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咏华山》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10 18:39:16 一年级 我要投稿

苏教版《咏华山》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咏华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咏华山》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识不写的有4个。认识1个偏旁(门字框)。理解本课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背诵古诗。

  3、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投影片,大黑板上画上背景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齐读)24、yong咏华hua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提出疑问:咏是什么意思?华山在哪里,有多高呢?

  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谁在用诗赞美华山?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写出咏华山的好诗?

  这个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几岁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正音。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读生字,纠正字音。

  2、出示:(除生字外都注上音节)

  登华山艰难爬上山顶没着山路吟诵情不自禁

  远远近近寇准古时候朵朵白云连连称赞山腰间

  a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b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4、标自然段序号。

  5、分段指名读,评读:他是否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刚才,小朋友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些问题。

  1、华山在哪里?

  师介绍:华山在我国陕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华山真(高啊)!

  2、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生交流)师述:咏华山就是吟诗赞美华山。

  3、谁在吟诗赞美华山?(寇准)

  寇准是什么时候的人?当时几岁?(生交流)

  师述:寇准是北宋时候的人,家乡在陕西省渭南。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当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4、课文讲的是寇准七岁时的什么事?(生交流)

  齐读第一自然段。

  5、寇准写了一首什么诗?(生交流)

  师引导学生看投影片:寇准和先生艰难地爬上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师:我们一起跟着他们爬上山顶,那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太阳离我们那么远,爬上山顶却觉得--(近了),在山下看白云觉得那么高,现在却只在--(山腰间)。华山真--(高啊)!华山如此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出来。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6、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是华山的雄伟壮丽感染了他。)(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

  7、听配乐录音课文。齐读课文。

  8、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四、学写生字

  看书,在田字格中找出独体字读一读:与、更

  1、看书在田字格里找出上下结构的字读一读:岁、华、齐、首。

  2、学习部首:山(山字头)、文(文字头)。

  怎样记四个上下结构的字?(指名分析字形)

  3、看书上笔顺书空,书上描红一遍。

  4、逐个分析怎么写好?(说说主要写好哪几个笔画,如起笔、走之儿、门字框)

  范写,生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5、学生再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读题。

  2、师生接说:课文主要写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这个小孩儿名叫--寇准,那年--才七岁。

  3、过渡: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跟着他们一起登华山,细细领略华山的雄伟高大。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

  1、师:(指黑板上背景图)我们到了华山脚下,眼前的就是华山,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师:华山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自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哪个词语说明登华山非常不容易。(生找出艰难)

  艰难懂吗?(困难,很难)

  读第1句时,读出因为华山高峻而十分难爬。(自由读、指读、齐读)。

  3、登上山顶后,看到了周围的景物,又有什么感觉?往下读课文,啊!白云。

  生答板书:高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1)自已读,体会一下。

  (2)这时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

  表示爬上山顶后什么心情?(惊讶、惊叹、激动)

  (3)范读,生注意师的表情。

  自己读,指名读,做出表情。

  4、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1)看图指名说:你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有什么感觉?

  (2)书上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很高找出来读一读?

  (3)出示第1句: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A男读

  B指名上台指出蓝天、远山、近山

  远远近近:写出了山的不同位置,不同距离,有远有近,也写出了山的多。

  这些山看上去怎么样(那么低,那么小),哪座山最高?(华山)

  C除了意思是:只有()在我们的(),()都在我们的(),周围没有哪一座山能和华山()。

  指3个说自由说师:华山真高啊!

