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幼儿园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头人幼儿园中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头人幼儿园中班教案1
活动目的
训练大肢体动作。
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宽阔的游戏空间。
活动过程
1、找个宽阔的游戏空间,让孩子尽情地跑动。
2、当你喊出“一、二、三,逃跑”时,孩子必须尽快跑开并远离你。
3、当你喊出“一二三,木头人”时,孩子必须即刻停止一切动作,并完整保持住那一瞬间的姿态。
4、在、重复第二个和第三个步骤,直到孩子不想再玩为止。
活动提示
1、试着喊出其他口号,如“跳跃”、“跳舞”、“走路”、“爬行”等等。
2、保证游戏空间没有任何障碍物,以免孩子因为跑动而不小心撞伤身体或撞坏东西。
教学反思:
整个游戏比较简单,主要以学习儿歌和遵守游戏规则两项基本任务,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通过活动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经验。第一点,维持纪律的技巧。活动中有小朋友不听指令,独自玩乐。发出很嘈杂的声音。这时候我指着吵闹的小朋友叫他们不要再吵闹,可效果不是很明显。
小百科:木头人这种游戏考究令行静止的能力。这种"木头人"的游戏,就是几个小孩子围在一起,嘴里念念有词:"三三四四,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然后摆个姿势就不动了,谁能坚持住到最后谁就是胜者。虽然自己从来没有胜利过,却总是乐此不疲。
木头人幼儿园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这个活动的目标体现了听说游戏的主要目标:帮助幼儿发准难发的音和易混淆的音,听懂并理解游戏规则,提高控制自己的动作及语言反应的能力。目标较全面,也较具体,且目标的难度适中,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准备
拉线木偶玩具一个(或用纸板制成的活动拉线木偶人)。
(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若没有活动木偶,也可以采用手偶教具代替。)
活动过程
1.示木偶人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接着,教师边操作木偶拉线,边念儿歌,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教师可以这样说:“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上”“三”。
(活动开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创设游戏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此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可以为以后顺利开展游戏奠定基础。)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儿歌做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将手伸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然后边拍同伴的手心边说:“一、二、三。游戏结束。
(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
3.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
(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安排幼儿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附游戏儿歌:
山上有个木头人
山,山,山,
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
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启发幼儿想象,进行简单的听指令仿编游戏儿歌的活动。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如“除了木头人,你还看见过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吗?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人呢?”引导幼儿说出“铁皮人”“石头人”“稻草人”等。
游戏时,幼儿必须听指令改编游戏儿歌,如发令人说“稻草人”,幼儿就念“山上有个稻草人”的游戏儿歌。
(建议此活动可安排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幼儿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发音练习和训练各种能力。
在幼儿较熟练地开展上述游戏的基础上,组织安排幼儿进行简单地仿编游戏儿歌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培养幼儿听说应变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仿编能力。)
木头人幼儿园中班教案3
游戏目标:
1、练习听指令做动作及自我控制能力。
2、学会民间游戏《熊和木头人》,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游戏准备:
1、知识经验:熟悉游戏《熊和木头人》。
2、环境创设:户外、室内活动场地均可。
游戏过程:
一、引出游戏内容,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教师引入:“小朋友们知道木头人是什么样子的吗?”“木头人会动吗?”
“木头人不能做什么?”
二、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玩法
1、幼儿按秩序站好
2、教师讲解玩法:
(1)教师扮演熊,幼儿扮演木头人,按秩序站好。当教师往前走的时候,幼儿也跟着走,可以学动物,摆出各种造型。教师一边走在队伍前,一边喊“熊和木头人”,口令结束时突然回头,这个时侯幼儿不能动,无论原来是什么姿势,都应该保持静止状态。如果被教师发现有人动了,就要退出游戏,在旁边观看。
教师提问:“说完口令后,小朋友们要怎么做?”
教师提问:“如果木头人说话、笑或者动了,要怎么做?”
