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手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1
活动目标:
认识不同动物手脚的外形特征。
了解不同动物手和脚的功能。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动物”组图。
纸面教具:《连一连》。
材料准备:笔。
活动过程:
组织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讨论自己手脚的外形特征和功能。
我们的小手和小脚长什么样?
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小结:我们的每一只手和每一只脚都有五根指头。小手可以用来做手工、玩玩具等;小脚可以用来走路、跑步等。
出示组图“动物”,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动物手和脚的外形特征与功能。
1、出示组图“动物—1”,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手和脚。
小动物的手和脚和我们的很不一样,你们都认识哪些动物的手和脚?
你们猜,这会是什么动物的脚/手?
2、出示组图“动物—2”,引导幼儿了解动物手脚的外形特征和功能。
小鸭的脚长什么样?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呢?
小猫的爪子上有什么?它可以帮助小猫做什么?
猩猩的手臂看起来怎么样?可以帮助猩猩做什么?
小鸟的爪子看起来像什么?它又有什么不一样的本领呢?
小结:小鸭的脚掌有蹼,像小扇子,可以让小鸭在水里划行;小猫的爪子有厚厚的肉垫,可以帮助小猫跳跃;猩猩的手臂长长的,很强壮,可以让它在树上荡来荡去;小鸟的爪子细细长长的,像钩子一样,可以帮助它稳稳地站在树枝上。
发放学习单《连一连》,巩固幼儿对动物手脚外形特征的认识。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用笔把小手小脚和它们的主人连起来。
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手和脚,如小狗、小乌龟等,了解更多小动物手和脚的外形特征与功能。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学会分享才能有更多的朋友。
2、通过听故事于共同品尝水果,理解分享的含义。
3、体验于朋友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朋友自带水果,教师将水果洗净备用
2、幼儿用书,实物投影
3、请大班的小朋友或老师扮演小熊、小猴、小兔、小狗,排练情景故事表演《小熊的水果》
活动过程:
1、欣赏情景故事表演《小熊的水果》。
——观看表演《小熊的水果》
——小熊家有什么?谁想吃水果,小熊是怎么说的?后来小熊是怎么做的?
2、幼儿分享自己带来的水果。
——教师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
——水果品尝会:小朋友自由邀请同伴分享自己的水果
——你请了哪些小朋友吃水果,你吃了谁的东西?你心里觉得怎么样?你的朋友呢?
3、师生共同阅读幼儿用书,讲述故事《小熊的水果》。
4、小结:小朋友有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东西与朋友一起分享,大家一起分享水果,这样大家才感到更好吃、更好玩、更好看,朋友也越来越多,大家的心里也会特别高兴。
5、师生一起随着音乐表演唱歌曲《苹果》。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能整齐地演唱歌曲《好朋友》。
2、能按节拍做简单的声势动作,喜欢并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同学合作,在拍手、跺脚处设计新的声势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复习童谣《找朋友》,引入新课。
2、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请学生说一说歌曲内容。
(2)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学生可随音乐在间奏处拍手、跺脚。
(3)分句学唱歌曲,在间奏处重点学习拍手。
(4)富有表演地演唱歌曲,并做声势动作参与表演。
3、编创动作
(1)教师将学生分组,鼓励学生编创新的动作:在间奏处除了拍手,能否有其他的动作变化,如握手、拍肩或舞蹈动作。
(2)学生分组表演自己设计的新动作。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4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有两只手,能做很多事。
2、增强和老师的情感交流。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轻松氛围、手袋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出示玩偶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叫丁丁,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你们喜欢我吗?
二、说一说
1、你们知道我的小手为什么会动吗?原来是老师的手在帮我,请你们把手举起来让我看一下好吗?
2、小手上有什么?
3、小手能够做什么?
