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1-06-28 09:19:30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幼儿园大班教案汇编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幼儿园大班教案汇编7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材料:绸带,纸(圆行,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

  2、工具:笔,剪刀,直尺。

  三、活动过程:

  (一)讲解演示。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扎两个辫子)我还要给两条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现在只有一根绸带,怎么办才能扎两根小辫呢?”

  2、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

  3、 把绸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次环节以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绸带为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分绸带。通过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初步认识“二等分”这一概念。

  (二)操作探索操作。

  1、为幼儿提供圆形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等观察。

  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

  3、小结:把圆形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4、操作验证材料的二等分。 “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纸是一样大的呢?”(叠在一起比较) “这儿有个好听的词,叫“重叠””。

  学习词:“重叠” 。

  5、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请幼儿把剪开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材料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2)总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 *此环节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对折的折法来二等分圆形,得到一样大小的两份,然后通过验证来证实二等分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实际含义。

  操作二:

  1、为幼儿提供正方形,长方形材料,考虑有没有其它对折的办法来二等分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请幼儿介绍新方法。

  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角线折、对角折的方法。请没这样折过的幼儿重新试一次。*此环节提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操作,探索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给幼儿增加了难度,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想出对角线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能激发幼儿积极性和独创精神。教师让没有尝试对角线折和对角折的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再次巩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三)巩固练习:游戏方法。

  教师把各种几何图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桌子上,一份在参加游戏的幼儿手中。幼儿四散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样大小的图形,并把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看谁找的又快又对。

  1、教师讲评幼儿的活动结果。

  2、幼儿展示自己拼贴的图形。

  此环节为幼儿巩固二等分的知识而设计,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判断,选择正确的二等分图形。

  四、活动延伸:

  正方形的纸能二等分,它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开动脑筋想想办法。 *次环节给幼儿思维拓展的空间,为学习四等分作铺垫。

  五、活动评价:

  随着年龄的提高,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帮助老师分绸带入手,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接着围着图形层层展开活动。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操作,对认识新事物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环节提供圆形可学习用对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环节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幼儿凭自己地思维能力选择二等分地方法,在讲解中学习多种二等分地方法。第三环节,要求幼儿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加以巩固。第四环节,使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主动参与探索,用各种方法了解旋转。

  2、能大胆尝试让纸条旋转起来的方法。

  3、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回家收集会旋转的玩具。

  2、生活中能旋转的玩具图片制成课件。

  3、旋转的玩具若干:旋转飞机、陀螺、风扇、呼拉圈等。

  4、画有实线的长方形和有圆心的圆片纸片人手一份、剪刀、牙签、回形针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T:你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会旋转吗?为什么会旋转呢?

  1、根据幼儿回答演示课件。

  2、这些物品怎么会旋转起来的?

  二、玩能旋转的玩具,了解玩具的旋转

  T:今天,我们带来了许多玩具,它能不能旋转起来?为什么能旋转起来?

  我们来玩一玩,发现让它旋转起来的秘密。

  三、小结:旋转的玩具真好玩

  T:你的玩具有没有旋转起来,怎么会旋转起来的?

  小结:因为他们都有一个中心点。

  四、尝试操作:我来做旋转玩具。

  1、T:这儿一张长方形的纸条和圆片纸,你能让它旋转起来吗?请你来试一试。

  2、幼儿操作

  幼儿小结:T:纸条为什么不能旋转能?请幼儿自由回答并示范给大家看。

  3、探索怎样让纸条和圆片旋转起来。

  T:纸片上有什么,你们发现了吗?你觉得要让你的纸片旋转起来,需要什么材料?

  教师小结:要让纸片旋转起来,首先我们要找到他们的中心点,我会提供给你们剪刀、回形针、牙签,结合这些材料找到他们的中心点,你的纸片就会旋转起来。

  五、幼儿再次操作。

  幼儿经验交流分享:我是怎样让纸片旋转起来的!

  六、幼儿自主玩或交换玩:我的旋转的玩具真好玩

  活动建议和延伸:

  1、家园共育

  家长带着孩子寻找生活中能旋转的玩具、物品等积累有关物体旋转的经验。

  2、环境创设

  (1)主题环境:提供各种旋转物体的实物及图片

  展示幼儿手工制作的成品

  (2)科学探索区:提供多种能旋转的玩具:陀螺及各种旋转玩具

  3、活动延伸

  手工区:提供画有实线和中心点的长方形及圆片纸;回形针、小夹子、牙签等供幼儿活动结束后继续操作。

  4、日常活动

  引导幼儿继续寻找生活中会旋转的玩具及物品。

  活动反思:

  在上本课时,教师应注意准备稍微结实一点的线,不能太细,准备的纽扣要稍微大一些且是2个孔或4个孔的,在用线穿孔时教师应做详细的指导说明,不然幼儿自制的玩具就没有办法转起来。美术教学过程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幼儿积极参与体验美术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热心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美术课堂教学。本节课是一节儿童非常喜欢的'游戏课,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用自制的会转的玩具吸引住了幼儿生,激发幼儿的兴趣,并让孩子玩一玩老师带来的玩具,让孩子产生非常浓厚的尝试和游戏的欲望,这时教师进行指导教学,让幼儿在学习基本的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将自制玩具进行变形、装饰,使它更有趣味性,让幼儿在愉悦的心情和环境中自由地玩耍,在玩耍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整节课的评价应该是活动过程的评价,幼儿能积极地参与,快乐地活动着,这就是成功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尝试的优良品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材料:

  小动物卡片若干;画有汽车的操作卡人手一份,幼儿记录卡人手一份,糖果盒人手一份;背景图一幅,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再过几天就要过圣诞节了,森林里准备搞一场大型的圣诞舞会,许多小动物都要去参加。看,长长的车队开来了,数数来了几辆小汽车?(6)—出示汽车操作卡。哟,每辆汽车上都有一个6,猜猜看,什么意思?(幼儿自由表述)对了,每辆汽车上只能坐6个小动物。

  (二)、基本活动:

  1、来,看看你身边的动物卡片,他们一样吗?(数量不一样)

  2、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帮你身边的小动物们,把他们一起送上汽车。记住:每辆小汽车上的小动物的数量合起来一定要刚好是6。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说说,你的车上都坐了哪些小动物。(例:我的第一辆车上坐了一只小白兔,5只小花猫;第二辆车上……)小组交流,个别回答。小朋友说的都很好,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把送小动物的结果记录下来。看,这是一张记录纸,纸上画的是6辆小汽车,和我们的小汽车排一样的队,(你的第一辆车上坐的是一只小白兔和5只小花猫,你就在第一辆车里写上数字1和5)。幼儿对照自己操作结果进行记录。你能将你的记录结果告诉老师吗?(幼儿表述,教师在黑板上记录)、结束部分,送糖果。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帮小动物乘上了汽车,还学会了记录,现在我们一起准备好,开上小汽车和小动物们一起去参加圣诞晚会吧。(听音乐,幼儿做开汽车动作)晚会现场到了,看看圣诞老人今天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各种糖果)圣诞老人还准备了这么多糖果盒子,请我们小朋友帮助他来包装糖果。记住,每个盒子了只可以装6个糖果。你一边装一边说,几个红色的糖果、几个兰色的糖果、几个黄色的糖果,一共是6个糖果。装好以后你可以送给周围的客人老师检查一下,你对吗?如果正确了就请你把它送给圣诞老人。

  注意事项:

  幼儿在送小动物乘汽车时,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时间;给幼儿充分表述的时间与机会,让幼儿在说的过程中感受数的分合;记录活动要根据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在表述记录结果时,让幼儿感受到数的分合不光是两个数字,还可能是3个或者是4个数。

  活动反思:

  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故事的情节,感知小动物尊敬长辈的行为美以及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情感。活动的中,我在指导幼儿梳理故事前半部分内容时,拿着熊婆婆的图片提问:“熊婆婆上车了,可是座位全坐满了,怎么办呢?”接着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并学习让座的动作:“那小动物们看见熊婆婆上车是怎么做的?谁来学一学?” 又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延伸:如果当时上车的是一位老爷爷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们又该怎样说怎么做呢?活动的最后,我进行一个游戏“让座”,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今天的目标,并学说“某某某,来我这儿坐”,加强对幼儿的礼貌教育,突破了重难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幼儿理解故事中母子之间的亲情,体验"你变我变"的情趣。

  2、能通过大胆想象、创编,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活动重点:

  通过倾听故事,幼儿理解故事中母子之间的亲情,体验"你变我变"的情趣。

  活动难点:

  能通过大胆想象、创编,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故事,各种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

  1、小兔想离开家,它对妈妈说:"妈妈我要逃跑啦!"妈说:

  "你逃跑,我就追。"小兔说:"我变成小鱼。"妈妈说:"我变成钓鱼人。"你们知道小兔还会变成什么?妈妈有会变成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

  "小鱼"和"钓鱼人"、"老鼠"和"猫"之间的关系,为理解故事内容作准备。

  二、倾听故事

  1、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2、妈妈为什么要去追小兔?

  3、小兔和妈妈分别变成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变?

  4、最后,小兔还想逃跑吗?为什么?

  5、再次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6、如果你是小兔,你想变成什么?

