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教案(通用2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观察不同表情,体验讲述人物的心情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彩笔
教学过程:
师:现在把书打开第八页,书上的这个小朋友名字叫做丁丁,第一幅图画是小朋友把丁丁的遥控飞机弄坏了:丁丁很生气,第二幅图画是丁丁的小狗受伤了,他伤心地哭了:第三幅图画是妈妈要带丁丁去逛公园,丁丁很开心:第四幅图画是医生要给丁丁打针丁丁很害怕。
师:好,小朋友都来开动小脑筋,如果自己是丁丁的话,会用什么颜色来画己的心情呀?
生1:生气时是红色,笑脸时红扑扑的:伤心时是黑色,快乐时粉色,害怕时是绿色
生2:生气时黑色,看起来凶巴巴的… …
师:有些小朋友,想不到,你们可以想想什么东西是红色,它给你什么感觉,
生:太阳,暖洋洋
师:当时感觉很高兴,很温馨,那你会不会用红色来表达高兴呢,描述害怕就想一想你害怕什么东西,它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聪明的小朋友只要动脑筋是肯定能想到的。好了,没有涂上颜色的小朋友回家涂上颜色吧。
板书设计:
生气 伤心 开心 害怕
教学反思:
1.积极的鼓励幼儿进行联想和想象,锻炼幼儿的感性认知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授过程中注意让幼儿说一句完整的话,有耐心地去聆听
幼儿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秋天的童话" 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诗歌《秋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感觉秋天的意境和诗歌的优美。
2、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有关课件。
2、小蚂蚁,小老鼠,小刺猬,梅花鹿头饰各一个以及图片若干。
3、每人一张画有树木的供添画用的纸,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 观察图片
师: 小朋友, 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今天, 和老师一起去秋天看一看。
2、 谈话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谁来说说?(黄色的叶子)在哪儿有黄色的叶子?(树上地上都有)
师:为什么这些叶子是黄色的?(因为秋天来了)
师小结:对,秋天来了,天气冷了,一片片树叶变黄,从树枝上飘落下来,老师觉得这些叶子很美,忍不住捡了几张,(贴图)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秋叶,我们大声地喊一喊它,它们名字相同,可样子不一样,你觉得秋叶像什么?
二、 学习诗歌《秋叶》
1、幼儿完整地欣赏教师朗诵的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师:小朋友,这些秋叶美不美?秋叶的诗歌更美!请听--
2、出示课件,这首美丽的诗歌就在这幅图里,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图上有什么?(出示动物图)它们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心情如何?那么它们在开心地说什么呢?跟老师读一读。
3、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教师一边用语言引导, 一边出示图片)
师:A秋风吹起,树叶飘下,小蚂蚁要到河对面的小兔子家,它会怎么去呢?它把秋叶当做了什么?它做什么动作能让渡船划过河?所以小蚂蚁一边划一边说?(老师用动作和语言引导幼儿说出小蚂蚁把落叶当作渡船)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把秋叶当做渡船呢?
B、小老鼠看到秋叶,是怎么想的?(出示雨伞)
C、小刺猬看到秋叶又会说些什么呢?(出示扇子)
D、想想梅花鹿是怎么说的?(出示饼干)
E、小朋友看到秋叶,他们会想到什么呢?你有没有见过邮票?秋叶给我们送来了秋天的信息。(出示邮票)
4、请幼儿边看图边朗诵诗歌。
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好听的诗歌吧。(一起读一起做动作)
5、幼儿分角色边朗诵诗歌边表演。
三、启发幼儿进行联想,仿编。
诗歌里的树叶落到了地上、河里,被小蚂蚁、小老鼠、小刺猬、梅花鹿、小朋友看见了,并且把它们当作了小船、雨伞、扇子、饼干、邮票,如果你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你想当什么动物?你看见了秋叶,你会说什么?(出示动物图片)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小动物们来了,我们用( )说:"这是我的( )"来说一句话。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把你仿编的诗画出来然后再讲给大家听好吗?幼儿在小树图上添画,画出各种各样美丽的秋叶,也可以画上你喜欢的小动物。(教师巡回视察)
今天我们学会了诗歌《秋叶》,回去后把诗歌和画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活动反思:
秋叶是怎么落下来的?这首歌曲紧紧围绕秋叶落下来的姿态进行歌唱,在歌唱的过程中针对幼儿歌唱的环节进行思考:
(1)歌唱的方式。在歌唱的过程中,如果让幼儿是反复的进行演唱,那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肯定是比较乏味的。所以我根据歌曲的特征和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态的动作分别进行表演以便来配合相应的演唱。在指南中也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根据歌词分别加上他们的动作,这样,不仅帮助幼儿理解歌曲中的几个动词:飘、落、转、飞,而且带动了幼儿的整个学习的氛围,幼儿乐意学。
(2)歌词的理解。对于秋叶飘的歌曲,我们也利用平时的空余时间带来幼儿走进校园通过周围的环境让幼儿在感受歌曲中秋叶飘落样子的同时,也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我们的树叶还会怎样落下来?延伸幼儿对于歌曲本身的词汇还帮助幼儿展现落叶飘落的不同姿态。以便于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扩展幼儿的思维逻辑。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不足之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小朋友都能随着歌曲进入歌唱的状态,但是总有几个小朋友还没有完全带入这个氛围中,表现的不积极。这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感染力的同时,还忽略对个别幼儿的互动。这一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将加强。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书包里所放物品的名称及功用;
2、初步学会按课程表整理书包,尝试分类整理;
3、萌发幼儿上小学的美好愿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参观过小学,认识过书包;
2、书包、各类学习用品、物品准备清单、相关录象。
活动流程:
一、 回忆参观活动,引出主题。
1、师:前几天,我们参观了小学,访问了哥哥姐姐,知道他们每天上学都要背书包。你们知道书包里都有些什么吗?
幼:有很多书。
幼:还有铅笔。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也要上小学了。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书包,书包里放了好多东西。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书包里都放了些什么?
播放录象,大一班的幼儿从书包里逐一拿出各种玩具、美工刀、薯片、糖果、弹珠等物品。
3、讨论:大一班的小朋友书包里装的这些物品都合适吗?(幼儿自由讨论。)
4、师:那你们认为小学生的书包里应该带什么?我们来听听圆圆姐姐是怎么介绍的?
播放录象:圆圆姐姐边指物品边介绍说:小学生的书包里放的主要是每天上课要用到的课本、作业本、铅笔盒等,还可以带些水。零食、危险物品和玩具是不适合带的,记住了吗?
二、 学看课程表。
1、师:圆圆姐姐说书包里要放每天上课用到的课本,那我们怎么知道每天要用哪些课本呢?
