羊、下雨、洗衣机、小蜜蜂、公鸡"的图片活动过程:3、 听一听:老师启动"会发声音"的玩具狗2、玩一玩:请幼儿自选玩具3、说一说:玩具发出的声音。4、看一看:根据图片模仿各种声音。5、唱一唱:《 模仿声音》的歌表演6、猜一猜:电脑娃娃中的《这是谁的声音》播放课件"小孩笑声、马叫、掌声、枪声、汽车跑的声音" 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听到了这么多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们继续去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和老师继续寻找更多的声音。
小班幼儿对声音非常感兴趣,教师抓住幼儿特点,将生活中有声的现象集中在一起,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听、玩、说、看、唱、猜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愉快地参与了本次活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油和水倒在一起,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相溶的现象。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2.初步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
3.通过调查表了解哪些物品可以去除油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每人水、油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猜物游戏导入
1.师:还记得我们之前玩的猜物游戏吗?今天方老师带了一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它是什么?
2.幼儿进行猜物游戏。
3.师小结引出油。
二、猜想记录
1.师:油是黄色的.,像水一样可以流动的。那如果把它和水倒在一起会怎么样?油会在水的哪里?
2.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猜想,教师出示幼儿猜想结果。
3.幼儿进行试验验证结果,师小结。
三、油和水混合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老师观察实验情况,提醒幼儿进行记录。并进行交流,
四、延伸活动
1.师:因为油和水不能融合所以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有了油渍很难去掉,前几天我们发了张调查表,谁来介绍一下?
2.幼儿介绍调查表内容。师小结。
3.师:还有好多小朋友不知道油和水的秘密,我们拿着调查表一起去给他们介绍一下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在动动、玩玩中感知发现圆形与球体的不同。
2、尝试用球进行多种滚动游戏,并体验其乐趣。
活动准备:皮球、乒乓球、弹力球、玻璃球、硬币、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球操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欣赏球操,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出示装球体、硬币、圆形卡片的篮子:
教师提问:这些玩具滚动时一样吗?每人选两样不同的玩具,两人一组,一起玩一玩,并说己的发现。
幼儿:皮球能到处滚来滚去幼儿:硬币、圆形卡片可以朝着一个方向滚动。
教师:请将到处滚动的放在圆形的篮子里,只朝一个方向滚动的放在方形的篮子里。
教师:只朝着一个方向滚动的是圆形。
3、看一看,说一说让幼儿说出:皮球、硬币、圆形卡片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从每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并且能向每个方向滚动的物体,我们叫它球体。
4、找一找,说一说:
请幼儿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像圆形,哪些物品像球体。
5、请幼儿自由玩球,进一步探索球的.特性。
(1)请幼儿在室内探索球的玩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玩法。
6、活动延伸:户外区玩球,继续探索球的玩法。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名称:科学《大象的长鼻子》
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大象,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通过拼图和模仿表演大象的长鼻子,进一步感知大家的主要特征。
3、爱护动物,初步具有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公象、母象图片各一张,不同姿态的大象拼图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可用谜语导入,老师说一个大象的谜语,请幼儿猜出出谜底。
二、观察大象,认识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大象图片,请幼儿观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大象看上去怎么样?它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耳朵呢?它的尾巴看上去怎么样?它的腿呢?
出示公象和母象的图片,提问:这两头大象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朋友都喜欢大象的长鼻子,这长鼻子有什么用呢?
大象喜欢吃什么?
三、智力游戏:拼图
引导幼儿将画面剪成块状,进行拼大象的活动,比谁拼得快。
四、游戏活动《碰一碰》
提问:你拼出了什么?你喜欢大象的什么地方?我们一起用双手合起来做大象的长鼻子,你想用长鼻子做什么呢?
让幼儿自主地做一做动作并带领小朋友学大象走路。
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玩“碰一碰”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边唱边表演大象走路,并根据教师的评议指令,碰一碰身体的'相应部位。 活动准备时除了准备了教学挂图,还从网上搜集了不同姿态的大象图片若干。为了让幼儿理解因为环境问题导致动物们生活困难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知来激发保护自然的情感。
活动反思:
用谜语导入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因为教学挂图很清晰,很直观,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加上幼儿对大象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所以活动中幼儿始终很认真。很多孩子对大象已经有所了解(平时在电视里、动物园里和书上看见过,也听过大人讲过),因此在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能专心听老师讲解。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来公象长着长长的象牙而母象没有,知道象喜欢站着睡觉,象的鼻子会做很多事情等。幼儿都表示要爱护大象,要保护自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2
活动背景:
本活动选自大班教材《我身边的科学》这一主题。生活中的许多自然现象,如本活动中水的三态变化,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幼儿又非常感兴趣,平时遇到雨天,有孩子就会问雨是从哪来的,冰是由什么变的等问题。幼儿对此类科学现象非常好奇,并且也有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根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幼儿通过故事、实验等方式来更直观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积累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变化。
2.能安静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冰块、干、湿毛巾、水杯、水、电水壶、小水滴变化过程幻灯片等。
知识准备:小朋友对于水的三态有一点点了解。
活动过程:
一.经验交流1.教师出示一杯水(透明的杯子装的),并提问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是一杯水。
师:恩。那水会变成什么呢?