  三、游戏:你逃我追

  1、玩法:

  幼儿自由两两结伴做游戏。

  如:一幼儿说"我变成小鸟",另一个幼儿说"你要是变成小鸟,我就变成大树,等你落下来休息。"如此来循环。

  2、应到幼儿用语言表达"追逃"关系,也可以加上动作,使其更形象、生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准备:水、烧杯、水槽、量筒、不同形状共他容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有关水的图片?

  学生观看。

  2、谈话:我们生活、生产都良离不开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二、活动: 观察水的形状

  1、你们知道哪些水的知识?能学生汇报。

  板书:无色、无味、透明、易流动

  2、课件出示书中插图。小明不知道水是什么形状?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

  学生说水倒入桌上容器的形状。

  3、实验证明水倒入容器后的形状。(老师演示将水倒进不同容器中,学生观察水的形状。)

  4、同样的水倒进不同的容器里,形状就会不一样,那水的形状与什么有关?

  (教师板书: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5、(课件出示练习)如果我们把水倒入一面容器中,水会是什么形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书中画出水的形状。

  6、出示装了水的塑料袋,用手挤压,感知水有一定体积。

  生:不能

  师:这说明水占据了手掌之间的空间,也就是水有一定体积。(板书:水有一定的体积)

  三、讨论学习:自然界中哪里有水,(结合课本插图讨论后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区角设计八:套戒指

  目标:练习5以内的数物对应。

  材料:海绵纸制成的手印、废旧橡皮泥盒,纸制“小戒指”。

  玩法:按照手指上的数字,从纸杯中取出相应的“小戒指”套入手指。

  提示:可以先易后难,投放手指上打洞的手印,进行相应操作;再可以增加难度既按照数字又按照手掌颜色进行套戒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序的操作,体验操作的乐趣。

  2、积极探索纸的不同变化与承受图书的重量的关系。

  3、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培养探究精神。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书若干、打印纸、瓦楞纸。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1、老师:老师想用这张纸将一支笔托起,可是总是做不到(教师演示),你愿意帮我想个好方法吗?(愿意)好,请你们马上去试一试!

  2、幼儿操作(请你们放下手中的纸和笔,回到位子上做好)

  3、刚才你们替我想到办法了吗?(请2-3个孩子示范)

  4、幼儿先试,教师问:你是怎么把笔托起来的?(折,卷)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5、师:沈老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张白纸着过,卷过之后,就可以把笔托起来呢?(折,卷之后)

  a、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白纸着过,卷过之后,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对么?

  b、那你们知道么,纸的形状变化之后,它的力气也会发生变化?怎么变化呢?我们给他的力气取歌好听的名字,叫承受力。

  (原来,我们通过折,卷,改变了纸的形状,就增加了纸的承受力,也就托起了这支笔)

  二、探索纸的形状与承受图书重量的关系(正方形纸筒、三角形纸筒、圆柱形纸筒)

  1、瞧!沈老师用你们刚才教我的方法,折出了三种形状的纸筒,你们认识他们么?这是什么形状?

  (三角形纸筒、正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逐个介绍。

  2、看,我这里还有什么?(一本书)

  3、我将这本书分别放在这三个纸筒上,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a)承受住了(可是我的书,又厚又重,它们又轻又薄,会承受得住么)

  (b)承受不住

  4、到底能不能承受住,让我先来试一试吧。

  (a)我先试三角形纸筒,我用双手拿住书的两边,拿平了,轻轻的放在上面,然后把手慢慢的松开,看,三角形纸筒怎样了?(承受住了)

  (b)我再来试正方形纸筒,我也像刚才那样,双手……,怎么样啊?

  (c)最后一个圆形纸筒,你觉得它能承受得住吗?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替我试一试。(大家一起规范动作)

  5、咦,原来这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都能承受住一本书的重量。

  6、可是,这三个纸筒宝宝不高兴了,不服气!想一教高下,一定要比出谁的承受力最大!怎么办呢?(比赛)怎么比?

  7、幼儿回答(将书一本一本的放上去,放得最多,并且没有倒下的纸筒宝宝就是大力士)

  (a)怎么放?

  (b)如果放到X本,它突然倒了,那它承受住了几本书呢?这个方法真好!

  (c)(记录表)我还为你们准备一张记录表,表上的三个图形分别代表了三个纸筒,三、正、圆。

  8、清楚了吗?好!那在比赛前,我们来猜想一下,你觉得谁会是最后的获胜者?

  9、请你拿出准备好的贴纸,到我的黑板前,找到你觉得会获胜的纸筒宝宝,将贴纸贴在它旁边的空格上。

  10、根据投票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觉得XXX纸筒会获胜!那比赛结果到底会怎样呢?还是要你们动手去做一做。

  11、听清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两个人操作,两个人记录。

  三、统计表格,发现圆柱形纸筒托住的书本最多。(圆柱形纸筒是大力士)

  1、幼儿操作,并进行记录。(好,放下手中的东西,拿好记录表,回到位子上!)

