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
教学理论依据
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各种各样的纸对于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随时随地能看到、用到纸,但这些纸的真正用途和特性,他们却是不了解的。《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食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本次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对各种常见的纸的用途及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实施策略:
1、创设活动情景,通过参观展览会,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兴趣
根据中班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创设情景,通过提问、幼儿讨论、组织参观等活动,引导幼儿对纸产生兴趣,同时激发幼儿探究纸的愿望。
2、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思考及主动参与探索的积极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和尝试,鼓励幼儿的探索热情。
3、形象的课件游戏,感受获取知识的乐趣
通过感知、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实验等方式,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纸及纸制品,初步了解纸的特性和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易折,易撕碎,易揉皱,易吸水,易燃烧等特点。
3、知道珍惜节约用纸。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纸,了解纸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难点:能积极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的特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有接触纸制品的经验。
2.物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纸
(2)操作框(折纸、画好树叶的纸)
(3)PPT课件,节约用纸的小视频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感知纸的多样性。
1、运用原有经验讲述各种各样的纸及用途。
提问:你认识这些纸吗?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观察讨论,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教师注意总结。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等,感知纸制品的质地。教师小结:纸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
二、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幼儿探索纸的其他特性。
(1)了解纸易折的特点。
师小结:通过把正方形的纸变成长方形,我们知道了纸易折的特点。
(2)了解纸易撕碎的特点。
小结:通过帮助大树,我们知道了纸易撕碎的特点。
(3)了解纸易吸水的特点。
师小结:通过小朋友的帮助,让我们知道纸能吸水的性点。
总结: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又发现了纸易折,易撕碎,易吸水的特点,纸宝宝身上有这点多的特点呀,怪不得它的用处那么多。
三、出示PPT帮助“纸娃娃”,巩固幼儿对纸特性的掌握,延伸纸易燃烧的特性。
出示纸娃娃,引导幼儿根据所学经验将纸娃娃送回展览馆,让幼儿了解纸易燃烧的特性。
四、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引导幼儿感知纸制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延伸活动:
了解几种特殊的纸:复写纸、糯米纸、锡箔纸
五、通过小视频引导幼儿知道节约用纸的重要性,并能掌握节约用纸的方法。
提问:通过视频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节约用纸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师小结:纸制品是利用大树、树皮、植物纤维等材料制作而成,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要做到节约用纸,就像视频中的小朋友一样减少纸巾的使用,不用一次性纸杯,纸可以用双面等等,希望我们小朋友把这些节约用纸的好办法教给身边的人,呼吁大家一起节约用纸。
中班《各种各样的纸》课后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一开始我设置了一个纸展览活动,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课前我还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如铜板纸、宣纸、牛皮纸、皱纹纸等,以便让幼儿们认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纸,有意识地加大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能以问题去引导孩子,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幼儿通过自身主动的观察、发现、感知、探索,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但整个活动下来,我也发现幼儿对纸的用途还不是很了解,有些材料的准备也没有让幼儿得到有效利用。如各环节联系紧密,但各环节我对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控制的紧,幼儿在说纸的用途时,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于纸的用途说的少,我没有进行强化,就草草收场,使幼儿对纸的用途的知识面没有延伸,还停留在原有经验。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我还应该多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及课堂整体把握的能力,尽量做到授课不慌不忙,沉着稳重。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重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饮料是多样的,在自制饮料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物品能溶于水。
2.尝试用常见的饮料粉自制饮料,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积极动手尝试自制饮料的快乐,懂得安全饮用饮料的常识。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课件。
2.饮用水、奶粉、橘子粉、可可粉、酸梅粉、糖、透明一次性杯、吸管、搅拌勺,教师用自制好的各种饮料布置的“饮料展览会”。
活动过程
1. 参观“饮料展览会”,知道饮料是多种多样的。
(1)教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很多美味的饮料,我们先来看一看,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些饮料是什么口味的。
(2)幼儿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饮料的颜色,也可以让幼儿闻一闻饮料的气味,发现不同之处。
(3)品尝。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吸管尝一尝,说一说他们的味道,看看刚才猜得对不对。
2.幼儿动手自制饮料,观察物品的溶化过程。
(1)教师示范。
教师:小朋友,刚才这些美味的饮料都是老师自己制作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
a.出示自制饮料的材料,并进行介绍。
b.示范制作饮料的过程:盛1勺饮料粉放入杯中,加入半杯水,边用搅拌勺搅拌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饮料粉在水中的变化。教师:饮料粉去哪了?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了解溶解及水变色的原因)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糖。
(2)幼儿第一次调饮料:尝试用一种材料制作饮料。
请幼儿自主选择1种材料制作饮料。鼓励幼儿互相欣赏配制好的饮料,并互相比较它们的颜色、气味,然后各自品尝自己的饮料。说一说喝了自己制作的饮料有什么感觉。
(3)幼儿第二次调饮料:尝试用两种材料制作饮料。
a.和幼儿讨论:这些饮料粉可不可以混在一起制作饮料呢?哪两种混在一起能更好喝呢?
