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儿园大班教案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一、主题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 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
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 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 粽子香袋
目标: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 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很多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和并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发展幼儿的逻辑能力,提高思维的敏锐性。
准备:
数字组成卡片,标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儿人数的1.5倍)
过程:
1.数字游戏《找朋友》----每个幼儿都分得一张0-10的数字卡片,贴于胸前。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7,请幼儿找胸前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得数是7的另一幼儿做朋友。
(1)首先两两找朋友,即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和为7.
(2)再让找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差为7的做朋友.
(3)请找对朋友的幼儿手拉手站着,并能说出如4+3=7的等式。适时提醒:如果教师手中的数字为8,而有些幼儿胸前的数字为2,那么这些幼儿即可以和数字为6的幼儿做朋友,也可以和数字为10的幼儿做朋友,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做好朋友哦。
2.游戏《翻得数》
(1)两位教师示范游戏规则:把30张卡片打乱,游戏者轮流摸10张,剩余10张反扣在桌子中间。
其中一游戏者先翻开桌面的任意一张卡片,此卡片上的数即表示得数。再从自己的手中找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与翻的牌一致,确认找对后就把着三张卡片整齐地放在自己的一旁。接着就轮到另一游戏者翻开桌面的一张卡片,依次类推。如果翻的卡片是5,而自己手中没有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等于5的,那么就把这张卡片拿到自己手中。桌子中间的卡片翻完后,手中牌少着为胜。
(2)小组内幼儿两两轮流继续游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讲述图意。
2、能合理大胆想象,并丰富词汇:张牙舞爪、缩成一团。
3、能安静倾听同伴的发言。
准备:
图片、头饰
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苏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惊险的故事。
二、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A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意(先遮住大灰狼)
1、图上有谁?它们在哪儿?干什么?
2、瞧,树丛中躲着一只大灰狼。它想干什么?(揭开大灰狼的遮盖纸)
3、你从哪儿看出来?
4、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张图的内容讲出来。
B出示图二,引导幼儿清楚讲述
发生了什么事?
1、小猪拼命逃,他会喊什么?小鸟又会说些什么?请小朋友与同伴讨论。
2、个别幼儿交流,师随机指导。
3、现在老师当大灰狼,小朋友一起扮演小猪,好吗?(师生合作,角色互换)
C、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营救方法
1、小猪会不会被大灰狼吃掉?为什么?
2、谁会帮助小猪?用什么办法?(讨论、交流)
过渡:让我们继续看图。
D、出示图三、图四
1、小猪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
2、小动物是怎么帮助小猪的?
3、师生表演。(师扮演大灰狼,生扮演小刺猬河马)
过渡:在大家的帮助下,大灰狼灰溜溜地逃走了,小动物们开心极了!
4、小猪得救了,它会对小动物说什么?
三、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1、在这个故事中,你们喜欢谁?为什么?
2、这个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谁来取一个?
3、请个最勇敢的小朋友来讲故事。
4、老师也想来讲故事了,想不想听?(师完整讲述)
四、结束
老师讲的故事好听吗?那么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能在教师引导下细致地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以探寻“大衣的秘密”为线索进行阅读,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猜想。
3、感受“得知真相大白”的快乐和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神秘的大衣”一件,大衣内侧挂满动物玩具。
2、东方娃娃绘本《神秘的大衣》人手一册,幻灯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教师身穿“神秘的大衣”出场,导入活动。
1、师:看,我穿的这件大衣看上去和一般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学习词汇:鼓鼓囊囊、宽大)
2、师:大衣里面会是什么?猜猜看! 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吗?
二、 教师出示“胡默尔先生”画面(课件中P2—3页或将此页上的胡默尔先生剪切下来的图样),介绍其名字,引导幼儿观察。
1、 师:这件大衣其实是胡默尔先生的,这可是件“神秘的大衣”哦!为什么说它是件神秘的大衣?(幼儿自由表达)
2、 师:胡黙尔先生正准备干嘛?(出门)你怎么看出来的?
三、以探究大衣的秘密为线索,师生共同阅读绘本(课件)自封面起至第8页。
1、 当读到P2—6页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词汇:好奇)
师:街道边有三个孩子,他们看着胡默尔先生,心里在想什么?
