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幼儿园教案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通过跳脚印地毯活动,发展幼儿弹跳力,动作的协调性。
巩固垃圾分类的指示,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脚印地毯若干块,三个不同颜色并贴有标记的垃圾桶各两套。准备无机垃圾(易拉罐),有机垃圾(果皮、花生壳等),有害垃圾(废电池,一次性快餐盒等)。
幼儿已有初步的垃圾分类意识及分类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可乐罐操
幼儿扮小袋鼠,跟着教师袋鼠妈妈做可乐罐操(上肢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一个跟着一个练习跳脚印地毯。要求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跳着脚印地毯上的脚注练习。
2.游戏:小袋鼠捡垃圾。玩法:幼儿把发现的垃圾放入自己胸前的袋子里。
3.游戏:小袋鼠送垃圾。要求:知道三种不同颜色不同标记的分类垃圾箱。
了解三类垃圾的分类方法:跳着脚印路,将胸前袋子内的垃圾送到垃圾筒里。
过程:
(1)教师示范跳着脚注路送垃圾。(双脚跳-单脚跳分类放)
(2)请两只小袋鼠练习跳脚印送垃圾。(教师提醒要跳在脚注上)
(3)全体幼儿游戏。
4.比赛:幼儿分成两对。进行比赛。
5.要求动作敏捷,行动快,垃圾分类准确性。
6.结束部分:(公圆管理员出场)说:小袋鼠们真能干,把我们公圆地上捡起来,还把它们分类垃圾筒内,谢谢你们环保小袋鼠,为了表示感谢,我们要送你们每人一张废旧物品小制作展览的入场券。
环保小袋鼠跟着妈妈跳着脚印路到展览室参观。
幼儿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道物体有软硬的区别。
会用几种简单的方法分别物体软硬的程度。
通过对一些物品制成材料软硬的分析,培养对周围物体软硬程度进行分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几种方法分辨物体的软和硬。
教学难点:
感知软硬的相对性。
一、教学准备
准备桔子、苹果、山核桃、软硬不同的桔子,橡皮、泡沫塑料、木块、竹块和石块。
教学过程
1、认识物体的软硬
出示山核桃和苹果。
问:这是什么?你吃过山核桃和苹果吗?(吃过)问:当你第一口咬下山核桃和苹果时,感觉有什么不同?(山核桃硬,苹果软。)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软与硬的问题,出示课题《软与硬》
(2)学生取出自己带的山核桃、苹果和桔子,按软硬不同排一排。问:你是怎么排的?这说明他们的软硬一样吗?(不一样。板书:山核桃、桔子、苹果〈图片〉软硬不同)
问:苹果和山核桃比谁软谁硬?(山核桃硬,苹果软)再问:苹果和桔子比,谁软谁硬?(苹果硬,桔子软)反问:那么,苹果到底是软的还是硬的?(苹果跟桔子比是硬的,跟山核桃比是软的,所以我们说物体的软硬要有比较才能区别。)你还能举出其他软硬不同的物体吗?
出示两个软硬不同的桔子(用布袋包住),问:这两个口袋里有好东西,你知道他们的软硬一样吗?(不一样)你怎么知道的?谁有办法知道他们的软硬?(用手捏一捏)谁来试一试?告诉大家哪个软哪个硬?师:这两个都是桔子,我们说他们是同种物体,那么同种物体的软硬一样吗?(不一样)板书:同种物体〈图片〉软硬不同。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出示桃子,问:你吃过桃子吗?你能把整个桃子里里外外全吃下去吗?(不能)为什么?(外软里硬)苹果呢?(苹果核硬、柄硬、肉软)那么西瓜呢?(外硬里软)这说明什么?(板书: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软硬也有区别。)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2、怎样知道物体的软和硬?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一些物体的软与硬,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有哪些办法识别物体软硬?
(1)用手捏的方法。
出示面包和巧克力(用纸袋将其包住)师:这两只布袋里的东西谁软谁硬?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识别?(用手捏,教师板书:捏)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捏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软硬?捏一捏你的身上哪些物体是软的,那些物体是硬的?
用刻的方法。
分组活动1:取出竹片和木片,捏一捏,谁软谁硬?(无法区分软硬 )既然捏不出软硬那还有什么方法来识别呢?试一试看,学生实践、讨论后教师板书:用小刀刻。
分组活动2:取出泡木塑料和橡皮,问:你有什么办法识别他们的软硬?(用指甲刻、手捏)
(3)提问: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分辨物体的软硬吗?教师板书学生说到的方法,师:这么多方法你觉得哪些方法比较科学?