b.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用两种饮料粉配制饮料,探索发现两种饮料粉溶化的奇妙变化。
3.幼儿品尝饮料,知道应该安全饮用饮料。
(1)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自制的饮料,将配制好的饮料与小伙伴共同品尝,分享快乐。
(2)喝了这么多饮料,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共同讨论喝饮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引导幼儿懂得剧烈运动后不能喝饮料,喝饮料适应适量,少喝冷饮及碳酸饮料等。
4.课件学习。
出示课件,了解常见的、健康的饮品的制作方法,请感兴趣的幼儿回家制作。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探索与尝试做出各种手影造型,感受手影游戏的多变性和趣味性。
2、通过游戏加强幼儿对影子的认知与理解,激发幼儿对手影游戏的兴趣。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大胆表现的学习品质。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与同伴合作进行的搭建游戏。
活动准备
1、《手影游戏》活动视频;
2、PPT图片《生活中的影子》、《手影变变变》;
3、音乐《手指操》;
3、大手电筒2只、投影仪1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很好玩的电影,请你们看完后告诉老师,它好玩在哪里?和你们平时看的电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欣赏视频《手影艺术》,初步感知手影的奥秘所在。
1、播放视频,初步感受手影的独特魅力。
师:小朋友,这个电影好玩吗?它好玩在哪里?和你们平时看的电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知道它的奥秘在哪里吗?(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这个电影的名字叫手影艺术,那手影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光在物质中总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因为光无法穿过不透明的手,因而就在手后面形成了黑暗,产生了手的影子,这就是手影。(教师拿出手电筒在墙壁上进行尝试照出手影)
2、了解生活中的影子,进一步加深对影子的理解。
师: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除了手会有影子以外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有影子?(幼儿回答)
3、教师播放图片,丰富幼儿对各种影子的认识。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有光源以及被挡住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小朋友,接下来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好玩的手影游戏呢?
四、幼儿学做手影造型,感受手影游戏的多变性和趣味性。
1、教师做一只蝴蝶造型,请幼儿猜猜像什么?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做小蝴蝶,并以儿歌语言加以概括: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变只蝴蝶来舞蹈。
3、教师做一只海鸥造型,以同样的方式带领幼儿学做造型念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变只海鸥飞飞飞。
4、教师出示(小猫、螃蟹)手影造型图,请幼儿自己看着图案尝试做手影造型,并鼓励幼儿用儿歌语言告诉大家你做的是什么。如: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变只小猫喵喵叫;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变只螃蟹爬呀爬。
5、播放图片,教师带领幼儿在投影仪前集体做手影造型念儿歌。
五、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做自己喜欢的手影造型。
1、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手影造型,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和尝试。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你们看这里有几张不同的手影造型,请你们看看像什么?然后请你们照着它的造型试着做一做动作,看看谁做的最像。做好后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告诉大家你做的是什么?
