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时间:2022-11-25 18:56:14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5篇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

  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个人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简便的方法区别和记录物体的轻重,初步了解轻重与大小、多少、材料等的辨证关系。

  2、培养幼儿好探究、敢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三个小件物体、一张记录单、一张操作单、一支水彩笔。

  2、分组材料:用裤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乐磁带“大桶与小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哑剧“举重”,引出课题:

  1、我在干什么?举了几次?每一次的结果怎样?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2、说明:物体、人都有轻重之分,轻重是相对而言的,需要进行比较。你们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较轻重的方法吗?如果没有秤,你会用别的方法代替吗?如果将“轻重”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怎么表示?怎样表示最简单、最清楚?

  二、幼儿尝试用各种日常的材料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介绍操作方法和记录要领:

  1、请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己盆子里两个物体的轻重,并把结果记在对应方法栏的下面;然后到后面的桌上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试试:用它能不能比较物体的轻重?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也将结果记在相应的方法栏下面;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你几次比较的结果是否一致?

  2、幼儿尝试用目测和其他各种简便的方法比较盆中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3、汇报并交流:你用了什么材料、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的结果是否一致?你觉得问题在哪里?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4、操作练习:印章宝宝也想玩跷跷板比轻重的游戏,请根据纸上跷跷板的平衡情况在两边敲上一定数量的印章。

  三、听音乐“大桶与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轻的东西自然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知道它们表示的'意思,初步学习2的加减法算式,并进行运算。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三幅图的意思。

  3、专心地进行自己的操作活动。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学习过2的组成。

  物质准备:

  小螃蟹图片,2个泡泡,数字1、1、2,符号+、—、=。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小螃蟹吐泡泡。

  教师出示一只小螃蟹图片,边演示边引导幼儿观察: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么吐的?鼓励幼儿讲述小螃蟹先吐了1个泡泡,又吐了1个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个泡泡。

  启发幼儿思考:小螃蟹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表示?一共吐了2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表示?

  引出“+”和“=“,初步了解加号表示把它两边的数合起来,让幼儿知道可以用”+“表示又吐出了1个泡泡;等号表示它两边的数一样多。幼儿认读并空手练习书写加号、等号。

  教师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导幼儿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泡泡变变变。

  教师请幼儿观察并说说小螃蟹现在吐了2个泡泡。教师拿走一个泡泡:破掉了几个泡泡?现在还剩下几个泡泡?鼓励幼儿将事情讲述清楚。

  启发幼儿用数字和符号表示2个泡泡、破掉的泡泡和剩下的泡泡。引出“—“,初步了解减号表示从它前面的数里面去掉后面的数,让幼儿知道可以用”—1“表示破掉的一个泡泡。

  3、小组操作活动。

  看图列2的加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看图说说三幅图的含义,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

  看图列2的剑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理解第二幅图的变化。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知道剑法的意义。

  看分合式,在空格处填上正确的数字。

  4、看图说算式。

  请幼儿介绍看图列2的加减法算式活动,说一说三幅图的含义,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要用加法,或为什么要用减法。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出九方格图案。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能在记录单上记录并拼出多种组合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三)九方格图案1张,各种颜色,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图板若干,图板上有不同的数字。

  2、幼儿用书第13、15页的操作材料。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九方格图案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各种方块拼图板。

  1、教师出示各种方块拼图板,引导幼儿观察每块拼图板上的正方形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教师出示九方格图底板。

  3、请个别幼儿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证明就放个图上的每个正方形与拼图板上的每个正方形大小相同。

  4、引导幼儿讨论:你能用这些方块拼图板拼出九方格图案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尝试拼出九方格图案。

  1、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拼法。

  请一名幼儿运用方块拼图板,在大家面前尝试拼出九方格图案。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

  3、请全体幼儿在小组操作活动中尝试不同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三、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每种拼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记录自己用那几块图板拼成九方格图案的。

  2、请幼儿操作后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想出的每种拼法。

  四、交流、分享各自的拼图方法。

  1、展示个别幼儿的拼图及记录单,集体进行验证。

  2、请幼儿将自己的所有拼法和相应的记录单展示在桌子上,引导同伴间相互欣赏学习。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找出规律进行排序。