播放录象:圆圆姐姐介绍,每个小学生的书包里都有一张课程表。看!(出示课程表)我们就通过看课程表知道明天要上哪些课,要带哪些课本。
2、师:小朋友,你们会看课程表吗?(教师出示大课程表)
(1)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下,课程表上面和左边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上面数字表示星期几,左边有“上午、下午”,数字表示第几节课。)
(2)请小朋友找一找星期一有哪些课?是怎么找到的?(先找到星期一,再往下看,就能找到了。)
(3)星期二上午第二节是什么课?是怎么找到的?
三、 尝试整理书包。
1、师:小朋友都学会看课程表了,想试试看课程表来准备你书包里的物品吗?
教师交待操作要求:在每组的桌上都有一张“物品整理清单”,请每组的小朋友一起看看你们要整理的是星期几的书包,有哪些活动,需要准备哪些物品?请你连线,空白的地方还可以添画。
2、幼儿分组操作后,将每组的“物品准备清单”进行展览并介绍。
3、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会看课程表准备你书包里的物品了。大家想一想整理书包要注意些什么?
4、尝试整理书包:在后面桌上有很多物品,请小朋友按照你们组的“物品准备清单”来整理书包。(幼儿开始整理自己的书包,老师巡回指导。)
5、请一组内的小朋友相互检查书包中的物品是否摆放整齐,是否有遗漏。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整理书包的新本领,真能干!我们一起背好书包来唱首歌吧!幼儿背好书包,边走边神气地演唱《上学歌》。
6、结束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2、尝试沿着一条线段自上而下地画短线,初步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
3、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资源】
牙刷一把、画纸、蜡笔。
【活动流程】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你们每天刷牙吗?你们是怎么样刷牙的?(告诉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
二、讲解示范。
1、教师:小朋友们,牙刷是什么样子的?牙刷的刷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牙刷)
教师小结:牙刷毛短短的,直直的,排列得很整齐。
2、教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刷毛的画法。
(1)“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哭啊?”教师出示一张画好牙刷但是没有刷毛的画纸。
(2)讨论“我们来帮助小牙刷画上刷毛吧!谁有好办法?”(请幼儿上前把自己的想法在纸上画出来)
(3)教师示范“牙刷的刷毛要排好队,一根一根靠得紧”
(4)再请小朋友上前来画,教师给予指导:刷毛不要画得太长。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刘老师这里有好多没有刷毛的牙刷,我们一起来为他们添画上牙刷毛吧!
2、鼓励大胆作画,提醒幼儿注意握笔的姿势。
3、指导幼儿画牙刷毛时,要从上往下、从坐往右一根一根地画,要画得多、画得紧密。
四、引导评价
1、互相欣赏作品
2、教师:哎呀小朋友真能干,画了这么多漂亮的牙刷。我们一起来刷刷牙吧。
(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天天刷牙好》或者做《我爱刷牙》的音乐律动
【附:天天刷牙好】
小牙刷,手中拿,
张开我的小嘴巴。
上下刷,里外刷,
牙齿刷得白花花。
早上刷,晚上刷,
没有蛀牙人人夸。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目标主要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尝试沿着一条线段自上而下地画短线,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牙刷,本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物品,可以引起幼儿创作的欲望。
很多孩子在活动过程中都乐在其中,创造出了很多种“画牙刷毛”的好方法,很主动的去思考,动手完成自己的作品。最后加上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更是把孩子的情绪提高了很多,让美术活动增加了很多的乐趣。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学习知识时要专心致志,多下功夫。
2. 尝试自己制定安排学习计划,知道学习时要抓紧时间。
3. 理解认读句子“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活动准备:
1. Ppt(人物行为对错图片、句子及译文)。
2. 《幼儿身体力行表》。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谈一谈故事中好的学习方法。
1. 师幼问好
活动开始,师幼互行鞠躬礼,问好。
2. 讲述故事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三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故事一,师:明明回到家要去干什么?
幼儿回答。(明明要出去玩)
师:妈妈是怎么说的?
幼儿回答。(妈妈提醒明明还没有写作业)
师:明明是怎么说的?
幼儿回答。(明明说明天是周末,周末再写)
师:最后明明是怎么做的?
幼儿回答。(明明回家写作业了)
师: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习方法?
幼儿回答。(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要抓紧时间学习)
故事二,师:小慧为什么发愁?
幼儿回答。(她买了很多书,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
师:哥哥帮小慧想了什么好方法?
幼儿回答。(先制定一个计划)
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习方法?
幼儿回答。(要制定学习计划)
故事三,师:孝孝为什么佩服小禾?
幼儿回答。(小禾懂得很多事情,每次都是先理解书中的内容)
师:为什么小禾懂得很多事情还能理解书中的内容?
幼儿回答。(因为小禾每天都会用半个小时看书,而且每次读书时都会反复去读)
师:通过听这个小故事,我们知道了什么学习方法?
幼儿回答。(多看多学,每天坚持,只要工夫到了,就会有收获)
3. 教师小结
师:听了这三个小故事,我们学到了三个好的学习方法,分别是学习时要抓紧时间,能够制定学习计划,平时坚持多看多学,希望大家能很好的利用这些方法,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观察图片,帮助图中人物改正错误做法。
1. 出示图片
出示图一(一边学习一边玩手里的沙包),师:图中的人在做什么?你们觉得这样做对吗?
幼儿回答。(他一边学习一边玩手里的沙包,这样做是不对的)
出示图二(同时在看两本书),师:看看他在干什么?他这样做对吗?
幼儿回答。(她在同时看两本书,这样做不对)
2. 改正做法
师:刚才两幅图中的做法都不正确,那谁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的做法?
幼儿回答。(在学习的时候要专心,不能一边学习一边玩;读书时,读完一本后再读另一本)
3. 教师小结
师:看来好的学习方法、习惯很重要,我们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好的方法。
三、随师诵读,理解并记忆学习方法的句子
1. 出示句子
师:在《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意思就是说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
2. 幼儿跟读
师:这个方法非常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 教师小结
师:孩子们,我们不仅要读的好,还要把这种方法记牢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去。
四、师幼谈话,说一说自己平时的学习方法。
1. 师幼谈话
师:你们平时是怎样学习的?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幼儿回答。(我是认真学习的,专心用功学习、抓紧时间等)
2. 教师小结
师:大家说了很多学习方法,有些方法非常好,例如专心用功学习、抓紧时间学习,我们可以互相借鉴一下。
五、生活践行,尝试自己制定安排学习计划。
1. 提出要求
师:学习时要是计划,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请大家回到家尝试着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吧!