2、幼儿自由探索、尝试,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造型,大家一起学一学。
六、鼓励幼儿自由仿编手影造型和手影儿歌。
师:小朋友,你们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吗?请你想一想,你的小手还能变出什么来呢?接下来请你们自己来变换手的姿势,尝试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手影造型。(幼儿自由创编,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用照相机拍下幼儿的各种造型)
七、韵律活动《手指操》,进一步感受手影游戏的快乐。
师:小朋友,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变出了那么多神奇的造型,小手真棒!接下来跟着老师一起来放松一下玩一玩手指操吧!!(师幼互动)
八、活动延伸:利用不同光源感受玩手影游戏的快乐。
师:小朋友,手影游戏好玩吗?今天外面的阳光真好呀,我们一起到外面太阳底下去玩一玩这好玩的手影游戏吧!(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以变魔术贯穿始终。 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方式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实际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两种颜色混合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颜料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颜色的变化,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本次活动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最后环节结束的比较混乱没有达到一个提升,只有让幼儿通过用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变色,没有具体直观的让幼儿明白哪两种颜色混合变出新的颜色,可以准备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儿回答的时候教师操作,将幼儿说到的颜色展示出来,让幼儿直观的看到颜色混合的变化,作为活动的延伸。其次,在回答问题时,没有关注到全体幼儿。如在水变色后的提问以及最后环节的提问只问了个别幼儿,没有多问几名幼儿,也没有一起来总结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最后,教师的语速较快,第一环节导入太快,有的提问方式不够简单明了,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更多的植物。
2、为植物做卡片。
3、欣赏几种有趣的植物
4、种植一种喜欢的植物。
5、介绍植树节。
活动重难点为植物做卡片、种植一种喜欢的植物。
活动准备几种植物的图片(梅兰竹菊)、一盆含羞草、有关植物(如猪笼草)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小朋友,你们认识哪些植物?
2、小朋友们请把你们认识的植物画出来,并把它们介绍个大家。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植物的图片,你们来看看是什么植物?(出示植物的图片)
二、活动进行中
1、让小朋友根据图片说出梅兰竹菊分别有哪些特征;
2、介绍梅花、兰花、菊花分别在哪个季节开放;
3、带小朋友在幼儿园以及周围参观植物,介绍植物特点;
4、回到到教室中,拿出带来的含羞草给小朋友观赏、触碰,看含羞草因触碰而收缩的有趣过程;
5、给小朋友观看有关植物的视频,如猪笼草食虫过程等。
三、回家任务
1、让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幼儿园里的植物制作介绍卡片,挂到相应的植物上;
2、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种植。
四、活动后续
1、观察小朋友们种植的植物,一段时间后带到幼儿园,大家共同欣赏;
2、鼓励小朋友们在每年的植树节都进行植树活动。
活动反思
1、本次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明确,让幼儿明确意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学活动落实中,有很多孩子因为对树木生长没有多少了解,所以提问中互动不起来,通过图片的引导,孩子们开始想象、探索纷纷举手发言。开始活跃起来。
3、在以前传统的按班教学中孩子们都是按部就班,这次通过和社区合作进行教学,在加强社会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孩子的科学知识。
4、如果重新上本次课程,我会在开始部分先让孩子们观察社区树木,再通过图片来讨论,让幼儿有感触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基本部分中可加入树木与人类有关的大量图片(比如:沙尘暴、洪水、树木被砍伐等。)让幼儿了解保护环境对人类很重要。
5、我在教学本次课程中,老教师们的评价是:
(1)总体环节流畅,幼儿能完整的接受并有一定的效果。
(2)师生能互动
(3)导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做天气记录。
3.对探索天气奥秘感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点:
了解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对探索天气奥秘感兴趣
难点:
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做天气记录
活动准备:
1.天气预报的录像。
2.记录图表、笔、各种类的大小天气情况(刮风、下雨、雷电、晴天、阴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天气预报。
(1)师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录像想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的时候一定要坐神气,小耳朵要听仔细录像里面说的是什么,又说了哪几个城市?
(2)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
师: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在播放天气预报)你听到了哪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北京、上海、南京),每个城市的天气一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引出其它天气情况,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除了下雨,下雪……你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天气情况呢?(出刮风、打雷、晴、阴等图)
2、教师和幼儿一同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1)引导幼儿说出除了说还可以用动作、绘画来表示天气。
师:我们的天气预报除了播音员叔叔、阿姨用说的方式来告诉大家天气情况,他们还用什么方法让大家知道天气情况(动作、绘画)?我们今天就来学学怎么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
(2)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天气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设计。
师:晴天可以用什么图示来表示呢?雨天、阴天、下雪天呢?(幼儿自由回答雨点、雪花、乌云、太阳等)
师:天气记录表上除了天气状况的标志,还有哪些标志呢?例如我们应该怎样才能知道这是哪一天的天气?(日期)
3、分组记录天气。
(1)师:请你做小设计师自选2—3张天气状况小图片贴白纸上设计对应图标记录在旁边。
(2)教师展示、讲评、修正并完善幼儿的天气记录。
师:你们有谁设计了晴天的天气标记?请你们送上面来?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设计的?
