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1-04-25 19:18:56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5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本次活动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玉米粒、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环节

  一、认识实验材料。

  二、猜测:

  三、认识活动标志

  四、操作活动

  五、分类活动

  六、交流总结活动

  七、延伸活动

  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教师介绍所准备的材料。

  幼儿思考:这些东西如果放在水里谁会不见?谁放在水里还存在?

  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

  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

  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还存在呢,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 )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沙子,盐,糖,玉米粒,分别放到这四个杯子里,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他们会怎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

  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会不见,什么还存在,

  你把会不见的物体与存在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给他贴上星星,存在的我们给他贴上花朵。

  师: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沙子和玉米放进水中,通过搅拌还是存在的,盐和糖放进水中,通过搅拌就不见了。像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师: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做实验,小朋友们刚刚看到了,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乱猜,要进行实验。刚刚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猜测活动(指导语:请你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溶解,哪些不会溶解?)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认识活动(指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为接下来的操作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分类活动(指导语:请你把会溶解与不会溶解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类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溶解现象有所巩固。

  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记录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延伸活动:(指导语: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中,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在水中,并说说它们的原因。)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此课设计意图及对课堂环节的反思:

  1、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幼儿对于“水”一向来都是比较热情的,所以我想这节跟“水”有关的内容应该不会出现冷门、不愿参与的现象

  2、从平常科学区情况的观察来看,现在孩子接触实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让幼儿失去了自发探索的欲望。

  所以我选择了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从课堂结果来看,我可以肯定幼儿对于课堂内容的选择非常感兴趣,参与也非常积极。通过第一环节的猜测,幼儿的注意力被教师吸引,没有一位幼儿游离,能够尽情地猜测。这么好的开头给我对以下的环节有了信心,对于实验任务及规则的讲解对于第一次做实验又要学习记录的幼儿来说是有难度,所以在实验之前,我也详细讲解了实验的步骤,要求5样物质要分别放入5个不同的杯子里,这样幼儿在观察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还便于后面的对比及分类,虽然课堂上还是出现了有幼儿将几种物质放入同一个杯子里,但是在教师的及时发现与提醒下,幼儿能够马上改正。

  对于实验的记录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在设计课程之前,我也思考过很多,应该是能够溶解的画 “√”, 不能溶解的画“×”好呢,还是能够溶解的画“×”,不能溶解的画“√”。按照常理说,肯定是第一种方法才是比较被接受的。但是我考虑到了,孩子在做实验时候根本还不了解物质放入水中是什么反应,而且这些现象叫什么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幼儿这样交流:“当物质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物质才存在或者是物质已消失。”幼儿习惯于从显性的角度分析问题,所以能会看到物质还存在或消失的现象。所以对于还不知道知道是溶解,溶解是怎样的现象的时候,我们采用后面的记录方式是比较科学的。同时,从同事的经验那里了解到,中班幼儿还不太会画“√”,所以最后我对实验的记录解说是:如果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物质还存在的请画“O”,物质消失了的话请画“×”,意象表示物质消失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从课堂上来看,幼儿对于这个记录方式还是很容易接受的,面对杯子里的物质一看就一目了然是否消失或存在,记录显得简单很多。

  但是,在幼儿了解了水的溶解的这个特性之后,知道物质消失表示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质还存在表示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们班区域活动中我继续投放了这个实验,幼儿在记录时就发生了跟课堂上截然不同的结果,幼儿习惯在物质放入水中消失的后面画“√”,而在物质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质后面画“×”,其实看到这样的记录方式时我感到很开心,这表明幼儿已经很清楚物质是否能够溶解的秘密。

  从这个看似简单的记录方式来看,科学课不尽需要严密的课堂过程设计,教师严谨的教学语言,还需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方面。

  第二个部分就是实验活动。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孩子们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活动重难点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寻找结果,在整个活动中需要老师帮忙的孩子很少,大多数孩子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时做好正确的记录。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还是不溶解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在这个环节中,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实验结果的讲解对于实验后的幼儿都能容易接受,因为大多数幼儿都从自己的实验中得到结论:红糖和食盐在水里可以溶解,沙子、黄豆、玉米粒在水里是不能溶解的。但是在实验过程和记录结果中,教师发现个别幼儿对于食盐是否能够溶解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分歧:有个别幼儿认为食盐放入水中还存在的,不能溶解在水中,也有幼儿发现刚开始时食盐是一日存在的,但是后来发现食盐消失了。在分析结果的时候教师提出介意:请这位小朋友等会再去观察一下放食盐的杯子里有没有什么变化,食盐是否依然存在或者食盐是否比刚才变少了。(遗憾:课后没有请这位幼儿观察,在整理时发现这杯放了食盐的杯子和不能溶解的物质放在一起。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后来也有幼儿发现食盐是可以溶解的,但是如果放得很多的话它就会溶解得很慢。所以,更多的秘密还要孩子在课外更多的探索中得到。

