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范文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若干,呼啦圈六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场,要求幼儿的脚步随音乐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师:秋天到了,小树叶们从树上落了下来,跟着秋风姐姐跳起了舞。
l、听,风越吹越慢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2、哟,风又大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3、真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二、理解并学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小树叶长得真漂亮,有几片小树叶也想飞上来玩一玩,你看,这片大树叶“*”的一声,就飞到天上去了。这片小树叶也想上来,可它有点害怕,于是又找了一片小树叶,两个人“**”两声也飞到了天上。
提问:
a、大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我们把大树叶飞上来的节奏叫一拍。
b、小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小树叶很灵活,所以一下子就飞上来了。
c、一共有几片小树叶飞上来呢?(2片)我们把一片小树叶飞上去的节奏叫半拍,用手来拍拍看。
2、大树叶和小树叶飞上去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用手拍一拍。原来,树叶们呆在一起,就是一句好听的节奏了。(幼儿练习用手拍节奏)
3、落叶的节奏还会变呢!看,把他们的位置换一下,就变成什么样的节奏了?
4、谁能上来让落叶变成不一样的节奏呢?(请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其余幼儿练习)
三、游戏:小落叶回家
l、师: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游戏第一遍)提问:这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那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
2、原来:小树叶站在房子里,也是一句好听的节奏。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3、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节奏?谁来当秋风姐姐?(游戏第二次)
四、认识十六宫格,学拍并创编十六宫格中的节奏
l、师:小树叶们快回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要举行舞蹈比赛,请小树叶们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怎么编呢?秋风接姐姐编了一个,你看:(出示十六宫格如图一)
a、一片大树叶表示什么?
b、一片小树叶表示什么?
c、空白的地方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节奏
a、这么多的格子连起来,就是小落叶的舞蹈了,我们从红色格子开始来拍拍看
b、加点音乐好不好?跳舞没有音乐可不行。
c、参加比赛光用手可不行,我们让脚也动起来!
d、跳得真棒,要是再整齐一点就好了。
e、你们这么有本事,我也有本事。你看,让我的小格子翻个身,从绿色格子开始,就变成不一样的舞蹈了,我们再来跳跳看。师:原来,从不同颜色的格子起拍,节奏会变得不一样。
3、师:风姐姐的舞蹈编好了,你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看,那边地上有许多小树叶,你们六人一组,商量一下,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来跳跳看。(请幼儿合作,将树叶贴到十六宫格纸上,并商量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出不同的节奏。)
4、师:小落叶们,把你们的舞蹈带过来!
a、这是哪组编的?谁来跳给大家看一下?(请一位幼儿跳)
b、这是谁编的舞蹈?(请几位幼儿同时跳)
c、这又是谁编的?(请这组幼儿一起跳)
5、师:每一组小落叶都编得这么好看,到底谁去参加比赛呢?这样吧,我们把这三个舞蹈连起来一起去参加比赛。第一段用什么动作表示?第二段?第三段?(全体幼儿把三段舞蹈连起来跳)五、师:森林里的舞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落叶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歌唱时能控制声音的轻重和节奏的快慢,能够表现出小树叶的不同情感。为达成此目标,我在图谱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改进,比如我用灰亮不同的背景色来表明小树叶的不同心情:灰色表示伤心、亮色表示开心;背景色块形状上高矮、长短的不同代表声音高低和节奏快慢的不同:高短的表示节奏快声音高、矮长的表示节奏慢声音低。在实践操作中,我发现这个方法作用真的很大,通过简单的图谱一方面帮助幼儿理解了歌词含义、另一方面又让幼儿掌握了歌曲节奏,真是一举多得。
歌唱活动主要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学会唱这首歌,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这首歌。为此,我在设计活动过程时,也是一步步深化,让幼儿先从感受歌曲开始,接着再了解歌曲,然后才是学唱歌曲,最后能够扮演角色表现歌曲。
在感受歌曲环节中,幼儿通过听老师有情感的演唱,发现两段歌词所表现的情绪是不同的,了解小树叶为什么要这样歌唱。在小朋友的叙述中,他们基本都能够清晰感受到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伤感,还有回到妈妈身边的高兴,还有个别幼儿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伤心的哭了起来。在了解歌曲环节,幼儿再次欣赏歌曲,说说听到了什么,老师出示图片,肯定小朋友的表诉,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图片传达的含义,理解歌词内容以及图谱含义。然后在学唱部分,我用对比分明的两种状态演唱歌曲,巩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最后的角色扮演本来在设计时是分组演唱,可在教学中发现小朋友的情绪很高,于是临时添加修改了这个环节,分别邀请两个小朋友来扮演黄树叶和绿树叶,我来扮演大树妈妈,请大家给他们伴奏演唱,他们来表现不同的两段内容,小朋友的表现力真不错,表演黄树叶的幼儿很伤心的离开了,飘落到了别处,绿树叶高兴的回到了妈妈身边。活动本该到此就结束了 ,可是小朋友依然兴趣很浓,于是我在延伸活动中,让小朋友继续表演,自己分配角色,选好搭档边唱边演。
