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案 篇1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纽扣
二、活动目标
通过对纽扣的观察、摆弄和分类,使幼儿了解纽扣的外形特征及不同的用途。培养幼儿比较的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适用对象
小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各种不同的纽扣、细绳、牙签、细铁丝、白纸、画好头像的纸(没有眼睛、嘴)、小筐等。
五、活动过程
探索的问题:纽扣除了可以用在衣服上,还有什么其他用途?
幼儿讨论。
(1)纽扣可以钉在包上,很漂亮。
(2)可以做布娃娃的眼睛。
(3)可以串纽扣,用纽扣摆好看的图案。
幼儿设计方案。
(1)小花开了,用不同的颜色拼成美丽的小花。
(2)美丽的纽扣房子,用纽扣进行摆放、拼贴。
(3)串糖葫芦,可以按一定的规律串。
幼儿记录。画一画我玩纽扣的过程。
玩一玩:用纽扣给头像添上眼睛和嘴。
出示画好的头像,请小朋友想办法,挑选合适颜色的纽扣给小动物(小人)添上眼睛和嘴。
六、注意事顼
1.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要做到“两化”:多样化和安全化,即颜色、形状、材料多样化;不能提供太小的纽扣,以防幼儿放进嘴里。另外要教育幼儿不要把纽扣放在嘴里咬。
2.在开始时,教师一定要用神秘的语言吸引幼儿,要特别强调让每个幼儿拿和别人不一样的纽扣,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的纽扣,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教案 篇2
幼儿园音乐教育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一)《纲要》中的艺术领域目标及解读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纲要》的这种表述使我们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幼儿音乐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音乐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音乐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音乐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这是必须深入领会并在实施中进行贯彻的基本理念。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目标:
第一层次目标——艺术教育终极目标
第二层次目标——音乐教育总目标
第三层次目标——各年龄段音乐教育目标
第四层次目标——具体音乐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1、“以美感人”——以“审美”为核心的幼儿音乐教育
用美好的音乐感召幼儿,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生活环境和音乐中蕴含的美,熏陶自己心灵世界的美,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音乐美妙的境界。
2、“以乐施教”——以游戏为手段的“愉悦性”的幼儿音乐教育
让幼儿与音乐一起玩,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探索音乐的奥秘,学习并大胆尝试用个人喜爱的方式来抒发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以情动人”——以幼儿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音乐教育
在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智慧与灵感,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需要,健全幼儿的人格,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歌唱活动
2、韵律活动
3、音乐欣赏活动
4、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
1、“三段式”结构:即把音乐活动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这种组织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所普遍采纳,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音乐活动组织结构。一般在开始和结束部分通常是安排复习性质的活动内容。开始部分最常见的程序是律动进教室-练声-复习歌曲或韵律动作,结束部分最常见的程序是复习韵律活动、歌表演或音乐游戏。基本部分就是安排新授活动。
2、“一杆子式”结构:既没有明显的三部分划分界限,而是围绕新内容来组织安排活动结构。突出主题,激发儿童兴趣为导入目的,递进式的进入到新作品的感受和学习活动。这种组织结构目前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运用得较多。
四、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及教学方法
※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
(一)幼儿园歌唱活动的价值与目标
幼儿园歌唱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幼儿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正确演唱歌曲,尝试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情感体验。歌唱活动中幼儿的自主表现、情感体验的抒发与正确歌唱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二)有关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1、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指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唱歌,都应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嘴唇的动作要求自然,正确的歌唱姿势,可以使幼儿在歌唱时保持最佳的气息通道状态,有利于用美好自然的声音唱歌。
