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1-06-28 18:55:40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 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1、 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 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 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3、 幼儿汇报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4、 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 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 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 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四、延伸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

  一、通过故事《郊游》,引起幼儿兴趣,复习10的加法运算。

  师:今天天气真好,兔妈妈带着小兔去郊外郊游,小兔很开心拉着妈妈的手走在草地上。

  1、出示课件,加法运算:8+1=? 9-7=? 10-2=? 7+3=? 5+5=?

  师:小兔看见了许多美丽的气球,它很要气球,可是气球上面有几道题目难倒了小兔,我们一起小兔。

  二、在10以内加法运算的基础上,知道加法互换的原理,学习另一种题型。

  1、(出示课件)师:小朋友帮助小兔拿到了气球,草原上飞来了许多蜻蜓。花丛里有9只蜻蜓,又来了1只,现在花丛里一共有多少只蜻蜓?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幼儿列式计算:9+1=10。

  2、教师引导孩子理解两个部分量的交换关系。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列出另外的一种算式:1+9=10。(教师简单讲解总量和部分量的关系)因为10可以分成1和9,或9和1,因此它们两个数字交换位置总数不变。

  3、通过以上的学习,出示课件(小鸭)让孩子进一步的理解两个部分量的交换关系。师:小兔和妈妈走到河边看到了许多小鸭。

  4、利用课件,在理解部分量的交换关系基础上,学习加法的另外一种题型。

  师:兔妈妈看到小朋友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它想考考小朋友,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出示课件汽车和皮球,引导孩子学习题型:3+()=7,并运用减法算式或交换部分量的关系计算结果)

  三、复习10以内的减法运算,理解两个部分量交换的关系。学习另一种题型。

  1、师:猴子妈妈要小猴子去果园里摘些水果,小猴子很高兴地出门了。

  (出示课件)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小猴子摘了多少个?现在树上还剩下多少个桃子?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请幼儿口述并计算减法算式:10-3=7,算式中的10、3、7各表示什么意思?还能怎么列?10-7=3。

  2、出示课件,学习另外一种题型。

  师:回家路上,小猴在路边摘了些花,原来路边有几朵花,小猴摘了几朵?还剩下几朵?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请幼儿根据图意列出两道9的减法算式:9-()=2,9-()=8。

  四、通过游戏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的各种题型。

  师:天黑了,兔妈妈、小兔、小猴子要回家啦,可是在回家的路上被大灰狼设下关卡。

  1、游戏《闯关》,出示地刺,让幼儿快速计算出相应10的加减法运算题,就能通过。

  2、游戏《过河》,出示算术题,请幼儿看着计算题填上相应的得数,就会出现木桩过河。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实物:饼干

  3、数学练习册

  活动过程 :

  一、集体活动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魔术师,现在请魔术师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学魔术师变魔术吗?

  师:魔术师可以将一根绳子变成四根,你们信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先将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两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3、教师示范圆形的四等分。

  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材料纸,请幼儿示范。

  师:请小朋友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4、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各种图形的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笔将图形四等分。

  二、个别活动

  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43、44页。

  师讲述操作要求:

  1、下列每组图中的物品是四等分吗?把正确的圈起来。

  2、将下列图形四等分,有几种方法?用笔画线。

  三、活动评价

  师:请做好的小朋友和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幼儿交流)

  师:真会动脑筋,讲得真不错。

  四、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课后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玩一玩《卖饼干》的游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4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一、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二、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名称: 天空中的飞机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学会运用数的组成等知识解答口述应用题。

  2、 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贴绒教具苹果树1棵,苹果4个,幼儿每人一套1~4的数字卡片,加号、减号、等号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以音乐游戏“找朋友”的形式复习4的组成。

  幼儿每人任取一张1~3的数字卡片握在胸前,边听音乐拍手边寻找和自己所持卡片合起来数量是4的持卡人。

  2、学习4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编算式题3+1、1+3、2+2、4-1、4-2的口述应用题并会对这几个算式进行加减运算。

  (1) 教师演示贴绒教具并口述“摘苹果”的加法应用题。引导幼儿用数的组成知识算出答案,并说出理由,摆出加法算式:3+1=4(个),2+2=4(个)。讨论算式中各数字和符号的意义,知道交换算式左边两个数的位置,右边的得数不变。

  (2) 教师口述“分苹果”的减法应用题。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知识算出结果,说出自己所用的方法,不论幼儿运用数的组成、形成或其他知识推算出结果,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列算式逐一讨论各数字和符号的意义。

