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科学教案

时间:2022-11-20 18:15:25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科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科学教案(精选15篇)

幼儿园科学教案1

  目标:

  ⒈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⒉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准备:

  ⒈羽毛,树叶,纸,石头、磁块,小木棒,金属勺、回形针、记录单等材料每组一份。⒉扇子,吹风机。

  重点:

  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难点:

  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过程:

  一、谈话导入——风儿在哪里?

  师:有时,风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树枝,树叶都不动摇了,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使风儿快快出现?(幼儿讨论)

  师:当风儿出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幼儿操作,感知风儿能使有些物体移动。

  提供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羽毛、树叶、纸、石头、磁块、小木棒、金属勺、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给每位幼儿提供了操作的机会,叶澜教授认为,教学活动应该让每个参与活动的幼儿人人都能够唤起内在的激情。)

  ⒈幼儿猜测。

  师:请你猜一猜朝他们吹气时他们是否会移动?怎么动?

  (此段设计从生活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既“吊”起了幼儿探索的“胃口”,同时在幼儿的元认知和新知的建构之间搭起了“桥梁”为后面的学习探究拉开了成功的帷幔。

  科学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科学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并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因此,适当的问题是探究的起点。)

  ⒉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将物体有序摆放,一次一个孩子逐个向不同的物体吹风,记录吹动后物体移动的路线。

  (第一次操作简单易行,很好的帮助了幼儿感知梳理风力大小对不同物体的影响,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有关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亲身操作活动促进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愉快体验。)

  ⒊交流。请幼儿说说哪些物体被风吹动了,哪些没有吹动?为什么呢?它

  移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活动中,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去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这里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结果显得尤为重要,唯有交流才能让幼儿尽力表达的更清楚,推理得更严密。)

  ⒋出示一个重物,如一块磁铁或一块石头,引导幼儿制造风,想办法使其移动。

  (让幼儿学会解决一个问题的能力远远要比让他们去牢记100个问题的答案来得重要。第二次操作,让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提升,在第一次初步感知物体能否移动和风的关系的基础上,尝试解决问题,思考风力的大小和物体移动的关系。)

  三、表演“风来了”情景。

  ⒈幼儿以组为单位:每位幼儿认领组中的一种实验物品,假设自己就是这一物品,然后其它幼儿对着他吹气,这一“物品”模仿刚才的运动情形,进行相应的表演。

  幼儿逐一进行游戏表演。

  ⒉全体幼儿表演

  幼儿假设自己是风,教师鼓励他们象风一样的行动,如在高空吹,在地上吹,做一股强风,做一阵轻风,慢慢的安静的下来然后开始刮风。

  (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即让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而且再次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活动再次达到高潮。)

  四、延伸活动。

  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风吹到植物上植物的变化,及吹到人们身上,人们的动作,并用身体动作模仿。

幼儿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知道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加深对身体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

  2、动画视频。饼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每人吃一块小饼干,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一块好吃的饼干,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一起来尝尝。好吃吗?

  二、欣赏故事,感知作品内容的有趣,认识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刚才我们吃的饼干还在嘴巴里吗?去哪儿呢?有的小朋友说饼干去了———还有的小朋友说———那饼干究竟去了哪儿?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听食物经过了人体的什么地方?

  欣赏故事视频

  三、回忆内容,体验自己身体的消化器官

  1、听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知道食物去人体旅行,都去了些什么地方?

  幼儿说到哪个部位,教师点击相应图片。

  口腔(咀嚼功能)嘴巴—它还有呢外一个名称叫口腔,它有什么本领呢?

  食道(运输功能)脖子—对脖子,它里面有一根细细的长长的管子,你们知道叫什么吗?(食道)它可以干什么呢?食道就像滑梯一样,帮助人体运送食物。

  胃(搅拌功能)胃又有什么本领呢?把食物颠来倒去地,像搅拌机一样把食物绞成稀泥糊糊,小肠(吸收营养)它可以干什么?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大肠(垃圾的仓库)大肠是食物垃圾聚集的地方,大肠的终点是什么?(肛门)肛门负责把垃圾排出人的体外