2. 教师小结
师:制定学习计划,要把时间放宽松一些,在执行的时候要加紧用功,时间长了我们积攒的知识就多了,遇到再难解决的问题也能够把它解决。
3. 结束活动
师幼互行鞠躬礼,活动结束。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反映幼儿园新事的PPT,图谱若干,歌曲录音。
活动目标
学会演唱歌曲,能简单进行创编。
喜欢地方民歌,产生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体验五河民歌的演唱风格,感受歌曲的轻松有趣。
活动过程
1、导入
(l)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安徽五河的梁老师。今天我带来两句五河的方言,可有趣了,教你们说一说吧(边做动作边说):她们说的该,说的什么该?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她说的,说的什么呢?
(2)教师出示嘴巴和问号图片,教幼儿边动作边说:她们说的该,说的什么该。
师:来,和我一起说一说。
(3)教师边做动作边唱方言对白。
师:这两句五河方言不光可以说,还可以唱呢,来,和我一起试一试。
2、观看PPT,了解幼儿园的变化
(1)她们说的该,说的什么该。到底说的是什么事呢?请看~(播放PPT)
(2)这是以前的幼儿园,又矮又破的教室,看,这是如今的幼儿园,象一座快乐的城堡一样拔起,‘陕乐城堡拔地起”。
(3)这是我们以前的教室,破旧的桌椅,小小的黑板,可是如今幼儿园都换上新新的桌椅了,们看。“班里换上新桌椅”。
3、教唱歌曲
(l)师:老师带来一首五河民歌《如今幼儿园新事多》,说的就是这些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幼儿说出听到的歌词,教师及时唱出并出示相应的图谱。幼儿说不出的部分教师直接说来,并告诉他们哪些是对白,哪些是衬词。
(3)教师指着图谱清唱一遍。略带动作
(4)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清唱2遍,加上动作
(5)提问:刚刚我们唱的五河民歌和平常小朋友唱的歌曲呀不一样,五河民歌里隙了有歌词,有方言对白和衬词。
4、表演唱
(1)师:现在呢,老师唱歌词,你们唱方言对白和衬词,注意了唱的时候一定要做出相应的作,要做的夸张一点。
(2)师幼互换表演唱。师:你们表演的很好,那我们现在换过来表演唱
(3)幼儿互换角色表演唱。
5、幼儿创编歌曲
小朋友说一说你们的幼儿园还有那些新事?让我们把它编进歌曲里吧。
6、和客人老师互动表演唱
师:我们一起唱歌词,客人老师唱对白和衬词,请听音乐。
客人老师和幼儿互换角色表演唱。
7、活动结束
与客人老师再见。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
2、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小朋友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溺水事故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现在是夏季,天气渐渐变得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
2、今年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天气热就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有好几个小朋友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二、防溺水教育。
1、小朋友们,我们怎样才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
2、教育幼儿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3、教育幼儿在来园、离园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河游泳。
4、我们还小,很多小朋友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人不慎掉进河里、池塘、水井里等,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5、前段时间,我们瑞金的一个乡镇小学的学生,结伴到河里去钓鱼玩,有两名学生不慎掉
进河里溺水死亡,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这几个同学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该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6、观看溺水事件图片,请幼儿讨论说说应该怎么做?并引导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结束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认一认、比一比,引导幼儿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2、难点:会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若干(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几何图形让幼儿辨认。
教师:“小朋友说一说黑板上有哪些图形?”(圆形、正方形)
二、图形分类。
教师:“黑板上有这么多图形,谁会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并数一下一共有几个?”
三、认识长方形。
1、教师手指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有四条边,四只角;正方形每条边都一样长,长方形每条边不一样长。)”
2、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
四、通过折叠验证:
知道长方形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长方形的长边比一比,短边再比一比是不是一样长的?”
2、小结: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四个角都是一样大的。
五、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一剪,让它变成长方形。
2、给长方形涂颜色。看看图上有什么图形,请小朋友给长方形涂上颜色。
幼儿园教案 篇9
活动背景:
今天的纸版画活动是《熊猫》,熊猫虽然小朋友们都没有亲眼看过,但在电视里或者书上看过,所以比较熟悉,绘画的熊猫小朋友都刚画过,这次要来进行纸版画的熊猫,小朋友们都特别感兴趣。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2、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过程:
一、动物猜谜,导入活动主题
教师:脑袋圆圆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爱吃嫩竹子。(熊猫)
二、引导幼儿观察熊猫图片,进一步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
提问:
1、它的头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2、眼睛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3、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4、它的四肢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熊猫的头是圆圆的,耳朵像半个圆,熊猫的身体胖胖的,像个气球,四肢短短的,有点像椭圆形,它的身体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赵凌越说:我在书上看见的熊猫身体都是圆圆的,胖乎乎的很可爱的;周琦说:我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子的;华夏飞说:熊猫我在电视里也看见过的,它不咬人的——)
幼儿由于平时在图书、电视里经常能够接触到熊猫,所以对熊猫比较熟悉,对熊猫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也比较了解,能够把熊猫的样子比较清晰描述出来。
三、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完整示范操作过程
1、用一张完整的硬纸板用剪刀依次剪出熊猫的头、耳朵、身体、四肢。
2、把熊猫的各部分进行组合,用胶水贴在纸上。
3、用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给熊猫涂色,进行拓印到底版上。
四、幼儿操作
1、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帮助个别幼儿,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剪出熊猫的不同形态。
2、提醒幼儿涂色时,要均匀涂色,保持画面和衣物的整洁。
(沈奕棋拿着纸板说:“老师熊猫的圆圆的头怎么剪呀?”徐振宇说:老师我也不会剪,我剪不圆。)
虽然小朋友们在小班时经常进行剪纸类的手工游戏,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但是我发现我班小朋友的剪纸能力还很弱,连一些简单的圆形都剪起来很吃力,有些新小朋友连剪刀也不会拿)
五、结束活动
1、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说说自己画的熊猫在干什么?
