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艺术教案

时间:2022-12-03 08:27:20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艺术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艺术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艺术教案

幼儿园艺术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制作熊大熊二手偶的顺序,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

  2、发展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探索和操作能力。

  3、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A4彩色手工纸、剪刀、勾线笔、胶水或胶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有两只小动物也想来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请小朋友们认真听音乐,猜猜它们是谁?

  2、欣赏音乐《我还有点小糊涂》(引起幼儿关注的兴趣。)

  师:你们猜到他它们是谁了吗?大家喜不喜欢熊大熊二? (老师今天带来了熊大,(出示手偶熊大)可惜老师没有邀请到熊二,你们想去邀请它吗?

  二、思考和讨论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手偶熊大,想一想制作一只手偶小熊需要哪些材料? (幼儿观察后回答)

  2、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有了这些制作材料应该按怎样的步骤去制作呢?

  3、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先有后的,所以我们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把小朋友讨论的结果用图画按顺序表示出来)。

  三、尝试操作

  1、先选择一张棕色的手工卡纸像老师一样折好。

  2、再取出一块儿棕色的手工卡纸,用勾线笔画好熊二的头,并用剪刀剪下,同样拿出白色的手工卡纸用勾线笔画上熊的眼睛、鼻子,剪下后粘在熊的头上,将红色卡纸剪成椭圆形做小熊的舌头,并用胶水粘好。(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最后把熊的头粘在小熊的身体上,一个可爱的小熊就制作好了。

  四、体验成功

  将手指分别伸进手工纸的两端,一个可爱,嘴巴一张一合的,会说话的手偶小熊就做好了啦!如果你是大森林里的一只小熊,你会把大森林中发生的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吗?

  活动反思

  (一)成功之处:本节课我从大班的年龄特点出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贯穿教学过程,使孩子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充分展现了教师引导,幼儿配合的教学理念,落实“幼儿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自己制作手偶,感受制作的乐趣,利用手偶来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内容是幼儿非常熟悉的,极易引发幼儿的喜爱。这次课前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活动目标的指定也能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上课时以轻松随意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始终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

  (二)不足之处:

  (1)在引导幼儿探索环节中,抛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明确、有针对性。

  (2)在教师小结活动时,应避免讲述过多,要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经验进行表达。

  (三)改进措施:

  (1)让幼儿在探索感知的基础上充分的给予表达的机会,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孩子想说、敢说、大胆自信的个性品质。

  (2)情景创设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学情景有鲜明的形象。伴随教师的抒发、渲染,调动幼儿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幼儿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操作活动既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又是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教师的参与使幼儿感到亲切,能激发幼儿积极地去探索。

幼儿园艺术教案2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本次活动我运用中国伟大的传统艺术——瓷器,作为幼儿欣赏和感受的对象。首先让幼儿对我国伟大的传统陶瓷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让幼儿欣赏各式各样的瓷器瓶子,感受这些瓶子的形态美、对称美、图案美和线条美,从而达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的。

  二、活动目标

  1、知道陶瓷艺术是中国伟大的传统艺术。

  2、通过欣赏和感受活动,了解瓷器瓶子的造型特点和图案美,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积极参加动手制作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瓶子,体验自由创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欣赏材料:一个陶瓷瓶子(实物)、陶瓷瓶子图片若干;

  2、制作材料:白纸若干、各种颜色的毛线若干、各种豆类装饰材料若干;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四、活动过程

  1、出示神秘袋,导入主题。

  (1)教师出示装有陶瓷瓶子的黑色袋子激发幼儿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宝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想)

  (2)教师邀请个别幼儿来摸一摸,让幼儿一边摸一边大声说出自己摸到了什么东西,并描述摸到的东西的形状。

  (3)教师拿出瓶子,揭示谜底。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摸了之后觉得是瓶子,你们觉得呢?(瓶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吧!

  (4)教师给幼儿介绍这是陶瓷瓶子,是我国伟大的传统艺术,并简单讲解中国陶瓷艺术的相关知识。

  2、欣赏瓶子

  (1)老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瓶子。(提醒幼儿从形状、图案、线条、是否对称等方面进行欣赏)

  (2)师生共同交流对瓶子的感受。师:欣赏了这么漂亮的瓶子,我相信小朋友们肯定有很多想说的,我来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欣赏瓷器瓶子图片。老师出示各式各样的瓷器图片让幼儿欣赏,并且共同交流瓶子的造型美和图案美等特点。(提问:这些瓶子的左边和右边、上面和下面一样吗?瓶子上都有哪些图案,线条是什么样的?)