师:还有谁设计的是和他们不一样的?你设计了什么?(阴天、下雨、打雷等)
我们来说说到底用什么标记表示最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
4、教师总结。
师:上面我们看的是一段旅游天气预报,除了旅游天气预报还有农业气象、海洋气象、航空气象、交通、水文气象等的天气预报,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喜欢天气预报,因为有了它,我们就可以知道今天、明天、后天等的天气情况,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方便。例如农民伯伯知道要下雨就可以不用给植物浇水,爸爸妈妈知道天气冷了就可以给宝宝多穿衣服,船就可以提前进港口停泊……所以天气预报对我们重不重要!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6
一、活动题目:
小小染衣坊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染料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洋葱皮、咖啡渣、红茶渣、绿茶渣各若干,锅、网勺、橡胶手套、敞口盘、明矾水、白色小手绢(幼儿人手一块)、白色T恤衫(幼儿人手一件)。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看一看:盘子里是什么东西?是从哪里来?
(1)是洋葱和茶叶渣。
(2)是咖啡渣、茶叶渣和洋葱皮。
(3)妈妈把这些东西都扔了。
做一做:制作染料。
自由选择实验物(咖啡渣、绿茶渣、红茶渣、洋葱皮),将其放人锅中煮沸。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现在锅里的水比刚才更深了。
(2)洋葱皮水煮成咖啡色。
(3)红茶渣煮的水颜色变成了黄绿色。
(4)水的颜色变黑了。
试一试:给手绢染色。
介绍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还需要稀释过的明矾水。
(1)我们把锅里的染料水,过滤出来以后,再染手绢。
(2)先把手绢放进染料里浸湿,绞干水分后,浸入明矾水中。再从明矾水中捞出手绢绞干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复三次。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的手绢变红了。
(2)我的手绢颜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绢颜色变了一点点。
(4)我的手绢变成黄颜色了。
讨论分析。
在染手绢的过程中,哪种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葱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叶渣煮的染料,能让手绢变黄。
(3)咖啡渣煮的染料,几乎看不出来。
六、注意事项:
1.材料使用时需要煮沸,因此,适合小组进行,以保证活动安全进行。
2.教师在明矾水的配制时要注意,明矾重量约为织物重量的10%。
七、拓展性方案线索: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7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ppt课件(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4、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实物)
教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教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教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实物)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ppt)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教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谈话
教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8
一、活动背景
水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是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懂得保护水。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活动准备:
1、两个金鱼缸(一缸水内有一条金鱼,一缸米内有塑料彩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组一份菊花精、白糖、盐、沙、石子、红豆。
2、人手一只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条毛巾。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课题
(1)出示一杯清水
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水。它的秘密可多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金鱼缸,一个缸内装水,一个缸内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
幼:有的说水里有条金鱼;有的说水里有条金鱼在游来游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有的说一看就知道;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师:看看米里有什么?
幼:有的说只有米;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看不出。
教师从米里拿出塑料彩球。
小结:水是无色透明的,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不透明,看不见里面的。
(评:以探索秘密引出课题,萌发幼儿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以具体形象的猜一猜活动,让幼儿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儿进行尝试操作。
(1)盛水
活动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篮、请你们选
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样?
