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玩一玩,知道皮球里装有空气。
2、联系生活,知道空气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探索怎样把无形的空气装起来加以利用。
2、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皮球若干、打气筒一个、塑料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
做“鼻子,鼻子,嘴”游戏,看谁反应快。(规则:老师说出第三个器官时,幼儿马上用手指向相应位置,如:老师说“鼻子,鼻子,嘴“,幼儿马上用手指向嘴巴等)
二、认识皮球里有空气。
1、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一样东西(出示用袋子装好的打足气的皮球)。
2、请幼儿从外面看看,摸摸,猜猜是什么?
3、从袋子里拿出皮球,观察形状知道圆圆的、鼓鼓的,质疑:有谁藏在里面呢?
4、让幼儿敲一敲,摇一摇,提问题:怎样才能知道里面藏着谁呀?
5、拧开气嘴,用手轻轻一压,让幼儿用耳朵靠近听一听,问:你听到什么?感觉怎样?
6、让幼儿轮流把气压出来,继续追问:谁跑出来了?
7、小结:哦,原来皮球里藏有很多空气呢。
三、通过实践,探索空气的秘密。
1、空气都从皮球里跑出来了,我们怎样才能再把空气装进皮球里呢?
2、师生共同用打气筒给皮球打气。
3、哪里有空气呀?我们怎样才能抓住它呢?
4、师生共同实践,用塑料袋装空气。
5、玩一玩。
①你爱玩皮球吗?可以怎样玩呢?(可以拍、踢、滚,也可以传接球等)
②师生一起玩皮球,引导发现:打足气的皮球运动快,气不足的皮球运动慢。
四、了解空气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1、刚才我们把空气装在皮球里、装在塑料袋里,你平时还看见人们把空气装在哪里呢?怎么装?空气有什么用呢?
2、引导幼儿发现:气球打足气可以飘起来;汽车、自行车轮胎打足气滚动快、省力;游泳圈打足气可以浮起来等。
3、我们呼吸也需要空气呢,走,我们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表现出非常的兴奋,活动气氛很活跃。这是因为我抓住了他们爱玩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从头玩到尾,用玩这种方式激起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让所有的幼儿尽可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的`过程中,我让幼儿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的同时,我还相机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皮球里面藏着谁?”;“怎样才能知道里面藏着谁?”;“怎样才能再把空气装进皮球里呀?”;“怎样才能抓住空气呢?”“平时你还看见人们把空气装在哪里?”;“空气有什么用?”等。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并结合生活实际弄懂了皮球里原来藏着空气,空气这种无形的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有办法把它抓住并利用它,从而突破难点。
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又由于班级人数相对较多,活动材料相对少,在让幼儿参与活动时,组织有些乱,幼儿有相互抢材料的现象,如抢皮球、塑料袋等,我知道,这样存在安全隐患很大,以后我会想办法解决,尽量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能积极参加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准备:弹性及弹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海绵。弹力布皮筋)。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
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弹簧及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
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征。提问: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小结:当用力拉或压时,弹簧。松紧带。海绵等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变长,有的变短,有的变形;不再压时,这些物体都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就是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材料,发现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大小不一样。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的弹性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结: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的大小不一样。
(3)说一说:有弹性的物体。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豆制品,知道其名称和价值。
2、通过倾听故事和观察活动,知道豆制品的种类很多。
3、喜欢吃豆制品,乐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吃过的豆制品。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将香干切成若干块,牙签、黄豆若干。
2、香干,百叶,豆腐等豆制品。
3、实物:酱油、豆油、豆浆、肥皂、油漆、轮胎。
活动过程:
一、游戏活动:《公鸡头、母鸡头》引出黄豆。
教师出示黄豆,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今天我们用黄豆来玩《公鸡头母鸡头》的游戏,好吗?
教师与全体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然后请幼儿猜一猜“黄豆黄豆在哪头?”多请几位幼儿猜,最后看谁猜得对。
二、幼儿自主探索,找出几种常见的豆制品。
师:猜黄豆游戏真好玩,你们知道黄豆宝宝能做成哪些东西呢?
