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精]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将沙子堆高、拍紧、挖深等动作技能和拎沙袋负重走的能力。
2、在玩沙活动中感受同伴间相互合作的快乐。
3、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头饰(小猫、小狗、小羊若干),玩沙衣服(红、黄、绿),帽子,鞋子。
2、玩沙工具:铲子、耙子等,尼龙大口袋(人数的两倍),树(用小树枝代替)若干,地上堆好一条低低的堤坝,堤坝不远处用积木搭房子作为动物新村。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引出主题:"据动物新村防汛指挥部通知,洪水要来了,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怎么防汛抗洪?"
(1)加固堤坝,阻挡洪水。
(2)开沟挖渠,分流洪水。
2、引导幼儿分队练习。
(1)加固、筑高"防洪大堤",学习将沙筑高,拍紧的`技能。
(2)装沙袋比赛。可两人一组,比一比,哪组合作得好,沙子装得又快又多又好。
(3)开沟挖渠,进行引流准备。指导幼儿挖得长、挖得深。
3、游戏:洪水来了。
(1)请幼儿扎好沙袋袋口,两人一组抬到"防汛坝"前,整齐地叠到"大堤"上。
(2)分流排水,指导幼儿把沟渠挖长、挖深。
4、游戏:种树。
(1)"洪水被我们挡住啦!我们的家园保住了!怎样才能保证江边的泥土不被洪水冲走?"
(2)引导幼儿讨论减少水土流失的办法,让幼儿明白最好的办法是植树造林。
(3)幼儿在河流两旁"植树造林"。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还有许多不足之处:1、在分组传西瓜时,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西瓜传到自己位置时,还在看其他地方,有的传掉了,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我在活动前没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导致游戏活动失去的激情。
2、在洪水来了活动中,教师分组考验他们团队协作能力时,教师应该对表现好的队伍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这样孩子们会更快体验如何才能发挥团队协作能力。
3、如果下次在上这样的课,我想一定比这次要好,我会更全面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学习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圆圈舞》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
大班下半学期开始尝试性的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舞蹈,《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一些陌生的人更快的成为朋友。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觉得,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一、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出现于英国乡村舞蹈,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幼儿的兴趣也非常高。
新《纲要》中指出:老师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圆圈舞》活动中,教师都让音乐"说话"、让幼儿"说话"、让图谱"说话",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从而更好的进行舞蹈的演绎。
活动目标:
1、学习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难点:
学习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根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CD、ppt、图谱幼儿前期
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根据老师手势的暗示,改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B队型--2人变4人C队型--4人变2人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神奇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认识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朋友,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与眼界。】
2.《圆圈舞》的欣赏与音乐解读--师:"听听看,你发现了歌曲里的哪些秘密?"(《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容易区分,需要在老师的暗示和反复欣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欣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根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所有的幼儿都放开手,所有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始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示,帮助幼儿更快地学习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学习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神奇的舞蹈《圆圈舞》。
三、音乐舞蹈出教室--《圆圈舞》
完整播放音乐,音乐舞蹈《圆圈舞》
【设计意图:完整表演舞蹈《圆圈舞》,体验舞蹈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数高楼》是一首一段体的分节歌曲,其音乐流畅、动听、节奏鲜明,具有动作性和故事性,富有情趣,音乐欢快、幽默,深受幼儿喜欢。
我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首先带领幼儿伴随着歌曲的音乐边跳恰恰舞边进入活动室,让幼儿通过律动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第二设计了既有静听也有动态的充满趣味性的学唱歌曲的活动环节:让幼儿观察草地上小弟弟小妹妹在玩什么游戏,并用体现歌曲节奏的说儿歌方式熟悉歌曲主要的节奏脉络。进而引出哩哩哩哩,恰恰恰的旋律和节奏,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以及节奏的变化,为后面学习歌曲做好铺垫;这首歌曲中多处出现衬词,又有附点音符,幼儿在学唱上有一定难度,我用红灯和小尾巴这样的形容词来帮助幼儿分解知识点,学唱歌曲便是水到渠成了。