  3、指导幼儿做练习。

  活动以游戏开始,激发了幼儿兴趣。

  请个别幼儿讲一讲它的操作活动,集体进行评价,教师对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简单的小结,让幼儿也有说的机会。

  在做练习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实物的数量,启发幼儿根据不同的特征列出算式。

  活动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本着突出教科书编写的原则: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和师生交流的过程;有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呈现儿童的数学;在玩中学数学;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不足点:

  1、在教学中要重视关注全体学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发挥。如:2+2=4

  2、课件制作上还应注重儿童化、形象化。

  3、再做《画册》练习时,应准备一范例,或利用投影仪领幼儿做一道题,因为幼儿年龄小,领悟能力还比较弱

  4、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让幼儿发展合理推理能力,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幼儿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

  使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PPT课件、雪花片若干、幼儿操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设情引课

  1.新年快到了,小猫和小青蛙正在忙着装饰自己的家。(出示PPT挂图)

  2.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幼儿汇报结果)

  3.引入生活中的规律,并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小组讨论。(幼儿汇报结果)

  3.随着幼儿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幼儿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幼儿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三、动手体验规律

  1.幼儿尝试动手拼雪花片,并说出自己的规律展示自己作品。

  2.幼儿根据PPT图片用声音或者肢体动作做出规律。

  3.幼儿给衣服设计规律图案。

  四、全课结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游戏,巩固半圆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认识。

  2、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初步懂得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2、材料准备:自制"小路",上面刻不同大小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

  活动过程:

  一、捡"石头",铺路1、听音乐散步师:小鸟们,今天天真好啊!跟着鸟妈妈一起去森林散步吧!

  2、发现、讨论问题师:小鸟们,这条路怎么了?都有哪些形状的坑啊?(引出路不平,路上全是"坑")师:路上这么多的坑,其他小动物经过会发生什么事情?(会摔跤、会滑倒)师:那请你们想个好办法。谁想到了好办法?

  小结:你们想的办法真多:有的用石头铺路……二、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1、自由"捡石头"师:我这里就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石头,请你自由选一块来玩一玩、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你拿到的石头是怎样的?(介绍石头颜色、形状)2、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师:如果你拿石头铺路,该怎么铺呢?请你用手里的"石头"去铺路吧。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铺路的?(讲述把"石头"一一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问: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石头铺在了什么形状的坑里。

  师:我这也有一条路需要你们帮帮我?谁愿意来试试看?

  小结:你们真聪明,知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

  3、再次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师:小鸟们,路上还有一些坑需要你们的帮助,赶快去帮忙吧。

  要求:选择哪条路就用哪条路那里的"石头"铺。

  三、听音乐跳舞,体验成功的快乐师:小鸟们,路铺好了,这样小动物们经过时就不会摔跤、滑倒了。请你站在你铺好的路前听着音乐一起来跳个舞庆祝一下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复习7的组成,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知识进行7的加减运算。

  2、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推理列算式,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活动准备7以内的数字卡片、课件、幼儿用书第1册第47页、铅笔。

  活动过程

  1、复习7的组成,列出7的分合式。

  (1)拍手对数:教师拍手和幼儿拍手合起来是7下。

  (2)填数活动。给7的组成填上合适的数。

  2、新授7的加减法:

  (1)教师演示课件出题,请幼儿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减法。

  ①"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6只小鸟,请问,现在书上一共有几只小鸟?"引导幼儿列出加法算式1+6=7."如果是先飞来了6只小鸟,有飞来了1只小鸟呢?"怎么列算式?6+1=7,让幼儿发现将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位置以后,总数不变。

  ②引导幼儿根据推理的方法,列出7的第一组减法算式:7-1=6 7-6=1(2)请幼儿根据7的分合式,自己探索将7的其它几组算式列出来,教师指导。

  (3)利用快问快答的形式,反复练习7的加减法运算。

  3、组织幼儿翻开幼儿用书,观察图意,填写正确的数字或算式,巩固7的加减法。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练习7的加减法,学习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字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规律记住它们。”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找出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9大于7”“7小于9。”

  三、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引出数字小兔。

  让幼儿观察小兔子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找出后,比较大小,填上“>”或“<”。

  四、游戏:击鼓传包

  玩法:教师摇动铃鼓,幼儿传猫头包,鼓声停止,包在谁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各从包里抽出一张卡片,比较大小,如“8”和“6&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的:

  1、学习用数学、图画等符号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

  2、学习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能有计划地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盆蚕豆、塑料花、瓶盖。

  2、每人一张纸、笔。

  活动过程:

  一、玩玩、记记

  1、几哦按时带领幼儿观察操作材料,引起幼儿的兴趣。

  2、明确操作要求:用一只手用力往盆里抓一把,把抓的出的物体,数一数,记下来,一共抓三次。

  3、讨论:怎么样记得牢,又记得清?(抓一次,记一次)

  4、幼儿动手操作:师巡回指导。

  5、交流

  (1)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师幼共同检查记得是否清楚。

  (2)比一比,谁接的方法好?