这三个孩子为什么要躲在柱子后面?他们在听什么?想什么?你又发现了什么?
2、观看课件中P7—9页。
师:胡默尔先生有什么变化?他怎么会长高的?(幼儿自由表达)
3、 师生共同阅读P10—13,引导幼儿发现画面细节(如:漏出的水、房子里的影子),从而进一步进行猜想。
师:孩子们继续跟踪,后面还有什么奇怪的事发生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幼儿人手一本绘本自主阅读,教师巡回参与。
引导幼儿按照“大衣的秘密是什么”这条线索阅读。
师:孩子们有没有发现大衣里面的秘密呢?胡默尔先生愿意让他们看看大衣吗?
五、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1、师:大衣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胡默尔先生原来是干什么的?(动物园园长)
他为什么要带动物们回家?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幻灯,并请幼儿用动作表示P20—23动物们挤在大衣中的夸张场景;找找P24—25中动物在胡默尔先生家中的位置。
六、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最后带着触摸“神秘的大衣”的满足感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变化的。
2、观看月相变化图,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3、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兴趣,能关注月亮的变化。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画视频《月亮姑娘做衣裳》、月相图。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学习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2、难点:如何让幼儿了解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师:今天你们的老朋友米奇给小朋友带来一个谜语,猜一猜是什么?(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2、观看故事动画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听一听。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观看动画《月亮姑娘做衣裳》
(2)月亮姑娘最后穿上合适的衣裳了吗?
(3)为什么月亮穿不到合适的衣服?
小结:因为月亮姑娘的身体不断变化。
(4)故事中的月亮是怎样变化的呢?
(5)开始的时候月亮是什么样的?先说一说,看动画片。
月亮姑娘变成什么样子了?说一说,看动画。
月亮姑娘又变成什么样子了?说一说,看动画。
最后月亮姑娘变成什么样子了?说一说,看动画。
幼儿学习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3、观察月亮变化的过程,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1)当月亮变成圆盘的时候,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满月”。
(2)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也没法给你做衣裳了。谁知道,接着往下月亮会再变成什么样呢?想一想,谁来说?(会变成,像小船的,会变成像镰刀的)
(3)求证。 观看PPT,引导幼儿感受月亮的变化规律。
师:月亮由瘦慢慢变胖,当满月过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像什么什么然后又变成什么样子了?最后变成什么样的?
小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开始的时候月亮是由瘦慢慢变胖了,变成了满月以后月亮又慢慢的变瘦了。
(4)月亮姐姐是不断变化着的,是随便变化的?(是有规律地变化的。)
4、认识新月、月亮变化周期。
(1)小朋友你知道最瘦最瘦的月亮叫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叫新月)
你在黑板上找找有吗?为什么老师没把新月请出来,让米奇告诉你吧。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
师:新月过后?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形如弯弯的眉毛,所以这时的月相叫“饿眉月”。)在黑板上,再找一找峨眉月,它像眉毛所以叫他峨眉月。
小结:原来在峨眉月出来之前,新月是最先出来的。
(2)月亮由瘦变胖,又由胖变瘦用了多长时间呢?
