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目标:
1、通过操作游戏学习1-50的按群计数,会两个两个的数.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群概念,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准备:演示板幼儿人手一套操作盒、盘子、小碗、勺子、花生米。
过程:
一、开始部分:数数游戏
1、手指指棋盘点数1-5.(注意点数常规)
2、接数练习.(1-50)
二、基本部分:
按群计数1-50
1、讲述故事吸引幼儿.师:今天是对对国五十年的国庆大典,全国上下都很高兴.国王邀请50位客人参加国庆大典,对对国有个规定,进出人员必须两个两个的,要不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守成门卫兵都很小心,今天更不能出错,出错会掉脑袋的,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数.
2、天还早着那,客人们已经开始来了,教师边讲述边在演示板同时放上两个红棋子,再放两个绿棋子.问:客人来了几个?他们是怎么来的?
3、教师边摆棋子边两个两个的数数,要求幼儿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直到摆够五十个棋子.请幼儿按要求两个两个数到五十,可变换几种方法强化记忆。
4、请小客人到你的棋盘上坐一坐。教师敲一下鼓,幼儿摆两个棋子,边摆边数,中间停下再让幼儿从头数,直到摆够五十个,再让幼儿从头两个两个数到五十。
5、客人走了很远的路,走累了,我们请他们到客厅里休息一下。教师敲一下鼓,幼儿拿走两个棋子,边拿边两个两个数,直到全部拿完。
6、送客人回房间休息。(送操作盒)
7、请客人吃聪明豆。幼儿扮演服务员,两个两个舀豆豆,边舀边数,数到五十。
三、结束部分:
参加庆典大会师:国王非常高兴,也请我们参加庆典大会,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拉起手,两个两个一起去参加,放音乐,幼儿手拉手自由舞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在玩彩棒的时候无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没有倒下,孩子们对此很惊奇,于是产生了设计这样一个活动的想法,试图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大班的孩子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操作、记录以及合作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加以巩固和提高的。而对于科学活动来说,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方法和技能无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我有意识地在活动中设计了合作操作与记录的要求,让幼儿在学习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资源的同时学会交流与分享,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木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引导幼儿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通过操作和记录,发现、总结“最少用三根棒就能稳稳地支撑起物体”的科学规律。
活动准备
1.学具:游戏棒、彩泥、记录纸、笔、玻璃球、垫片等两人一份。
2.教具:大记录纸一张、话筒架一个、课件一份。
(活动初,“用什么材料作固定”很让我费了一番工夫,经过多次尝试后,我从电线、橡皮筋、彩泥中选择了彩泥,因为它是最便于幼儿操作,也是幼儿最熟悉的一种物品。而活动最后一个环节中所使用的小垫片,则是机缘巧合,在幼儿区域活动操作时偶然发现的,在实践中又非常实用。)
活动过程
一、让彩棒站起来
1.出示彩棒:“这是什么?我们平时是怎么玩的?”“谁能让这根彩棒站起来?”(幼儿自由尝试)
2.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彩棒站起来的?”
(这是一个没有什么悬念的环节,几乎所有的孩子看到桌上的彩泥后,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使用彩泥,并且都获得了成功。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把彩泥顶起来”。)
二、把彩泥顶起来
1.尝试一根彩棒。
(1)师:“彩泥也想到上面去看看,试试这根彩棒能不能把彩泥顶起来。”(幼儿尝试)
(2)示范记录方法。
“你们用一根彩棒能把彩泥顶起来吗?”(幼:不能)
教师示范在第二列第二行记录方法(根据幼儿的喜好用数字或图画的形式记录)、第三列第二行记录结果(根据幼儿的习惯)。
(这里,教师用帮助幼儿记录操作结果的方法进行记录讲解,记录用的又是幼儿喜欢的形式――用“√”“×”符号,或用笑脸、哭脸,或用五角星、三角形等等,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更易让幼儿接受。因此,示范变得很自然顺畅,淡化了“教”的痕迹。)
2.尝试多根彩棒。
提出问题:“那两根彩棒(边说边记在第二列第三行)能不能呢?(手指第三列第三行)再多一点呢?”
