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22 10:25:34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7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来源:

  信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人类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幼儿在以往的生活中,已经有了关于"信"的朦胧的经验,本活动将带领他们进一步体验、探索和尝试。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如何通过特定方式传达信息、表达想法;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幼儿口语听说和前阅读、前书写的能力。

  设计思路:

  对于幼儿来说,让他们体验写信、寄信、送信的乐趣,远比教他们什么是信,什么是邮票更有意义。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充分考虑的是幼儿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教师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下,自发的去探索、发现,获取一些相关知识,促进其能力的发展。本活动利用角色扮演,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画形式,表现书信的基本格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材料的供给,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乐趣。

  教师还通过活动的延伸,促使幼儿对"信"有进一步探索,了解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新形式的"信",引发他们对信息世界的好奇与思考。探究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及其变革,激发他们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信件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图的'含义,体验获取信息的快乐与成功。

  2、知道写信所需的工具(信纸、信封、邮票等)。

  3、了解信及信封的基本格式,能用文字加绘画的方式写回信,体验写信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信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2、情境准备:将活动室的门贴上小狗的头像以及小狗家的地址和门牌号,表示这就是小狗的家。

  3、教师自制的PPT课件《一封信》 ,录制好小熊读信的录音。

  4、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封与教师PPT课件内容相同的信,准备一个相同内容的大信及信封给教师。

  5、为幼儿准备写回信所需的:信纸、信封、笔(铅笔和水彩笔)、邮票、以及小狗家的地址、小熊家的地址、收信人(小熊的头像)、胶水等若干。

  6、小狗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玩游戏《开火车》,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先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开火车》的游戏,活动室内另一名教师则在幼儿的椅子上放上事先准备好的信。待信放好后,教师就可以将幼儿带入活动室了。

  教师拿出小狗的头饰并请幼儿戴上,告知幼儿游戏的玩法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游戏玩法:教师扮小狗的妈妈,幼儿扮小狗。

  师:宝宝们,妈妈今天要带你们一起去旅行,好吗?(幼儿一个跟在一个的后面,随妈妈玩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自由的行走,边走边念儿歌:小乖乖,快快来!我们的火车就要开。呜--幼:开哪里?师:开北京。幼:谁来开?师:我来开。(教师更换不同地点,游戏反复进行。)二、导入活动。

  1、进入故事情境,引出信。

  师:宝宝们,我们的旅程已经结束了,现在,妈妈带你们回家吧!(教师将幼儿带入活动室。在进入活动室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门上的头像、地址和门牌号。)师:宝宝们,我们已经到家了。现在,我们各自找个位置坐下吧!(幼儿找座位坐下,发现了问题。)幼:老师!你看,这是什么?

  师:这是一封信,我也收到了一封信。

  幼1:怎么会有信呢?

  幼2:这是谁的信呀?(幼儿自由讨论)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搜寻信封上所反应的信息,体验收到信的快乐。

  师:你们看,信封中间有一个头像还有一个"收"字,这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1:是小狗的头像。师:谁是小狗呀?

  幼2:我知道了,这表示是给我的信。

  师:对了,这就是一封给我们的信。

  三、引导幼儿读信。

  1、激发幼儿读信的兴趣。

  师:这封信是谁写的呢?让我们打开信封,一起来看看吧!(幼儿和教师一起打开各自的信封)幼:老师,信封里有张纸。

  师:这个叫信纸,是写信用的。让我们看看信上是怎么说的?

  幼1:老师,纸上什么都没写,只有图。

  幼2:老师,信上怎么没有字呢?

  2、引导幼儿对信件内容进行探索、讨论的活动。发展它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师:这些画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看懂吗?这些画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能猜出来吗?你能读懂它的意思吗?让我们来一起仔细的看看吧!(给幼儿探索、猜测、讨论的空间)3、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探索结果大胆地表述出来。

  师: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些什么?又知道些什么?把你看到的和知道的讲给大家听听。(请个别幼儿对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述)四、教师播放幻灯片,带领幼儿共同观看阅读,帮助幼儿理解信的内容。

