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会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节约用水。
2.学会讲述水的用途。
3.了解水的二次利用。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水的'用处很大,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
难点:懂得水可以二次利用。
活动准备
花草头饰若干,录音带、录音机。请大班幼儿扮演“小水滴”。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游戏:关紧水龙头。
①一半幼儿扮演“花草”,一半幼儿跟随老师给“花草”浇水, “花草”和浇水的幼儿快乐地跳起舞。
②突然,听到一阵哭声,小朋友都停了下来,老师循声找到了正在伤心哭泣的“小水滴”。
师:小水滴,你为什么哭呀?
小水滴:滴滴答、滴滴答,有个小朋友洗完手没有关紧水龙头,把我给白白浪费了。
师:小水滴,你别哭,让我们小朋友来帮助你。
师:谁来帮助小水滴,让小水滴高兴起来?
幼儿讨论并回答。
二、谈话:水的用处大
1.水有什么用?
2.除了我们人需要水,还有谁也需要水?
3.如果没有了水会怎么样?
4.我们要怎样节约用水?
小水滴: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水的用处真大,我们要节约用水。
三、谈话:水的二次利用
1.大班的姐姐提一桶水进来,说: “小水滴,我能把洗过手帕的水倒掉吗?”
2.小水滴: “不能倒,不能倒,我还有别的用处呢。”
3.师: “小朋友,洗过手帕的水还能干什么用呢?”
幼儿讨论并回答。
小水滴: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用过的水还有其他的用处,懂得了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谢谢你们
教学反思
因为选材与幼儿较贴近,幼儿有较多的生活经验,故孩子们思维很活跃,都能积极地用较连贯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从幼儿的反应情况看,他们能体会“小水滴”的心里感受,情绪被“小水滴”所感染,积极寻求帮助小水滴的方法,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知道了水的用处,懂得了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萌发了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意识。
小百科:水,化学式为H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教师经常会组织幼儿排队走路、做游戏。由于幼儿年龄小,动作发展水平比较低,又缺少基本的集体生活规则意识,所以幼儿排队走路、游戏时容易走走停停或乱走,常常会导致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让幼儿懂得排队走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活动目标:
1、学习走路时眼睛看着前面,一个跟着一个走。
2、知道走的`时候不推挤、不远离集体。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鸭子头饰一个。
2、多媒体教学资源《小鸭子学走路》。
3、幼儿用书第24-26页。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鸭子的头饰,引导幼儿尝试表现小鸭子的叫声和走路的姿态,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讲述故事《小鸭子学走路》,引导幼儿知道一个跟着一个走的好处。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小鸭子学走路》。教师讲述故事。
(2)组织幼儿说一说:鸭妈妈要带着小鸭出去玩,小鸭子心情怎么样?刚开始小鸭子都能走出家门吗?为什么走不出去?鸭妈妈是怎样帮助他们的?我们要学小鸭子怎样走路?
(3)小结:小朋友走路时眼睛看着前面,一个跟着一个走,靠路的右边走,不推挤,不掉队,不远离集体。
3、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区分图片中做法的正误。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26页《谁做的对》。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小朋友们正在做什么?谁做的对?为什么?
4、游戏《我学小鸭来走路》。
教师扮演鸭妈妈,幼儿扮演鸭宝宝。教师带领幼儿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并提醒幼儿行走时要爱护同伴,不推挤。
活动延伸:
提醒家长在带领幼儿外出时要指导幼儿靠路右边行走。人多的时候要学会排队走,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挤。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倾听、感知、表现夏夜里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夏夜的热闹。
2. 能通过各种的声音想象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3. 探索各种灭蚊蝇的.方法,让幼儿感受灭蚊蝇的快乐与有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声音资料(蟋蟀声、蛙声、蚊蝇声、知了声、雷声、喝饮料声、电风扇、拍蚊声等)。
2.蟋蟀、青蛙、蚊蝇、知了等图片。
3. 各式蚊蝇拍、硬纸板、皱纹纸、软皮线、废旧饮料罐等。
活动过程:
1. 创设夏夜的草坪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快找它在哪儿?
(让幼儿倾听各种声音,寻找小动物。)
2. 让幼儿感受夏夜的草丛中热闹的声音。
(1) 通过歌表演、创编等活动自由模仿表现各种小动物的声音。
(通过此环节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
(2) 让幼儿交流自己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
(3) 让幼儿正确处理各种小动物。
(让幼儿凭借以为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区分益虫与害虫加深对个各种虫子的认识。)
3. 利用雷声将幼儿引入室内场景。
4. 通过倾听各种声音让幼儿想象、讨论、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通过提供各种室内的声音,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充分想象、表述的空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能力。)
5. 针对蚊蝇声让幼儿讨论如何来消灭蚊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习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 练习二6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习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 练习二6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科学:动物的尾巴
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的动物尾巴形状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和谈论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尾巴的兴趣。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课件,背景图,动物图片若干。
经验准备:有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师: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树林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看,真漂亮呀,树林里有些什么呀?
二.观察尾巴、感知不同。
1、捉迷藏:感知金鱼、马尾巴形状的不同。
2、用分别先出示松鼠、孔雀身体的'方法说说尾巴形状。
3、小结:尾巴长在身体的后面,不同的动物尾巴不同。
三.操作游戏、巩固知识。
1、操作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贴一贴。
2、幼儿操作。
3、小结:你们真棒,帮这些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尾巴,小动物说要谢谢你们,小朋友,谢谢你们!