(1)交代操作要求。
“请你们两个好朋友一起来试试,好吗?”
“试一次,记一次,把成功的不成功的结果都记下来,看看用几根棒能把彩泥顶起来。”
(操作要求必须简洁明了:“两个好朋友一起来试试”――合作;“试一次,记一次”――方法,使幼儿不至于漏记;“成功的不成功的结果都记下来”――便于发现和总结。两句话,就能把所有的要求都交代清楚了。)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统计操作结果。
“你们用几根棒把彩泥顶起来了?”(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棒必须撑开才能站起来)
“最少要用几根棒?”
(在活动中我发现,总有幼儿会把棒都并在一起以至于实验失败的,他们也总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及与同伴的对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操作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为下面的总结打下了基础。)
3.小结:小朋友们真棒!都把彩泥顶起来了。而且我们还发现了只用三根棒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彩泥顶起来。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你们觉得这样的架子可以叫什么名字。(引导幼儿为这样的架子起名字)(孩子的想象都很丰富,他们为架子取了很多名字,而且都很贴切,能与它的特征相吻合,其中就不乏叫它“三脚架”或“三角架”的,这使得“三脚架”这个名字的出现也很自然。)
三、介绍各种“三脚架”
1?出示话筒架:“三脚架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有用了,看,这个话筒架就是一个三脚架,有了它,话筒就可以稳稳地架在上面,不再用手拿着了。”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三脚架?有什么用?”
3.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4.请幼儿回家再找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
(实物――话筒的出现,唤醒了孩子们大脑中积存的无意记忆,“晾衣架”“摄像机架”“帐篷”等等,都被一一列举出来,可见,孩子对三脚架的运用已经有了真正的认识。课件演示的则是一些不常见的物品,如求援架、钻井架等,为的是拓宽幼儿的视野,帮助幼儿了解其更多的用途。)
四、用三脚架把玻璃球架起来
1.“现在谁能用三根彩棒、一个垫片把这个玻璃球架起来?”“你们一起来试试吧!”
2.请成功的幼儿交流方法。
3.再次尝试,感受成功的乐趣。
(这个环节是幼儿已有经验的迁移和提升,是从实验到运用的转换。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虽然材料发生了变化,但是孩子们还是很快就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心理上获得了很大的满足。)
活动评析
《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活动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对这一要求的理解。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操作贯穿始终,记录操作结果的记录表在幼儿的总结活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在活动中无论是对记录方法的提示还是对操作结果的总结,都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孩子创造了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让孩子做活动的主人,从而真正成为了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领者。幼儿在合作操做过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又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也更浓了。
附:记录表
数量
结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明白锻炼可以使身体强壮。
2.通过学习儿歌教育幼儿养成早起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会恰当运用“滚来滚去”、“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
2.通过实物让幼儿充分理解“滚来滚去”、“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
三、知识与技能
1.能用连贯的语言有顺序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语言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学会恰当运用“滚来滚去”、“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
活动准备
录音、课件、图片、实物。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听完之后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在哪听到这段音乐,那时我们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对了,这是我们做操时的音乐。小朋友们听的真专心。其实在生活中,除了我们还有很多的朋友每天都早早起床做早操,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样一些朋友。
二、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教师: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谁?
(学生回答)
教师:对,今天我们要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做早操的。请听老师说。(课件播放音乐,教师泛读。)
教师:现在我们来认识第一个朋友,小露珠。(课件演示小露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
教师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师:在生活中还有那些朋友是滚来滚去做早操的。
(学生回答)
同法学习其它小节。
三、练习说话
指名学生说一说还有那些动物或植物出来做早操?它们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准确,教师可出示课件中的动画供学生观察,说话)
请个别学生将自己仿编的儿歌内容通过动作表演给全体幼儿。
(如果学生表演不出,教师可激励学生用动作表现课本中的内容。准备实物图片)
四、结束新课
全体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完整的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
教学反思
从孩子们的表现看,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挺好的,能做到循序渐进,能让孩子在观察画面以后引导他们说出内容,并且是与本节课相关的,为后面学习儿歌打下基础,可以说孩子在学校儿歌时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反应出新的问题;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完全放开,没能让孩子最大限度的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缜密的思考,并对孩子的水平最相关的测试,以便在新的教学活动中让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 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离不开水)。
2、学习分辨鱼类和非鱼类,并说出理由。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对于鲫鱼和金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物质准备:
PPT、金鱼和鲫鱼的手偶各一个、人手一张指示牌,正面笑脸,反面哭脸。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鲫鱼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特征--通过比较在黑板上罗列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点。
--及时帮助幼儿归纳总结出鱼的特征。
三、选择区域:它们是鱼吗?