  2、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食物经过人体都去了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它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丰富词汇"消化器官"。)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这些消化器官,这些消化器官在我们身体里工作着……口腔里的牙齿能咬碎食物、食道像滑梯一样往下运送食物、胃把食物颠来倒去地,像搅拌机一样把食物绞成稀泥糊糊、、小肠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大肠是食物垃圾聚集的仓库、大肠的终点就是肛门,负责把垃圾排出人的体外。

  3。幼儿操作游戏:图片排序。(演示画面二)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排序游戏:请看图片上有一根长什么?绳子上夹着—夹子,请你们按照人体消化的顺序,对下面的这些消化器官进行排队,一个一个的夹到夹子上。谁来说说,谁排第一—————————

  四、游戏"翻翻乐",巩固和拓展相关经验

  1、小朋友们真能干,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翻翻乐"的游戏。(放PPT),这个游戏一共有六道题,不管你指到谁,它就会翻开,给你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回答正确方能过关,才能进入下一题。小朋友加油喓!

  2、关于人体消化器官,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游戏:对错猜猜猜。

  1、吃饭时细嚼慢咽(对)

  2、运动后马上喝水(错)

  3、吃完后慢慢地散步(对)

  4、饭后剧烈运动(错)

  5、天热时多喝开水,少喝饮料(对)

  6、吃汤泡饭(错)

  7、一边吃饭一边讲话(错)

  8、不吃早饭(错)

  五、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坐了这么长时间,为了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那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附"翻翻乐"游戏题:

  1、"饭后,我们一起去踢球吧!"这样的做法可以吗?为什么?

  2、"游戏真好玩呀,大便先憋一下吧。"这样的做法可以吗?为什么?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拉肚子呢?"你能说出原因吗?

  3、身体里哪个消化器官有点像搅拌机?为什么说胃或口腔像搅拌机?

  4、暴饮暴食对吗?

  5、经常吃粗粮好吗?(可以追问:粗粮有哪些?)

  6、睡觉蹬被子对吗?

  活动反思:

  幼儿知道健康的牙齿白白的,不疼痛,没缺口;不健康的牙齿会疼、延迟的颜色是黄色或黑色,有的牙齿上有虫洞,有的咬不动稍微硬一点的食物,讨论如何保护牙齿时,部分幼儿缺乏轻声讨论交流的习惯,不能按要求倾听同伴的发言,自我意识较强,个别组有争抢发言标志牌的现象,活动常规需要长期培养。总体说来,幼儿知道牙齿生病的原因,掌握了保护牙齿的方法。

幼儿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活动准备】

  歌曲《小画家》磁带、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带,各种动物身体和尾巴分开的图片(金鱼,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动过程】

  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咱们来一起听一下吧!(歌曲《小画家》)

  提问:1、歌曲中的小画家是谁啊?(丁丁)2、丁丁画的什么?画的怎么样啊?(螃蟹四条腿,鸭子小尖嘴,兔子圆耳朵,大马没尾巴)3。丁丁是不是一个优秀的画家?

  教师小结:丁丁做事不认真,没有认真观察,只说大话,所以没有画好,我们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学习。

  二、找尾巴: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盒”呢!你们来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师故作神秘状)“宝盒宝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们,猜出来了吗?现在我让一个小朋友来把宝物拿出来!

  出示动物尾巴:(一个小朋友拿一个)

  金鱼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啊?

  松鼠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桃子,雨伞,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绳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气球,蝌蚪)

  出示每种动物尾巴的时候给幼儿讲讲尾巴的用处。

  师:“魔法盒里还有啥,让我再来摸摸她”,幼儿继续摸出动物的身子。

  咦?这是谁啊?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没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们来帮它找找吧!(让幼儿自己去帮各种动物找到尾巴,把它们连起来)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这是谁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课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们来帮它找找吧!这时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赏故事:

  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啊?

  2。它们发生的什么事?

  3。它们的尾巴断了怎么办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长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断了,可以长成新的蚯蚓)

  【活动延伸】

  游戏《揪尾巴》

  动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现在我们也来变成小动物,一起来玩揪尾巴的游戏吧!

