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声音幼儿园教案

时间:2024-07-25 19:00:21 秀凤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声音幼儿园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音幼儿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幼儿园教案(通用10篇)

  声音幼儿园教案 1

  主题生成: 幼儿近段时间经常大声说话,使用工具不会轻拿轻放,弄出很大的噪音,为了让幼儿有一个良好、安静的生活、学习环境,我们就进行了声音的主题活动,与幼儿一起探讨声音的利与弊。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初步知道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

  2、了解声音的作用及噪音对人类、自然界的祸害,初步懂得减少噪音的方法。

  活动一:寻找声音

  1、 谈话:我听到的声音

  幼儿的话:

  “我听到火车呜呜的声音”、

  “我听到汽车笛笛的声音”、

  “我听到冰箱发出的声音”

  “我听过老虎的叫声”

  “我听到打雷的声音”

  “我听过高山流水的声音”

  “我听过下雨的声音,滴答滴答,哗啦哗啦”

  2、绘画:我听到的声音

  活动二: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通过图片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耳朵的结构,从而了解到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活动三:实验探讨

  1、 怎么会有声音?

  (1)提供多样的材料让幼儿在实验中探索声音产生的原理-物体震动就会产生声音,不同的物体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提供记录材料让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让幼儿讲述记录结果。

  2、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从而知道不同的材料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3、怎样减少噪音

  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使幼儿知道减少噪音的方法。

  活动四:分享-声音的秘密

  1、统计: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声音的'了解。

  2、游戏: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声音的了解。

  3、展示幼儿设计的作品:净化(减少)声音器

  主题小结:

  通过主题探讨活动,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声音对我们的利与弊,都会说出保护我们耳朵,保持环境安静的方法与措施;日常生活中幼儿也能注意降低自己说话的音量,轻拿轻放的习惯也正在慢慢形成,整个生活学习环境也比主题活动前有了较大的改观。

  声音幼儿园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

  2、知道骨传声。

  3、了解双耳效应。

  二、教材分析

  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

  二、引入新课

  声波进入人耳后,经过哪条途径,最后感觉到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

  1、人耳的构造

  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

  大脑

  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

  2、骨传声

  “想想做做”:

  (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3)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分析得出:骨头能传声。

  失去听觉的人能靠骨传导来听到声音。

  介绍贝多芬的故事。

  3、双耳效应

  由学生自习完成。

  利用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来确定声音的位置。

  四、作业布置

  指导书第7页。

  五、课后体会

  声音幼儿园教案 3

  课题

  第一章:声现象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目标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学习重点

  人耳的构造;

  骨传声和空气传声

  学习难点

  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具与媒体视频资料,音叉,教学程序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复习提问: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吗?

  3、声音是借助于什么向外传声的?

  4、传声介质有哪些?真空能不能传声?

  引入新课:老师的讲课声大家都能听到,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你能听到我的讲课声呢?它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1、要有声源;

  2、要有传声介质;

  3、人耳能感受声音。前两个我们上节课已经讨论过了,这节课我们通过对人耳朵的学习,认识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2、猜想与假设:大家猜想一样,人耳要想能感受声波的振动,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

  上节课我们知道,声音在传播时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声波本身就携带着大量的声音信息,这些信息要能被我们所感受,人耳中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呢?让同学们每人吹一个气球,双手捧起,然后老师在讲台前用较低沉的声音大声说话,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总结:人耳中要有一个能接收声音的“膜”。

  3、老师通过幻灯片讲解人耳的结构,及声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

  并板书如下内容:

  外界的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

  4、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引起的耳聋叫神经性耳聋,它不易治愈;如果耳聋是由非神经性引起的,而只是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耳膜损坏),叫做非神经性耳聋,它是比较容易治疗的。

  介绍贝多芬的耳聋就是非神经性耳聋,他是通过骨传导听声音的,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创做出了大量的乐曲。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聋哑人的良好思想品质。

  5、尝试用骨传导听声音

  方法1、用音叉听声音

  (1)将敲响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尾部用嘴咬住,看能否听到声音,并比较一下,声音有什么不同。

  方法2、用笔杆听声音

  (1)先咬住笔杆的一端,用手指弹击他的另一端,感受声音的大小。

  (2)将牙松开,仍用指弹击笔杆的'另一端,这时再感受声音,两次的声音一样吗?