  D再读上一句话:指2(评读:读出了华山高),齐读。

  (4)出示第2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指读

  b、看图: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太阳),我们平时看太阳感觉那么(远),站在华山顶上看太阳是

  那么(近),山腰间飘着一朵又一朵(白云)。指名指出山腰间?我们平时看到白云总是高高地飘在蓝天上,现在只到华山的山腰间。对太阳和白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c、填空;一抬头,太阳()。一回头,看到()。(指3,齐)。

  d、读出来

  (5)读两句话(书上)

  a、师生接读

  b、指2,齐

  (6)看板书练背。

  5、我们站在华山顶上,感觉到华山如此雄伟、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简直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起来。

  请小朋友往下读课文。齐读。

  (1)出示:情不自禁什么样的感情不有控制?(情不自禁是指自己的感情自己不能控制。)

  (2)听老师吟诵这首诗。指名吟诵。

  (3)出示图、听诗意、生读诗。(出示有关诗句,有意颠倒排列诗句。)

  a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周围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只有天在上

  b没有一座山能和华山一样高。--更无山与齐

  找一找哪个字说一样高?(齐)

  c一抬头,太阳离我们很近很近。--举头红日近

  哪个字表示抬起的意思?(举)没有?(无)

  d回过头来,看到白云很低,只在山腰间。--回首白云低

  哪个字是头的意思?

  (4)这首诗有问题吗,谁来纠正?(学生按顺序排列诗句)

  (5)做动作朗读诗,体会诗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6、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孩子的先生听了--连连称赞真是一首好诗!大家竖起大拇指一同来称?quot;好诗!好诗!一个刚七岁的孩子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么好的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读书时边读边起,用心体会。我们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少壮不努力--(齐说)老大徒伤悲,我今方少年,理当展翅飞。)

  7、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自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加动作)。

  8、表演、朗读第二段。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现在要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小孩,做动作吟育古诗,谁有这个本领。老师表演先生。其他的话由全体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爬山的艰难,想象爬上山顶后的感觉。

  (二)小结:今天,我们去登了华山,还学会了一首写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

  请小朋友完整读课文,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三、学写生字

  1、在书上田字格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顶、除、沿

  2、学页字旁。

  3、怎么记?分析结构,偏旁。

  4、看笔顺图,指说书空

  5、范写讲解关键笔画的写法。

  6、学生描1、仿1、临1。

  7、教师根据巡视情况评析。

  8、学生继续练写、教师巡视。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卡片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3、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5、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自由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生字引入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四、质疑

  五、小结

  形式:开火车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7、吟诵诗句。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指名读。

  (3)小结。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齐读四、五句。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指名读古诗。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指导朗读。

  (7)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朗读训练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同桌互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四.

  练习

  1.口头扩词。

  顶( )( )( )齐( )( )( )

  2.写笔顺。

  与

  华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去过紫金山吗?今天,老师想再带领大家来认识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华山”。(板书,齐读)这个“华”字是个多音字。(板书)

  2、你们去过华山吗?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图片,简要介绍)华山在我国的陕西省,它又高又险,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登华山的路只有一条,而且曲折难走。

  3、古时候,7岁的寇准登上了华山,还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做“咏华山”。(板书,齐读)这首诗,大家都会读吗?试一试吧!(齐诵古诗)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分行带读

  3、再次自读课文 ,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二)分段学习

  1、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高、美丽等等)板书:高

  2、是呀!课件出示:华山真高。(指名读)

  3、华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们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说,要5座紫金山加起来才能和华山相比。或者说,要600多层楼才有华山那么高。课件出示:华山真高哇!(再指名读)

  4、华山这么高,爬到山顶容易吗?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读一读?(理解“艰难”)。(指名读词、句子)

  5、虽然难爬,但华山顶上却是别有一番景色,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配乐范读三、四两句,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6、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蓝天、山、太阳、白云)

  7、自由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想蓝天、山、太阳、白云在哪儿?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8、(指名读,指名说它们的位置)相机在黑板上画上简笔画:在头上、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

  9、看到的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可以做动作)

  10、你们读得真好!老师比原来更喜爱这这雄伟的华山啦!我想要赞美它一下!师朗读第一节。

  11、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赞美华山吗?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2、站在华山顶上,小寇准和我们一样感受到了华山的雄伟、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已经--情不自禁了。(出示词卡,指名读)

  13、小寇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

  课件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齐读

  14、你读懂了那一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其实课文里就藏着这首诗的意思,你能找出来吗?