2、鼓励幼儿要爱护大熊猫。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虽然很浓,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尝试纸版画,对幼儿们有些困难,特别是在进行制版时,小朋友们都不能用剪刀剪出完整的图形,连最简单的圆圈都很吃力,有些幼儿剪好后,再用胶水贴起来时,自己刚剪的东西(像头、眼睛、嘴巴等)就找不到了,不是混到其他下小朋友那里去了,就是掉哪里地上了。我想可能跟我刚才不合理的示范有关吧,如果让小朋友先用剪刀剪出熊猫的一部分,如头,然后马上用胶水贴住,这样操作起来会方便些。
幼儿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在椭圆形纸上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等,从而做成面具。
2、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声音响亮。
3、继续学习着色、接色等技能,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要求颜色鲜艳、画面对称。
活动准备:
椭圆形纸、绘画工具、老虎、狮、熊的面具以及耳朵,磁带等。一老师扮演小老虎。
活动过程:
放音乐
一、放生日歌:
师:问幼儿这是什么歌曲?(生日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庆祝小朋友的生日,吹蜡烛时许了一个什么愿……。看看今天的小寿星是谁(请一老师扮演成小老虎),“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举行一个舞会,请小朋友参加,好吗”。可你们知道吗,今天真正的寿星是谁,(老师脱下面具)原来是高老师,我们给高老师说一句祝福的话。老师谢谢小朋友,想请大家参加她的舞会,有一个条件,一定要化装……。
二、讲解示范
师:(一)出示狮子面具(正确的)
1、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画面对称。
2、继续学习着色、接色等技能,强调颜色鲜艳。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
(二)出示小熊面具(不正确的)
让幼儿指出不对的地方,讲出怎样画才对。
幼儿园教案 篇11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原本比较抽象、枯燥,幼儿不易理解消化,不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把抽象的数字概念变得具体,使幼儿不仅能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能激发童趣,易于消化,我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把游戏做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设计了《分鱼》这节课,我为幼儿提供了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使幼儿能够在丰富有趣的操作游戏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轻松愉快地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组成,引导幼儿发现两个部分数互相交换位置,总数不变的互换规律。
2.能根据互换规律推理出5的全部分解组成式。
3.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学习分解、组成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5的分解、组成,引导幼儿发现两个部分数互相交换位置,总数不变的互换规律。
难点:能根据互换规律推理出5的全部分解组成式
活动准备:
教学PPT教具:鱼缸两个、大鱼小鱼若干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播放PPT,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你们看,她是谁?”
“她的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猫妈妈看起来不开心呢?原来她遇到了什么困难,原因就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
二、基本环节:
1、分小鱼,学习五的分解和组成
(1)出示大鱼缸
师:“原来猫妈妈是要把这些小鱼分到两个小鱼缸里,我们数一数有几条小鱼呢?”
“5条小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那么想把5条小鱼分到两个小鱼缸里,有几种分法呢?你们能帮帮她吗?”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分鱼和摆放卡片的操作方法以及要求:每人用四种分法分小鱼,比一比,看谁先分完。
2、幼儿用小鱼卡片分小鱼,每分一次,在记录纸上摆放相应的卡片记录一次。老师巡回指导和检查幼儿操作情况,掌握记录结果。
3、请个别幼儿读出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出幼儿说出的结果。
教师提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5?引导幼儿说出5的全部分解、组成式。
(2)学习5的分解规律
1、出示ppt,发现分解的互换规律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猫妈妈非常感谢你们帮他分小鱼。可是还想考考小朋友们,还有什么更简便的5的分解方法吗?老师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分小鱼。(播放ppt)
师:老师是怎么分小鱼的?你发现有什么规律了吗?
引导幼儿说出“两个部分数互换位置,便又得出另一个分解、组成式的方法”
小结:两个部分数互换位置可以马上得出两个分解组成式。分法又快又简单。
师:现在我们就来试试这个又快又简单的方法吧!请你们按照互换的规律再重新摆放一下你的卡片吧!
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检查和指导。
师:现在请大家喝我一起说出互换规律的分解组成式。如:教师说5可以分成1和4,幼儿要说5还可以分成4和1。
2、学习按顺序分的规律
猫妈妈还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要考考大家,出示不完整的按顺序的分解式,请幼儿帮助补充完整。引导幼儿观察左边的数越来越多,右边的数越来越少的规律。
师小结:这种规律是按顺序分解。
引导幼儿大声读出分解式。
师:请小朋友们试一试将你的卡片按照这种规律摆放。老师指导和检查。
小结:孩子们我们学习了互换规律和按顺序分的规律,以后在学习分解的时候用这两种规律就会又快又对的做出来了。
三、结束环节
游戏“找朋友”
请小朋友们选择数字小卡片贴在胸前,随着音乐“找朋友”,组成5的分解式,手拉手排成两队跟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四、延伸环节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5的分解,请宝宝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分水果的游戏,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并做好记录哦!明天告诉老师好吗?
2、完成幼儿书上的练习。
活动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朋友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在教学《分鱼》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教学5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5条小鱼,然后将小鱼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5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5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操作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小鱼模型,幼儿在分"小鱼"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幼儿园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菠菜的外形特征。
2、知道多吃菠菜身体好,有爱吃蔬菜的习惯。
3、体验与他人分享的情感。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让幼儿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建康成长。
活动准备:
1、老师和幼儿一起到自选市场挑选菠菜,在活动室布置自选市场的货架,将洗尽的青菜、菠菜、萝卜等分别装入一次性餐盘,用保鲜膜封好,放在货架上。
2、教师用:电炒锅、铲子、盘子、筷子、鸡蛋、葱、姜、油、盐、糖、味精。
3、幼儿用:小切菜板、塑料小刀、小筐、小盘及牙签。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口吻引发幼儿和老师一起做菠菜炒鸡蛋的兴趣。
2、观察菠菜的外形特征
先请幼儿洗净手,然后,撕开保鲜膜取出菠菜,家一起看看说说菠菜的样子。(菠菜的叶子是绿色的,根是或粉白色的)
3、讨论菠菜的吃法。(油炒、凉拌、做汤、包饺子)让幼儿说说菠菜的营养。
4、拣菠菜。让幼儿将叶子一片一片掰下来,数一数自己拣的这棵菠菜有几片叶子。
5、切菠菜。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6、鸡蛋炒菠菜。
老师先介绍炒菜的用具和调味品,然后打鸡蛋。幼儿数一数打了几个鸡蛋,观察刚磕开倒进盘中的鸡蛋是什么样,用力搅拌后的鸡蛋又是什么样,听一听鸡蛋入油锅的声音,看一看炒完的鸡蛋变成什么样,闻一闻葱花入锅的味道及炒熟的菠菜鸡蛋的味道。
7、品尝与分享。
教学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幼儿园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电话的外形构造和功能以及电话与人们日常生活对的密切关系。
2、知道如何使用
110、120、119等急救电话,明白这些电话的重要性,平时不能随便乱打。
活动准备:
1、电话2部,手机1部。
2、
110、120、119电话号码卡片各1张;警车、救护车、火警车图片各1张。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叮铃铃,叮铃铃,这儿说话哪儿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小朋友动脑筋猜一猜,这是什么?
2、出示电话、手机引导幼儿观察电话的外形构造,学会正确使用电话。
师:电话是什么样子的呢?手机没有电线。
小结:电话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但都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等组成,这样才能相互通话。
3、电话在生活中的用途。
师:你们家有电话吗?你打过电话吗?师:你给谁打电话?是为什么事打电话?
4、遇到危急时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
(1)当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坏人,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
(2)当你发现失火了,要打什么求救电话?
(3)当家里有人病了,晕倒时,要打什么电话求救?