  二、猜一猜

  1、带领幼儿观察桌上的三种物品:花生、塑料花、瓶盖

  2、猜猜看,用力抓一把,哪种物体抓得最多,哪种无意抓得最少?为什么?

  三、说说发现

  1、讨论:如果抓桌上的三种物品,每种物品抓三次,怎样记录在一张纸上?

  (用图画、数字等符号记录)

  (塑料花)

  (瓶盖)

  (蚕豆)

  2、幼儿动手操作;师提醒个别幼儿按要求操作。

  3、展示热别幼儿的记录单,说说记录单上的内容,严整记录单上的句路是否清楚。

  4、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帮助幼儿积累10以内数量组合的经验。

  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大中小体操圈若干、数字点卡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玩过“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狼抓羊”的游戏,玩游戏前请听清楚游戏规则:

  (1)小羊躲到圈里,狼就不能抓羊。

  (2)每个圈里只能站一只羊。

  (3)没轮到游戏的小羊们要保持安静。

  二、游戏——狼抓羊

  ●6的组合

  1、第一次游戏:六只小羊六个圈。

  请六只小羊做游戏。

  小结:六只小羊六个圈,每个圈里都站了一只羊,狼就不能抓羊了。

  2、第二次游戏:六只小羊五个圈。

  提问:拿掉一个圈,让六只小羊全部站在圈里,有什么办法?

  出示大圈,一个大圈可以站两只羊,用五个圈做游戏,怎么换?

  六只小羊做游戏,并请幼儿用点卡表示。

  3、第三次游戏:六只小羊四个圈。

  提问:用四个圈行不行?怎么换?

  六只小羊做游戏,并请幼儿用点卡表示。

  4、第四次游戏:六只小羊三个圈。

  提问:圈的数量还能再减少吗?你觉得最少几个圈就能站下六只羊?

  小结:每个大圈里站两只羊,一共有三个圈,合起来是六。

  ●8的组合

  1、第一次游戏

  提问:增加小羊的数量,请八只小羊做游戏,你们觉得最少要用几个圈?

  提问:四个怎样的圈?请个别幼儿放一放,数一数。

  八只小羊做游戏,并请幼儿用点卡表示。

  2、第二次游戏

  提问:还要减少圈的数量,行不行?你们觉得可以怎样做?(教师出示最大圈)这个圈可以站几只羊?

  请幼儿换圈,再次游戏。

  小结:原来圈的数量一样,放的方式不一样。

  3、第三次游戏

  再次减少圈数,进行游戏。

  ●10组合

  1、第一次游戏

  提问:再次增加小羊数量,请十只小羊做游戏,需要几个圈?

  请幼儿放圈,进行游戏。

  请幼儿用点卡表示。

  2、第二次游戏

  减少圈数,再次游戏。

  请幼儿用点卡表示。

  三、延伸活动

  如果还要减少圈的数量,我们就需要更大一些的圈,下次我们再来一起游戏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2

  明天我们幼儿园就要进行市级以上课堂教学获奖教师的课堂展示活动了,作为四名教师的其中一个,本次我选择了我们大班现在进行的主题《黑夜秘语》中的一个数学活动《上月球》。

  虽然针对本次活动我已经反复修改了好几次教案,还特别精心设计了自认为很满意的多媒体课件,可是经过昨天的试教,还是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于是,就引发了我对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相比平时每逢要上公开展示活动我首先会选择语言活动,因为对于我个人而言,语言活动相对比较擅长一点,可是这次我考虑到其他三个老师都选择语言活动,如果自己再去选择,这样一个半天对于听课的老师好象有点太过单调,再则是我想挑战一下自己,让自己向其他课程领域也发展一下,还信心满满地自认为也许我在其他领域教学中也可能不错也不一定。于是,考虑再三下了决定--大班数学活动,这个活动之前我们在订计划时把它定在科学领域,可是我觉得把它定在数学活动更精确与明朗一点。