第三在《数高楼》的音乐中,启发幼儿合作并创造性的玩搭高楼的游戏,用演唱与合作表演的完美结合帮助幼儿巩固歌曲,同时让幼儿体会到合作表演的乐趣。
第四是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歌词,借以更深层次的巩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幼儿的自主创造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最后随着《恰恰恰》的音乐一起舞蹈,通过舞蹈让幼儿巩固歌曲中的恰恰恰的节奏,并结束本次活动。
理论依据: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地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造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幼儿对于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抽象概念,是较难理解的,因此,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音乐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游戏当中去,同时在音乐教学中,切实改变只听不动的教学模式,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借助孩子的肢体语言——动作表现出来,实现音乐听觉与动觉的互补。
《纲要》中指出: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由的活动氛围,为幼儿搭建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通过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体现游戏是孩子基本活动的特点,这样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才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实施策略:
为提高幼儿对歌曲的的理解和表现力,我采用了突破重点难点的节奏图谱以及对唱等不同形式的演唱方式为教学策略,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主动的学习,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教法:图谱教学法、情境创设法、视听结合法等;
学法:练习法、比较法、游戏法等。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根据乐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高楼。
2、激发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3、以说唱结合的形式体验歌唱的快乐,并能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念白部分。
活动准备:
课件,钢琴。
活动重点:
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活动难点:
附点音符和空拍的节奏掌握
活动过程:
1、伴随着歌曲音乐边跳恰恰舞边进入活动室。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感知并熟悉歌曲的前半部分的旋律,学习歌曲中的附点和空拍的节奏。
你们看,草地上小弟弟小妹妹在玩什么游戏呢?
想不想和他们一起到草地上玩玩呢?弟弟妹妹在草地上玩的时候唱了一首好听的歌,刚才你们听到我唱了吗? 她们怎么唱的呢?你们听这两句一样吗?小朋友们看,这个和前面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多了一个小点点,这个小点点后面要说的很短,就像是个小尾巴,我们来试试。这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这个红点点就好像是红灯,红灯亮了要怎样?对停一停,那我们试试看。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变化来表现高楼,看,小弟弟小妹妹发现了什么?(出示高楼大厦的图片)
你会用身体搭一座高楼吗?启发幼儿随着音乐尝试用身体来表现楼楼房,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的节奏及旋律。
(3)引导幼儿学说念白部分的节奏。
臧老师也搭了一座楼房,小朋友数数看,老师搭得楼房有几层?这是我们诸城小学的教学楼,我们一起数数是不是有五层好吧。按照节奏数楼
(4)引导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教师进行前示范,用优美的声音、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
启发幼儿用恰当的语气表现乐曲中的衬词,引导幼儿唱衬词的时候,声音要象小皮球一样跳起来。
用对唱的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歌曲,提醒幼儿注意看教师指挥演唱歌曲。
3、鼓励幼儿一起合作表演歌曲。引导幼儿用身体来搭高楼,用歌声来数高楼,让幼儿在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同时,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4、是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歌词,借以更深层次的巩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幼儿的自主创造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美丽的夏天来了,臧老师看到好多的的鲜花都开放了,我就想来数数到底有多花?好听吗?你们想不想也来编一首歌曲呢,那我们到院子里看看有什么美丽的景色,也来编一首好听的歌曲,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5、随着《恰恰恰》的音乐一起舞蹈,通过舞蹈让幼儿再次巩固歌曲中的恰恰恰的节奏,并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沙燕风筝,了解其结构及美好寓意。
2.尝试运用青花纹饰装饰沙燕风筝,表达心中美好意愿。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知部分青花纹饰的寓意
物质准备:空白沙燕风筝、蓝色勾线笔、金粉胶笔、白板课件
活动重点:能够迁移已有青花纹饰经验装饰沙燕风筝。
活动难点:能够根据自己的美好意愿,选择合适的青花纹饰装饰沙燕风筝。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感受春天放风筝的快乐。
美丽的春天到了,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幼儿观看视频)你们和谁、在哪放过风筝?心情怎样?
