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小班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AB两段不同的音乐,感应AB曲式。
2、尝试乐器演奏,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
3、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道具准备:彩色沙巾若干、手摇铃人手一个、配套音乐和挂图。
2、情感经验准备:有观察云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同时讲诉白云在天上一会一个样,一会儿变成什么,一会儿变成什么和白云乘着风在天上飘动的故事,让幼儿感知音乐。
二、音乐律动。
1、个别体验:
A、教师带着幼儿坐下或跳跃,空手抓白云的动作。
B、跟着音乐,前后、左右摇摆。
2、两人一组牵手。
在听到A段音乐是请幼儿到处逍遥的走动,当听到B段音乐的时候就请幼儿面对面或背靠背坐着,左右摇晃
三、造型游戏,感知音乐。
配合音乐,教师做大象云的造型,在A段音乐时伸出长长的鼻子或大大的耳朵到处走;B段音乐时用鼻子或耳朵左右摇摆。
四、利用乐器感知音乐。
1、教师介绍乐器,并激发多种演奏方式的创编。
2、A段敲奏手摇铃,B段摇奏手摇铃,原地摇晃。
活动反思:
活动实施下来,发现幼儿对A段歌曲学习比较困难,而且不乐意跟着表现歌曲,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会跟着拍子做上下、左右摇摆的动作;B段的爵士乐比较活泼,加上让幼儿共同配合表演荡秋千这一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幼儿情绪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气氛非常活跃,看到孩子们生动有趣的表演,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所以,这节活动总体来说很适合我们的孩子。
在用纱巾变动物造型的时候,孩子们一拿到纱巾时都很高兴,拿着纱巾摆来摆去的,当老师提出要求——用纱巾变动物(大象)造型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用纱巾做出大象长长的鼻子,并随着拍子摇摆,只有1个孩子没有参与表演,变小鱼的时候幼儿就觉得有些困难,有的幼儿会把纱巾放在身体后面当鱼尾巴左右摇摆,有的幼儿则不会(如:苗嘉豪、李佳俊,这两个孩子本身在动作协调性方面就很差,而且模仿能力也较差,所以站在原地不动)。虽然这是课前准备时让幼儿练习过,但由于幼儿协调能力等的限制,对幼儿来说还是有点困难。
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组织活动时间较长,个别幼儿已经不耐烦,坐不住了,所以在积极引导这一块做得不够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儿歌的内容,会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引导幼儿能够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表演儿歌。
3、培养幼儿愿意学习儿歌的情感。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挂图5张(图片是小白兔拔萝卜、洗萝卜、切萝卜、炒萝卜、吃萝卜)乐器响板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用手偶和小朋友打招呼
提问:
1)“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呀?”
2)“老师带来了小白兔在家里的几张照片和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
2、引出图片,介绍图片让幼儿自己理解图片讲解图片内容,因为图片是从拔萝卜一直到吃萝卜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给孩子一个完整性,便于幼儿理解。
3、在幼儿理解图片的基础上,请幼儿自己根据图片同动作表演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
4、学习儿歌,因为儿歌比较简单上口便于记忆
5、在幼儿对儿歌熟悉之后我们可以利用响板边打节奏便朗诵儿歌,这样可以引起孩子朗诵儿歌的兴趣,对孩子节奏感是一种训练,加强孩子的节奏感。
6、请幼儿进行表演,
7、结束评价
教学反思
这首儿歌结构简单,句式对仗,节奏明显,趣味性强,易被幼儿所接受。根据孩子的认知结构,我按教材上刚开始把儿歌的内容加以故事的形式展现,我觉得这样对孩子们来说失去了拓展、想象的空间。也缺乏一定的挑战性。
在活动的开始,我只是简单的.讲述故事,然后提问,充分为孩子们营造表达的空间。但我太低估了幼儿的想象能力,没有加入创编儿歌这个环节,直接把儿歌展示出来,没给孩子创造想象的空间。活动过后才意识到,我应该只示范编第一句,最大的限度留给孩子时间,在情景中给孩子感受,尽可能地让孩子去说、去编,力争让所有的幼儿都参与进来,让每个孩子都有说话和展示的机会,尽情地让孩子感受到创编儿歌带来的快乐。
不过在讲故事时,为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注意语速较慢,吐字清晰,通过图片进行了故事的讲述,并特意加重了“拔、洗、切、炒、吃”的读音。在复述故事时,小朋友们都很积极,回答得也很准确,当做“拔、洗、切、炒、吃”的动作时,他们都纷纷主动模仿老师做这些动作。
通过活动,我真正的意识到,以后我们都要以孩子为“本”,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促进孩子的主体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使用筷子,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