幼A:小容器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篮子放到盆里时篮子里有水,拎起篮子水没了。
幼C:塑料袋里的水流到盆里了,盛不住。
小结:水会流动。
(评:提供材料,幼儿在自己的尝试操作中感知水会流动,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结论,使幼儿有了成功的体验,为下一尝试活动奠定了基础。)
(2)溶解实验
师:请小朋友从桌上的白糖、盐、菊花精……中取几样东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及实物在水中的变化。
建议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师:谁来告诉大家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幼A:糖、盐放在水中没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菊花精放在水中,搅一搅后没有了,水变成了淡黄色,小石子还在水中。
幼C:糖、盐、菊花精放在水中都没了,水变颜色了,沙子、红豆、石子都在水里。
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
小结:糖、盐菊花精放入水中不见了,这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师: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说果珍,有的说阿华田,有的说味精,有的说化肥,有的说感冒冲剂。
(评:提供多种材料,引让幼儿尝试操作,并引导幼儿自己观察、比较,讲述自己的发现。;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既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又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到了充分体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义。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3、引导幼儿保护水
师: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鱼的家,看小金鱼在清水中游得多欢呀。可我们经常在电视看到一些河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怎样保护水呢?
幼A:不把脏东西丢进河里。
幼B:工厂里污水不能放到河里。
幼C:看到河里有垃圾把它捞上来。
幼D:让治污水的叔叔把水变干净。
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好了,现在我们把刚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万不能乱倒呀。
(评:教师适当引导,使幼儿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保护水,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认识了水会流动,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强调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发展了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我对每个幼儿的尝试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一个环节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在这一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二、幼儿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们就能得到充分发扬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9
活动目标:
1.探索色彩混合发生的变化,初步感知三原色变色规律。
2.尝试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喜欢科学小实验,享受实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原色相互混合后发生的变化规律。
难点:记录并能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记录表(大和小),红色、黄色、蓝色橡皮泥若干,油画棒人手一盒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谈话导入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故事前半部分。
师:"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故事《红黄蓝,做朋友》,猜猜看,当红色撞上黄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当黄色撞上蓝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
当红色撞上蓝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
二、探索红黄蓝三原色变色规律。
1.幼儿自主操作探究。
师:"到底会变成什么呢?试一试才知道。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红黄蓝三色橡皮泥,现在小朋友就根据记录表的要求分别去试一试,注意,每做一次实验就用同色蜡笔做一次记录。"幼儿操作探究时,提醒幼儿探索两种颜色变变变时要使劲揉捏,这样变出的新颜色才比较明显、均匀。
2.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请幼儿把做好的记录表送到前面的展板上。
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发现?"请幼儿到前面讲解自己的记录表,分享实验探究过程。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验证。
如:老师刚刚看了一下,大部分小朋友都认为红色撞上黄色变成橙色,也有小朋友认为红色撞上黄色变成一半红一半黄,这是为什么呢?
请一幼儿到前面操作验证,寻找原因:撞的力气太小了。
小结:红色撞上黄色变成了橙色,黄色撞上蓝色变出了绿色,红色撞上蓝色变成了紫色。那红色、黄色、蓝色撞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3.拓展实验:红+黄+蓝三、拓展延伸:颜色变变变颜色变化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在我们的科学角里还有许多好看又好玩的颜色,小朋友可以去一玩,变一变。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0
活动目标:
1.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PPT课件、收集各种不同特征的动物(如啄木鸟、蜂鸟、河马、鸭子、兔子等),嘴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PPT,引起幼儿谈论动物嘴巴的兴趣。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后提问: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二)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领?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三)观察PPT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是靠身体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务的?(鹈鹕是靠它的大嘴巴来捉鱼的,蜂鸟是用管子一样的嘴来吸食花蜜的)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巴?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收集图片、音像资料,在科学区探索交流,增长知识。
游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动物的嘴巴,满足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兴趣。
附故事:救救苹果树
在一个果树林里,有一棵很大的苹果树,这棵大苹果树每年都会结出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小动物们都很喜欢到这里摘苹果。
可是,有一天,小动物们看不到树上的红苹果,树叶也变得枯萎了。"苹果树生病了,快给苹果树找医生吧!"小动物们非常着急地说。
就在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啄木鸟,它轻轻地飞落在苹果树身上。先用嘴巴在树干的不同地方啄了几下,然后对准一个地方用力地啄,很快,就啄出了一条大虫子,苹果树又能够结出红苹果了。
教学反思
《动物的嘴巴》是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小动物嘴巴特征,从而萌发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我充当好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轻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小动物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他们也是满怀新奇。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游戏活动将幼儿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说出来,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取得了好的活动效果。
小百科: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1
设计意图:
1、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和对科学的兴趣;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风的大小与风车转动的速度有关。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1、知道小风车转动的速度与风的大小有关,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各种卡纸、纸杯、等材料制作简易风车,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1、麦杆、卡纸、剪刀、纸杯、图钉等。
2、风扇、扇子、等。
活动过程及方法:1、发现小风车转动的原因,做个小风车玩一玩。
2、试试怎样让风车转的快。
活动过程:(一)看一看
出示一个大风车利用班级里面的自然风观察风车的转动(可以在班级开门产生对流风,或是用风扇使风车转动)
提问看看风车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转起来的,引导幼儿说出风使风车转动起来。
(二)做一做
给幼儿提供制作风车的卡纸、纸杯,麦杆、剪刀和图钉,让幼儿自由选择学习制作风车
方法略
(三)玩一玩
让幼儿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与发现怎么使自己的风车转动起来。
(四)比一比
谁的风车转的快,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式使风车转的更快。
(五)想一想
想一想风车为什么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引导幼儿说出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小百科:风力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动力机械,又称风车。广义地说,它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动机。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2
活动名称:
躲在哪里?