  第三部分是延伸活动: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可以讲不同物质放如水中,观察是否能够溶解,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制作饮料,尝尝不同物质放入水中会变成不同的味道等等。并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孩子发现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怎样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速度……让孩子在持续的活动中保持这种对探索的热忱!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来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

  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同.

  (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

  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玩耍自制望远镜,对周围事物进一步探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宝宝》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

  2.知道鸡、鸭、鸟全都会生蛋,对事物有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各种各样的蛋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发现肥皂的外形和用途,(肥皂的颜色、形状、气球,肥皂可以去污。)

  2、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样的肥皂。

  3、通过吹泡泡活动,增添幼儿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为每组幼儿准备形状、颜色、气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药皂、婴儿皂等等。吹肥皂泡瓶若干,盛水脸盆几只作洗手用。

  操作卡片“请你涂颜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肥皂的特征,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桌上有许多肥皂,请你们看看、摸摸、闻闻,然后告诉大家你的以现。看完一块后可以拿另一块肥皂观察。”“请你说说肥皂是什么样的?”(这是肥皂,要求幼儿说出名称。肥皂有圆、长方、椭圆等各种形状;有香味、药味、肥皂味、……有红、绿、黄、白等颜色。)

  2、引导幼儿发现肥皂的用途。

  “现在你们用肥皂洗手。”(启发幼儿洗手前后看看自己的手和盆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幼儿洗完手后,教师问:“你们发现有什么变化?”

  (手洗干净了,水脏了。肥皂能帮你把手上的脏东西洗掉。)

  “肥皂还有什么用处呢?”

  (可以洗衣服、洗澡,药皂还能消毒……)

  “想一想,你们还可以用肥皂干什么?”(吹泡泡)

  “现在我们请几位小朋友来吹泡泡,大家看谁吹得大,吹得多!”(使小朋友在欢乐中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对探索影子的活动产生兴趣,提高细致的观察力和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一个美丽的布娃娃。

  2.幼儿已获初步经验,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3.时间安排:有阳光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兴趣。

  1.教师:你们认为人有影子吗?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把它画下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

  1.教师: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呢?

  2.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幼儿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3.借助布娃娃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师:美丽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教师:布娃娃举起双手,她的影子怎么变化了?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教师:你和你的影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四)绘画记录,请幼儿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画下来。

  1.教师提醒幼儿思考怎样画出自己的身体和影子。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哪个?

  3.教师和幼儿讨论:影子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活动评析:

  中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寻找、探索发现影子的奥秘,激发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科学教育活动是在引导幼儿亲自探索和发展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玩影子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教师紧紧抓住幼儿这一特征设计了本次活动,以玩手影为导入,在循序渐进深入,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舞蹈——进一步探索影子舞蹈的奥秘——到户外寻找影子,结束本次活动。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活动中,教师提供大量的图片等操作材料,并分层次逐步投入,鼓励幼儿想办法,让这些材料跳起舞来,这种与材料互动的学习方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探索式教学法,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设计玩影子的游戏,并教几种手影,如孔雀、小鸟、狐狸、小狗更手影。(用应集灯放在桌子上,手放在灯光中间,射到墙上的各种形态的影子,让幼儿自由操作感受到乐趣。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激发出来。) 向幼儿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通过幼儿自由发言,体现幼儿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则,引出本次课题。)并为他们提供手电筒和一些立体物体,请幼儿用手电筒往物体上照,看看不同角度的光照的方向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关掉手电,观察还有没有影子,并提问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实验观察,在不同角度的光照方向产生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并小结初,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产生了影子,让幼儿发现光照方向与投影的关系。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自己动脑解决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是幼儿感知,光线位置变化,影子也随之变化的现象,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从中获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亲近自然,产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练习目测数群,尝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的数数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目测一部分,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

