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1-05-08 10:08:05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9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内容分析:

  《小乌龟爬呀爬》是山东省新教材小班上学期《我的动物朋友》主题中的活动内容。关于小乌龟的一切活动动作,对小班的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对小乌龟展开一系列的创新和模仿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观察、体验、触摸等,让孩子知道小乌龟的可爱,对乌龟的活动动作有所了解,从而锻炼自己。

  幼儿分析:

  小班幼儿年龄小,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弱,语言表达和创新性、概括能力较差,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对怎样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下的功夫较少,一般都是传授多于启发,幼儿在生活中的参与性,创造主动性和经验,因此,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创造力,想象力,本次活动设计了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水平的环节,学习内容由潜入深,层层递进,趣味性较强,容易被小班幼儿接受,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尤其喜欢爬来爬去。小乌龟是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其活动方式非常适合幼儿学习,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这节课:通过观察外形、感触实物和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根据乌龟活动特征设计活动,让幼儿体验模仿小乌龟爬行和游泳的乐趣,锻炼和提高幼儿四肢的协调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

  【活动目标】

  1、认识乌龟的外形特征,可以说出乌龟壳像什么。

  2、愿意模仿小乌龟的游泳和爬行。

  【活动准备】

  1、实物展示:一只乌龟

  2、音乐:《小乌龟上山坡》。《乌龟爬爬爬》

  3、小乌龟的爬行、游泳视频。

  【活动过程】

  1、律动组织幼儿。

  随音乐上场,模仿乌龟,当唱到找妈妈的时候就投入妈妈怀抱。

  跟客人老师打招呼

  提问:我们刚刚模仿谁了?那我们现在看看是不是他呢。这时候孩子一定很开心可以提醒孩子(它是很胆小的,所以就算我们见到它很开心,声音也不要太大不要吓到它,好吗?) 出示小乌龟 2

  2、启发式教学——提问

  (1)、外形特征的观察:激发大家想观看实物的兴趣,“请”出小乌龟让大家仔细观察小乌龟的外形特征,老师做强调,重点观察头上有什么、背壳像什么(重点观察背壳想什么)、小脚有几只、尾部是什么样子然后提问(问题:有四条腿、退可能看不清,这时候转一转腿联系点数。)。

  (2)、感知活动:创设气氛,让大家亲手触摸感受小乌龟,由教师拿小乌龟让幼儿逐个感受并询问触摸后的感觉(背壳是硬的,尾巴和四肢是软的)。我们刚刚用手碰碰小乌龟,它会有什么反应啊?(会把头和四肢缩进壳里,周围没有危险后再伸出来。)学学小乌龟缩头缩脑的样子。

  3、将小乌龟放在地上,通过观察,让小朋友说出小乌龟的活动特征——爬,(如果当时乌龟爬的情况不好就可以播放视频)看一看小乌龟在地上是怎样爬行的?(四肢很短,爬行很慢)然后鼓励小朋友主动站出来表演给大家看,可以请2—3个示范并加以表扬。

  提问:小乌龟是生活在哪里的啊?(海里)师;小乌龟是生活在海里和阴暗潮湿的地方,那它一定会干什么啊?(游泳)观看视频学习游泳的样子集体学习

  小乌龟陪了大家很长时间了,也该休息了——收起实物。把乌龟先放到一边

  游戏:学习小乌龟爬和游泳。

  放音乐,幼儿听音乐在活动室中模仿乌龟,背上背上壳(大沙包)教师做龟妈妈。幼儿做龟宝宝,龟妈妈会请龟宝宝根据妈妈的话做出相应的反应。

  活动延伸:将小乌龟放在自然角里,由老师和幼儿一起喂养和照顾它

  熊跳舞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用笨拙与欢快的动作表现ABA结构,学习听间奏。

  2.让幼儿创编动作自由的表现小熊跳舞的形象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3.学习自己找空间地方活动,不和他人发生碰撞。

  活动准备:图谱一幅;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 引子,激发幼儿兴趣。

  熊妈妈有两个熊宝宝,一个叫熊大大,一个叫熊小小。大大长得很胖,走起路来很慢,活动起来不太方便。小小很瘦,很可爱很活泼。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跟着音乐跳舞,听音乐响起来啦!它们要跟着跳舞啦!

  2. 倾听音乐,按照音乐节奏指挂图。

  指图谱提问。

  (1) 指图(一)提问:告诉我这是谁在跳舞?(大大)为什么?(因为音乐速度缓慢,听起来很笨拙。)

  (2) 指图(二)提问:这是谁在跳舞?(小小)为什么?