--提出问题:乌龟是鱼吗?
师:孩子们你们认为乌龟是鱼的,请坐在A区;觉得不是的,请坐在B区。
师:你为什么会觉得不是鱼呢?(说说理由)--教师播放乌龟生活习性的视频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乌龟不是鱼。
四、根据已有经验判断墨鱼是鱼吗?
1、点击PPT,出示墨鱼,猜想:墨鱼该属于什么类?
师:这时又来了一只墨鱼(点击PPT),你们认识它吗?鱼儿和非鱼儿都想墨鱼加入自己的队伍,你认为它应该加入哪支队伍呢?她究竟是鱼类还是非鱼类呢?为什么?
2、根据幼儿对墨鱼的判断为"鱼类"、" 非鱼类"两个答案为分组依据,把幼儿分为"鱼类"" 非鱼类"和"不确定"三类。
3.模拟辩论的形式,两组各派代表,表述自己的理由。
例如:鱼组 墨鱼会游,所以它是鱼类。
非鱼组 墨鱼没有鳃和鳍,可是鱼是有鱼鳃和鱼鳍的,所以它不是鱼类。
4、借助PPT,了解"墨鱼"的特征。
辩论结束。
师:墨鱼到底加入了鱼类还是非鱼类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墨鱼是怎么说的。
五、《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水中生物吗?哪些生物你觉得不是鱼类呢?说一说你的原因。
活动延伸:
请你再去收集资料:还有哪些"*鱼"其实不是真正的"鱼"。
根据已有经验判断蝙蝠是鸟类还是兽类。
1、点击PPT,出示蝙蝠,猜想:蝙蝠该属于什么类?
师:这场战争进行的真的很激烈,很难分出胜负,这时又飞来了一只动物(点击PPT),你们认识它吗?鸟类和兽类都想蝙蝠加入自己的队伍,你认为它应该加入那只队伍呢?她究竟是鸟类还是兽类呢?为什么?
2、根据幼儿对蝙蝠的判断为"鸟类"、" 兽类"两个答案为分组依据,把幼儿分为"鸟类"" 兽类"和"不确定"三类。
3、模拟辩论的形式,两组各派代表,表述自己的理由。
例如:鸟类组 蝙蝠会飞,所以它是鸟类。
兽类组 鸟的嘴巴尖尖的,可是蝙蝠是有牙齿的,所以它不是鸟类是兽类。
4、借助PPT,了解"蝙蝠"的特征。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以旅游的形势再次熟悉虎丘的主要景点,能够讲述虎丘景点的故事。
2、在活动中,使幼儿产生对苏州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导游旗、导游证、小话筒;
2、课件;
3、茉莉花茶、茶杯、热水;
4、方向盘,排好汽车座位;
5、3名小导游准备好导游词。
【教学过程】
一、欢迎词
1、[在汽车上、喇叭声]欢迎大儒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到虎丘。今天由我和三个小导游来带着大家游览虎丘。
2、早在900年前,我国的大诗人苏轼就说过:“到姑苏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意思是说到苏州一定要到虎丘来游玩。
3、小朋友有没有谁来过虎丘的?
4、我们的车子马上就要到景区了,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要下车啦![下车]
二、游虎丘
1、[走得离图片远一点][出示虎丘远景图片]
我们前面就是虎丘了。可能有小朋友要问了,虎丘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
2、讲述故事{附1}
3、[出示虎丘塔近景图片][走近][播录像]
幼:老师,虎丘塔怎么斜了?它快倒了!