  难点:能较快地目测5以内的数群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能目测简单数群

  物质准备:学具:标有5、6、7、8点子卡片的布条若干,点子排列如图1;标有5、6、7、8朵花的纸袋若干,如图2。场地:带幼儿到园内落叶较多的大树下

  活动过程

  一、练习按点子数捡落叶

  1.老师:“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落了一地,好美啊。我们来玩一个捡落叶的游戏吧。 (出示带点子卡片的布条)请小朋废看清卡片上有几个点子,就捡几片叶子,再用布条把叶子捆成一捆。”

  2.幼儿自选点卡,目测卡片上的数群,听音乐捡落叶。

  二、检查点卡和树叶的匹配情况

  讨论:你们怎么知道卡片上有几个点子的你发现怎么数速度最快 (重点学习“接数”的方法,即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

  三、再次练习按接着数的方法捡落叶

  鼓励幼儿多次取不同卡片,捡、捆扎树叶,比一比谁捡得又对又快。

  四、给落叶装袋。

  1.出示4只贴花纸袋,请幼儿给纸袋编号(如图2)。

  2.请幼儿将刚才捆扎的树叶,放入与其对应数字的纸袋中。

  延伸活动

  请孩子们把落叶带回教室,放在区角继续练习数数,也可进行手工粘贴等活动。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潜在教育功能,让幼儿在环境中接受数教育,同时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从而产生亲近自然、关爱自然的情感是本活动的'宗旨。本次活动把课堂搬进了大自然,把随处可见的落叶这一自然物作为幼儿练习数数的工具,既节省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又巧妙地发挥了环境中事物的潜在教育功能。通过捡落叶和数落叶的游戏情节,为幼儿创设了一次亲近自然的绝好机会,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既获取知识,又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效果分析

  本次数学活动,教师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中的落叶进行了数数练习,自然地渗透了环境教育。整个活动以“捡落叶”的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趣味性极强。最后的“装袋”游戏既检查了幼儿的数物匹配能力,也让幼儿再次练习了目测数群后接着数的方法。孩子门边听音乐边捡落叶,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从而油然而生一种与自然亲密无问的情感。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6

  科学活动:沙的特点

  设计思路:

  沙子具有细小、松软、加水后可以任意造型等特点,容易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但平时,幼儿园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经常是干的或是湿的,而且,玩沙活动大多安排在户外活动时间,因此幼儿在玩沙的时候经常是在重复着铲沙、倒沙和堆沙动作,玩得不丰富,没有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和湿沙的区别,所以,玩沙活动停留在浅表的动作上,玩法上没有创造性。

  目标:

  1、通过幼儿吹、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和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易造型的特性,了解沙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欲。

  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然物的情感。

  4、学习能两人和四人合作玩。

  重点: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难点:加水后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过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小筐子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寻找宝藏—一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戏。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

  二、体验干沙与湿沙的区别:

  1、爱喝水的沙—一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捏合上的区别,即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2小组造型活动,体验湿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谈话、讨论,了解沙的用途:

  1、交流关于沙的用途:沙纸、沙画、沙球、沙包、沙漏等。2、害处:沙尘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对环境的危害。

  延伸:

  一、沙能不能种路物:

  提供两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给于一定的阳光;浇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组做好纪录。

  二、制作"七色彩泥"。

  在细纱中加入水和颜料,混合搅拌,把沙染成多种颜色的沙,然后将彩沙晾干,分层装入或分色装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内。

  三、制作"沙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和感知活动中,巩固幼儿对磁铁特性的了解,进一步感知磁铁能吸铁。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以亲子游戏为载体,促进家园良好教育活动的形成,增进亲情感。

  活动准备:

  已有知识的准备。

  物质准备

  磁铁、各种铁制品、木制品、线、塑料品、小鱼、小鸡、金鱼竿、沙盘、玻璃杯、记录纸。

  情景准备

  小鸡吃面包的场景、钓鱼的场景。

  活动过程:

  1、游戏引入

  教师出示各式各样的磁铁。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磁铁,小朋友们看一看,你们喜欢吗?在每一组里,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多的磁铁,下面请小朋友当当黑猫警长,自己看一看,在你们的桌子上面有哪些种类的磁铁,请你们告诉自己的爸爸或妈妈,你看到的磁铁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自己把它记录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记录纸上。

  2、教师指导。

  教师评价:小朋友们真能干,记录得好好哟,不仅画得好,还画得多,真能干!现在有这么多的磁铁,我们就来玩一玩磁铁游戏好不好?