幼儿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老师出示樱桃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学习颜色的匹配。通过活动,幼儿喜欢参与粘贴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绿色,黄色,红色小樱桃图片各一张。自制红色、黄色、绿色樱桃树各一棵,树上贴上双面胶。自制若干红、黄、绿色小樱桃。

  活动过程:

  1、认识小樱桃(出示樱桃图片)

  (1)导入:小朋友,你们看沈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图片,你们觉得漂亮吗?哪里很漂亮?

  (幼儿自由讲述)

  (2)沈老师觉得这里有红色的很漂亮,你们觉得漂亮吗?你认识它吗?在哪里见过它呢?它的名字叫什么?

  (3)它的名字叫小樱桃,来我们一起说说看,“小樱桃”,小樱桃的家住在长兴,它可是我们长兴的宝贝。

  2、感知小樱桃颜色的变化

  (1)(看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小樱桃可厉害了,从绿色的小樱桃,慢慢的变成了黄色的

  小樱桃,再慢慢的长大了,变成了红色的小樱桃,小樱桃就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从绿樱桃,变成黄樱桃,再变成红樱桃,厉害不厉害呀?(快给小樱桃拍拍手)

  3、认识绿、黄、红三种颜色

  (1)你们看,沈老师也要来变魔术了,变,变,变,哇,变出了这么多小樱桃。沈老师

  厉害不厉害呀?厉害啊,(快给沈老师拍拍手)

  (2)我们一起看看小樱桃有哪些颜色呀?沈老师请出一个小樱桃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小樱桃?(绿色的)现在请绿樱桃休息一下,再看看这个樱桃是什么颜色的呢?(黄色的)咦,这是什么颜色的啊?(红色的)

  (3)我们一起和小樱桃打个招呼吧!(小樱桃你好!小朋友们好!)沈老师请小樱桃先去

  休息一下,等等和我们做游戏。

  (4)沈老师要变魔术了,看看变出了什么呀?这是一棵樱桃树,说说看“樱桃树”,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樱桃树呀?(绿色的)对了,它穿了一件绿色的衣服。

  (5)再看看这棵樱桃树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呀?(黄色的)真漂亮。

  (6)咦,这棵樱桃树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呢?(红色的)你们真棒!

  (7)学说:“一颗绿樱桃,一颗黄樱桃,一颗红樱桃”。

  4、初步学习颜色匹配,游戏小樱桃找朋友

  (1)你们看看(图片),这些樱桃树上长满了什么呀?(小樱桃)真漂亮。

  (2)可是,沈老师的樱桃树上有没有小樱桃呀?(没有)樱桃树让我们小小班的小朋友帮它们结上好看又好吃的小樱桃,你们愿意吗?(愿意)

  (3)听清楚了樱桃树都有它们自己喜欢的小樱桃,我们一起来听听绿樱桃是怎么说的,“我是绿樱桃树,我的好朋友是绿樱桃,小朋友你们要把绿樱桃送给我噢”。听到了吗,它的好朋友是谁呀?(绿樱桃)

  (4)听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樱桃树?“我的好朋友是黄色小樱桃,因为我是黄樱桃树”。

  再听听看它是谁呢?“我是红樱桃树,我喜欢红樱桃”。

  (5)想一想,绿樱桃树上贴上什么颜色的樱桃,(绿樱桃)黄樱桃应该送给哪棵樱桃树,(黄樱桃树)红樱桃树的好朋友是什么颜色的樱桃呢?(红樱桃)

  (6)现在沈老师给每一个小发一个小樱桃,拿到了小樱桃,请你看看,想一想你的小樱桃是什么颜色的,说一说:应该把他送给什么颜色樱桃树呢?(请3至5个幼儿说说)

  (7)哇,你们真棒,都知道自己手中小樱桃的好朋友了,现在沈老师请你们轻轻的走上来,把你的小樱桃送给樱桃树,好吗?(幼儿贴樱桃)

  5、检查贴樱桃的结果

  (1)小樱桃都贴到樱桃树上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樱桃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2)咦,这棵樱桃树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看看上面都是它的好朋友吗?(不是)为什么它不是绿樱桃树的好朋友,(它是红樱桃)我请小朋友把它送到它的好朋友的树上,现在这样对不对呀?(对)你真棒!

