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幼儿园优秀教案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优秀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染纸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材料准备
宣纸、画画纸、牛皮纸、颜料、标签、表格、染纸样品、塑料筐、抹布、旧挂历纸、泡沫板。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制作有趣的染纸画
(1)引入染纸画,出示染纸样品。
(2)幼儿取纸,教师介绍染纸基本方法。
(3)幼儿操作。
(4)相互交流。
提问:“你们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
小结:宣纸做染纸最漂亮,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
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
“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染纸画,如果用这3种纸叠成小船,放在水里会怎样?”
●活动评析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关键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引领着幼儿探究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纸》中,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主要使用了4个关键问题,它们在引发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关键提问1:这是什么纸?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发幼儿回忆、确认已经熟悉的纸,同时为了交流的方便,对纸的名称达成基本的共识。
关键问题2:“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提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同时这个问题也在提示幼儿关注自己的探究结果――发现纸的不同,让幼儿明确探究的任务。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很多外在特性,颜色、薄厚、结实程度、光滑程度等等。
关键问题3:“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关注3种不同的纸的吸水性。虽然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孩子们的发现可能会有很多。
关键问题4:“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这个问题比上一个问题具体,它能引导着幼儿发现宣纸做出的染纸最漂亮,通过思考原因,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吸水性,并对纸的吸水性发生兴趣。
探究纸的吸水性可以成为孩子们继这个活动之后更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纸的吸水性已经超越了探究纸作为单一物质的物理特性,涉及到纸与水两种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老师们可以在美工区投放颜料和各种各样的纸,鼓励和支持幼儿继续进行染纸活动;还可以提供毛笔、毛刷、棉签和海绵棒等工具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各种质地的纸进行作画,他们会发现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用不同的纸作画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当然,在这种似游戏、似探究、似美术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会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探究的魅力、美术的奇妙……总之,孩子们的获得与发现会有很多很多!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学习不同的排序方法。
2、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的.规律美,增强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几何积木、吸管等操作材料;展示版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1,寻找“ABAB”的规律。
1。进入活动室
“今天森林体育馆里要举行动物运动会,邀请小朋友们去当小观众,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了。”
2。幼儿入坐
“小朋友们,体育馆到了,请找一个座位坐下来吧!”
“运动场布置的真热闹,你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排队的?”
3、幼儿观察并进行表述,如运动器械皮球(同色)是按照规律排列的;气球是按照“红的、紫的、红的、紫的……”彩旗是按照“三角形、长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规律排队的等。
小结:
运动会场地布置的可真漂亮,所有材料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有按照长短排列的、有按照大小排列的、还有的按照颜色进行排列,这种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方法我们称为排序。
(二)观看PPT2,探索运动员进场的各种排队规律。
1、运动会要开始了,小动物们个个精神抖擞地进入场地了,瞧,首先进场的是跑步运动员,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精神地向我们走来。都是什么小动物?(兔 羊 羊 ∣ 兔 羊 羊∣ )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小兔小羊,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2、接下来进场的是爬树运动员,它们也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教师逐组出示:“松鼠 松鼠 猴” “ 松鼠 松鼠 猴 ” 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松鼠 松鼠 猴,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3、最后进场的是举重运动员,只见它们一个个迈着稳健的步伐徐徐向我们走来。(象 熊 河马 象 熊 河马 )这些大力士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象 熊 河马,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三)制作奖品,再现物体的序列。
1。小朋友们真会观察,发现了藏在小动物们队伍里的规律。真棒!现在动物运动员们正在紧张的比赛,马上要到发奖的时间了,大老虎给我们传来了一个紧急消息,奖品还没准备好,要请我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不过,他有一个要求,要将指定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来制作奖品,你们可以吗?