  1、教师播放幻灯片2 ,将幼儿探索得出的结果集中反馈到PPT课件中。

  师:谁来说说信中的这些图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请个别幼儿回答)待幼儿回答正确后,教师将文字置于信中图的位置。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我国当前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家长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但是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关心、照顾过多,教育不够,造成部分孩子只知受他人之爱,而不知付出,认为父母的关心、照顾是应当的,不懂得回报、感恩父母。因此,加强孝敬父母的教育尤为必要。

  本活动主要让孩子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爸爸妈妈给贝儿过生日那天,贝儿看着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就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于是就把蛋糕让给爸爸妈妈先吃的这个故事。这是活动的重点部分,感情的升华是难点。这个故事所透视的内涵是因为给孩子过生日是当前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家长往往是忘记或舍弃自己的生日,而给孩子的是隆重的生日,通过这样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比较亲切切容易接受。

  活动目标: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 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的情感,愿意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课件:《我爱爸爸妈妈》;故事磁带:《看谁做得好》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在这个世界上谁是你们最爱的人?你们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对你怎么样?小朋友,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是怎样长到这么大的呢?

  师:好,刚才所有的小朋友都说到了爸爸妈妈,现在就请你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对你们都做过哪些事情?你认为哪些是爱你们的.,哪些是不爱你们的。

  二、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

  1、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帮助记录。

  2、讨论孩子说的哪些体现出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哪些是不爱我们的?

  师:爸爸妈妈爱我们的事情都差不多,都是给我们买好吃的、好穿的、还带我们到外面去旅游……但爸爸妈妈打孩子是否表示他们就不爱我们了呢?让孩子进行讨论,爸爸妈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打我们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幽默滑稽的风格,伴随音乐学习小丑得意、走、看和选菜的动作。

  2、在了解4/4X X XX XO/这个节奏的基础上,伴随音乐创编出与该节奏相匹配的切菜动作。

  3、体验当厨师进行游戏的快乐。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已经用该音乐玩过找朋友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了解故事情节,模仿学习情节所匹配的动作。(幼儿围圈坐)1、在教师动作、语言的引导下初步学习基本动作。

  ①师完整讲述故事师:看看我是谁?(教师戴上小丑的红鼻头)肚子好饿呀,我要去厨房做一顿香喷喷大餐,(做得意的动作),进了厨房,我走走走走走 /左看看右看看/(3遍)。哇,发现了我最喜欢的菜(做指菜动作),我,拿呀拿呀拿呀拿。准备切,切切切切切0/……看看我切的菜。

  ②配乐,教师完整示范动作两遍。

  ③幼儿完整模仿学习两遍

  2、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初步有节奏的随音乐做动作。

  ①重点练习有节奏的切的动作

  ②连续完整游戏(两遍)第一遍游戏:教师重点用语言提示切菜的节奏第二遍游戏:教师重点关注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做切的动作时候的节奏

  (二)用4/4X X XX XO/节奏创编不同的切菜方法

  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用替换的方法创编片和拍的动作①重点练习有节奏的片鱼的动作,幼儿在圈上按顺时针的方向移动,完整玩片鱼片的游戏(关注幼儿在移动时候的.节奏和空间距离的调整,教师重点用语言提示走走,走走走,的节奏,以及片鱼片的节奏。)②重点练习有节奏的拍姜的动作,完整玩拍姜的游戏

  2、幼儿自由创编切菜的动作①幼儿创编不同菜的切法②教师引入魔法菜板,进一步激发孩子创编的兴趣③配乐完整游戏三遍

  3、结束 师:现在,端上我们切好的菜吧,跟着老师走,咱们炒菜去吧。(幼儿假装端菜状,离开)

  【友情提示】

  活动延伸:

  1、魔法菜板放置位置的不同变化:高、低、左、右、前、后

  2、可增加魔法菜板的数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记忆形象的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汽车的不同功能和它们基本构造 。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内容:有趣的汽车

  教学过程:

  1、创设活动场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车:开车玩游戏,(配音乐)游戏场地的布局,就是能让孩子真正玩起来的作用。

  (1)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们玩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由那些部分组成?

  (2)你还见过大马路上还有哪些汽车?它们有什么用?(请小朋友相互讲讲,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3)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知道了这么多的汽车。

  2、看课件,拓展孩子的思维。课件的选材都从“创新”入手,图片都经过我加工处理达到了吸引孩子眼神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原始的`兴趣。活动中孩子还是很感兴趣。观看课件,启发孩子发散思维。(突破重点)

  (1)请幼儿说说跟我们平时的汽车有什么不一样?