  (3) 指图(三)提问:现在又是谁在跳舞?(大大)

  小结:熊大大跳了两遍舞,因为他觉得自己有点胖,活动不太方便,想多活动要和小小一样灵活。小小跳了一遍舞。

  3.分段听音乐,布置听音乐任务。

  (1) 听音乐A段。布置听音乐任务:大大和小小跳舞时的音乐一样吗?大大跳舞时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慢、重不欢快)

  (2) 听音乐B段。布置听音乐任务:小小跳舞时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欢快、让小朋友听了也想跳舞)

  (3) 用一个动作表示间奏是在休息。

  (4) 听音乐A段。布置听音乐任务:大大跳了两遍舞,跳两遍舞时的音乐一样吗?(一样)

  小结:大大跳了两遍舞,而且音乐是一样的。音乐很慢、重不欢快。小小跳了一遍音乐欢快、活泼。

  4.创编动作。

  想象一下熊大大跳舞时是什么样的。熊小小跳舞是什么样的。

  5.分角色游戏。

  6.活动结束:大大和小小玩得真高兴,不过他们有些累了,想休息一下,我们下次再一块玩这个游戏好吗?

  池塘里的小青蛙

  活动背景

  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人们自身的感受,都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通过对我班幼儿经验的梳理,我发现他们所关注的春天的事物更多指向春天的植物(如草、花、柳树等)、春天的动物(如燕子、蝴蝶、小蝌蚪等)、春天人们的活动(如郊游、放风筝等)。而幼儿又对动物角饲养的小蝌蚪非常感兴趣,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对青蛙的成长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预设了这一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池塘里的小青蛙”,力求打破传统音乐教育注重成品灌输的做法,追求幼儿认知经验与艺术表现的整合。

  本次音乐活动的目标是在多种教育形式交互作用中感受乐曲旋律的基础上,调动幼儿已有的关于青蛙的认知经验,体验乐曲所表达的快乐氛围。

  活动目标

  1.乐意模仿池塘里的小动物,能围绕小青蛙的叫声想象小青蛙的开心事。

  2.感受并熟悉歌曲《小青蛙》。

  活动准备

  歌曲:《快乐的小青蛙》、荷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玩玩跳跳,熟悉旋律

  1.在小青蛙的音乐旋律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此环节旨在让幼儿通过玩玩跳跳欣赏和熟悉旋律,感受小青蛙的快乐。)

  2.幼儿跟随乐曲自由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这一环节让幼儿跟着乐曲的旋律模仿池塘里各种小动物的动作,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对乐曲的感受。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个别幼儿进行肢体动作示范,并用舞蹈语汇鼓励幼儿夸张大胆地表现。指导的重点是观察并发现个别幼儿“形似”的动作,并引发集体模仿。)

  3.伴随乐曲,教师模仿天鹅的动作,引导幼儿欣赏感知。

  二、欣赏感受,想象表达

  1.播放小青蛙的叫声,教师以天鹅的口吻做东张西望状并提问“咦,是哪个好朋友未了7”

  2.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歌曲《快乐的小青蛙》,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引发幼儿想象:“你们听到了什么?”“咕呱呱呱是什么意思?”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幼儿“小青蛙们好像在做什么?说什么话呢?”(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迁移已有的认知经验。)

  (2)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结合歌曲中青蛙叫声的节奏,引导幼儿跟着乐曲有节奏地说说、做做青蛙的开心事。(这一环节的难点是帮助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说唱,如“咕呱呱呱,咕呱呱呱,虫儿捉得多又多。咕呱呱呱,咕呱呱呱,春天天气真正好”,并配以相应的动作。)

  三、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欢怏

  旋律

  播放课件《快乐的小青蛙》,请幼儿讲讲小青蛙在干什么,或说什么。(此环节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欢快旋律,欣赏并讲述歌词内容。教师可结合幼儿讲述的'内容,即兴地将歌词内容唱出来并进行表演,一方面进行小结,另一方面也给幼儿创造第二次欣赏的机会。并鼓励幼儿和小青蛙伴随录像和歌曲音乐一起自由地唱唱跳跳。)

  四、延伸活动

  玩音乐游戏“好朋友”,学习按照节奏做动作。(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引发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的兴趣。)

  是谁在敲门

  设计意图:

  小班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教师、同伴,一时难以适应,要记住同伴的名字更是困难。怎样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记住同伴姓名,进而逐步融入集体呢?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歌曲《是谁在敲门》简短有趣,表现了主客两人对话的情景。特别是“你是×××”这句可任意替换幼儿或小动物的名字,是幼儿学习的兴奋点,能使幼儿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同时,和游戏相结合的对唱形式较新颖,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所喜爱。另外,曲子为D调,四拍子,基本上是一字一音,音域、速度、结构均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对唱歌曲,并愉快地参与游戏。

  2.熟悉同伴名字,初步学习有礼貌地交往。

  准备:

  小猴及小熊的贴绒、布偶、头饰若干,节奏卡等。

  过程:

  一、练习节奏

  1.请小朋友听老师拍节奏,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来了。

  2.出示贴绒小猴及节奏卡(××1×××一1)。小猴是按这个节奏跳出来的:“小猴,跳跳跳。”

  3.出示贴绒小熊,引导幼儿按节奏说“小熊,走走走”。

  (这个环节重点练习节奏。贴绒小猴、小熊随着节奏在节奏卡上跳跃,能使幼儿获得直观印象,自觉把歌词与节奏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二、欣赏歌曲

  1.咦!小猴、小熊怎么竖起了耳朵?它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2.两位教师分别扮小猴、小熊对唱,幼儿完整欣赏。

  3.这首歌几个人唱?和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神秘的表情和口吻很快把幼儿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两位教师的表演使幼儿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对唱。)

  三、学唱歌曲

  1.幼儿分句学唱一遍,重点练习“你是×××”这一句。(为使幼儿准确地掌握旋律,教师教唱时采用单手旋律伴奏。)

  2.幼儿整首跟唱两遍。教师提示幼儿最后一句要唱得轻巧、跳跃,表达高兴的心情。(整首跟唱时每次都替换填入幼儿的名字,能保持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

  四、师幼游戏

  1.教师扮客人敲门,幼儿扮主人,师幼对唱。

  2.师幼互换角色对唱。

  3.请几名声音较响亮的幼儿扮客人,与全班幼儿对唱。教师伴奏,并用眼神、手势提示。(表演时,客人与主人不同的空间位置较易使幼儿分清角色,多样的对唱方式,再加上教师眼神、手势的提示,能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五、表演布偶

  1.小猴和小熊听了这么久,也学会了,我们来看他们表演好吗?(当幼儿感到疲劳时,布偶表演能再次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在欣赏中得到休息。)

  2.小熊请小猴进屋后还可以怎样招待客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用布偶表演。)

  (教师设计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表演,既给了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积极思维的机会,又丰富、扩展了幼儿的交往经验。)

  六、集体表演

  1.一半幼儿扮小猴,一半幼儿扮小熊边对唱边表演,两个教师也各扮一种角色,与幼儿一同游戏。

  2.视幼儿兴趣,鼓励幼儿互换角色再次表演。(为了避免幼儿在集体对唱时混淆角色,两个教师各扮一种角色与幼儿一同游戏。教师事先按“一猴一熊”的规律投放头饰,并以两把椅子为一单位进行摆放,使幼儿能很快和身边的伙伴结成对子,且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好听的电话铃声

  设计思路

  在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中,幼儿发现娃娃家里的小电话会发出叮铃铃的声音……由于小班幼儿的依恋情结,他们经常对着话筒说:“喂,爸爸,早点来接我……”

  因此,我就选择了“打电话”这个游戏预设了本次集体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欣赏、学唱歌曲《谁找我呀》,丰富幼儿有关铃声的经验,并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各种铃声进行探索。

  在短短几十分钟的集体活动中,怎样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音乐的美,激活他们表达表现的欲望呢?我的思路是:

  1.兴趣在经验准备阶段,我和幼儿一起认识各种有趣的电话,开展制作小手机的亲子活动,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让幼儿学会玩“宝宝打电话”的音乐游戏。从幼儿日前最喜欢的音乐游戏进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渐进幼儿每拨一次电话,都有不同的感知重点,可以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学唱歌曲。第一次拨打的重点是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第二次拨打的重点是让幼儿仔细倾听歌曲;第三次是通过谜语编唱的形式给游戏增加挑战,同时让幼儿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为接下来的跟唱打下伏笔。给小鸭拨打电话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弹唱示范、多媒体情境展示与幼儿互动,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的旋律唱歌曲《谁找我呀》

  3.表达引导幼儿运用已经学会的、自己喜欢的歌曲,为自己的手机设置喜欢的铃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旋律,愉快地学唱歌曲《谁找我呀沁

  2.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话铃声产生好奇。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的各种有趣的手机。

  2.多媒体课件:打电话的动画。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谁找我呀》

  师:(多媒体播放美丽的森林背景)森林真美呀!我们一起来玩打电话的游戏好吗?(播放音乐,唱歌表演打电话。用问答的形式创设游戏情景:“喂,喂,喂,请问你找谁?”“我要找×××。”“找我干吗呀?”“和我一起做游戏……”)

  二、在情景中感受、学唱歌曲

  1.给小狗打电话

  (多媒体播放手机图案和动物电话本,拨打电话。)

  师:小狗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幼儿看动画读电话号码,当铃声响起时,播放歌曲《谁找我呀》:你打我电话,找我有事吗?我正忙着呢,请你多等一下。马上就来了,马上就来了,你别挂!)