幼儿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对探究叶脉感兴趣。

  2、培养观察能力。

  3、尝试对叶子进行分类、计数。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放大镜若干、每人个橡皮泥、叶子标本若干。

  2、叶脉标志6个;书本标志6个(上面画有不同的叶脉标志)。

  3、事先检查幼儿园西侧花园及附近小花园的安全性。

  活动过程:

  问题引入:小朋友,你认为叶脉象什么呢?所有叶子的叶脉长得样吗?

  小朋友认真地观察,记录所发现的叶脉。提醒幼儿注意保护叶子。并用橡皮泥拓印下来。

  二、自由探索:叶脉真有趣。

  教师引导幼儿看看、摸摸叶脉;比较叶脉的粗细和纹路图案。并启发幼儿可以用托印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也可用放大镜观察。

  三、集中交流:不同的叶脉。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拓印的叶脉,说说它们的花纹分别像什么?可以分成几种?

  2、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师利用叶脉标志介绍该类叶脉的名称。

  四、游戏:小树叶找朋友。

  幼儿自选片叶子标本,观察它的叶脉类型,进行分类游戏。

  师:今天,风阿姨要跟叶子标本做游戏,风起时,小树叶就随风飘舞,风停时,小树叶就赶紧躲到它的书本里。

  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模仿落叶飘的动作,并扩充对叶脉种类的认识。

  五、自然结束:幼儿随着风阿姨飘到活动室做新的游戏。

幼儿园科学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常用的导电材料。

  2.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干电池电珠

  铜线铁丝钢丝铝线橡皮管棉线塑料管纸棒

  手电筒记录纸笔

  三.活动过程

  1.手电筒的发光原理

  (1)出示手电筒

  问题: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2)探究手电筒的结构

  a.幼儿回答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b.拆卸手电筒

  电珠电池铜片

  结论:光有电珠和电池手电筒是不会发光的,必须有铜片把电珠和电池连接,电珠才会发光。铜片是可以通电的导线。

  2.实验:寻找能通电的导线

  (1)问题:除了铜片,还有哪些是常用的导电材料?

  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

  (3)总结: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思考:在任何情况下金属都是可以导电的吗/非金属都是不可以导电的吗?

  3.电池与电珠发亮的系列实验

  (1)现象:相比较一节电池,两节电池能使电珠更亮。

  a.幼儿实验展示

  b.第一次结论: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2)第一次验证: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a.三节电池做实验,其中一节放反,电珠反而变暗。

  b.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

  幼儿自由讨论

  c.第二次总结: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3)第二次验证: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a.根据第二次的总结,幼儿自由操作实验。

  b.实验结果:电池电压超过电珠负荷电压,电珠会烧坏不亮。

  c.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

  幼儿自由讨论。

  4.延续问题:电对人体的伤害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玩手影的区角游戏时,对不同型号手电筒发光程度不一样的现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电池大的电量就大。”

  “你们看,前面的小电珠有大小的。”

  “这个手电筒装了两节电池,怪不得比较亮。”

  ……

  电的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抽象的。所以在活动设计中,幼儿的所有探索都辅助于小电珠这一很好的载体,通过小电珠的发亮情况,来让幼儿感受电的神奇力量。

  活动主要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试图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材进行电珠发亮实验,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电材料;第二环节是通过利用电池数量进行电珠发亮实验,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得出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关系的正确结论。

幼儿园科学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四、活动过程:(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

  教学反思: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D检验D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幼儿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速度之间的关系。

  2、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仔细观察并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重难点:

  重点:正确记录三种不同材质小船水中的沉浮速度。

  难点:感知指的吸水性与只穿沉浮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事先请幼儿用普通白纸、报纸、蜡光纸折成小船(每个幼儿选一种纸,折一条船);活动记录单三人一张,铅笔三人一只。

  2、儿歌《小船》

  3、倒入水的小盆三人一个,上面三种材料的纸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本次活动的主题。

  师:小船漂啊漂,一起漂到小溪里;

  小木船游啊游,一起游到江河里;

  小木船开啊开,一起开到海洋里。

  师:刚才老师的儿歌里说的是谁在漂啊漂,游呀游呀?

  幼:小木船

  二、认识不同种类的纸船,猜想结果。

  1、认识不同种类的船:

  师:除了儿歌里的小木船外,你还知道有什么船吗?

