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文具小超市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文具小超市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文具小超市教案 1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活动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文具小超市教案 2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并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如1元、5元、10元),了解货币的基本用途。
2. 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体验购物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样本或图片
“文具小超市”场景布置,包括文具商品(标价牌)、收银台、购物篮等
购物清单(每位幼儿一份,上面列出需要购买的文具及数量)
计算器或数字卡片辅助加减法教学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故事或动画引入货币的概念,让幼儿了解钱是用来买东西的。
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样本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它们。
2. 认识货币:
组织幼儿进行“我是小小银行家”游戏,让幼儿轮流扮演银行职员和顾客,练习识别和使用货币。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总结:这些钱有什么不同?它们可以买到什么?
3. 文具小超市开张:
教师介绍“文具小超市”的场景和购物规则,分发购物清单给每位幼儿。
幼儿根据清单上的要求,在超市内选择并购买相应的文具,注意价格并尝试计算总价。
4. 学习加减法:
在幼儿购物过程中,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幼儿使用计算器或数字卡片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如计算购买文具所需的总金额或找回的零钱。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和计算过程,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5. 总结分享:
组织幼儿围坐一起,分享自己在“文具小超市”的购物体验和学到的加减法知识。
教师总结活动,强调货币的重要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设置“小小银行”和“超市”区域,供幼儿继续探索和练习。
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购物,并记录购物清单和花费金额,巩固加减法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文具小超市教案 3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照物品的特征(如种类、颜色、大小)进行分类。
2.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的计数方法,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各类文具(如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等),颜色、大小各异
分类筐若干,贴上分类标签(如“红色文具”、“长条文具”等)
记录表,用于记录每类文具的.数量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展示一堆混乱摆放的文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文具看起来怎么样?我们怎样才能让它们变得整齐有序?
2. 学习分类:
教师介绍分类的概念,并展示分类筐和分类标签,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根据文具的特征进行分类。
幼儿分组合作,将文具按照指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颜色、种类或大小等。
3. 计数与记录:
分类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数一数每类文具的数量,并使用记录表进行记录。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计数方法,如一一对应、按群计数等,提高数数效率。
4. 分享交流:
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计数结果,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强调分类和计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整理玩具、书籍等。
5. 拓展活动:
提供更多种类的文具或物品,鼓励幼儿尝试新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引导幼儿设计自己的分类游戏,与同伴一起玩耍和学习。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分类现象,如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分类、图书馆书籍的分类等。
在区域活动中设置“分类小能手”区域,提供多种材料和分类标准,供幼儿持续练习和探索。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文具小超市教案 4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模拟超市购物情境,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自制“文具小超市”背景图及商品卡片(如铅笔、橡皮、尺子、书包等,每样商品标注价格)。
购物篮、假币(或计数卡)若干。
幼儿分组操作材料:加减法算式卡、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
教师扮演超市经理,介绍“文具小超市”开业,邀请幼儿作为顾客前来购物。
引导幼儿观察超市里的商品及其价格,激发购物兴趣。
2. 购物体验:
分发购物篮和假币给幼儿,让幼儿自由选择商品放入购物篮,并计算总价。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口头或简单的'算式表达购物过程中的加减法运算。
完成后,请几位幼儿分享自己的购物清单和总价计算方法,其他幼儿给予掌声鼓励。
3. 小组操作: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加减法算式卡和记录纸。
引导幼儿根据算式卡上的要求(如:铅笔3支+橡皮2块=?),在“文具小超市”中找到对应的商品并计算总价。
记录结果,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4.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加减法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用数学眼光看待问题。
活动延伸:
可以在班级区域角设置“小小收银员”游戏,让幼儿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进一步巩固加减法运算。