  经过了昨天的试教,我满满的信心有一点受到打击了,课后我反复思考这堂课我应该改进的一些地方: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不够完善,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二、忽视了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由于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时我考虑的只是我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掌握程度,没有想到大四班是一个新大班,幼儿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没有考虑有些幼儿基础还不是很踏实,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三、教师的语言不严谨。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而我在其中一个环节讲述时的语言不严瑾,造成了幼儿操作时的不理解,还应该再进一步推敲。

  不过昨天的课也让我同时又增加了信心,因为幼儿对我的课件相当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虽然这是我设想到的,但是我还是很高兴。毕竟他们是一群只读了一个学期半的新大班幼儿,明天我要开课的对象是大班其他三个班中的,相对而言应该他们知识经验应该更丰富,思辨能力应该更强。

  于是,修改教案成了我现在最要抓紧做的事,刚才看到博友"蓝天"的博文,一句话很有感触"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

  期待明天的活动能够成功!

  活动目标:

  1.观察材料,尝试借助材料上的提示发现可以数正确的方法。

  2.喜欢数数游戏,愿意感受并学习同伴的数数方法。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过程:

  一、了解孩子原有的数数经验

  经常听到小朋友们数数,你最多能数到几?和他一样多的举手。老师说一个数字,接着往下数4个数。

  二、数数游戏发现正确的数数方法

  1.我知道你们能数很大的数字,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数正确,能数正确吗?把桌子上的操作纸拿起来,看看图上有什么?接下来会有一幅图片,让你们数一数房子有几幢?树有几棵?兔子有几只?花儿有几朵?把答案记在下面的空格里。

  2.现在开始对答案

  你数到的兔子有几只?你在哪里找到了6只兔子?前面的山里有六只兔子。蘑菇房的后面有两只兔子,第七只兔子在哪里?在蘑菇房的中间。

  你用什么办法将兔子找出来的?从上往下。

  要把东西数正确,其实有方法的,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

  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就一定能把东西数好。

  看看花有几多?这么多花这么能数的快呢?三个三个数。对了,三个正好是一簇一簇的。

  上面得花有几多?6朵,下面的花有几多?6多,六朵加六朵一共是十二朵。

  3.看看第二张纸上写了什么?条是什么意思?一条一条,对,数一数带鱼有几条。第二个格子里写的什么?数一数蛋有几只?什么是种明白吗?数数饼干有几种。把你看到的答案记录在下面的空格里。

  4.告诉我带鱼是几条?有不同答案吗?还有第三种答案吗?你刚刚数带鱼什么地方,数出是十一条的?为什么你要数带鱼的头呢?头比身体看的更清楚。你们也都是数头的吗?为什么要数眼睛?要把一堆东西数清楚,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有的数带鱼的头,有的数带鱼的眼睛,有的数带鱼的身体,那个最明显?眼睛,我们一起来数数带鱼的眼睛。

  小结:数一堆东西的时候,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迁移:用这种方法我们来数数这些香蕉有几只?你数了香蕉的哪里?

  5.蛋有几只?有六有八?你在哪里数到六只蛋的?他把所有看得见的蛋都数出来了,还有两只蛋在哪里?在纸的后面也可能有蛋。你怎么知道后面有两只蛋呢?他用了对应的方法,看到下面有多少蛋,来估算上面有多少蛋。

  小结:这一盒蛋在放的整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用估算推理的方法,看第一排有几个,算算推推后一排有几个。

  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是个既熟悉又神秘的世界。本次活动就是从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设计登月球的游戏,将数的组成结合到游戏的各环节让孩子在虚拟的游戏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它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更让幼儿就懂得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让数学活动更游戏化、趣味化,深受幼儿的欢迎。