3、软硬不同的物体作用不同。
既然物体有软硬的区别,那么到底是软的物体好,还是硬的物体好?(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小结:各有各的用处。
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的真好,看!连红红的苹果都露出了笑脸。(出示苹果图片)红苹果说:“谁能回答出我提出问题,我就跟谁交朋友。”你们想跟苹果交朋友吗?(想)那我们来看看苹果问的问题好吗?
苹果1问: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
师:一个苹果跟小朋友交上了朋友,另一个苹果着急了,他也很想和小朋友交朋友,我们来看看他问的问题好不好?
苹果2问:比一比图上的物体谁最硬?找出来在括号里打“∨”(出示图片作业比较软硬)
板书设计:
不同种物体 (图片) 捏
同种物体 软硬不同 刻 指甲 小刀……
同一种物体 磨
软硬不同的物体:各有各的用处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弹珠滚画作品,感受各种粗细不同的`彩色线条交织在一起的美。
2、尝试用大小、光滑度不同的弹珠蘸上各种颜色进行滚画,探索弹珠滚画的墓本方法。
3、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进行想象和猜测,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准备:
1、有对偶然的形进行大胆想象和表达的经验。
2、弹珠滚画作品若干。
3、每组大小、光滑度不同的弹珠若干个,四个盘子(里面装有四种不同的颜料),四把小勺,A4大小的作业纸人手一张,成人鞋盒盖人手一个(将作业纸放人鞋盒中,弹珠滚动时不会滚出去)。
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弹珠滚画,感受各种彩色的线条交织在一起的美。
教师: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有哪些颜色?这么多颜色的线条在一起像什么呢?
2、探索弹珠滚画的印制方法。
(1)教师:猜猜,这么漂亮的画是怎么做出来的?
(2)教师:看看桌上有什么?这些弹珠一样吗?仔细看看有什么不同?除了弹珠还有什么?有哪些颜色?还有什么?
(3)教师:猜猜看,用这些东西怎么才能印出漂亮的画?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想换一种颜色怎么办?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先将作业纸放人盒盖内,再用小勺舀出颜料盘中的弹珠放入盒盖内,上下左右摇晃盒盖。想换另一种颜色时,将弹珠倒回颜色盘,用小勺在其他颜色的盘中舀弹珠。
3、尝试进行弹珠滚画活动。
教师:怎样让线条变得更长?怎样才能让画面变得好看?
4、作品评价。
教师:你的画像什么?你是怎么印画的?印画时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评析】
该活动中,教师给每组都提供了对比性很强的色彩,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不断感受色彩碰撞产生的变化,从而获取丰富的色彩经验。同时,纵横交织的彩色线条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园教案 篇4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冬天真冷(适合北方)
活动一:认知活动——冬天的风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来感受冬天的风,知道北风吹在身上很冷。
2、丰富词汇:寒冷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风车。
2、注意幼儿保暖,穿好外套。
活动过程
1、幼儿到室外没有阳光,有点风的地方感受冬天的风。
老师问:冬天的风吹在身上,吹在耳朵上,吹在脸上感到怎么样?(丰富词:寒冷)
2、每人一个风车,将风车举起让风吹,请小朋友看看风车怎样了?
3、小结:冬天到了,北风吹在身上很冷。小朋友要多锻炼,跑跑跳跳这样就会暖和起来。外出要穿外套,带好帽子,手套;屋子要关紧门窗,不让风钻进屋里,还可以开空调取暖。
活动二:认知活动——冬天的太阳
活动目标:
1、感受冬天的太阳,知道冬天的阳光晒在身上很暖和,让人感到很舒服。
2、丰富词:暖和
活动准备:选择有阳光的晴天。
活动过程:
1、找有阳光的地方,坐在阳光下晒太阳。
2、幼儿互相摸摸衣服、头发,说说太阳晒在身上有什么感觉?
3、小结:冬天的太阳晒在身上会感到很暖和,让人觉得很舒服。(丰富词:暖和)
4、欣赏儿歌“冬天的太阳”
附:儿歌
《冬天的太阳》
冬天的太阳,大家都喜欢。
小猴和小羊,快来晒太阳,晒得脸儿红彤彤,晒得身上暖洋洋。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听听、想想、议议、做做的过程中,感受树木与动物、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建立关心、爱护树木和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观察画面:茂盛的森林、被砍伐的树。
2、各种树的功用的照片、小纸片、记号笔。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1)观察画面一:这是一片怎样的树林,谁生活在这里?
(2)听散文:《树林和动物》,说说散文的内容。
(3)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天,小鹿、小猴、小鸟以及其他的动物都要搬迁到其他森林去生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4)幼儿联想、思考,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相互讨论。
2、讨论树木与动物及人类生存的相互关系。
(1)观察图二:树木都被人们砍掉了,动物们离开森林。
(2)讨论:人们为什么要砍掉树木呢?
(3)为什么树木砍掉以后,动物们就要离开森林呢?