  2、孩子们,刚才比赛的结果如何?

  3、原来,圆柱形纸筒的承受力最大。

  4、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见过圆柱形的物体吗?(3-4的幼儿回答)

  5、我带来了几张图片,你能找出途中的圆柱形吗?

  四、不同材质的圆柱形纸筒与承受力的关系。

  1、好!我这儿还有一个圆柱形纸筒,请你们观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a)看:颜色一样,高度一样,一样大小,厚度不一样。

  (b)摸:厚度不一样。

  2、请问这两个纸筒谁的承受力更大呢?我也请你按照表格的顺序去试一试。

  3、刚才你们操作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4、厚的纸筒,承受力大。

  5、原来,纸的厚度不同,承受力也不一样,越厚的纸,承受力越大。

  五、高矮不同的圆柱形纸筒比赛

  1、咦!好像有个人想来挑战我们的获胜者。看!

  2、他们俩有什么不一样吗?

  3、一个高,一个矮,厚度呢?(摸一摸)你觉得会挑战成功么?

  4、分开两组,分别派一个代表上来操作。

  5、原来,矮的圆柱形纸筒比高的圆柱形纸筒的承受力要大。

  六、延伸

  胖的圆柱形纸筒和瘦的圆柱形纸筒谁的承受力更大呢?让我回到教室继续探索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看的出来幼儿对纸筒很感兴趣,玩的也很开心,成功扩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但在活动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一开始指导不当,让小朋友们一起把纸筒套在手上跑,使部分幼儿觉得这样玩挺有意思的,整节活动就以跑为主,不想再尝试别的新玩法,导致结束时还没有停下脚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情节突出,形象鲜明的故事。大黑和小黑在路上见到一块饼,都怕对方多分得香喷喷的饼而被狐狸大婶骗了。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次的活动,本班幼儿已经能够随教师复述下这个故事,本班幼儿酷爱表现,每学习一个故事,都要表演才能够满足他们。

  三、活动目标:

  1、认知上:理解故事内容。

  2、能力上: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并能够和同伴共同完成表演。

  3、情感上:喜欢并敢于上台表演,通过故事学习和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四、活动准备:

  教具:小黑熊手偶两个、圆形纸板画的"饼"一个。

  学具:大黑、小黑和狐狸大婶的头饰若干个,圆形的纸板若干个当"饼"。

  五、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开心地说,今天鞠老师带来了两个好朋友给大班小朋友认识,你们想不想见到他们?然后出示两个小黑熊手偶,是大黑和小黑来了,你们还记得他俩吗?还记得他俩的故事吗?

  2、教师用启发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1)大黑河小黑是谁呀?

  (2)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大黑和小黑都是怎么说的?

  (3)后来谁帮他俩分了饼?用什么办法帮他们分的饼呀?最后怎么样?

  3、分角色对话

  这个环节用情境法,教师带头饰模仿狐狸,小男孩模仿大黑,小女孩模仿小黑,进行对话。

  4、表演

  请幼儿分角色来扮演大黑、小黑和狐狸大婶。教师可适度给予帮助。

  5、结束:全体幼儿随教师共同唱跳舞蹈《三只小熊》。

  六、教学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结合故事特点,我将本次活动分两个课时来完成,并选择了本班两名代表性幼儿作为观察对象来记录活动过程,下面我将活动后的一些问题回忆,期待老师们的悉心指点。

  互动环节中,在对话部分,两名幼儿都很积极踊跃地发言,都会扬起笑脸看着老师大声地说;在表演部分,陈朋宇演大黑,安瑞楠演小黑,陈朋宇大声地跟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故事中扮演大黑(这是本班幼儿熟知的惯例),眼睛却看着教师,然后快速跑下去;安瑞楠戴好头饰,走到前面,认真地说:大家好,我叫安瑞楠,我扮演小黑),然后鞠一躬走下去。整个过程,安瑞楠都能面向"观众",当想不起台词时会咬手指头;陈朋宇享受在自己的"舞台"上全然忘记了下面的观众,背对着观众或者自顾地摇头摆臀,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他能够创编台词和动作,吸引了下面的幼儿。我对小朋友说:"安瑞楠是个好棒的演员,能够让我们大家一直看到你可爱的脸蛋,陈鹏宇能够自己想出大黑还说了什么"

  最后在我的带动下,全体幼儿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

  通过以上两名幼儿的表现,我认为要多表扬每一个上前来的幼儿,并说明为什么夸奖他,目的是给其他幼儿树立榜样,明确学习目标。并且每一次活动给幼儿带来的教育意义也不能忽略,而活动中,我并没有让本班幼儿深刻地领会同伴之间要相互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