5、玩配对的游戏:应该打什么电话。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看图片里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应该打什么电话求救,帮他们正确连线。
6、模拟急救现场打电话求救,初步学会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首先会正确拨打求救电话
110、120、119会简单明确地回答现场的问题,会完整的表达事情
7、知道不能随便乱打急救电话。
8、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今天我们学会了打求救电话
110、120、119,也知道这三种求救电话是在危急的时候才能打,没有危急时是不能随便乱
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记住。
延伸活动
1、观看电话机演变发展的录像片,让幼儿了解电话机发展的历史。
2、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可以告知对方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离园回家后可以互相打电话,继续激发幼儿对电话的兴趣。
3、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教学反思:
《电话》这一活动,既有新意,又具有时代特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拘泥过去的限制,而是充分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普遍影响。本活动将“电话机”这一通讯工具作为幼儿的认识对象,以便幼儿在生活中,能适时准确地运用这一通讯工具。课题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符合教学的原则。幼儿通过玩游戏的形式,自
己去观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通
过比较分析,认识了解各种电话机的外形构造和功能,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让幼儿自己玩电话,从中学习并掌握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礼貌用语及社会性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动静交替、环环紧扣,幼儿的兴趣很浓、兴致高涨,学习得很认真,很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这一课题的选用,对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生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
在活动的设计组织中,注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的内在规律,通过游戏、观察、回忆已有经验、比较等手段,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打电话让幼儿在积极主动中,发现并认识各种电话机的外形特点构造与各种功用,学习电话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有关的社会知识,从而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
不足之处:
在设计电话号码时,我忘记了把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分开来,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幼儿园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排列位置。
2、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和记忆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活动,掌握10以内的序数。
2、学会从左到右进行10以内序数的操作应用。
三、教学准备
10个盘子、1——10数字、10种蔬菜、智慧盒。
四、教学过程
1、手指操放松。
2、瞬间记忆。今天小动物们和蔬菜宝宝的运动会已经闭幕了,要给他们颁奖了,你们想去参加吗?首先要先过小动物们给我们出的通行证,我们才能去。
3、出示课件。获得本次运动会表现最好的前十名的小动物有:熊猫、长颈鹿、猫、豹、兔子、大象、小狗、公鸡、老虎、乌龟。同时出示数字1、2、 3、4、5、6、7、8、9、10。提问:排在第一名的小动物是谁?第二名是谁?大象排第几名?
4、下面有请蔬菜宝宝们闪亮登场。请10个小朋友托盘出来。第一个是土豆,第二个是西红柿,第三个是黄瓜,第四个是芹菜,第五个是萝卜,第六个是芸豆,第七个是洋葱,第八个是姜,第九个是胡萝卜,第十个是香菜。
5、请幼儿给获奖的蔬菜颁奖吧。让幼儿在蔬菜面前放上数字。提问:第一名是谁?第五名是谁?萝卜排在第几名?
6、游戏放松《打害虫》。
7、请幼儿操作智慧盒,请小朋友请出种类不一样的10个小动物插在插板上的第一行,请给小动物排排顺序吧。提问:小猫排第几?小老虎排第几?
8、小猫钓鱼。请把10只小猫插在智慧盒上的第一行,把10条鱼插在第五行。黄色的棋子当鱼线,我们来钓鱼。听口令:第2只猫去钓第2条鱼,第3只猫钓第5条鱼......
9、结束。
五、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本节课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教案 篇1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丰富幼儿关于红、黄、绿、蓝等颜色方面的经验。
2、引导幼儿学说“我给太阳妈妈找到了×颜色宝宝”。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二、教学准备
场景布置——花园(花瓣中藏着相应颜色的拟人化色彩宝宝),太阳妈妈穿的衣服一件(衣服有七种颜色的口袋)。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青色宝宝;学说完整句“我给太阳妈妈找到了×颜色宝宝”。
四、教学流程
情景讲述——找颜色宝宝——联欢活动。
(一)情景讲述:
1、幼儿随音乐进入花园,教师扮演太阳妈妈从花园里慢慢出来,向幼儿介绍自己和七个颜色宝宝。
2、以“幼儿呼唤颜色宝宝的名字,发现有的颜色宝宝不见了”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幼儿找颜色宝宝的兴趣。
(二)找颜色宝宝:
1、幼儿分散在花园里找颜色宝宝,找到后相互交流,并学说“我给太阳妈妈找到了×颜色宝宝。”
2、幼儿将找到的颜色宝宝送回家(把颜色宝宝插入太阳妈妈身上相应颜色的口袋里。)
3、太阳妈妈和幼儿共同检查颜色宝宝是否找对了家。(重点向幼儿介绍青色宝宝)
(三)联欢活动:
幼儿与太阳妈妈一起随音乐唱歌跳舞。
幼儿园教案 篇16
活动名称:
小小潜水艇
活动目标:
1.对实验活动感兴趣,乐意尝试多次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潜水艇实验中水位与空气之间的关系。
3.观察仔细,会发现并记录活动中的各种现象。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喜欢动手动脑、乐于参与科学实验探索活动
活动难点:
初步感知潜水艇实验中水位与空气压力的关系。
活动准备:
用于制作潜水艇的矿泉水瓶,蓝瓶口服液小瓶子瓶若干。
2.装满水的盆子。
3.每组一份实验记录单,一份大的实验记录表。
4.擦手巾、抹布若干。
5.手摇铃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看过魔术吗?
2.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喜欢吗,为什么?
3.李老师今天也来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你们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看喔!
4.将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并说“‘小小潜水艇你下去吧!’同时一只手拿瓶子另一只手往下的手势,再说小小潜水艇你上来吧,同时一只手拿瓶子另一只手作往上的手势,”
5.你们都看见了什么,谁愿意来当我的魔术助理也想来试试呢?(老师拿着瓶子小朋友学这老师的样子说魔语)
6.小朋友看见了吗,我是怎么让潜水艇下去的?(解密左手的秘密)
7.请小朋友们先观察一下老师的这个魔术都用了哪些道具?大瓶子子里面装着什么,装了多少?那小瓶子呢,它的上面有什么?(中线)再看看小瓶子是怎么放在大瓶里的?(小瓶是倒着放的)
8.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份这样的材料,同时也为大家准备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记录表上都有什么吧?大瓶子是满满的水,每个小瓶子的水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9.现在需要小朋友三人一组,每位小朋友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来进行实验,看看你的潜水艇会不会听不听你的话。
二、幼儿根据记录表提示自由操作实验并记录,教师指导
1.小瓶子上面都标识的有一定量的水位线,每个小朋友只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操作,完成后一块儿观看结果,然后合作完成这张记录表,如果你选择的方法成功了就在对应的位置画上√如果失败了就画上×。
2.提醒幼儿在实验的时候注意要把袖子挽起来,避免把袖子弄湿,在灌水的时候尽量不要把水弄洒在了桌子上,如果不小心洒了要及时拿备用抹布擦干净,当听到手摇铃的声音时请迅速放下手中的实验坐好看向老师。
3.幼儿根据自己的分组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
4.请一组的幼儿分别向大家介绍他选择的是第几种方法,结果是什么?