幼儿互相交流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在小朋友的后面和两边桌上的篓子里,老师准备了很多东西,等会儿请小朋友找出一样你知道的黄豆宝宝做成的东西,拿出来坐到自己位置上。(注意提醒幼儿一人只能拿一样豆制品。)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如:拿豆芽菜的有哪些小朋友?上来排成一排,大家一起认识一下豆芽菜;拿豆浆的有哪几个,说说黄豆宝宝怎样变成豆浆的?还有豆腐等等。启发幼儿说出这些豆制品的名称,并且知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豆制品。(对于拿得不对的幼儿教师给予纠正,请他们将东西放到另一个篓子里)
三、通过欣赏故事,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豆制品。
※师:豆腐、百叶、豆芽菜这些豆制品都是我们平时吃的比较多的东西,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也是黄豆宝宝做成的,除了吃的,还有用的,小朋友想不想认识它们呀?(想)
※师:今天呀,黄豆爷爷过生日了,它的宝宝们都来庆祝它生日快乐,黄豆爷爷有哪些子孙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黄豆爷爷过生日》。
请小朋友仔细地听一听,故事里:
1、哪些宝宝来给黄豆爷爷祝贺生日?
2、哪些东西是由黄豆宝宝做成的?
※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故事中的豆制品实物:酱油、豆油、豆浆、肥皂、油漆、轮胎。
教师小结:黄豆爷爷今天特别开心,它的这么多子孙都是黄豆宝宝做成的:酱油、豆油、豆浆、肥皂、油漆、连汽车轮胎也离不开黄豆宝宝,黄豆的用处可真大!
四、实物分类,进一步巩固对豆制品的认识。
通过这个故事小朋友又认识了一些豆制品朋友,现在你们身后的篓子里还有很多东西,一会儿请小朋友看一看,是豆制品的就拿出来放在长方形的篓子里,不是豆制品的就放在圆形的篓子里。
五、请幼儿品尝豆制品。
小朋友们找得又快又好!真棒!豆制品的种类真是太多了!豆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这些好吃的豆制品营养可丰富了,它里面有蛋白质和维生素,是小朋友健康成长所必须要的营养,经常吃这些豆制品还能增强抵抗力,少生病,让身体棒棒的!
黄豆爷爷今天特开心,他要请小朋友都来尝一尝豆制品宝宝,等会儿一人一个小碗,小朋友一边尝一边说说你吃的豆制品叫什么?味道怎么样?
(教师给每位幼儿分发一份豆制品)
附故事:
黄豆爷爷过生日
黄豆爷爷快要过生日了,黄豆宝宝可高兴了。因为爷爷过生日这天,黄豆家的子孙孩子们都要回来给爷爷庆祝生日。
这天一大早,黄豆宝宝就站在门口等客人。等着等着,哈哈!真的来了三位客人。一位客人是紫黑色的,他是谁呢?是酱油;一位客人是黄色的,他是谁呀?豆油;还有一位客人是白色的,他是――豆浆。三位客人一起对黄豆爷爷鞠了个躬:祝黄豆爷爷生日快乐!黄豆宝宝想酱油、豆油、豆浆都是咱们黄豆做的,将来我做什么好呢?
正想着,又有客人来了,是一块肥皂和一罐油漆。“这是怎么回事?”黄豆宝宝奇怪地问:“肥皂、油漆你们俩走错门了吧!”肥皂、油漆笑呵呵的说:“小黄豆,你不认识我们啦!我们都是爷爷的子孙呀!你看,豆油加点别的东西就可以做出肥皂、油漆了。”
黄豆宝宝听了心里想:咱们黄豆可真厉害!
过了一会儿,黄豆宝宝听见“咕噜咕噜”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汽车轮胎滚来了,一边滚还一边唱歌“咕噜噜,咕噜噜,一滚滚了十里路。”黄豆宝宝一看开心极了,问:“轮胎大哥,你这是到哪里去啊?”轮胎说:就上你家啊!今天咱爷爷过生日!“什么什么?我爷爷也是你爷爷?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不信,你肯定不是黄豆做成的,你搞错了!”轮胎哥哥笑着说:“我呀,是黄豆加上酒精做成的,不信你问问爷爷就知道了。”爷爷摸着胡子一直在笑:“我的子孙真多呀!都是爷爷的乖孩子!真好!真好!”