三、比一比
1、教师和幼儿比一比,同伴之间比一比,看看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2、摸一摸
老师闭眼抚摸每个孩子的手,闻一闻、亲一亲。
3、找一找
幼儿把手藏起来,教师走过去轻拍幼儿的小手,表示找到小手。
4、抱一抱
教师逐个抱抱孩子,亲亲孩子,并说:收的力气真大。
四、游戏:小宝宝现场为大朋友做一件事。
活动反思:
小小班的注意力比起小班更短,持续时间也缩短,所以引题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成功的引题能使课堂事半功倍,这节课以出示小动物玩偶的形式出发,小动物玩偶是幼儿生活中亲密接触的伙伴,幼儿的注意力很快吸引,逐步引入下个环节。
第二环节,说一说,以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知道我的小手为什么会动吗,让幼儿想一想,部分幼儿只是用眼睛看,不会主动的进行言语交流,部分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猜测在一旁说,不过大多数的家长会和自己的宝宝讨论,引导他说是老师的饿瘦再帮他,有些家长直接把正确的答案抛给幼儿,反思:教师应事先体积要求,不要将正确的答案直接给幼儿,需要引导他让他自己猜一猜,想一想。对于幼儿的发展会更好。
接下来的环节,老师带领幼儿通过小手上有什么?和大朋友、小朋友比一比、摸一摸自己的手,再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找一找,让幼儿和自己的小手亲密接触。
在此之后,老师可以再适度加入平时的手指游戏,即能巩固,又能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让宝宝知道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比如在给幼儿一次锻炼的机会,让自己的小手为大朋友做一些事,提供机会让他们再次亲密接触,可以是抱一抱,摸一摸大朋友的脸,和大朋友一起玩小手的游戏等。
小百科:手是人体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科学家认为,手是使人能够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其余两个器官是可以感受到三维空间的眼睛和能够处理手眼传来的信息的大脑。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5
活动目标:
1、知道手势能表情达意,学习运用手势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意。
2、感受小手创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乐曲《小手拍拍》、录音机,各种动物图片,布置成“动物乐园”。
2、幼儿活动场地安排:幼儿半圆围坐,与教师面对。
活动过程:
1、“手”的热身活动。和教师一起听音乐做《小手拍拍》的韵律活动,活跃气氛。
2、导入活动。“谁知道我们的手会做些什么?”幼儿回答。
3、活动“会模仿的手”
a、“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手还可以变出许多小动物,你们信吗?”
b、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请幼儿来猜猜其表示的含义。
c、展示“动物乐园”,请幼儿尝试模仿动物造型,感受小手创意活动的乐趣。(形式:幼幼互动、个别幼儿、师幼互动)
4、活动“会说话的手”
a、“手不但会变小动物,还能变成嘴巴说话呢!看,它在说什么呢?”教师示范动作:暂停、你真棒、飞吻等。
b、“现在,你的小手会说话了吗?来试试看吧!”
c、“你可以怎样用手来说‘我很快乐’呢?”“你还想说什么?”请幼儿和好朋友说、和客人老师说,再请个别幼儿自己来说。
5、活动“会唱歌的手”
a、“手不仅会说话,还会唱歌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它在唱什么?”幼儿观看录象(第一遍)。
b、“它唱的是什么歌?手是怎么唱歌的呢?”幼儿看录象(第二遍)。引导幼儿边看边学。“手唱的歌好听吗?让我们一起来找个好朋友唱唱歌吧!”
6、小结。“今天小手变成了动物,变成了嘴巴,还会变什么呢?大家回去想一想,下次我们再来一起玩,好吗?”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6
活动目标
1、知道和朋友在一起不会感到孤独,和朋友在一起就会开心。
2、尝试主动交流,感受积极主动交往的意义。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看图讲述故事。
难点:在故事中感受积极主动交往意义。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ppt。
经验准备:知道什么是孤独。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孤独
1、幼儿有序欣赏ppt《我不愿意孤独》,教师完整讲述。
2、引导幼儿再次阅读ppt1—4页,理解孤独的含义。
3、戴眼镜的男孩说,什么时候会觉得孤独?(没有小朋友拉住自己的手;没有朋友一起玩,一起说话)
4、小男孩喜欢孤独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不高兴?
5、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总结:孤独时没有和朋友在一起,只是自己一个人。孤独就像一只风筝,只有自己空荡荡地飘在天上。
(二)怎样才能不孤独
1、引导幼儿再次欣赏ppt第5—7页,小男孩不喜欢孤独,他想出哪些办法?他是怎么做的?
