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家乡土特产,尝试给特产分类。
2、知道家乡物产很丰富,产生做山东人的自豪感。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了解家乡的特产。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带幼儿参观市场和超市,增强感性记忆。
2、家长协助收集山东各种特产的实物及图片。
3、中国地图一幅。
活动过程
1、分享幼儿收集的特产食物,了解各种特产的名称。
(1)幼儿拿着自己的记录的调查表,相互交流自己的参观收获。
(2)请幼儿将收集的特产摆放在活动室内,仔细观察特产的外形特征,说说特产的名字,自己在哪里收集到的?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尝试对特产进行分类记录。
请幼儿有序地将特产分类摆放,并相互讨论特产分类依据,如:水果、蔬菜、粮食等。
3、说说自己喜欢哪种特产,为什么?请幼儿品尝,欣赏土特产,初步感受特产的不同,知道特产是某种物品在某个特定区生长或制作的。
4、欣赏儿歌《夸家乡》,进一步了解各地特产。
5、结合本地地方特产,可引导幼儿改编诗歌内容。
6、活动延伸
请幼儿观察中国地图,寻找家乡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并请幼儿相互交流。
活动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开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寻找和介绍家乡的特产、赞美家乡的特产、推销家乡的特产等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有关的特产知识,充分让孩子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
在课前布置作业时,强调了收集资料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处理材料的能力,以提高合作、交流、探索的能力和效率。对家乡的满腔热爱之情通过走近家乡特产后,抒发自己的感受来体现,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山最青,家乡的水最甜,家乡的人最亲”。激起热爱家乡的豪情,把爱家乡落实到行(]动上。
总之,本节课我努力挖掘学生资源,家乡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家乡特产的知识,整合教材。让学生在角色演绎中、亲身体验中,学以致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思想情感。为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而骄傲、自豪之情。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找出物体排列的某些规律,并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列食物,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
2、通过欣赏散文,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巩固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长绿树和落叶树若干、小篓子、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周围的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小结:在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有树,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树)
二、认识的树。"你认识哪些树?"(小结:春天来了,柳树的叶子绿绿的,可是,你们知道柳树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三、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请你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瞧,无论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认识它,但是只要它的叶子比较厚、颜色深、表面有光泽,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常绿树"。
四、区分香樟数的归属。
教师介绍《幼儿知识百科全书》:香樟树一年四季都落叶子,但是,它落了叶子之后,马上长出新的叶子,所以,尽管它不停地掉叶子,但一年四季它满树都有茂密的叶子,它是常绿树。"
五、关于植树节1、知道几月几号是植树节,植树的意义有哪些?
2、读新闻,感知生活中的节日对自己的影响。
六、一起来种树。
1、落叶树和常绿树组成了我们生活周围的绿化和树林。在公园门口,除了有柳树,还有什么树?
2、公园里的花匠很会种树,他们种树很有讲究的。出示第一条,一棵桃树一棵柳树,到了春天,桃树红了,柳树绿了,桃红柳绿。
3、其他花匠种的树,也很有意思,一起来看看。出示三条。
○ △ ○ △ ○ △★★ ★★ ★★★ ★★ ★★ ★★★● ●● ●●● ● ●● ●●●
4、你发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的吗?
5、孩子操作。最后两个合作排列一条。
6、交流各自种树的方法。互相评价排列的是否正确。
七、树真好
1、我们的祖先种了许多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许多是事情,是啊,"树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散文:树真好。
附散文诗:《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树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阴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天好了,树下铺着阴凉儿,我和我的小猫咪,躺在树下睡午觉。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爬上大树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乱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啊摇。
树真好,树叶在秋风里飘呀飘,树下铺着树叶地毯,我们可以在上面滚来滚去,跑跑跳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树真好》,题材“树”来自于幼儿生活之中,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见的一种植物,对幼儿来说开展这样的题材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的整个设计内容整合了科学、绘画、社会、语言领域的内容,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获得了“树”的一个完整概念。《树真好》我充分地考虑了活动的探究性,活动中提供了两大环节让幼儿去探索和发现,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得了许多知识。同时,活动中也建立了新型的师幼关系,教师始终以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并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会关心小班的弟弟和妹妹。
2、尝试用多种方法和小班弟弟妹妹进行交往。
3、体验爱护小班弟弟妹妹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本班幼儿在小班时的活动照片。
2、事先与小班联系,和教师交流活动过程,共同确定活动场地。
3、幼儿结伴用的所需材料如玩具、折纸、球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理解长大的含义。
1、教师和幼儿观看照片,感受自己的变化。
"你们知道这是我们什么时候的照片?我们现在上大班了,有哪些变化呢?"