二、欣赏沙燕风筝,了解其结构及美好寓意。
1.了解沙燕风筝结构,知道沙燕风筝由头部、身体、翅膀、腰节、尾巴组成。
沙燕风筝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你们发现它的花纹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2.了解沙燕风筝图案象征的美好寓意。
沙燕风筝的身上都有什么图案?你知道这些图案都代表着什么意思吗?
教师:古时候人们在沙燕风筝的膀窝、腰节和前胸、尾羽等处加上蝙幅、桃子、牡丹等吉祥图案,寓意着幸福,长寿和富贵等美好的`愿望,将风筝放上天空,寓意着放飞梦想,希望能够达成心愿。
三、尝试运用青花纹饰装饰沙燕风筝,表达心中美好的意愿。
1.出示青花沙燕风筝,说说图案象征的美好寓意
今天我还带来了一只青花沙燕风筝,你看它上面有哪些青花纹饰,说一说它的寓意是什么?
2. 迁移孩子已有青花纹饰经验,再次感受图案象征的美好寓意。
你们还知道哪些青花纹饰有着美好的寓意呢?
3.出示操作材料,引发幼儿讨论。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沙燕风筝,你想用什么样的青花花纹来表达什么美好意愿?(同伴讨论)
4.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同伴
1.将幼儿作品悬挂在空中,幼儿自由欣赏
你们喜欢哪只风筝?说说为什么喜欢?
2.重点介绍作品表达的美好寓意
你的这只风筝上的图案代表什么美好寓意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2、理解优美词汇,并能有感情地朗诵。
重点难点
这节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听、看、说等不同感官的欣赏,倾听——感受——理解——表现,感受、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在活动中设计了四次循序渐进地欣赏,让幼儿充分感受美。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有感情地朗诵,
因为散文诗篇幅较长,幼儿第一次接触作品,就要有感情地朗诵,有难度。因此,我借助多媒体,借助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创造探索、合作的学习氛围,引导幼儿积极、有效地参与活动,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有张有弛。关注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力较差的幼儿回答简单的问题,既为幼儿创造了说话的机会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而能力强的幼儿我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能使每位参与活动的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充分欣赏作品后,能跟着教师有感情地朗诵,以突破难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①通过郊游活动,对大自然加深了解。
②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2、物质准备:七彩飘带、录音机、配乐散文诗、电脑及散文内容相关的软件,抽象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色彩抽象图,引导幼儿观察,并展示想像。“图中有哪些颜色,看到这些颜色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运用谈话法,为幼儿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幼儿用观察法,对画面进行观察,并进行大胆想象和表达】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配乐诗朗诵,使幼儿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第一次欣赏,教师朗诵,幼儿倾听,初步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2、运用多媒体教学,请幼儿第二次欣赏散文诗,提出要求:“风吹到每个地方是什么颜色的,事物与颜色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次欣赏,教师运用多媒体,幼儿视听结合,再次欣赏作品。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让幼儿感知诗中的色彩。】
3、再次欣赏;请幼儿第三次欣赏散文诗。
提出要求:①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
②你认为诗中哪个词最美?为什么?理
解散文诗的内容。
【第三次欣赏,教师运用ppt,幼儿在这次欣赏时教师提出要对优美词和句的表达】
4、第四次欣赏,在教师的引导下,试着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用动作表现诗中对风的描写。
【教师运用引导法,幼儿边听、边看、边说,表现散文诗】
5、游戏“七彩风”,风娃娃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风飘带扮演七彩风。游戏过程中边朗诵边做动作。
【教师运用游戏法,让幼儿在欣赏、感受之后,用肢体表现对散文诗的理解】
(三)结束部分(延伸活动)
教师:风娃娃们吹啊吹,吹到客人老师的身边,请客人老师把优美的诗句写在七彩飘带上,然后我们把所有的诗句收集在一起,组成新编“七彩风”教育活动自然结束。
附散文诗:
七彩的风
其实风是有颜色的,不信你瞧——
吹过花园的风是红色的,红色的风吹得红花鲜艳夺目,
吹过果园的风是橙色的,橙色的风吹得果实硕果累累,
吹过菜园的风是黄色的,黄色的风吹得菜花一片金黄,
吹过竹园的风是青色的,青色的风吹得竹子青翠欲滴,
吹过麦田的风是绿色的,绿色的风吹得麦苗碧波荡漾,
吹过海洋的风是蓝色的,蓝色的风吹得海水蓝光闪烁,
吹过藤架的风是紫色的,紫色的风吹得紫藤花开怒放,
啊,有颜色风真好,有时候,七彩颜色的风又会欢聚在一起变成七彩的风。
七彩的风暖暖地吹着,吹得小朋友甜甜地睡着了,做成七彩的梦……
活动总结