幼:水会变成冰。
2.教师出示冰块师:那水是怎么变成冰的呢?
(幼儿自由举手回答)3.前些天,天上一直下雨,你们知道雨是从哪儿来的吗?
(幼儿自由举手回答)4.教师出示干、湿毛巾师:王老师这有两条毛巾,请你来摸一摸它们有什么区别?
幼:一条是湿的,一条是干的。
师:你们说,湿毛巾怎么让它变干呢?
幼:放在太阳底下晒晒。
幼:放在火上烤。
师:湿毛巾变干了,原来湿毛巾上的水上哪去了?
5.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说了一些有关水的变化,水一会变成冰,一会变成水蒸气,它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呢,为什么会变化,现在请小朋友来听听这个《小水滴旅行记》的故事,听完以后你也许会明白了。
(第一环节让幼儿了解水是会变化的,并根据经验讲述水的变化形式。)二. 欣赏故事,理解内容,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安静倾听师:故事听完了,告诉我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
2.教师提问,帮助理解故事师:一开始,小水滴们想做什么?它们是怎么对大海妈妈说的?
师:太阳公公是怎样帮助小水滴的?小水滴变成了什么?
师:小水滴飞啊飞啊,感觉冷了,它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抱在一起,变成了什么?
师:小水滴的身体变沉了,它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变成雪花?
师: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一共经历了几次变化?
3.看小水滴变化幻灯片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吧4.总结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小朋友知道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也就是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可是对于水到底在什么条件下变什么,具体应该还很模糊,老师来做几个实验,让你们更清楚的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第二环节让幼儿通过故事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三.做实验,让幼儿直观了解水的三态变化1.教师做实验, 幼儿仔细观察师: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看看水到底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把一块冰块投进一杯开水中,幼儿发现冰块很快就没了,杯子里的水上升了。然后再把那杯水再放进电水壶烧,水烧开时有热气冒出来,热气遇到冷玻璃,又变成了小水滴。再把水放进冷冻室,水又会变成冰。
2.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清楚水的变化过程了吗?
3.教师小结:
水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它原来的样子,水在很冷的时候会结成冰,冰遇热又变成了水,水再加热,就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又会变成水。
(第三环节让幼儿通过看实验,更加清楚的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活动反思:
刚开始时,我把这个活动主要定位在语言领域,而且想以自主阅读的形式来让幼儿学习这个故事,后来听了一位老师的这节课,她也把这活动定位在了语言、科学,听完后,我总觉得小朋友应该对故事内容理解的不透彻,而且对于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也是稀里糊涂,根本不能通过这个故事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也有老师也说别的班级就这节课也用的自主阅读的形式来上,但是效果不理想,而且要把它定位在科学领域来上是相当困难,要对幼儿做大量的知识铺垫。他们建议我主要定位在语言领域。我左思右想,想挖掘一下故事,语言也不优美,也算不上经典,也难上。后来经师傅提点,说还是定位在科学、语言,因为这个活动本身就属于"我身边的科学"这一大主题,还是上成科学为主比较顺当,于是我才决心以科学为主,师傅给了我一些建议后,自己设计教案,把每一句要说的话,小朋友可能产生的反应都想了一下,有的都写下来了。尤其是那些引导语和过渡语,我想了很多,总觉得不太好,写了改,改了又改,就想使自己的课堂语言简练又能让幼儿听明白。
在一开始,我先出示一杯水,让小朋友想水会变成什么,然后顺着他们说到的展开我早已准备好的问题,在第一环节时,幼儿发言不积极,可能和我引导语、设计的问题有关。接着引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安静倾听。然后通过回答我提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因为我的问题有些不好回答,幼儿没反应,所以我当时把准备好的一个问题分解成了几个,于是就给人很啰嗦的感觉,语言就不精炼了。在第二环节的最后,我就是预测到幼儿可能还不理解小水滴在故事中的几次变化过程,所以根据故事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幻灯片。幼儿在欣赏幻灯片时很开心,可是不知他们是否真的通过看幻灯片理解小水滴旅行过程中的变化了。所以我设计了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再次理解水的三态变化,通过看老师做实验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更清楚理解。在做实验时,幼儿很兴奋,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们的求知欲全释放出来了,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都盯着我。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磁铁能吸铁的特性,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取出水中的东西并进行分类。
2、大胆探索并能讲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索磁铁的乐趣。
教学准备:
磁铁;探索材料:回形针,玩具,一元硬币,夹子,茶叶罐等铁制材料和非铁制材料:积木,塑料玩具,纸杯,玻璃球,气球、装水的大盆两个;取物工具———篓子、盘子、有磁铁的钓钩、勺子、筷子等;空箱子2只,空盆1个。
教学过程:
a)情景引入
(出示大盆)师:陈老师遇到一个问题——小弟弟把许多东西一起扔到了这两个玩水的大盆里,这可怎么办呢?