2、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时有气息的支持,才能保持或延长歌声,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应该是自然地吸气,均匀的用气。
3、发声:正确的发声方法是使歌声优美、动听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儿童学会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来唱歌就必须用一定的发声技巧。对于幼儿来说,首先要告诉幼儿的是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下巴放松、嘴巴自然打开、不大声喊叫,也不过分的克制音量。
(三)新授歌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模式一: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
1、引出主题。
2、范唱新歌。
3、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和记忆歌词。
4、用全曲带唱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新歌。
5、在必要时用教唱的方法帮助儿童掌握新歌中的难点。
6、采用各种不同的演唱组织形式,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在反复练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新歌。 模式二:先分解后累加的模式 (案例分析)
1、教师将歌曲中的节奏、歌词、曲调分解出来,作为节奏活动、语言文学活动、节奏朗诵活动、韵律活动等材料分别加以使用,使幼儿初步掌握歌词或旋律。
2、采用按节奏朗诵歌词并同时倾听曲调的过渡方法,最终由幼儿自己将歌词填入曲调唱出。
●从动作开始的设计:
范例:小班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1、教师提出游戏的方式:教师说出身体某一部分的名称时,全体幼儿以最快的速度将双手放到该部位上去。
2、教师以随意的顺序说,有时快,有时慢,使幼儿感到紧张有趣。
3、教师改用歌词中的顺序说,并逐步加快,让幼儿逐步发现其中重复的规律。
4、教师改用歌唱的方式发出指令,让幼儿逐步熟悉歌曲的整体形象。
●从情景表演开始的设计:
范例:小班歌曲《谁饿了》
1、教师表演,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全部歌词内容。如“一直大猫出来了”(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肚子饿的咕咕叫”(做出表现肚子难受的样子),“看见了小老鼠”(做出看见食物很惊喜的样子),“啊呜啊呜吃完了”(先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再做出吃饱后很满足的样子)。
2、教师邀请幼儿猜想教师的表演所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一开始是谁来了?他怎么了?后来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它又怎么了?
3、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组织歌词演唱给幼儿听。
4、教师邀请幼儿一起随歌声边唱边做动作。
●从故事讲述开始的设计:
范例:中班歌曲《迷路的小花鸭》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一个池塘,池塘边有一棵柳树,柳树下有一只小小的花鸭子,小花鸭正在伤心地哭。接着,教师请幼儿猜想:小花鸭为什么要伤心地哭?最后,教师完整地讲述第一段歌词中的故事。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了解空气占有空间的性质。
2.运用所获得的体验及时调整操作方法,并能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空气占有空间的性质。
难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操作,并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活动准备
1.装有水的水盆若干。
2.自制潜水员,透明杯每人一份。
3.纸、笔。
4.抹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潜水员,提出问题
师:你们看,知道他是谁吗?(出示潜水员)
师:潜水员会干什么?把潜水员放在水上。
师:咦!潜水员为什么没有潜入水底呢?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透明杯,进行猜测,并分组试验,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师:这是什么?
师:我要用这个杯子帮助潜水员潜入水中,猜一猜潜水员的衣服会不会湿呢?
幼儿操作,并交流结果。
师:你们的潜水员进入水中了吗?
师:潜水员的衣服湿了吗?
2.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师:许老师今天也要来试一试,注意看哦。
幼儿讨论:潜水员现在在哪里?他的衣服会湿吗?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我的潜水员衣服湿了吗?
师:我是怎么做到的?
幼儿讨论:为什么潜水员潜入水底而衣服没有湿?如何让潜水员潜入水底而衣服不湿?
幼儿记录杯子放入水中的方法。
3.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调整方法,再次操作。
师:你们可以再试一试,怎么样可以让自己的潜水员衣服不湿。
引导幼儿及时观察自己的实验结果。
师:你的潜水员在运动的过程中湿了吗?
师:你是怎么做的?你认为潜水员为什么会湿?
师:水是怎么进去的?
4.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幼儿交流讨论。
师:刚才你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师:谁的潜水员没湿,是如何做到的呢?
幼儿讨论潜水员不湿的方法。
师:为什么同样是把杯子放入水中,潜水员有的会湿,有的不会湿?放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交流。
教师操作两种方法(直放、斜放),幼儿观察。
师:水只要有一点缝隙就能跑进杯子里去,为什么杯子竖直放进水里,水就没法进入到杯子里呢?