虎丘塔不会倒,但是它的斜还有一个故事呢!我们先请1号小导游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4、讲述故事。{附2}
谢谢1号小导游。大家刚才听到的只是故事。其实,虎丘塔它是建造在松软的土石上的。由于时间长了,它受力不均匀,所以产生了一定的倾斜。但大家请放心,早在20多年前,我们聪明的建筑师已经对塔进行了加固,它不会倒下来的。
5、[播音乐][绕教室一圈]
我们要去下一个景点了,大家跟紧不要掉队了。注意脚下台阶,我们一起去看石头。
6、[出示试剑石图片]
这是一块有趣的石头,大家看,它的中间有什么?(有一条裂缝)
这条裂缝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听听2号小导游的介绍吧!
7、讲述故事。{附3}
谢谢2号小导游。其实,我们知道再锋利的宝剑也不可能把石头劈开,这也只是一个传说故事。这是大自然的力量把石头分开的。
8、[播音乐][绕教室一圈]
后面的小朋友跟紧啦!我们又要去新的景点了。我们现在走的这山路就像老虎的身体。接下来我们要去老虎臀部的位置,继续去看石头,这可是块大石头,上面可以坐一千个人呢!
9、[出示千人石图片]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景点叫千人石。大家看看,这块石头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我们平时看到的石头不是青的,就是白的或黄色的,这石头怎么是红色的呢?请3号小导游给大家来讲一讲原因。
10、讲述故事。{附4}
11、[播庙会录像]千人石上好热闹啊!原来在进行虎丘庙会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2、观赏节目。
13、[播音乐][绕教室一圈]
请小朋友继续跟着我走。除了我们刚才已经游览的几个景点,你们还知道虎丘有什么景点吗?
14[出示真娘墓图片]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古真娘墓。这里埋葬了一名美丽、善良的姑娘。正好有人在讲真娘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故事]{附5}
三、品尝虎丘特产
1、是的,所以茉莉花茶就成了虎丘的特产。看,前面就有一个茉莉花茶的摊点,我们一起去品尝一下由茉莉花泡制的香魂茶吧!
2、幼儿品尝茉莉花茶。
3、你觉得它的味道怎样?
四、感情升华
1、小朋友,我们今天一起游览了虎丘哪几个景点?
2、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对应图片]
五、结束游览
1、我们今天虎丘的游览就结束了,请大家回到汽车上,我们将去下一个景点了。
2、幼儿上车,开着汽车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故事《一只有教养的狼》主要在阐述“读书”的好处及乐趣,选择“大野狼”作主角,意图揭示读书可以将野蛮个性转变成有教养的气质。透过幽默成趣的写法以及画者诙谐自然的画风,作者极力摆脱教条式的呈现故事,让书读来妙趣横生,津津有味。故事主角大野狼的造型,不是那种恶狠狠的凶模样,瘦弱、拙趣,还带点逞强表情,看了不禁让人产生几许同情。由于大野狼的造型成功,让更多幼儿接受他,也接受所传达的读书的趣味。
活动分为第三环节进行,第一环节中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用恰当的词汇来描述狼的形象,并通过猜想,帮助幼儿开启故事之旅。第二环节中分段讲述故事,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展开讨论,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推进故事的发展,逐渐靠近故事要表达的主题,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最后通过分享故事,让幼儿感受共享故事的快乐,从而进一步让幼儿感受读书带来的愉悦。
活动自标
1.欣赏绘本,了解阅读带给狼的转变,知道读书的好处。
2.感受故事中狼对读书的坚持,明白获得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道理。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狼前后四次不同的行为转变。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读书的好处和重要性,知道读书需要坚持
活动准备
1.故事PPT或绘本《一只有教养的狼》。
2.幼儿用书第3册第9~10页
活动过程
(一)你心日中的狼。
1.出示一只大野狼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狼?(凶狠、野蛮。)
这样的狼会受别人的欢迎吗?