  (4)教师总结:我们小朋友都说的很好,不仅说出了瓶子的外形美、图案美和线条美,还说出了为什么喜欢这个瓶子,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很棒。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好看的瓶子呢?(想)

  3、制作瓶子师:看了这么多好看的瓶子,小朋友们想自己动手制作好看的瓶子吗?(想)

  (1)教师讲解制作方:首先在白纸上画出瓶子的形状,然后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彩笔、毛线等材料装饰瓶子。(提醒幼儿在装饰过程中注意剪刀等材料的使用安全)

  (2)幼儿自由制作、自由创作。

  (3)教师巡逻,对于幼儿好的创意给以积极的鼓励和评价,对于能力欠缺的幼儿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4、展示作品、欣赏评析把幼儿制作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少数幼儿说说自己的作品,再请部分幼儿互相评价作品,最后教师总结。

  五、结束活动师:

  今天小朋友们都制作了好看的瓶子,你们想不想让更多人看看你们的作品呀?(想)今天放学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欣赏!

幼儿园艺术教案3

  设计思路:

  妈妈对孩子来说是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人,孩子们与妈妈接触是最多的,因此他们对自己的妈妈印象比较深,所以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在说说画画中更加了解和喜欢自己的妈妈。

  本班的幼儿对于线条和图形组合绘制人物的方法掌握得还是不错的,但是独创性还不够,大多数孩子画出的作品都差不多。因此在此次活动中,除了让幼儿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的组合绘制人物的半身像,在绘画的过程中也让幼儿自己发挥,试着表现出自己妈妈和别人的不同。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也让幼儿在描绘妈妈半身像的过程中萌发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的组合绘制人物的半身像。

  2.通过外形特征的描绘萌发爱妈妈等亲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记号笔、蜡笔、妈妈照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我爱我的妈妈

  1、小朋友,你们在家中最爱谁?(妈妈)你的妈妈漂亮吗?她长什么样?(幼儿自由表述)

  2、既然你们的妈妈都这么漂亮,那今天我们来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给我们最漂亮的妈妈画一幅画像。

  小结: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妈妈很爱我们,我们来为她画张像,让她知道我们也爱她。

  二、通过回忆,进一步感知妈妈的脸部特征

  (出示幼儿妈妈的照片)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妈妈的照片,你们看她们有什么不一样?

  妈妈的头发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原来妈妈头发的长度不一样

  妈妈的头发有的卷卷的,有的直直的原来发型也不一样

  有的妈妈脸圆圆的,有的尖尖的脸型不一样

  有的妈妈戴眼镜,有的妈妈不戴眼镜

  小结:原来每位妈妈都长得不一样,她们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妈妈脸型不一样,有的妈妈发型不一样,有的妈妈的眼睛和眉毛也不一样,她们都有自己的特点。

  三、幼儿自由绘画我们自己的妈妈

  1、提醒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注意

  画前先想一想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选择适当的颜色涂色,涂色时注意涂满

  2、鼓励画的快的幼儿为妈妈穿上漂亮的衣服

  小结:我们的妈妈长得都不一样,在给妈妈画像的时候要画出自己的妈妈的特点哦,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是你的妈妈。

  四、展示作品我的好妈妈

  1、把幼儿的作品通过作品墙和班级博客展示出来。

  2、鼓励幼儿夸一夸我的好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

  小结:我们用这幅妈妈的画像向妈妈表达我们对她的爱,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幼儿园艺术教案4

  活动目标:

  1、用喜欢的颜色装饰自己的家。

  2、学习在规定的范围内涂色,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我家的房子》、售楼的广告纸、房型图纸一张。

  活动过程:

  1、引出命题:

  (1)幼儿分组观察、欣赏教师提供的售楼的广告纸,看看说说自己的家。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寻找这些房子有哪些颜色。

  2、讲解示范:

  (1)出示房型图纸一张,用短线连接的方法演示涂色。

  (2)请部分幼儿尝试用短线连接的方法涂色。

  3、幼儿练习:

  (1)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认识的颜色涂色。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艺术教案5

  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学习小鸡的画法,体验讲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鸡活动视频。

  2、教师示范用画纸、句号笔、蜡笔。幼儿绘画用具。

  活动过程:

  一、儿歌《老师本领大》引入教学。

  师:老师本领大,样样都会画。今天又画出什么呢?

  老师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圆,问幼儿画出了什么?再画一个大圆连在小圆上,幼儿想想是什么?

  二、变魔术让幼儿了解小鸡的画法。

  1、侧面的小鸡

  师:看老师要变出什么?(迅速添上尖尖的嘴和圆圆的眼睛,细细的脚丫)

  师:小鸡在干什么?

  同上述方法,老师变出两对面的小鸡,并讲述两只小鸡的故事。

  2、抬头的小鸡

  师:老师又要变魔术了,看老师变什么?(用上述方法画出抬头的小鸡)

  师:这只小鸡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幼儿想象讲述——教师总结:小鸡发现了天空中飞来了一群小鸟,它高兴极了!