活动目标:
1、体验味觉,增加味觉经验。
2、品尝、分辨酸、甜、苦、辣、咸的味道。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分别装在5个杯子里味道不同的水。
2、“酸、添、苦、辣”表情图片。
活动过程:
1、向幼儿讲述“酸、甜、苦、辣、咸”的故事。
2、提问:小朋友们听过了故事之后,那现在也请小朋友们来当一下大厨师,找一找酸、甜、苦、辣、咸五个朋友躲在哪里。
3、请幼儿上前来品尝味道,并讲述自己所品尝的味道。
4、展示图片《酸、甜、苦、辣》。告诉幼儿:“小朋友们看看挂图上的表情,然后想一想自己品尝之后的表情。”
5、将幼儿分组后,请每个幼儿都自己品品尝一下五种不同的味道。
6、提问:“小朋友们现在都尝过了这几种味道,那现在就请小朋友想想自己尝到的味道的感觉,在挂图上把味道和相应的表情连线。”
7、提问:“小朋友们今天都尝到了哪些味道?为喜欢的是哪种?”
8、在幼儿阅读“爱吃甜的动物”后,提问:“小朋友知不知道有哪些动物喜欢吃甜食?它们都喜欢吃什么样的甜食。”
9、活动总结,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品尝不同的味道时候的感觉。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3
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盐溶解于水会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白醋,搅拌棒,土豆片
过程:
自由探索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引导发现:
1、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2、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3、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盒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没有浮起来,我们来听听你在实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
5、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6、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为什么他们也放了盐,可是土豆还是没有浮起来?他放了很多盐,土豆片才能浮起来,你们再去试试。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太仓促。虽然我不断的给孩子们用实验来启发他们,但是孩子还是有一些朦胧感。
不过在此次活动中还是让孩子知道了盐的来源、味道。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4
活动目的:
1、知道两种颜色混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和对颜色的兴趣。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薄手工纸、装有红、黄、蓝、绿、紫等眼力的盘子。
活动一:
1、出示红、黄、蓝的玻璃纸,让幼儿说出颜色的名称,在说一说活动室里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哪些东西的颜色和这些相同。
2、幼儿自由摆弄、重叠色纸相互交谈自己的发现。
3、师以变魔术形式把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激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
4、组织幼儿自己动手将两种颜色混合,倒在一起,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二:喷焰火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介绍玩法。
3、请幼儿与教师合作喷焰火让幼儿说一说喷的焰火有什么颜色?颜色混在一起是有什么变化?
4、指导幼儿自由选择颜色喷焰火,提醒幼儿不弄脏衣服、桌面。
自由观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5
活动目标
1.交流有关西瓜的经验和疑惑,对西瓜产生科学探索的欲望。
2.通过实地观察和询问,了解西瓜的一些生长习性,丰富感性经验。
3.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手一张(分为疑问、答案、新发现三部分)、笔、和常乐西瓜种植地进行参观前的联系。
活动过程
1.互相交流,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西瓜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瓜果,那么,关于西瓜,你们知道一些什么秘密呢?