筷子、盘子、糖、红绿两种颜色的积木若干。
活动流程:
感知体验-->操作练习
活动过程:
a)感知体验,教师幼儿在门口老师:"今天,陆老师来做兔妈妈,你们来做我的孩子小兔宝宝好吗?"(好)兔妈妈带着小兔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唱歌边跳进教室。兔妈妈:"每个兔宝宝找到一个位子坐下来。"兔妈妈:"今天我请兔宝宝吃糖。"兔妈妈:"用手拿着吃不卫生,那怎么吃呢?用筷子夹,看看我的`宝宝谁会用筷子把糖夹起来。"兔妈妈:"让妈妈先试试看。(妈妈用筷子夹糖)夹住了,啊呜,啊呜,真好吃。"兔妈妈:"兔宝宝,你们想吃糖吗?"(想)谁愿意上来夹住糖的。幼儿(兔宝宝)拿筷子讲自己怎么夹。兔妈妈:"原来是把筷子放在这两个手指的中间,把筷子分开,用力一夹,糖就夹起来了。"兔妈妈:"哪个宝宝还想来吃糖的。我们一起看看哪个宝宝的筷子用的好。兔宝宝,记住了只夹一粒糖。"
b)操作练习兔妈妈:"我的宝宝真能干,会用筷子夹糖。妈妈昨天不小心把一些豆子混在一起,可怎么办呀兔妈妈:"谁愿意帮助妈妈,先用筷子夹豆子,放在盘子里,端着盘子走到放豆子的篮子跟前,把红豆子和绿豆子分开!"一名幼儿上来示范。拍手鼓励。兔妈妈:"你们都想帮妈妈吗?请你们去夹。"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帮助指导。
c)小结,自然愉快结束。
教学反思
从孩子的反映来看,他们对自己的手有哪些用处是非常了解的,而且也能用语言来进行表达。但好多时候,孩子往往是说的一套,做起来又一套,说的总是比做得好。考虑到在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内,课后在区角活动中,我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们进一步进行操作活动,再次感受自己小手的能干,保证了活动的质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使用“转纸不转剪”的方法,一剪刀剪出树叶的形状。
2、尝试合理使用纸张,避免剪碎纸,做到不浪费纸张。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各色卡纸、大小不同的衬纸、编好的“柳枝”、剪刀、树叶图片。
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我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观察了八张不同叶形、树叶不同排列方式的图片,请幼儿用身体表现出树叶的形状,然后逐一示范剪法。
在材料的投放上,我在大小不同的衬纸上画出了不同的树枝,其中一组为编织的柳枝,供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衬纸和剪纸的颜色。为实现目标,我特别提醒幼儿合理使用剪纸,尽量不出现废纸。幼儿在剪纸过程中,也能尽量做到这一点。
在近半小时后,全部幼儿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展示。
教学反思:
1、从活动开始,到幼儿真正拿起剪刀开始剪,用了近15分钟的时间,显然这段时间过长了。但总怕幼儿的前期经验不够丰富,总担心独立剪纸时会遇到困难,总想做到事无巨细,加上幼儿自由选择用纸的时间,居然就用了那么长的时间。
2、幼儿在剪纸粘贴时,我注意到两个幼儿的作品和衬纸的颜色相同了,几乎看不到树叶。
我并没有及时制止,打算在分享交流的环节,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同时提升幼儿的经验,但巡视一圈过后,两名幼儿均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主动作出了调整。在分享环节我请这两名幼儿介绍了这一小举动,目的在于为其他幼儿提供借鉴。
3、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第一次请幼儿尝试合理利用纸张,努力做到不浪费纸,没想到真的有许多幼儿能够做到。这足以证明我似乎低估了幼儿的能力。
4、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不仅能够运用“转纸不转剪”的技法,而且已经能够剪出比较复杂的掌形树叶,而能力若的幼儿,仅仅是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纸表现树叶。能力差别比较大,这需要今后的活动按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分组组织或在同一活动中分层指导了。
问题改进策略:
1、反思开始部分时间过长的原因,其中最该取消的环节就是教师示范剪法的部分,本意是指导幼儿剪纸方法,但这样似乎禁锢了孩子们的思维,也剥夺了他们自由探索的权利。
2、活动中过于注重幼儿剪出真实的树叶,但其实幼儿的良好剪纸常规和兴趣是更重要的,不要强调与现实的相像。
3、在丰富幼儿经验时,观察的所有树叶均为正面的树叶,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树叶,甚至直接到户外观察,然后再表现,这样也许幼儿的作品会更生动。
小百科: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白天、黑夜。
2.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在白天和黑夜的主要活动。
3.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的规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白天与黑夜的特征。
材料准备:分别有太阳、月亮的背景图片各一张,人们在白天、黑夜活动的图片若干。
材料配套:数字资源《白天和黑夜》。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分别有太阳、月亮的背景图片,区分白天和黑夜。
提问:图上表示的是什么时候?从哪里看出来?