  (2)它们有些什么功用呢?

  3、 谈话活动——想象中的汽车 (重点:幼儿对汽车外形的感知,启发幼儿发散思维的训练。)

  (1)小羊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小羊种了一片桃园,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这些桃子卖掉,可是自己又不会爬树,桃子没法摘下来,怎么办呢?我们给小羊造辆汽车来帮助它,但是造辆什么样的汽车来帮助它呢?(幼儿相互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是为了帮助幼儿在设计新型汽车时更注重汽车的功能性)

  (2)小猪嘴最馋了,它说呀,我想要一辆汽车,都有好多吃的。。。设计障碍,为启发孩子从汽车的功用和造型上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突破重点)

  (3)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呢?我们需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计意图:这个部分能拓展幼儿创作的思路,不至于局限在只为小羊设计汽车,只给小羊带来方便)(突破重点)

  4、幼儿作画:难点:创设出高科技,不同寻常功用,及不同寻常造型的汽车。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做小小设计师,要设计出和这些车不同的,请你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点指导幼儿围绕“想象中的汽车”这一主题进行交谈。)

  (2)我们设计的汽车造型要特别,还要给人们带来方便。(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促成难点)

  (3)幼儿设计新型汽车。(教师引导幼儿画出造型新颖,功能独特的汽车)(促成难点)

  5、作品评析:

  (1) 请幼儿一起动手布置一个汽车博览会,幼儿做讲解员,讲解自己的作品。

  幼儿互相欣赏新型汽车。

  (2)请已经设计好汽车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汽车相互介绍一下,也可以介绍给旁边的老师听。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请幼儿相互介绍,或介绍给身边的老师听,使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

  6、放音乐《开车歌》,幼儿做开汽车动作。

  (1)这些汽车设计得真漂亮,而且有这么多不同的功能,我们都比不出高低了,让我们开起来试试,到底哪辆汽车开起来最稳。

  (2)幼儿作开车动作出活动室。

  (设计意图:最后一个环节做开车动作出活动室是让幼儿能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该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通过剪贴对水中、陆地、天上的动物进行分类,大胆表述自己分类的理由。

  材料准备:

  两个交集图,与交集相配套的动物卡片,剪刀、糨糊人手一份、小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动物住的地方都一样吗?请你举个例子(如:鱼喜欢住在水中;小狗喜欢住在陆地上;鸟喜欢在天上飞……)

  二、送动物回家

  1、观察第一组动物,将动物剪下,分别将它们粘贴到该进入的圈内,并大胆说明理由。

  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猪、狗、鸡

  水里生活的'动物:虾、鱼、

  陆上水里都能生活的动物:龟、鸭、鹅

  2、观察第二组动物,将动物剪下,分别将它们粘贴到该进入的圈内,并说明理由。

  会飞的动物:蜜蜂

  会走的动物:兔、狗、羊、牛、猴、

  又会飞又能走的动物:大雁、麻雀、丹顶鹤、鸽子

  三、讨论检查

  幼儿间互相检查动物居住的地方是否正确,自由谈论进入交集处动物的理由。

  四、延伸活动:添上其他的动物,试着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首先,第一个环节我让小朋友帮每栋楼贴上门牌号码。幼儿对楼层与楼层之间的房间号码不懂得其真正的含义。而我也正忽略了这个问题。导致幼儿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困惑。

  第二个环节帮小动物分类并送小动物回家,我在房子上贴上了各类小动物的图片。这个是我有欠考虑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限定了想幼儿的思考能力。

  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总体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参与性也比较高。但是不足的是平时幼儿接触这样的操作机会比较少,在实际操作起来遇到了较多的困难。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主题的产生

  今天我们上语言课《空军帽》,当我问到这顶空军帽和我们一般的帽子有什么不同时?孩子们顿时炸开了锅,说得特别激动,特别是关于警察帽更是你一言我一语讲得起劲。孩子们的畅谈引起了我的注意:既然孩子们那么感兴趣何不组织一次“各种各样的帽子”的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帽子的秘密,既有利于相公经验的积累,又能萌发幼儿关注身边事物的兴趣。

