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幼儿园大班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想办法改变纸的形状,来托起一本书。
2.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纸若干、书若干、一张大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出问题:一张纸能托起一本书离开桌面吗?
师:今天呀,来了两位新朋友,书宝宝和纸宝宝。书宝宝上下左右打量了一下纸宝宝说:“你看我的身体多强壮啊,我能很轻松地托起你,你那么瘦弱,呼~风一吹就跑了,哈哈~~”纸宝宝听了很不服气,生气地说:“谁说的,我也可以托起你。”
师:小朋友,你们认为纸宝宝能不能托起书宝宝呢?
二、幼儿预测并讨论
幼:可以(不可以)
师: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那现在请小朋友讨论一下,认为不可以的说说原因,认为可以的用什么办法纸宝宝可以托起书宝宝?(幼儿开始讨论)
(讨论结束,教师可以请几个幼儿上来讲一下他们的想法)
三、幼儿实验
师:现在在小朋友身后的桌子上有书宝宝和纸宝宝,请小朋友去试试看,用什么办法可以让纸宝宝托起书宝宝?(幼儿开始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一定的引导)
四、讨论交流
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小朋友们都试过了,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纸宝宝托起书宝宝?(让幼儿上来展示他的办法)
师:一张纸改变了它的形状之后就可以托起一本书离开桌面。(总结)
五、继续故事,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用一张纸托起很多的书呢?
师:现在书宝宝不太开心了,说:“我能托起一张、两张、三张、很多很多的纸,你可以托起很多本书吗?
幼:可以(不可以)
六、幼儿再次实验
师:请小朋友们合作看看你的办法能托起几本书?(幼儿操作)
(操作结束,教师可以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一下)
师:我们今天用到了折的、团的、卷的方法让纸变成了大力士,那我们回教室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纸托起书离开桌子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画片完整讲述故事内容。
2.语句完整、连贯,用词生动、恰当,具有一定的语言创造力。
3.能自主的选择不同的方式表达与表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课件-动画片:你见过海豚吗?
活动过程
一、播放动画片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动画片好看吗?你们还想看一遍吗?
(重复收看,让幼儿记住动画情节)
二、讲述动画内容
1.动画片里有谁?
(启发幼儿完整说出动画片里的人物、动物)
2.海豚在干什么?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海豚的表演)
3.说一说海豚是怎样表演的?
(引导幼儿想象说出海豚的心理活动)
4.海豚有哪些漂亮的表演动作?
(鼓励幼儿加上动作辅助语言讲述)
5.小海龟是怎样看表演的?
它对海豚说了写什么?
(鼓励幼儿讨论,互相启发,说出海龟想说的话)
三、创编故事
1.谁想为小海豚再组织一场表演活动呀?
2.你想让小海豚表演哪些节目?
3.你想让观看表演的人们做些什么?
幼儿结伴讨论,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结伴讲述《海豚表演》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2、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活动准备:故事磁带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2、感知理解为什么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
3、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的内容提问。
4、你还知道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活动建议:
孩子们对什么是传统的节日了解不了,但知道中秋节是要吃月饼等,对《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很少,通过学习了这节课,孩子们加深了认识。如果有碟片动画就更加吸引孩子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故事,使学生了解风对人类的帮助及危害;
2、教育孩子们向风娃娃学习,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说一个关于风的谜语。
二、导入新课。
三、教师讲故事。
(学生边听边思考:风娃娃帮小猴和小兔灭火怎么帮错了?)
四、教学故事。
1、教学第一段故事。
a、先看图(一)提问: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b、讲解第一段课文,并提问。
c、请大家讲第一段,再找一名同学上台配合表演
2、教学第二段
3、教学第三段
4、教学第四段
五、请一名同学试者着复述故事。
六、全班一起将故事,并请6名同学上台表演。
七、谈话。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了风娃娃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说一说:你们平时是怎样帮助别人的?)
八、总结。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
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去帮助他……
同学们都要学习风娃娃那种乐于助人的好思想。
风娃娃帮小熊划船
风娃娃帮小狗放风筝
风娃娃帮农民给玉米传花粉
风娃娃帮小猴和小兔灭火……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老师演示,进一步感知音的强弱变化,并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强。
2、理解歌词,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在听听、看看、玩玩、唱唱中学习演唱歌曲。
3、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体验鼓上的小米粒弹跳的乐趣,初次尝试创编歌曲。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座位摆成半圆形。
2、物质准备——小鼓一个,彩色米粒若干,纸制小动物,歌曲录音带,节奏图谱,动物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听鼓声进行节奏练习
师:看,这是什么?请小朋友认真听小鼓唱了什么?
