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

时间:2024-10-10 13:41:29 林惜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通用10篇)

  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 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意思。

  3、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沉与浮的现象,幷会用语言描述。

  2、幼儿学会操作,会用不同符号记录。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茄子,土豆,菠菜(小青菜),蘑菇,胡萝卜,青椒

  2、大水盆两只,记录单一人一份。

  3、盒子,毛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1、提出问题

  师:蔬菜宝宝要去探险,遇见了一条大河,这些蔬菜宝宝能安全过河吗?

  谁浮在水面上谁就能安全过河。

  2、介绍蔬菜

  老师今天带了许多蔬菜宝宝,你们猜猜它是谁?

  3、把它们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你们猜猜看?这些蔬菜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能沉在水里呢?

  二.认识“沉”“浮”学习用来表示沉浮现象。

  1、小朋友,如果蔬菜浮在水面我们用“↑”来表示,如果蔬菜沉在水里我们用“↓”来表示。

  2、交流猜测的情况

  3、师:怎样来证明谁的猜测对呢?

  三.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与浮的现象幷做好记录。

  1、师:看老师先拿一个菠菜放在水盆中,猜一猜会怎样?你会用什么符号做记录?(学生边思考边观察边做记录)

  2、自己拿一个蔬菜放在水里,看看会是什么结果,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3、交待操作要求:

  第一步,哪一个蔬菜放在水里,观察它是沉还是浮。

  第二步:把蔬菜从水中捞出来放在盒子里,擦干手

  第三步:记录观察结果。

  3、幼儿实验,教师观察幼儿的动手操作情况。

  4、幼儿讲解操作结果。

  四.拓展延伸,活动结束。

  水真的好神奇啊,人们利用水的神奇力量(浮力)做出了许多事情,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吗?轮船就是利用这种神奇的力量才能在海上行走。以后我们还要探索水的奥秘。

  教学反思

  1、通过幼儿亲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在活动中提供了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满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动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

  4、实验结果评价中我给幼儿了充分的肯定。

  5、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时由于准备不足,孩子没能答出人们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还要多探究,并及时引导孩子为以后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 2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现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操作中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活动难点:探索如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积木、塑料瓶、弹珠、泡沫、雪花片、盖子、恐龙玩具、装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记录单(16)、笔、透明盆子、"↑""↓"符号图片。

  知识准备: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今天小熊过生日,小蚂蚁要到河对面去给小熊送生日礼物,老师准备了积木、大盖子、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结:小朋友觉得浮起来的材料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而沉下去的就不可以。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并用符号记录。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师:老师这有一张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出示ppt图片)我们把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用符号"↑"记录,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用符号"↓"。现在大家一起来猜想一下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老师帮忙将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积木、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大盖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泡沫、积木、瓶子、大盖子会浮起来,弹珠、雪花片,恐龙玩具会沉下去。

  (三)小朋友思考为什么有些会沉,有些会浮?

  (1)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起来。(请幼儿个别回答)

  (2)教师总结:物体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关,当物体达到一定的重量就会沉下去,而没有达到重量就会浮起来。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做实验演示给幼儿看)

  (四)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探究一: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现在我们的难度要加大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如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

  (2)请幼儿到前面来操作给小朋友看。

  总结:小朋友们通过借助可以浮的物体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小朋友都非常的棒,帮助小蚂蚁找到了过河工具。

  (3)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们可以想一想,等会到教室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沉与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幼儿兴趣浓厚,喜欢动手操作,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课时思路清晰,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小结,小结语言还是很精准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沉与浮的秘密。

  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活动,需要老师的提问时语言简练,在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小朋友猜想记录时,可以记录小朋友的猜想时的个数,并现场做实习,科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动手,还可以结合已有的经验,切记不误导孩子。

  总之,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希望下次活动会更好。

  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 3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探索并记录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激发了幼儿对沉浮现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脸盆每组各一份,记录表每人一张

  重点难点:

  探索记录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展示各种物品)

  2、 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当小小科学家,来做一个关于沉与浮的实验,我们要把这些东西一个一个地放到水里面,来看看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东西会沉下去。

  二、猜测

  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分别记录幼儿对各种物体沉浮状态的猜测结果)

  三、幼儿自主探索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做一做这个实验,把桌上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到水里,要轻轻地放,如果这个东西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就在这个东西的图片旁边打勾,如果沉下去了就打X。

  四、检验猜测

  将猜测结果跟幼儿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来验证这个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五、总结

  1、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吗?