  3、回头的小鸡和说话的小鸡

  老师一边画一边讲解小鸡的画法,画出回头的小鸡和急走说话的小鸡,并讲述第三个小鸡的故事:小鸡回头一看,原来是小鸡妹妹在叫它呢。“姐姐,等等我,等等我。”

  4、教师小结小鸡的画法:小小的圆,大大的圆,尖尖的嘴巴,圆圆的眼睛,细细的脚。并带幼儿徒手画一只小鸡。

  三、播放小鸡活动的视频,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师:小鸡的故事太多了,小朋友把你们心里的小鸡的故事画下来吧。

  幼儿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讲述小鸡的故事,并讲评幼儿作品。

幼儿园艺术教案6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色,从而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后会变成新的颜色。

  2、能认真观察,尝试配色实验并记录。

  3、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发现彩色颜料的变化。

  2.难点:调配彩色颜料

  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若干,调色盘,调色笔,白纸,记录材料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认识颜色,导入活动

  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颜色的名称。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

  (二)活动开展

  1.引导幼儿猜想:如果两种颜色混在一起,颜色会不会变化?(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起铺垫作用)

  师:颜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探索,看看颜色有什么变化。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匀,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黄和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3.说说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用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

  同样的方法:红和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

  (2)请幼儿说出刚才一起变得各种颜色。

  红+黄=橙

  黄+蓝=绿

  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橙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三)活动结束

  通过颜色的变化,请幼儿自己回家后试试换成其他颜色两两混合后会有什么变化,小朋友们知道了颜色的奥秘后,尝试用不同的颜色自己创作一幅画。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日常生活动幼儿到处都能见到颜色,但他们可能没仔细想颜色之间是怎么变出来的,我设计这样一节活动,让幼儿有了探索的欲望,想要知道更多的颜色它们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中,幼儿能够自己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一个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得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艺术教案7

  活动目标:

  1、观察自己的手,用印画的方法印出手印。

  2、创造性地印画不同的手形,体验小手变变变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幼儿印画时画面易脏,要着重辅导。

  2、幼儿印画时手容易移位。

  活动准备:

  绘画前组织幼儿做各种手影游戏,丰富相关经验,幼儿活动材料纸及水粉颜料和调色盘

  活动过程:

  一、小手变魔术。

  1、我们有一双能干的手,你的小手会干什么呢?老师的手还会变魔术,边念儿歌,边用双手造形: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变呀变呀变,变成……

  2、引导幼儿观察手的不同造型,想象手变成了什么,像什么。(山、树枝、仙人掌、花等)

  3、师幼共同游戏,体会用手造形的多种可能。

  二、印一印小手的魔术。

  1、引导幼儿讨论:怎么样把小手变的魔术印下来?

  2、教师示范印画的方法:想好印什么造型,把手蘸上自己喜欢的颜料印在纸上。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印画时放在纸上的手不能随意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小手变换出不同的造形。

  三、结束活动。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印的小手魔术。

  《小手印的快乐》教学背景我们设计活动主要是围绕孩子的。托班幼儿年龄小,如果我们单纯地用小班方式来做,收获甚小,但以魔术的形式来教,效果会更加明显。游戏是托班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吧!

幼儿园艺术教案8

  [研究要点目标]:

  1、学习运用折、剪、画技能制作纸娃娃。要求折叠平整,剪得直,并在恰当的位置上添画娃娃的头发,眼睛和嘴。

  2、通过制作活动,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发展幼儿的口语。

  [研究过程]:

  一、引起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蜡光纸),一张蜡光纸通过折,剪、画就可以做出一个漂亮的纸娃娃。(出示纸娃娃),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好吗?

  二、教师范做,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

  三、幼儿添画。

  在幼儿折叠正确的基础上,添上娃娃的头发,眼睛和嘴,并提醒幼儿要注意五官位置的恰当与否。

  四、结束时幼儿手持自制的纸娃娃自由结伴讲述它的用途,作用,自编故事讲给同伴听。

  [研究结果]: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折叠、剪,最后制作出纸娃娃,并且能够运用自己制作的玩具进行结伴讲述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又发展了语言能力。

幼儿园艺术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

  2、欣赏和模仿表现荷花的造型和色彩美。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赏花去》课件:荷花池场景、花苞、盛开的荷花、莲蓬图片等。

  活动过程

  幼儿欣赏图片,观察荷花的外形特征,了解荷花生长的过程。

  ——荷叶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荷叶的大小一样吗?高矮一样吗?

  ——荷叶的纹路是什么样的?

  ——刚长出来的花苞是怎样的?

  ——花瓣的颜色是什么?花瓣上的纹路是怎样的?

  ——花谢了,花托慢慢长大,变成了什么?莲蓬像什么?

  ——莲蓬里有什么?

  ——什么时候采收莲子呢?