5.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魔术呢?一个小朋友负责表演,另外两名小朋友当魔术师助理来说快乐魔咒吧!
6.出示大表让幼儿通过集体举手表决的方法完成大表记录
三、幼儿再次按照对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初步感知实验原理
1.通过大表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当小瓶的水在什么地方的时候我们可以做成这个实验呢?小瓶子只装了一半的水,那另一半装的会是什么呢?
2.现在请每组的魔术师们再次进行表演,但在这次表演时需要小朋友们注意观察小瓶子的变化,看看当你挤压大瓶子的时候它会有什么秘密出现(小瓶上的水位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当我们挤压大瓶的时候小瓶里头的水会变多,当手放松时小瓶的水会变少)
3.教师小结:当我们的手捏紧大瓶的时候小瓶就会受到压力的影响,压力把水压到小瓶里,小瓶子变重了它就会沉下去,手一松,压力没有了,小瓶里的水就流出来,小瓶轻了,就又浮起来了。一般我们把这种用于演示沉浮的仪器叫做浮沉子。
四、幼儿初步了解仿生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1.请小朋友们想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动物,它既可以漂起来又可以沉下去?(引导幼儿说出鱼)
2.鱼可以沉浮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在鱼的肚子里有一个白色的泡泡叫做“漂”。其实呢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潜水艇就科学家们根据鱼的这一特点通过仿生学来发明制作的
3.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再找找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根据某种动物发明制作的。
活动延伸:
和家人一起分享魔术乐趣
幼儿园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使鸡蛋浮起来,盐越多鸡蛋在水中浮的越高,感受探索的乐趣。
2、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使鸡蛋浮起来。
活动准备:
纯净水、食用盐、搅拌棒、熟鸡蛋。
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题)
二、探索盐的奥秘
1、用纯净水浮鸡蛋
将鸡蛋放入纯净水中看能不能浮在水面?实验操作,得出结论不能浮在水面。
2、加入1勺食用盐
搅拌融化后观察鸡蛋,看能不能浮在水面。实验操作,得出结论不能浮在水面。
3、加入2勺食用盐
搅拌融化后继续观察鸡蛋,看能不能浮在水面,实验操作后发现鸡蛋只浮起来一点点还是不能完全浮在水面。
4、加入3勺食用盐
搅拌融化后再观察鸡蛋,鸡蛋已经完全浮在水面上了。实验证明,纯净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用盐,搅拌融化之后,鸡蛋就会浮在水面上。
三、活动总结
这就是我们神奇的盐水!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科学实验活动,能够使幼儿在简短的几分钟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在活动过程中我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范围,让科学实验课不那么枯燥。活动第一环节我创设悬念让幼儿感知光凭一杯纯净水鸡蛋是不会浮在水面上的,大大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从而展开了加入1勺、2勺、3勺食用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幼儿感知少量的盐不会浮起鸡蛋,水中的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最后总结盐水的神奇,结束了活动。该微课因为没有幼儿的参与,所以气氛有点单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后再有这样的机会,应该带上幼儿,让幼儿直观感知科学实验的乐趣,并亲自动手操作。
幼儿园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理解相邻数,掌握9以内的相邻数。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PPT2、操作卡3、操作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宝贝们。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的科学二是《相邻数》。
二、活动内容:
1、教师出示PPT
教师:这是数字宝宝。
教师:请告诉老师有那些数字宝宝?
幼儿:1,2,3,4,5,6,7,8,9。
教师:是的。
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后面的数和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规律?
教师: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
教师:前面的数是1,后面的数是2,1比2少1。
教师: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后面的数是5,前面的数是4,5比4多1。
教师总结: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
2、教师播放PPT找4和5的相邻数,并建立相邻数概念: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的数字朋友,前面的数字朋友比它少1,后面的数字朋友比它多1,前后这两个数就是它的相邻数。
3、操作练习:教师示范,幼儿尝试。
教师将操作卡贴在白板上,操作2,3。教师发操作卡和操作教具。幼儿尝试。
总结:
今天我们的科学二一起分享了《相邻数》,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的数字朋友,前面的数字朋友比它少1,后面的数字朋友比它多1,前后这两个数就是它的相邻数。谢谢小朋友们的参与与分享。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教具操作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1、在本课的设计中,根据大班幼儿的接受能力,以及幼儿成长阶段,我们设计了本次课程,1-9的数字都认识,但对于相邻数不熟悉。教师希望幼儿不仅仅理解相邻数的概念,而且会应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学习,故适合大班幼儿教学。2、在活动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游戏和实际操作为主。创设了小动物相比较的情景。让小朋友同种动物“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邻居。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所以这个部分以直观形象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在轻松的在直观形象的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以教具操作示范,幼儿尝试为主,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对科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以学习2的相邻数为重点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示范教具操作,让幼儿理解邻居之间的关系,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并且在数字中我们把数字的邻居叫做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一个数和它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分别是多一和少一的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数的“邻居关系”。
幼儿园教案 篇1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沙画表演”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运用漏、勾、捏等简单的方法尝试沙画创作。
2.能用沙子进行简单的人物构图,画面表现出一定的情境。
3.感受沙画表演艺术的奇妙,体会成长,感恩父母。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沙画表演”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运用漏、勾、捏等简单的方法尝试沙画创作。
难点:能用沙子进行简单的人物构图,画面表现出一定的情境。
活动准备:
1.《感恩父母》沙画表演视频,课件(漫画《感恩父母》),欢快和抒情背景音乐。
2.沙画桌(两人一组),每桌细沙2盒、金粉1盒、抹布1块。
活动过程:
一、沙画初尝试,初步感受沙画艺术的奇妙与独特。
1.谈话交流,激发幼儿对探索沙子的兴趣。
提问:“生活中沙子有什么作用?”
小结:“沙子可以用来铺路、建筑、灭火、做沙漏,还可以用来做沙画。”
2.幼儿自由尝试,初步感知沙画的创作方法。
提出要求:(1)音乐响起,两人一组,轻轻走到沙桌后面,开始创作。
(2)音乐停时,在沙盒上面清理手上的细沙,再轻轻回到座位上。
幼儿自由尝试沙画的制作,教师将幼儿探究出的塑造方法以及作品录成视频。
3.以视频形式欣赏幼儿作品,感受沙画的独特。
集体欣赏幼儿的沙画作品,提问:“看过沙画表演后有什么感受?沙画表演与其他绘画有什么不同?”