通过这次音乐活动,我感受到要想让幼儿学会一首歌,首先得让他了解歌曲的背景、里面包含的不同情感;接着再通过图谱辅助手段帮助他们记忆歌词,当然图谱不是简单的歌词的呈现,也可以包括节奏和情感;最后对歌词内容的动作神态表现,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涵义。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教学时多用心,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更加恰当的方法,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唱歌。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图谱的帮助,感受乐曲ABC的结构及风格特点。
2、为乐曲创编律动表演动作组合,通过创编动作发展创造力,促进小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3、在理解乐曲基础上,尝试为乐曲配器并创编节奏型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图谱、乐器(铃鼓、圆舞板、碰铃)、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老师讲述故事《找宝贝》引起幼儿兴趣及学习欲望。
二、感受区分乐句,并按乐句自由做动作。
(一)欣赏第一乐句
1、倾听音乐感受:小男孩是骑马上山还是走路上山的?为什么?
2、再次倾听音乐:共上了几座山?(教师根据音乐画图)
3、倾听音乐手指图谱画图,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第一拍重拍。
4、倾听音乐自由创编骑马动作。
5、启发幼儿找找身上的“高山”并用动作表示。
(二)欣赏第二乐句:
1、倾听音乐:上了几个台阶?
2、用动作表示上台阶。
(三)欣赏第三乐句:
1、倾听音乐:对山洞说了什么咒语?
2、边做声势边说咒语。
3、创编动作,变换山洞方位。
三、完整欣赏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师小结。
2、表现音乐:
(1)倾听音乐,根据乐句变换骑马动作,教师指不同的地方为山洞,以发展幼儿的方位感。
(2)自由结伴,互相创编库乞乞动作,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3)以听课老师为山洞,参与到游戏中来,促进师幼互动。
四、为乐器配器并演奏。
引导幼儿根据乐句节奏特点为乐曲创编节奏型,商讨配器并演奏打击乐。
五、谈话:
你认为山洞里会有什么宝贝?
拿出“宝贝”——书,并说说为什么是书?进行品德教育,勉励幼儿好好学习。
奥尔夫音乐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主线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让孩子熟悉并掌握节奏 。所以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幼儿轻松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在活动的开始,我就以节奏游戏的形式开头,其目的是让幼儿熟悉节奏,并把游戏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会根据音符的排列顺序拍出音符的节奏;其次,培养幼儿听辨节奏的能力;最后初步练习有节奏的说话,感受节奏在语言中的运用,在这一环节中,刚开始时,孩子出现的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不合拍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要创编适当的语言、运用节奏、还需动作节奏的配合,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但通过练习,也是对孩子能力的提升。面对这个困难,我引导孩子看音符图谱、用手拍打节奏、并配上相对应的语言节奏。
当完成第一部分的节奏练习后,我又将节奏 赋予生命,告诉孩子它就藏在一段好听的音乐中,激发孩子认真倾听、寻找节奏的兴趣。自然进入欣赏音乐的环节。
孩子找到节奏以后,心情很愉悦。我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音乐中会有这么奇怪的话呢?”再次吸引了孩子。这时,我用故事带入,帮助幼儿理解整首音乐的结构,音乐的节奏。为幼儿创编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做好准备。幼儿进入角色以后,我用了一句情境化的语言“这座漂亮的`石门是不喜欢听到吵闹的声音,要是太吵,就是念了咒语门也不会开。”就对孩子提出了寻宝要求。这样提出要求更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孩子自然会自觉遵守。所以大家看到我们孩子井然有序的乐器常规。
找宝贝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一起去寻找宝贝吗?孩子要参与游戏,表现音乐,就需要对音乐非常了解,音乐中一共有三种节奏:八分音符的节奏、四分音符的节奏、两者混合的节奏。这三种节奏重复出现。为帮助孩子理解、掌握节奏,我将欢快的八分音符的节奏取名叫骑着小马爬山;四分音符的节奏慢一点是上楼梯;两者混合的节奏比较有力是念咒语;这样来引导幼儿后,抽象的音乐变得故事化、直观化,孩子也能轻松掌握,大胆表现了。
幼儿积极创编动作,大胆表现音乐节奏。在这段音乐结束时,我们找到 “宝贝”。这一意外惊喜满足孩子的游戏的成功与快乐,也是为进入使用打击乐器演奏这一环节做了自然的过渡。
在使用打击乐器时,孩子有些好奇,喜欢敲打乐器。我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乐器宝宝发出声音来。但要求他们要看着我的手势,培养他们看指挥的习惯。孩子能轻松使用乐器进行演奏。
为了让活动更有趣,能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展他们主动创编的能力,我设计了寻宝游戏,让孩子在音乐声中体验快乐,大胆表现。同时让孩子的艺术能力在大胆表现过程中发展起来。整个活动在愉快的游戏中自然结束。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班上的孩子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经常几个孩子在一起扮演角色互动,根据幼儿的喜欢开设这节音乐课,让幼儿体会妈妈对宝宝的爱。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优美恬静的旋律和亲切深情的情感,体会其中包含的妈妈对宝宝的爱。