  活动第一环节给星星打电话。简单的引出部分很快就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为顺利地开展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电话。(出示五颗星星)每颗星星上面都有一个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是几号星星。要求从卡片中找出两个数字,如果两个数字合起来和其中一颗星星上的数字一样大,就算拨通这颗星星的电话。这一环节中,我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目的在于调动每位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的参与性是十分强烈的,也许是孩子喜欢挑战高难度的,多数孩子都选择了拨通10号星星,不难发现他们对10的分合掌握的还是不错的,能把已获得的数学经验运用于虚拟的游戏中去。第二环节解密上月球。(出示登月球轨道图)要上月球需要经过一个轨道,要进入轨道必须先解开密码,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这两个数字合起来都必须等于10,而且密码不能重复。幼儿在小图上的方框内写出10的各种组合数字。由于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对于解密码的兴趣还是很强的,由于操作之前我让孩子已经找出10的分成的互补规律,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顺序顺利的写出10的九种分成方法,但由于个体的差异,个别幼儿也出现了遗漏和重复的情况。第三环节领取“通行证”。给操作正确的幼儿发放“通行证”,为了让每位幼儿都得到愉悦的体验,我邀请听课老师帮助发放,“通行证”的发放使得幼儿的操作结果被得到认可,虽然有个别孩子做错或者重复了,但老师给予的订正机会让他们从失落中走了出来重新焕发求知欲望,使每位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是一堂教研组行为跟进研讨课,课后组内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1.第一环节孩子们打通最多的是是10号星星,还有几个星星没人打,应该把没有拨打的星星以集体形式练习,如几和几打通的是几号星星。2.幼儿在操作环节,我让先操作完的孩子找听课老师检查是否正确,而后又让听课老师帮助发放“通行证”,两次检查显得多余,其实只要发“通行证”这一次就够了。3.最后环节应该创设一个登月球的情景让先领取通行证的孩子等候在起飞地点等待全体幼儿一起上月球。我将听取听课老师的建议重新修改教案,进行第二次执教,我想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的。

  小百科: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中国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其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3

  设计意图:

  近期班级增加了自然测量的区角,孩子们利用树枝、树叶、石头等自然物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了测量的活动,孩子们的测量兴趣十分的高。但是在孩子们测量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孩子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测量方式,大多数孩子们在测量时均出现重叠、间断的现象。《数学核心概念》中提出,测量的核心经验之一是:比较必须是“均等的”,即计量单位的大小必须相等,且必须是不间断或没有重叠的。还有就是:计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出的单位数量之间是一种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当计量单位越小时,测量的物体包含的单位数量就越多。这样一个复杂的数学概念,如何能让幼儿理解呢?因此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就可以帮助孩子轻松理解这个难题。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收尾相连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了解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要有统一的标准。

  2.大胆尝试,体验用身体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跳绳(若干)、桌子、椅子等物品、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语:最近我们增加了一个测量区,小朋友们都利用了哪些材料进行测量呢?除了可以用这些材料进行测量,还可以怎么来测量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乐乐,她的妈妈有一种很特别的“尺子”,这把尺子可以测量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及方法。

  引导语:乐乐长高了,衣服、裤子都短了,妈妈想要为乐乐做一件连衣裙,织一件合身的毛衣,除了毛线和织针,还需要什么?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尺子,妈妈是用什么来当的尺子?妈妈是怎么用手来测量的?请小朋友们也来试试看吧!

  重点提升: (1) 只手这么量:手伸直一柞,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再来, 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柞。

  引导语:除了小手可以当尺子,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当尺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乐乐还用了什么来当尺子?用脚印来量到底是怎么个量法呢?谁能来试试?

  重点提升:人有两只脚,一个脚印量完了,后面一个脚印可以接过来,脚跟去靠脚尖。

  小结:原来我们的脚也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运动,还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初步使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1)幼儿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引导语:今天教室里有桌子、椅子、跳绳等物品,一会儿请小朋友们4人一组用刚刚我们学会用身体测量的方法去量一量这些物品的长度。

  幼儿进行测量,教师巡回观察,重点观察了解幼儿用手或脚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如:重叠、起点终点没有对齐、测量时测量物之间存在空隙等。

  (2)分享交流,梳理测量经验。

  引导语:刚刚小朋友们都尝试用自己的手或脚对绳子进行了测量,接下来我们请小朋友上来说说看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怎么测量的?谁来说说看?

  小结:在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一只手(或脚)接着另一只手(或脚)进行测量,测量时不能有空隙,也不能重叠,最后数一数一共量了几次就能知道绳子的长度了!