  15、配乐朗诵诗歌,加上动作。

  16、寇准用短短几句诗就写出了华山的高和美,怪不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谁能学着先生的样子来夸夸他?

  17、7岁的寇准已经能写这样的好诗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18、再次配乐朗诵诗歌。

  19、小朋友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华山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们喜欢华山吗?(通读全文)

  三、学习生字

  1、小寇准的诗得到了先生的赞扬,小朋友们,你们想和他一样吗?那么,老师要看看今天哪个小朋友写字时最认真,姿势摆得最端正,老师也会对你连连点头称赞的。

  2、看与、齐、称三个字的笔顺。

  3、这三个字,你用什么好方法可以很好的记住它们?

  4、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 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录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谈话:

  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

  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

  板:华山

  2、 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

  板:(简笔画)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

  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 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登华山 山路远 远近 近山 腰间

  艰难 情不自禁 吟诵

  3、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4、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爬一次华山,看看到底有多高

  三、 精读全文

  (一) 第一自然段:

  出示图一:

  1、 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

  2、 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3、 师引说: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二) 第二自然段:

  1、 老师有首诗就是介绍了华山

  出示: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自由读,指读,齐读

  2、 师边画边述:

  1)小孩儿跟先生就是沿着这条山路爬上山顶的。

  2)爬这样的山路感觉怎么样?

  ①理解:“艰难”

  指名读,读出“山高路险”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

  3、 为什么爬华山如此艰难?(高)

  4、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5、 出示图二:

  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到华山顶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6、 学习第四、五句

  1)指名读

  2)说一说句子意思

  3)动手比划一下“山腰间”

  4)与小朋友一起将句子用间笔画来体现

  5)讨论:

  ①白云不是在天上,这儿为什么写在山腰间?

  ②白云画在山的什么位置?

  7、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用一句什么话来评价华山?

  “啊,华山真高哇!”

  指名读,齐读

  8、 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什么?做什么?

  9、 小朋友们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

  出示“情不自禁”,指名读

  10、 这个小孩儿跟你们一样也情不自禁了,吟诵起了一首小诗

  板:(完整课题)咏

  读题

  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11、 交流

  1)出示相应的两句句子

  2)师读诗,生接句

  3)指名读诗

  4)点拨

  举头——抬头回首——回头

  5)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三) 第三自然段:

  1、 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2、 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

  边读边配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 第四自然段:

  1、 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2、 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3、 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

  (认真学习语文)

  4、 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5、 师小结:

  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四、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让我们跟小孩儿和先生再去华山看一看

  22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更无山与齐。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山

  回首白云低。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五、 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 给生字找朋友

  3、 分析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4、 描红、临写

  六、 课外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咏华山》是“文藏诗”的一篇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1、围绕诗展开讨论.学习。

  古诗是全文内容所在,先出示古诗设疑,围绕古诗学习课文,展开讨论。

  2、借助文来解诗。

  诗句蕴藏的意境就在文中,通过阅读课文绘制简笔画,简明.形象化古诗。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17个生字,会写“真、间、与、首”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咏华山》。

  3.读写绘结合的方式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咏华山》。

  教学难点:

  读写绘结合的方式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准备:

  课件、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自己 真高 山间 云朵

  2.复习古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二、诗文对对碰

  1.课文有些句子和古诗的意思一样,你能找出来吗?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

  3.这些的说明了华山的——高。

  4.读好这句话:华山真高啊!

  学习生字“真”

  用真啊!说句子。体会感叹号的用法。

  三、我也来描绘

  1.华山怎么高呢?说一说。

  2.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用图画画出来吗?再配上几个句子。

  3.自由完成绘画。

  4.展示并介绍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随机教学“间”

  5.我们只是读文看插图就都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小寇准身临其境更有自己深刻地体验了。我们一起来跟着小寇准来吟诵这华山的高吧。