  师:咦?小狗的电话铃声和我们的电话铃声有什么不同?(音乐铃声,会唱歌的铃声……)

  2.给小免打电话

  师:你们听到小兔的电话在唱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替换歌词重复唱。)

  师:(扮演小兔接电话)“你好呀,我是小兔,找我干吗呀?”(鼓励幼儿用完整语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小兔,我想请你去公园玩……”。)

  3.给小鸭打电话

  师:我也想打电话给我的动物朋友,听谜语,猜猜我的电话要打给谁。(唱出谜语:我有圆脑袋,穿着黄黄衣,走路摇摇摆,猜猜我是谁。幼儿回答正确后,再唱:唱歌呷呷呷,爱吃鱼和虾,我是小鸭子,你们猜对了)师生共同拨打电话,教师范唱歌曲《谁找我呀》。

  4.给大象打电话

  请幼儿说说大象和小免的电话铃声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辨别声音粗细、快慢的不同,并学唱大象的歌曲铃声。

  三、设计歌曲铃声

  师:小动物们的电话铃是歌声,真好听!我们也给自己设计一个音乐铃声吧!(教师演唱一首幼儿学过的歌曲作为自己的手机铃声,启发幼儿运用学过的歌曲为自己的手机设计铃声。)

  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手机,说说、唱唱自己设计的歌曲铃声。(复习熟悉的歌曲。)

  《打电话》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尝试联想相关的生活情景。

  2.愿意听音乐,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打电话》、相关视频

  活动导入:

  师:孩子们,我们都有耳朵吧,耳朵在哪儿摸一摸?

  那耳朵有什么用?

  今天我要和你们来玩听音乐的游戏。

  一、观看课件,记忆电话号码

  1.出示课件:四幢房子。

  师:看看有什么?这些都是音乐小屋,在一座座音乐小屋上的数字可能是 什么意思呢?没错,这些就是电话号码。

  2.师:一起看看蓝色房子的电话号码是……,绿色房子的电话号码……,红色房子……。记在心里,等会我们来打电话,打通电话就有好听的音乐哦!

  二、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并能进行联想

  1.绿色的房子(5555),音乐:《加油歌!》

  (1)师:看,这是什么?

  (2)师:听到这个音乐你们想干什么呀?想做什么运动?

  (3)原来听到这个音乐,会让人想动起来,一起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运动的!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跟着节奏像哥哥姐姐一样动起来,试一试!

  (4)小结:听到这种有力气的音乐会让人想动起来。

  2.蓝色的房子:1234。音乐《摇篮曲》

  (1)师:还记得蓝色房子的电话号码吗?是吗?我们来打个电话听一听!/真棒,你记住了!——播放音乐

  (2)(音乐调轻)师:都休息啦!刚才听到音乐你们都在休息,这是为什么呀?那我们就来抱个娃娃哄她睡觉行不行?

  (3)小结:原来,听着安静的,舒服的音乐是会让人有想睡觉、休息的感觉。

  3.红色的房子:(9966)音乐《扮家家》

  (1)师:还有哪家电话没打过?那我们来打电话,听听这幢音乐小屋有什么好听的音乐。——播放音乐(教师变唱边做做动作)

  (2)他们在玩什么游戏?你们有没有做过娃娃家,喜欢当谁?

  (3)一起看看爸爸妈妈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呀?你们想不想来做爸爸妈妈?小手伸出来一起试一试!真棒!

  (4)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动作。

  师:那我们跟着音乐唱一唱、做一做。(放音乐)

  4.刚才我们听了几段音乐?这三段音乐听上去一样吗?(不一样)

  与幼儿一起小结:是啊,第一段音乐听上去很带劲,感觉好像要做运动。第二段音乐听上去很安静、很舒服,都想睡觉了。第三段音乐听上去怎么样?是啊,这段音乐听上去很快乐很高兴。是啊,不同的音乐给我们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三、倾听音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我这儿还有一个声音?要不要听?(播放音乐)

  2.刚才你听到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

  3.小结:是啊,天空、树林、草地、河流,鸟叫、虫鸣,大自然中的声音可真美妙啊!

