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03 11:43:10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精华)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精华)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掌握谜语的特点,引起对猜谜语的兴趣。

  2、在老师的启发下,学习按物体的主要特征来猜谜语。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重点:

  让幼儿懂得谜语的特点,并喜欢猜谜语。

  难点:

  让幼儿知道猜谜语要仔细听清楚每个字和每句话,并把几句话连起来想,因为谜面的每句话都是与谜底有关联的。

  活动准备:

  两只盒子,里面分别装有小青蛙玩具和肥皂。

  活动过程:

  一、集中幼儿注意力,引起对猜谜的兴趣。

  1、出示两只盒子,提问:每只盒子里都装着一样东西不能看怎么猜出里面的`东西呢?

  2、告诉幼儿,老师要给大家念一首儿歌,这首儿歌是讲一样东西,但儿歌中不讲出这样东西的 名称只讲出它的样子,用处或者是颜色,声音和其他特点,这样的儿歌叫谜语。

  3、提醒幼儿仔细地听,听完后把几句话连起来想一想,猜猜是什么东西。

  二.幼儿学习猜谜语。

  1、先猜第一只盒子里的东西。

  (1)教师朗读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2)先请幼儿想一想,猜一猜,猜出的幼儿到老师耳边来讲。

  (3)再次朗读谜语,并解释谜语。(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理解)

  (4)再请幼儿猜。(有意请能力中等及稍差的幼儿)

  (5)教师出示小青蛙玩具,分析谜语内容,帮助幼儿掌握猜谜的方法:第一句是讲小青蛙的爱好, 第二句是讲小青蛙的叫声,第三句是讲小青蛙的住处,第四句是讲小青蛙的本领。

  (6)小结(巩固掌握谜语的特点):儿歌中的四句话都和小青蛙有关系,说出了小青蛙的爱好,声音特点和本领。但儿歌中并没有"青蛙"两个字,而是让小朋友猜,这就是谜语。

  2、猜一猜第二只盒子里的东西。

  (1)教师朗读谜语:看看像块糕,不能用嘴咬,沾水搓一搓,都是白泡泡。

  (2)教师解释"沾水"的含义。

  (3)请幼儿自己猜,猜出后到老师耳边说出来。

  (4)教师在桌上准备一盆水,再准备一块肥皂,一块方积木,一只小纸盒,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取出自己所猜的物品,请大家评评他猜得对不对。

  (5)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幼儿理解谜语,并请幼儿一起告诉老师谜语讲的是什么东西(6)提问:你们怎么会猜出是肥皂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想法)(7)小结:这四句话中虽然没有肥皂这两个字,但把肥皂的样子和特点讲出来了,所以小朋友一下就能猜出是"肥皂"了。

  3、老师再请幼儿猜一则谜语,要求幼儿猜出来后不要用嘴讲出来,而是到教室里去找出来。

  (1)教师念谜语:一个宝宝,圆头圆脑;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

  (2)猜到的幼儿就去找。(教室内放若干只皮球)(3)找到的幼儿可以拍一拍,讲一讲,这个谜语说出了皮球的什么特点?

  (4)提问:你们为什么找皮球?除了皮球还能猜别的吗?

  三、分组活动:猜谜语1、幼儿自由组合,四人一组围坐成一个小圆圈。要求幼儿在老师讲的时候认真听,听完后动脑猜。猜出来后,小组内幼儿相互讲讲为什这样猜。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理解力差的幼儿理解谜语。

  3、教师每次朗读一则谜语,幼儿猜出后,就出示挂图,指导幼儿看看,讲讲。

  教师共提供三则谜语:

  丁零零,一头说话一头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

  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

  身上穿着花花衣,两只翅膀真美丽,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采花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二十一个。

  2、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3、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4、音乐带、录音机。

  5、森林场景,益虫的家和害虫的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昆虫?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2、师:“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3、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请5~8位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师宣布游戏规则:“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活动反思:

  幼儿对昆虫比较感兴趣,用请小客人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客人,我们一起把他们请进来吧!幼儿戴昆虫头饰做动作进教室,教师和幼儿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昆虫来做客了。组织幼儿和小昆虫一起听音乐跳舞,这时扮演小昆虫的幼儿站起来提问:“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家在哪吗?”请幼儿逐个说一下在场小昆虫的家,然后教师总结:原来昆虫的家都在不懂的地方,有的'在森林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人的家里,有的在树上的鸟窝里,有的在泥土里。再请一个扮演小昆虫的幼儿起来提问:“小朋友,你们还认识那些小昆虫吗?”昆虫卡片的出示,引起了个别幼儿的兴奋,他们有的无意地玩弄小卡片,有的交头接耳地讲述自己在卡片中获得的乐趣。讲述时虽然幼儿的表达很积极,但纪律很松散,回答问题无规则。在帮助昆虫找家的过程中,小朋友对常见的昆虫比较了解,能很快地找到,也有的两栖昆虫让他们很犯难,不知放哪里,所以都问起了老师。游戏昆虫找家是小朋友最快乐的,每次当发现小昆虫走错地方时,老师都会及时的讲评和纠正。但是,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有些地方没给有孩子们讲清楚,如:生活在水里的昆虫可以分为两种:有海水里面的和淡水里面的,还有个别知识点讲得不够准确

  在活动中,教师能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设计活动,由易到难,过度自然,小朋友的参与兴趣很高,但活动中让老师觉得不足的是开始部分,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否内容简单些,或直接让幼儿分组讨论,交流,然后鼓励幼儿把自己不懂的提出来,和老师一起解决。这样的处理是否能让幼儿的学习更加主动些。建议下次教学,可以试试。

  小百科: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操作活动,体验与风游戏的乐趣。

  2、初步感受风产生的原因,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玩具电扇、风叶小狗和汽车、纸飞机;扇子、图书、报纸、帽子、盒子、盘子;各类弹性瓶、塑料玩偶;喷雾器、打气筒;充气玩具、气球等。

  2、环境创设:有风便会动的柳枝、彩旗、彩链、风车、乒乓球、花等。

  3、记录纸和笔:反映风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人: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最近我们开展了“预防甲流”的.活动,都认为勤开窗、勤通风是预防疾病的一个好办法。今天我们自己动脑筋也来变风好吗?

  师:老师准备了各种东西,你可以选择一样来变风,等一会儿把你用什么东西、怎么变出风的介绍给大家听。

  二.探索操作:变风游戏(探索变风的方法和风产生的原因)

  师:小朋友,你们变出风来了吗?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幼:我用扇子扇一扇,就变出风了。/我打开电风扇的开关就变出风来了。/我用力捏空的洗洁精瓶子也会变出风。

  师:(教师边总结变风的方法,边出示记录图)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办法。原来――图书、垫板、扇子、手工纸等用手来回扇就会有风;而各种塑料瓶、塑料玩偶和橡皮球等用手连续捏也会有风;针筒、喷雾器等上上下下来回推动拉杆也会有风;有风叶的电扇、电动汽车、飞机等一按开关风叶转动起来就有风……

  师:为什么一扇、一捏、一推一拉、一挤、风叶一转动就会有风呢?

  幼:小气球里边都是空气,一挤里边空气跑出来了就有风了。/扇子一扇空气也会跑起来,这样就有风了。

  师:对了,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当我们一扇、一捏、一推一拉、一挤压、一开开关风叶转动时,空气就流动了,空气一流动就产生了风。

  三.再探索操作:送风游戏(运用各种感官及参照物感受风)

  师:下面我们分组协作来玩送风游戏。你可以把风送给自己或好朋友,也可以送给你喜欢的东西。请一个记录员记下你把风送到了哪里,送风时发现了什么小秘密,等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幼:我们把风送给了彩带,彩带飘起来了。/我们用小气球把风送给好朋友时,听到了风的声音。/我们把风送到了好朋友的脸上,好朋友感到很凉快。

  师:原来,许多东西有风就会动起来,因此我们能用眼睛找到风。有风的时候,也会听到声音,因此,用耳朵也能找到风。风吹到身上感到很凉快,用我们身体的皮肤也能找到风。

  四.讨论:喜欢风吗?为什么?(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自己动脑筋变出了风,平时你发现哪里有风?

  幼:操场上有风。/教室里有风。/公园里、家里都会有风。

  师:原来风就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那你喜欢风吗?为什么?