  于是我初步拟订了有关帽子的网络,并在当天晚上开始动员孩子回家收集各种帽子,于是有了班里的“展示台”(孩子们建议把收集到的帽子都统一放在班里的一个专台),当我们的展示台上有了一定数量的帽子时,我和孩子们展开了一场有关帽子的讨论,想更清楚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理解,最后根据孩子的讲述、提问加上教师的整理拟出了活动主题网络。

  幼儿大班主题教案《各种各样的帽子》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讨论—一生活中的帽子

  在活动前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看到过那些帽子,分别是干什么用的?

  xxx:警察帽子,戴上可以指挥交通的。

  xxx:天气很热的时候妈妈给我戴太阳帽,可以遮太阳的。

  xxx:雨衣也有帽子的,可以保护头不淋雨。

  xxx:天气冷的时候妈妈给我戴毛线织的帽子,很热的。

  xxx:医生也有帽子的,白白的。

  xxx:周老师每天开摩托车的戴帽子的……

  许多孩子都大胆发言,参与到集体讨论中,气氛十分得热烈,帽子的话题一下子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而且由于帽子是我们身边的事物,经常接触孩子们更是有话可谈。

  活动二:常识活动—一认识各种用于生活的帽子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底有那些帽子,不同的帽子他们的形状、结构一样吗?帽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底重要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第一次集中教学活动 主导目标: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帽子种类,知道帽子的基本结构(帽檐、帽身),初步懂得帽子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小结:这次活动我们选取了各种类型的帽子,目的是给孩子一个较为全面的印象和概念,为以后活动打下基础。活动中孩子们对帽子的松紧扣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平日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不多,特别是不同材料的不同调节方式给孩子很大的兴趣启发:知道了帽子要方便并为不同头大小的人服务。另外从孩子们的兴趣看,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平日里接触不多的特殊类的帽子,如军用帽、厨师帽、医生帽等。

  当我轻松的告诉孩子们他们所感兴趣的那些帽子称为特殊类型的帽子时,汪科突然问我:“老师,什么叫特殊呀?特殊是什么意思?”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认识特殊类型的帽子

  什么叫特殊?特殊种类的帽子它们到底特殊再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们为特殊种类的帽子呢?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理解,概括来说他们认为这些帽子之所以特殊是因为第一它们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戴的;第二戴上特殊的帽子别人一看就知道是谁了,知道是做什么工作的了。顺着孩子的理解,我们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特殊帽子组织活动。

  主导目标:认识几种典型的特殊帽子,知道他们的作用和特殊性(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或用这种材料等)。

  小结:当对这些特殊的.帽子有了大概了解后孩子的兴趣点有了转移,似乎对设计发生了兴趣:

  “为什么医生的帽子不是红颜色的?我喜欢红颜色。”

  “安全帽应该把耳朵也保护好!”

  “厨师帽子上面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招,为什么要高高的?”

  孩子们对设计呈现出了一定的想法,为何不顺应着试一试呢?于是有了第四个活动。

  适合更适合教学,但孩子的情况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孩子们对设计呈现出了积极的兴趣,而对分类既觉得太难又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做了积极的调整:方案教学提倡的就是跟随幼儿,所以我们跟随了孩子的想法,进行帽子设计的相关活动;第五个活动时装秀之前原先我还安排了一个有关帽子相关服饰的教学活动,由于孩子早已表现出对表演的强烈欲望,作为老师怎能忍心拉回孩子们的兴趣呢?于是我们舍弃了或者说是暂时舍弃这个教学想法而跟随孩子们的真正需要进行时装秀活动。整个活动应该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活动由于是孩子们自己提出的所以他们特别有成功感和满足感,而且活动有紧紧围绕他们的兴趣,所以使得他们在整个活动中显得非常得积极、活跃和配合。这个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绘画、表演、教学等等,让孩子们能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有利于增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关注程度;同时让教师亲身体验到“儿童的思想看的见”真正内涵;而且这样一个老师跟随孩子的过程使师生间的尊重、合作、亲密的这种平等、互主体关系体现得更加得体。

  综观整个活动过程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都是快乐的,对老师来讲也许我们的体会更深:

  1、记住自己是跟随者的身份。如果你想让活动成功,那么教师一定要跟随孩子,跟随他们的兴趣、跟随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行活动,活动的主体永远是孩子而不是老师,我们得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活动中作出积极、有益的调整,使整个活动能顺利发展和完成。