  师:是啊,有些穿是用钢铁做的,有的是用水泥做的,还有的是用木头做的,开起来稳稳的,很安全。

  2、出示纸船

  师:老师这路也有三艘小船,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幼:白纸、报纸、蜡光纸

  师:我们把这些纸折成小船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呢?我请孩子们来猜一猜哪艘船会最先沉到水里?哪艘穿会最后沉下去?(请2-3名幼儿猜测,老师将猜测结果填写在事先准备的表格上)

  师:小朋友们猜的都不一样,那我们请记录表来帮忙,以三人为一组,把你们小组的猜想记录在?标记的后面,第一个沉下去的,画上"一个点",第二个沉下去的,画上"两个点",第三个沉下去的,画上"三个点"。

  3、请三人一组的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情况

  实验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

  1、教师讲解和师范实验操作(事先已请幼儿折好小船)

  T:我们猜的对不对呢?还是通过实验来证明吧。

  T:老师这里有一盆水,一只手拿住两只船靠在一起的边,另一只手拿一只船,心里轻轻地数"1、2、3",然后把小船轻轻地、平稳地放进去,然后用小眼睛仔细观察,看看到底是是谁第一个沉下去,谁最后一个沉下去,并且把你看到的结果记录在"○"后面,第一个沉下去的,画上"一个点",第二个沉下去的,画上"两个点",第三个沉下去的,画上"三个点"。

  2、每组选一个小组长,请他将小组的三种纸船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T: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小盆子,用刚才老师的方法,一只手拿住两只船靠在一起的边,另一只手拿一只船,心里轻轻地数"1、2、3",然后把小船轻轻地、平稳地放进去,放完后小手不去碰,小眼睛仔细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3、请幼儿说说实验结果

  4、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速度间的关系

  (1)T:同样是小船,为什么有的沉的快,有的沉的慢呢?

  (2)"吸水性"实验:教师使用投影仪展示实验过程:出示是那种纸和滴管,分别滴在塑料纸上,引导幼儿观察吸水速度,并与自己的实验结果相对应,寻找答案。

  T:哪张纸吸水最慢?(蜡光纸)

  哪张纸吸水快一些?(报纸)

  哪张纸吸水最快?(报纸)

  :原来不同的纸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谁吸水快,船就沉的快。

幼儿园科学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1-20的数字顺数排序,帮助小兔找到回家的路。

  2.大胆表达。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小兔回家的路线图、各种公共设施的小图)。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欣赏故事

  秋天到了,小熊家的苹果丰收了,小熊想和好朋友小兔一起分享,于是就打电话给小兔。喂喂喂,小兔你好。我家的苹果丰收啦,我想请你来做客。小兔高兴极了:谢谢小熊。小兔来到熊家,一路上经过了废物箱、超市、电话亭。小熊和小兔见面了,两个好朋友玩的真高兴。

  (出示ppt)小兔为什么高兴?小兔去小熊家的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出示电话亭图片)

  2、了解电话亭的作用。

  (1)时间过的真快,太阳下山了,小兔要回家了。可是它忘记了路程,有点迷路了,小兔走呀走,先经过了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电话亭?

  (2)小兔给小熊打电话会说什么?

  小兔在电话亭里打电话给小熊:小熊小熊,我迷路了,我在电话亭里,接下来再怎么走呢?往前走,往前面超市的路线。

  3、了解超市、废物箱的作用。

  (1)小兔听了小熊的话,来到了哪里呢?

  (2)你们认识上面的字吗?“每日超商”是什么地方?超市里有什么?你到超市去买过什么东西?走了那么久,你猜猜看小兔会进去买什么?

  (3)小兔喝完了水,空瓶子该怎么办呢?(出示废物箱)

  4、了解人行横道、红绿灯的作用。

  (1)小兔现在经过了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停下来?

  (2)马路上为什么要有红绿灯?

  (3)小兔什么时候从才能过马路?

  (引导幼儿讨论黄灯的作用。)

  5、师生共同解读画面(操作材料)

  (1)图片上有什么?