布置家庭作业,让家长带幼儿去真实超市购物,记录购物清单并计算总价,增强亲子互动和数学实践。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文具小超市教案 5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模拟购物环境中,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货币与物品数量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初步的理财意识和简单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布置一个简易的'“文具小超市”,商品(文具)贴上价格标签。
每位幼儿准备一定数量的“钱币”(可以是自制的纸币或计数卡)。
购物清单模板及笔。
活动过程:
1. 导入话题:
通过讲述或视频展示,让幼儿了解超市的基本功能和购物流程。
引导幼儿讨论自己需要的文具,并简单列出购物清单。
2. 模拟购物:
幼儿手持“钱币”进入“文具小超市”,根据购物清单挑选商品。
教师或助教扮演售货员,协助幼儿进行商品选择和价格计算。
鼓励幼儿主动询问商品价格,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 结账体验:
幼儿将选购的商品拿到收银台,由“收银员”进行总价计算。
引导幼儿核对商品数量、价格及总价,确保无误后付款。
“收银员”收回“钱币”,给幼儿一张购物小票作为纪念。
4. 分享交流:
购物结束后,组织幼儿围坐一圈,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和心得。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活动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特别是他们在数学运算、理财意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进步。
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活动做准备。
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进行类似的购物活动,以巩固和拓展孩子在数学和理财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文具小超市教案 6
活动目标:
1. 认识并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如1元、5元、10元等),了解其基本特征。
2. 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货币交易过程。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理财意识。
活动准备: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样本或教具
文具小超市场景布置(含各类文具及标价签)
购物篮若干
计算小工具(如计数器、数字卡片)
记录表(幼儿记录自己购买的文具及总价)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样本,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的颜色、图案、面值等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用处?”激发幼儿兴趣。
2. 认识货币:
通过游戏“快速识别”,教师快速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幼儿抢答其面值,加深记忆。
讲解人民币的用途和重要性,引导幼儿建立尊重货币的观念。
3. 文具小超市开业:
介绍文具小超市的'布置和购物规则,每个幼儿分配一定数量的“钱”(教具或打印的代币)。
引导幼儿观察文具的标价,理解价格与数量的关系。
4. 模拟购物:
幼儿自由进入超市,选择自己需要的文具,并尝试计算总价。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如:“如果你想买这支笔(5元)和这本本子(3元),你需要付多少钱呢?”
鼓励幼儿使用计算小工具或同伴间相互帮助来完成计算。
5. 结账与分享:
幼儿在收银台处结账,教师验证交易是否正确。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购买的文具及购物经历,如:“我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教师总结,强调货币交易的基本流程和加减法运算的重要性。
6.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模拟购物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可设置“小小收银员”角色,让幼儿轮流担任,提升其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文具小超市教案 7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照不同特征(如颜色、种类、用途)对文具进行分类。
2. 通过统计活动,初步了解数量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数和记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文具实物或图片(如铅笔、橡皮、尺子、水彩笔等)
分类盒或标签(标明颜色、种类、用途等)
统计表或记录纸
笔或贴纸作为计数工具
活动过程:
1. 引入话题:
展示文具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文具的名称、用途等。
提问:“这些文具可以怎么分类呢?”激发幼儿的.分类思维。
2. 分类活动:
教师提供分类盒或标签,引导幼儿按照不同的特征对文具进行分类,如按颜色、种类或用途分类。
幼儿分组进行,每组负责一种分类方式,并尝试将文具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
教师巡回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统计与记录:
分类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统计,即计算每种分类下文具的数量。
提供统计表或记录纸,幼儿使用笔或贴纸进行计数和记录。
教师示范如何填写统计表,并鼓励幼儿尝试自己完成。
4. 分享与交流:
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分类结果和统计数据,如:“我们按颜色分类,红色有3支铅笔,蓝色有2块橡皮……”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分类方式下的统计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差异。
5. 总结与拓展:
教师总结分类与统计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引导幼儿思考其他可能的分类方式,如按大小、材质等分类,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应用。
可设置“小小统计员”角色,让幼儿轮流负责班级的简单统计任务,提升其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文具小超市教案 8
活动目标:
1. 认识并区分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如1元、5元、10元)。
2. 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买卖过程中的数学关系。
3. 培养幼儿的.经济意识和初步的理财观念。
4. 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模型(纸币和硬币)、文具小超市场景布置(包括文具、价格标签)、收银台及收银机模型。
学具:每位幼儿准备一个小钱包,内含一定数量的模拟货币。
多媒体课件:货币介绍及购物流程动画。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播放货币介绍动画,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简单了解其用途。