  2、在操作中能探索多种方法交替重复地排序。

  3、增强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彩色粒珠,印有不同图案的纸条若干。

  2、学具准备:几种印章,彩笔,长条白纸,彩色粒珠和彩色珠及绳子若干,彩色纸条,胶水若干。

  活动过程:

  1、常规活动:问候走线。

  线上:五只猴子荡秋千。

  2、集体活动。

  (1)教师给每组幼儿几个不同图案的印章和长纸条,请幼儿按重复交替的规律印画自己喜欢的图案。

  (2)观察自己的彩条图案,说说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说出是重复的交替着排列的。

  (3)教师小结,这些排序的规律有的是ABABAB、、、、、、有的是ABCABCABC、、、、、、有的是AAAAAA、、、、、、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是重复交替的。

  3、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学具,用彩色粒珠在桌子上摆串珠,摆好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排列的。

  4、分组活动:

  做彩环,将长条纸两头粘成圈,并按交替重复的规律一环套一环。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彩环及幼儿欣赏评价。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6

  一、设计意图

  本节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抽象的数的概念。因此本节教学活动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想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整数的相邻数。

  2、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感知数的相对性。

  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数学。

  三、活动重点

  了解数的简单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

  四、活动难点

  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五、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2、动物房子图片一套。

  3、三种颜色的瓶盖各10个。

  4、彩票箱1个。

  六、活动过程

  1、导入

  ⑴师:有一座房子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看里面都住着谁?

  ⑵教师出示有小动物的房子图片(房子里有狗、猫、兔子、猴子、狐狸),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小动物的左右邻居是谁?

  ⑶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看看你们现在坐在这里的左右邻居是谁?

  幼:……

  师:我们小朋友都有邻居,数字宝宝它也有邻居,它们的邻居叫相邻数,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邻居吧!

  2、请幼儿为数字排序,知道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1)⑴分别取三种不同颜色的瓶盖各三个,每种颜色排成一排,讨论如何才能做到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

  ⑵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2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2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引导幼儿按要求排列。

  ⑶引导幼儿归纳:2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2少1的数1,排在2的前面,一个是比2多1的数3,排在2的后面。所以,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比这个数多一和少一的两个数。

  ⑷组织幼儿讨论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⑸老师拿出10以内任意三个相邻的数字卡片,请幼儿为三个数字排队,引导幼儿按顺序排。

  3、游戏

  ⑴找朋友

  幼儿身上别好110的数字卡片并按1—10的顺序排好队后,老师带着幼儿说儿歌:

  宝宝宝宝转一圈,宝宝宝宝瞧一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来告诉我。

  幼儿大声告诉彼此,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⑵摸彩票

  让幼儿在一个装有1—9的数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并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奖励一个笑脸娃娃)

  ⑶大家一起玩

  发给每位幼儿1到10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老师拿出任意一个数字,请小朋友把它的相邻数找出来,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

  4、老师指导幼儿完成课本P14—P15的练习。

  七、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八、教学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整个活动过程课堂气氛好,幼儿学习兴趣浓。通过观察幼儿操作实物及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本次教学活动中设计的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幼儿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我观察到两名反应慢的幼儿没能跟上,此时我发现了本次教学的缺失点:在教学重点环节时语速应放慢,要让每位幼儿听清楚,给幼儿留足思考的时间。在课堂延伸中,我走进两名反应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角、1角的硬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特征。

  2、会用钱币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乐于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认识人民币

  2、足够数量的硬币,小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展示各种小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里都有哪些商品呀?

  你想买点商品回家吗?你想买什么?

  2、教师:你想把商品买回家,需要什么呀?(钱)

  二、课件:认识硬币

  1、教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钱)

  展示1元、5角、1角硬币。

  2、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说说这些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了解这些钱币的特征:硬币中银色的最小的那个是1角钱的硬币,金黄色的那个就是5角钱的硬币,硬币中最大的就是1元钱的硬币。

  4、教师小结: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硬币

  5、购物

  (1)买巧克力豆

  教师:买巧克力豆需要一角钱的硬币,哪个是1角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2)买牛奶糖

  教师:买牛奶糖需要5角钱的硬币,哪个是5角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3)买棒棒糖

  教师:买棒棒糖需要1元钱的硬币,哪个是1元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三、进行简单的数钱活动

  1、教师:把1元钱的硬币加上一个5角钱的硬币就能买到1元5角钱的巧克力糖了。

  那老师来考考你们:5角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那1元钱的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2、我需要买点八宝粥吃吃!