月亮就这样有规律的变化着,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时间为29.53天,也就是中国农历一个月长度。
(3)老师这有一张图片记录了月亮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给它起名叫“月相图”
5、操作实验。
请你也做一个“月相图”,7个人一组一起来做吧。
活动反思: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产生了“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一月之前,我就布置了学生观月相、画月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个形象生动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月相的“距离”,为上课做好铺垫。课上,我先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月相图,观察之后,大家发现几乎每个同学记录的都差不多,于是,我又展示了一个用flash做的月相变化图,对比之下,大家总结出了一个月中变化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到较抽象的认识,为研究月相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讨论。月相的成因主要是和月球本身的特点及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有关的,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作为。课上,我和学生在总结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会改变的。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这与月球的运动有关吗?这么一引导,学生顿时来劲了,纷纷在小组内交流起来,并不时地用手在那比划,其实是在用手做模拟。接下来的交流,也证实了我的想法,学生确实拿着书、手等上来边说边演,甚至还画了草图,乖乖,和我想给他们看的动画演示基本一致,这讨论的价值还是挺大的。学生大致的意思是月球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相是它反射的太阳光,而且它还不透明,月球围绕地球转,转的过程中,由于阳光照到月球的大小面积不同,所以形成了月相。所以说对天体研究并不一定只是科学家的任务,并不一定要借助精密仪器才能完成,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用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探索宇宙奥秘,解决天文问题,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建立自信。
再而,不可轻视学生的观察。当学生看完我准备的月相形成的动画演示后,就有学生对我的这幅图提出了疑问:当月亮转到满月这个位置时,我们怎么看得见月亮呢?地球不是把太阳照上来的光挡住了,地球比月亮大呀。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这还真把我问住了,幸亏是在课后问的,不然还真不知道怎么面对全班解释。课后,我赶紧上网充电,才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投影在天球上,称为白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投影在天球,称为 黄道。白道和黄道之间有5°9′的一个夹角,所以月球运行到满月的位置时,看似被地球挡住了,其实由于太阳和月球不在同一平面,所以,不会出现月球每运转到满月位置时,就看不见月亮。只有当月球与太阳同时位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才可能发生月食,即学生说的看不见月亮了。第二班教学时,也碰到了这样的学生,由于前面做了“功课”,所以当场就做了一番解释,听得学生是无比佩服。其实,我还真得感谢我的学生,没有他们的“刁难”,我也不会去学,去看,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小百科: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中国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三、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四、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上画上两座房子、房子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
五、活动过程
复习5的分解组合、
对对碰
教师:我说五、
幼儿:我对五、
教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1和4。
教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许多小动物都收到了树妈妈的信、你们猜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呀?(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小熊猫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小熊猫,将6只小熊猫分在两座房子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3、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方式:1冬眠.2换毛。3南飞。4储存粮食。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2.通过看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初步理解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季节的关系。
活动准备:动物过冬图片。青蛙、蛇、刺猬、熊、蚂蚁、老鼠、蜜蜂、鸡、鸭、鹅、兔、羊、等图若干。房子四座。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是冬天?
师:天这么冷,我们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那你用什么方法能让自己变暖和?
师:我们小朋友可以通过运动、穿上棉衣、带上手套、等方法让我们变暖和,可是,许多小动物没有棉衣、围巾、空调、等,那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它们吧!
二、基本活动
了解冬眠的动物。
师:呱、呱、呱,谁来了?我们一起来问问青蛙是能怎样过冬的?
幼:青蛙、青蛙、你是怎样过冬的?
让幼儿说说青蛙是怎样过冬的,教师解释什么叫冬眠。
师:还有那些动物和青蛙一样是冬眠过冬的,请看大屏幕。
了解飞到南方过冬的动物
师:出示天鹅,这是谁?你要到哪里去?
让幼儿说说天鹅是怎样过冬的?什么时候鸟?看图片
师:还有一些动物的过冬方式和他们不一样?请幼儿猜一猜?
了解换毛动物,请看图片。
三、互动
提问:冬眠动物有哪些?
换毛过冬的动物有哪些?飞到南方过冬的动物有哪些?
四、教师讲故事动物过冬,在讲故事时提问:故事中出现那些动物。他们又是怎样过冬的?
储存粮食的动物,请看图片。
五,游戏小动物找家。
师:小动物们都很聪明,相出好办法来渡过寒冷的冬天,他们有的冬眠,有的换毛,有的南飞,有的储存粮食。他们是能干的小动物,其实,动物在每个季节里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这也是它们保护自己的方法,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要捕杀他,要爱护小动物。我们要为它们度过每个季节而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中对南瓜的认识。
2、从南瓜颜色以及形态清楚的分清南瓜。
活动准备:
1、南瓜饼一份。
2、一个大南瓜。
3、南瓜花与秧图片。
活动过程
一、南瓜饼
1、谁认识桌上放着的好吃的啊?
2、南瓜饼好吃不好吃啊?
3、谁知道南瓜饼用什么做的呀?
4、那你们认识南瓜不?