小结:“其他绘画形式有专门的绘画工具,往往是静止的画面,而沙画却是动态的艺术,塑造画面、抹去,再塑造新画面、再抹去,不断交替呈现的艺术,配上音乐,更像是一部感人的电影。电影需要一个主题,把每一个片段连接起来才是部好影片。”
二、欣赏沙画表演《感恩父母》,体会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爱,激发再创作的愿望。
1.欣赏视频,大胆表达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
提问:“‘故事未完待续’什么意思?”
追问:“说到感恩父母,你们想表现出什么画面?你和爸爸妈妈曾经、现在发生过什么感人故事,以后呢?”
2.结合漫画《感恩父母》,进一步体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利用课件小结:“在你们小宝宝的时候,爸爸妈妈照顾着你,教会你各种事情,当你开始记事了,你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了各种有趣的事情,有一天当你长得比爸爸妈妈还要高,突然发现他们却变老了,请你像当年的他们一样,陪伴、照顾他们。”
三、趣味示范,了解沙画的基本塑造方法。
教师运用“魔术手”变魔术的方法示范人物“妈妈”的沙画制作过程,借助情境性语言融入制作沙画的漏沙、勾沙、抹沙等基本方法,例如:
搅拌车来了,滚筒朝下,轱辘轱辘——搅拌车帮我漏沙;滚筒落下,转转转——搅拌车帮我抹沙。
轰隆轰隆大吊车开来了,捏、起、落,松开吊钩——大吊车帮我捏沙。
刷刷刷清扫车来了,画画点点——清扫车帮我勾沙。
四、幼儿大胆想象,尝试制作沙画表达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爱。
1.提出创作要求。
(1)刮刮刮,请推土车帮我们刮沙,刮到沙盒中。
(2)音乐开始轻轻走到沙桌后,两个制片人合作,先确定你们想表达的画面,再商量你制作什么我制作什么。
(3)音乐停时,请在沙盒上面清理手上的细沙。
2.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保持地面的整洁,画面清晰、内容明确。
提供金粉,鼓励幼儿可以用不同颜色的金粉装饰细节,包括爸爸妈妈花白的头发、服饰等。
绘画结束时,教师将幼儿作品拍摄下来,导入电脑。
五、欣赏影片《感恩父母》,进一步让幼儿感受沙画的奇妙,懂得感恩父母。
1.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交流自己制作的沙画内容。
2.结合音乐与独白,感受影片带来的故事与感动。
小结:“当你很小的时候,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饭,教你穿衣服,教你做人的道理,你是否还记得,第一次上幼儿园,你在里面哭,而他们,在外面哭,你是否还记得,逼问他们你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当他们有天变老,当他们想不起来,当他们啰里啰嗦,当他们开始忘记,请不要怪罪他们,因为你在慢慢长大,而他们在慢慢变老,如果有天,当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稳的时候,请你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走,就像他们当年牵着你一样。让他们知道‘你们把我养大,我陪你们到老’,此片献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课后反思:
一、效果分析
1.主题情境的支持有助于创作的投入
通过沙画表演《感恩父母》的欣赏,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沙画带来的美感,联想到父母与自己发生的感人故事,沙画中人物是很难塑造的,而“感恩父母”的主题离不开人物,因此我借助有趣的工程车情景进行了“妈妈”的沙画示范,示范中将幼儿探究出的一些沙画制作方法提炼出来,这种情感与技能的铺垫,让幼儿更加有创作的欲望。
2.操作材料的细化有助于效果的呈现
材料的准备是教师精心挑选的,最细的沙子更能体验到沙子的流动感,塑造的画面更加细腻,创作即将结束时,又提供了不同颜色的金粉,有了闪亮金粉的朦胧点缀,细化材料的呈现艺术让画面更有层次感、色彩感、细节感,深受幼儿的喜爱。
3.合作创作的形式有助于取长补短
结合幼儿的不能绘画水平,我运用两名幼儿合作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尝试合作分工作画,降低创作难度,还可以互相扬长避短、以强带弱,共同完成主题性作品,并获得共同的成就感。
4.呈现方式的现代化有助于激发成就感
沙画的形式不适宜作品的直接展示,因此两次作品的呈现都借助现代科技,第一次将作品录制成视频,动态的现场再现,让幼儿快速直观地欣赏到大家的创作想法及出现的问题,另外这样呈现的方式独特新颖,让幼儿产生“我的作品居然拍成了影片”的想法,激发成就感。。第二次将作品拍摄下来导入电脑中,再围绕主题“感恩父母”将单一的幼儿作品串联起来,配上音乐、独白,情感得到升华,全身心投入到欣赏之中,结束时很多孩子留下了感动泪水,记住这一刻,相信通过本活动不仅开启了幼儿对沙画的探究之路,更是深切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问题再思考
1.控沙能力较弱,是否需要前期铺垫
大班幼儿经常进行沙雕活动,虽然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在沙
滩上的沙雕以大动作为主,而动态沙画的创作是依靠小肌肉动作的控制,
细沙不易把握,对沙子的量、控沙的力度等要求较高。部分幼儿小动作发展不协调,控沙能力较弱,两次的创作中塑造的形象线条轮廓较粗、或时粗时细不均匀,画面形象模糊,影响沙画的呈现效果。活动前是否需要在区域中投放沙盘,让幼儿在装沙漏沙的过程中锻
炼小手的控制力,但是提前的投放会不会降低幼儿对本节活动的期待与兴趣,有待思考。
2.是否在塑造技巧上给予过多提示
第一次沙画创作目的是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创作,在欣赏幼儿的创作作品与想法时,对于创作过程中出现的技能技巧问题,并没有指出来。
教师借助趣味情境进行示范,幼儿快速直观了解到几种简单的塑造方法,兴趣浓厚。但是对于掌握每种方法的关键,并没有提出过多要求,
只是在幼儿创作中对个别幼儿给予了提示,但效果不佳。
因此教师是否应该在集体面前及时指出问题,在技能上给予提示,包括细节处捏沙时取少量,漏沙时先练习控沙的能力,取适量、握紧、慢慢松,抹沙、刮沙时注意清理干净,但是沙画艺术的基本技巧不是一节活动就能达到的,过多的要求会不会出现重技能轻体验的现象,创作中过多的提示会不会破坏幼儿创作的灵感和对美的感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与探究。
幼儿园教案 篇20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和动物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才能更好的去保护动物。因此我设计并组织了本次活动。重在培养幼儿的保护动物意识。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才取不同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采用不同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萌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3.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重点:
了解动物的睡眠姿势。
活动难点:
了解动物的睡眠姿势与环境的关系,知道不同的动物睡眠姿势不同。
活动准备:
物质条件准备(教学图片课件)
幼儿的经验准备(在平时让幼儿看一些动物世界之类的影片或书籍)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看课件让幼儿了解人需要睡觉,引发幼儿思考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呢?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下面的课件。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小朋友你们看,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躺着睡觉)那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
二、观看课件,引入主题。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动物的睡觉姿势,引发幼儿的回答欲望以及表演的兴趣。幼儿在看完课件表演的时候积极性很高。)