二、感受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活动。
1.提问:白天你在干什么?爸爸在干什么?妈妈在干什么?
2.幼儿操作,进一步理解白天和黑夜。
引导语:这里有许多的图片,看看图片中的`人们在做什么?是什么时候做的?请你们根据图片上的内容,分别放在白天或黑夜的背景图片中。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4.小结:人们在白天会做很多不同的事,夜晚月亮星星出来了,人们都要睡觉了,只有一些上夜班的叔叔阿姨还在工作。
三、游戏“翻图片”,进一步理解白天、黑夜、感受昼夜交替的规律。
玩法:教师随意翻图片,如果是白天,幼儿就做关于白天的活动,并说“白天××在××”:如果是黑夜,幼儿就做关于白天的活动,并说“夜晚××在××”。
提问:白天结束了是什么时候?夜晚结束了是什么时候?
四、活动延伸:游戏活动:在益智区投放“白天和黑夜”游戏的材料,引导幼儿玩“白天和黑夜”游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与同伴玩类似双胞胎的游戏,提高一起走、跑、等活动。
2、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体验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3、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4、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音乐(找朋友)
2、皮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活动兴趣。
老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好朋友以后,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唱歌《找朋友》(音乐:找朋友)。”
二、老师:“你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幼儿:“找到了。”
老师说:“你把好朋友介绍给老师好吗?”
老师:“小朋友看到老师的大皮球了吗,这个大皮球是把两个好朋友连在一起,变成双胞胎玩游戏的,谁想来试试?”
三、老师讲解游戏规则示范动作。
第一种玩法:两个好朋友面对面抱在一起,把大皮球放在两人中间,双胞胎之间要朝同样的方向运动、大家的速度要相同,而且老师的'大皮球不是很结实,小朋友之间要像双胞胎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皮球不能掉在地上,也不能把大皮球弄破。
第二种玩法:两个小朋友背靠背,胳膊互相挎在一起,把大皮球放在两人中间,双胞胎之间要朝同样的方向运动、大家的速度要相同,而且老师的大皮球不是很结实,小朋友之间要像双胞胎一样紧紧挎在一起,皮球不能掉在地上,也不能把大皮球弄破。
四、创新玩法。
1、探索各种不同的玩法:齐步走、横着走、跳、跑、爬等。
2、教师可听取幼儿讲述的不同玩法,并让幼儿进行示范,师生一起进行观察讨论。
五、课堂总结:小朋友做得很好,这就要求小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中齐心合力、相互配合,在迈步时小朋友可以喊着口号,这样就能做到同时迈步,同时停止。
【活动反思】
经过本次活动,发现幼儿对合作活动很感兴趣,他们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与好朋友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活动目标。但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区别于语言类活动,与幼儿的引导及探
索不能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进行,使部分幼儿的创新活动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对活动的种类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此类活动的引导与面向全体幼儿的探索,还需要教师的多加思考与实践。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01-18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儿园小班经典教案02-22
幼儿园小班经典的教案08-27
幼儿园的小班教案08-26
幼儿园小班教案01-06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20
小班幼儿园教案06-30
幼儿园小班的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