幼儿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供幼儿学习的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文学作品。由于它具有语言凝炼、生动、优美,想象境界丰富,修辞手法多样等特点,在组织幼儿学习文学作品时,教师们往往喜欢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散文作品来组织教学,让幼儿欣赏。然而,在组织散文欣赏教学时,我们总是套用故事、童话的.教学模式。这次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美术色彩带给人视觉上的美感,选择了散文诗《七彩的风》,贴近幼儿生活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原本风是没有颜色的,可在这首诗里不但赋予风各种颜色,而且能通过优美的诗句,既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还让人身临其境。其中红色对应红花,橙色对应果树,黄色对应菜花,绿色对应麦田,青色对应竹子,紫色对应紫藤,蓝色对应大海,七彩颜色的具体形象,让幼儿能真实地感受到,然而又留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关于色彩展开无限的遐想。
《七彩的风》这一散文诗作品,能让教师和幼儿一起遨游在美妙而神奇的诗化语言的世界中,让幼儿能感受和欣赏积累多样化的情感,从而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和激情。诗中每一句的对仗,以及句与句之间的排比,让人感到此起彼伏,美不胜收,散文诗的结尾,七彩颜色的风汇聚在一起,变成七彩的风,暖暖地吹着,吹得小朋友甜甜地睡着了,做成七彩的梦……真有一种甜甜地做梦得感觉,很美,很静。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探索、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几比几多一,几比几少一”。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可以挂在幼儿胸前的卡片若干,卡片正面分别画有1~10个实物图,反面标有相应的数字,每种数字的卡片数量相等。
2、不完整的自然数列大卡片若干。如图
3、音乐课件。
4、幼儿学习资源?第20~21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卡片挂在胸前,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与方法。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漂亮的小卡片,卡片里藏有数字宝宝,你们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挂在胸前,然后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卡片上有什么,你的卡片中藏着的数字宝宝是多少。
请幼儿记住自己的数字宝宝。
2、游戏“抱团”。
(1)玩法:幼儿随音乐四散走,当音乐停止时,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相邻的自然数抱在一起。如:教师说6时,戴着画有5、6、7卡片的'3名幼儿抱在一起。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数字宝宝,那我们一起来玩“抱团” 的游戏。教师讲解以上游戏规则
(2)教师提问:
你们为什么要抱在一起呢?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x比x几多一,x比几多x少一”。
3、游戏“排排队”。
(1)玩法:幼儿拉成圆圈,教师发出这个指令后,带着数字1~10的卡片的幼儿按顺序站成一排,比一比哪一组站的又对又快。
(2)教师提问:你们组是怎么排的?谁的前面是几?谁的后面是几?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多还是少?少几个?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还是少?多几个?
4、游戏:“占格子”。
玩法:教师出示缺少的自然数列大卡片,摆在地面上,当音乐停止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身上的卡片数量站在相应的空格中,看谁站得又快又准。没有占到格子的小朋友被淘汰,游戏可反复进行。
活动反思
一年级小朋友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先复习1—5各数,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上台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以建立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图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猴子是小朋友喜欢的动物,新课的导入用“小猴吃水果”这一故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在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故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的形状是怎样的?开口朝哪边?尖尖的呢?引导学生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去记忆三种符号。“两边数字一样大,中间填‘=’”,“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 “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等。等学生已理解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最后安排补充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会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能够辨出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
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感知和了解音乐并用肢体动作和乐器演奏表现音乐中乐段之间的变化。
感受音乐欢快激烈的风格,体验与朋友们一起随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斗牛士进行曲》、铃鼓、沙锤、碰铃、
斗牛士图片、小号等。
活动过程
1、欣赏A段音乐,感受A段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并用语言和动作表现。
(1)师:你们知道斗牛这个游戏吗?