  4.掌握测量的正确方式方法。

  (1)幼儿再次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幼儿再次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正确掌握测量的方法。

  引导语:现在请小朋友们再次用用身体测量的方法去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并将你测量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纸上。

  (2)交流巩固,巩固测量经验。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用尺子、自然物测量,今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的手和脚也一样可以测量,小朋友们回家后也可以请爸爸妈妈想一想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样,去试一试,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带回班级分享!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继续探索寻找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样进行测量及测量的方法。

  活动反思:

  故事选自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绘本中融入的数学元素主要是自然测量,这个故事告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进行测量;许多标准化单位都源于人体,我们的身体具有数学价值,数学其实离我们很近。本次活动,我们预期幼儿能够获得的经验是“有学习用手及脚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体验身体真有用”。

  《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绘本很长,内容涉及比较多,在自然测量工具上,涉及了手柞量、脚印测量、步子测量、胳膊“庹”量、胳膊“抱”量等,下子将内容拓展给大班上学期的孩子,对孩子来说,要完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绘本的内容进行节选,通过引导幼儿知道原来我们身体的手和脚可以当做尺子一样测量物品,在绘本的后半部分我将以活动延伸的部分进行拓展延伸。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绘本学习了如何正确的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后,大多数孩子们都学会了如何正确的用身体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此活动发现孩子们对测量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孩子们不仅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同时还寻找了很多生活中的自然物对自己的影子进行了测量,因此这个点上教师又将有了一个新的突破点,如何测量自己的影子?用哪些材料测量?等问题与幼儿一起探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学习推理,会对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应判断,并能说明理由。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摸球抽奖工具(1个摸袋、9个橙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球)、转盘抽奖工具各1套,依据2个游戏设计的统计纸和与统计纸相配对的色笔各一套,2种糖果奖品,已裁好的圆形卡纸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好奇

  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你们玩过抽奖游戏吗,是怎么玩的?老师昨天也玩了3次,总是拿不到奖。今天我们也来玩两个抽奖游戏,找找为什么总拿不到奖的原因,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二、游戏进入学习

  游戏一:转转盘

  教师出示转盘:这是转盘,观察一下,上面有几种颜色?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在哪里?(如果幼儿只说停在某一种颜色上,继续追问: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教师再引导孩子用“可能”推断游戏结果,如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教师: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请A组10个小朋友轮流拨动转盘试试看。每个人只转1次,注意观察每一次转动停止后,指针指在哪里?(教师在统计表上帮助记录。)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统计表并讨论: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曾经指过哪里?指着哪里的机会最多,为什么? 幼儿:因为黄色在圆盘上占得地方多。所以指着它的可能性就大

  游戏二:摸球

  教师出示摸袋: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摸球。魔术袋里有许多乒乓球,摸出白球有奖,摸出黄球没奖。待会儿B组10个小朋友一个一个依次上来摸球,摸球后请在色球下面的竖线上画上相应颜色的圆圈。(幼儿依次玩摸球游戏,并记录游戏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统计表:让我们看看有多少人的梦想能成真。

  教师用油笔把统计结果写在横线上,如果有孩子梦想成真,则请获奖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贺。

  教师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么多人摸出黄球,却这么少的人摸到白球?(引导孩子用“可能”一词对摸奖结果作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是不是你们猜想的这样呢?我们一起把魔术袋中的乒乓球倒进透明的容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通过观察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测:黄色球多,白球少。

  三、制作并检验

  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幼儿园打算在游园活动当天设置两个个转转盘拿礼物的抽奖活动:一个是文具转转转,另一个是水果转转转。文具转转转设3个奖项: 1个文具盒, 1支铅笔, 1块橡皮。水果转转转也设了3个奖: 1个大西瓜, 1串葡萄, 1个苹果。想不想动手试试?那我们一起到美工区,亲自设计一个好吗?在设计转盘前,先听老师讲清要求:

  1、先要在盘子里选好材料,想想你设计的转盘是文具类的还是水果类,然后再进行操作。

  2、转盘应该分几块?这几块分别代表哪些奖项?应该怎样分配这些奖项的范围我们的愿望才能实现?

  3、最后,用胶棒时,一定要讲卫生,不要把胶棒蹭到外面。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并分别了解孩子的意愿是否和设计、制作情况一致。请幼儿介绍作品,并说说设计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断作品效果与设计意愿是否相符。

  四、总结揭开谜团

  教师:今天玩了两个抽奖游戏,你们自己也设计了抽奖工具,现在都知道为什么总是抽不到大奖了吧?(引导幼儿总结,并指出这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

  活动延伸

  教师: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老师把这两套抽奖玩具和你们设计的转盘都投放到科学区域中,下午区域活动时,大家再继续来玩,好吗?

  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气氛很浓,在最后的环节亲自动手设计了转盘,并向同伴介绍了自己的转盘,目标完成很好。

  不足之处:有的幼儿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独立完成,动手能力不是很好,还有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在今后的区域活动多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让其均衡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好朋友是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动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增长知识。整堂课,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乐趣。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视不够,如果一开始直接去捡树叶回来就让他们试一试分类,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小百科: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