  四、学写生字“与”“首”。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7

  一、分析教材

  《咏华山》苏教版小语第二册教材的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即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美华山的事,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在学习中要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如“山腰、远远近近、只有天在上”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同时感受寇准的聪明才华,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本课可以通过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咏华山》是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由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对于山的高还是容易理解的,他们的兴趣是诗的含义及到底华山高到什么程度。所以老师课堂所要做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能抓住文中的词语及课件的辅助理解华山的高,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诗的含义,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举头、回首”等词语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体会文中的诗的韵味。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 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爬过山吗?我国最有名气的山有五座,它们是……人们称它们为“五岳”,(出示:五座山图片,老师介绍)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华山。先一起来读好它的名字。(板书:华山, 学习生字“华”,点明它是多音字。)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华山吧。 多媒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3、看了有什么感觉呀?(美、高)很多到华山的人和你们一样,都喜欢写诗或文章来赞美它!看,这里就有一首七岁孩子写的诗(出示:《咏华山》一诗)自己来念一念!(出示带拼音的古诗)

  4、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由易到难排列问题:谁写的?为什么写?诗是什么意思?)

  课文就解答你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吧!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

  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一个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小孩 情不自禁 登华山 远远近近

  山腰 艰难 情不自禁 吟诵

  (或将生字归类来认读)

  3、昨天预习小朋友都给课文标段了,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呢?(提示古诗和上面内容上一段,有标点符号)同座位分段读课文,读得好的夸夸他,不好的地方互相纠正。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简评。

  5、现在你们解决了哪些小问号呢?

  谁写的?——哪段告诉我们了?引导学生读出这一段。

  为什么写?诗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可以用一句什么话或一个词语来评价华山——板书:高 华山真高哇!)

  6、看来同学们对课文都基本上了解了大概意思。过渡:华山到底怎样的高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细细读读课文第二段,寻找答案吧!

  三、 精读全文

  (一)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段,指读。

  2、讨论:华山到底怎样的高?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

  三四句:你能用动作告诉大家:假如你是华山,蓝天、山、白云、太阳都在哪里吗?(或上台玩拖移游戏)高不高?练读,(引导:如果你在山顶,还可能看见什么呢?)总结:华山真高哇!练读这两个句子。

  还从什么句子体会到华山的高呢?第一句。为什么能从这句感觉到华山的高呢?读词语:艰难

  (引导:你仿佛眼前出现什么样的画面?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再读词和句,读出艰难的`感受。)

  总结:奇险天下第一山,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真高哇!

  我们南京也有一座很高的山,是什么山呀?对了,老师还知道:紫金山有5座紫金山那么高!华山怎么样?引导学生再次齐说句子——华山真高哇!

  3、让我们再来完整地读读这一段,再次体会华山的高吧!男女生读!

  4、 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5、小朋友们都忍不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想去看、写去拍照……寇准也忍不住作了一首诗,忍不住,控制不住自己都叫——“情不自禁”,出示词语“情不自禁”,指名读。

  6、小寇准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让我们也像寇准一样,再来吟诵《咏华山》吧!(出示古诗,齐读。指导什么叫吟诵?)

  7、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这段中,你们找到吗?同座位找找!交流。

  8、你们能用动作表示出诗的意思吗!自己试试。( 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9、那你们能边做动作边背诗吗?这首诗题目是什么呀?对了!(板书:咏)

  10、现在知道“咏”是什么意思了吗?就让我们在一起赞美华山吧! (师生齐背《咏华山》)

  12、先生听寇准吟诵《咏华山》后有什么反应呢?读第三段,指名模仿先生赞美!如果你是那位先生,你还会怎样说?

  13、真不简单,寇准当时——“才”七岁,(年纪小)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老师如果在场,一定也会夸他——你的语文学得真好!

  师小结:希望我们班小朋友也能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检查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 同桌互读。

  3. 背诵古诗, 指名读古诗,评议。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 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 给生字找朋友: 近 进

  3、 分析字形 沿、顶、除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4、 描红、临写 要求:

  (1) 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 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学习拓展阅读文章《六岁小诗人》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3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设想:

  本课主要让学生在老师巧妙的点拨、指导下,借助生活经验、直观演示,自觉产生情感体验,读中自悟,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 咏华山》(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

  3、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

  4、寇准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画华山图),他们艰难地爬上了山顶(贴人物图于山顶上),你们看看图,觉得华山怎么样?(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二、学习第二段

  1、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小朋友们一边听一遍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997米高,500多个咱们这个教室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

  你能换一个说法来表示华山的高吗?”啊!!”