  好了,孩子们下次我们再来玩听音乐的游戏好吗?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大小不同的瓶盖拓印圆形,进一步感受圆形的虚与实。

  2、迁移欣赏经验,探索印出半重叠和全重叠形的方法。

  3、愿意大胆想象,感受拓印痕迹带来的惊喜。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大小不同的圆形瓶盖若干。

  2.欣赏图片课件。

  3.各色水粉颜料,大小不同的瓶盖,洗笔筒、抹布若干。

  4.幼儿作业纸(刷有底色),护衣人手一件,黄色KT板。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图片《单个圆》。

  教师:这里有一个大大的圆形,让你想到了什么?

  2.欣赏图片《圆之舞》

  (1)对画面进行整体欣赏。

  教师:看到这些许多的圆形时,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2)在故事情境和教师体态的引导下,幼儿对画面进行局部欣赏。

  ①教师:有一天来了许多圆形仙子,它们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你找到了吗?它们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你看到了哪些颜色呢?它们有的离朋友很近,有的离朋友很远,你看到了吗?

  ②教师:你瞧!这几个圆形在干什么呢? (它们手拉着手)这两个圆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它们拥抱在了一起)

  要点提示

  在欣赏中,教师可以一边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欣赏画面,一边通过师幼互动中夸张的体态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如大小、远近、和朋友拉手、拥抱等。

  3、继续欣赏图片。

  教师:找一找,哪些圆形是靠在一起的?哪些圆形是拥抱在一起的呢?

  4、观察操作材料,探索印出半重叠和全重叠圆形的方法。

  (1)教师:我们也来邀请很多的圆形到画纸上做游戏吧!看看,我们有哪些材料呢?颜料和瓶盖子怎么变出圆形呢?用瓶盖的两面印,印出来的图案有什么不一样?等下请你来试一试。

  (2)教师:如果我想印手拉手的圆形怎么办呢?如果我想印拥抱在一起的圆形怎么办呢?是先印大的还是先印小的? (可以请个别幼儿来示范)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6、将幼儿作品展示在黄色KT板上,集体欣赏、。

  教师:找一找,哪些是空心的圆?哪些是实心的圆?仔细看看,手拉手的圆形相遇时颜色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呢?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有颜料的泡泡水,让幼儿尝试对着画面吹泡泡,当泡泡落到画面上时会留淡的圆形痕迹,再瓶盖让幼儿印画。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受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印迹。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玩“瓶盖拼拼乐”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瓶盖进行拼图活动;自瓶身让幼儿用丙烯颜料涂满瓶身,再进行撕贴活动。②科学区:瓶子和瓶盖,幼儿进行两者的匹配活动。

  ☆家园共育 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并收集圆形的盖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在开展主题活动“大与小”的过程中,幼儿对于量的比较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图画书《阿比比一比》通过角色游戏将大小、多少、长短等量的比较蕴涵其中。在小班后期为使幼儿进一步复习、巩同相关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活动充分挖掘图画书在科学领域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师设计了讲述与实物操作交替进行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书中内容,感受阅读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物的探索性活动,理解书中蕴涵的比较关系,感受从不同角度比较结果的不同。

  2、能自主翻看图书,理解画面和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实物梨和李子、帽子和围巾;图画书人手一本;故事课件、电脑、投影仪。

  2、经验准备:幼儿对比较大小、多少、长短有一定的经验。图画书《阿比比一比》投放在阅读区供幼儿自由翻阅。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难点:自主翻看图书,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比较,其结果不同。

  活动过程:

  1、边讲故事边演示幻灯片,并出示实物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1)阅读故事《阿比比一比》,着重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语言。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想法并进行演示。

  (2)幼儿操作实物梨和李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教师:这是谁的梨和李子?他们要比一比谁多谁少?他们会怎么比?请幼儿将实物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好。

  教师:小朋友是按一个梨一个李子这样摆的,那谁多谁少?

  幼儿:李子多。因为李子还有呢。

  (3)出示实物帽子和围巾,引发幼儿讨论,大胆演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围巾和帽子怎么比?你们觉得是帽子大?还是围巾大?

  幼儿:围巾大,帽子小,围巾能把帽子盖住。

  教师:那帽子还能把围巾扣住呢?到底谁大呢?

  幼儿:就是围巾大。

  2、幼儿阅读图书,了解书中人物的比较方法和结果。

  教师:请小朋友自己看看,之后他们又比了什么?