黄豆宝宝开心的跳了起来:“哇!我们黄豆用处真大啊!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的热情很高,主要体现在:
1、活动中操作材料准备充分,满足了孩子探索的需要。
2、通过观看豆浆机将黄豆变成豆浆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体验到了食物变化的乐趣。如果能再丰富一些豆腐、百叶等豆制品的制作过程方面的资料就更容易让幼儿理解了。
3、通过《黄豆爷爷过生日》的故事很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孩子们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豆制品朋友,了解了许多新鲜的知识。
4、用“品尝”各种各样的豆制品来吸引幼儿,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效果看出幼儿能说出所尝豆制品的名称和味道。
小百科:大豆一般都指其种子而言。根据大豆的种子种皮颜色和粒形分为五类: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大豆、饲料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雷阵雨是一种夏天特有的自然现象,对雷阵雨带来自然界的一些变化发生兴趣。
2、能从闪电、雷雨的全过程中感知自然现象的变化。
3、懂得雷雨天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
重点:懂得雷雨天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
难点:能从闪电、雷雨的全过程中感知自然现象的变化。
活动准备:
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回忆雷雨前的景象和感受。
1)“你见过下雷阵雨吗?”“天空是什么样子的?”“你们还看到和听到些什么?”“这样的天气你们感觉怎样?”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1) “从图片上看到什么?图片上还有哪些和平时不一样的景象?”“这样的天气会发生什么事?”
2)教师小结雷雨前的自然征兆。
2、观看视频雷阵雨,懂得自我保护:
1)听雨:“雷雨声听上去是怎样的?你害怕吗?”
2)交流雨:“雷雨从天上落下是怎样的`?(丰富词汇:倾盆大雨) “想象雷雨中幼儿园的操场、花园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住的小区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3、了解雨天的自我保护方法:
1)“下雷阵雨,小朋友能不能出去?”“闪电打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小结:下雷雨时尽可能不要在室外,不要在树底下或电线杆旁避雨,遇到响雷时可以捂住耳朵,张开嘴巴,保护耳朵。
4、观看雷雨过后的景象。
1)出示可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雨后的天气怎么样?”(适时丰富雨过天晴)“雷雨过后感觉怎样?”
2)讨论:“雨后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周围有些什么变化?”
3)教师小结
三、结束部分
“你喜欢不喜欢雷阵雨?什么时候下雷阵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工具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
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是快捷、方便的工具。3、能运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对探索活动感趣
活动准备:
黑板、纪录表,幼儿标记贴,五个澡盆,内放大米和黄豆,漏勺、勺子、筷子、夹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个
活动过程:
1、以厨师阿姨遇 到的问题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师:厨师阿姨今天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把黄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谁来想一想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帮阿姨将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和表达)
2、幼儿根据工具进行猜测并进行记录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呀?(出示工具)请你猜一猜,这些工具中哪一种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讲述)师:(出示记录表)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标记贴到这种工具的下面。(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3、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师:究竟哪种工具又快、又方便呢?老师要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来试一试。注意每一种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过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种,最后把你的小标记贴在记录表的小手这一行的工具下面。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注意提醒幼儿每种工具都要尝试,最后再记录结果。重点观察、指导幼儿使用漏勺,探索用法)
4、结合记录表集体讨论,发现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将黄豆和大米分开师:刚才,我们用了各种工具来分黄豆。试过以后,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为什么漏勺能很快、地把黄豆分出来,而且看不见一粒米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使用漏勺的?(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讲解漏勺的使用方法)师小结:原来,漏勺上有许多的.洞眼,当我们用漏勺去盛米和黄豆时,米就会从洞眼中漏下去,勺子里只留下了黄豆。当漏勺中盛了米和黄豆时,我门只要用手轻轻地左右晃动,就能让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来了。所以,漏勺是我们今天分黄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赛:分黄豆师: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有趣的分黄豆比赛,男孩子一组,女孩子一组,用漏勺将剩下的黄豆和大米分开,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多!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
2.初步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懂得保护水,有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两个金鱼缸(一缸里盛水,水里有一条金鱼,一缸里盛米,米里有塑料彩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组一份牛奶、白糖、盐、沙、石子、红豆。八宝粥瓶子两个,毛巾一根。
2.每组有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等玩水小容器,每人半玻璃杯清水和毛巾。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变魔术吗?(喜欢)那好,今天于老师来给你们变个魔术仔细看好了噢。
(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小朋友,你们来猜猜水到哪里去了?这可是个秘密一会儿再告诉你。
2、其实水的秘密可多啦,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探索活动(一):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金鱼缸,一个缸内装水,一个缸内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幼:水里有条红金鱼;有的说水里有条金鱼在游来游去)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的说我看见的;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师:看看米里有什么?(幼:有的说只有米;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不知道)那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米里到底有没有东西?有什么东西?(教师请一幼儿从米里摸出塑料彩球)
教师小结:原来呀,水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我们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是不透明的,所以我们看不见里面的东西。
探索活动(二)幼儿尝试操作
(1)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水小容器,请你们先看一看,请你们每人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样?