  华山那么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呢?老师这有几个,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过渡:华山很难爬,但爬上去以后会看到一番美景,是什么呢?

  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齐读

  师画远远近近的山,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的远,有的近,有的高,有的低,错落有致,此起彼伏,谁来读好这个词?指读,齐读

  学到这儿呀,宋老师有个疑惑了:这些远远近近的山原来也是很高的,为什么在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交流

  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再次体会一下华山的高大!指读整句,齐读

  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这太阳应该在哪呢?(贴好太阳图)为什么贴在这儿呀?读读句子,太阳离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一样。

  白云贴哪儿呢?小朋友,你们的腰在哪儿呀?山腰间就是在山的中间部位。

  贴一朵白云,够了吗?为什么?(朵朵白云)继续贴

  指读,齐读

  3、谁能连起来把这段话读好?

  男生齐读。 师评:谢谢小男子汉们!你们让我们都看到了高大挺拔、气势磅礴的华山!

  女生齐读。 师评:女小朋友也了不得!把华山雄伟壮丽的样子也读出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齐读)

  4、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

  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

  看完后,你想怎样来赞美华山?

  站在华山顶上,你除了想赞美华山,你还想干什么?

  5、小寇准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出示)

  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们想来吟诵一下吗?齐读古诗

  那你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聪明的孩子已经发现:来课文前面都告诉我们了。

  “更无山与齐 。” 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想到了哪一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下面让我们男女生合作一下,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诗意

  可老师有几个不明白之处要请教一下在座的小朋友, “举头”是什么意思呀 ?“回首”呢?谁来表演一下?谢谢你的帮忙,现在宋老师可明白啦。

  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都让我们感觉到,华山真(高)啊!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配乐读诗,指导读出韵味。)

  过渡:小寇准写这首诗时才7岁,怪不得先生要连连称赞了,那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

  6、谁能学学先生,夸夸寇准(注意手势和点头动作)

  7、同桌合作,一个当寇准吟诵古诗,另一个当先生夸夸寇准。自己练,上台表演。

  8、这样朗诵、赞美的语气就叫“咏”(板书),所以我们课文的题目就叫……《咏华山》。读两遍课题

  9、配乐齐背古诗

  四、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名山?(课件)

  2、许多大诗人在游览完我国的名山后留下来许多古诗,今天宋老师送给大家《题西林壁》,这是我国唐朝的大诗人杜甫游览完庐山后写下的。

  师配乐朗读,自读,齐读

  五、学习生字

  1、出示:齐 与

  2、想想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反馈评价。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诗文对照,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读出“文”与“诗”的不同节奏和韵味。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诗”和“文”联系起来,借文悟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导入:

  刚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真厉害!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的积累就是你明天的资源。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你们读过没有?(出示古诗《咏华山》)

  学生读古诗,

  问: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地方?(板书:华山)

  2、明确目标

  仅仅会读还不够,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加大难度,我们学习第九课,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出示大屏幕)

  学习目标:

  1、会背古诗,读出韵味,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3、效果预期:

  孩子们,怎么样?难不难?有没有信心达到这个学习目标?

  二、民主导学

  古时候,有个小孩跟他的先生去登华山。今天,高老师也带着咱们一年二班的同学去登华山,好不好?

  任务一:“登”华山(大屏幕出示)

  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华山真高?

  学生明确任务以后,开始读课文。

  1、你从哪个句子感受到了华山真高?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学写:“真”

  这是我们要学写的生字,前鼻音还是翘舌音,上下结构十字头。伸出右手跟老师书空。“真”在这里是实在、的确的意思,与它意思相对的是“假”。

  问:华山究竟有多高?谁回家查了有关华山的资料了?