  生:…….

  游戏:玩小鱼

  师:小朋友注意看一看,在你们桌上面的水杯中有好多好多的小鱼,但它们现在都到水底里去了,小朋友们,你们用什么方法让它从水底升到水面上来呀?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试试,家长可不许帮助小朋友哟,试试没成功也没关系的。

  生:游戏开始 师:有小朋友成功了,现在请成功的小朋友告诉小伙伴们,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小鱼儿升到水面上来的,让爸爸、妈妈给你记录下来。(如果有幼儿没有成功,教师及时请成功的幼儿演示,加以鼓励。)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让小鱼在水中跑来跑去的,真聪明。老师好羡慕你们哟。你们比奥特曼还有本事。

  3、磁铁的特性

  师:小朋友,你们比奥特曼还聪明,那肯定知道磁铁有些什么本事呢?下面请小朋友来做个实验,你们就确定磁铁有什么本事了。然后告诉你们自己的家长,行吗?

  师:请小朋友把纸盒里的东西全部倒在盘子里,每个小朋友认一认,是些什么东西。然后每个小朋友都拿上一块磁铁,去接触盘子里的那些东西,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开始!

  生:做实验师:小朋友,做好了没有?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做好了。磁铁上粘了回形针、铁钉,好多东西哟。

  师:有没有小朋友磁铁上什么都没有粘到的,请举手。生:我没有师:没关系,把你的磁铁放在这上面,有了没有?

  生:有了。师:你们磁铁上粘的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生:都是铁。师:对,都是铁,这说明磁铁有什么本事?

  生:能吸铁。师:好,小朋友们真聪明,实验出了磁铁能吸铁的本领,还告诉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给你们记录了下来,好能干!!!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盘子和纸盒放在桌子的下层。

  玩乐活动:钓鱼、鸡吃面包师:下面再玩钓鱼、鸡吃面包的游戏,同样是利用刚才学的磁铁的本事来玩,这两个游戏可以选择一个玩乐。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

  生:钓鱼和玩鸡吃面包的游戏

  师:奖励玩的好的小朋友。

  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回家以后,观察我们实际生活中那些物品里面含有磁铁。把它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8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布娃娃、粉笔。

  空间较大的暗房和室外活动场地;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活动目标

  尝试用多种方法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乐趣。

  引导幼儿对探索影子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 在暗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

  (1) 引导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

  (2) 引导幼儿在暗房找影子:先不开灯--没有影子

  开灯 ---有影子

  教师开灯、关灯,幼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知道有灯光的地方会有影子。

  (3)听《我爱我的小动物》音乐做手影游戏。

  2、 在阳光下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阳光下什么东西有影子,幼儿结伴探索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影子的特征,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1、 创设游戏情景,引出探究问题。

  (1) 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样的?

  A、幼儿在阳光下站立不动,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B、幼儿在阳光下不断变换动作,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的的形状会变;影子是跟着我们的,你走他也走,你停它也停。

  2、 比较娃娃和它的影子的不同。

  布娃娃漂亮--金色的头发、花裙子、大眼睛。。。。。

  布娃娃的影子不漂亮--黑黑的、看不清它的大眼睛、也没有花裙子。。。。。

  3、 观察比较自己和自己影子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讲,如:我衣服上有扣子,影子上没有;我头上有汗,影子上没有。。。。。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个轮廓,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三、通过幼儿之间合作画影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1、 幼儿互相合作,摆自己喜欢的造型画影子。

  2、 找一找,阳光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帮他们画影子,如:书、玩具、楼房等。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子只是一个物体的轮廓,但影子很有趣,会变、会动。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游戏"踩影子":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追捉玩踩影子的游戏,进一步丰富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活动在有趣的游戏、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活动延伸

  1、 找影子:找一找,还有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有影子。

  2、 教师或家长给幼儿提供绳子、布、透明胶、椅子、纸等物品,引导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分开?