  (2)操作要求:小兔从小熊家出发,沿着数字的顺数方向前进,她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回到自己的家。请你按照数字的顺数顺序帮助小兔回家。

  (3)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兔安全的回到了自己的家,谢谢你们的帮忙。说说她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幼儿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请幼儿看清图形与代号后看图填数;看数画图;看图填数、看数画图。

  2、请幼儿猜猜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数学)、铅笔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数图记忆:

  1、教师讲解:

  (1)出示图形与代号请幼儿仔细看。1是什么图形,2是什么图形……...9是什么图形。

  (2)出示不同的.图形请幼儿填写数字。如,正方形是数字几,三角形应该填写数字几等。

  (3)请幼儿看数字来画出图形。如,2应该画什么图形,8应该画什么图形等。

  (4)教师出示有图形有数字的要求幼儿是图形的就写出数字,是数字的就画出图形。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二、猜猜电话号码:

  1、教师讲解:

  (1)根据算式题得出电话号码是多少。如,8—3、2+3、7—4、10-7、5+4、8-7、6-6、3+4。得出电话号码是55339107。

  (2)出示数图,请幼儿根据图形写出电话号码。

  (3)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变成密码。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检查、纠正。

幼儿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现与了解磁铁,知道它能将铁制品吸住。

  2、愿意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饼干铁盒、回形针、小积木、硬币、旺仔牛奶罐、布头、石头等小玩意每组一篮;人手一块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饼干盒,问幼儿"这是什么?"故作神秘跟幼儿说"今天老师给大家来变一个魔术,老师不用手指抓饼干盒,只要把手放在盒面上,盒子也会跟着老师的手慢慢地起来!"

  1、请个别幼儿试试老师做的魔术

  2、引导幼儿发现老师手中的磁铁

  二、认识磁铁

  1、请幼儿看PPT,各种磁铁图片,让幼儿知道它们都是磁铁。

  2、请幼儿帮磁铁找朋友,老师出示回形针、小积木、硬币、旺仔牛奶罐、布头、石头等小玩意让大家认识,请大家说说它们谁愿意和磁铁做好朋友。

幼儿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了解风产生的原因、风的特征和种类。

  2、动手“制造风”,感受风的力量和等级。

  活动准备

  1、课件-可以产生风的物品。

  2、注射器、气球、电吹风、风扇、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

  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变大了。)

  为什么变大了?(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气”从哪儿来?(从针筒中来。)

  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从空气中来。)

  :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你还能感觉到风吗(没有风了)。

  :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小朋友选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

  (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分析风的种类。

  1、根据活动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空调吹凉风;刮大风时很冷;打开冰箱有凉风;台风;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电吹风里的风很热。)

  教师: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风。

  风是一个大家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按季节分,按风向分。

  如一级炊烟随风偏,二级风来吹脸面,三级风吹叶动彩旗飘,四级风吹飞纸片……

  夏季的风温暖潮湿,冬季的风寒冷干燥。

  请幼儿根据儿歌判断现在室外风的等级。

  2、实验风的干湿、风向。

  用风扇将喷出的水雾吹向孩子,让大家感受风潮湿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风的特点(有点凉,吹在身上有湿的感觉)。

  再用电吹风吹向幼儿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燥。

  点燃蜡烛,让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门口和走廊上,观察火苗的方向,并说出风是从哪儿吹来的。

  教师:小朋友了解了判断风的等级、风向和风的干湿的方法,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科学教案13

  设计意图:

  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大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他们总是不停的看、听、摸、动,见到新奇的东西总会去探索,去了解感兴趣的事物,在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时,大家对声音的兴趣都十分浓厚,由此,一方面结合《纲要》中"强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探索意识,以幼儿的实现生活为轴心开展活动"的指导,以孩子的兴趣出发,并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设想通过《好听的声音》这一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好听的声音,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另一方面选材能进一步增强幼儿了解自然的事物,为幼儿的倾听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时不同的。

  2、引导幼儿感受乐音和噪音的区别,知道噪音的危害。

  3、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不同材料与质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种物体。