(2)请个别幼儿和教师一起示范
三、幼儿进行游戏,教师讲评指导
1、游戏第一遍,教师在前面慢慢地走,幼儿在后面慢慢地跟,摆出造型。
2、游戏第二遍,教师在前面加速地跑,幼儿在后面跟着小跑,摆出造型,在第一轮活动的基础上,加快速度。
四、讲评游戏情况
游戏重难点:
1、游戏中,教师要多表扬坚持时间较长的幼儿,鼓励幼儿按指令及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为提高幼儿兴趣,可在念完最后一个字时,教师做一个动作,如:“平衡”状、“小猴”状等,幼儿迅速学祥并静止,学错动作或走动者为输。
声音不够大,排队秩序混乱,
环节可以更加丰富一点,更加深入,如熊去抓木头人,木头人同伴来营救等。
木头人幼儿园中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4.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拉线木偶玩具一个(或用纸板制成的活动拉线木偶人)。
(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若没有活动木偶,也可以采用手偶教具代替。)
活动过程:
1.示木偶人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接着,教师边操作木偶拉线,边念儿歌,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教师可以这样说:"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上""三"。
(活动开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创设游戏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此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可以为以后顺利开展游戏奠定基础。)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儿歌做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将手伸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然后边拍同伴的手心边说:"一、二、三。游戏结束。
(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
3.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
(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安排幼儿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附游戏儿歌:
山上有个木头人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山上有个木头人》课后反思:
我在上《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一语言课时,边游戏边学儿歌。教案上的活动准备是一个木偶人,因为时间关系我改用纸人,把纸人的手穿上线,让孩子对木偶人有个简单的印象。活动过程是先让木偶人玩一遍游戏引起孩子注意,然后以会念儿歌做为小孩玩游戏的要求。但是我发现一个木偶人怎样能完成一个游戏,所以我采用三个纸人做木头人。在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把儿歌说下来,基本达到活动目标。
一、较好的地方有:
1、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
当活动到小朋友与老师做游戏时,小朋友都很兴奋,仔细听老师讲游戏规则,然后边念儿歌边游戏。
2、教具充分发挥特长,让幼儿感受一种不常见的“上课小帮手”。
在出示图片时,幼儿反应一般,但在用线控制纸人时小孩子反应很激动,
意力很集中,都仔细观察木偶人的一举一动。跟着木偶人一起念儿歌。
3、以游戏作为引导,小孩子在学儿歌时很开心,表现的也很积极,一节课下来,一部分孩子基本上学会了儿歌也学会了如何玩刚学的新游戏。活动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二、需改进的地方:
1、孩子的反应预想的跟现实不一样
我预想这个“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全班孩子都因很喜欢,在做游戏时会很积极,反应很强烈,结果上下来发现只有平时好动,上课很认真的一部分孩子在做这个游戏时很积极,还有一部分孩子好像没听懂我说的话,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一节课下来把儿歌学会了可游戏没有掌握好,这种情况还是头一次。
2、在语言上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
我在讲解游戏过程中,锁碎的语言有点过多,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有些一般的孩子没听懂我说的要求,一时反应不过来。在玩游戏时,当我讲到不准说话不许动时,仍与孩子在嘻嘻哈哈,动来动去,在对输的小朋友进行惩罚时,孩子好像处在云里雾里的状况,不管是有些小朋友对游戏不敢兴趣还是不会玩,总之好像给人一种没听懂的感觉。在讲故事时语言还不够生动自然,不能引起所有孩子的兴趣。
3、时间把握不好
一节课是20分钟,我在上课流程中有点急,在上课和与孩子互动时,时间安排的不够妥当,在活动过程中不够自然,随意。往后,我上课还要多放轻松,时间上因安排合理,学会巧用一节课同时把一节课的活动目标都达到。
4、对孩子了解不深,尽快加深与孩子间的感情.
在活动过程中,一些上课不听只顾个跟其他小朋友玩和内向的孩子对我置之不理,即使用眼睛看着他们,他们仍做他们自己的事,而且不能跟上我上课的节奏。我想与我对他们了解不深有着必要的关系,我还要尽快了解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与行为习惯。
小百科:木头,汉语词语之一,意思是砍伐后的树木的统称。木头为林业主产物,对于人类生活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木材不同的性质特征,人们将它们用于不同途径。
【木头人幼儿园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教案《大树》04-14
幼儿园中班教案《脸》04-13
幼儿园中班教案《鹅》04-12
幼儿园中班《小鸡》教案04-12
幼儿园中班教案《乌龟》04-12
幼儿园中班《贺卡》教案04-12
幼儿园中班教案《彩色》04-12
幼儿园中班教案《孔雀》04-12
幼儿园中班教案《爱心》04-12
幼儿园中班教案《梦》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