  3、 画影子:请幼儿分别把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画下来,比一比,影子的形状、位置有什么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

  2.产生对图形学习的兴趣。

  3.引导幼儿做,进一步巩固幼儿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的能力。

  活动材料

  各种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卡片1套(幼儿活动资源包),记录表。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能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同类图形。

  出示各种图形图片,请幼儿分别找出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半圆、椭圆形,并鼓励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戏——拼图形。

  (1)幼儿自由用各种图形拼摆成不同图案,引导幼儿不受大小、颜色、空间摆放位置的影响,说出图形名称和数量并做好记录。

  (2)说一说同类图形之间什么相同,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些图形都成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小结:

  虽然大小、颜色、摆放位置不一样,但是只要有三条边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以此类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

  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发展求新求异思维

  材料:

  细绳、橡筋圈、回形针、胶泥、白纸每人一张

  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尝试让纸立在桌上失败,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二)幼儿操作

  1、老师重点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先鼓励幼儿用桌上老师提供的材料帮助纸立起来,看谁用的方法多,而且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不用任何辅助材料让纸立起来,同样要用又新又多的方法。

  (二)结束部份

  1、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2、老师总结:一张纸能立起来,其中包含了很多科学道理,随着我们不断学习和长大,我们就会明白,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评析:

  这本来是一个科学探索活动,但我发现了其中的创新价值,因而稍作修改运用了一番,效果还不错,幼儿开始用胶泥、回形针、绳子等铺助材料或粘、或卡或拴使纸立了起来,后来没有任何辅助材料了,他们也能用折叠、组合等方法让纸立起来,充分调动的求新求异思维,在活动的最后,有的幼儿还两个、三个合作,将纸组合造型,还取了不少象形的名字,体现了复合思维的萌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了解动物耳朵的特性

  2、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能较连贯地讲述

  活动重难点:了解动物耳朵的特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图片、小动物图片

  前期经验准备:了解过一些小动物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见(耳朵)

  重点提问:

  小动物也有耳朵,你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耳朵,它们长什么样?

  你知道小动物的耳朵有什么本领?

  小结:小动物耳朵各种各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都能听见很远传来的声音。

  二、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讲述故事

  重点提问:

  公鸡有耳朵吗?公鸡的耳朵怎样的?

  小公鸡带不了眼镜,你帮它想个好办法?

  小结:公鸡有耳朵,但是它没有像我们一样的耳廓,它的耳朵只是一个小洞洞。

  2、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我们来听听小公鸡是怎么做的

  重点提问:

  小公鸡都向谁借耳朵了呢?它们有没有借给它?为什么?

  小动物的耳朵有什么用?

  小结:小动物都没有把耳朵借给小公鸡,因为它们的耳朵都有自己的作用。

  3、幼儿说说自己耳朵的作用

  重点提问:

  我们的耳朵本领也很大,谁能说说你的耳朵有什么本领?

  我们怎样保护耳朵?

  小结: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它是非常有用和重要的,所以要保护好我们的耳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2

  一、设计意图: 本月我们开展的主题是“在动物园里”,结合主题下的线索点“动物怎样睡觉”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幼儿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但他们仅仅停留在对动物外形的认知上,所以我通过“躺着睡觉的动物”“奇怪的睡”来让幼儿了解多种动物不同的睡觉特点,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二、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的不同睡姿,比较动物不同的睡觉特点

  2、引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三、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动物不同的睡姿。

  四、活动准备:《摇篮曲》音乐、PPT

  五、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影图和音乐:我们睡觉了

  1、在《摇篮曲》的音乐声中,一幅月亮婆婆伴着人们睡觉的温馨画面展现在幼儿面前。

  2、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睡觉的?

  3、小结:我们小朋友睡觉的时候有暖暖的被子,有软软的小床,我们躺在小床上香香地入睡了。

  二、观看PPT, 比较动物不同的睡觉特点。

  1、师:和月亮婆婆一起去森林里看小动物是怎么睡觉的。

  2、观看视频1《躺着睡觉的动物》

  提问: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睡觉的呢?

  3、小结: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小动物都是趴着或躺着睡觉的,这种姿势和我们人睡觉很像。

  4、师:除了趴着睡,躺着睡觉,小动物们还会怎样睡觉?我们和月亮婆婆一起去找一找。

  5、观看视频2《奇怪的睡》

  提问:小狗是怎么睡的?小马是怎么睡觉的?长颈鹿是怎么睡觉的?蝙蝠是怎么睡觉的?小刺猬是怎么睡觉的?

  6、小结:大自然非常奇特,动物有着不同的睡姿,有的动物喜欢把身体盘起来睡,有的动物喜欢站着睡,还有的喜欢蜷成一个小球睡,真有趣!

  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看看说说,发现特点

  三、继续探究,体验发现的乐趣。

  1、师:有没有夜里不睡觉的动物呢?