2、引导幼儿在五组操作材料中自选一种材料,自定序列或根据序列指示制作奖品。如:A、用塑料珠制作项链;B、用吸管制作项链;
3、请幼儿展示自制的奖品。
孩子们,把你们制作的奖品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看吧,并向大家说说奖品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4。孩子们真棒!帮助大老虎解决了大难题,还学习了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排序的方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注意多观察,还有很多很多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四)按男女规律排队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一些规律,如排队时、做动作游戏时进行。
2、在结构游戏和美术活动中迁移经验,自创一些简单的规律拼搭物体和装饰画面,体验规律的美感。
课后反思:
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孩子主动发现ABAB和ABBABB的排序规律,于是我依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以“小动物召开运动会”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运动会布置的会场和动物排队进场的规律,让孩子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但在让孩子操作这个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孩子操作”的环节,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根据项链上的规律继续往下穿。
2、老师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都是穿的,可以是贴的等。
我想这节课的教案是比较完整的,在材料上在加以调整,活动效果一定会更好。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理解儿歌内容,能用简短的语言回答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愿意与老师、同伴交流,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讲话。
3、 乐于尝试仿编儿歌。
4、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 喜欢并尝试创编儿歌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火车声音、音乐伴奏带、PPT活动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儿歌的内容难点:仿编儿歌
活动过程
一、 以游戏进入情景,熟悉儿歌
1.出示火车的幻灯片,引导幼儿学说"西瓜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小朋友们我们来听一段声音(播放火车声音)咔嚓咔嚓咔嚓咔嚓,西瓜爷爷开着火车准备去旅行啦!(教师边念火车的声音边出示火车大背景),我们一起来学学火车的声音吧!(师幼同时发出火车的声音)师边说边有节奏做动作:"西瓜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句好听的话。
2.出示其他水果宝宝的幻灯片,帮助幼儿念儿歌。
西瓜爷爷还请了其他的水果宝宝一起去旅行,我们来看看都有谁吧,(出示苹果)是谁啊?(苹果)老师要用好听的话请苹果宝宝上火车,小朋友们仔细听:"苹果苹果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师幼一同请苹果上火车)小朋友,穿着黄色的衣服,长得像月亮的水果是谁啊?(幼回答香蕉,教师出示香蕉)那谁会用刚刚我们学的好听的话请香蕉上火车呢?(请个别幼儿回答后全体小朋友一起念一遍)老师这还有一个谜语,你们猜猜是谁来了。它长得圆圆的,有好多好多颗圆圆的,穿着紫色的衣服,是谁啊?(葡萄)原来是葡萄,那位小朋友用好听的话请它上火车啊?(请个别幼儿回答后集体念一遍)师小结:西瓜爷爷请水果宝宝们坐上了火车,咔嚓咔嚓,水果宝宝去旅行。
二、完整欣赏儿歌
1.根据幻灯片完整说儿歌西瓜爷爷请了这么多的小客人去旅行,它可高兴了,它一高兴就给我们唱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他的名字叫《水果宝宝去旅行》:西瓜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苹果苹果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香蕉香蕉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葡萄葡萄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咔嚓咔嚓,水果宝宝去旅行。(师边念边播放音乐)
2.伴随音乐说儿歌小朋友们好听吗?现在,我们看着西瓜爷爷开的火车一起来学唱这首儿歌吧。(师幼随音乐同念儿歌一遍)3.鼓励幼儿大胆上台表演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老师要请几个小朋友们上来表演了?谁愿意请举手。(请个别小朋友上台念儿歌)
三、仿编儿歌小朋友们你还想请什么水果上火车啊?你们可要用好听的话请它上火车哦。(请个别幼儿回答)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语言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进行创编儿歌。这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开始部分,我用一个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猜想是什么声音。在基本部分中,幼儿也能跟着我念儿歌,师幼互动气氛不错。
但是也存在着不足,在中间部分让幼儿说有哪些水果宝宝的时候,幼儿说出来的不多,我没能够做出更好的引导。在结束部分,玩开火车游戏的时候,本来设计好的一边念儿歌一边开火车离开,课件音乐没有准备充分导致没有把儿歌念完整。在下次教学活动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科学活动《掉下来啦》。
我这次说课的程序是:一、活动内容的生成和依据二、本班幼儿现状分析三、目标定位四、活动准备五、主要教学方法六、活动流程七、活动实录八、教学反思
一、活动内容的生成和依据。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这次活动内容的生成和依据。
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在几次户外活动时,我看到孩子们喜欢去接飘落下来的树叶,他们兴致勃勃地从地上捡起树叶往上扔,看它们落下来的样子,还一边玩一边欢呼:“掉下来啦!掉下来啦!”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课程,于是就设计了这个科学领域的活动《掉下来啦》,希望通过游戏引起孩子们对探索落体运动的兴趣,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求发展”,就如《纲要》中所说:“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本班幼儿现状分析。
