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1
活动目标: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尝试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拖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磁带,录音机。
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喜欢的有关小老鼠的故事图书或动画片,互相交流故的事或动画片中有趣的情节,如《猫和老鼠》、《舒克贝塔历险记》等。
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并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动作。
(1)听第一遍故事,提问幼儿:
①小老鼠悄悄跑出来玩,跑几步就会怎么样啊?
②小老鼠是怎样玩泡泡糖的?
(2)请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表现小老鼠左看看右看看和玩泡泡糖的动作。
请幼儿欣赏音乐,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1)完整听一遍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幼儿自由表演。
(2)分段欣赏音乐,并引导幼儿说出两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故事情节。
段音乐表现小老鼠从洞里跑出来的情景;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的情景。
(3)引导幼儿分段进行创编活动。提示幼儿做小老鼠跑出洞的的动作时要合拍,表现小老鼠东张西望和被泡泡糖粘住时的表情尽可能做的夸张一些。
(4)幼儿欣赏教师的表演。
幼儿和教师共同表演。
(1)游戏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教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
(2)鼓励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
活动评析:
幼儿们的表演与想象能力很强,可是李一鸣小朋友有点害羞,他不敢上去表演,希望他以后可以大方一点,表演给所有的幼儿看。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幼儿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2
活动目标
1、体验韵律活动的乐趣。
2、初步学习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和夸张地表现拉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3、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2、图谱。
3、老鼠手偶、泡泡糖。
活动重点
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和表现能力。
活动难点
能够主动探索各种动作,并随音乐做律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老鼠和泡泡糖,讲述故事并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们吃过泡泡糖吗?吃完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看这是谁呀?
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还发生了好玩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有一只小老鼠,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哎呀,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黏乎乎的东西。他使劲地拽呀拽呀,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吧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飞快地滚回家去了。
师:“小老鼠小老鼠偷偷跑出来是什么心情?哪个小朋友可以来表演一下小老鼠的表情呢?”
二、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并出示图谱
1、师:“这个故事还用音乐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名字叫《小老鼠和泡泡糖》,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师:“音乐听完了,小朋友们听完后有什么感觉?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
2、随图谱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这么好听的乐曲老师还用图谱表现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再来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
师:“小朋友,这首曲子一共分为了几段?”幼儿回答。
小结:音乐共分为了AB两段,第一段表现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左看看、又看看,第二段表现了泡泡糖粘到了小老鼠的手上,小老鼠拽来拽去,怎么也拽不下来。
3、再完整听一遍音乐,感受小老鼠的心情。
师:“在第二段泡泡糖粘在小老鼠身上,小老鼠又是什么心情呢?它怎么拽泡泡糖的?我们再听一遍乐曲,来感受一下小老鼠的心情。”
三、幼儿根据故事内容随音乐表演动作
1、故事中提到“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谁来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
你认为小老鼠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是慢慢看还是快看?(幼儿模仿)
2、幼儿随音乐表现A段音乐。
3、小老鼠又走到了草地上,踩到了黏黏的泡泡糖,小老鼠脚踩到泡泡糖会怎样?那可怎么办?谁来学学使劲拽?(幼儿做动作)我们一起拽拽看!老师看到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
4、幼儿随音乐表现B段音乐。
四、创编动作并随音乐完整表演
1、师:“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随着音乐完整表演一遍,要注意表演的时候要体现出小老鼠的夸张表情,看看谁学的最像”
2、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动作。
师:“泡泡糖还可能在身体什么地方?幼儿模仿动作,结合图谱和音乐再次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创编。
3、最后将创编完整的律动随音乐完整表演。
五、随音乐做律动并玩游戏《猫捉老鼠》
随音乐完整做律动,音乐结束时引出猫叫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小朋友们当老鼠,自己的小椅子就是老鼠的家,小老鼠随着音乐做律动,老师来当花猫,音乐结束时花猫就去捉老鼠,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吧!”