2、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细节。戴眼镜的男孩去找朋友玩了吗?他和朋友玩什么?(找朋友一起说话;拿出玩具和朋友一起玩;看到朋友滑滑梯、荡秋千、坐跷跷板,戴眼镜的男孩也过去一起玩)
3、根据幼儿讨论和画面呈现的情景,教师总结:如果你不喜欢孤独,那就主动找朋友握握手,友好地和朋友说说话,找到朋友一起玩就不会孤独。
(三)我们不孤独
1、如果你看到孤独的朋友,会主动去和他拉手吗?
2、教师扮演“孤独的孩子”,幼儿主动来拉老师的手,说说话,或是拿玩具一起玩。“孤独的孩子”从伤心到高兴,最后大家拥抱在一起说:“和朋友在一起真好!”
3、教师总结:孤独会让人难过,我们要让每一个人小朋友都不孤独,不难过。
4、再次完整阅读《我不愿意孤独》。
5、大家拉着手一起出去玩玩吧。
活动反思:
?我不愿意孤独》,是讲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来到新的班级,面对新的环境,没有小朋友一起玩,没有朋友和自己说话,觉的自己很孤独,孤独就像是天上的风筝,只有自己一个人玩。他不喜欢孤独,于是就决定去找小朋友一起玩,他获得了快乐,赢得了朋友。
老师的情绪很重要,不要急,还是要控制好自己平和的态度,不要急于求成。我想,以后如果孩子在一个课堂中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不要强压,还是要在事后再设计一个能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从中弥补。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7
活动目标:
1、认识直线。曲折线。波浪线。螺旋线。
2、能大胆画出各种线条。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画好各种线条做以备示范,黑笔和画纸。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教师出示线条图片。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漂亮的线条吗?他们叫什么名字?
二、图形刺激
1、教师示范直线的画法。
师:再画直线时要注意笔不能晃才会画的漂亮。
2、教师示范曲折线的画法
师:曲折线像鲨鱼的牙齿一上一下,尖尖的牙齿!
3、教师示范波浪线的画法
师:波浪线也是一上一下,不过没有尖尖的牙齿。
4教师示范螺旋线的画法
师:螺旋线像蜗牛的家一圈一圈的。
三、创造表现
1、幼儿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出直线。曲折线。波浪线。螺旋线。
3、在操作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即时纠正。
四、作品赏析
展示幼儿作品,说说自己画了哪些线条。
将幼儿作品布置在我是小画家一栏。
小百科:直线由无数个点构成。直线是面的组成成分,并继而组成体。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长度无法度量。直线是轴对称图形。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8
目标
1.能根据要求活动手指和手臂。
2.提高肢体动作能力的创造能力。
准备
一段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
过程
1.我会做。
――教师用手指着头部说:“这是我的头,你能摸到自己的头吗?”引导幼儿边用手指头部边说:“这是我的头。”
――教师手指其他人体部位,提出类似问题。
――引导幼儿闭眼做类似游戏,如用手摸肩,用手碰背等。
2.向手挑战。
――你能用尽可能多的办法活动自己的手指吗?
――启发幼儿大胆创造,想出多种活动手指的办法。如拇指绕圈动作,捻指动作,弹指动作,弹琴动作,用食指和中指做剪刀状,等等。
――引导幼儿听指令活动手指。如:你能尽最大可能张开五指吗?使幼儿体验手指充分伸展的感觉。
――你能用你的手臂做些什么动作呢?
――引导幼儿听指令接受挑战。如:你能让手臂像波浪一样运动吗?
3.做做手指操。
――在音乐声中,引导幼儿根据节奏创编、表演各种手部动作,感受、体验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见附)。
建议
1.引导幼儿活动身体的特定部位,有利于探索人体运动的灵敏性、定向性,提高幼儿身体感知觉能力。
2.可运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人体各部位的游戏。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9
活动目标
知道在河边玩是十分危险的,自己不要到河边玩,更不要将手或脚放到水里。
活动准备
故事“小猫被淹”、小猫教具、磁力板。
活动与指导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被淹”。(附后)
2、教师在磁力板上画一条大河,然后在磁力板上边讲故事边演示。
3、小猫为什么会落入水里,它碰到了什么危险?