  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将饮料图片剪下来,贴在白纸上,用替代硬币的圆点进行粘贴。

  教师:这八宝粥需要1元2角钱。

  提问:我要付哪些硬币呢?

  老师这里,这个最大是1元硬币,这个黄色的是5角的硬币,这个白色的是1角硬币。

  首先需要把1元硬币粘上,再把两枚1角硬币粘贴在八宝粥的下面。)

  除了老师这种办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粘贴。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购物粘贴活动。

  四、进行简单的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活动延伸

  进行剪贴游戏,继续活动课的内容。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8

  认识长方形

  目标:

  1、在与正方形的比较中认识长方形及它的特征;

  2、诱发学习图形的兴趣,进入数学世界。

  准备:幼儿每人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各1张,各种长方形组成的物体。

  流程:感知长方形比较正、长方形寻找长方形。

  过程:

  感知长方形:说说它象什么?(冰箱、彩梯、桌椅、轮船、寄信)这些东西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用处很大。

  比较正、长方形:让幼儿从我手中的两张纸中找出已认识的正方形的纸,用折线的方法对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短,四个角的大小进行比较。引导幼儿用折纸方法对这张纸的两边进行比较,使幼儿发现长方形的特征。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说说他们不同的地方。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是正方形,而这张相邻的两条边不一样长是长方形 。(幼儿学会说)

  寻找识别长方形:窗和门都是长方形的,还有什么是长方形的?(汽车、楼梯、、、、、、)

  效果记录:对学习长方形很感兴趣,教师一拿出范例,幼儿就能准确的说出这是什么物体,由什么图形组成?对教室里由长方形组成的物体能描绘出来,能明显的区分长方形和

  正方形相同点和不同点。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

  3、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排列。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教师及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操作课件,复习按颜色排序。

  指导语:我收到了图形王国发来的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看图,引导幼儿探索形状排序的规律。

  指导语:在图片中除了有红、蓝颜色之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排队的?(三角形、圆形等)

  3、玩“我说你做”的游戏,启发幼儿自己操作。

  指导语:刚才的问题,小朋友都答对,我们再接着玩游戏吧!请你们根据我给的图形排队,并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4、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指导语:

  今天你们通过游戏,学会了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给图形朋友排对,我们今天又学会了一种本领,我们要谢谢图形朋友们,跟图形朋友再见!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

  复习认识以上三种图形;

  活动难点:

  掌握以上三种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片,场地上画三个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进行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名称。

  2、通过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特征。

  3、出示正方形,让幼儿想一想,正方形如何才能变成三角形。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

  4、游戏“快乐的小鱼”。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小鱼,让幼儿听指令游到相应的池塘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初步尝试进行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能正确区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并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贴有图形标记的山洞若干,音乐磁带(狮王进行曲和欢快曲)

  2、动物头饰若干、几何图形若干、标记图

  3、红、蓝两色几何图形项链人手一根

  四、活动过程:

  一、躲山洞

  1、今天,小熊想请我们到它家去作客,你们想去吗?但到小熊家要经过一个大森林,森林里有许多大狮子,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2、小熊给我们想了一个好办法,森林里有很多山洞,等一会儿狮子来了,我们就躲到山洞里去,不过山洞上面都有标记,我们来看看都是什么标记呢?(有正方形``````)小熊还给我们每人一个安全牌,看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图形,等一会儿你们听到狮子的声音,就躲到和你安全牌一样的山洞里去,这样就安全了。

  3、听音乐玩,听到欢快的音乐,就四散走动,听到大狮子的音乐,

  就躲到与标记相符的山洞里去。

  二、送饼干

  1、师:家到了,让我们看看小熊在家吗?(敲门,问小熊){另一位老师扮演小熊,开门}

  2、师:让我们一起向小熊问好!(小熊你好,小朋友好,请你们找个位置坐下来)