  2、录有各种不同声音的录音带(如乐曲声、歌声、鸟叫声、流水声以及枪炮声、电钻声、鞭炮声、市场的叫卖声、汽车的喇叭声、工地的机械声等。

  3、绘画纸,水彩笔,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以及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请几名幼儿分别藏在遮挡物后面,并请几名幼儿分别对小朋友们和老师说一句心里话,小朋友根据说话的声音,分辨是谁在说话。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教师;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们都能根据不同的声音猜出说话的小朋友是谁?下面我们来玩玩这些物品,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的碰撞发出来的)

  2、讨论: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结:敲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搅水,水振动发出声音,……物体振动发出声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时不同的。

  4、你们再去玩一玩,找一找,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让幼儿演示手中的物体并告诉幼儿不好听的声音是噪音,好听舒服的声音称它为乐音。)怎样做能让这些噪音变得好听一点呢?(幼儿自由讨论:如轻轻敲、有节奏的敲)

  5、引导幼儿感知乐音与噪音。

  教师播放优美的音乐,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中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引导幼儿讨论: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6、教师播放小鸟的叫声,启发幼儿说说听到这种声音的感受。

  7、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把刺耳的声音叫做噪音。

  8、播放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

  引导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音,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音。

  9、教师:你们还听到哪些噪音,噪音就在我们身边,你们喜欢吗?

  10、教师:噪音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音呢?哪些地方需要安静?

  (三)结束部分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

  2、带领幼儿把自己的设计,制作的各种"安静"标志贴到幼儿园中适当的地方。

  活动效果:

  这节课,幼儿的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幼儿对此活动十分感兴趣,幼儿的学习态度,思维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等能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幼儿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师幼之间能有效地互动,效果很好。

幼儿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使幼儿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2、ppt课件:动物之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动画片,引起兴趣。

  小朋友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呢,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完以后呢,给老师和小伙伴讲讲动画片里演了什么故事。

  2、你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动物?

  (1)大象。

  (2)长颈鹿。

  (3)鸵鸟。

  (4)河马。

  二、展开。

  1、这些动物有些什么特点呢?(让幼儿互相说一说)

  2、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身上最明显的特点。

  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和特点,那么,它们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吧。

  3、ppt课件:动物之最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说出的动物之最,进行归纳:

  (1)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

  (2)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

  (3)耳朵最长的动物是:兔子;

  (4)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5)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

  (6)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

  (7)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4、请幼儿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物,它有什么本领?还有哪些动物之最?

  5、请幼儿表演动物之最。

  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长鼻子的样子,并说:“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长。”

  【活动延伸】

  学唱英语歌:大象有个长鼻子。

  师幼一起边看动画片,边唱英语歌,根据幼儿的兴趣,反复跟唱。

  【教学反思】

  幼儿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认知不全,记录自己认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对教师现场用简笔画记录的方式感兴趣。总体说来,教学内容对幼儿有吸引力,但是幼儿交流分享的习惯和方法需要培养。

  小百科: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

幼儿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的:

  1、了解摩擦生电这一现象。

  2、会用塑料尺子和头发摩擦生电。

  3、探索摩擦生电的乐趣。

  活动准备:纸屑,尺子。

  活动重难点:探索尺子和头发摩擦生电。

  活动过程:

  一,舞蹈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跳一段小苹果吧。

  二,引入纸屑跳舞。

  不光是小朋友们会跳舞,老师今天请来一群小伙伴,它们也会跳舞。

  教师展示尺子在头发上摩擦生电,让纸屑跳舞的现象。

  三,讲解纸屑跳舞的原理。

  小朋友们要来试试怎么让纸屑跳舞吗?

  恩,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纸屑们会跳舞呢?

  恩,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四,小朋友自由探索除了塑料尺子,还有什么可以产生静电。

  五,记录探索结果。

  小朋友们,想必大家都找到一些东西,不知道你们找到的东西能不能产生静电呢?让我们在纸上,用自己的方法,把结果画一画,记录下来吧。

  六,探索延伸。

  小朋友们回家去,也可以试一试找一找,看看还有什么东西能够产生静电。

【幼儿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教案08-09

幼儿园科学教案03-04

幼儿园科学教案【精】02-16

【热】幼儿园科学教案01-05

幼儿园科学教案【热门】01-05

幼儿园立夏科学教案04-13

【精】幼儿园科学教案11-08

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教案12-19

幼儿园科学教案介绍12-16

有关幼儿园的科学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