小结:当杯子竖直倒扣放入水中,杯子里充满了空气,挡住了水,水进不来,潜水员就不会湿;如果倾斜杯子,空气就会从杯子里跑出来,水也会流进杯子里,潜水员就会湿了。
三、结束部分
1.请幼儿可以再尝试。
2.整理材料。
活动延伸:
1.出示纸巾,将纸巾放在杯底,问:“将杯子放进水中,纸巾会湿吗?”
2.请幼儿回家后进行试验,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紧凑。从执教后的效果上来看,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通过一次次问题的抛出,请幼儿思考,培养幼儿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操作都给幼儿新的挑战,让幼儿自己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原来空气无处不在——由于杯子里充满了空气,当我们将杯子竖直压入水中时,杯子里的空气就会把水阻隔在杯子外面,不会进入杯子里。
活动中教师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自由探索空间,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同伴间相互的学习。满足了幼儿的探究欲望,使幼儿萌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幼儿园教案 篇4
玩法:
1、一起叫口令:"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走路不许笑!"
2、口令完毕,立即保持静止状态,无论本来是什么姿势,都必须保持不动。
3、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说话,或者笑,或者行动,则这个人是游戏失败者。暂停一次游戏,然后再开始下一轮木头人游戏。
4、教师可创编各种口令,让幼儿单脚站立不动、下蹲不动、一手着地不动等。
《切西瓜》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2、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已认识西瓜,了解西瓜的外形特征。
2、吃过西瓜。
3、毛毛虫的头饰。
【活动过程】
1、带领孩子做热身运动。
2、讨论西瓜的外形特征。
猜谜语导入课题。
师:西瓜长得什么样?我们想一个什么好办法,让大家变成一个大西瓜?(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现在我们变成大西瓜了)
师:我们用什么办法能变成小西瓜?(幼儿手拉手,小碎步朝圆心走,变成一个小西瓜)
3、游戏:切西瓜
幼儿围成圆圈,教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教师边走边有节奏的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教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
4、教师扮演毛毛虫来吃西瓜练习切西瓜游戏。
5、请2名幼儿扮演毛毛虫的朋友练习从三处切西瓜进行游戏。
6、放松活动。
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放松活动。
师:毛毛虫和他的朋友们高兴的说:“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好吃的水果,咱们一起到我家里去吧。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
(2)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故事《傩戏的传说》、傩戏面具(实物、图片)
操作材料:
绘画笔、纸、剪刀、松紧带、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苗寨里……(故事附后)
二、老师:现在,我们贵州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表演傩戏的传统,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请大家欣赏。
(1)介绍表演傩戏的场景。
傩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突出人物性格。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现在傩戏已成为当地农民闲暇季节喜爱的娱乐形式,除保留祭神驱鬼逐邪外,还充满了对平安丰收的祈祷,象征勇敢和胜利。现已被纳入旅游娱乐活动,傩戏的演出形式简易、随意,通常于晒坝或村街便可以出演。
(2)介绍傩戏的各种角色。
傩戏里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野兽的面具,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
(3)重点介绍傩戏面具的特征。
面具的眼睛是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眼睛特别大,还有眉毛又粗又长,也有的眼睛用很多锯齿线和花纹来装饰,看上去很吸引人。面具的鼻子也很大,两个鼻孔圆圆的,有点吓人,还有的鼻子下面装有大胡子。面具的嘴通常是张开的,有一排排白白的牙齿,在牙齿的两边还有四颗又尖又利的獠牙,很凶猛的。面具的头上的装饰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用小鬼的脸来装饰,有的是有漂亮图案的帽子,还有一些用龙或动物的图案来装饰,这样就可以达到赶跑敌人的效果。
(4)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对傩戏面具的感受。
你看到这些傩戏面具有什么感受?