  请幼儿对照着图片,尝试用笔画出荷花池的景象。

  ——如果你来画荷花,你想画一朵刚刚开放的,还是一朵盛开的荷花?画高的还是矮的?大的还是小的?荷叶上的叶脉你会怎么画?

  ——你要画莲蓬吗?画刚刚长出来的还是变成褐色的?

  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和同伴分享。

  温馨提示

  本次活动中先不请幼儿上色,而是模仿画出荷花、荷叶、莲蓬的造型。如果幼儿愿意画其中一种也可以。教师尽量引导他们表现出完整的荷花池的景象。

幼儿园艺术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和观察,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探究多种折叠的方法大胆创作人物。

  3.感受在有折叠的纸上作画的夸张效果,体验其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画面人物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探究多种折叠方法大胆创作人物。

  教学方法

  直观教具法,启发引导法、操作法、谈话法、分享交流法、比较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会画人物,会收放学习用具的常规。

  2.实物准备:哈哈镜,长方形桌子8张,篮子8个,小型吸铁石若干个、水彩笔若干支、黑板两块、浅黄A4纸若干张、折叠的白色A4纸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参考资料《重庆版大班幼儿用书艺术下册》、《纲要》、网络资源

  教学设计

  一、照哈哈镜,感受哈哈镜中自己的变化。

  1.引导幼儿照哈哈镜时自由交谈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2.请个别幼儿讲述哈哈镜中自己身体的变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属于导入环节,通过幼儿照哈哈镜,感受自己变化,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在纸上绘画出"哈哈镜中的我"。

  1.幼儿自由绘画"哈哈镜中的我"。

  2.欣赏并小结作品。

  【设计意图:此环节幼儿绘画出哈哈镜中的夸张自己,培养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三分钟左右七分钟左右大班艺术活动教案:我的身体变变变三、观察讨论,探究画面人物造型与纸张折叠的关系。

  1.引导幼儿用折叠的方法在纸上再次画出"哈哈镜里的我"。

  2.引导幼儿打开折叠过的纸,观察折纸上人物的变化,并探究人物变化的原因。

  3.幼儿思考并连接断开处的方法,并讨论连线后人物的变化。

  4.展示作品:欣赏作品并小结研究后的结果。

  小结:画在折线上的部位在打开后都会变化,所以我们想要把人的某个部位变形,就要把那个部位画在折线上。

  【设计意图:此环节属于探索环节,幼儿探索在折纸上画人后"变"与"没变"的原因,梳理出人物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四、探索用不同的折叠方法创作夸张的人物。

  1.教师引导幼儿多种折叠纸的方法。

  2.幼儿在多种折叠纸上画自己。

  3.幼儿相互欣赏和介绍作品。

  4.启发幼儿在折叠的纸上绘画其它物体,将创作活动延伸到生活中。

  【设计意图:让幼儿带着折叠绘画的经验,去探索多种折叠纸的方法绘画自己,从而体验用不同的折叠方法创作更加夸张人物的乐趣。】

  五、游戏:我的身体变变变。

  引导幼儿自由做"我的身体变变变"的游戏。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身体变化的的乐趣,让快乐伴随活动结束。】

  十二分分钟左右十二分钟左右两分钟左右

幼儿园艺术教案11

  【活动前评析】

  京剧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是世界戏剧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精彩传奇的京剧故事,丰富生动的角色形象,美伦美幻的脸谱造型,戏服道具,它是及音乐、舞蹈、文学、美术、表演为一身,具有深厚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综合表演艺术。如何让中国儿童从小对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有所了解,产生兴趣,一脉相承,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承传责任。根据幼儿认知特点,我们在中大班三个学期里设计了《小戏迷》的系列单元主题,包括“孙悟空大聚会”、“好看的猴戏”、“有趣的脸谱”、“滑稽的丑角”、“漂亮的花旦”和“娃娃学武艺”六个课题。通过听、看、画、演等艺术活动,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京剧艺术信息,从而引发孩子们对京剧的兴趣。本活动出自课题三“有趣的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舞台美的集中再现和人物造型的成功体现。它以其线条精美,图案丰富,色彩斑斓,表现着角色鲜明的性格特点。课题通过家园、区域、主题墙布置、集体等教育教学形式,在搜集、欣赏、交流、绘画、创作京剧脸谱艺术活动中,幼儿尝试从颜色、图案、线条及京剧的角色特点了解京剧脸,并能大胆运用对称、色彩搭配等脸谱表现规律想象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新脸谱。

  【活动目标】

  1、在欣赏与观察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特点的京剧脸谱艺术作品中,了解脸谱纹样、构图、色彩等特点,从而产生对京剧角色的兴趣。

  2、初步感受奇特的京剧脸谱造型和京剧角色性格的联系,丰富幼儿对京剧脸谱艺术的了解。

  【活动准备】

  1、身穿各色脸谱衣,脸上勾画着红、黄、白、蓝、黑脸谱的教师装扮的京剧花脸角色五名(将京剧脸谱面具直接戴在脸上也可),课前与教师交流好负责各向幼儿介绍哪些京剧脸谱知识。