提出问题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呢?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b)初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儿用磁铁水中取物。(规则——不能用手拿)
经验交流:磁铁是怎样帮助你取出东西来的?你取出了哪些东西?
c)分组实验,再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儿尝试用磁铁取水里的东西。
师:磁铁能将水里的其他东西取出吗?请你试一试。
讨论并总结:取出的都是铁制品,磁铁能吸铁。
师:你有没有取出东西?为什么没取出?这些东西为什么能取出来?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讨论:有哪些方法能取出水里的东西?
幼儿用各种工具水中取物。
幼儿交流取物经验。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取出了什么东西?
环保教育——保护环境,不乱扔东西。
d)取出物分类
幼儿将取出物分类
师生小结:今天,我们动脑筋将水里的东西取出,发现……是铁制的',能被磁铁吸起来;……是木头的、塑料的、纸的,不能被吸起来。
经验迁移:磁铁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也用了磁铁,你知道哪些东西请磁铁帮忙的?发现了告诉大家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延伸游戏:杯中取物
1、介绍游戏和记录表的使用。
2、幼儿游戏——按记录表的要求将水杯里的回形针用磁铁取出(磁铁贴在杯外吸)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4
一、活动题目
蚂蚁爱吃什么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蚂蚁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关爱自然和对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适用对象
3~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蚂蚁若干只、透明玻璃瓶、矿泉水瓶、放大镜、昆虫盒若干个、饼干屑、糖、盐、勺子若干个。
五、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小蚂蚁最爱吃什么?
幼儿讨论。
(1)我发现蚂蚁爱吃肉。
(2)我发现蚂蚁爱吃蜂蜜。
(3)我还知道蚂蚁爱吃饼干屑。
试一试,做一做。
(1)将饼干屑放入装有蚂蚁的透明玻璃瓶中。
(2)将糖放入装有蚂蚁的透明玻璃瓶中。
(3)将盐放入装有蚂蚁的透明玻璃瓶中。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发现蚂蚁喜欢吃饼干屑。
(2)我发现蚂蚁也喜欢吃糖。
(3)我发现蚂蚁不喜欢吃盐,到处乱爬。
六、注意事项
1.实验用的蚂蚁最好是成蚁。
2.实验用的蚂蚁不能喂得太饱,需要饿上半天,实验效果会更好。
小班科学活动――会“生锈”的苹果
一、活动题目
会“生锈”的苹果
二、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实验,使幼儿感知苹果“生锈”的现象,使幼儿学会一些防止苹果生锈的简单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意识。
三、适用对象
3~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盐、糖、碱、苹果、小勺、水杯、保鲜袋、带盖的容器等。
五、活动过程
看一看,苹果切片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色吗?
幼儿挖去苹果内核,观察苹果的颜色。
想一想,切开后的苹果为什么会变色?
幼儿回答:
(1)切开的苹果放了一会儿,就变色了。
(2)没给切开的苹果盖上盖子。
探究的问题:怎么使苹果的`切片不变色?
幼儿把糖、碱、盐变成糖水、碱水、盐水。
(1)把苹果切成薄片,分别放在糖水、盐水、碱水里。
(2)把苹果切成薄片,放进保鲜袋和带盖子的杯子里。
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
(1)我看到苹果在盐水里没有变颜色,在碱水里变色了。
(2)苹果在带盖子的杯子里变颜色了。
(3)苹果在保鲜袋里没有变颜色。
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
1.苹果的切片大小相同;糖水、盐水、碱水溶液的比例相等。
2.让幼儿观察苹果在空气中的变化时,挖去苹果的果核,时间短,效果明显。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弯弯绕绕的朋友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有各种颜色,感受颜色的美。
2、通过操作了解颜色会变化,把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就能变成另一种颜色
3、使幼儿学会用连贯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操作结果
二、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若干;调色盘;调色笔一支;白纸数张;其他教具几项
三、活动过程(讲授语)
1、老师出示红色,黄色,蓝色颜料。
请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2、老师拿出绿叶橘子茄子。
请小朋友说说它们各是什么颜色?你们能用红色、黄色和蓝色的颜料画出橘黄色的橘子,绿色的叶子,紫色的'茄子吗?老师有办法把这些颜色变出来,小朋友们相信吗?哪个小朋友愿意和老师一起合作变出想要的颜色?
3、师生合作调出橘黄色。
老师用调色笔粘一些红色在调色板上,请小朋友用调色笔粘一些黄色在调色板上,再用调色笔把两种颜色的颜料混合起来。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比较颜色发生变化了吗?
4、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小朋友们,你们也想自己调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吗?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下来告诉老师。
小组同学合作,自己动手试一试。在动手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千万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和桌子上。
(2)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并注意引导幼儿说是操作过程和结果
并且把叶子橘子茄子涂色。
5、说说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用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同样的方法:红和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什么颜色啦?
(2)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
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
(3)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黄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6、通过涂色活动,发展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力
暑假快到了,我们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漂亮的图画用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指导幼儿画气球,小组合作完成。
最后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在主题墙"我变的颜色"。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8-26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教案03-02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热]07-29
幼儿园科学活动整合的教案08-26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1-31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8-12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6-24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12-07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11-16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1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