幼A:瓶子上有洞洞,瓶子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篮子放到盆里时篮子里有水,拎起篮子里的水就没了。
幼C:塑料袋有洞,袋里的水流到盆里了,水也没有了。
教师:为什么水会没有了?
幼A:水从洞洞里漏掉了。
幼B:水从洞里流走了。
教师小结:水是会流动的。
(2)溶解实验
师:请小朋友从桌上的'白糖、盐、牛奶……中取几样东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及实物在水中的变化,提醒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师:谁来告诉大家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幼A:糖、盐放在水中没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牛奶放在水中,搅一搅后没有了,水变成了白色,小石子还在水中。
幼C:糖、盐、牛奶放在水中都没了,水变成了白颜色了,沙子、红豆、石子都在水里。
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
教师小结:糖、盐牛奶放入水中都不见了,这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3、引导幼儿了解水的用途,并懂得节约、保护水。
(1)原来水有这么多小秘密呀。请小朋友坐到座位上来于老师还有问题想考考你。小朋友你们知道,水有什么作用吗?
幼:能洗澡、能洗手、能发电、能浇花、能喝等。(出示图片,教师小结水的用途:洗手、洗澡、浇花、游泳、灌溉、发电、喝)
师:水有这么多的作用,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鱼的家,看小金鱼在清水中游得多欢呀。
可我们经常在电视看到一些河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怎样保护水呢?(不把脏东西丢进河里、工厂里污水不能放到河里、看到河里有垃圾把它捞上来、让治污水的叔叔把水变干净)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我们要做到呀。
(2)你们知道吗?仅仅做到不把水弄脏是不够的,我们国家的西南地区正面临着干旱(放幻灯片)
师:看了这些我们怎样做呢?
幼:洗手时水不要开大、洗完手要及时关水龙头、不能玩水、绝不浪费水……
教师适当引导,使幼儿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保护水,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小朋友这节课懂得了这么多知识,咱们一起去呼吁别班的小朋友让他们都要节约水、保护水。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发展求新求异思维
材料:
细绳、橡筋圈、回形针、胶泥、白纸每人一张
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尝试让纸立在桌上失败,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二)幼儿操作
1、老师重点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先鼓励幼儿用桌上老师提供的材料帮助纸立起来,看谁用的'方法多,而且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不用任何辅助材料让纸立起来,同样要用又新又多的方法。
(二)结束部份
1、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2、老师总结:一张纸能立起来,其中包含了很多科学道理,随着我们不断学习和长大,我们就会明白,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评析:
这本来是一个科学探索活动,但我发现了其中的创新价值,因而稍作修改运用了一番,效果还不错,幼儿开始用胶泥、回形针、绳子等铺助材料或粘、或卡或拴使纸立了起来,后来没有任何辅助材料了,他们也能用折叠、组合等方法让纸立起来,充分调动的求新求异思维,在活动的最后,有的幼儿还两个、三个合作,将纸组合造型,还取了不少象形的名字,体现了复合思维的萌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纲要》中提出,“美术教育教学目标的定位,应淡化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把幼儿的个性、创造力、表现力、审美情趣等非美术技能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鉴于美术活动的可操作性、教学效果的可视性、外显性等特征,我们很容易把握美术教学活动的知识性目标,却又容易轻视甚至忽略幼儿的情感情绪、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潜在的情感目标。本次中班绘画《可爱的小鸡》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以小鸡为主题,以多种形式、从多种角度引导幼儿创造性表现小鸡的动态性画面,力求在绘画教学中处理好“技能学习”与“创意表现”的关系。我们尝试做了三个方面努力:即观察在前,丰富表象;局部示范,学习方法;创意表现、提升美感。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小鸡的体态特征
2.尝试用圆形和线条的组合来表现小鸡的不同姿态。
3.尝试设计、布局画面,大胆添画背景。
活动准备:
1.小鸡实物图PPT课件。
2.画好剪下的不同形态的小鸡圆圆形象3个。
3.绿色A4纸、记号笔、炫彩棒(红、黄、绿色炫彩棒人手一份,其他彩色炫彩棒一组一份)。
4.展示作品的“相框”若干。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导入:人情感受,激发兴趣
师:草地上真热闹,看看,谁来了?它们在干什么呢?