  2、京剧曲牌《水龙吟》、歌曲《说唱脸谱》录音带、化妆油彩。

  3、师生互动将收集的有关京剧脸谱的艺术作品投放区域角或主体墙布置,丰富幼儿欣赏感知京剧脸谱的经验。

  【活动过程实录】

  一、利用欣赏歌表演《说唱脸谱》,展示京剧脸谱不同的角色造型,引发幼儿欣赏典型京剧脸谱艺术作品,尝试模仿角色动态造型,联想京剧故事,了解京剧行当,认识京剧角色。

  活动开始时:伴随着京剧曲牌《水龙吟》的锣鼓音乐,身穿蓝、红、白、黄、黑脸谱衣,勾画着脸谱(或带脸谱面具)的五位教师装扮的京剧花脸角色,双臂呈单山傍,圆场步绕场一周,站在场地中间拉双山傍亮相站好。幼儿听着京剧音乐,目光都教师所扮演的京剧角色所吸引,激动惊喜地看来看去,幼儿有的面面相觑,有的目瞪口呆,还有的将自己的认识的花脸角色谈论交流着,纷纷猜测着他们都是谁?

  客:“我们是京剧花脸演员。请小朋友猜一猜我们扮演的都是谁?”

  幼一:“这个红脸的是关羽,和我带来的面具一样。”

  幼二:“这个蓝脸的是窦尔顿,我听过他盗御马的故事。”

  幼三:“这个黑脸的像大魔鬼。”

  幼四:“不对,这个黑脸的是包公,我在电视剧《少年包青天》里看到过,他脑门上有一个月牙。”……

  幼五:“你们扮演的究竟是谁呀?”

  客:“我们用一首戏歌《说唱脸谱》来回答你们,小朋友请注意听。”

  客人表演的歌曲《说唱脸谱》:

  教师引导幼儿跟着演员一起学学演演(如:唱词、亮相、眼神、台步等),使孩子们通过京剧动作造型的互动模仿中,认识巩固京剧角色,尝试感受京剧音乐和舞蹈动作的特点。

  (在以上的歌表演欣赏部分,教师通过视觉冲击幼儿欣赏京剧脸谱展示,听觉刺激幼儿感受京剧音乐伴奏,演员自我介绍引发幼儿回忆京剧角色故事,动态形象学习幼儿尝试模仿京剧角色动作造型等活动,充分利用京剧的形象、声音、色彩、动态吸引幼儿,丰富孩子们对京剧角色的了解,加强幼儿对花脸形象的感知。)

  二、通过对比欣赏,帮助幼儿了解脸谱创作的方法与规律。

  师:“现在大家都知道你们扮演的是谁了,你们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把脸画成这样吗?”

  客人出示向幼儿油彩:“这是一种化妆用的材料叫油彩,我们根据各自扮演的角色用油彩把花纹图案画在脸上,叫京剧脸谱,这是京剧表演的一种特殊化妆形式。”

  师:“今天的客人都画着脸谱,咱小朋友也带来许多脸谱,请大家看一看这些脸谱有哪些地方一样?”幼儿自由走动近距离参观京剧脸谱。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欣赏观察运用不同艺术表现手段的京剧脸谱作品(如:剪纸、绘画、泥塑、面具、拼图等),帮助幼儿回忆角色故事,了解各种脸谱人物性格特点。

  幼一:“这些脸谱都有眼睛、鼻子和嘴。”

  幼二:“每个脸谱上都有花纹。”

  幼三:“脸谱上的花纹对称的。”

  幼四指着夏侯惇的脸谱说:“这个脸谱的花纹不对称。”

  客:“京剧花纹大都是对称的,也有极少数是不对称的。”

  请幼儿找一找脸谱中的对称图案。

  师:“对称是脸谱绘画的常用方式,你们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对称方法画脸谱呢?”

  幼一:“我觉得这样左边画一个右边画一个左边画一个右边画一个的装饰方法很简单。”

  幼二:“因为人脸就是对称的,一边一个眉毛边一个眼睛一边一个耳朵:”幼三:“我觉得用对称的方法画看起来很舒服。”

  师:“大家说得都对,对称是我们中国装饰画和建筑中特别常用的一种手法,用对称方法画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很协调。”

  带领幼儿观察几个对称画法明显的脸谱,巩固幼儿对对称装饰方法的认识,为幼儿下一活动的自我设计奠定基础。

  师:“谁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幼一:“我发现每个脸谱都有一种颜色涂得特别多。”

  客:“这种涂得多的颜色是一个脸谱的基调色,就是主要色彩,脸谱中的基调色常用来表示角色的性格。红脸多表示赤胆忠心,如:关羽;黑脸代表铁面无私或粗鲁刚猛,如:包公、张飞,大家都听过《包公审石头》的故事吗?那个帮助卖油条小朋友找回被偷的铜钱,惩治坏人的,就是(演员边说边表演)俺,包公——黑脸——铁面无私。”

  幼五:“我发现每个脸谱上都红、白、黑三种颜色。”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谁知道为什么每个脸谱都用了这三种颜色呢?”