3、了解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小组讨论:树木可以帮助我们些什么?并用简单的图画表示。
(2)小组用自己的图交流介绍。
(3)教师出示各种树的功能的照片给幼儿观赏,发现哪些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哪些是我们现在发现的。
4、思考怎样保护树木让小动物重新回到森林,设计《树木是我们的好朋友》宣传画。
幼儿园教案 篇6
要求:
1、学会与同伴分享故事的乐趣。
2、学习运用多种颜色来绘画,进一步感受颜色的美。
准备:变色龙模型,玩具车、恐龙涂案、蜡笔等
建议:
1、以神秘口吻引入,激发幼儿倾听故事兴趣。
2、借助教具,生动地讲述故事《贪吃的变色龙》,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3、提问:故事名称?故事中有什么?
4、引导幼儿说说变色龙吃了那些东西?身体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5、玩“恐龙变色”的游戏:
让幼儿自由选择两种以上的颜色给恐龙图案进行重叠涂染活动。
6、提要求:
(1)、任选两种颜色进行重叠涂染。
(2)、做到“三轻”,保持桌面整洁、干净。
7、幼儿自由涂染活动,师重点指导幼儿要在恐龙图案上重叠涂染。
8、幼儿互相交流、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浓。在孩子们的自由作画时间了,老师巡回指导,发现较好或有自己创意的孩子就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互相学习,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用具和游戏设计,整个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初浅的社会经验,体验了解他人的快乐。效果好。
幼儿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应充满信心,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
2.体验自己解决困难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童话故事(附后)的电脑课件。
2.立体环境:一棵大树、树洞、树桩(小树杆内有水)、草地、小河、平衡木。
3.材料:小石子、水箱(池塘)、铁钩、救生圈、磁铁、透明胶、树叶、塑料瓶子、竹棒、绳子、船、浮板、地板胶。
4.头饰:小熊、小猴、小鹿、小羊、啄木鸟各三个。
三、活动过程
1.借助童话故事,把幼儿引入一个充满问题的世界。
(1)在茂密的树木里,生活着许多动物。你猜,都有些什么动物呢?(激发幼儿的兴趣)
(2)有一天,小动物在树木里玩,你看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3)结合电脑课件,教师有表情地讲述童话故事,然后提问:树木里有什么动物?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2.鼓励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
(l)激发幼儿解决困难的信心。
如果你们遇到了像小动物那样的困难,你们能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它吗?请你们帮助小动物,你愿意帮助谁?
(2)幼儿分组讨论解决困难的方法。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激发探索兴趣。
2、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
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
3、小博士课件。
4、幼儿人手一份记录本和笔。
活动重难点:
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会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活动流程:
观察引趣→猜想实验→迁移运用
活动过程:
一、观察引趣
1、看一看,闻一闻,老师给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2、幼儿观察,教师指导。
3、幼儿讲述观察结果,知道实验材料名称,了解其外形特征。
二、猜想实验
(一)实验一:谁不见了
1、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谁会不见了?
(2)幼儿猜想并记录。
提出记录要求:选择两种符号,一种表示它不见了。另一种表示它还在。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对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都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记录本上,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随机指导。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4)小结:小朋友猜想的和实验出来的结果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只有动手做一做,我们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二)、实验二:谁能取出来
1、提出问题:放到水里的材料,还能取出来吗?(幼儿猜想,讲述。)
教师演示大表格让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2、提出实验要求:这里有许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现在你们就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你们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了。记录实验结果。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与同伴不同的看法。
5、教师演示PPT,展示大的记录表和孩子一起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6、提问
(1)你发现什么可以从水中取出来?什么不可以取出来?
(2)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
(3)为什么方糖和果珍取不出来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7、教师小结,帮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
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花生放进水中,沉下去了。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果珍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糖最后看不见了。象糖和果珍这种放进水中经过充分的搅拌之后,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放进水中不能取出的现象,有个好听的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进水中后花生还是花生,油还是油。我们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们取出来了。他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迁移运用
1、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2、演示课件引导幼儿思考。
活动延伸:
出示沙子、肥皂、泥土。
问:这些是什么?它们能溶解在水中吗?
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活动反思:
采用个别引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样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溶解的秘密, 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不足之处:
1、很多幼儿活动中多以听和记录为主,很少主动提出问题。
2、由于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
小百科: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精选幼儿园教案汇总八篇】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总八篇04-01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总九篇03-30
精选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汇总7篇03-29
精选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汇总七篇04-04
【精选】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模板汇总9篇04-04
精选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模板汇总九篇04-04
精选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模板汇总五篇04-04
【精选】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模板汇总八篇04-04
【精选】幼儿园社会教案模板汇总6篇04-04
【精选】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模板汇总六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