2.展示PPT,观察了解小鸡的外形特征
感知小鸡不同的动作与身体部位所表现出的不同的位置关系。
(1)感知侧面的小鸡姿态。以聚光灯效果欣赏课件图一:(小鸡面对面,说悄悄话)
师:这是小鸡毛毛,它长什么样呀?(引导幼儿讲述小鸡的外形特征,主要理清小鸡头、身体的轮廓特征,一起点数出两只脚有四根脚趾等)
师:毛毛怎么只有一只眼睛、一个翅膀呢?(因为小鸡的侧面对着我们)我们给她拍个侧面照片吧!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小结边范画: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体,小小的眼睛,尖尖的嘴巴,弯弯的翅膀,撑地的双脚。
师:圆圆来找毛毛一起玩啦!它们好像在干什么?(说悄悄话)你从哪看出来的?拿起照相机,咔嚓一下拍下来!
(画外音1:幼儿学习技能的内驱力来自于在学习内容吸引下产生的自我表现欲。此环节中,老师是美的发现者、引导者,在“聊天式”交流中自然引发幼儿观察、感知、表达的强烈愿望。)
(2)感知小鸡的活动。以聚光灯效果欣赏PPT图
二:(小鸡低头,一起吃虫子)
师:咦,圆圆和毛毛又在干什么呢?(吃虫子!)
师:让我们一起学着毛毛和圆圆吃虫子哕!这边找找小虫子,那边找找小虫子,这儿虫子好多,我们一起来分享!(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鸡吃虫的样子,帮助幼儿更好地体会小鸡低着头、身体在上吃虫子的体态特征)
师:小鸡是怎么吃虫子的?
幼:模仿小鸡动作,比较、观察头在下,眼睛在两边,嘴巴在最下面,身体在上面)
师:引导幼儿总结,并进行范画:毛毛吃虫头朝下,胖胖的身体到头顶上,小小眼睛看仔细,尖尖嘴巴捉虫吃,还有呢,对了翅膀和脚儿别忘记。(师幼互动,以问答形式总结)
运用白板隐藏显示功能展示成品圆圆,比较观察毛毛与小鸡吃虫的样子,面对面,捉虫吃!师:
圆圆快过来,我们一起吃虫子。两个好朋友面对面吃虫子,多有趣!
师:拿起照相机,咔嚓一下拍下来!
(3)感知背面的小鸡姿态。以聚光灯效果欣赏课件图三,(小鸡吃饱了,放声把歌唱)
师:肚子吃饱了,毛毛在干什么呢?毛毛唱歌什么样?(以白板隐藏显示功能及时展示小鸡毛毛唱歌的图片。)
师:猜猜看,她会把歌唱给谁听呢?继续以白板隐藏显示功能展示小鸡圆圆。
师:圆圆也来唱歌了,他唱歌时又是什么样?(头抬得高高,嘴巴翘得高高)翅膀呢?(都张开来了)
师:爱唱歌的小伙伴,拿起照相机,咔嚓一下拍下来!
(画外音2:如何让幼儿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用圆形和线条组合描画小鸡,创造性地表现小鸡侧面、背面的不同姿态,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之一。活动中,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意营造教学情境,为幼儿创设创造性的学习环境。重视幼儿的观察、发现、想象……,把幼儿对“小鸡”的已有经验、现有经验,积累放在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中。如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三幅图片,作为实物图供幼儿欣赏。“小鸡面对面,说悄悄话”的实物图,借助抛出的问题“毛毛怎么只有一只眼睛一个翅膀”?帮助幼儿初步感受小鸡正、侧面站位时的不同姿态;选择了“吃虫”、“唱歌”2个典型的动态性场景,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察,其中“模仿小鸡捉虫吃”既遵循了动静交替原则,又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小鸡吃虫时头和身体的位置变化(头在下,身体在上),为幼儿的创造性绘画作很好铺垫。
在幼儿充分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再借助局部示范策略,帮助幼儿学习用浅显的绘画技能来表现小鸡动态。图形和线条组合是描画小鸡不同姿态的`最佳拍档,其中“小鸡说悄悄话”,重在帮助幼儿感受侧面小鸡面对面、嘴碰嘴的体态特征;“小鸡捉虫”,重在帮助幼儿体验、感受小鸡吃虫头朝下,嘴朝下,身在上的身体姿态的变化;“小鸡唱歌”,重在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感受身体姿态的变化,即仰头时头在上、嘴朝上、身在下。以看看、动动、变变等有趣的方法来增强动感,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画面中小鸡的空间位置、姿态变化所带来的趣味性场景,在情境性的变换中启迪幼儿的创造性意识。
3.大胆尝试作品设计、交流设计意图
以放大镜效果与幼儿简单梳理教师的范画作品。
师:今天,我给小鸡拍了三张照。看,有拍到小鸡面对面,说说悄悄话的;有拍到小鸡低下头一起吃虫子的;还有拍到了小鸡吃饱了,放声把歌唱的!师:你们也想来给小鸡们拍照吗?请你先想一想,你会拍小鸡在干什么呢?