  幼三:“因为有了这三种颜色搭配,脸谱显得很鲜艳。”

  教师出示色彩对比配色板引导幼儿观察颜色之间的搭配规律,并提示幼儿注意把这些配色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师:“脸谱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幼一:“每一个脸谱的人名都不一样。”

  幼二:“脸谱上的花纹都不一样。”

  师:“对,你们认真找一找就会发现每一个人物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脸谱纹样。”

  幼一:“我发现包公的眉头是皱着的,脑门还画着一个月牙。”

  客:“包公的皱眉是暗示他的苦苦思考和操心,脑门画一个月牙代表白天晚上都能审问案子。”

  幼二:“我看见孙悟空脸谱画的是猴脸型这是不是说明他本是个猴子?”

  幼三:“我觉得这个脸谱特别意思,上面画了九个太阳。”

  师:“这是后羿,你们知道他的故事吗?”

  幼四:“我知道我知道,咱们幼儿园中秋联欢会的时候,老师给大家演过后羿射日的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热得受不了,后羿一连射下了九个,脸上画九个太阳,一定是后羿,这个挺好记的。”

  师:“京剧脸谱的花纹设计很独特,光眉毛可以画成许多形状,你们找找看都有什么样子的?”

  幼儿通过进一步的欣赏观察发现,京剧脸谱的眉毛设计各异,“这个像柳叶。”“这个像云彩。”“这个是宝剑。”还有飞蛾、卧蚕、蝙蝠、螳螂和火焰等孩子们抢着回答。不可思议的奇形怪状,充满了丰富的象征与暗喻,为幼儿的设计创作打开了想象的空间。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这些花纹都是怎么画的?”

  幼一:“这些花纹都是从脸谱的中间向外发散着画的。”在这里教师又把脸谱绘画方法点击给幼儿。

  师:“脸谱之间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幼一:“脸谱的主要颜色不一样,我看到今天的五位客人脸上的主要颜色都不一样。”

  客:“对,我们花脸演员画脸谱时,有一个原则,就是同时在场的角色,脸谱的主要色彩就是基调色不能重样,这样做为的是:用不同的颜色搭配以求美观,同时要让远距离的观众不至于混淆人物角色。”

  幼二:“我觉得他们用的兵器不一样。”

  幼三:“我想这些脸谱人物的故事肯定不一样,他们的故事我都想听。”

  师:“对,每一个脸谱都有着他们精彩的故事,以后我们可以请爸爸妈妈和老师讲给大家听。”

  (在以上的对比欣赏观察环节,通过教师带领幼儿感知了解了脸谱的色彩搭配、花纹图案、绘画方法、表现手段和与角色性格的关系等创作特点的活动,促进了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方法和依据,丰富了幼儿的艺术设计想象空间。)

  三、在京剧曲牌的伴奏下,客人根据幼儿意愿用油彩为其勾画京剧脸谱,

  让孩子们感受画脸谱的全过程,从中体验京剧艺术带来的快乐。(作者:北京市市辖区东城区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大一班韩爽)

幼儿园艺术教案12

  目的:

  1。尝试用油画棒与水粉作画,体会油水分离的特殊效果,激发幼儿的兴趣。

  2。学习水彩平涂的方法。

  3。培养活动的观察、想象能力及大胆创作画面。

  准备:

  1。活动前,带领幼儿观看了动物世界及有关动物的图书等。

  2。白纸、油画棒、水粉色、毛笔等

  过程:

  一、变魔术形式,导入活动

  1、老师出示一张白纸(事先用蜡或白色油画棒画好图案)平涂颜色,变出其图案。

  2、请幼儿模仿老师平涂的方法,进行操作,变魔术。

  二、观察讨论

  1、提问:你变出什么没有?老师变出了什么?怎样变的?

  2、还可以怎样平涂颜色来变?使画面更漂亮?

  三、操作探讨活动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画面。

  2、指导幼儿大胆涂色,在颜色交界地方不要停笔,两种颜色可以碰在一起。

  3、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蜡不溶水)

  油画棒涂色时,涂的深和涂的浅的部位,在最后用水粉平涂时有什么变化?两种颜色碰在一起有什么变化?