师:“听到猫叫就回家,你们真是一群机灵的小老鼠!”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幼儿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3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发展音乐表现力。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
2、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一、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0|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 XXX XXX|?Χ Χ Χ 0 ?的节奏。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教师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教师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教师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四、播放乐曲
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五、游戏
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角色,韵律中玩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不足之处:
幼儿对于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还不够夸张、形象,对于音乐的节奏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对以后教学的建议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些都有待提高。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约有三千多种老鼠,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
幼儿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护保我们的环境。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是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你们觉得小老鼠和泡泡糖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音乐听完了,你认为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呀?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
1、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3、原来呀,小老鼠趁妈妈睡着的时候偷偷溜出去玩,你们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你们谁能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呢?那在第一句小老鼠看了几次?(2次)那是朝一个方向看还是朝两边看呀?(两边)那小老鼠是慢慢地看还是快快的看?(快)因为小老鼠很紧张,所以要快看。那小老鼠是一边跑一边看,还是跑跑再停下来看看?(跑跑再停下来看看)到哪里停?(红点)红点就像我们交通的红灯,红灯就要停下来了。
4、幼儿与教师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三)想象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呼呼东西,粘在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请幼儿扮演猫)
(五)活动结束。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没有完成偷跑出去玩的计划!它今天开不开心呀?它不喜欢这泡泡糖,也不喜欢乱扔泡泡的人,那你会把泡泡扔到地上吗?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要把吃过的泡泡糖用纸巾包起来,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是一个韵律活动,从中班教到现在,我还没有开展过一个韵律活动,基本上都是歌唱活动,打击乐活动也非常地少。由于审议那天,我出门听课了,放学后问了其他老师,说网上的教案很详细,可以借鉴。但我在备课时却发现有个问题,网上的教案整体都围绕一个课件来开展的,而这个课件在教案中还是比较模糊的,并没有形象地说明,因此我犯难了。后去问沙老师,沙老师只有这个活动的音乐。只有音乐,教案还比较模糊,那这个活动怎么办。想请教师傅时,沙老师主动提出借大班给我们开展这个示范课。救星啊~~~
观摩了沙老师的示范课后,我的思路一下子开明了许多。活动的环节、活动的递进性、活动的重点把握,我都能掌握好了。因此,之后就这次的活动,我开展了师徒结对展示课。
活动的环节基本上都是按照沙老师的示范课开展下来的,因此在环节上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在活动中,我放得比较开,情绪投入地相当多,孩子们也在我的情绪调动下表演得很开心。但也由于这个,我情绪放的太开了,因此在学习常规上,我没能孩子们收住。比如在请孩子们在班级中间表演之后,回到座位,我没有及时地用语言加以引导,使得孩子们开始肆无忌惮,有的都趴到地上去了。我那个时候应在在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前,引一句“现在请你们轻轻地回到座位上。”相信这样一句简单的语言提示会让孩子们的常规有所好转。
另外,师傅提出,在活动中虽然我自己对音乐的把握非常的到位,但是这并不是孩子们的。整个活动中,只见我在用语言动作领着孩子们,而并没有看见孩子们领着我,说明我把让孩子们倾听音乐的习惯隐去了。韵律活动重在音乐和动作,但是我关注到了动作,音乐这个元素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像音乐中“duo”的声音和像滑滑梯一样滑下的声音,其实都是引导孩子们去认真倾听音乐的提示声,而我应该退居二线,让孩子们倾听着去表演,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想来也是,我已经对我们班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有了深入的了解,我本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去学习,但还是有些不敢,不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去主动地学习。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繁殖方式是胎生,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
幼儿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5
教学理论依据
根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和“做中学”课程理论,所选活动内容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兴趣、需要、个性特点,在活动中学习,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
实施策略
1.手偶表演 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2.绘画图谱 感知理解音乐结构
3.以物代物 体验泡泡糖的弹性
4.设计情节 启发幼儿创编游戏
5.师幼互动 引导幼儿快乐游戏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讲卫生,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小老鼠手偶
2.《小老鼠和泡泡糖》、《我爱洗澡》音乐
3.彩色松紧带
活动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活动的重点、难点确定为:
1.重点: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动作,快乐地进行游戏。
2.难点: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激发游戏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师出示老鼠的手偶)嗯,这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欣赏音乐)
提问:小老鼠偷偷溜出去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回答)
2.听故事,了解游戏情节
师用布偶,边表演边讲故事。
3.画图谱,理解音乐结构
(1)师随音乐画图谱
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A段音乐。
(2)随A段音乐,合拍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
(3)看图谱,理解B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B段音乐。
随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
玩松紧带,体验泡泡糖的弹性和玩泡泡糖的乐趣。
4.随音乐,快乐创编游戏
(1)集体游戏
请幼儿随音乐完整进行游戏,掌握游戏玩法。
(2)创编游戏
说说自己喜欢的小老鼠形象,创造性地玩游戏。
5.讲卫生 增强环保意识
(1)泡泡糖不乱扔
提问:吃完的泡泡糖放哪里,引导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大家一起来洗澡
随音乐幼儿自由表现洗澡的动作,并和同伴互动,感受洗澡的快乐。
附故事
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小老鼠来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乎乎的东西上,什么呢?泡泡糖,它赶忙用手去拽,拽来拽去,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吓得飞快的跑回了家。
幼儿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6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小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把生活动作夸张,来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a、b两段;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熟悉旋律。
1、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段小老鼠和泡泡糖的音乐,一起来听一听。
2、欣赏第一遍。
提问:你猜猜看小老鼠和泡泡糖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出示图谱,欣赏第二遍。(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引导幼儿仔细看图谱)
二、熟悉a段音乐,学做小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1、师:原来小老鼠趁着老猫睡着了,悄悄溜出去玩了。你们看第一句(指着图谱念)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播放a段音乐,引导幼儿学小老鼠的动作。
师:我们来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么跑跑看看的。(幼儿表演)
3、个别幼儿表演。
师:有几只小老鼠表演的特别好,我们一起来看看。(个别幼儿表演)
提问:他们是怎么表演的?(走走看看)原来他们的眼睛也在表演啊。
4、提问:他们是边走边看还是走走停下来看看?(停下来看看)那在什么地方表演看看(指图谱)?(在“眼睛”的地方看看)什么时候停下来?(红灯的地方)
5、进行小老鼠到处走走的游戏。
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儿歌,我们把手伸出来准备好,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看看”的时候眼睛左右看)。小老鼠跑到腿上来了(继续念儿歌做动作),小老鼠跑到肩膀上来了(继续念儿歌做动作)。
6、播放a段音乐进行表演。
师:和小老鼠一起出去玩一玩吧。(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强调动作“看看”)
三、熟悉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
1、师:小老鼠走走啊来到了草地上,唉呀踩到一个什么黏糊糊的东西?(泡泡糖)它的脚被粘住了,赶紧用手来拉泡泡糖,谁来表演用手啦这个动作?(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原来他是用两只说一起用力来拉的。
2、师:泡泡糖很粘,小老鼠很小,它要怎么样才能把脚拉出来?(要很用力)你在用力的时候表情会怎么样?(集体做“用力”表情)我看到有人把眼睛瞪大了,有人把牙齿咬紧了。
3、集体表演“用力拉”。
师:做好准备,用力拉,用力的表情做出来,继续用力,再往上拉,啪泡泡糖弹回来了,我们再来拉一次。
与幼儿共同表演,用语言提示幼儿用力拉,及时点评表现突出的幼儿。
4、讲解图谱。
师:(指图谱)哪个标记表示小老鼠在用力啦?(圈圈的标记)哪个标记表示泡泡糖弹回来了?(黑色的标记)一共弹了几次?(三次)最后谁来了?(猫)小老师看到猫来了,赶紧跑跑跑,跑跑跑,回家关门。
5、播放b段音乐,集体表演。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帮帮小老鼠的忙,来拉拉泡泡糖,但是听到猫叫了,小老鼠要怎么样?(跑会位置上)
教师与幼儿一同表演,用语言提示幼儿“用力拉”,“弹回来”的动作。
四、完整音乐表演。
1、第一遍表演,师:现在老猫走了我们再出来玩一次。
2、第二遍表演,师:我看到有小老鼠走路太重了很容易吵醒老猫,还有的小老鼠拉的时候不够用力,我们再来一次。
幼儿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7
教材分析:
音乐作品《小老鼠和泡泡糖》表现的就是一只小老鼠与泡泡糖之间的故事,风趣幽默,充满童趣。音乐内容是幼儿易接受且感兴趣的,音乐节奏鲜明活泼,非常适合中班幼儿表演。幼儿扮演小老鼠与这个音乐一起游戏,一定会使他们在与音乐一起玩的过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自我表达,同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因此,结合《纲要》精神,我设计了这节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重点是让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会粘在身体的哪些部位,难点是用大幅度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样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合拍地表现老鼠左右张望走的动作,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从中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启发幼儿做幅度较大的动作时,注意自己站的.位置,不影响别人。
活动重点:
让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会粘在身体的哪些部位
活动难点:
用大幅度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样子。
活动准备:
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物资准备:
《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磁带 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玩《小老鼠上灯台》手指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整体感受、理解音乐。
1、教师讲述小老鼠的故事