  2、讨论夜间不睡觉的动物

  小结:猫头鹰,小猫等小动物它们因为白天的视力不好,而晚上视力特别好,所以喜欢白天睡觉,而晚上出来活动。

  3、引发新的讨论:小鱼它每天都睁着眼睛 ,是不是小鱼从来不睡觉呢?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观察小鱼)

  活动反馈:

  这次活动虽然是一次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但是由于我选取的动物睡觉姿势都是比较典型和奇特的,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我自己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也增长了很多关于动物睡觉的知识。

  在活动中我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使幼儿生动、直接地了解了小蛇、小马、刺猬、蝙蝠等奇特的睡觉姿势,并且使幼儿通过讨论了解为什么它会这样睡? 孩子们讨论地非常起劲,这和活动前我请幼儿回家与家长共同收集资料是分不开的。最后我用一个问题使幼儿的探索兴趣能延伸下去“小鱼一天到晚眼睛都是睁开的,它到底睡不睡觉呢?”我将把幼儿收集到的资料投放到个别化学习中去,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今天的活动也让我感觉到作为老师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自如地面对幼儿的提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萌发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了解一些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加深对季节特征的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萌发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难点:懂得动物生存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方式及人们过冬的一些办法

  物质准备:一幅冬季景色图片,若干种动物卡片(燕子、青蛙、小松鼠、兔子、鸡、鸭、蛇等),部分动物头饰,场地布置(树洞、泥洞、雪地、“南方”)

  活动过程

  一、知道动物怎样过冬

  1.讲述故事《小动物过冬》,提问: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2.游戏:给小动物找过冬的地方

  ①让幼儿操作动物卡片,在图片上给这些小动物找过冬的地方。

  ②引导幼儿总结这些常见动物过冬的方式。(换皮毛、冬眠、储存粮食、飞往南方等)

  3.表演游戏:小动物过冬

  幼儿头戴动物头饰(如兔子、青蛙、燕子、鸡、鸭等),听教师信号,找到场地布置的过冬的地方:

  ①谁不怕冷,还在雪地上跑来跑去

  ②谁冬天躲起来睡大觉

  ③谁躲在家里吃东西

  ④谁飞到南方去过冬

  二、关心动物的生存

  ①我们怎样关心爱护小动物

  ②我们是怎样过冬的

  延伸活动

  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了解动物、认识动物、关心动物、爱护动物是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小动物过冬的方式,从而萌发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教师要充当好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轻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二、效果分析

  小动物是幼儿很感兴趣的,对它们的过冬方式他们也是满怀新奇。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游戏活动将幼儿所观察到的动物过冬现象通过幼儿自身表演再现出来,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取得了好的活动效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 积极参加照镜子活动,发现相邻的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变化与影像的关系,初步感知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2. 乐于探索研究,操作专注,观察仔细,能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 初步了解其镜子的特性。

  活动准备:

  1. 幼儿经验准备:有相关的照镜子的生活经验。

  2. 幼儿操作材料: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且大小相同的镜子20面;用胶带纸连接好的镜子20面;自制的美羊羊玩偶20个。

  3. 教师操作材料:镜子一面;两面用胶带纸连接的同样大小的镜子;美羊羊玩偶一个;电教设备一套(实物展台、电视机)、《喜羊羊与灰太狼》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照镜子,知道镜子可以照出物体的影像。

  1. 照一照小朋友自己。

  (1)出示镜子,提问: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来照镜子,说说你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3)幼儿照镜子。

  (4)交流:你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5)小结: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脸、看到了后面的老师、看到了桌子、椅子……,原来我们能从镜子里看到这么多东西啊!

  2. 让“美羊羊”也来照照镜子。

  (1)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音乐并出示美羊羊玩偶,提问:看,谁来了?

  (2)介绍美羊羊:美羊羊是羊村里最爱美的小羊,她最喜欢照镜子,今天我们请她也来照镜子,你从镜子里可以看到几个美羊羊?

  (3)幼儿请美羊羊照镜子。

  (4)交流:你从镜子里看到了几个美羊羊?

  (5)小结: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美羊羊。

  (6)过渡:那,如果请美羊羊用这样的镜子照一照呢?

  二、请“美羊羊”照特别的镜子,初步感知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1. 出示用胶带纸连接的同样大小的两面镜子,请幼儿观察镜子特别的地方,提问:看看这面镜子有什么特别?