(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用恰当的词汇来猫述狼的形象。并通过猜想,帮助幼儿开启故事之旅分段讲述故事,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展开讨论,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推进故事的发展,遷渐靠近故事要表达的主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
(二)大野狼的故事
1.第一次去农场(故事第一段)
提问:大野狼为什么去农场?一大野狼是怎么进农场的?小动物们和他说了什么?大野狼想做一只怎样的动物?你认为教养应该具有怎样的行为?大灰狼该怎么办?
2.第二次去农场(故事第二段),提问:
大野狼决定去做一件什么事?他是怎么学习的?成为优秀学生的大野狼是怎么回到农场的?
小动物们理他了吗?为什么?你觉得大野狼会怎么办?
3.第三次去农场(故事第三段),提问:
大野狼去图书馆做什么?他第三次去农场的时候,是怎么进门的?小动物们喜欢大野狼的故事吗?
4.第四次去农场(故事第四段)
这回大野狼放弃了吗?他是怎么去做的?
第四次国到农场的大野狼是怎么进门的?
这回大野狼成功了吗?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的主题,通过经验迁移帮助幼儿知道读书要学会坚持,读书能改变人们的行为和习惯。)
(三)读书的真谛
1.完整欣赏故事。
为什么故事的题目叫“一只有教养的狼”?
2.读书的真谛
看图讨论比较大野狼四次进农场的区别。
3.教师小结: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内化成教养。因为读书,野蛮的狼变成了一只有教养的狼。这只狼在求学的过程中坚持到底的毅力,促成了他的成功。
4.阅读分享。
故事中的小动物们想到全世界去讲故事,你觉得这个建议好吗?为什么?
你有哪些好的故事愿意与同伴分享吗?请你找一个好朋友,相互分享好故事。
(最后通过分析故事,让幼儿感受共享故事的快乐,从而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到“读书”带来的愉快。)
活动延伸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在表演区开展表演活动。
2.故事分享会:每个人提前练习讲一个好故事,到幼儿园来与同伴分享。
3.结合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尝试画一画大野狼四次进农场的不同形象,或试着发挥想象续编以为表演区的表演设计宣传海报。
4.教师可以和幼儿讨论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并在日常活动中开展一些与生活礼仪教育相关的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是个所表达的温馨的家庭情感。
2.学习诗歌,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关联。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尝试结合图片仿编诗歌内容。
4.认读重点字词:大树、果实、琴弦、音符。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6.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教学读本、大字卡、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合影照片、大海图片(图中有浪花、帆船)蓝天图片(图中有太阳、白云)。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幼儿展示和家人的合影照片,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人,引入诗歌。
小结: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是快乐的,爸爸、妈妈和你,就组成了一家人。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描写家人的诗歌《我的家》。
二、阅读理解
1.出示教学读本,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幼儿欣赏。
2.阅读诗歌第一段,引导幼儿理解将一家人比喻成“绿叶”和“花朵”的意思,是父母的爱让孩子像花朵一样快乐成长。
教师:在诗歌的第一段中,爸爸是什么,妈妈是什么,宝宝像什么?绿叶和花朵之间有什么关系?