  3、呀!小熊家今天真热闹,除了我们班的小朋友来了,还有谁来了?你们觉的这些小动物怎么样?它们有什么地方很奇怪(幼儿寻找)原来小动物的嘴巴是各种形状的,有什么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4、小熊想请小动物吃饼干,可它不知道哪种小动物应该吃什么样的饼干?你们知道吗?(请个别小朋友说),那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5、请小朋友从桌子中间拿一张动物图片和一份饼干,先看一看,再想一想,它们应该吃什么样的饼干。

  6、幼儿操作,教师提示幼儿边操作边讲述。

  7、评价

  师:小朋友的饼干都送给小动物吃了吗?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送的?(请2~3名幼儿讲述)那让我们排好队送上来给小熊看一下,我们送得对不对?(按顺序展示幼儿操作材料){提示:小熊最喜欢排好队不抢的小朋友}

  我们和小熊一起来检查一下,饼干送得对不对。(集体评价)

  小熊:小朋友真聪明。

  三、做门票

  1、我们小朋友真棒,帮了小熊一个大忙,把饼干都送给了它好朋友吃。他想请我们到它家的游乐场去玩呢!你们想去吗?(想)

  2、不过,到游乐场去要有门票才可以进去,我们来了这么多人,小熊还没有来得及做好门票,它想让我们小朋友自己做,你们说好不好?(好)怎么做呢?请小朋友从椅子底下把没有做好的门票拿出来,看看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然后到点心盘里找出一样的图形把它贴满,这样一张门票就做好了

  3、你们会做了吗?好请小朋友开始为自己做一张门票。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师:小朋友门票做好了吗?不过你们做好的门票要给小熊检查一下,做对的小朋友才可以去游乐场玩,而且到游乐场还要走一条图形路,你门票上是什么形状的图形你就走什么形状的图形,这样你才不会迷路,才可以到小熊家的游乐场,明白吗?

  6、好,现在把你的门票拿上来,给小熊检查一下。

  幼儿逐一走图形路,去游乐场玩。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2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的分类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仍然较弱。需要通过不断的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提高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因此,我们选择幼儿熟悉的水果﹑文具﹑衣物﹑植物及糖果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学习分析事物的特性,寻找多种分类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发现、归纳,比较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2﹑通过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

  3﹑乐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教具:

  1﹑小白兔玩偶一个,狗的头饰一个,纸箱制作的车子及房子各一个。2﹑苹果﹑梨子﹑石榴﹑桔子实物,玩具车﹑玩偶实物,铅笔盒﹑书﹑笔记本实物,衣服﹑裤子﹑鞋子实物。

  3﹑苹果﹑芒果﹑梨子图片若干,花﹑草﹑树图片若干,糖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兔搬新房》

  小白兔新建了一座漂亮房子,她要搬到新房子去住,小狗叔叔用

  汽车帮小兔把东西全部拉到新房子去。

  请出带有狗的头饰的幼儿拉着用纸箱自制的车从教室外面走进来。(车上装有苹果﹑梨子﹑石榴﹑桔子实物,玩具车﹑玩偶实物,铅笔盒﹑书﹑笔记本实物,衣服﹑裤子﹑鞋子实物。)

  2﹑帮小白兔整理物品

  将车里所有物品放在桌子上,老师手拿着小白兔玩偶说:”这么多东西我应该怎么整理啊?”然后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白兔好吗?”

  (1)、让幼儿认识各种实物,并讨论怎么分,然后请部分幼儿帮忙分物品,将物品放到纸箱制作的房子里,并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2)、老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文具,玩具,水果,衣物来分。

  3﹑分小组动手操作分类。

  (1)、出示水果﹑植物﹑糖果图片让幼儿认识,然后将图片按小组分发给幼儿,请幼儿先小组讨论怎样分,然后每小组请出一个代表来说说他们的分类方法。

  (2)、老师讲解分类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图片按水果、植物、糖果来分类。

  (3)、老师总结各小组分类的情况。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车。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辨别筷子颜色、图案的不同,找相应,并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尝试用筷子夹食物,体验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并会分享食物。

  3、激发幼儿使用筷子的乐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粉四种颜色图案的筷子。

  2、四种颜色的插筷筒,三种图案的插筷筒。

  3、各种水果切成块。

  4、人手一个碟子,一双筷,四个插筷筒。

  5、录音机、磁带。

  重点:

  配对、分类及使用筷子。

  难点:

  使用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

  1、(出示小熊)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想邀请你们去我家做客,你们愿意吗?