幼:西瓜有瓜皮、瓜瓤和瓜籽。
西瓜里面有白籽和黑籽,白籽可以吃,黑籽不可以吃。
西瓜有黄西瓜、红西瓜,还有无籽西瓜。
西瓜是长在地上,不是长在树上的。
夏天的西瓜最好吃,有的西瓜有催熟剂,不好吃。……
2.鼓励提问,了解幼儿想知道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么,有关西瓜,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幼:西瓜有没有根?
西瓜为什么长在泥土里,不是树上?
为什么西瓜里面有的籽是白的,有的籽是黑的?
为什么西瓜会有那么多的汁?
西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
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用简单的图象、符号把自己的问题记录在“疑问”一栏中。
3.参观西瓜地,观察询问,丰富有关西瓜的经验。
教师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安排专人进行集体介绍,然后请幼儿自由观察农民伯伯(阿姨)的劳动,边观察边提问。
边观察发现,边完成记录表的另外两栏:答案和新发现。
专门的介绍员对他们的种植地(暖棚种植、西瓜的营养价值、西瓜的经济效益等)作了完整的介绍,幼儿边听边做适当的记录。然后请幼儿提问,介绍员做一定的解答。
接下来我们来到大棚里面,自由观察,这是幼儿最投入、最喜欢的,在这里,他们有了太多的意外发现和惊喜。
他们看到一个奶奶在剪枝,就连忙问:“绿绿的枝条长得这么好,为什么要剪掉呀?”奶奶告诉我们:“枝条太多了,会吸收掉很多的营养,所以要剪掉一些,这叫整枝。”这时,奶奶顺手把一个比拳头小一点的西瓜也摘了下来,正好被乐乐发现,奇怪地问:“西瓜怎么摘下来了呀,它还要长呢。”另外的孩子也凑过来说:“真是太可惜了。”奶奶笑笑说:“一棵西瓜上可以结出许多的西瓜,摘掉一些,另外一些就能长得又大又甜。”
一位大妈手里拿着花,正在那里摆弄着,洁洁大叫起来:“哎呀,怎么把花采下来了呀?”大妈一边说一边让孩子们围拢仔细看她:“这是人工授粉。”我假装惊奇地说:“原来花也分爸爸和妈妈,让他们相亲相爱手拉手,才会结出西瓜宝宝来。”
当他们发现西瓜一个个吊挂在那里,又争论起来:“西瓜不是长在地上吗,怎么长到树上了呢?”我引导孩子仔细看,到底是不是树,他们发现不是的,只是西瓜藤爬到了支架上,叔叔介绍说:“这样的西瓜长起来会很好看,而且不会被地上的虫子伤害。”
在另外一个暖棚里,几个农民正在采摘、装箱,我们赶紧跑过去,请他们介绍辨别西瓜成熟的方法。一位爷爷倒是很热心,很仔细地介绍了辨别的方法,最后,我想,反正接下来还要用西瓜开展活动的,还不如在这里买一些西瓜回家,于是,孩子们在这些农民的带领下,都去亲自弹瓜听声,采摘了一个西瓜,高兴、圆满地结束了这次参观活动。
4.互动交流,分享各自探索发现的结果。
利用记录表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回放参观时拍摄的照片,和幼儿一起回忆经历,帮助幼儿梳理获得的经验。
教学反思:
让幼儿说说关于西瓜的秘密和问题,幼儿就能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因为经验和问题是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点,是科学情感体验的开始,是对科学本身探索的开始。
把幼儿带到现实生活中去参观、观察、询问,有利于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观察的兴趣,带着问题、带着记录纸去参观,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这是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将更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潜能。
一次外出参观活动,解决了幼儿心中的许多疑问。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在观察中学习,在探索中寻求答案。可见,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开发幼儿的潜能。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汇编1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奇怪的螃蟹科学教案02-26
中班公开课语言散文反思教案08-1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鸟03-03
幼儿园中班环保教案(汇编15篇)02-28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03-03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汇编15篇03-03
精选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汇编8篇03-01
幼儿园中班春天来了教案02-25
幼儿园中班抗疫情教案03-05
幼儿园中班艺术活动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