(2)出示斗牛士图片,分析图片,讲解斗牛玩法。
(3)引出"加油"的西班牙语--"欧类"
(4)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随音乐在句末重音外喊出"欧类"。
2、再次欣赏A段音乐,用拍椅子的动作和"欧类"语言进一步表现句末的重音外。
师:斗牛士听到你们的加油声,更来劲了,可是老师好像听见你们的小椅子也想玩这个游戏,也想喊加油,你们想想怎么样让它们发出声音?有什么办法?
3、教师运用身体动作,随音乐做出加油、士兵吹小号,鲜花的动作,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动作提示初步感受全曲的旋律变化。(放完整的斗牛士进行曲)
(1)师:斗牛场上的比赛越来越激烈了,除了有观众朋友们为他们喊加油,还有谁会为斗牛士喊加油呢?小朋友注意看。
(2)出示图片,按音乐的顺序排列。
(3)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听音乐并做相应的动作。
4、幼儿分组随音乐演奏乐器,表现乐曲的曲式结构。
师:老师这准备了许多的乐器,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斗牛士加油。
活动反思
《斗牛士进行曲》选自法国著名作曲家比才为其歌剧《卡门》创作的序曲,由于该乐曲的节奏感强,旋律激昂,它的整体音响形象容易给幼儿带来强烈的共鸣,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因此此次活动孩子很感兴趣,整个活动氛围愉悦、轻松,接下来我就这次活动的组织进行反思。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幼儿的学习兴趣被诱发、激励起来后,才会快乐轻松的学习。本次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在师的引导下,每位幼儿都愿意把自己听到的想到的与小朋友共同快乐的分享。能很好的用动作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他们在听中想、动中乐、玩中学,充分体验到音乐的欢快优美,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
此次活动的重、难点为:初步感知A段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为突破重、难点,我进行了五次欣赏乐曲A段,且每次欣赏目标层层递进,由老师带领直至孩子自己找到重音,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乐曲末的重音。整个活动氛围轻松、愉悦,教师与幼儿进行了有效地互动,让幼儿置身于音乐游戏的乐趣中,并且教师大方、夸张的表演成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也能大胆地进行表演。
本活动是节欣赏课,我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欣赏。通过集体、自由活动充分的让幼儿在创编中熟悉乐曲旋律,并能按一定的节奏进行律动。活动中,我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主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本活动还有个亮点就是利用打击乐器来取代每段音乐的不同,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孩子们听觉、视觉、动觉都积极调动起来,充分融合到音乐中.课件的正确运用,使本堂课更有吸引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大胆讲述自己在幼儿园三年成长的变化。
2、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长大的快乐和自豪。
活动准备
画纸、油画棒、刚入园时的照片、刚到园时的身高记录。
活动过程
一、我长大了。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长大的话题:谁还能想得起来自己刚入幼儿园是的样子?
现在三年过去了,你们有什么变化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展示幼儿刚入园的照片。
讨论:这是谁?和现在的她比有什么变化?请幼儿也来说说自己的变化。
3、引导幼儿表达成长的想法:看看自己长大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觉?心里是怎么想的?
也来看看老师的变化吧。
(教师展示自己童年的照片,让幼儿来分析比较。)
二、探索身体成长的事实。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在前面活动中掌握的测量经验,来验证自己长大的事实: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长大了多少?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
老师这里有你们刚入园时的记录,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
2、3—4个幼儿贴墙壁站好,老师将他们入园时的`身高画在墙壁上,然后在为他们画上现在的身高。
3、请幼儿自看看长高了多少,说说使用了什么测量的工具知道结果的。
三、表达成长的心情。
1、教师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启发幼儿谈论小时候的趣事。
2、小朋友,你们在很小的时候闹过笑话吗?