  2、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帮帮我,好吗?

  二、学习配对

  1、(出示筷子)你们看,这是什么啊?

  2、小熊想请我们小朋友给筷子找好朋友,请你们帮他找找好朋友,好吗?

  3、请你从后面的桌子上找到一支一模一样的筷子做他的好朋友,好吗?

  4、现在请你们从小椅子下面找到筷子,然后去后面找到他的好朋友!

  5、幼儿活动配对。

  6、“xxx,请你说说,你为什么找他做好朋友?”(请2-3名幼儿)

  7、原来你们是因为他们的颜色和图案一样,才找他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

  三、学习分类

  1、那你找到筷子的家在哪里吗?

  2、(出示插筷筒)你们看,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们有什么不同啊?(颜色)这个是什么颜色啊?那这个呢?那就请你把你的筷子送回家,好吗?待会请你们轻轻地把筷子送回家,要有秩序,一个一个放,千万不要把他们送错家了。

  3、幼儿活动分类。

  4、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5、哇,我们小朋友可真棒啊!把红筷子送到了红色的插筷筒里,把黄筷子送到了黄色的插筷筒里,把蓝筷子送到了蓝色的插筷筒里,把粉色的筷子送到了粉色的插筷筒里,真厉害!

  6、但是,筷子想找新家了。瞧!这就是他们的新家,他们有什么不同啊?(图案)这个是什么图案?这个呢?对了,一个上面是花花的,一个有蝴蝶,还有一个上面有绿色的图案。

  7、现在请你给这些筷子找新家。你喜欢什么样的筷子,你就轻轻地把他从老家拿出来,然后再把他送到新家,好吗?要一个一个有秩序,不然你把筷子弄疼了,他就不理你了。

  8、幼儿活动再次分类。

  9、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10、哇!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比孙悟空还厉害啊!

  四、学习使用筷子

  1、刚才,我们帮筷子找了好朋友,还把他送回了家,那你们知道筷子还有什么用吗?

  2、对了,筷子还可以夹东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么用吗?(请幼儿说说)

  3、们数数筷子有几根?小小筷子两根棒。

  然后小手怎么拿?手握中间对对齐。

  再怎么用?我们请中指帮帮忙,把嘴巴张开来。张开嘴巴夹夹紧。

  最后怎么样?阿呜阿呜吃个饱。

  4、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再念一遍mp3/儿歌)

  五、水果大餐

  1、(出示小熊)小二班小朋友真棒啊!你们帮我解决了这么多的困难,为了谢谢你们,我就请你们吃水果大餐,好不好?

  2、今天我要请你们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们一定要用筷子夹,千万不能用小手抓,因为我们的小手刚才玩过了,很脏,知道吗?这里的筷子也脏了,我一你们准备了干净的筷子放在后面的桌子上,等一下小朋友去拿的时候也要有秩序,一个跟着一个,好吗?然后把食物夹到盘子里吃。

  3、好,我们开吃了!

  4、你也可以把水果夹给客人老师吃。

  5、托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也想吃,我们也请他们一起吃,好吗?

  教学反思:

  1、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筷子进行活动,既方便又简单也很实用,很贴切农村的乡土特色。

  2、设计的活动能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的水平,有利于幼儿手部小肌肉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幼儿在活动中也能大胆地和同伴交流,将自己的玩法与同伴分享,气氛活动,孩子也很积极投入。

  小百科:筷子,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活动难点: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性谈话。

  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

  活动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秋游吃桔子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1-25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5篇)11-25

幼小衔接教案大班09-16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02-20

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10-11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04-01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08-05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02-24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