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

时间:2022-06-12 18:53:52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10篇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粽子,鸭蛋,香包,图片

  活动过程:

  一、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每年的农历五月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他。

  二、端午的习俗

  1.小朋友,今天,我们的、教室的门上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挂呢?

  2.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1)挂艾叶:净化环境,驱虫驱蚊。

  (2)赛龙舟:划船救屈原。

  (3)吃粽子:屈原死了,投河喂鱼救屈原。

  (4)配香包:驱邪的意思。

  三、学习儿歌《赛龙舟》

  四、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

  今天,小朋友们带了了许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摸摸看,想一想,它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认识粽叶

  粽子上的阵阵清香是从这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并讲诉粽子的馅以及它的味道。

  4.小结: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担心这样的社会活动幼儿大概不会有多大兴趣,但活动的过程和效果却令我兴奋:当我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时,幼儿听得非常认真,他们的小脸上出现的是敬佩的神情。在听到屈原投江自尽的时候,他们的神情暗淡下来,一副副伤心的表情。有的幼儿还把从爸爸妈妈那儿听来的别的来历和习俗讲给大家听。有的幼儿还说出了门上插艾草、小孩戴“长命缕”等习俗,看来幼儿的知识经验储备得还是不少的。

  活动中,幼儿又进一步的知道了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缘由,使幼儿对端午节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学习儿歌赛龙舟的环节中,强烈的激发了小朋友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很认真地学习,非常的好.

  最后的吃粽子环节,小朋友又特别的开心,使活动达到高潮.

  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2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体验吃粽子的快乐。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

  活动准备:

  每组桌子放上大小形状味道各不一样的粽子一盘,湿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师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的,猜猜会是什么?——幼儿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形状的,再猜猜会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这一会儿像……有一会儿像……会是什么呢?——哇,原来是是香香的粽子

  2、尝尝说说——好香的粽子,你吃过吗?什么味的?你们还想不想吃?——幼儿吃粽子

  A、每位幼儿拿一个小粽子,自己来剥,剥下的粽叶放在盘子里。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吗?

  B、幼儿边吃粽子边随机问: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问与小结:——吃粽子的时候先把什么解开。(绳子)然后剥开什么?(粽叶)——你刚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鲜鲜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会吃粽子呢?——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呢?——原来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会有什么活动呢?(迁移活动:了解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写王字挂香袋

  4、拓展游戏——QQ粽子店环境创设: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种可以做馅的图片玩法:幼儿剪下做馅的图片,贴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讲讲它的味道。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教学反思:

  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

  2、准备端午节的资料、风俗

  3、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4、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活动前环创区角创设:

  1、科学角: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美工角:摆放制作荷包、五彩线、和制作粽子的材料

  3、游戏区:赛龙舟的图片,屈原的图片等

  3、阅读角: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三、活动过程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学习端午节的儿歌,《快乐的端午节》儿歌五首。

  (1)

  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2)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3)

  五月五,过端午,

  赛龙舟,敲锣鼓,

  端午习俗传千古。

  (4)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

  (5)

  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

  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

  4、动手操作:各班开展包粽子,制作荷包、编制五彩线等活动。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3、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赛龙舟的图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节PPT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入故事,导入本次的端午节活动。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个孩子,虽然这四个孩子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顺,一到过节都会回家来看望自己的亲人。

  小朋友你们都知道有哪些节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个孩子都回来了。他们每人给花婆婆带回来了一件礼物。

  花婆婆非常高兴,惊奇的问:“你们怎么回来了,还带礼物。”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今天过节呀?

  花婆婆说“今天什么节日啊”孩子们说,打开礼物你们就知道啦。

  2、教师讲完故事后,带领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观看第一个礼物盒——艾蒿。请幼儿观察猜节日。

  (2)教师继续出示香包、划龙舟的图片、粽子请幼儿猜节日。

  3、现在你们告诉花婆婆,过的是什么节日呀?

  (1)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人们就会用这些特别的方法来庆祝。

  (2)端午节的各种来历和传说,最常见的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3)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秦国攻破楚国时,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教师小结:农历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入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

  4、教师请幼儿交流:你们过端午节都干些什么?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1)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2)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5、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引导幼儿观看制作粽子的过程。

  (1)看完课件后,你们想不想自己尝试包粽子呢?