4、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带着,自己不能到水边玩,以免掉到水里。
附故事:小猫被淹
小猫的爸爸和妈妈正忙着做饭,小猫一溜烟地跑出来,他跑啊跑啊,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小河的水清清,哗哗地流,里面还有许多小鱼。小猫也将小手伸到水里,他多么想捉一条小鱼啊,可是正当他再一次将手伸到小河里时,他的脚下一滑,不好小猫掉到水里了。小猫在水里拼命挣扎,大喊“救命”,恰巧小鸭子走过来,听见小猫的呼救,急忙跳到水里,将小猫救上来了。小猫再也不敢自己到水边去玩了。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10
设计意图:打击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质常常能吸引孩子们乐此不疲,故事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构建总能激发幼儿广阔的想象。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了和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乐器的声音、节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敲击乐器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及愉悦地进行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刮琴、小鼓和手铃,感知其强弱、快慢的声音变化。
2、通过故事,了解角色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感受和蚊子不同的音乐特质。
3、愉悦地进行音乐游戏活动,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打击乐器:刮琴、小鼓、教师和幼儿人手一对手铃。背景音乐、靠垫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
师:宝宝们,跟着我一起去玩吧!-----师生听音乐做动作入场。
二、认识乐器刮琴、小鼓和手铃,感知其声音特点。
1、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小客人,他们是谁呢?
2、逐一出示乐器,引导幼儿认识,通过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受其不同的音乐特质,并跟随刮琴一起唱歌、小鼓拍手、手铃跳舞。
三、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人物与乐器的对应关系。
1、教师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通过小鼓轻声敲击表示在慢慢走路,重声敲击表示生气地跺脚,手铃的摇动表示蚊子来了,刮琴的演奏表示在不停地甩尾巴赶蚊子等。
2、提问,进一步明确乐器所表现的声音形象。
l(轻声敲小鼓)这是谁的声音,在干什么?
l我们一起来学学走路吧。---师生一起跟着鼓声学慢慢地走路。
l(摇动手铃)谁来了?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摇动手铃学蚊子飞。
l(刮动刮琴)在干什么?我们跟着琴声一起甩尾巴吧(扭屁股)
l(重敲小鼓)你们听,怎么了?一跺脚,发生了什么?引导幼儿表现蚊子被震晕后倒下的样子。
四、音乐游戏《与蚊子》。
老师将靠垫绑在屁股上,扮演,幼儿戴上手铃,扮演蚊子。师生一起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听打击乐器的节奏愉悦地进行游戏活动。
五、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和三位好朋友做了游戏,他们是谁呢?----进一步巩固对刮琴、小鼓和手铃的认识。
2、让我们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吧。
3、师生随音乐做动作结束活动。
反思:
在这节音乐活动中,我所选取的3种不同声音特质的打击乐器,与故事中动物的形象非常匹配,使乐器与故事角色之间构建出了完美的融合关系。手铃、小鼓、刮琴以及有趣的动物形象,这些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元素,充分满足了幼儿动作发展的需要和表现的欲望,因此,孩子们在表达对音乐的理解的时候,内容是丰富的,情感是由心而发的,过程是快乐而愉悦的。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11
教材分析:
手和手指头可以做很多事。绘本《手和手指头》的图画和文字都让人更直观地感受手的作用,手的各种动作也让人心头一暖,是一本引导孩子发现和感受手的作用的优秀教材。第一课时的重点即放在,发现和感受小手做事时带来的方便、有趣和温暖,通过“手可以……(做什么)”句式的学习,用完整的话大胆诉说手的作用是活动难点。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可以……”完整句式诉说手的作用。
2、发现并感受小手做事时带来的方便、有趣和温暖。
活动准备:
丰富经验:儿歌学习《小手小手拍拍》;左右手;剪刀石头布;重叠;手指名称;轻音乐、手的照片、小书轮廓。
活动过程:
一、有用的手
1、儿歌表演:《小手小手拍拍》
2、问答:“小手在做什么事?”