2. 认知环节:
教师展示文具小超市,介绍各种文具及其价格。
请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想买哪些文具及其价格。
3. 操作环节:
分组进行购物游戏,每组幼儿轮流扮演顾客和收银员。
顾客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文具,并计算所需金额,从钱包中取出相应数量的货币交给收银员。
收银员核对金额,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找零(如有需要)。
4. 分享与总结:
邀请几组幼儿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包括购买的文具、计算过程及感受。
教师总结货币的使用方法及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调购物时要合理规划资金。
5. 延伸活动:
设计一个“小小银行家”游戏,让幼儿学习存款、取款及简单的储蓄计划。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模拟购物,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文具小超市教案 9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不同特征(如颜色、形状、功能)对文具进行分类。
2. 通过分类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3. 掌握基本的计数方法,能准确数出各类文具的数量。
4.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细心和耐心的品质。
活动准备:
教具:各类文具实物或图片(如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等),分类篮或托盘若干。
学具:每位幼儿一张分类记录表及彩色笔。
环境布置:模拟文具小超市区域,设置不同分类区域标签。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教师展示文具小超市的各类文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及特征。
2. 认知环节:
教师介绍分类的概念,并示范如何按颜色、形状或功能对文具进行分类。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还可以按哪些特征进行分类。
3. 操作环节:
幼儿分组进行文具分类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分类特征进行。
幼儿将文具放入相应的分类篮中,并在分类记录表上记录各类文具的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分类任务。
4. 分享与总结:
每组幼儿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计数结果。
教师总结分类的重要性和计数的基本方法,强调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5. 延伸活动:
设计一个“文具工厂”游戏,让幼儿根据订单要求(如颜色、数量)制作文具,并进行打包和运输。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物品分类和计数现象,如图书馆的书架、超市的货架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文具小超市教案 10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常见的人民币面值(如1元、5元、10元),并能区分不同面值的货币。
2. 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找零”的概念。
3. 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具或仿真币
文具小超市场景布置(包括文具商品及标价签)
购物篮、收银台及收银机模型
购物清单和任务卡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故事引入:“小熊要开学了,它想去文具小超市买一些学习用品,但是它不认识钱,也不会算账,小朋友们愿意帮助它吗?”
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它们的面值。
2. 认知环节:
教师逐一介绍文具小超市的商品及其价格,让幼儿了解商品与价格的关系。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个铅笔盒多少钱?”“我需要几张1元的钱才能买到它?”
3. 操作环节:
分发购物清单和任务卡给每位幼儿,清单上列出需要购买的文具及数量。
幼儿手持购物篮进入文具小超市,根据清单挑选商品,并尝试自己计算总价。
在收银台处,教师扮演收银员,与幼儿进行交易,引导幼儿说出应付款项,并学习找零。
4. 总结分享:
邀请几位幼儿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包括购买的'文具、总价及找零情况。
教师总结加减法运算在购物中的应用,强调货币的重要性和找零的概念。
5.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设置“小小银行家”角色区,让幼儿进一步练习货币兑换和加减法运算。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文具小超市教案 11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按不同特征(如颜色、形状、用途)对文具进行分类。
2. 通过统计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类文具(如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等)
分类盒或分类标签
统计表及记录笔
文具小超市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1. 观察与发现:
引导幼儿进入文具小超市,观察并讨论文具的种类和特征。
提问:“这些文具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怎么把它们分开?”
2. 分类活动:
提供分类盒或分类标签,引导幼儿根据文具的颜色、形状或用途进行分类。
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分类任务。
3. 统计与记录:
设计统计表,引导幼儿统计每种分类下文具的数量。
示范如何填写统计表,然后让幼儿自己尝试记录。
完成后,组织幼儿分享统计结果,比较不同分类下文具数量的多少。
4. 讨论与总结:
引导幼儿讨论分类和统计的意义,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分类和统计的`方法,强调观察、比较和记录的重要性。
5. 创意延伸:
鼓励幼儿根据统计结果,设计一份“最受欢迎文具”排行榜,并尝试用图画或符号表示出来。
在区域活动中,设置“小小统计员”角色区,让幼儿继续探索和实践分类与统计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文具小超市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综合活动方案文具小超市03-17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小猴请客》02-02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超市》12-21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通用04-07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逛超市11-07
幼儿园运动游戏优质课大班《小猴灌篮》教案04-05
幼儿园大班优质课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