1、马是怎样睡觉的呢?(站着睡觉)。教师组织幼儿个别回答。哪位小朋友来模仿马的睡觉姿势(幼儿个别模仿,集体模仿)
2、看这是谁来了?(刺猬)它是怎样睡觉的?(全身缩成一团睡觉)这是为什么呢?(为了保护自己)
3、以下所有动物都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称、睡觉姿势、并让幼儿模仿。
猫头鹰: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睡觉
丹顶鹤:用一只脚站着睡觉
蝙蝠:倒挂在树上睡觉
三、为什么小动物的睡觉方式个不相同。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探究动物奥密的兴趣。幼儿在回答的过程中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大部分幼儿能够说出动物睡觉的方式为什么不同。个别幼儿需要在教师的提示下回答)
四、介绍一些正确的睡觉姿势(ppt)
如何正确的睡觉,以及良好睡眠方式的重要性。
五、活动延伸:回家找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睡觉方式。
幼儿园教案 篇21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喜欢玩小汽车、小摩托车、小自行车等玩具,而这些车都具有圆圆的轮子,轱辘轱辘的轮子滚动着、转动着,给幼儿惊奇,引导幼儿遐想,令幼儿着迷,让幼儿去观察、去操作、去发现、去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科学活动《轮子在哪跑得快》,让幼儿既获得了极大的情感满足,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课前我和孩子们收集了很多有关轮子的图片和实物,孩子能通过图片及实物认识很多有关轮子的车。本次活动,通过探索体验来感知轮子会滚的特性,从而引发探索性问题,让幼儿在实验中进行探索、发现、思考从而真正了解轮子在不同材料上跑,它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轮子在光滑的地面比在粗糙的地面跑得快。在有坡度的地方比在没有坡度的地方跑得快。探索操作,感受体验。是这节课的主要宗旨。
整个活动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设置情景,用滚动的球体,引出课题。
第二个环节,让孩子操作、实验,感知跑道越光滑,轮子跑得越快;跑道越粗糙,轮子跑得越慢。
第三个环节,再次提出探究的内容,引发幼儿更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体验轮子运动的速度与路面的倾斜度的关系。
最后,运用表演形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是本次活动的扩展与延伸,也是科学与艺术的整合的体现。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着运用多种方法体验轮子运动速度与路面、材料及路面倾斜度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学习观察能力与探究欲望。
3、幼儿尝试用肢体语言大胆演绎轮子的运动速度。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装沙的布袋若干个、木板5块。
2、师生共同收集:玩具汽车、球、易拉罐、饮料盒、鞋盒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1、师幼用《开火车》游戏进入活动室。
2、用图形宝宝做客导入活动,幼儿探索圆圆的球体可以滚动。
3、老师提出探索性的问题,让幼儿思考。
4、通过实验发现球体宝宝可以滚动,其它图形宝宝都不能滚动。
5、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形,是可以滚动的。
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有轮子(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超市购物车)。让幼儿知道凡是车都有轮子,轮子能给人们带来方便,又省时又省力。因此人们非常喜欢它。
二、引发新问题,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1、用故事《汽车厂试车》引出课题,交待试车程序。
2、幼儿试车,教师巡回指导。
将幼儿分成五组,每组两条跑道,一条是用沙袋铺设的,一条是用光滑的木板铺设的,每组幼儿在两条跑道反复试车。
3、幼儿讨论小结:轮子在光滑路面上跑得快,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跑得慢。
得出结论:轮子在不同材料上跑,它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轮子在光滑的地面比在粗糙的地面跑得快。
4、引导幼儿探索材料表面,了解速度与材料表面之间的关系。
师生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材料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轮子跑得越快,材料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轮子跑得越慢。
5、迁移经验讲述。
(1)汽车在高速公路跑得快还是在石子路面上跑得快?哪个乘坐更舒服?
(2)刚才我们说了路面越平滑,轮子的速度越快,那为什么冬天结冰的时候,要在轮子上绑上铁链?因此,冬天路滑要提醒司机师傅注意安全。
三、再次提出探究的新内容,引发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1、虽然轮子在平滑的材料上跑的很快,但怎样使轮子在这些材料上跑得更快?老师提供了一些材料(鞋盒、书、木板),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再玩。
2、幼儿运用不同的辅助材料并改变路面的坡度进行尝试,解决问题。
集中幼儿。
教师提问:你们改变了木板原来的坡度,有了什么发现?
幼儿讲述。(会滚动的玩具比以前跑的更快了,坡度越大,轮子下滑的速度越快。)
3、教师小结:汽车在有坡度的地方比没有坡度的地方跑得快。因此下坡时,司机要减速,要安全开车。
4、老师与幼儿总结性互动问答:轮子轮子在哪跑得快?
轮子轮子在光滑的路面跑得快;
轮子轮子在哪跑得快?
轮子轮子在下坡的路面跑得快;
四、幼儿运用肢体语言演绎轮子的快与慢。
1、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轮子的快与慢。
2、通过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用动作演绎轮子的快与慢。
五、延伸。
教师带幼儿开车去旅行。
【教学自评】
本次活动主要以探索为主,好玩是幼儿的天性,科学与艺术整合活动的形式必须体现孩子们在玩中发现、玩中探索、玩中创造的特性。让幼儿玩,必须有材料,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从而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不断地动手操作探索、动脑思考,使幼儿感知生活中的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孩子们经历一个个操作、发现、合作、交流、创造的科学探索过程,让幼儿在亲身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科学的兴趣。如:在探索轮子在什么情况下跑的最快时,有的孩子觉得老师提供的材料不够过瘾,把木板用手抬起来,这样坡度就更大了,轮子向下滑动速度就更快了,孩子们愉悦了,而我们的知识难点也不攻自破了。扩展延伸,是本次活动艺术的整合点,让幼儿用肢体动作演绎轮子的快与慢,从而升华了探索的经验。科学与艺术的整合,不仅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丰富了幼儿的学习感受,让幼儿获得多种能力、多方面的整体的经验。
在组织活动中,我的组织语言不是很严谨,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请各位园长、老师多多指出活动中的不足,谢谢大家。
【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与教案反思10-23
幼儿园教案01-17
幼儿园经典教案09-17
幼儿园的教案10-31
幼儿园教案07-04
幼儿园教案06-01
幼儿园音乐教案优秀教案07-25
幼儿园参观幼儿园教案11-30
幼儿园的树幼儿园教案11-04
幼儿园的专题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