  方法3、用录音机录下一个学生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学生的一段说话声,然后再放出来,让全班同学听,问这位学生:你自己感到录音机里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了吗?然后再问全体学生:这是他平时的声音吗?

  这位学生认为录音机里的声音与自己平时的感受会有很大的差别,而其他同学则认为这就是他平时的声音,这说明这位同学自己听到的声音有骨传导的成分,而通过录音机录下的声音和其他同学听他平时的说话声就只有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了,所以他们听起来是有差别的。

  6、双耳效应

  由于声音传到人的两只耳朵时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有时会有不同,人们通过这种微小的差异就能判断出声源的方向及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

  观看录像(双耳效应)。

  7、双耳效应的小游戏

  根据录像中的介绍,我们也做个小游戏。让一位同学的一只耳朵堵上,只用一只听声音,并且合上眼,找一位同学要他的旁边拍手,看这位同学对声源的感觉如何。

  如果把堵上的耳朵再放开,用两只耳朵听声音,看他对声源的感觉有什么变化。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

  老师与学生一起得出这三条结论

  学生可能有难以解决的表情

  感到气球振动

  学生回答

  学生举例

  学生做实验,加以感受

  学生感受

  学生感受

  学生观看

  学生操作

  复习巩固

  贴近学生的生活

  人耳的结构我们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得出

  低成本实验

  多媒体辅助,增强效果

  兴趣是通过活动培养出来的,用贝多芬的故事来激励学生

  通过低成本实验,让所有学生参与,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教室里小,该实验不易操作,通过录像可以感知生活中的这种现象

  课堂小结

  这节课把声现象与人听声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人耳的构造,分析了人听声音的过程,引出了耳聋的原因,使人们增强了对残疾人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贝多芬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本上的双耳效应则让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更紧密了。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人耳的结构

  二、人耳听声音的过程:外界的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

  三、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四、双耳效应

  课后反思

  1、这节课内容少,要多通过增加些学生的亲身活动,既能提高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提倡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对他们进行物理其实就在身边的教育;提倡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声音幼儿园教案 4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2、在玩玩、摇摇瓶子过程中,发现声音的轻响。

  3、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装瓶子布袋(套在椅子上)

  教学重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宝宝们,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听咱们上课,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客人老师是来找耳朵最灵的宝宝的,那我们来比一比好不好?你听!(播放宝宝笑声)这是什么声音啊?(笑声)谁的笑声啊,大人的还是宝宝的笑声?(小宝宝)看看是不是小宝宝的笑声。(出示小宝宝图)你们猜对了,真棒!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做梦发出来的笑声。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来叫醒这个小宝宝,你听听是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的?(播放公鸡叫声音,幼儿:大公鸡!)大公鸡怎么叫的?(喔喔喔喔)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大公鸡,(出示大公鸡图)哇!你们又说对了!拍拍手表扬自己。那除了公鸡会叫宝宝起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叫呢?(小狗,小猫等)小狗怎么叫的?(幼儿模仿)会叫的动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妈妈可以请许多小动物来叫小宝宝对吗?宝宝被叫醒了,(播放洗手声音)咦!宝宝现在在干什么?(洗手)洗手的时候会有什么声音啊?(哗啦啦)洗完脸刷好牙吃完早饭,宝宝该上幼儿园了,宝宝坐着爸爸的汽车(出示汽车图)上学了,汽车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嘀嘀嘀、嘟嘟嘟嘟)

  (二)让空瓶子发出声音(教师事先准备3个瓶子:空瓶子、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装满黄豆的瓶子)