2、学习用轻柔的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教学重点、难点
孩子能够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活动准备
1、自制大夜景图一张
2、课件
活动过程
1、复习舞蹈《快乐的小猪》,调动幼儿愉快的情绪。
2、欣赏《摇篮曲》的旋律,初步感受歌曲性质。
刚才小朋友们跳的《快乐小猪》真好看,你们跳《快乐小猪》时是什么心情呀?(快乐,高兴)
嘘:小朋友们听,谁在睡觉呢?
出示课件
小宝宝在睡觉呢!小宝宝睡觉时要听到我们这么吵,一定睡不着了,那睡觉的时候应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睡觉时应该听悠美的,恬静的,舒缓的音乐。
应该听《摇篮曲》
幼儿欣赏《摇篮曲》,出示夜景图。
小结:这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强
弱 次强 弱
3、幼儿学唱歌曲《摇篮曲》
请幼儿跟教师完整学说歌词一遍,跟着节奏说歌词一遍。
完整学唱歌曲,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4、小结:小朋友唱的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摇篮曲》,其实《摇篮曲》不止是这一首,还有许多风格不同的《摇篮曲》,非常非常好听,小朋友想听吗?
5、音乐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根据歌曲情景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2、培养幼儿根据角色进行分工合作表演。
3、让幼儿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1、请幼儿根据教师范唱歌曲句子找出相应的图片,并按照歌曲的先后顺序贴在黑板上。
2、请幼儿用动作表示“你帮我、我帮你,世界真美丽!”
活动准备
1、图谱
2、 小蚂蚁和小蘑菇头饰若干。
3、 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打招呼,引出主题。
二、 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图意。
1、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2、 教师告诉幼儿老师把这个歌曲变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三、 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找到相应的图片。
1、 教师范唱第一句:“一群小蚂蚁,长在搬东西。”请幼儿说一说唱了图谱上的哪幅内容。
2、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后面的七句歌词。并请幼儿将找出的图片按照歌词的先后顺序摆放在黑板上。
四、 幼儿学唱歌曲。
1、 教师指图,幼儿跟随钢琴的伴奏演唱歌曲二遍。
2、 教师不指图,带领幼儿跟随音乐CD演唱歌曲一遍。
3、 教师请幼儿转过身去演唱歌曲,如果幼儿不记得歌词才可以转过身看一看黑板。
五、 请幼儿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1、 教师把幼儿分为8个小组,每组拿一张图片设计一个动作进行表演。
2、 幼儿根据图片指示设计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
3、 教师分别请每组幼儿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
4、 教师请其他组的幼儿学习那一组设计的动作,并一起表演。
5、 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边跳边唱二遍。
六、 引导幼儿根据情景角色进行合作表演。
1、 教师告诉幼儿小蚂蚁和小蘑菇听到了你们的歌声,很高兴。想邀请大班的小朋友来表演。
2、 选择头饰,分角色合作表演。
3、 互换角色,合作表演。
七、 引导幼儿向小蘑菇学习,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1、 教师:小朋友们,小蘑菇帮助了小蚂蚁避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个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八、结束部分。
1、请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歌曲表演给家人看。
教学反思
在这节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很集中,对活动很感兴趣。在教师出示图谱的时候,因为图片有点小所以导致坐在后面的幼儿不是看的很清楚。教师在与幼儿讨论设计动作的时候应该多问问幼儿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的自导自演。我觉得通过这节活动幼儿在情感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对这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有所把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去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并且多去发展幼儿的情感、知识技能和积极的个性。
小百科:蚁科通称蚂蚁,节肢动物门,多为黑色、褐色、黄色或红色,体躯平滑,或有毛刺、刻纹和瘤突。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辨别音的高低
2、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按音的高低送信,送信时灵活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3、可启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七个音的高低。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信件,音乐磁带,七个音
游戏过程:
1、幼儿可按意愿选择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扮不同音高的幼儿站在圈上,随音乐拍节奏;扮"小小邮递员"的幼儿听音乐边唱边做骑车的动作,在圈内跑动。
2、当音乐出现其它发音(do,si任选),立即带la的幼儿去送信,幼儿说一句:"(叔叔,阿姨)您家来信了",接信的幼儿说:谢谢,您辛苦了"。邮递员说:"不用谢,再见!"