3.阅读诗歌第二段,引导幼儿理解诗歌中比喻的“树”和“果实”的意思,父母的希望就是孩子,而孩子也是他们丰收的喜悦。可随机出示大字卡“大树”、“果实”,带领幼儿认读。
4.阅读诗歌的第三段,引导幼儿理解诗歌中比喻的“琴弦”和“音符”的意思,孩子就是家中的欢乐音符,有了孩子,家里就永远有唱不尽的歌。随机出示大字卡“琴弦”、“音符”,带领幼儿认读。
(小结:爸爸和妈妈为总结的孩子遮风挡雨,为孩子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呵护孩子快乐地成长。)
三、创意阅读
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按照诗歌的结构仿编。
(一)朗读诗歌。
1. 翻开幼儿读本,跟随教师一同朗读诗歌。
2.分组朗读诗歌,教师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并加入适当的肢体动作。
3.教师和幼儿共同点评朗读情况,表扬大胆表演、动作运用恰到好处的幼儿。
(二)想象朗读。
出示大海、蓝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尝试仿编诗歌,教师记录。如,爸爸像一朵浪花,妈妈像一朵浪花,我像小船一样,在浪花的怀抱里远航。
四、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读创编的新诗歌,自然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3、4的组成,知道把3分成两份有2种份法,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3、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荷叶与蜻蜓的图片若干,黑板、糖果。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分蜻蜓。
2.初步探索3的组成。
(1)出示3只蜻蜓的图片请小朋友动动脑把它们分成两份、提问幼儿。 (2)老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来都是3、让幼儿指读加深映象。
3.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出示4片荷叶的图片请小朋友动动脑把它们分成两份
(2)让幼儿把荷叶分成两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 的分合式: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分糖果 ":3的组成3颗糖分成2份,4的组成4颗糖分成2份。
5.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活动反思: 教学不能只光教学当下的知识点,更要为以后的教学服务,好的方面是准备充分课堂氛围比较好幼儿积极性高,不足的方面是幼儿造作较少应让幼儿多动手多探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左、右手名称,知道许多事情需要两只手共同完成。
2、通过“图+文”方式引导幼儿认字,初步培养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述的能力以及耐心倾听的习惯。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左右手图片及汉字,“图+文”字条四张,图片四幅,人手两个红黄圆形贴纸、一张白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小朋友,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老师伸出双手)。(幼:都有手)
“对,都有手,有几只手?”(幼:有两只手)
2、师:对,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两只手,这两只手啊跟我们小朋友跟徐老师一样都有它们的名字。(出示手卡片)“谁知道它们叫什么?”(幼:左手和右手)
3、 师出示汉字卡片(左手 右手)并贴在相应的手的位置,说:“对了,这两只手都有它们的名字,它们的名字就叫左手(绿色)和右手(红色)。
4、 师:知道它们的名字了吗?小朋友请看,这个红颜色字写着的靠着这一边的手,我们小朋友拿出来,哦,这只手,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右手。
5、 师:小朋友,徐老师在这桌子边上贴了红点点,是不是给你们那个叫右手的手背上贴一个红点点。(交代要求:动作要轻、要快)(老师也贴上红点点)
6、 贴好后,师:举起来吧,给后面的客人老师也看到。好,刚才你们给它贴上红点点的那只手叫什么名字啊?(幼:右手)
7、 师:对,叫右手。好,那么还有一只手,这个绿颜色的它的名字叫什么?(幼:左手)
8、 师:赶快给你们那个叫左手的手也贴上一个绿点点。(交代要求:动作要轻、要快)(老师也贴上绿点点)
9、 师:哦,都贴好了吗?给我看看,真棒!好,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把你们的两只手都藏起来,(幼儿把手藏后面)把你们那个叫右手的手请出来。(幼儿伸出右手)
10、师:啊,右手出来了,把它藏回去,把你们那个叫左手的手请出来。(幼儿伸出左手)
11、师:哦,对了,都有了。好,现在把你们的两只手都藏回去吧。
12、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叫右手,一只叫左手,今天,徐老师就来和小朋友讲一个“左手和右手”的好玩的事情给你们听听好吗?
二、基本部分。
1、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右手对左手说:“我的本领比你大,我什么事情都会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右手它说自己会做哪些事好吗?