  1、终于,宝宝来到了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了,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出示空瓶子)看看你们的椅子下面,把口香糖瓶子拿出来玩玩,瓶子有声音吗?(没有)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幼儿讨论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附儿歌:拍拍拍,瓶子有声音,碰碰碰,瓶子有声音。老师有一种办法和你们不一样,我摇摇瓶子就会有声音,(出示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摇一摇)问,你得瓶子也摇一摇有声音吗?启发幼儿瓶子是因为装了东西而发出的声音(教师倒出黄豆证实)。

  小结:瓶子碰碰某个地方就能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宝宝也想让你们的瓶子也发出好听的声音是吗?(是)老师在装豆子是还会念儿歌呢,你听:瓶子宝宝,嘴巴张开,吃点黄豆,嘴巴闭紧,有声音啰!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集体操作装黄豆。

  瓶子宝宝有声音了吗?有的.宝宝赶紧坐过来,我要请小朋友来表演节目啦!谁的瓶子宝宝保护好了我就请谁来,(引导幼儿专注较教师讲解)请一个幼儿上来与教师一同表演摇瓶子,提问,我们的瓶子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响声大一个响声小)怎么回事?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4、摇瓶子游戏《大鼓和小鼓》

  知道了瓶子宝宝的这个秘密,我们一起来表演大大的声音和小小的声音好吗?(伴奏:我是一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我是一只小鼓,我的声音很小,咚咚咚↑可进行两次)教师故意边唱歌边用一个装满黄豆(或两颗)的瓶子(透明),用力摇,瓶子没声音(是小小的声音),咦!怎么回事呀?瓶子宝宝还有秘密呢?跟刘老师再去找一找它的秘密好吗?

  5、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6、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边说儿歌。

  7、活动延伸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看看谁的耳朵最灵了,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呢?谁的笑声,是大人还是小孩的呢?看看是不是小宝宝的笑声?

  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来叫醒这个小宝宝,你听听是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的?大公鸡怎么叫的?(喔喔喔喔)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大公鸡,(出示大公鸡图)那除了公鸡会叫宝宝起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叫呢?(小狗,小猫等)小狗怎么叫的?(幼儿模仿)会叫的动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妈妈可以请许多小动物来叫小宝宝对吗……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声音幼儿园教案 5

  活动目标:

  1、喜欢童话故事,体验给别人带来快乐时的愉悦心情。

  2、能根据故事环节大胆地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声音。

  3、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最好听的声音》。

  2、小动物图片:鸟、猫、狗、羊、公鸡、马。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幼儿观察教学挂图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猜猜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从开始到“老公公再也不觉得自己孤零零了,他很高兴”),并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老公公是怎样快乐起来的?可是,如果老公公天天听小鸟、小猫的'叫声,日子久了听腻了怎么办?

  (2)鼓励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并提问:“小鸟想出什么办法让老公公更快乐?”。

  (4)师幼小结。

  3、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边指图边完整地讲述故事。

  (3)集体讨论:小动物们快乐吗?为什么?请幼儿模仿故事里小动物快乐时的叫声和表情。

  (2)教师小结:帮助和关心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4、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1)教师参与表演,引导幼儿完整表演。

  (2)幼儿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自由创编故事,组织“讲故事”比赛。

  声音幼儿园教案 6

  活动目标

  1、利用钢尺、橡皮筋、鼓、锣等,探索如何使它们发出声音。

  2、初步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重点: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通过观察理解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材料准备

  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钢尺、橡皮筋、鼓、锣、水、水槽。

  指导要点

  1、建议5~6人一组进行探索,每人重复试验3~4次。

  2、拨动钢尺时要避免尺子与桌子发生碰撞。

  实施步骤

  1、探索用什么方法使钢尺、橡皮筋、鼓等发出声音。

  2、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用力按压锣、鼓,锣、鼓并不发声;轻轻击打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2)观察发现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3)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4)用力敲击鼓面和轻轻敲击鼓面,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呢?用力和轻轻的拨动钢尺与橡皮筋试试看,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又是为什么呢?

  3、交流我们的想法。

  4、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用手去触摸击打过的音叉又有什么感觉呢?

  5、交流我们自己的想法。

  6、想一想:为什么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我们能观察到声音的这些变化吗?