  2、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水里面有一种向上推的力量,能把轻的东西举起来,让在浮在水上,但是太重的东西,它就举不动了,所以就沉在水底了。

  活动建议:

  1、记录表中多一行空格,让幼儿填写自己的猜测,当幼儿做完实验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对比。

  2、在讲到沉与浮的时候要向幼儿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有的幼儿会弄不清楚。

  3、在幼儿实验之前,要引导幼儿去发现怎么样去做才可以又快又好,这样幼儿在实验的时候会有条理一些。

  4、实验的材料尽量做到每组都相同,避免有些幼儿钻空子。脸盆里的水要多一些,让幼儿可以明确看到沉与浮的反差,水太少,浮在上面的东西也会感觉有部分浸在水下。

  自我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 4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回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使幼儿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泡沫板、石头、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盘放在桌子的中间。

  2、记录表、笔、水盆。

  活动过程

  1、教学活动的导入

  幼儿进入课室室后,坐在座位上。

  老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托盘中都放着哪些东西?

  2、猜测物体沉浮状态并记录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后,有哪些东西会沉到水底,有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

  老师:请你把猜想的写到记录表上,记录表已将托盘中的材料画好,表示下沉,表示上浮。请你在相应的位置上画上勾,等会我们再来比比,你猜的和操作结果到底是不是一样的。

  3、实际操作物体,并记录沉浮状现象。教师给予指导。

  老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记在了记录表上,那小朋友的猜得到底对不对呢?请小朋友对照记录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并将这个材料是沉还是浮记录在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

  4、幼儿对自己的实验总结及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教师给以鼓励。

  教学反思:

  1.通过幼儿亲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在活动中提供了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满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动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

  4.实验结果评价中我给幼儿了充分的肯定。

  5.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时由于准备不足,孩子没能答出人们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还要多探究,并及时引导孩子为以后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 5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块、勺子等),大容器7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这些物品宝宝想到水里游泳,你们猜猜看会怎么样呢?(出示沉↓、浮↑卡片)

  2、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我们就把玩具扔进去看看呢?

  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宝宝的沉浮现象。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3、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探索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1、这些物品宝宝,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时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2、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成功了吗?

  幼儿:沉下去的东西请沉的东西帮忙会沉下去,要请浮的东西帮忙才会浮起来教师小结: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

  四、经验迁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图片),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了水里,我们人也会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图片)

  五、结束小结。

  科学家很聪明的,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 6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猜想和发现中,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目标

  1.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过程中,体验操作与探索的`乐趣。

  2.感知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能对其分类;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尝试记录猜想与发现,学习预测和验证的科学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积累有关水的经验,初步感知过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材料准备:枣、铁夹子、塑料瓶、积木、石头、泡沫、沙子,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观察树叶和钥匙放进水缸的现象,简单了解物体的沉与浮。

  教师分别将两样东西放入水缸中,请幼儿观察。

  指导语:这两样东西放入水中会怎样?

  2.观察材料,猜测物体的沉浮现象。

  (1)逐一观察材料。

  指导语:你的篮子里有什么?

  (2)玩游戏"猜一猜"并记录。

  指导语:如果把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样?我们来统计一下人数。

  3.动手操作并记录,验证物体的沉浮现象。

  (1)观察记录纸,讨论记录方法。

  (2)自由探索物体的沉与浮,并记录操作结果。

  4.交流操作结果,对沉浮物体进行分类。

  (1)分别展示记录结果,验证猜想。

  (2)共同小结。

  指导语:这些材料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有的东西很大,一开始很多人猜它会沉下去,可是一试却发现不是这样。所以任何事情都要试一试才知道。

  (3)根据沉浮现象进行分类。

  指导语:现在我们给这些东西来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呢?

  5.动手制作潜水艇,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1)讨论方法。

  指导语:现在老师要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请你们用塑料瓶来做潜水艇,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浮起来的塑料瓶沉到水底。

  (2)动手制作潜水艇,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

  (3)个别介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4)共同小结。

  指导语:瓶子就好比是一艘潜水艇,石头和水等就好比是潜水艇的压舱物。当瓶子充满水时,压舱物就有足够的重量,潜水艇便潜入水中。如果我们把潜水艇内的水等排出舱外,随着压舱物的减少,潜水艇就浮了起来。

  6.播放潜水艇视频,扩展经验。

  指导语:小朋友都很聪明,科学家也很聪明,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自我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 7

  活动目标:

  1. 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体验实验的乐趣。

  2. 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

  3. 学会使用符号“↑”和“↓”记录实验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4. 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并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玻璃弹珠、小石头、透明的玻璃缸、橡皮泥、钥匙、小木块、记录表、每组一个脸盆(装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每组两个盒子(盒子一面贴有“向上”、“向下”的符号)。

  2. 知识准备: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动过程:

  1. 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儿找出物品,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物品名称。

  教师:“今天我们要和这些物品宝宝做一个玩水的游戏,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你们猜猜看?”