2、启发幼儿说说自己的变化(如身高、体重、能力的变化)"我们长高了、变重了,还学会了许多的本领,现在是幼儿园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幼儿园小班、中班的.小朋友都是我们的弟弟妹妹。"
(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与弟弟妹妹友好交往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要去关心小班的小朋友,怎样认识他们呢?怎样让他们喜欢我们呢?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法,同伴间彼此分享经验。
3、教师提出任务:
"和一个弟弟妹妹交朋友,要知道他的名字,记住他的样子,并让他喜欢。"
(三)教师启发大班幼儿和小班幼儿两两结伴,进行活动。
1、提出活动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在活动中注意保护弟弟妹妹的安全,如发现弟弟妹妹遇到困难能及时帮助。
2、幼儿交流与弟弟妹妹活动的情况,谈谈自己是如何和弟弟妹妹相处的。
"你是怎么和弟弟妹妹玩的?你知道他叫什么了吗?"
3、教师说说在活动中看见的情况,引导幼儿相互学习交往的方法。
4、请大班幼儿制作一样小礼物送给弟弟妹妹,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活动延伸:
1、继续与结伴班级开展大带小的活动。
2、在值日生劳动中增加公益活动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对聚会的内容进行设想、规划,增强计划能力。
2、能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与同伴讨论的内容。
3、体验与同伴共同商量、讨论的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师用记录表:空白纸张,上面有标题"我们来聚会"。
2、幼儿用书:《我们来聚会》。
活动过程:
1、师幼讨论:聚会可以开展哪些有趣的活动?
教师:新年快到了,我们可以邀请哪些家人来@JLN和我们一同庆祝呢?他们来幼儿园参加聚会时可以进行哪些活动?
幼儿与同伴相互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家人可以参加什么样的游戏?小朋友可以和家人共同进行什么活动?小朋友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可以怎样邀请参加活动的客人?
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记录表上用简笔画的方法进行记录。(如小朋友建议可以进行表演,教师就画上跳舞的小人进行记录)
2、幼儿分组进行聚会计划的讨论并记录在幼儿用书《我们来聚会》上。
师幼共同讨论有关聚会计划的一些具体问题:①聚会的时间、地点怎样安排?怎样邀请客人,有哪些邀请礼仪?(可以制作宣传海报、聚会请帖,用礼貌的语言进行邀请)③客人参加聚会时可以怎样装扮?(制作装饰的面具或帽子等)④聚会的环境可以怎样布置?(可以用绘画、制作拉花等方法进行装饰)⑤聚会进行的程序是怎样的?由谁来主持?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小组讨论,在幼儿用书上记录下自己和本组同伴讨论的`结果。
幼儿边看自己的记录边向大家进行介绍。
3、师幼为聚会进行准备。
幼儿分工合作,如有的小组制作邀请卡,有的小组开始排练节目,有的小组为环境做准备。
延伸活动:
利用晨间、餐后等时间与幼儿谈谈对聚会的准备工作。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初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关于中秋节的挂图,主要内容包括月亮的变化、宫灯、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
家长将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活动过程
讲述一个中秋节的'传说。
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人们看到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过节吃的月饼也被做成圆形的,像月亮一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水果丰收,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1)请个别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念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2)讲述活动:神秘的月亮,启发幼儿讲述节前、节后月亮的大小变化情况。
(3)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4)大家品尝月饼、水果等食物。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刺绣已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一种经济交流的途径。结合我园的教育特色与大班的主题教育,于是我便设计了本节课作为本班的特色活动。光是让幼儿简单的了解刺绣那是远远不够的,而让幼儿学会刺绣,学会刺绣是重要的,要让幼儿彻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必须让幼儿知道这些秀美的的绣品是绣姑们辛苦劳动换来的,促使幼儿为她们感到骄傲。
活动目标:
1、知道绣品的用途以及刺绣的针法。
2、知道绣花的步骤,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3、初步培养幼儿热爱绣姑的情感。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在谈谈说说中了解绣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叫什么名字吗?”(鲁垛)“那你们知道我们家乡的特色是什么吗?(刺绣)
——“那么我们现在一起去看一看家乡的特色好吗?”