  声音幼儿园教案 7

  活动名称:

  奇妙的声音

  活动目标:

  1、指导耳朵能辨别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2、喜欢听好听的声音

  3、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的.录音、各种乐器、药盒、皮筋、酸奶瓶、豆、玉米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区分各种声音

  教师:“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猜一猜,这是什么?(幼儿猜出是耳朵)耳朵有什么用呢?

  幼儿:“耳朵能听见声音。”“没有耳朵,什么声音也听不见”

  教师:听一听,这是些什么声音?(唱歌、电话、下雨、鸡鸣、咳嗽、拍手等声音)

  除了这些声音,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如果世界上什么声音都没有,会怎么样?

  (幼儿“如果没有声音,说话只能比划”“汽车没有声音,会把人撞死的”“上课没有声音怎么听课呀?”“没有声音,乐器也不响了。”)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人们生活离不开声音,但有时候也需要安静

  教师:(请幼儿玩乐器,每人一件,自由敲打,相互交换)你用什么办法让乐器发出了声音?

  教师小结:许多东西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体验声音的组成

  教师:(请幼儿停止一切活动)嘘!怎么没有声音了?一会有声一会又没声,这是怎么回事?

  声音是怎样来的?请大家来试一试,请伸出你的手,轻轻地把手放到喉咙上,我们一起来说儿歌“洗手”刚刚说儿歌的时候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不论什么东西,震动了才能发出声音,不动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声音,都是耳朵帮助我们听到的,那小朋友说一说怎样保护耳朵?(不随便挖耳朵,声音大时要张开嘴或捂上耳朵,不要把东西放进耳朵里)

  三、小制作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许多东西,请小朋友做一个琴和沙锤,让我们一起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来演奏歌曲吧!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院子里、路上、家里听一听还有什么声音。

  声音幼儿园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

  (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

  (2)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2、能力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

  (2)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观察到物理现象;

  (3)培养学生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及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

  (2)通过对次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分析,加强学生的社会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暴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后的片断。

  猜一猜:

  (1)火山、地震暴发之前,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2)它们是通过途径获得这种信息?人类为什么不能?

  学生讨论回答:

  ①有特殊的感觉,有奇特的声音……

  ②动物比人具有某些特殊的功能……

  通过讨论、交流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

  师: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右手在空中快速来回摆动,我们能观察到手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出声音,但你不能不能听到你手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设问:在实际生活中,象这样的现象还有没有?。

  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生物去寻找

  师点评引导: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

  多媒体播放:蜜蜂、蝴蝶在花上飞舞。

  师:人能听见蜜蜂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能不能听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学生讨论:各自发表看法。

  教师:点评回答情况。

  (屏幕显示下列内容,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长声波叫做超声波;

  (3)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4)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表。

  (教材P20表格内容,再添上蜜蜂和蝴蝶的声音频率范围)

  过渡:

  与耳听声音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看一看:

  用多媒体播放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动脑思考:

  (1)教材中五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

  生:共同讨论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总评总结。

  设问:(2)实际生活中超声波的作用还有哪些?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发表看法。

  教师:点评回答情况。

  (三)次声波。

  播放《犬笛》片段:

  驯犬员一吹犬笛,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并立刻奔向驯犬员所在的地方……

  设问:

  ①影片中的犬笛发出的是一种什么声波?为什么能穿越高山、森林,传得很远很远?

  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声音潜伏在我们身边?

  人耳能不能听见?

  学生分组讨论:

  引出结论:

  (1)铁笛发出的是次声波,频率在20HZ以下,它能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很远,而且无孔不入。

  (2)火山爆发、地震、核爆炸都产生相伴随的次声波。乘坐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时感觉疲倦,这也是因为它们摆动产生了次声波的缘故,所以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过渡:对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用于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的监测和预报。

  例如:根据大气核爆炸产生的强大的次声波,我们可以侦察到哪个国家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进行了多大能量的核爆炸。

  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请同不们课后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写出相应的调查总结报告。

  四、当堂巩固。

  1、人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约为85——1100HZ,查阅资料,收集蝙蝠、海豚、狗、猫以及其它你感举趣的动物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并与同学们交流。

  2、除了歌唱家、音乐家之外,还有哪些人的工作与声有关?把这些工作列出来。

  五、作业布置。

  1、课本P221

  2、课外探研:蝙蝠、海豚、鲸如何利用超声波捕捉食物、定位、导航?