提问:小老鼠是怎样出来的?带小朋友练习。
2、音乐也会讲这个故事,你们来听一听,哪里是小老鼠出来了,那里是小老鼠在拉泡泡糖。
提问:哪里是小老鼠出来了,那里是小老鼠在拉泡泡糖。
三、分段练习,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感知
1、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教师边用手在腿上按节奏做动作。(3遍)
“小老鼠什么时候向两边看的啊?”(说到西的时候向两边看看。)
(1)根据琴伴奏的节奏用手在腿上做动作。(木琴伴奏)
“我们来试一试是不是这个时候往两边看看的呢?”(听木琴弹奏四遍,教师和幼儿一起按节奏边念着儿歌边用手在大腿上做动作。)
(2)我们加上小脚脚踏地按音乐节奏做动作。
“刚才我们是用小手来玩游戏的,我们加上小脚来试试看,好不好?”
(3)加快速度做动作。
2、配音乐磁带做出“小老鼠”的动作。
3、听“泡泡糖”出现部分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音乐后半段)
“这次啊这只调皮的小老鼠要出来玩了,捡到一个大泡泡糖,发生了什么事情” “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泡泡糖,一起来学学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候的样子?” “小老鼠,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不好?”
4、幼儿再次玩游戏,要求做出“小老鼠”被“泡泡糖”粘到不同部位的动作。
“泡泡糖会粘在小老鼠的手上,还会粘在小老鼠哪里呢?”
5、随第二段音乐,玩拉泡泡糖的游戏
6、随音乐完整的表演(老师来做鼠妈妈,小朋友们来做我的鼠宝宝好吗)2遍
四、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假如你是这只调皮的小老鼠,你会把这块不容易拿下来的泡泡糖放到哪儿去呢?”引导幼儿注意环保。
幼儿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8
活动目标:
1. 知道泡泡糖吃完后应该放到哪里,增强环保意识。
2. 创造性的表现玩泡泡糖的有趣动作,提高动作的表现力。
3. 学会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大胆表演律动。
4. 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 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大胆合拍地表演律动动作。
难点: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律动音乐、猫咪头饰、小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游戏化情境,幼儿跟随音乐做热身律动。
二.展开:
1.教师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音乐情节中得故事,使幼儿对音乐内容有所感知与了解。
故事内容: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糊糊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于是赶紧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滚回了家去了。
2.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1)师: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在座位上做动作。
(2)提问: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过,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来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4. 幼儿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动作
教师及时指导,引导幼儿夸张的把动作表现出来。
5. 请一名幼儿与教师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
师:老师手上也粘到了一个泡泡糖,谁想来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6. 幼儿分组练习动作。
幼儿之间合作做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并引导幼儿夸张的表现出来。
7.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在座位上按故事情节把它表现出来吧。
8. 跟随音乐,师幼共同表演音乐游戏
(1) 第一遍: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弹回来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
(2) 第二遍:教师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脚上、脸上。
(3) 第三遍: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讲故事,并加上猫咪冲出来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猫咪出现后,教师带领幼儿连忙跑回家。
活动总结:
1、“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环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小老鼠可被这乱丢泡泡糖的人给害惨了,那我们吃完了泡泡糖应该放到哪里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温馨提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爱。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糖果之一,对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动设计以生活迁移的方式让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小百科:泡泡糖既好吃,又可以吹泡泡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泡泡糖发明于1928年,上世纪90年代最有名的泡泡糖是大大泡泡糖。
幼儿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9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热爱动物,模仿能力越来强,平时也喜欢模仿小动物;他们对音乐节奏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小老鼠和泡泡糖》是活泼欢快的AB两段乐曲,节奏感强;小老鼠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通过,鼓励幼儿夸张、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鼠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倒等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音乐游戏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欢快活泼的节奏和旋律。
2.尝试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和拽泡泡糖的动作。
3.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音乐游戏,初步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复习童谣《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活动建议
1.手指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导入,引导幼儿回忆小老鼠的动作。提问:小老鼠的走路(吃东西)时什么样子的?