幼:自由讲述“想拍小鸡在干什么?”(可以自己想一一想,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注意画面动态性的引导:如散步、找虫、吃虫、唱歌、游戏……)
师:谁愿意来介绍?
师:好,快快把可爱的小鸡们拍下来吧!
4.幼儿创意作画,教师巡回观察,适当帮扶、指导。
播放优美轻松的音乐,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教师关注点:关注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合理摆放小鸡头和身体的位置;个别提醒幼儿确定好小鸡头和身体的比例,知道头和身体要连在一起,脚要稳稳地支持身体。
(提示语参考:1.小鸡的头圆圆的,身体可是胖胖的!2.我们可以给小鸡多找几个好朋友。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发挥想象,丰富画面,如添画太阳、小草、小花、毛毛虫等。在孩子作画的过程中,可继续关注以上要求的落实情况,加强个别辅导。)
(待一部分幼儿画完1—2只小鸡时。)
师:“想想小鸡在哪里做这些有趣的活动呢?”“照片中如果有绿绿的青草、可爱的毛毛虫,一定会显得更热闹的!”
(提示语参考:1.要记得先给小鸡穿好衣服,嘴巴涂上好看的颜色后,再画上青青的草地、可爱的毛毛虫!2.小草可以这儿长一片,那儿长一片。3.有了毛毛虫,小鸡就不会饿肚子了!……最后,请把拍到的照片送到相框里来。
(画外音3:本环节突出方法习得的创意表现。幼儿有了之前充分观察、感受之后,绘画的创造性被大大调动了起来。画面中的小鸡动态十足:有排好队一起低头吃虫子的;有小鸡面对面抢虫吃的;有小鸡翻跟斗的,绘画能力强的幼儿还巧妙画出了头和身体的位置,画面充满了童趣感,有的幼儿还大胆添画上了太阳、草地,草丛中显眼的毛毛虫,整个画面布局合理、充满了生气……)
5.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1)将幼儿的作品集体展示在前面展板上,变成一本“大影集”。
(2)提问:瞧,给小鸡拍的照片都装在相框里了,快来找一找,你喜欢的小鸡在哪里?它们在于什么呢?(如它们的头靠在一起,在吃虫子呢!它们排好了队,一起齐刷刷地看着前面,一个跟一个散步去了;她把头抬得老高,正在大声唱着歌呢!……)
师:这张照片我喜欢,是谁拍的呀?你拍的小鸡在干什么?这张照片也不错,是谁的作品呀?你拍的小鸡又在干什么呢?
(3)小结:今天,小朋友拍得照片可真出色,小鸡们玩得真开心呀!(根据幼儿作品评价来说)好,让我们也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4)播放课件里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场地,结束活动。
(画外音4:鉴于中班幼儿的审美能力及评价水平,我们有意识引导幼儿将自评、互评结合起来,力求使他们成为积极的评价主体。以此来了解幼儿丰富的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观赏、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评价中,我们也多以鼓励、赏识为主,积极去发现幼儿的长处和进步之处,帮助他们获得愉悦的成功体验。最后环节中将幼儿的作品以“大影集”形式展现,在浅色画纸、深色底板的烘托下,更显出幼儿作品的稚拙美!成了活动的又一亮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从10以内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感知数之间的内在规律。
2.提高对数字的敏感性,体验数字的重要和有趣。
3.积极参加探索活动,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动画课件:旅游车,号牌为12345;开汽车的音乐;红绿灯倒计时10~1;电梯上行,楼层显示1~10;电梯下行,楼层显示10~6、6~1;6楼奖品区;若干辆没有车牌号的车停在停车场。
2.分别标有1~10数字的红色和黑色车票,标有1~10数字的山洞、跳圈、梅花桩、草地等,操作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直接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师:今天,吴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城玩,高兴吗?
二、观察车牌号、车票,感知、学习顺数师:这是我们要乘坐的旅游车,车牌号是多少?