新《纲要》强调要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因此我在活动开始之前还对本班幼儿进行了现状分析。
我们小一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所以我觉得在科学活动中应该避免片面追求科学知识的深度而忽视幼儿智力发育的特点。同时,我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兴趣也比较容易转移,因此,我就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及时引导他们通过活动“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目标定位。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们小一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包含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
(1)通过游戏引起幼儿对落体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2)初步尝试做简单的记录。
(3)使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现。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幼儿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并用动作表示。
难点是: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我将在活动实录中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
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为此我还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四、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我安排了半圆形的座位,便于幼儿活动和进行观察。四周还摆放了4张桌子供幼儿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记录观察结果。
(2)物质准备:有树叶、羽毛、塑料积木、纸条若干,还有4张记录表、彩笔和一段优美的乐曲等。
(3)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落体游戏,并且会画不同的线条。
(4)环境创设: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不同的落体,让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中自由探索。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
五、主要教学方法。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我这次活动中的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地参与活动,更应该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在本次活动的第二环节,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具有不同下落特点的物体,让他们在游戏中探索,发现事物本身具有的规律性。
2、观察记录法:《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第三条指出:让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初步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在活动中,我设计了简单清楚的记录表,积极引导幼儿探索、讨论、交流、分享,并与幼儿合作记录观察结果。
3、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进行探索。
此外,本活动还采用赏识激励法、交流讨论法、审美熏陶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二)、学法
对于各种疑惑和问题,孩子们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到结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使孩子学到的是如何去获取知识,也就是学会学习。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是:
1、独立探究法: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独立去尝试、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如何,而是让孩子感到他们有新发现,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建构知识经验。
2、愉快参与法: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孩子主动、快乐的参与,而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
3、体验法:幼儿时期尤其需要通过各种感官和材料相互作用来认识材料的特性。在活动中我努力做到引导幼儿在探索中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
六、活动流程
根据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程序: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集体讨论→观察记录→自由表现→延伸活动
本次活动总共需要20分钟,在实践中我依据孩子的兴趣适当延长了几分钟。下面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活动过程。
七、活动实录
1、激发兴趣(2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出示了具有不同下落特点的物体。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小一班来了几位会在空中跳舞的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呀?”
孩子们观察后,都争先恐后地说出了树叶、羽毛、小积木、纸条的名称。
师:“今天,这几位小客人想和咱们班的小朋友玩一个小游戏,名字叫‘掉下来啦’。”
孩子们听到这个名字后都笑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师:“呆会儿大家可以和这几位小客人交朋友,看看它们是怎样在空中跳着舞掉下来的。”
此时,孩子们参与游戏的兴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来参与了。
2、自由探索(10分钟)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安排了孩子们自由探索。充足的材料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探索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我和孩子们一起到中间的空地上去玩游戏,我们把不同的物体扔上去,再看它掉下来,并及时和孩子们交流它是怎样掉下来的,还一起兴致勃勃地学它掉下来的样子。活动在一种安全、宽松、自由又热烈的氛围中进行,每个孩子都很快乐,都积极地参与游戏,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在玩中探索 ”。