教师逐一出示绣品图片,并向幼儿讲解绣品的名称。
——“你们觉得这些绣品美丽吗?”
“你们知道这些绣品是从哪里来的吗?是谁做出来的吗?”(是绣姑阿姨绣出来的)“那你们知道绣姑用什么绣出来的吗?”
“你们知道这些绣品可以用来干什么吗?”
——“老师收集了一些绣品可以用来干什么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噢,原来绣品还有这么多的用途呢啊!你们知道吗?绣姑阿姨们绣出来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有,还流传到了国外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
(出示图片)“看,图片上是谁啊?在干什么啊?”
教师小结:哎呀,绣姑阿姨她们绣出来的作品真是太美了,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她们绣出来的作品不仅可以装饰房间,还可以做成衣服、鞋子、包包等等,不仅在中国有,连老外都很欣赏,学习绣花,这说明我们的绣姑阿姨怎么样啊?(能干、了不起、真棒)——“所以,我们为这些能干的绣姑感到怎样啊?(骄傲、自豪)环节分析:本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各种各样的绣品及用途,以及刺绣远销海外,走向世界对中国的影响。
二、情感推移,初步激发幼儿热爱绣姑的情感。
——“那你们爱她们吗?你们会怎样去爱她们呢?”
“嗯,小朋友们真能干,说出了那么多爱绣姑的方式。老师觉得要深深地爱一个人,把一个人记在心里,我们就应该去了解她,去了解她的生活,了解她的工作。比如说,我想要和某某小朋友做朋友,我就应该去了解她的生活,了解她的爱好,然后试着也去喜欢她的爱好,这才是真心的爱,你们觉得呢?”
——“那我们现在一起去了解绣姑阿姨的工作,看一看绣姑阿姨们是怎么绣花的,然后我们在一起学一学好吗?”
环节分析:本环节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初步激发了幼儿热爱绣姑的情感。
三、播放绣花视频,让幼儿了解绣花的全过程。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过了绣花的全过程,你们看清楚了吗?请举手告诉老师。”
“现在我们再一起重新的看一遍好吗?”
教师给幼儿逐步分析:
(图片定格在打折)“再来看一看,穿针是怎么穿的啊?穿完线之后还要干什么啊?”
(图片定格在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这个时候,绣姑告诉我们手要怎么放啊?她还告诉我们怎么绣花啊?眼睛要怎么样啊?要怎么做啊?”
(图片定格在针法上面)“我们来看一看绣姑阿姨们都绣了哪些针法好吗?这个图形像什么啊?”
——“小朋友们,你们说他们的工作辛苦啊?就是因为在绣花时,身体坐得直直的,眼睛一直看着绣花梆,所以才绣出这么多美丽的作品,所以我们小朋友要想学好本领,也应该怎样做啊?”
四、幼儿学习绣花的过程。
——“小朋友们,你们看清楚绣花的过程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好吗?”
“你们学会了吗?现在我们把我们学的本领告诉后面的客人老师好吗?”
环节分析:本环节让幼儿初步了解了绣花的全过程:上针——上拉——下针——下拉,这样一针一线的来回循环,也让幼儿初步了解绣姑们工作的辛苦。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你们说过了吗?”
“刚才我把你们学绣花的本领告诉了绣姑阿姨,她夸你们真能干,还说爱你们,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怎么说啊?”(你也很能干,我们也爱你,你是我们的骄傲!)“你们想看到她吗?我们现在就排着整齐的队伍去看她好不好?”