  四、展示、评价

  1、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不同底色间相互渗透的效果。

  2、表扬颜色搭配好、涂色均匀、画面具有想象力的作品。

幼儿园艺术教案13

  一、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一天我在给孩子们上《小蓝和小黄》这节语言课,故事中“小蓝和小黄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找到对方时,小蓝和小黄来了个热情的拥抱,小蓝和小黄突然都变成了绿色,小蓝和小黄顿时惊呆了”,讲到这时班里的孩子们也都非常惊奇,有的说:“老师,他俩一拥抱就变颜色吗?”;“老师,他俩为什么会变成绿色啊”。看到孩子们对颜色的变化充满好奇,我就有了上这节艺术活动《花花布》的想法。本活动通过幼儿亲自操作、亲自感知,了解简单的两色交叠产生的颜色变化的过程,从而认识蓝色和黄色交替会变成绿色;黄色和红色交替会变成桔红色;红色和蓝色交替会变成紫色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感知能力、探索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红、黄、蓝颜料制作“花花布”。

  2.感受两种颜色交叠产生的不一样的美,发展想象力。

  3.锻炼幼儿双手的协调能力。

  三、重、难点:

  重点:幼儿尝试用红、黄、蓝颜料制作“花花布”

  难点:幼儿对白布的折叠方法

  四、活动准备:

  1、红、黄、蓝海绵颜色宝宝若干(将调好的红、黄、蓝三种颜料倒到海绵宝宝上)

  2、晾干的湿巾纸(代替白布)若干。

  3、染好颜色的花花布一块。

  4、PPT

  5、展板三块

  6、抹布若干

  7、轻音乐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开始)

  1.以表演魔术的形式,变出染好的花花布。

  师:孩子们,想不想看黄老师给你们表演魔术啊?(想)

  师:表演魔术。变出花花布(提前染好颜色的花花布)。孩子们,看我变出什么来了?

  幼:手绢、布、花布

  师:这是黄老师自己染的一块小花布,漂不漂亮?(漂亮)咱们一起看看这块花布上面都有那些颜色?(红色、黄色、桔红色)

  2.出示PPT,让幼儿了解花布的用途。

  师:播放PPT,展示各种画布,进一步展示花布做成的成品衣服。

  (二)展开部分

  1.出示白手绢,认识红、黄、蓝三种海绵颜色宝宝,引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看我左手中有一块白布和一块花布,你们看是白布好看还是花布好看?(花布)你们觉得怎样才能让这块白布变得像这块花布一样漂亮呢?(画上画、贴上小粘贴、印上图案……)你们知道这么多让手帕变漂亮的方法呢!

  师:你们想不想像黄老师一样变个小魔术,成为一名小魔术师,让白布变得更漂亮啊?(想)

  师:要想成为小魔术师之前,咱们一起认识一下颜色宝宝吧。

  师:将红、黄、蓝三种海绵颜色宝宝逐一放在展台上,让幼儿认识红色的海绵宝宝、黄色的海绵宝宝和蓝色的海绵宝宝。

  2.教师示范白布的基本折法(根据孩子的掌握情况决定示范次数)

  师:要想变出漂亮的花花布,就要学习白布的基本折叠方法。小朋友们可要看仔细了!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快白布是什么形状的?(方的)现在我先折第一步:先将布平放在桌上,一个角朝上,将最下面的一个角和上面的角对折。第二步:现在变成了三角形,找到三角形最长的一条边,最长边的两端各有一个角,将这两个角对折。第三步:现在变成了又小一点的三角形了,和刚才的步骤一样,再找到三角形最长的一条边,两端的角再对折。现在又变成了一个更小一点的三角形了,用左手拿紧了。下面就开始变魔术了。

  3.教师示范染色。

  师:将刚才折叠好的小三角形白布用左手紧紧拿好其中的一个角,让其他的两个角和黄色的海绵宝宝握握手、亲一亲,如果没有染上颜色或者染的颜色比较少,就用右手食指轻轻按几下,现在这两个角就变成了黄色的了,刚才左手捏住的角换一个没有颜色的地方捏紧,将这个角同样也和黄色的海绵宝宝握握手、亲一亲,现在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变成了黄色的了;好,左手换一个没有颜色的地方捏紧,将刚才染过黄色的三个角和红色的海绵宝宝依次握握手、亲一亲,如果没有染上颜色,或者染的颜色比较少就用右手食指轻轻按几下,孩子们,奇迹发生了,看,刚才的黄色和红色交替后,现在白布变成了什么颜色呢?(桔红色)将布展开,白布变成了很漂亮的图案,它们有的地方是黄色;有的地方是红色;有的地方是桔黄、桔红的颜色,非常漂亮而且还有很多的颜色变化。

  4.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花花布”(教师边巡视、边讲解)