3、游戏结束,邮递员与圈上的幼儿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反思:
《纲要》明确的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就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加。平衡感的发展对于我班幼儿还处于走轮胎、自转、走积木等形式上,平衡训练的形式上还比较单一,基于幼儿平衡感的发展需要和游戏的有趣形式,结合本主题,我设计了此次活动,通过活动主要发展幼儿的平衡感和团队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1、通过游戏发展幼儿平衡能力;2、锻炼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首先进行的是自编邮递员操,活动包括(上肢、下肢、手腕、脚腕,重点练习单脚、旋转平衡),通过前期的趣味活动活动上下肢,为下面活动做准备。集体活动是骑小车,幼儿拍成四排,骑小车到达二十米终点,然后返回,看哪队最先到达。第二个活动是幼儿排成四排,每队第一个幼儿头顶邮包跑到终点,然后返回交给下一位幼儿,最先送完的队伍获胜。老师亲自示范,头顶邮包,跑到轮胎那儿,然后跑回来,交给下一位邮递员,最先送完的队伍获得第一名。然后幼儿排成四排,每队第一位幼儿骑小车,手拿邮包送到终点再返回交给下一位孩子。
本次活动的过程首先是热身集体游戏活动体现了游戏的难度上层次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变换方式的送信,在距离上也逐渐增加难度。始终保持活动的趣味性和对孩子的吸引力。合作需要互相鼓励,需要幼儿相互间的默切配合,才能稳当顺利。
这节课下来,我也有几个点思考:
首先,我的创设缺乏趣味性,缺乏情境。我在活动准备阶段,通过表演邮递马车,作为导入。但是缺少音乐,情境性不够。孩子一到户外,很容易被外界的环境分散注意力。如果增加音乐,能够很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在活动中缺少儿童化的语言,一会有情境,一会又从情境中跳出。很难唤起幼儿的兴趣。在导入阶段,我可以增加一些小马踢踏的声音,多些动作表演,稳定混乱的秩序。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作为刚升入中班的幼儿,他们不会完全明白一个人结束送信,才能轮到下一个的道理,所以我没有必要硬让幼儿等待,可以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去送信,只要两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好了,可见,我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实在欠缺,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积累。
活动中,我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我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自己也加入了游戏队伍,玩得不亦乐乎。
本课我还有些不足之处,由于在跑道转弯处,不容易转弯,孩子们的邮递小车总是撞在一起,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还有就是2个游戏混在一起,目标不明确,建议课程教案设计的时候还是要改一下,到底是要发展幼儿的什么目标,我觉得应该是腿部肌肉,骑小车拼速度,又快又稳,头顶邮报也和现在的送信方式不符合,脱离了实际,可以在以后的课程中逐步修改完善。
小百科:邮递,通过邮政发送,是传送货物的一种形式,属于中国邮政的业务。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2、指导幼儿分配角色,合作进行表演。
3、引导幼儿有情感的歌唱,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一群小蚂蚁、两个蘑菇。
2、小蚂蚁、蘑菇头饰,雨伞两把。
3、录音机、雨声的磁带、歌曲伴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幼儿到室外观察小蚂蚁,引起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创设情景,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操作桌面教具,一群蚂蚁正在搬东西,(伴磁带中的雨声),忽然天上怎样?
(2)这可怎么办?(操作蘑菇)两个小蘑菇,呼唤小蚂蚁,“快快快,到我伞下避一避。”
(3)天晴了,雨停了,小蚂蚁要回去,说声“谢谢你”。出示小蘑菇说声“不客气”。
(4)教师唱:你帮我,我帮你,世界最美丽。
2、小朋友,刚刚歌曲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样?