3、你还想长得更高吗?如果你长的更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四、引导幼儿谈话"长大了干什么",使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现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啦!小朋友,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
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从小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有趣的彩沙”活动是艺术与语言综合的活动。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大胆表现情感,语言则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在讲述作品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使语言与艺术互相交融,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同时,通过“玩彩沙”让幼儿感受:生活中有许多平常的东西都能用来作为艺术创作的工具,激发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对艺术活动产生兴趣。
由于这种沙画的作画方式和以往有所不同,因此将探索沙画的制作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探索的兴趣。
幼儿的艺术活动是最富有创新的,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在创造性地玩彩沙的过程中幼儿大胆而不拘一格的进行个性化表现,充分体现自己的认识,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自我满足,这是活动的难点。
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与创新,为幼儿解决问题提供合理的帮助(探索中的难点)。尊重幼儿的个性化表现,以开放、宽容的思维方式引导幼儿大胆、超越常规的想象,同时对接触过和未接触过沙画的幼儿进行分层指导,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彩沙激发幼儿对创意艺术活动的兴趣。
2.在探索沙画的作画方法中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大胆创新。
经验基础:进行“彩沙”系列活动
材料准备:彩沙、黑色卡纸、固体胶、小勺、抹布
活动过程:
一、观看活动录象(玩沙、做沙球、制作彩沙瓶等)
“前些天我们玩了什么?” (自由讲述玩沙、制作沙瓶的感受)
(自由交谈是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交流空间及轻松的气氛,同时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探索尝试活动
1、幼儿尝试将彩沙留在画纸上
a 我们也来试试怎样让沙留在画纸上,变成一幅美丽的沙画呢?(可请个别幼儿说说)
b 你想做一幅怎样的画?
(第一次尝试将沙留在纸上对于已有一些经验的幼儿来说比较容易,立即就想到先用胶水,再将沙铺上,这些孩子成功了;一些没有经验的幼儿则直接将沙堆在纸上,把纸竖起来时沙却掉下来,这些孩子失败了,部分失败的幼儿看到同伴的做法,立即学了,还有个别的幼儿没有学会。教师没有直接介入指导,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活动。这个尝试的环节,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失败,同伴间互相学习。)
2、请幼儿说说尝试的结果
你是怎样将沙留在纸上的?
做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了吗?
怎样解决?
(幼儿讨论第一次尝试中遇到的成功与失败。问:“遇到了什么困难”?幼儿说:沙掉下粘不住、很多颜色混在一起、胶水不粘、有些沙是一块一块的粘不平等。“怎样解决”?把幼儿提出的问题教给他们自己解决,请成功的幼儿谈谈成功的经验。这是环节为幼儿学习沙画创作方法、克服难点设计的,不是教师教与方法,而是通过他们自我探索,提出疑问、自己解疑来达到目的,难点轻易地被幼儿自己解决了)
作画难点:
a、固体胶涂抹均匀
b、用小勺将沙均匀撒在胶上并用小勺的背面抹平(用手或用小勺的背面),以便在胶水上固定彩沙。
c、将卡纸中多余的沙倒回沙盒中。
4、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小结难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多余的沙到回盒中”是由教师提醒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为幼儿创设一个探索学习的条件,并以隐性方式 给予指导)
三、幼儿制作沙画
1、谈话:请幼儿说说自己想做一幅怎样的沙画。(启发幼儿用沙个性化的表现自己的画
2、幼儿作画
⑴引导幼儿注意配色。
⑵个别指导
a.提醒个别没有接触过沙画的幼儿注意制作方法。
b.鼓励接触过沙画的幼儿大胆创新,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⑶为完成作品的幼儿喷胶固定。
(幼儿在作画过程中大胆创意,发挥充分的想象和个性化表现,有美丽的地球、五彩的气球、小树林、花园等。最有趣的还有的幼儿将各种颜色的沙混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又一种五彩的颜色。)
四、作品展示即讲述活动
请幼儿讲述自己制作的作品的内容
(讲述活动是在延伸活动中进行)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1-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2-19
幼儿园教案大班10-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