  师:孩子们,你们的桌子上现在都有两种颜色宝宝,有的桌上是黄色和红色,有的桌上是黄色和蓝色,有的桌上是蓝色和红色。现在我发给你们一人一块方方的白布,你们亲自尝试一下,成为一个小魔术师吧,咱们进行比赛,看看哪位小魔术师变出的花布最好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将幼儿做好的“花花布”用大头针分别别在1号、2号和3号展板上,供幼儿欣赏,想象图案像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1号展板摆放红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交叠染出的花布;2号展板摆放红色海绵宝宝和蓝色海绵宝宝交叠染出的花布;3号展板摆放蓝色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交叠染出的花布,以便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哪两种颜色交替产生的颜色变化)

  1. 总结:孩子们,你们今天都很棒,都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小魔术师,染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小花布,咱们一起来看看展板上的花布吧。先看1号展板上的花布,是由红色和黄色交叠染出的花布,红色和黄色交叠会出现桔红、桔黄色;2号展板是由红色和蓝色交叠染出的花布,红色和蓝色交叠会出现紫色(淡紫色、深紫色);3号展板是由蓝色和黄色交叠染出的花布,蓝色和黄色交叠会出现绿色(淡绿色或、深绿色)。看你们染出的图案有很多、很多种(教师有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看一看染出的图案都像什么呀?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小花,有的像小鱼、有的像乌龟、有的像小草、有的像。

  2.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各种不同的颜色制作“花花布”,感受其它颜色交替产生的颜色变化。

  3.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布的折叠方法环节中,没有让个别理解能力差、动手能力欠缺的幼儿完全地领会,导致在幼儿动手操作环节中很盲然,需要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从而没能完全克服本活动的难点。以后我会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活动中争取让全部幼儿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幼儿园艺术教案14

  设计思路:

  记得有句话说的好:培养你的孩子成材,培养我的孩子成材,培养我们的孩子成材,但是培养孩子成材不是我们唯一要做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我们的孩子每天都是快乐的。所以,今天我就选择了适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快乐手指游戏〈点点豆豆〉,把点点豆豆这首儿歌配上一曲活泼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游戏中,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点点豆豆〉是一首韵律很强的儿歌,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一拍一点,从而发展幼儿的节奏感,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结伴游戏的能力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能力,使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采用的都是一些老儿歌老游戏,这些儿歌游戏都是我小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做的,她不仅加深了我们母女之间的感情,而且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现在还记忆尤心。我也很想让这些儿歌把各位家长老师带回对童年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老儿歌老游戏的艺术魅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歌唱和游戏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2、学习游戏规则,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3、通过游戏愉悦幼儿身心,培养幼儿活泼欢快的性格。

  活动准备:

  指偶一个

  活动过程:

  1、朗诵儿歌〈拉大锯〉进教室。

  2、小指偶唱大戏〈点点豆豆〉幼儿欣赏。

  师:小朋友,你们来这里干什么?

  幼:看大戏。(教师用指偶在手上唱大戏《点点豆豆》)

  3、学唱歌曲〈点点豆豆〉。

  (1)、教师范唱两遍,幼儿欣赏。

  (2)、幼儿伸出小手当舞台,小指偶在幼儿手指上唱歌。

  师:小指偶想到小朋友小手搭的舞台上唱大戏。

  4、幼儿学唱歌曲。

  (1)、用不同的手指点豆唱歌。

  拇指爸爸先唱歌,食指妈妈再唱歌,最后中指哥哥也要唱歌。

  (2)、幼儿边唱边点身体的不同部位。

  师:想一想我们还能在身体哪个部位上点豆豆。

  5、幼儿结伴游戏点点豆豆。

  音乐游戏《找朋友》

  幼儿找朋友结伴游戏。

  6、和父母一起做点豆豆的游戏。

  师:你们想和爸爸妈妈做游戏吗?(音乐《找朋友》找到爸爸妈妈做游戏。)

  7、歌曲〈小宝宝睡觉〉。

  8、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出教室。

  评析:小班幼儿年龄小,学唱新歌是比较难的,而且第一课时不是很好上,因此,在选材上,我选择了孩子们都很喜欢的手指游戏《点点豆豆》,并配以欢快活泼的曲子,让幼儿边唱边玩慢慢习得。正因为点豆游戏有一定的情节,趣味性,这就为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题性提供了保证,活动中采用了手指拟人的手法唱歌,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活动过程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运用多种形式,主动地去歌唱游戏,幼儿始终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对手指点豆顺序进行讨论外,还进行了初步的结伴游戏,从而对幼儿进行了交往和遵守规则等社会化技能的训练。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始终是快乐的。

  另付:儿歌《拉大锯,扯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

  就是不让二妞去。恩......

  歌曲《点点豆豆》

  点点豆豆,开花石榴,小狗搬家,喀嚓一锁。

  儿歌《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幼儿园艺术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玩色_小班艺术教案07-19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石头的艺术》教案01-16

幼儿园小班的艺术教案01-02

幼儿园艺术梳洗教案02-10

幼儿园中班艺术教案02-03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06-16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06-03

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07-08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