  2. 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就请小朋友每人选一样东西放到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然后把你看到的结果告诉老师。”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认识“沉”、“浮”:

  教师:“刚刚你跟谁玩了,你发现它怎么啦?”

  教师出示沉↓、浮↑卡片,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做一做沉与浮的现象。

  4. 记录活动:

  教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位物品,它们是谁呀?它们会沉还是浮呢?”

  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幼儿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讲解操作结果,教师小结。

  5. 游戏:找家:

  教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大家在玩中都了解了这些物品宝宝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现在物品宝宝们也要回家了,可是它们家的门牌号已经改了,看!这有2个盒子,这就是物品宝宝们的家。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分别是谁的家?请小朋友物品宝宝们送回家吧。”

  幼儿送物品回家,教师检查是否正确。

  6.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知道了许多物品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的特性,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了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操作,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了引导作用,鼓励幼儿自主探究,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 8

  活动目标:

  1. 能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2. 初步了解物体沉浮的简单原理,知道物体的沉浮与重量和水的浮力有关。

  3. 学会使用符号“↑”和“↓”做观察记录。

  4. 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积木、塑料瓶、弹珠、泡沫、雪花片、盖子、装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记录单、笔、透明盆子、“↑”“↓”符号图片。

  2. 知识准备: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动过程:

  1. 情景导入:

  教师讲述故事:“今天小熊过生日,小蚂蚁要到河对面去给小熊送生日礼物,可是小蚂蚁不会游泳,怎么办呢?老师准备了积木、大盖子、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 引导幼儿探索:

  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引导幼儿猜想哪些物品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并将猜想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教师介绍材料,讲解要求,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3. 分享探究结果:

  幼儿分组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哪些物品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起来?”引导幼儿思考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师总结:“物体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关,当物体达到一定的重量就会沉下去,而没有达到重量就会浮起来。”

  4. 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

  幼儿尝试使用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并分享自己的方法。

  5. 活动延伸: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们可以想一想,等会到教室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观察到了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还初步了解了物体沉浮的简单原理。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了引导作用,鼓励幼儿自主探究,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同时,活动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 9

  活动目标:

  1. 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

  2. 通过实验观察,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

  3. 学会使用符号“↑”和“↓”记录实验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4. 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并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玻璃弹珠、小石头、塑料瓶盖、吸管、纸片、泡沫、积木、装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记录单、笔、透明盆子、“↑”“↓”符号图片。

  2. 知识准备:幼儿已对沉浮现象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树叶、钥匙等物品,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物品放入水中后,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2. 探索与记录: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讲解记录方法:使用“↑”表示上浮,使用“↓”表示下沉。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各种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操作,记录自己的发现。

  3. 分享与交流:

  幼儿集中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材质、重量以及水的浮力有关。

  4. 游戏:找家:

  教师出示两个盒子,分别贴上“上浮”和“下沉”的标签。

  幼儿将实验材料根据沉浮现象放入相应的盒子中,为物品找到正确的“家”。

  5.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下沉的物品浮起来,如何使上浮的物品沉下去。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并记录其他物品的沉浮现象。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了使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同时,活动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 10

  活动目标:

  1. 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初步了解沉浮现象。

  2. 学会使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并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类。

  3. 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石子、塑料瓶盖、回形针、吸管、纸片、泡沫、积木、装水的盆子、毛巾、记录单、笔、透明盆子、“↑”“↓”符号卡片。

  2. 知识准备:幼儿已了解水的基本特性。

  活动过程:

  1. 情景导入:

  教师讲述故事《沉沉和浮浮》,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2. 探索实验: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物品会沉,哪些会浮。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各种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记录自己的发现。

  3. 分享与讨论:

  幼儿集中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体积以及水的浮力有关。

  4. 拓展活动: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借助辅助材料使下沉的物品浮起来,如何使上浮的物品沉下去。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探索不同方法,并记录实验结果。

  5.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并记录其他物品的沉浮现象。

  引导幼儿思考沉浮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等。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物体的沉浮现象,还学会了使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并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类。同时,活动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在后续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沉浮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他们对科学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沉与浮》教案】相关文章:

《沉与浮》幼儿园中班教案03-02

《沉与浮》幼儿园中班教案05-29

《沉与浮》幼儿园中班教案9篇03-02

《沉与浮》幼儿园中班教案(9篇)03-0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11-16

《沉与浮》幼儿园中班教案合集9篇03-02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02-20

幼儿园大班浮与沉教案06-08

幼儿园小班沉与浮教案04-28

幼儿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