  幼儿自主翻阅图书。教师指导幼儿有序翻阅,通过看图寻找答案。引导幼儿说说在书中发现了哪些不同的比较方法,鼓励幼儿进行尝试。

  幼儿:小猫的尾巴长,小兔子是拿线比的,小兔的尾巴短。

  教师:小猫和小兔子用他们的身体比长短,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地方比长短?我们来比比谁的长谁的短。

  幼儿:用手,用脚,用头(与同伴用身体部位进行比较)。

  3、延伸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并生成相关的活动。

  幼儿1:我讨厌这只猫。

  幼儿2:我讨厌兔子。

  教师:现在咱们有争论了,有的喜欢猫,有的喜欢兔子,因为用毛线做尾巴不公平,下次活动我们再讨论你为什么不喜欢猫。

  个人反思:

  1、动中的优点:

  能够根据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设计教育活动,并在活动前进行充分的知识准备,在图书角提前投放图书,引起幼儿阅读兴趣,激发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的愿望。

  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设计幼儿探索环节,进一步激发幼儿了解书中角色的对话、动作等具体情节的兴趣,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保持较好的注意力,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理解故事内容,并且在游戏环节中帮助幼儿将问接经验顺利过渡到直接经验,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目标。当幼儿产生新的兴趣点时能够顺应幼儿的兴趣组织讨论,满足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

  2、动中的不足:

  在幼儿对“帽子大还是围巾大?喜欢阿比还是喜欢阿吉?”发生争论时,教师虽然给予了支持,但是没有给幼儿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问进行讨论。由此可见,教师和幼儿对于图书的关注点存在差异。教师应对幼儿的兴趣点有比较细致深入地了解,从而抓住争论的问题,引导幼儿充分讨论就更好了。

  主要内容:

  1、教师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比较关系。

  教师运用观看幻灯的集体阅读、人手一本图书的个体阅读、提供实物的操作和游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书中所蕴涵的比较关系。教师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对于各领域小班目标的把握充分,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巩固相关的数学概念,为幼儿学习新经验奠定了基础础。

  2、教师顺应幼儿兴趣,满足表达需要。

  当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发生争论时,教师敏感地意识到是幼儿对活动产生了新的兴趣点,顺应幼儿的兴趣及时组织了讨论,满足幼儿表达情感的需要。针对幼儿出现预想不到的现象,教师用提问方式支持幼儿讨论,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

  3、教师对于“幼儿重视的公平性”没有充分关注。

  (1)幼儿为什么不喜欢故事里的人物?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需要?幼儿对故事的反应,体现出他们对游戏的公平性有自己的想法,这需要教师理解。他们在与同伴相处和交往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故事中的人物不是他们喜欢的朋友关系,角色发生的矛盾不是幼儿想得到的结果。教师在这里缺乏引导,使幼儿产生不喜欢的情感,从而引发了争论。

  (2)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好恶是否对幼儿产生了影响或暗示?教师在讲故事时用什么语气、声调不会对幼儿的情感倾向产生影响?书里没有正面和反面人物,只有结果输和赢,但是幼儿听故事时却产生两种情绪和情感,值得教师进一步思考。

  (3)对小班幼儿来说,在比较关系中,同类物品的比较好理解,不同类别的物品没有可比性,比较难理解,在后续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相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

  综合评析:

  1、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尝试用一本图画书(一个故事)作为切人点开展主题活动,比较符合小班幼儿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点。先在图书区投放要讲的书,引起幼儿对新书的兴趣,然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满足幼儿对故事书的好奇心,故事的选择能够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较充分,运用幻灯的形式讲故事,更加生动直观,有利于抓住幼儿的注意,在幼儿提出问题和发生争论时,教师能够注意倾听幼儿的发言,通过玩游戏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的比较方法,较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目标。

  2、教师的小组反思中,较充分地分析和挖掘了幼儿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同时关注到活动使用的图画书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价值。但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重点在于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比较关系,小组反思交流中没有展开充分的研讨。对于儿童图画书与语言领域目标结合方面有一定欠缺,是教师群体反思中需要注意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2、在情景表演中,感知要安全上下楼梯。

  活动准备

  在活动室内布置成小兔的家,一幼儿或一教师扮演小兔,准备四、五样小食品或礼物。

  活动过程

  1、游戏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刚才我接到“小兔”打来的电话,他说今天是他的生日,请我们到他家做客。那我们就带点礼物到他家去向他表示祝贺吧?带什么礼物呢?