根据回答展示绘本中的相应图片:ppt第一张:带有超链接的8张图片同时展示,根据实际情况点击放大。
小手会帮助我们……真方便。”
二、有趣的手
逐页阅读绘本《手和手指头》的趣味部分:ppt第二、三、四、五张,逐页播放,根据幼儿回答及时提炼和反馈,围绕其中趣味细节。如:荡秋千、挠痒痒、螃蟹钳子夹屁股等。
手会做……真有趣。”
针对回答给予对应动作鼓励。
三、温暖的手
配合背景音乐阅读温暖部分:ppt第六、七、八张,逐页播放,根据幼儿回答及时提炼和反馈,围绕其中温暖细节。如:抓胡子、牵手、摸头等。
“小手会做……很温暖。”
四、宝宝的手
1、乖乖的手
配合背景音乐,播放ppt第九张(幼儿乖乖的手),教师同时给以简单诉说。
2、不乖的手
播放ppt第十、十一张(幼儿不乖的手),教师同时给以简单诉说。
3、看着照片同伴诉说:我的手在做什么。
4、将照片对应学号贴入小书轮廓,做成小书《手和手指头新编》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12
活动目标:
1、喜爱自己的小手,喜欢做小手的游戏。
2、认识小手,知道保护自己的小手。
3、学习小手的安全保健常识。
4、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5、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
认识小手,知道保护自己的小手。
活动难点:
初步掌握保护小手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节奏欢快的音乐磁带。
2、保护小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律动《小手爬》引出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小手在身体上爬的动作,感受小手的活动。
2、引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保护小手。
⑴认识小手,喜爱自己的小手。
通过观察、感知和描述,知道小手上有手指、指甲盖、手心、手背等,说一说:小手小手真可爱,1、2、3、4、5,五个手指头。
⑵挠一挠小手,体验小手游戏的快乐。
挠挠自己的手心,挠挠同伴、老师的手心,说一说有什么感觉。说一说:小手小手真好玩,挠挠小手哈哈哈,痒死喽——
⑶了解小手的本领,懂得要保护自己的小手。
----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打手势、敲电脑、拿东西、穿衣服……
----学习时帮助我们:握彩笔、捧书本、翻画书……
----游戏中会:玩玩具、弹钢琴、做手指谣、做舞蹈动作……
3、学习小手的安全保健常识,掌握保护小手的方法
⑴观看图片,了解小手的安全保健知识。
----不吮吸手指头,不啃指甲盖。
----勤洗手,勤剪指甲,保持小手干净和美观。
----天冷时给小手抹上护手油,戴上手套,以免皴裂或冻伤。
----不随便将小手伸入孔洞或门缝,不拿锋利或烫热的危险物品,保证小手的安全。
⑵模拟洗手过程,擦上护手油,感知体验保护小手的方法。
活动延伸:
生活中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做事情,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并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的小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了律动引入---------认识、了解小手--------保护小手三个环节,主要采用了多通道参与法、游戏法、谈话法、感知体验法等教学方法。
活动开始,教师带领幼儿做小手在身体上爬行的小律动,来感受小手的灵活和有趣,进一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诱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采用多通道参与法,引导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数一数、玩一玩等有趣的活动中来认识小手。而“拉拉勾”、“挠手心”、“手指谣”、“跳个舞”的小游戏,能有效的吸引幼儿,引导幼儿活动的兴趣,消除陌生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小手的本领,懂得要保护自己的小手。
最后一个环节是帮助幼儿掌握保护小手的方法。《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幼儿园的健康教学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因此,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误伤小手的视频,引起幼儿对保护小手安全的关注。接着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手。为避免空洞的说教,教师带领幼儿模拟洗手动作,擦上护手油,通过亲身的感知体验,使幼儿掌握保护小手的方法。
在活动结束时,我示意幼儿挥挥小手,用小手给客人老师再见,引领幼儿走出活动室。既能和活动开始部分相呼应,又能再次引发幼儿探索小手的`兴趣,使幼儿在亲切、和谐的氛围中自然的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13
活动目标
1.能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2.能说出爸爸大手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爸爸和幼儿在家里一起准备好材料(在纸上画爸爸一只手的轮廓),带到班上。
2.《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难点是让幼儿说出爸爸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过程
1.手指律动,引起兴趣。
老师与幼儿围坐在一起,做拍手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认识大手印。
教师出示一个大手印。
“老师这里有一个手印,谁来猜猜手印是谁的?有什么本领?”