  幼:我喜欢风,天热的时候吹在身上很凉快。/我不喜欢风,天冷的时候,吹在身上很冷的,着凉了会感冒生病的。/我喜欢风,工人叔叔用风来发电。/我不喜欢风,因为台风、龙卷风会把树吹倒,房子吹垮,人吹走。

  师:原来风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好处,但有时却很危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台风和龙卷风。

  五.结束游戏:与泡泡和风儿共游戏(升华与风儿游戏的快乐情感)

  师:泡泡想请小朋友与风儿一起做游戏,大家用力吹气变出风来帮助泡泡飞高点、飞快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正确使用有关表情的词语,并尝试创编出与表情相关的故事。

  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准备:

  透明的塑料杯、纸杯、饮料瓶、各色包装纸、毛根、各色复印纸。

  做法:

  1.将不同颜色的复印纸裁成小纸片,在上面画上不同的表情,粘在纸杯的不同侧面上。

  2.在透明塑料杯上用毛线装饰上头发。

  3.将纸杯固定在饮料瓶上,用包装纸制作木偶的衣服,最后进行装饰。

  玩法:

  转动塑料杯,就可以看到表情的变化,小朋友可以用它来表示自己的心情,也可以用它来讲述"心情故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并感知杠杆原理,体验力的平衡现象。

  2、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探索兴趣,培养勇于尝试科学精神。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幼儿到户外玩跷跷板,长方形积木、三角形积木、半圆形积木、玩具娃娃和小动物若干,《能省力的杠杆》录像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谈话,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今天咱们班来了许多小客人,它们看见我们在外面玩跷跷板玩得很高兴,它们也很想玩,它们想请我们做一些跷跷板送给它们玩,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吗?(愿意)

  2、请幼儿说出跷跷板是什么样子的?需要什么材料?

  3、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幼儿动手搭跷跷板。

  4、为幼儿提供大小、轻重的娃娃和玩具小动物,让它们玩跷跷板,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5、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大胆想办法解决问题。

  6、请幼儿把自己的操作方法、过程与邻座的伙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7、请几名幼儿把自己的操作结果告诉大家,并演示过程。

  8、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展开讨论:为什么有的跷跷板两边各坐一个娃娃就能跷起来,也就是两边正好平衡。而有的跷跷板一边做了一个娃娃,另一边要做两个或更多的'娃娃才能平衡。

  9、教师小结:因为跷跷板下面有一块三角形的积木,这是个支点,当他放在中间时,两边的距离就一样,各坐一个娃娃就能玩了,当她不处于木板中间时,两边的距离就不一样,就会出现一边一个娃娃,另一边要做两个和更多娃娃的现象。

  10、幼儿再次探索:移动木板下的三角形积木,当它离木板一端距离越远,离另一端距离越近时,近的这一端东西要放得越多,才能保持平衡。

  11、请幼儿观看录像:内容是小熊和老虎、大象比赛搬石头,并把石头它扔到山下。老虎和大象都输给了小熊。

  教师提问:“为什么老虎和大象力气那么大,这次却输给了小熊了呢?”

  1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小熊在比赛中用一根木棍撬石头,就是运用的杠杆原理,它能让小熊省了很多力气。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这一原理,如我们平使用的扳子、剪子等。

  活动结束

  1、带幼儿到草地上玩跷跷板,继续体验杠杆原理。

  2、在科学区投放扳子、剪子、秤、螺丝等各种材料,供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杠杆原理,体验力的平衡现象。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使幼儿回忆过春节的快乐,共同分享快乐。

  2、引导幼儿认真听其他小朋友的讲话,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春节活动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重现

  教师与幼儿互相问春节好。

  师:你是在哪里过春节的'?

  春节你去了哪里玩?和谁去的,看到了什么?

  春节你吃过什么好吃的东西?

  二、引导发现

  1、有的小朋友春节好拍了照片,你们想看吗?大家把春节照的照片拿出来,然后找朋友,一起看。(小朋友三五成群地一起看)

  2、幼儿讲述自己在春节时的有趣的事情。

  三、交流讨论

  现在有小朋友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照片,那就把你的照片贴到语言区的墙上,给其他小朋友看看你在过春节的有趣的事。

  四、延伸活动幼儿边看边讲述边用纸笔画出自己过春节的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名称

  科学:牢固的纸桥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 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组一盒塑料积木。

  3、 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一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座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这次要在桥上放三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一变。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3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乔都能够放三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3、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而且弯曲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纸桥也就越牢固。

  4、扩展幼儿的经验

  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便牢固的?(瓦、折纸扇、瓦楞纸等等)

  5、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制作山形的纸桥,通过弯曲次数的变化,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理解画面中孩子和老人的关系。

  感知歌曲中老人和孩子的.亲情。

  用不同的音高唱出歌曲中的角色特点。

  活动准备: 儿歌《爷爷和我》。

  挂图《爷爷和我》。

  CD《爷爷和我》,录音机。

  爷爷和孩子的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以谈话导入:和幼儿谈一谈散步时的感受:

  --什么时候、和什么人一起到哪里散过步?