  (2)此活动环节可以分为两个活动:意识手工活动、而是游园活动。

  6、教师播放端午节PPT,引导幼儿观看划龙舟视频。

  教师组织幼儿一起参与游戏:赛龙舟。

  四、活动总结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6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活动反思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7

  教材分析

  在一系列端午节主题活动中,幼儿对端午节习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对龙舟竞渡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本节活动为幼儿创造亲身实践的机会,帮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不同传说,进一步了解各地不同的竞渡方式,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团结协作的力量,激发幼儿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龙舟的不同传说,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2.能用多种方式搜集关于龙舟竞渡的信息、资料,积极与同伴交流龙舟竞渡的传说。

  3.积极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赛龙舟的传说故事,以及各地龙舟竞赛中方式,完成调查表。

  2.纸箱龙舟4个,鼓,纸棍。

  3.邀请家长志愿者4-5名。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交流《龙舟竞渡调查表》,自主了解龙舟竞渡的由来及比赛方式。

  (1)请幼儿讲述龙舟竞渡的不同由来,知道龙舟竞渡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小结: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因谏不成反遭放逐。悲愤中,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播放教学课件,进一步了解各地龙舟竞渡的不同。

  讨论: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龙舟竞渡需要几人参加?都干什么?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小结: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龙舟竞渡根据龙舟大小确定人数,有17人、23人等多人组成。有舵手、鼓手、划手,需要多人齐心协力完成。

  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我们平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3)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0年5月16日作出决定,将龙舟竞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龙舟赛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展的比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龙舟节”。现在的龙舟竞渡,已经走向国际。

  2.组织幼儿玩“赛龙舟”游戏,感受同心协力获得成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1)家长志愿者和幼儿分组比赛,老师当裁判,听口令后几组同时把龙舟划向终点,先到者为胜。

  (2)讨论游戏中遇到问题,分享游戏经验。

  提问:你们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脚没有走齐,太挤,用力不均匀)怎样才能将龙舟划得又快又稳?(喊口令,听口令一起用力)

  (3)再次玩游戏,体验成功的欢乐。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8

  活动目标: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对过端午有一定印象。

  课件准备:

  《端午节》动画视频;“端午习俗”组图;《过端午》儿歌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播放动画视频《端午节》,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你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和谁有关?

  小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出示组图“端午习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师也可出示粽子、艾草、香囊、五彩绳、彩蛋等实物)

  ——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你家过端午还有什么其他习俗吗?

  ——图片上的习俗你知道哪些?说说看是什么。

  小结: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配香囊、戴彩绳、挂彩蛋。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过端午》,带领幼儿诵读儿歌。

  ——我们把端午节的一些习俗编成了一首儿歌,来听听看吧。

  ——跟着老师念一念。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生活区,投放粽叶、糯米、馅料、绳子等,组织幼儿亲手包粽子。

  2.在美工区,投放绘画彩蛋,组织幼儿画彩蛋。

  日常活动

  制作简单的报纸圈,组织幼儿到操场上模仿划龙舟的动作,分组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端午节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感受端午习俗。

  附【儿歌】

  过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活动反思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视频

  1 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师:哇 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 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 ···· 圆圆的 有角的 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 清小朋友们摸摸看 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 师:好了, 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三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运用句型"不仅···还···"1 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 赛龙舟 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知、实验认识艾叶和菖蒲,知道它们都是草本植物,具有防蚊蝇的功能。了解“恶月”的含义。

  2、积极参加实验活动,并能够细致地观察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每组备有艾叶、菖蒲若干。

  2、收集一小瓶蚊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艾叶和菖蒲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草本植物。

  2、通过仔细观察小实验,知道它们中含有的芳香油能够驱除蚊蝇。

  3、通过讨论“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上挂艾叶和菖蒲”了解“恶月”的含义。

  4、拓展话题:如何防止蚊叮虫咬?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08-02

幼儿园小班社会端午节教案07-20

幼儿园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11-11

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活动教案04-09

幼儿园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5篇11-11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教案04-09

幼儿园社会领域端午节教案(精选15篇)04-29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10篇)06-12

幼儿园端午节社会教案最新5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