  2、相信孩子的思想看的见。孩子的思想有其不同于成人的表现方式,我们得肯定孩子并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并要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评价孩子和他的作品。

  3、教师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包括活动的开展的计划、内容、方式、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需要的物品、孩子的反应、调整措施等等,教师必须站在高一个的台阶去综观全局,尽管有些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但我们应该有这种俯视态度,想的比做的更全更多,而不是井底观天。

  4、尽量选择孩子身边或生活中的事物。因为这样往往容易得到孩子们的共鸣,对于经验的积累和应用也相对容易,而且教师能更快的收集到所需材料。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比较等量物体时,不受形状、容器大小等外界条件影响。

  2.运用测量、比较的方法来感知量的不变性。

  3.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绘本《双胞胎兄弟》PPT。

  2.课前用同量的橡皮泥捏成平铺和长条的样子;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里装有同量的牛奶。

  3.沙子若干,大小不同的容器若干、同等大小的容器若干,勺子人手1个。

  4.教师用的沙子教具一份,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在同一水平线上。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观察画面,了解量的守恒。

  1.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双胞胎兄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观察画面1)双胞胎兄弟一个叫贤宇,一个叫正宇,那个头发短短的,穿着条纹T恤,骑着黄色自行车的就是哥哥贤宇,还有一个头发怎样?穿着┅┅,骑着┅┅,就是弟弟正宇。

  3.教师帮助幼儿区分正宇和贤宇。

  4.这兄弟两人相处得怎么样呢?

  幼1:两个人打架了。

  幼2:两个人吵起来了。

  (出示画面2)原来,他们相处地很不好,那他们为了哪些事情发生争执呢?

  幼1:可能会为了争抢某一样玩具。

  幼2:为争抢自行车打架了。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提出的:“他们兄弟俩平时相处的怎样呢?”这样的问题悬念,让孩子们对绘本充满期待,激发学习的兴趣。]

  5.(出示画面3)有一天,妈妈在厨房忙着做饭,不小心把吧面粉袋子给撒了,贤宇和正宇就一起帮妈妈收面粉,他们把面粉收到各自的盘子里,可贤宇和正宇都说对方的面粉多。

  (出示PPT画面4)请你仔细看看他们收的面粉,你觉得他们俩的面粉是怎样呢?(如有幼儿说贤宇的多,请幼儿说说理由,如有幼儿说两人一样多,请幼儿说说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知道面粉是一样多的呢?)

  幼1:我觉得贤宇的面粉多,正宇的面粉少。

  幼2:我觉得他们一样多,因为一样放的开一点,一个堆得高。

  6.幼儿自由讨论,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见解。

  7.师:你们真会动脑经,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那妈妈用了什么办法呢。

  (出示PPT5)妈妈找来了几个一样大小的杯子,我们看看正宇的面粉装了几杯呀?那贤宇会是的面粉有几杯呢?

  (出示PPT6)咦,为什么一开始有小朋友认为是哥哥贤宇的多呢?

  幼1:因为哥哥的面团放的比较开,弟弟的堆的高。

  幼2:他们的面粉一个放成了长方形,一个是圆形,看上去长方形的铺的多,所以就感觉不一样了。

  8.总结:小朋友说得真好,因为贤宇的面粉铺得比较开,而正宇的面粉聚得比较拢,用我们的眼睛看上去就会觉得铺得开的那份多了。我们通过这个方法知道了:原来他们的面粉是一样多的。

  [评析:绘本要呈现的是哥哥贤宇的多,可由于绘本书中关于面粉的多少的图片不是很清晰,考虑到幼儿在观察中会不清楚,特意自己用面粉摆成了不同的形状,拍好照片,放到PPT中,这样让幼儿能更直观、清晰的观察。活动中可以发现幼儿的观点有了不同,这时,我就启发认为一样多的幼儿进行思考如何证明,幼儿进行了大胆的思考与猜测,通过观察、比较、猜测、实验来感知了量的不变性]

  (二)通过实验,感受量的守恒。

  1.集体实验:

  (1)师:妈妈的这个办法使兄弟俩停止了争吵,接下来就是要和面了,妈妈吧和好的面团分给了兄弟两人。可正宇总说妈妈给贤宇的那份多,心里非常的生气。(出示PPT6)师:我们小朋友看一看这就是双胞胎兄弟的面团,你觉得哪个多一点,哪个少一点呢,还是怎么样呢?