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3.启发幼儿说说爸爸大手的本领。
(1)请幼儿将自己的小手放到爸爸的手印上,比比大小。
“幼儿和爸爸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2)鼓励幼儿讲讲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领。
“爸爸的大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爸爸的大手能做这么多事情,可真厉害啊。”
“你们的爸爸棒不棒啊,你们的小手什么时候能像爸爸一样呢。”
4、大手拉小手。
“幼儿喜欢爸爸的大手吗?我们怎样才能和爸爸拉拉手呢?”
“咱们在爸爸手旁边放上自己的小手。”
播放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导幼儿做拉手动作。
活动延伸
帮助幼儿将爸爸一只手的轮廓作品贴到墙上,引导幼儿讲讲自己和爸爸的事。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14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番茄的颜色、形状、味道。
2、学用刀具切番茄。
3、喜爱吃番茄,感受番茄的色彩美。
活动准备:
1、幼儿洗净手进入活动室。
2、洗净的大、小番茄、白糖。
3、塑料刀、砧板、勺子、盆子、小碗、毛巾、餐巾纸。
活动过程:
1、猜谜,引出番茄。
2、感知番茄的特征。
番茄长的什么样子啊?(圆圆的,红红的。)
3、比较大、小番茄的不同。
出示小番茄,幼儿说出
它的特征,比较与大番茄的不同。
4、制作糖拌番茄。
(1)“你们吃过番茄吗?它是什么味道的?” “今天我们来做小厨师,学做糖拌番茄。来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出示做好的糖拌番茄,引导幼儿说出如何做。
(2)指导幼儿做糖拌番茄。旁边用小番茄装饰。
5、品尝番茄。
尝一尝,说一说。提醒幼儿与他人分享。
活动延伸:
1、回家做糖拌番茄给爸爸、妈妈吃。
2、用其他颜色的蔬菜(如黄瓜、胡萝卜等)制作蔬菜色拉。
幼儿园小班手教案15
活动目标:
1、熟悉大鼓、串铃、铝板琴的声音,初步学习使用串铃(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
2、通过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6、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7、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活动准备:
铃鼓、串铃人手一个,大鼓一面,铝板琴一个、屁股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入活动室:游戏:大狗熊与小
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学学大狗熊与小走路,大狗熊走得慢小朋友就走得慢,小走得快小朋友也走得快。——讲规则
大狗熊来了XXXX小来了XXXXXXXX——模仿游戏。
(出示小铃)大狗熊来了XXXX(幼儿做狗熊动作)小来了XXXXXXXX(幼儿做小动作)——听小铃指挥做动作。
二、讲故事:《和小蚊子》,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一)提问:
1、故事里有谁?是怎么走路的?——拳头敲手、敲腿表现节奏XXXX
2、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手食指,拇指相对手臂带动手腕震动表现节奏XXXXXXXX
3、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用指挥动作表现:的儿~~~~~的儿~~~~~
4、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吐舌头,手放腿上。
(二)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游戏(用的图片)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听听这是谁的声音:……。——了解乐器和角色的对应关系。
2、你们来做小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初步学习使用串铃。
3、在老师的提示下请幼儿表演蚊子的节奏。(结合图片)
4、用乐器来表演故事
四、结束:今天我们和小铃、大鼓、铝板琴作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休息。——整理乐器。
附:故事:有一头,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的屁股,说,“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的屁股叮了起来,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蚊子被赶走了,又打起了瞌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活动反思:
通过游戏,宝宝们在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上,大胆用动作、表情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直到游戏结束,宝宝们仍意欲未尽,于是我将活动进行了延伸,将目标要求做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引导幼儿在扮演“”时,要求步伐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使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得到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