你最喜欢哪一种面具?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老师:“傩戏面具又神秘又有趣,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面具吗?快画出来吧!”
(1)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2)指导幼儿进行绘画。
(3)帮助幼儿掌握面具的大小和绘画的着手点,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已经画好脸形的作业纸。
(4)重点引导幼儿把面具的五官特征画出来。
(5)协助幼儿将画好的面具剪下来,制作成傩戏面具。
四、小结活动。
(1)鼓励幼儿用语言向同伴描述自己设计的傩戏面具,并给自己的面具起名字。
(2)引导幼儿用自己制作的面具来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首先出示了自己的'作品,我制作了两个不同表情的面具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的积极性,在同时又出示了制作的材料用幼儿来制作。让幼儿说说自己的五官长在什么地方,来引导幼儿去观察不同面具的不同特征。我在材料里准备了不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嘴巴,不一样的耳朵和鼻子和不一样的眉毛。去让幼儿大胆地想象做一个能夸张的表现人的表情的面具。当幼儿戴上自己做的面具后,幼儿的那种开心之情真是不言而喻。整个活动虽然幼儿热热闹闹的讲、做显得很次序井然,但是还是有许多的问题:
1、讲解于操作方法可以更童趣点、合理点。
我重点讲解了五官的摆放位置,特别是眼睛和鼻子摆放正确的位置。可以让幼儿在摆放时和自己对比等等。
2、注意幼儿已有经验的整合。
3、对幼儿相互合作引导不够。
活动中一些能力相对差一些的幼儿可以请求已经完成作品的幼儿的一些帮助,教师没有安排快速的幼儿帮助他们,以至于动作快的幼儿很快,而慢的幼儿则一堂课下来,什么也没有贴好的情况发生。
4、幼儿操作的时间过于简短。
在活动的第一环节,由于教师给幼儿的提问过多,导致幼儿操作的时间有限,应该减少提问的时间,多一点让幼儿探索的机会。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并愿意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2、愿意积极探索,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个勺子、糖、盐、米、奶粉、果汁粉、沙子。豆子。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给小朋友们尝一尝,然后再轻轻的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尝到的是什么味道的?老师随机给小朋友分两种饮料(白开水、糖水)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有的是甜的有的是没有味道的?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糖宝宝到哪儿去了?
二、动手操作
1.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糖溶解的现象。
(1)先让幼儿大胆猜测实验结果
(2)教师和幼儿一起操作:先尝一口自己杯子里的水(无味),然后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会发生什么变化?用勺子搅拌一下,观察糖到哪里去了吗?躲到水里去了!请幼儿再次品尝水(变甜)
(3)请幼儿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糖放在水里化掉,不见了,这个过程就叫做溶解,我们的水就会变甜。
2.请幼儿自己操作。
(1)帮助幼儿拓展经验,引导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会溶解?
(2)师:老师这里还有米、奶粉、果汁粉、沙子、盐,你们也来试一试?(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溶解显现、颜色变化,发现有的物品不能溶解。
(3)幼儿自由交流实验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三、结束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东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们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好不好?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不足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在今后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百科:物质溶解于水,通常经过两个过程: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这种过程为物理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作用。
幼儿园教案 篇7
“大南瓜”
活动目标:
1、调动多种感官感知南瓜的形状与特征。
2、乐于探索,会关注比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
3、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形状的大南瓜12-16个,南瓜食品若干、切刀、盘子9个等,各种颜色的贴纸、装饰材料。糯米预先搅拌好,南瓜几块煮熟。
三、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出,幼儿自由探索有关南瓜的信息
师:老师带来了一种秋天的果实,请大家来猜一猜它是什么?