活动反思:
一、紧抓情感主线,让学生走进文本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我紧紧围绕“老奶奶为什么要说‘我为你骄傲’”这个问题展开教学,教学中抓住“我”的心理变化这条线索,整个过程清晰明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注重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体会玩游戏时的开心;接着引导学生仿说句子,想象“我”做错事后的害怕;然后让学生表演“不自在”,不仅理解了重点词语,而且走进了“我”的内心世界;最后在朗读中感受“我”承认错误后的轻松。在学生的角色转换中,很自然地走进了人物美好的心灵,获得了深刻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
二、注重朗读感悟,凸显学段特点
读书是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了使学生从孩子纯真、悔过的表现和老奶奶博大胸怀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启迪。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感悟,以几个描写小男孩心情的关键句来重点指导朗读,设计了个人读,男女生读,范读,评读等方式,注意朗读的层次性、目的性、趣味性,逐步使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体会,有效促进了语言的内化。
三、重视语言训练,体现“语文味”
“加强阅读实践,提高教学实效”是本次阅读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针对学段特点,创设了很多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如想像“我”的害怕,设计了仿说句子,从扶到放,从易到难,学生想说,会说,在语言实践中感受到“我”的做贼心虚。再如,“我”写给老奶奶的便条是文本的“空白点”,教学中,我创设了说话情境,让孩子们用“我”的口吻说一说便条里的内容,体会了人物的内心,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也从学习语言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读说结合,导在实处,使学生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激发个性评价,点燃学习激情
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大,求知欲强,又很爱表现。这节课上,我把评价的机会让给了学生:“他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学生的评价更是精彩不断,“我觉得他‘害怕’读得太快了,要是读慢一点就显得更害怕了。”“我看到老师读这句话时愁眉苦脸,和句子说的意思一样。”通过这种方式的朗读评价,不仅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情景,还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评价反映出来了,同时,更是教会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尊重他人,课堂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当然,这节课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教师的主导的痕迹还是较重,学生自学的时间较少,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和积累,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中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感受长大的一些变化,萌发对成长的向往和期盼。
2、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情与身高有关,个子高矮各有好处。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挂图1号,幼儿用书;磁带。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有个小朋友叫彼得,他的个子没有妈妈高,于是彼得想到了许多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名字叫《99厘米高的彼得》。
2、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①教师播放故事一遍,幼儿倾听。播放完后幼儿一起讨论。
②师:故事里有谁?
③故事讲的是什么事情?
3、出示挂图,教师分段讲述故事,与幼儿讨论故事细节。
①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妈妈比彼得高了许多,还有哪些地方比彼得大,比彼得长?(鼻子、手、腿和胳膊)请幼儿仔细观察挂图讲述。
②讲述故事第二段、第三段。提问:长成大人就不再长个子了,还有哪些地方会继续长呢?(头发、手指甲、脚趾甲、身体中间)请幼儿仔细倾听并讲述。
③讲述故事第四、五段。提问交流:彼得觉得长成大人有什么好处?
④讲述故事最后两段。彼得希望自己长到多大,多高呢?请幼儿仔细观察挂图,看图理解并讲述。
4、再次倾听故事,幼儿表达愿望。
听故事后,讨论:你希望自己能长多高、多大?为什么?(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和表达)5、与幼儿一起讨论,个子高矮的优缺点。
教学反思
“我叫彼得,今天早上妈妈给我量了身高,刚好99厘米高。妈妈说,快一米了。可是,妈妈还是比我高许多,足足有76厘米!而且她的鼻子比我大,手比我大,就连腿和胳膊都比我长。怎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妈妈已经长成大人啦……”
《99厘米高的彼得》是一个绘本故事,根据故事内容,我设计了两个目标:1.理解故事,感受长大的一些变化,萌发幼儿对成长的向往和期盼;2.知道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与身高有关,个子高矮各有好处。于是我依据活动目标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第一个环节是导入,讨论:“你觉得个子高好吗?为什么?”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第三个环节是结合挂图,教师分段讲述故事;第四个环节是幼儿再次倾听完整故事,表达愿望;最后教师小结。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并不能对故事完全的.了解,在讨论个子高矮的优缺点的时候,孩子们也没有很好的意识到身高所带来的好处。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观察到部分幼儿的倾听习惯不是很好,导致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时候,不能完整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个现象让我知道了原来的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被引导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孩子的细微变化,将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设计实际操作时,应该将生活与幼儿实际联系起来,举例说明,让幼儿体会到身高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是我觉得孩子们对故事内容中的身高没有太多意识,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也还是没有了解故事内容,我认为以后还是要多教导孩子生活常识,将孩子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孩子懂得结合生活中的实事,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
小百科: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英语符号即缩写为:cm.,1厘米=1/100米。1cm(厘米)=10mm(毫米)=0.1dm(分米)=0.01m(米)。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教案11-24
幼儿园大班社会的感恩教案11-30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11-20
幼儿园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4-14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05-20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05-29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的教案08-03
幼儿园大班社会《合作》教案11-03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1-03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