师:坐车要凭票,吴老师早就准备好了车票,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号码。
出示1~10红色车票,引导幼儿观察和数数。
小结:刚才我们是从小的数开始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这种从小到大的数数方法叫顺数。
出示1~10黑色车票,引导幼儿观察和数数。提问:这种从小到大的数数方法叫什么?(顺数)幼儿上车,入座。
三、旅途中遇红灯,感知、学习倒数幼儿随着开汽车的音乐模仿开汽车。
第一次遇红灯。
师:前面有红绿灯,现在是什么灯亮?红灯亮了能过去吗?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亮,停一停。显示器上还有数字计时,一起来看看、数数(引导幼儿观察并数数10~1)。
小结:刚才我们从大的数开始数,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少l,这种从大到小的数数方法叫倒数。
师:绿灯亮了,我们继续向前行(幼儿随着开汽车的音乐继续模仿开汽车)。
第二次遇红灯。
师:前面又有一个红绿灯,是什么灯亮?能过去吗?还要等多久?我们一起来倒数(引导幼儿观察并数数1O~1)。
师:绿灯亮了,我们再继续向前行。
四、玩游乐城,进一步练习顺数和倒数1.乘电梯上楼,练习l~10顺数。
师:游乐城到了。先上10楼的游乐城玩吧!怎样才能更快上到10楼呢?
幼儿模仿坐电梯,教师提醒幼儿站稳、扶好,电梯要上行了。同时,引导幼儿观察电梯的楼层显示,并数数1~10。
师:10楼到了,我们安全地下电梯去玩喽!
2.在走走、跳跳、钻钻、爬爬中,幼儿练习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①引导幼儿完整地观察场地,练习顺数和倒数。
师:游乐城有这么多好玩的,都编了号码,看!这是山洞。上面的号码是多少?(1~10)这是跳圈,号码是多少?(10~1)这是……②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玩,进一步感知数之间的`内在规律。
师:孩子们!你们可以自由选择玩,但要注意安全,互相谦让哦!玩的时候看看你从哪个数开始,经过了哪些数。去选择你们喜欢的东西玩玩、数数吧!
③交流玩法。
师:游乐城休息时间到了,请小朋友到休息区休息一会儿。
师:玩得开心吗?刚才你玩了什么?从哪个数开始的?经过了哪些数?
④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选择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师:除了从1~10顺数和从10~1倒数这两种玩法,我们还可以从哪个数开始玩?你们自由选择玩吧,不过请记住,这次玩的要求是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幼儿再次到休息区休息,教师小结。
3.乘电梯下楼,练习10-6的倒数。
①播放课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游乐城10周年庆典,6楼正在进行"有奖问答"活动,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师:孩子们,6楼还有"有奖问答"活动呢!我们赶快坐电梯到6楼去。大家扶好、站稳,电梯下行了(倒数10~6)。
②扩展经验:顺数和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孩子们坐下,"有奖问答"就要开始了。
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顺数或倒数?
幼儿先讨论再回答,教师播放相应的课件。回答对了可以得到一份奖品。
提问: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用到顺数或倒数,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4.乘电梯下楼,练习6~1倒数。
师: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坐电梯下楼回家了(倒数6~1)。
五、设计车牌号,迸一步练习从lO以内任意数开始的顺数或倒数师:这里有很多车,都没有车牌号,要请小朋友来帮忙设计车牌号,号码必须是顺数的5个数或倒数的5个数。你想设计什么号码?自己先想想,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
1.发下操作板,幼儿设计车牌号。
2.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车牌号说给同伴听。
3.结束活动。师:车牌号设计好了,我们一起开车回家喽。(幼儿随音乐模仿开汽车出活动室)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本次活动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玉米粒、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环节
一、认识实验材料。
二、猜测:
三、认识活动标志
四、操作活动
五、分类活动
六、交流总结活动
七、延伸活动
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教师介绍所准备的材料。
幼儿思考:这些东西如果放在水里谁会不见?谁放在水里还存在?