大南瓜有很多秘密要告诉大家,请每2-3位小朋友一起去抬一个南瓜放在自己组上,摸一摸、抱一抱、看一看、说一说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
幼儿自由感知获取有关南瓜的信息,教师巡回观察、倾听幼儿的发现,比一比自己的南瓜与他人有何异同,引导幼儿避免无关事物的干扰。
二、幼儿分享交流获得的经验,教师引导、协助幼儿梳理信息,使之更为完整。
师:刚才大家和大南瓜一起做了游戏,请你来说说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
整理:
1、颜色:(哦!某某小朋友发现了南瓜的颜色是红的,还有其他颜色吗?)
2、形状:(某某小朋友发现了南瓜的形状是弯弯的,还有其他样子的南瓜吗?)
3、大小:(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某个孩子去抱一抱最大或最小的。)
三、了解南瓜内里有些什么?
师: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南瓜外形的秘密,那么南瓜肚子里有些什么呢?(引导幼儿猜一猜,然后教师当场打开南瓜让幼儿观察。)
有:瓜肉、瓜瓤、瓜子。
你们知道南瓜可以用来干什么的?
它的肉是什么味道呢?可以怎样知道呢?(幼儿回答尝一尝、舔一舔)
一组一组切在盆里,放到组上,每组孩子依次去看一看、闻一闻、舔一舔。
(交流闻到的味道怎么样?)
四、分享生活经验、了解南瓜食品。
师:你吃过用南瓜做的食品吗?它们是什么?(结合播放实物或照片)
今天我们有这么多的南瓜你们想用它们做什么呢?(幼儿回答,老师根据他们需要分组、规定每组的内容)
四、活动延伸:
1、生活区:切、刨南瓜;制作南瓜饼;收集南瓜籽。重点:各种切、刨的工具运用中引导幼儿注意安全。
2、操作区:南瓜装饰 重点:充分发挥想象装饰不同形状的大南瓜。
幼儿园教案 篇8
一、主题来源:
声音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伴,当我们的孩子听到生活中有趣的、奇怪的声音总会好奇地问:“咦!这是谁的声音?什么声音?”,有一次在玩音乐游戏时,孩子们还会猜测、想象听到的声音,如听到低沉的琴音就会说:“是大恐龙来了!”听到尖尖的高音时,就会激动地大叫:“奥特曼来打孔龙了。”教室门口有人送水敲门,孩子们激动地问:“老师,谁呀。”来自孩子的许多信息告诉我们:孩子对有趣的、奇怪的声音是很感兴趣的,敏感度很高。然而小班的孩子,仔细倾听同伴或他人说话的习惯尚未养成,听辨不同人声音的能力有待培养。如:我班孩子刚来幼儿园时有的由于听惯了家里人直呼小名,在幼儿园里叫他们的名字却没有反应。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自我中心”往往使他们在家对家人、长辈缺乏尊重,孩子的任性使他们对身边大人的话听而不理等现象大都存在,因此我想既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如此丰富的声音资源:有趣的动物的声音、马路上汽车的声音、好听的歌声、好玩的玩具发出的声音等等,那些声音在孩子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存。何不通过声音让孩子们接受来自声音的各种信息呢?何不充分的运用身边的各种声音资源,让孩子感受辨别各种声音的同时,了解声音带来的信息,通过有趣的声音活动,引发幼儿关注周围人与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呢?于是我就找到了小班教材中的主题《好听的声音》。
翻开教材,《好听的声音》主题内容丰富、有趣,有《谁的声音》、《家里的声音》、《美妙的音乐》、《唱歌的车》、《脚步声》几个活动,分别从人、物、乐器、汽车发出的声音等角度提供了不同的活动素材。力图让幼儿听辨周围的声音,理解不同的声音带来的含义。我们设想先从《谁的声音》这个点进入主题,让孩子关注身边的人,区别不同人的声音,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应答习惯,然后再进入到其他内容,逐渐深入主题,以充分实现该主题的活动价值。因为人的声音是最接近孩子的声音,从周围人的声音中可以让孩子感受多种信息。以上就是我选择该主题活动的理由。
二、主题目标:
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区别不同声音以及所表示的意义。
三、教材选择 :
(一)、《学习》参考用书的选择:
活动内容一:谁的声音(p22)
提示点1——听,猜谁在唱歌(必选)
提示点2——玩“爸爸、奶奶、爷爷”来了的游戏(备选)
活动内容二:铃儿响叮当(p22-24)
提示点1——分辨各种铃声(必选)
提示点2——儿歌“铃儿响叮当” (必选)
提示点3——听听学学家里的门铃(必选)
提示点4——音乐游戏“叮咚小门铃” (必选)
提示点5——家里的声音(必选)
活动内容三:美妙的音乐(p12-14)
提示点1——打击乐“大鼓”(备选)
幼儿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听辨上下行音高的变化,感应高低问答句。
2、幼儿通过律动和乐器演奏感应伴奏。
3、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感应伴奏和上下行音高。
难点: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CD-7、呼拉圈、唱名泡泡、沙巾、圆舞板、铃鼓、纱巾、节奏卡
活动过程
1、师生问候,调动幼儿情绪,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反复进行两次,让每个幼儿都动起来。
2、放CD-7,做律动。
A段:“一起搭帐蓬(一二拍双手拍两下一拍一下,第三拍双手举高头顶拍两下,第四拍回胸前拍一下。)”、“一起钉钉子”、“一起爬爬山”、“一起数星星”、“一起唱唱歌”、“一起跳跳舞”(第一小节第三拍做相应的律动两下)
B段:“赶快躲起来,快点跑出来”。第一乐句:双手抱头躲,第二乐句:伸手仰头出。
3、复习“?” 和“ ?”,通过节奏卡复习“?” 和“ ?”,幼儿更深入地用肢体感应A段“钉、搭、爬、数、唱、跳”的“????”顽固伴奏。
(1)出示“?” 和“ ?”的图片
“?”——“ta”
“ ?” ——“titi”
(2)依次踏脚“? ? ? ?”幼儿一边唱出来一边用脚踏出节奏。
4、通过“赶快躲起来,快点跑出来”唱名泡泡高低问答句的感应,让幼儿感受上下行音高的变化。
①d m r d t, l, s,
②l l s m f r m
③d m r d t, l, s,
④l l s m f r d
将唱名泡泡帖于黑板,老师逐句教唱。幼儿跟唱。
请幼儿观察①和③,②和④的异同。
5、纱巾游戏:老师持沙巾一角于幼儿中心,幼儿持任一条沙巾另一角围绕老师成大圆圈。
肢体感应顽固伴奏“????”和上下行音高变化。
A段幼儿持纱巾以“????”的节奏围绕老师转圈;
B段幼儿向老师聚拢再分散开感受“赶快躲起来,快点跑出来”上下行音高变化。
6、呼啦圈游戏:幼儿随机两人一组。
A段两幼儿持呼啦圈敲击地面,“钉、搭、爬、数、唱、跳”感应顽固伴奏“????”;
B段两幼儿持呼啦圈上下移动,“躲、出”感应上下行音高变化。
7、乐器演奏:幼儿分为两大组,分别演奏A段和B段。
A段:圆舞板——敲奏 “????”
B段:铃鼓——摇上下行。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认识了“????”的节奏特点,并初步感应了上下行音高变化。
在今后的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设计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不管幼儿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活动,都能被告活动吸引,使幼儿得到锻炼,感受到音乐游戏的快乐。这样幼儿才会越来越有兴趣参加以后的活动。
【幼儿园教案模板锦集9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模板锦集八篇05-14
幼儿园教案模板锦集五篇05-12
幼儿园教案模板锦集九篇05-11
有关幼儿园教案模板锦集九篇05-15
【精华】幼儿园教案模板锦集六篇05-14
【精华】幼儿园教案模板锦集6篇05-12
精选幼儿园教案模板锦集五篇05-11
有关幼儿园教案模板锦集八篇05-11
【推荐】幼儿园教案模板锦集9篇05-10
【实用】幼儿园教案模板锦集九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