  六、板书设计。

  人耳听视的声音

  1、人耳听觉的频率的范围。

  2、超声波。

  (1)超声波特点。

  (2)超声波的应用。

  3、次声波。

  (1)次声波的危害。

  (2)次声波的利用。

  声音幼儿园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事例以及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产生和传播条件。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意识。

  教学重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音叉,小锤,烧杯,水

  教学过程

  引入:

  列举声音无处不在,饱含信息,凸显声音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各组派代表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

  指出发声体,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并举例说明。

  演示发声音叉溅起水花,介绍转换法。

  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发出声音的.物体称为声源。

  思考讨论,回答

  熟悉物理的探究方法,了解实验方法的使用。

  声音的传播:提问:声音的传播需要条件吗?讲述宇航员对话方式,问声音在什么环境中传播?还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举例说明。

  小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阅读课本,了解耳朵构造,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

  学生观察思考

  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阅读课本,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1、提问:在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几声敲击声?

  2、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根据什么来计时?相差多少?

  思考

  感受物理是有用的。

  板书设计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2)v固v液v气。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空气中v声=340m/s。

  课后总结

  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在此前往往关注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状态。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想突破难点,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认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后,再次提供音叉,让学生设计实验,用视觉看到物体的振动。这样处理,使探究“振动”的内涵由易到难,由显到隐,由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逐步丰富概念外延。思维的顺应和激活,实现了教学的“层递性”。

  声音幼儿园教案 10

  活动目标:

  1、了解声音的产生,能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

  2、通过讨论声音的作用,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具有一定的做实验记录的能力。

  2、实物准备:录像机、大音响、ppt课件、大鼓、砂纸(人手一份),豆子、棉花、玻璃杯和筷子(每组三个)、水(四量杯)、毛巾(若干)、水彩笔(四支)。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ppt,用闯关的方法让幼儿猜测三种声音:打雷声、心跳声、木门的声音,从而引出“声音”这一主题。

  2、讨论: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声音,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猜想)

  二、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物体震动产生声音。

  1、敲打撒满豆子的鼓面,请幼儿观察,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小结:物体相碰撞产生震动,就发出声音了。

  2、请幼儿尝试用砂纸发出声音,感受其震动,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小结:物体相互摩擦产生震动,就发出声音了。

  3、讨论:这两次实验发现声音产生的共同点。

  总结:物体震动会发出声音。

  4、延伸:如果不想让物体发出声音,那么就是物体停止震动。

  三、请幼儿自由的选择材料,从而探索声音的不同。

  1、出示三个水杯,猜想:如何做到分别敲击三个水杯,如何让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

  2、幼儿动手实验验证,找出实验中发现的规律,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内。

  3、每组幼儿派一名代表说出小组实验的.结果。(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

  4、延伸:说出听音乐时和听噪音时的感受,让幼儿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引导幼儿平时要轻声说话、玩玩具等,不要制造噪音。

  四、讨论声音的作用,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1、讨论:生活中声音还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2、观看ppt,初步了解声音的以下作用:

  (1)辨析熟悉的人。

  (2)挑西瓜。

  (3)用听诊器看病。

  3、请幼儿回家搜集相关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活动一定要让幼儿有提升、有发展,带给孩子们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力,拓宽了幼儿视野,提升了科学探究的素养,为幼儿今后科学探究精神的树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声音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声音的幼儿园教案03-07

幼儿园教案:夏天的声音08-26

幼儿园《寻找声音》教案03-10

幼儿园教案:有趣的声音03-03

幼儿园教案《罐子的声音》03-07

夏天的声音幼儿园教案03-06

幼儿园大班教案《声音》04-10

幼儿园听声音教案01-13

幼儿园教案《声音的舞会》03-26

幼儿园声音的联想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