  幼1:贤宇的多,正宇的少。

  幼2:一样多。

  (2)教师出示橡皮泥实物:这份是贤宇的,这份是正宇的,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想法。

  (3)自由观察比较讨论,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重点引导认为一样多的幼儿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

  幼1:可以把贤宇的一份面团搓成和正宇的一样。

  幼2:把正宇搓圆,再压扁和贤宇的一样,

  幼3:把哥哥和弟弟的都搓成一个团,这样就知道是一样多的。

  (4)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自己的方法。

  (5)师: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明白了什么呢?其实他们的面团一个压得又扁又平,一个搓的又细又长,他们的形状改变了,其实两个面团的体积还是相同的。

  [评析:由比较面粉的多少延续要比较面团的多少,教师先让大胆想象、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次多数幼儿能结合面粉的多少来仔细观察比较面团,多数的意见是一样多,教师及时采用提问:“如何证明一样多?”幼儿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在个别幼儿操作中以及观察妈妈的方法中,知道了面团的形状改变了,但是量还是不变。这个环节很好的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尊重了孩子的个性思维和表达。]

  2.集体实验:

  (1)师:你们的这个办法让兄弟俩停止了争吵,一下就和好了,开心得帮助妈妈做起东西来了。一天,妈妈给他们每人拿来一杯牛奶,(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装有牛奶的两个杯子)兄弟两个你看看我杯子的牛奶,我看看你的,他们都觉得对方的牛奶多?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牛奶,你觉得怎么样呢?

  幼1:正宇的牛奶多。

  幼2:两个人一样多。

  师:很多的小朋友认识正宇和贤宇的牛奶是一样多。那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让兄弟俩一看就知道呢?(幼儿讨论)

  幼1:让妈妈再拿一个和贤宇一样的杯子,帮正宇的牛奶倒进去比一比。

  幼2:拿一个和正宇一样大的杯子,帮贤宇的牛奶倒进去比一比

  幼3:找两个一样大的杯子,帮兄弟俩人的牛奶倒进去一比就知道了。

  (2)教师出示装有相同容量牛奶的两个形状不同的杯子,请个别幼儿上来实验。

  (3)讨论:我们将双胞胎兄弟的牛奶倒入两个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那为什么相同的牛奶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会看起来不一样?

  幼1;因为贤宇的瓶子比较粗,正宇的比较细,所以看起来会以为正宇的多。

  幼2:细的杯子牛奶装得高,粗的被子装的牛奶矮,看上去就不同了。

  (4)师总结:相同量的牛奶,因为装的杯子大小不同,有的杯子比较粗,有的杯子比较细,所以看起来就会不一样多,其实,双胞胎兄弟的牛奶是一样多的。

  [评析:由于绘本画面不利于幼儿观察、比较量的多少,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了两个粗细不同的杯子装有同样多的牛奶,结合绘本故事,边讲边出示两杯牛奶,这次只有两名幼儿认为是杯子细的牛奶多,多数认为上一样多。在讨论方法中,引导幼儿先讨论,多数幼儿能结合同伴的经验,进行反向思考,想出了一个个精彩的方法,从这一环节中发现多数幼儿已经能结合前面的经验,来进行比较了。]

  3.自由探索实验:

  (1)出示PPT画面6,师讲述画面内容:一天双胞胎兄弟要玩沙画,妈妈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份沙子,看看,发生可什么事?是呀,他们又为了谁多谁少发生了争执。

  (2)出示PPT画面7,师:请小朋友自己观察他们的沙子堆放的形状,你觉得是堆成三角形的多还是圆形的多呢,还是怎样呢?(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1:我觉得三角形的多,圆形的少。

  幼2:一样多的,因为三角形的铺得开,圆形的堆得高。

  幼3:我感觉一样多,只是他们堆的形状不同而已。

  (3)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觉得贤宇堆成的三角形沙子多,有的觉得是一样多的,不如我们来做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4)教师出示教具介绍实验玩法与要求:请把贤宇的沙子装到整个桶里,然后把装好沙子的桶放到贤宇头像的一个盘子里。正宇的放到正宇的盘子里,防止搞错了。装好后,请你比一比他们的沙子到底是怎样的?实验的时候还要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将沙子抄得又快又不让沙子撒出来?