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
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
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还存在呢,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 )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沙子,盐,糖,玉米粒,分别放到这四个杯子里,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他们会怎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
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会不见,什么还存在,
你把会不见的物体与存在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给他贴上星星,存在的我们给他贴上花朵。
师: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沙子和玉米放进水中,通过搅拌还是存在的,盐和糖放进水中,通过搅拌就不见了。像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师: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做实验,小朋友们刚刚看到了,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乱猜,要进行实验。刚刚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猜测活动(指导语:请你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溶解,哪些不会溶解?)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认识活动(指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为接下来的操作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分类活动(指导语:请你把会溶解与不会溶解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类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溶解现象有所巩固。
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记录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延伸活动:(指导语: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中,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在水中,并说说它们的原因。)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此课设计意图及对课堂环节的反思:
1、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幼儿对于“水”一向来都是比较热情的,所以我想这节跟“水”有关的内容应该不会出现冷门、不愿参与的现象
2、从平常科学区情况的观察来看,现在孩子接触实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让幼儿失去了自发探索的欲望。
所以我选择了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从课堂结果来看,我可以肯定幼儿对于课堂内容的选择非常感兴趣,参与也非常积极。通过第一环节的猜测,幼儿的注意力被教师吸引,没有一位幼儿游离,能够尽情地猜测。这么好的开头给我对以下的环节有了信心,对于实验任务及规则的讲解对于第一次做实验又要学习记录的幼儿来说是有难度,所以在实验之前,我也详细讲解了实验的步骤,要求5样物质要分别放入5个不同的杯子里,这样幼儿在观察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还便于后面的对比及分类,虽然课堂上还是出现了有幼儿将几种物质放入同一个杯子里,但是在教师的及时发现与提醒下,幼儿能够马上改正。
对于实验的记录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在设计课程之前,我也思考过很多,应该是能够溶解的画 “√”, 不能溶解的画“×”好呢,还是能够溶解的画“×”,不能溶解的画“√”。按照常理说,肯定是第一种方法才是比较被接受的。但是我考虑到了,孩子在做实验时候根本还不了解物质放入水中是什么反应,而且这些现象叫什么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幼儿这样交流:“当物质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物质才存在或者是物质已消失。”幼儿习惯于从显性的角度分析问题,所以能会看到物质还存在或消失的现象。所以对于还不知道知道是溶解,溶解是怎样的现象的时候,我们采用后面的记录方式是比较科学的。同时,从同事的经验那里了解到,中班幼儿还不太会画“√”,所以最后我对实验的记录解说是:如果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物质还存在的请画“O”,物质消失了的话请画“×”,意象表示物质消失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从课堂上来看,幼儿对于这个记录方式还是很容易接受的,面对杯子里的物质一看就一目了然是否消失或存在,记录显得简单很多。
但是,在幼儿了解了水的溶解的这个特性之后,知道物质消失表示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质还存在表示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们班区域活动中我继续投放了这个实验,幼儿在记录时就发生了跟课堂上截然不同的结果,幼儿习惯在物质放入水中消失的后面画“√”,而在物质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质后面画“×”,其实看到这样的记录方式时我感到很开心,这表明幼儿已经很清楚物质是否能够溶解的秘密。
从这个看似简单的记录方式来看,科学课不尽需要严密的课堂过程设计,教师严谨的教学语言,还需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方面。
第二个部分就是实验活动。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孩子们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活动重难点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寻找结果,在整个活动中需要老师帮忙的孩子很少,大多数孩子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时做好正确的记录。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还是不溶解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在这个环节中,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实验结果的讲解对于实验后的幼儿都能容易接受,因为大多数幼儿都从自己的实验中得到结论:红糖和食盐在水里可以溶解,沙子、黄豆、玉米粒在水里是不能溶解的。但是在实验过程和记录结果中,教师发现个别幼儿对于食盐是否能够溶解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分歧:有个别幼儿认为食盐放入水中还存在的,不能溶解在水中,也有幼儿发现刚开始时食盐是一日存在的,但是后来发现食盐消失了。在分析结果的时候教师提出介意:请这位小朋友等会再去观察一下放食盐的杯子里有没有什么变化,食盐是否依然存在或者食盐是否比刚才变少了。(遗憾:课后没有请这位幼儿观察,在整理时发现这杯放了食盐的杯子和不能溶解的物质放在一起。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后来也有幼儿发现食盐是可以溶解的,但是如果放得很多的话它就会溶解得很慢。所以,更多的秘密还要孩子在课外更多的探索中得到。
第三部分是延伸活动: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可以讲不同物质放如水中,观察是否能够溶解,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制作饮料,尝尝不同物质放入水中会变成不同的味道等等。并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孩子发现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怎样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速度……让孩子在持续的活动中保持这种对探索的热忱!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幼儿园中班06-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3-1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01-08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优秀]11-08
幼儿园中班《玩冰》科学教案03-30
幼儿园中班影子科学教案反思06-1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10-23
肥皂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1-09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7-2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颜色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