四.儿歌渗透、了解作用。
1、让幼儿试述4种动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师通过儿歌的形式来说一说这4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3、小结:原来小动物不仅长着漂亮的尾巴,而且这些尾巴用处还真不小啊!
4、通过儿歌《尾巴的用处》加深幼儿对尾巴作用的了解。
五.延伸活动、拓展经验。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发现了蚂蚁洞,于是他们仔细观察,并提出要为蚂蚁多建几个洞。还有的孩子说看到过树洞、老鼠洞……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样子,于是我设计了这次以幼儿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的关于洞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观看幻灯片激发幼儿对各种洞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思维能力,能利用自己的身体探究、搭建出各种不同的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
1、各种洞的幻灯片、电脑。
2、旧报纸、纸箱若干
四、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
2、观看幻灯片,引起幼儿对洞的兴趣。边看边提问幼儿:“你知道这是什么洞吗?”“这些洞是一样的吗?”
3、启发幼儿用手做洞。“小朋友们对洞这么感兴趣啊,但现在我们的身边什么洞也没有,怎么办呢?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做出洞来啊,拿出我们的小手试试好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使大张的报纸穿过小手做的洞。
4、尝试发现新的洞。
请幼儿自由探索,发现并演示出自己的发现。如:双手叉腰、双腿叉开、双手前交叉------
5、分组体验:男孩子搭洞,女孩子用报纸投,然后交换。体验游戏的乐趣。
6、提高难度,让幼儿搭建能让小朋友通过的`洞,鼓励幼儿可以相互合作。鼓励幼儿创编出不一样的搭法和钻法。
7、鼓励全体幼儿共同搭洞。
8、师生共同坐下来休息,回忆并评价活动情况。
五、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纸箱、报纸等工具搭建更大、更有趣的洞。
六、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日常活动中的一个兴趣点,是幼儿兴趣之所在。因此,孩子们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用肢体去探索,而且教师在活动中不断鼓励幼儿,幼儿的探索欲望,给每个幼儿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活动中还在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环保意识。整个活动易到难,层层深入,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各环节衔接紧密,自然清新。始终围绕着“洞”展开活动,并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身体解决问题,大胆探索、想象、创造。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幼儿探究能力有拓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活动反思:
1、小班幼儿的生活认知才刚刚启蒙,在设计综合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小班幼儿发展特点,不以概念程式灌输,而是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其参与的兴趣,以他们自身所熟悉的身体,环境等方面入手,逐步的推进和加深对生活事物的认识。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打破常规的先认知再感受后总结的教学形式,小班幼儿具象思维发展良好,教师在游戏环节设置可以让幼儿先感受先参与,在获得体验后师生共同学习归纳和小结。
3、游戏是幼儿的学习,让幼儿在丰富的游戏中去感受,发现和学习,潜移默化中身心去感受,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运用游戏环节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4、教师始终是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以这样积极热情的态度投身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支持幼儿参与,鼓励与引导幼儿发现,与幼儿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秘密与快乐。
5、教育不是灌输和局限,而是让幼儿自主自由的去发现和感受。在本教学活动中,教师不约束和限制幼儿发现的每一处洞洞,只要是孩子自己发现的,都应给与肯定和鼓励。而我们鼓励幼儿所发现的视野也不仅仅是自己或者身边,还有更广阔的万物之间,所以在延伸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推开了更大的一扇窗,鼓励孩子们走出去大胆的找寻,只要是孩子自己找寻到的,就一定是他心里最美好和最快乐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小班体育活动:黑猫警长
活动内容:
活动重点:学习过竹梯时保持身体平稳,发展平衡能力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活动难点:尝试自主探索各种过竹梯的方法。
活动目标:1、学习过竹梯上时保持身体平稳,发展平衡能力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过竹梯,初步发展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
3、体验自主游戏和创造性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若干长梯、奶粉罐,小书包若干充当粮食,粮仓一个。小猫挂饰若干。黑猫警长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角色“黑猫警长”的身份引出活动,听音乐做热身操,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黑猫警长要学习新本领了,来,我们先做热身运动。
二、学习尝试自主探索各种走竹梯的方法。
1、发幼儿自由畅想、探索各种走竹梯的方法。
师:你们看前面有些竹梯小路,请你们走一走,看看谁想的方法多。
2、请幼儿展示自己富有创意的动作。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方法表演给大家看?
3、引导幼儿尝试各种走竹梯的方法,如走横档、走两边、走空挡、侧走竹梯边等。
三、通过游戏“保护粮仓”,发展身体平衡性及协调能力。
师: 接到命令,农民伯伯的粮食被老鼠偷走了,我们要把粮食从老鼠家搬运回粮仓里。
1、介绍游戏的名称及玩法:自己选择过竹梯的方法,过了竹梯,绕过树林(奶粉罐),从老鼠的家里搬一包粮食,从旁边的小路跑回来,把粮食放到粮仓里。
2、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四、延伸活动。
师:接到命令我们又有新的任务要去执行了,开上车子出发。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01-18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15篇01-18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儿园小班教案01-08
幼儿园小班经典教案02-22
幼儿园小班教案06-03
小班幼儿园教案06-30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20
幼儿园的小班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