  (华山约2200米那么高,和我们的教学楼相比差不多有600多层楼那么高)

  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华山真高。

  2、华山真的很高,可是究竟高到了什么程度?(画简笔画:山)

  大家在书里找一找,还有那句话说明了华山的高?(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指名读。

  我觉得这里景色真美!我来画一画这远远近近的山,远处的我画这里,近处的画哪里合适?(学生说老师画)这山可真多啊,谁来读好这个词?生读词:远远近近

  我有个问题想问大家:这些山本来也很高,为什么在这里就变矮了

  呢?(对,华山太高了,别的山都不能跟它比)

  这句话中,哪里说明了华山比别的山都高?(加点:都在自己的脚下)

  谁来用朗读来表现华山很高?点名读,齐读

  读毕: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不得不说:啊,华山真高哇!(再出示句子)

  3、站在山顶,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指名读

  太阳应该画在哪里?为什么?

  白云应该画在哪里?山腰间在什么位置?

  理解:山腰(同学们,你们摸摸自己的腰,看,腰就在我们的身体中间,那么山腰呢)教师画

  理解:朵朵(那我画一朵云行不行?那我应该画几朵?为什么?书上怎么说?这里一朵,那里一朵,这就是朵朵)大屏幕在下面点点

  看,华山都在白云上面了,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读毕:啊,华山真高哇!

  4、看,华山都在白云上面了。它实在是太高了,你要想爬上这座山会觉得怎么样?这句中哪个词能体现爬山很不容易?齐读:艰难

  词读好了句子也能读好。来,我们把这句话读一次。

  指黑板说:爬上这么高的山,的确很不容易,必须付出努力才能爬上山顶这就跟我们的学习一样,。但是到了山顶就能看到不一般的景色。

  出画面:这景象你们觉得怎么样?你想做什么?让我们再把这美景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第二段,大屏幕出示这段话

  任务二、咏华山

  1、小寇准跟我们一样感受到了华山的雄伟高大,心情十分激动,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华山,这就叫“咏”华山。板书课题出示任务二。

  2、任务呈现:

  读古诗,自己从课文中找到古诗的意思,然后给同桌读一读

  背会古诗,加入动作,看谁的动作跟古诗很合拍。

  3、诗意理解了那我来考考你们,古诗中的齐和首是什么意思?

  (请在书上做好批注)

  4、诗意理解了,关键字义也知道了,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次课文,读出华山的高大和美丽吧。

  5、拓展:背诵有关山的古诗。

  三、检测导结

  1、检测题:古诗填空

  2、小对子互批

  3、反馈交流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10

  课时目标

  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 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 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

  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

  过渡:看,这就是华山。(课件出示华山图) 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

  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自由读。指名回答。

  是啊! 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啊! 华山真高哇!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 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师行间巡视)

  (2)生找句子。讨论:

  (出示课件)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

  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 生自由准备。

  指名背。

  齐背。(出示无字插图)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 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 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

  三、借文悟诗读演内化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写的诗。

  1、出示诗句:

  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指名读。

  (2)你读懂这首诗了吗? 其实,它的意思早就藏在课文中,赶快找一找吧。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举头”、“回首”的意思。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不用老师教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好好地读读这首诗。

  3、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下面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谁再来读一读?(乐曲)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4)指名上台表演朗诵。

  (5)站立齐读。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 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 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其实,描写山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想读一读吗?

  2、赶快拿出来读一读吧! 好好练一练,待会选择一首你读得最棒的诗读给大家听听。

  3、指名朗诵。

  4、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哪,课后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搜集。我们生活会的时候,在班上交流。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小寇准7岁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这和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是分不开的。你们想不想和他比一比?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朋友。 (出示) 岁华齐

  1、指名读。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咏华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咏华山》教学设计04-05

《咏华山》优质教学设计03-31

《咏华山》优秀教学设计04-06

《咏华山》教学设计「附点评」04-02

《咏华山》教学设计(通用14篇)10-29

咏华山教学反思03-14

《咏华山》说课设计07-24

咏华山语文教学反思02-09

咏华山的诗人是谁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