  --说一说和家人一起散步时的感受。

  引导幼儿讨论走路时要注意什么,拓展相应的安全知识。

  --散步(走路)时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

  --要知道怎么做才不会有危险。

  (不要在马路上乱跑、不要东张西望、注意路面是否有洞、走行人专用道、注意交通标志等)--什么地方可以跑,什么地方不可以跑?

  出示挂图:《爷爷和我》,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学着念念儿歌,并想一想:

  --为什么爷爷让孩子"小心!小心!"--为什么孩子让爷爷"小心!小心!"尝试扮演小孩和老人走路。

  --学一学小孩和老人是怎样走路的。

  --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模仿孩子和老人走路。

  学习经验延伸区域活动角色活动区音乐游戏《爷爷和我》:将CD《爷爷和我》投放到区域,请幼儿根据音乐进行扮演游戏。熟悉游戏玩法后,可引导幼儿改编歌词,扮演其他角色。

  附儿歌:爷爷和我我走得快,爷爷说:

  "小心!小心!"爷爷走得慢,我说:

  "小心!小心!"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2、学习比较并简单记录实验结果。

  3、发现不同纸质吸水速度和程度的不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宣纸、餐巾纸、牛皮纸、蜡光纸、红墨水、水槽、夹子、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四种纸张引出活动。

  1、请幼儿摸一摸、撕一撕感受宣纸、餐巾纸、牛皮纸、蜡光纸的不同。

  2、请幼儿凭经验说说如果再这些纸张上滴上水滴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实验验证看看哪些纸张可以吸水哪些纸张不吸水。

  1、幼儿分组操作分别在宣纸、餐巾纸、牛皮纸、蜡光纸滴上水滴。

  2、教师小结:当水滴到纸的表面上,水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的渗透进去了,这些纸是会吸水的;当水一直停在纸的.表面上,这些纸是不吸水的。

  3、结合刚才通过不同感官对不同纸的了解,说说吸水的纸和不吸水的纸有哪些不同。

  三、纸的大考验。

  1、提出问题引出幼儿实验:如果在吸水的纸上(宣纸和卫生纸)滴一滴墨水,哪种纸上的墨水最先晕开呢?

  2、幼儿讨论后自行操作。

  3、幼儿用放大镜看看,观察比较最快晕开的纸有什么特征。

  4、幼儿讲述实验结果和发现。

  5、教师小结:不同的纸缝隙大小不同,所以水在纸上扩散的速度也不一样。

  四、发现隐藏的颜色。

  1、在长条餐巾纸的一端分别涂上蓝色、橙色、紫色,将纸的另一段放在水里,观察餐巾纸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纸会吸水是因为水会沿着纸的小缝隙往上爬,也就是毛细现象。同样,利用毛细现象,也能让颜料里混合的颜色分开。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操作活动,能用实践操作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2.学习掌握6的组成与分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学习掌握6的组成与分解。

  活动准备:

  1.六条小鱼的图卡和鱼缸。

  2.幼儿操作的小鱼图片。

  3.多媒体展示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幼儿看多媒体展示图片后,向幼儿交代帮小鱼找家的任务。提问:小河的水被污染了,爸爸救了六条鱼回来,请小朋友分到两个鱼缸里。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幼儿讨论尝试)

  二、幼儿操作

  (一)教师:小朋友请你们数一数自己有几条小鱼?

  (二)引导幼儿用小鱼图片分出不同的方法,试一试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三)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对个别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和帮助。

  (五)教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分法,并进行记录。

  例如: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可以组成6.

  6可以分成2和4,2和4可以组成6.

  6可以分成3和3,3和3可以组成6.

  6可以分成4和2,4和2可以组成6.

  6可以分成5和1,5和1可以组成6.

  三、巩固练习6的分解组合

  (一)朗读分合式。

  (二)教师把6的分解与组成编成儿歌,让幼儿朗诵,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游戏《猜拳》

  四、延伸活动

  家长可以和孩子在家一起玩"分糖果"或"分筷子"的游戏巩固复习6的.分解组合。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社会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够有一定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活动中,当我出示挂图让他们观察图片的时候,孩子们都说出了鱼儿在干净的地方生活时小鱼儿很开心,当鱼儿在污染的水里生活时,鱼儿伤心了,流泪了,游去别的地方了。孩子们都说了我们要保护环境,要去跟工厂的叔叔阿姨说,叫他们不要污染环境等等。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我不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资源,比如给每组的孩子提供鲫鱼,还有提供不同水质的水,这样可以让孩子跟直接地观察和发现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5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5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5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