2.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1)完整欣赏,幼儿自由表演。(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分段欣赏,并引导幼儿说出两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故事情节。
A段音乐表现小老鼠从洞里跑出来的情景;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
(3)引导幼儿分段进行创编活动,鼓励幼儿按节奏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的情景,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时表情尽可能夸张一些,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3.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4.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1)提示幼儿按节奏,夸张地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拽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2)老师或一名幼儿扮演“大花猫”,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幼儿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10
活动目标
1.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2.在音乐活动中大胆、乐于表现小老鼠的动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音乐、ppt、绳子。
活动过程
一、进场导入
1.打招呼: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与客人老师问好。
2.进场:引导幼儿学习小老鼠的动作进场,跟随音乐做走、蹲、转圈等动作。
二、模仿小老鼠动作
1.出示图片,观察图片,幼儿想象故事情景(小老鼠)。
2.提问:“小老鼠要干什么?”引导幼儿自主模仿轻轻地走,给予鼓励,个别指导幼儿,幼儿再次尝试动作。
3.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上灯台”停住。反复4—5遍。跟随音乐1遍。
三、幼儿表现小老鼠左右张望的动作、眼神。
1.出示图片:睡觉的猫。
提问:屋子里有大花猫,除了轻轻地走停下来的时候还要干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左右张望、快速的摆动头、眼睛盯住等动作。
3.幼儿进行左右、上下、前后张望。利用语句“小老鼠上灯台左看看,小老鼠上灯台右看看”熟悉乐曲节奏型。指导每一位幼儿动作快速,眼神停住。
4.掌握节奏型,边说边做动作。提醒幼儿在说“看”的时候再摆头。说儿歌3—4遍,跟音乐1遍。
四、幼儿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
1.提问:“小老鼠偷油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2.幼儿自由展现泡泡糖黏在身体的动作。
师:“你们猜一猜泡泡糖黏在小老鼠哪里啦?”引导幼儿尝试表现身体各个部位被泡泡糖黏住的动作。通过提问、动作表现让幼儿学习拉、拽的动作。
3.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各个部位拉泡泡糖的动作。播放音乐,重点指导弹回来的动作。
总结:知道泡泡糖有弹性及黏性。
五、完整欣赏音乐,做上肢动作。
六、跟随音乐做动作
1.跟随音乐,幼儿完整做动作2遍。
2.在幼儿中间选出大花猫,进行游戏。音乐1遍,幼儿扮演花猫,音乐结束时猫叫,抓住小老鼠。
3.游戏进行第2遍,老师摸自己头当大花猫。
七、活动结束
出示最后一张猫的图片后,教师用绳子将幼儿围住:“哈哈,我就是那只大花猫!没想到吧,我有法宝,抓到这么多小老鼠啦!小老鼠们跟着我回家吧。来跟我们的老师们再见! ”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