  取出幼儿可能说出的礼物四、五样分给幼儿看,将幼儿带到通向二楼的楼梯口处。

  2、让幼儿懂得安全上下楼梯的道理,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①、师:“小兔”的家就住在这个楼上,他刚才在电话里告诉我们上下楼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为什么呢?不注意安全就会怎样呢?怎样上下楼梯才是安全的呢?(让幼儿边说边用动作演示)

  教师小结:上下楼梯时不要害怕,也不要着急,眼睛看着前方,脚踩稳台阶一级一级向前走;人多时要一个跟着一个,不拥挤,不抢先;上下楼梯时都要靠者右边走,如果拿者东西上楼,应一手拿东西,一手抓扶把,这样做才是安全的。

  ②、教师带领幼儿上下楼梯,提醒、帮助上下楼梯动作不协调或有不安全行为的幼儿。

  ③、教师带领幼儿到“小兔”家,将礼物送给“小兔”,向他表示祝贺、集体唱《生日快乐》歌。“小兔”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小朋友与“小兔”告辞。

  3、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而言,他们最为熟悉 最为亲切 最为引起他们共鸣的就是自己的家,为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目的是通过对画面细节的观察和判断,家庭生活的回忆和模仿,引导孩子充分感受家人之间的爱与被爱,体验全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玩玩中感受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2。尝试从细节分辨人物的身份,并积极表达与各人物在一起的生活场景。

  3。通过介绍家人,让幼儿感受家人的爱和家的温暖。

  重点难点

  重点:在说说玩玩中感受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难点:尝试从细节分辨人物的身份,并积极表达与各人物在一起的生活场景。

  活动准备

  ppt图片 音乐《让爱住我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书里的小朋友要向你们介绍他的家人,你们想看吗?

  2、出示封面:教师;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老师把这本书的内容放到了电脑里,小朋友可以通过大屏幕观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呀?你们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呢?(幼儿和封面上的小宝打招呼)小宝的家里有些什么人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介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1、出现爷爷:老师问:这是谁?这是小宝的爷爷,爷爷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我们来模仿一下爷爷走路好吗?(带领幼儿一起模仿爷爷走路)

  老师:爷爷要看报纸,可是眼镜不见了,爷爷找来找去也没找到,沙发上没有,下面没有,小朋友们眼镜在哪里呢?小宝帮助爷爷找到了眼镜,小宝真是个好孩子。

  2、出现奶奶:老师:这是谁呀?奶奶在什么地方啊?奶奶在煮什么呢?给谁吃?小宝吃的怎么样呢?小朋友家里是谁做好吃的呀?

  3、出现爸爸:小宝家还有谁呢?爸爸在做什么呢?(锻炼)。我们也来锻炼一下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做运动)小朋友看爸爸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哑铃)很重很重的,爸爸真是个大力士,能把重重的哑铃举得很高很高。爸爸做完运动干什么呢?在玩什么呢?(和幼儿一起玩荡秋千)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对话。

  难点:喜欢阅读,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活动准备:《好饿的小蛇》绘本书、故事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绘本《好饿的小蛇》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

  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小蛇饿了,它会找什么吃呢?会发生一件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二、展开

  1、出示小蛇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提问:请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指导语:让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听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么好东西。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蛇都找到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

  总结:苹果是圆圆的、红色的;香蕉是长长的、黄色的;饭团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萝是带刺的。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小蛇吃东西的样子。

  双手分开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动的表情表现“啊呜”和“咕嘟”这两个拟声词。

  4、教师第二遍完整的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分享图画书《好饿的小蛇》

  (2)教师讲故事,幼儿进行大胆表演。

  三、结束

  讨论:最后小蛇会怎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呼的睡觉呢。

  教学反思:

  早期阅读活动“好饿的小蛇”昨天在班里进行了,也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

  在暑假期间就知道开学要进行早期阅读活动研讨。我在选取活动时首先考虑到,小班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孩子,什么样的活动才会让他们感兴趣呢?