  [评析:将故事中的情节利用实验的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更具有直观性,实验之前,操作要求既简单又具有启发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并且给予了幼儿操作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5)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同伴好的方法。

  (6)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一样多。

  那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认为是三角形的那份沙子多呢?

  幼1:因为三角形的沙子堆得开,圆形堆得厚,看起来三角形的多。

  幼2:三角形的堆得大,圆形堆得小。

  幼3:三角形形状的沙子看上去大,所以就认为多了。

  (7)小结:我们小朋友分析的很好,因为三角形的沙子铺得比较开,圆形沙子聚得比较拢,只不过他们堆放的形状不同,其实它们的沙子的量还是是一样多的。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测量物体的多少,不能单靠眼睛去比较,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新方法,借助一些同样大小的杯子、桶、瓶来测一测,这样就能正确知道到底谁多谁少了。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两个粗细不同的杯子里装有同一水平线的水。老师这里有两杯水,这次你觉得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哪个少?还是怎么样呢?(请幼儿猜测)到底谁多谁少呢?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课后我们再来实验一下吧!

  活动反思:

  1.透过绘本,挖掘每一个数学元素。

  《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应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这个绘本故事蕴含了很深的关于量的守恒的道理,如果单靠绘本故事来进行活动,就算是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关于量的守恒的道理,也是很难理解,比较抽象的。在教学中,我借助这个绘本故事,挖掘里面蕴涵的数学教育元素——量的守恒。努力这深奥的数学内容游戏化、生活化,引导幼儿互相学习,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2.设置悬念,以活动的第一问,激发探究兴趣。

  活动一开始,我借助绘本中兄弟两打架的画面,采用这样的提问引导:“这双胞胎兄弟相处得怎么样呢?会为什么事情而发生争执呢?”,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接着围绕悬念层层展开活动,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幼儿先目测面粉多少,再以自己的方式判断面团大小,接着通过教师实验判断牛奶多少,然后通过幼儿自身操作去判断沙子的多少,一环紧扣一环,让幼儿一步步总结经验:比较物体时,不能光靠眼睛去看,而是要用相同的工具去量一量。

  3.注重观察、明确操作要求,突破每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注重幼儿对每一个画面的使用、观察和比较,仔细考虑面粉、牛奶以及沙子的图片无法通过绘本画面,让幼儿进行很好的比较,为了达到意想的的效果,课前我特意重新拍摄照片制作PPT画面,寻找粗细不同更利于观察、比较的实物杯子。通过个别、集体等不同的形式的操作实验,又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示范,幼儿的猜测、观察、实验操作等,很好的让幼儿理解了量的守恒的这一道理,既量不因外部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这样教学难点得到了化解。

  最后一次沙子实验中,在幼儿集体操作之前,我明确提出了操作要求:比一比谁装的快,而且不让沙子洒出来。为了让对双胞胎兄弟的沙子进行混淆,我特意在两个不同的盘子上贴上双胞胎的照片,这样的要求一方面能保证幼儿实验的顺利进行,而且让孩子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注重幼儿常规的培养。孩子们在我的一步步的积极引导下,掌握了在平常生活中不能光靠眼睛来目测,要通过实际的比较和操作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4.最后的悬念设置,进一步激发探究。

  我们都知道,每一次教学活动的的结束不应该是学习的终结,活动最后的问题设置不失为引发幼儿继续学习的又一良策。活动最后,我出示了两个水位是一样高的,但瓶子粗细不同的两杯水,以提问设置:“老师这里有两杯水,这次你觉得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哪个少?还是怎么样呢?”给幼儿进行猜测,又一次将悬念提升,从而把幼儿的探究欲望进一步得到了激发。

  不足之处:

  1.在一开始介绍两个双胞胎兄弟时,让孩子自己用方法记住他们哪个是哥哥、那个是弟弟,他们的名字老师可以简单化,如:哥哥叫大宝、弟弟叫小宝,这样让孩子可以好区分。

  2.在幼儿比较沙子的时候,最好给孩子提供不同的量具,这样孩子的选择性更大,掌握的方法也就更广。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1-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2-19

幼儿园教案大班10-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