3、集体讨论(5分钟)
在第二环节中,孩子们在自由探索中获得了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碎的,是需要进行加工整理的。因此,在自由探索之后,我安排了集体讨论,将孩子们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材料投放在孩子们的视线范围之内,所以讨论时结合实物进行,避免了空洞无物和盲目性,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直觉思维特点。
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用语言、动作和大家交流自己的发现:
郭瀟说:“老师,小积木掉下来的时候是直直的。”说着还快速地做了一个下蹲的动作。
凡凡说:“小纸条是转着圈儿掉下来的。”
妞妞说:“羽毛是轻轻地落下来,积木是重重地落下来。”
张寒旭说:“树叶是从这儿飘到那儿去的。”
张懿说:“小纸条是翻着跟头掉下来的。”
······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都积极交流着,并用可爱的动作表示,与此同时,我又用提示、引导的语言把物体下落的过程和相应的线条结合起来,如:郭潇说完小积木是直直地落下来之后,我说:“噢,小积木是直直地落下来的,那它象我们学过的哪个线条呀?”当孩子们说出直线后,我们又一起用手在空中画出了这个线条。使不同物体下落的特点清晰起来,同时也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4、观察记录(5分钟)
孩子们得到探索的结果后,教师需要引导他们用适当的方式记录下来,针对小班幼儿还不能用文字表现和记录他们的探究和发现,我设计了让孩子们用“画”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由于是“初步尝试记录”。所以我设计的记录表和以往有所不同,4张记录表上分别画有树叶、羽毛、小积木、纸条,并和实物一起分别放在4张桌子上,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在第二、三环节的探索发现,有目的地与同伴合作记录观察结果。
师:“孩子们,这几位小客人在空中跳舞的样子好看吗?咱们一起用学过的线条把它们画出来吧?”
这一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响应,由于在第三环节中,我们已经把物体下落的过程与相应的线条结合起来,所以,他们有的凭刚才的经验很快地在记录表上画出了结果,有的又拿起小树叶、小羽毛扔上去,仔细观察后也画出了结果,还有几个孩子听到我的话后很茫然地站在那儿,不知道该干什么,我适时地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脸部造型和装饰特点。
2、能大胆想象,尝试在卡纸上用材料进行制作,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有关印第安人ppt课件。
2、卡纸、纸黏土。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1、老师用自编故事的形式引出神秘的印第安人,讲述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引起幼儿兴趣。
2、播放印第安人ppt课件,初步了解印第安人的装束。
二、图片刺激:
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印第安人脸部造型和装饰特点。
1、师:你看到的印第安人长得什么样子?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
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特别?
2、欣赏各种印第安人的造型。
师:印第安人来作客,看看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哪个印第安人?为什么?
三、创造表现:
提出要求,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师:让我们也来制作一个神秘、有特色的印第安人,一起参加舞会。
2、鼓励幼儿用材料在卡纸上大胆创意装饰。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我考虑到中班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了丰富的内容,强调幼儿参与,重在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音乐艺术时间重要的过程。我认为在课堂中,必须设计“听”的环节,分层次、有目的的让幼儿听,让幼儿充分地感受音乐的美,能有效地反映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对音乐的想像和联想。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音乐习惯,使幼儿逐步积累起感受和鉴赏音乐的经验。我还想通过音乐的“弥散性”让孩子们学会歌曲,因此,我让他们听“歌词”,学习“英语单词”,“理解歌词内容’,听“情绪”,边听边创编动作。但是有些失败,因为他们虽然很多都听过《十个小印第安人》,但歌词记得并不熟,而且毕竟只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他们所能做到的也仅限于对歌曲的初步欣赏,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而已。缺少老师的引导他们很难再有更深一步的进度。因此我觉得在我的思维目标中给他们的定位过高了一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还应该更多的考虑一下孩子们的实际水平和掌握程度,应先让孩子们在非常熟悉歌曲后再对他们进行下一步的要求才行。
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修改,才会不断地进步。
【【实用】幼儿园优秀教案模板汇编5篇】相关文章:
【实用】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编八篇03-12
【实用】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编六篇03-05
【实用】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模板汇编8篇03-10
【实用】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模板汇编九篇03-10
【实用】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模板汇编八篇03-08
【实用】幼儿园社会教案模板汇编5篇03-06
【实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模板汇编9篇03-05
【实用】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汇编八篇03-05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编八篇03-05
离骚优秀教案模板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