2、老师出示图夹文1。
师:右手说:“我会拿筷子吃饭。右手说什么?”。(幼儿回答能力差点的幼儿)。
师: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这一句话是:我会拿筷子吃饭的?(幼儿回答如:我认识字)
师:哦,有几个小朋友认得字,那么不认识字的小朋友,怎么知道它说是:“我会拿筷子吃饭的”,可以从那里看出来?(幼:图画)
师:哦,看图画,哪里有图画?告诉我。(幼儿回答)
师:手指筷子图:这个图告诉我们什么呀?(幼:一双筷子)
师:对了,这是筷子,看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猜了,拿筷子干什么呀?(幼:吃饭)这双筷子就告诉我们这个图前面两个字是:筷子
3、教师小结:右手说:我的本领很大,什么事情都会做,我会拿筷子吃饭。
4、老师出示图夹文2。
师:它又说了,还会做什么?(幼儿自由说说)
师:真聪明!他是怎么说的?跟着他一起说说看。(师幼集体读一遍)
师:哪里告诉我们是剪刀?(幼儿说说)师:哦,这里有一把喀嚓咔嚓的剪刀。那么哪两个字是剪刀?谁能够大声地告诉我?(幼儿回答)前面两个还是后面两个?哦,徐老师告诉小朋友哦,这个剪刀的前面两个字叫剪刀,一起说说看。
5、老师出示图夹文3
师:它又说,还会做什么?
6、老师出示图夹文4
师:最后,它又说了,它还会做什么?
7、师:今天,徐老师在这里跟小朋友介绍一个字,你看这里都有这个字,是什么字?(幼:拿)拿东西要靠什么呀?(手)对,拿东西要靠手,所以它上面都有一个手字,这就叫拿字,读一遍。
8、师:刚才呀,右手对左手说了好多话,我们把右手说的话一起来说说看。(幼儿读)
9、提要求:要神气!让我看看神气不神气!(再读一遍)
三、结束部分。
1、师:右手啊,这么骄傲地对左手说:“我会做这么多事,你没有用!左手啊一听右手说它没有用,生气了,它就说:“你说我没用,那我就缩进衣袖里去吧。”
2、师:什么叫缩进衣袖里,谁知道?(幼儿自由讨论)请一幼儿示范,集体学。
3、师:左手啊,就缩进衣袖里去了,左手缩进衣袖里去了以后,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小朋友来看看。
4、教师出示各种图片:饭碗打翻了 纸头吹走了 皮球滚掉了 字写歪了
师:小朋友想想看,左手缩进衣袖了,右手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说说)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你想说那张?
5、教师小结:好,刚才我们小朋友看了这几张图片知道了,左手说:“你说我没用,我就缩进衣袖里去吧。于是就发生了:饭碗打翻了 纸头吹走了 皮球滚掉了 字写歪了
6、师: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你们说说看,为什么?
7、教师小结:原来好多事情都是左手和右手要一起互相帮助才能做好,对吗?
四、延伸部分。
1、师:好,那么接下来,徐老师想问问小朋友看了,你们平时会用两只手做什么事情呢?想一想,大声回答我,你们会做吗?(幼:会,并自由说说)
2、师:好,现在徐老师不要你们说了,我在桌子上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纸和一些笔,你们到边上想一想,你们的两只手会做什么事?自己去用记号笔随便怎样画一画。呆会儿上来为大家大声介绍,比比谁的两只手会做的事情最多。
3、幼儿绘画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逐一介绍作品。
5、教师小结:好,小朋友你把你们的纸阿上面都画了好多“我用我的手会做的事情”徐老师也希望我们的小朋友的两只手越来越灵巧、越来越能干!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图夹文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过程中没有强调孩子认识这些字,而是注重语言对孩子的刺激,如“拿”字是两只手合起来拿东西,通过这样的解释,培养孩子从小对阅读的兴趣。最后让幼儿用笔画一画这一环节,是让幼儿把要表达的语言转化成一种符号,然后在转化成语言,这样对孩子的思维发展非常好。就像某名人说的:孩子的成长依靠一百种语言。语言教育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前的语言我们只要求单纯的书面语言,发展到现在强调并重视孩子听说能力的培养,注重孩子在一日活动种语言的应用,一直到现在把阅读教育作为幼儿语言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幼儿园大班教案集锦10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集锦六篇02-13
【精华】幼儿园大班教案集锦六篇02-20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模板集锦9篇02-18
【实用】幼儿园大班教案集锦四篇02-17
【必备】幼儿园大班教案集锦六篇02-17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集锦9篇02-17
【热门】幼儿园大班教案集锦六篇02-17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集锦六篇02-17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集锦六篇02-17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集锦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