5、大家来认识桌上的南瓜吧。
二、观察南瓜和图片
1、南瓜的秧茎部细长长的,茎上有小刺,整个身体都是绿色。
2、南瓜开花大大的,有黄色的花瓣。
3、南瓜的叶和身上的颜色一样,宽卵形叶边有锯齿的形状,叶面有绒毛。
4、看南瓜的皮光滑,果长的大扁球形,面上有纵沟和隆起,像桔瓣状。
5、南瓜的种子是白色的,长成椭圆形,能吃或入药。
三、说南瓜
1、南瓜大家都吃过怎么做的?
2、南瓜粥、饼、汤、炖南瓜……
3、谁知道南瓜的食用益处?
4、吃南瓜对胃好,南瓜中有锌的成份,对我们的皮肤、指甲、眼睛都有益。
5、南瓜的全身都对我们身体有益,我们要多食用南瓜。
活动结束
1、抢答问题,奖励南瓜饼。
2、在复习中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书与人们之间的关系。
2、对书产生阅读的情趣。
3、探索、发现生活中书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挑选一些特殊的书;PPT、四张桌子、记录板等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我最喜欢的书
1、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你喜欢的是什么书?为什么”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幼儿对书的经验)
2、小结:原来书能告诉我们故事、了解许多知识、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二、观赏讨论
——感知不同的书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要(从书到人)
1、老师呈现自带的书。
“看看老师带来的是什么书,是谁需要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幼儿自由看老师提供的图书。
(小学课本、地图书、教科书、布书、日文英文书等)
3、交流:这些书有什么用,谁需要的。
4、教师重点介绍布书、盲文书。
5、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国家人都喜欢看书,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要,许多书变得不仅有用,还很有趣。
三、想象交流
——进一步对书产生兴趣与阅读的情趣(从人到书)
1、过渡语:如果你是书的设计者,你会为谁设计一本怎样的书呢。
2、看看猜猜:可能吗?
从人们不同需要引出不同的书。
3、幼儿分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4、集体验证:通过PPT了解一些特别的书,如:石书等。
四、借阅图书
——将活动内容顺延于日常活动中
提出借阅要求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鸟类分窝的生活习性。
2、把握6以内的组成,尝试用数字和符号加以表示。
活动准备:
1、课件《小鸟分家》。
2、人手一份记录纸笔。
3、两人一份小鸟分窝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各种各样的鸟窝
1、教师:你们知道老鹰窝的在哪儿吗?燕子的家在什么地方呢?海边的悬崖上又是谁的家?请幼儿猜猜看,并说说自己知道的鸟窝。
2、播放课件【图片欣赏】。
3、教师:今天老师带来的窝就是小鸟的家。
二、小鸟分家
1、播放课件中的【游戏一】。
2、教师:鸟妈妈在树林里造了2个鸟窝,想让6只小鸟分别住在2个鸟窝里,怎样住才合适、舒服呢?幼儿观察鸟窝的大小,将6只小鸟分住在两只一样大的鸟窝里,说说理由。
3、教师按照幼儿讨论的结果拖动小鸟,请幼儿观看正确效果。
4、播放【游戏二】,同上。
5、播放【游戏三】,同上。
6、小结:两个鸟窝一样大,鸟窝里小鸟的数量也一样多。两个鸟窝相差小一点,鸟窝里小鸟的数量也相差少一点。两个鸟窝大小相差很大,鸟窝里小鸟的数量就会相差很多,鸟窝小一点住的鸟就少一点,鸟窝大一点住的鸟就可以多一些,这样小鸟们才能住得舒服。
三、记录小鸟分家的情况,了解6的组成
1、分发纸笔,请幼儿记录下三次分家以后,两边小鸟的数量。记录的时候请幼儿运用分合符号"╱╲"(从上往下看是分,从下往上看是合。)
2、请幼儿说说请幼儿说说6的组成。
活动延伸:
教师:鸟妈妈又生了很多小鸟,鸟窝里的小鸟也会越来越多了,如果还是只有2只鸟窝,但是有7只(8只、9只、10只)小鸟,鸟妈妈应该怎样分,才能让他们住得舒服呢?请幼儿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写一写。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1
幼儿园大班教案12-16
幼儿园大班教案05-28
大班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模板12-14
树幼儿园大班教案01-14
幼儿园大班运动教案01-14
《毛衣》幼儿园大班教案01-13
《舞龙》幼儿园大班教案01-13
幼儿园大班《板凳》教案01-13
幼儿园大班《冬天》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