3、教幼儿做发声练习。
4、教师完整范唱。
5、教幼儿学唱新歌。
(1)幼儿听老师弹琴一次。
(2)完整教幼儿演唱歌曲。
(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随琴练习演唱。
(4)集体一起演唱。
6、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逐句创编表演动作。
准备:扮蘑菇的幼儿蹲在地上,扮蚂蚁的幼儿扛食物。
第一段(1)—(11)小节,小蚂蚁做搬食物的动作。
第二段(1)—(11)小节,蘑菇做呼吸、邀请的动作。
(12)—(21)小节。
2)、完整的进行歌表演。
7、幼儿自选角色头饰,听音乐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和演唱。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集体听音乐进行歌表演《小蚂蚁避雨》。
三、结束部分:
欣赏故事录音《小蚂蚁做火车》。
四、活动延伸:
组织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绘画小蚂蚁。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7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我的小花园
大班音乐——《我的小花园》
一、目的:1、通过图谱教学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唱准弱拍起唱的歌曲,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优美的特点。
二、准备:1、花园情景图一张,节奏谱若干,图谱一张;
2、录音机一架 ,磁带一盒,钢琴一架。
三、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律动《新疆舞》入室
2、发声练习《逛公园》,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
3、节奏练习:
我 的 花 园 种 满 了 什 么 ? ( 鲜 花 )
0/ /0/
——————
0X / X XX X/X0
——————
这 里 有 什 么 颜 色 的 花 ? ( 白 花 )
0 / / 0
—— ——
0X /XXX /X 0
————
那 里 有 什么 颜 色 的 话 ? ( 红 花 )
0 / / 0/
—— ————
0 X /X X X X/ X0
—— ————
(二)结合图谱,理解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2、师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现歌曲清新、优美、舒畅的特点。
3、提问:听了刚才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学习歌词,掌握节奏。
1、幼儿完整跟读。
2、分句朗诵并根据歌词用体态节奏表示。
3、幼儿根据图谱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四)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按旋律朗诵歌词。
2、提醒幼儿注意休止符,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3、认识图谱中“”(连贯)“”(放声唱)“”(弱拍起唱)的符号。
4 、重点练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导幼儿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帮助掌握并唱准音。
5、幼儿练唱,采用合唱、轮唱、分组唱、个别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五)幼儿复习舞蹈《拾豆豆》。
(六)律动《兔子舞》出室。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学习用坚定、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
2、理解歌词内容,体验长大的自豪,增强自信心。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图谱(画有阳光雨露、新树枝、小松树等)
活动过程
(一)、熟悉旋律
1、 播放歌曲磁带,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旋律,说说对乐曲的初步印象(丰富:欢快、活泼等词语)
2、继续欣赏旋律,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打身体的各个部分。(多遍)
3、教师选取幼儿拍打动作,编成小组合,集体共同随音乐游戏。
鼓励幼儿随节奏拍打身体,拍出声音,在多次拍打中熟悉旋律,并且感受乐曲的欢快。
(二)、理解歌词
1、教师清唱歌曲多遍,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复唱该句,以表示肯定。
2、重点理解阳光雨露、哺育、新枝叶等词,并出示图谱以帮助幼儿理解。
(三)、学习歌词。
1、教师朗诵歌词,幼儿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用坚定、自豪的情感跟诵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教师用全曲带唱的方方,带幼儿学唱歌曲二三遍。
2、幼儿自由结伴歌表演请幼儿自由找一同伴,分别扮演小松树和小朋友进行表演,然后互换角色。
活动反思:
在歌唱活动中如何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呢,如果从头到尾没有变换方式,让幼儿进行多次演唱,幼儿肯定会失去兴趣,我在这次歌唱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喜欢随机变换多种演唱方式。在这周的歌唱教学《小松树》中,我随机用了一些有趣的方法,结果幼儿的演唱兴趣高昂,能按不同的要求顺利又愉快地完成了我教学活动。
歌唱活动《小松树》我分成了二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班幼儿已经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匹配。第二部分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能跟着节奏连贯的唱歌曲,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感觉。
小百科:松树,(学名:Pines):是松科、松属植物。世界上的松树种类有八十余种,松树主要分为马尾松、油松、白皮松、罗汉松、华山松、大别山五针松、红松、赤松、黑松、黄山松、云南松、金钱松、樟子松、雪松等。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9
一、作品
游戏玩法建议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2、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活动过程】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l)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1)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儿初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人的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捏对唱部分,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移时调整速度和韵味。
4、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黄梅戏《新猴子学样》。
5、师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戏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大胆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唱。
教师:小猴子怎样发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学说黄梅戏中的说白,并学唱戏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最后不再学样,改变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摘草莓——大班幼儿歌曲教案
活动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音乐《音乐喷泉》教案08-03
《音乐喷泉》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2-11
幼儿园大班音乐音乐教案07-28
幼儿园音乐大班教案07-31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2-14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6-15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6-11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6-09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钟》04-27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赛马》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