  2. 这面镜子真特别,原来它是用两面一样大小的镜子连接起来的。

  3. 请幼儿操作探索,要求:把镜子竖直放在桌面上,然后我们请美羊羊面对镜子站中间来照一照,你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4. 幼儿开展照镜子活动,教师了解幼儿活动情况。

  5. 交流:你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6. 小结:这真是面奇妙的镜子,我们能从镜子里看到2个、4个、很多个美羊羊。

  7. 设疑:那为什么大家从镜子里看到的美羊羊不一样多呢?我们再来试一试吧。

  三、尝试让镜子里变出很多个“美羊羊”。

  1. 这一回同一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看一看、比一比,谁的镜子里看到的美羊羊多一些,谁的镜子里看到的美羊羊少一些,比比有什么不一样?。

  2. 幼儿开展照镜子活动,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活动情况,鼓励幼儿和同伴多做比较,多操作、多探索。

  3. 交流:

  (1)你有什么新发现,为什么大家从镜子里看到的美羊羊不一样多?

  (2)镜子怎么摆放,从镜子里看到的美羊羊会多一些?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幼儿的操作过程和成果

  4. 小结:小朋友发现镜子打开的角度不同,镜子里的美羊羊就会不一样多。那我们再来试一试,是不是像小朋友发现的这样。

  5. 交流:慢慢关上镜子,镜子里的美羊羊有什么变化?慢慢打开呢?

  6. 总结: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两面镜子摆放的位置不一样,镜子里的美羊羊就会不一样多,当我们慢慢关上镜子,镜子里的美羊羊就会越来越多了。两面镜子你照我,我照你,照来照去越照越多,镜子真奇妙啊!

  四、出示万花筒,激发幼儿继续操作探索的兴趣。

  1. 这是什么?

  2. 这个万花筒是我们张昱皓小朋友和爷爷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时制作的。

  3. 请张昱皓介绍:这个万花筒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4. 三面镜子、四块玻璃片就能变化出成千上万个不一样的图案呢,这太奇妙了,下一次我们一起来拆拆、装装万花筒,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活动延伸:

  1. 将操作材料继续投放在活动室,引导幼儿继续操作探索。

  2. 和幼儿一起拆装万花筒,进一步感知光的无穷反射现象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5

  教学目的:探索使用各种方法使冰糖溶解得快些。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各种方法让冰糖溶解得快点。

  课前准备:冰糖,水(温水,热水)搅拌器(筷子,汤勺)玻璃杯,小锤子,干净布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猜想活动引入主题。

  1、教师出示冰糖,提出问题:

  T:上次活动小朋友得出冰糖比白糖溶解得慢,为什么它溶得慢呢?

  C:"因为冰糖是一块块的"

  "冰糖比白糖大"

  "冰糖硬硬的"

  "白糖是一粒粒小小的所以就溶解得快"

  ……

  T:小朋友想想用什

  么方法能让冰糖也溶得快起来呢?

  C:"把冰糖变得像白糖一样小就溶得快了"

  "对,把它打碎,变小小的"

  "我用热的水,冰糖就能很快的溶了,我妈妈就是这样做的"

  "还可以把冰糖水拿去煮,它就溶得快"

  ……

  2、小朋友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并把想出的方法和所用的工具画出来。

  二、幼儿分组实验,老师参与到实验中,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

  T:小朋友都想出用各种方法来让冰糖快些溶解,那到底行不行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分组实验,老师观察并记录幼儿实验的方法,工具,语言,步骤及记录,随机指导幼儿。

  三、幼儿互相交流,讲述实验的结果和方法。

  活动感想:溶解的主题很受小朋友的喜欢,因为实验中溶解的物体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变小,变细,消失,甚至会起泡泡,这引起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为了让幼儿更直接明了的观察到溶解的现象,实验选择透明的器皿,让幼儿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过程,并选择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对比强烈的材料进行实验。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动物睡觉科学教案(5篇)04-02

幼儿园中班动物睡觉科学教案集锦5篇04-02

幼儿园关于谷雨的科学教案03-29

幼儿园大班《植物的身体》科学教案04-01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动物怎样睡觉04-02

中班幼儿园评语08-17

小动物过冬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04-02

幼儿园中班评语【热门】02-13

【荐】幼儿园中班评语02-12

【推荐】幼儿园中班评语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