  首先,选取的材料要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好饿的小蛇,故事中所出现的水果都是平常生活中孩子能够接触到的。在活动中孩子能大致说出水果的名称或者是颜色,于是教孩子们一些新的词,提升幼儿已有的经验。在准备活动时,菠萝这种水果,绘本上是说刺刺的,我原以为,孩子们不一定会用到这个词,因为这种水果买回来时,基本上已经可以吃了,孩子们应该会用甜甜的或者水水的这些词语,没想到,孩子们一看到小蛇菠萝形状的肚子,就用到了刺刺的,这个词了。

  其次,在制作教具时,我考虑到小班孩子刚入园,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画了一本大的图书,在听故事时,有意识引导孩子们正确阅读的方法。使用书本的方式,孩子更容易安静的听故事,对每一页的内容观察的也仔细。

  最后,我采用了动画片的形式,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故事再现,同时,我们一起扮演小蛇去找吃的“啊呜~咕嘟”,孩子们快乐地模仿着小蛇的样子去吃五种食物。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小班教案《动物新村》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动物新村的玩玩、做做、说说游戏中,初步感知横坐标和纵坐标,在情境中尝试按照动物身上的点子数、数字、图形、楼层提示一一对应,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动物新村》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尝试按照动物身上的点子数、数字、图形、楼层提示一一对应。

  2、在动物新村的玩玩、做做、说说游戏中,初步感知横坐标和纵坐标。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创设一个情景性大环境--动物森林

  2、动物新村――按照小动物身上的点子数、数字、图形数、楼层、房间提示

  将它们一一对应送回各自的家。

  活动过程:

  1、用废旧盒子做成的三层楼立体“动物新村”房子样状 和贴有各种标志的小动物图片。

  2、用废旧盒子做成的四层楼立体“动物新村” 房子状(盒子的一侧有数字提示,左下角有个苹果贴纸作提示,表示从这边数起)。

  3、反面贴有楼层和图形相结合的动物图片(例如“2■”标志该动物在二楼的■型房间在)

  1)数一数每幢动物新村有几层楼?几个房间?分别有哪些动物在里面?

  2)自己送的小动物在第几层?第几个房间?按照点子数、数、图形、楼层提示的提示送小动物回家。

  3)在情境中用好听、完整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我送的小动物是谁?它住在哪里?它的最近的邻居是谁?

  4)结合四层楼的动物新村,初步感知横坐标和纵坐标。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大胆地说说图片大熊猫所做的事情。

  2、发准"刷""拉""踢""画"等字的音,并理解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

  3、感受做做、说说活动的乐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理解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准备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大熊猫在干什么?》、学习包《语言。讲述活动。大熊猫在干什么?》、亲子手册《语言。大熊猫在干什么?》。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逐幅观察图片,说说大熊猫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刷""拉""踢""画"等动词,并注意发准字音。

  二、让幼儿一边模仿图片上的动作,一边说说大熊猫在干什么。

  三、启发幼儿自编自演动作,说说自己在干什么(如:我在跳舞。我在唱歌)。

  四、观看他人表演,说说表演者在干什么。

  【活动延伸】

  1、以抽卡片的形式请幼儿表演动作,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结合图片排序活动,讲讲小动物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3、请家长注意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小百科: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中文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花籽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2、学习故事中的重复语句“不好不好,这里不能做新家”,积极参与讲述故事。

  3、喜欢参加欣赏活动,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表述。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绘制教学图片1套。

  2、幼儿用书:《两颗花籽找新家》。

  3、背景音乐《托塞里小夜曲》及语言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知道花籽种在哪里才能开出美丽的花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发表见解)

  师:我们今天来听听两颗花籽的故事,看看小花籽和大花籽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的。小花籽会开出什么样的花,大花籽又会开出什么样的花呢?

  二、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故事。

  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小花籽飞过了哪些地方?(高山、沙漠)大花籽飞过了哪些地方?(大海、沼泽地)

  教师分别提问:高山(大海、沙漠、沼泽地)为什么不能做新家?

  师:最后小花籽和大花籽飞到了哪里?(提示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或已有经验回答问题)

  三、集体欣赏幼儿用书画面,引导幼儿发现花籽的生长过程。

  在背景音乐中,教师有感情的再次讲述故事《两颗花籽找新家》。

  在幼儿翻看幼儿用书画面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花籽从冬天到春天的生长变化。

  师:冬天到了,花籽们在干什么呢?(睡觉)

  师:春天,小花籽和大花籽怎样了?(发芽,长叶)夏天呢?(开花)秋天呢?(花籽又要找新家)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呢?小花籽最后开出了怎样的花?大花籽最后开出了怎样的花?

  四、引导幼儿利用文中重复的语句“不好不好,这里不能做新家”参与讲述故事。

  教师播放故事录音,鼓励幼儿利用“不好不好,这里不能做新家”的重复句式参与讲述。

  幼儿结伴相互说一说。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9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总九篇03-25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汇总6篇03-23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汇总五篇03-30

【实用】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汇总5篇03-29

【实用】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汇总十篇03-30

【实用】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八篇03-25

精选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模板汇总03-30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八篇03-23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合集五篇03-24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汇编五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