2、教师分别用不同力度敲击小鼓,引导幼儿听辨强弱。
3、引导幼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强弱。
教师启发幼儿用拍手、拍腿等动作表现轻重不同的鼓声。
二、老师演示,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并学习演唱。
1、出示米粒。师:今天,小鼓和米粒做游戏,请仔细听,认真看。
2、将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击鼓,引导幼儿观察米粒的变化,并得出结论: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3、出示节奏图谱和动作图谱,引导幼儿按“×.×∣×××∣××××∣×—∣的节奏念以上两句儿歌。
4、幼儿模仿米粒,听鼓声的强弱,边念边表演以上两句歌词,要求在跳的动作上表现出强弱。
5、教师示范唱,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
6、幼儿当米粒,教室地面当鼓,听音乐边唱边做游戏“鼓上的小米粒“,要求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最后一句上定格,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各自形象。
7、引导幼儿分析、处理歌曲。
师:敲得响用什么声音演唱?敲得轻应唱得怎样?小米粒在鼓上蹦蹦跳跳可开心了,我们应该怎样唱?
教师和幼儿一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声音上表现强弱。
三、拓展、创编
1、出示纸制动物放在鼓上,引导幼儿讨论:重重敲,轻轻敲,动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2、引导幼儿创编新歌:鼓上的小动物“,并能边唱边做游戏。提问“除了小米粒,小动物能在鼓上跳舞,还有谁会在鼓上跳舞?”启发幼儿大胆创编。
四、结束活动:提问“小米粒能在鼓上跳舞,还可以在什么地方上跳舞啊?”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前半部分提供的线索及各种动物的特征,编出多种合理的情节来结束故事。
2.安静钻心地倾听他人讲述,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
3.懂得在危急的时候,不仅需要他人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要设法自救,才能获得平安。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大班29号挂图
活动流程:
简短谈话---提问---幼儿讨论、讲述(小组、个别、两两)
活动过程:
1.提出故事题目,进行简短的谈话,激发幼儿续编故事的兴趣。
故事小老鼠旅游,讲的是小老鼠和朋友们一起去旅游,在路上突然发生了危急的事,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听老师故事的前半段,然后动脑筋想办法把故事编完。
2.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段,突出词语:机灵。
讲述后提问:朋友们是怎样帮助小老鼠的?小老鼠自己有办法救自己吗?用什么办法?
3.幼儿小组讨论,帮助归纳出各种合理情节结果。
4.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续编的部分。
5.幼儿两两结伴讲述故事后半段。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并列算式,学习7的加减运算。
2. 探索发现互换、互补规律,灵活进行加减运算。
3. 能主动参与,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7的组成、加减算式,图片或课件(内容:7只鸟:1只先来,6只后来;2只黑色,5只黄色;3只在树上,4只在天上)。
2.7的组成、加减式中所需的数字和符号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建议
1. 组织幼儿玩拍手和填数游戏,复习7的组成。
(1) 拍手游戏。幼儿边拍手边说出7的分合式,如: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
(2) 填数游戏。请幼儿又快又对地给缺失的7的组成式填上合适的数。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从中发现数的关系,学习7的加减法。
(1)从鸟儿先后飞来的顺序,引导幼儿描述并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减法。
如: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6只小鸟,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列出算式1+6=7,并说出各数字、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师提问:如果先飞来了6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小鸟,怎么列算式?幼儿可列出:6+1=7。引导幼儿发现:将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位置以后,总数不变。
引导幼儿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列出7的第一组减法算式。如:因为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所以7-1=6、7-6=1。
(2)启发幼儿根据图片上小鸟的黑、黄(不同颜色)或在树上、在天上(不同位置)等情境用的分合式,列出其他7的加减法算式。列出3+4=7、4+3=7、7-3=4、7-4=3。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3.根据7的加减算式,鼓励幼儿以自己的兴趣和经验编出新的应用题。
如:根据7-2=5,可编出:我们班有7个小球,借给小班2个球,我们班还剩下多少个小球?
引导幼儿创编主题新颖的应用题,发展幼儿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利用快问快答的形式,帮助幼儿反复练习7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
如:教师说出3+4,幼儿快速答出3+4=7。也可变成幼儿出题,教师或全体幼儿回答等形式。
活动反思
记得在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7的分解组合和加减运算是作为教学内容,重点学习的,但从幼儿园改编教材以后,10以内的分解和加减运算,就成了大班的教学内容了,上学期是5以内的加减运算,孩子们学习起来,还算轻松,但下学期6,7的加减运算就有些困难。如果单纯的进行算式计算,大家就习惯性的利用自己的小手指来算,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陋习,不利于孩子们思维的发现和动脑的积极性,学前孩子的运算应该是借助于一些学具,实物和图例来完成,在熟练的基础上,慢慢的学会运算,我们有几个小朋友,对陋习的依赖,居然极致到对学具和图片视而不见的地步,真是悲哀!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于家长对孩子早起的错误引导,家长们总过早的让孩子们学算数,而且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极不科学,甚至是典型的错误,再就是作为老师,我们是否真正读懂《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发展目标的要求,是否有拔高超标的因素,可怜的是孩子们,要立即改变以前的陋习,又要重新适应视物思考的过程,孩子们的劳心费力,谈何兴趣啊!
综合以上思考,计划近期召开家长会,合理指导家长形成有利于幼儿的适合幼儿的早教理念和方法,再就是加强对《指南》的学习和研讨,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