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通用17篇)
学习《秋天》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1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汽
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 ) 一片( )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环节设计,在随文识字中,将识字教学置于一定的课文情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加一加、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的插图,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2
设计说明:
阅读一篇文章就是打开阅读世界的一扇窗户。这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可以采取图文结合,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低年级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注意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新笔画“乛”。
2.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3.认识大自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图片)创设情景,引出课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2.引入新课《秋天》。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读文要求对照拼音把字读准确、画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
4.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
(2)教师引导开火车读。
(3)小老师带读。
(4)指导学生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
(5)教师引导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6)组织学生游戏。
5.指导学生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引问: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
2.引导学生看图第2个自然段引问。
(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话写什么?
(2)大雁是怎样飞的?
(3)理解“一会儿”。
(4)引导同学找“一”字的不同读音。
(5)指导学生朗读。
3.引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读课文,回答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说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啊”表示什么?
(3)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4.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出赞美之情。
5.指名读。
6.引导齐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看图,背诵。
2.师生会背。
3.指名背诵。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整节课中,利用多种形式的自由读,分段读,齐读,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了学生发现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使学生认识了自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创设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3、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丽,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体会诗歌描绘的景象。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的生字、新词。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
1、生字教学PPT
2、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做诗文描绘的景象的PPT。
3、搜集有关描写秋天的诗文。
学生:
1、回忆以前学过的秋天的.诗文。
2、整理自己的生活体验,对去秋天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四季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欣赏一组秋天的图画。
2、在我们所有热爱生活的小朋友的眼中,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这节课,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中感受秋天吧!简介作者。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脉络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
由字及词,先读加拼音的,然后去掉拼音再练读。
4、本课的生字不少,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最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说出你的推荐理由。
(提醒孩子注意左右结构字的写法。“袍”与衣服有关,所以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柔”第四笔带钩,“梳”字右边部分上面不要丢掉点。)
三、教学第一小节。
1、问:为什么说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2、生自由说,教师总结,并相机板书。
四、拓展延伸
诵读刘禹锡的《秋词》。
五、作业。
1、描写课后生字,小组评价。
2、熟读诗歌。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2.试着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在讨论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去寻找秋天,你找到了什么?
(估计:树叶、果实熟了、天气变化等)
师: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秋天。
齐读第5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音节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
4.标一标本课有几句话。
三、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分句朗读:
第一句:(1)指导生把这个长句子读正确。
(2)自己读这句话,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
自己正确的再读这句话。
(3)范读
生注意师是怎样读出长句中的停顿的。
(4)生自己体会读。
过渡: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文中的小朋友怎么说的?快读一读2——4句。
(1)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
(2)小组讨论、交流。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指导如何讨论(1)每个人都发表意见。
(2)组长注意听。
(3)组员倾听,发表不同意见。
(4)集体交流,指导朗读。(评读:熟练、感情、语气)
讨论:小文、小方、小力说秋天是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各指的`是什么?
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第5句:
(1)最后一句结束的是什么号?(问号)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自己读读,师指导读,指名读。)
(3)自由发言: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
2.诵读品味
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指导:按句背、连起来背
(1)生独自试背
(2)检查背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秋天,感受到了秋天多彩的颜色。愿你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美丽的秋天。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感受秋天的丰富性。
2、继续学习用绘画的方式,选用各种颜色大胆地表现秋天的色彩美。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大胆地用色彩表现秋天的多姿多彩。
活动准备:
1、秋天的图片制作的PPT课件。
2、蜡笔,绘画纸若干,记号笔。
3、范画两幅。
方法与手段:示范模仿法、视听讲结合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那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师:秋天真美丽,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礼物,请你猜猜有哪些礼物呢?
小结:原来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五颜六色的果子,还有各种各样的秋叶。
为了感谢秋姑娘,老师想把这些礼物画成秋天的画送给秋姑娘,你们愿意帮助我吗?那我们一起来画美丽的秋天把。
幼儿活动: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现在的季节,并能用完整的语句说出为什么喜欢秋天。
知道秋姑娘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礼物,有一起绘画美丽秋天的愿望。
二、示范指导。
1、教师播放秋天的美景,幼儿初步欣赏。
师:“现在请跟着老师,我们一起跟着秋姑娘去欣赏下秋天的美景把。”教师边观看图片欣赏,边对图片进行讲解说明。
2、欣赏完后,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看了这么多美丽的秋景后,给你什么感受呢?
3、教师边总结边示范画秋天里的景色。
师:秋天的大树有绿颜色、黄颜色、红颜色的`叶子,真的十分神奇。秋天的花朵有菊花等非常的美丽。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苹果熟了,还有许多的种子都成熟了。教师示范画秋天的大树、苹果和菊花等。
幼儿活动:幼儿认真欣赏秋天的图片,能初步感受对秋天的喜爱。
能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下知道秋天的美景怎么绘画,初步了解了构图。
能仔细观看教师示范创作。知道秋天的叶子有绿颜色、黄颜色和红颜色。
三、操作指导。
1、教师连续播放PPT的图片,幼儿看着图片进行绘画,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合理布局。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把秋天的美景画下来?老师现在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只记号笔、一张白纸、还有一盒蜡笔。你可以把自己眼中的秋天的美景画出来,但是,在画之前听清楚我的要求,请你在创作的时候先想好自己想要画的什么,然后再拿起记号笔开始创作好吗?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在边上指导说明,对于能力差的幼儿进行及时的帮助。
幼儿活动:幼儿知道绘画要求,了解绘画布局。知道在画之前要想清楚画什么,然后再拿起记号笔开始创作。
幼儿在创作中可以观看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图片,画出大树、苹果和菊花,并为它们图上美丽的颜色。
四、结束活动。
1、幼儿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秋姑娘,要求幼儿想秋姑娘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现在请你把你的作品送给秋姑娘把,送的时候请你向秋姑娘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说说你的作品上有什么?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秋姑娘很喜欢大家的礼物,她说:“谢谢你们!”
幼儿活动:幼儿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秋姑娘,并向秋姑娘介绍出自己的作品上有些什么。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6
活动目标:
1、在唱唱、说说、玩玩、看看的过程中,尝试用歌声和不同的动作表现秋天树叶飞舞的情景。
2、尝试和其他幼儿大胆合作表现音乐,体验共同表演的乐趣。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
鼓励幼儿运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秋天树叶飞舞的情景。
活动难点:
尝试和同伴合作表现树叶飞舞。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会唱歌曲《秋天》
2、 树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情激趣。
1、活动导入。
师:小树叶们,这么美丽的秋天,让我们边唱边飞舞吧。
2、听音游戏《树叶往哪飞》
师:听听小树叶飞到哪里了呢?听辨3、5、6。
3、发声练习
师:美丽的秋天都有些什么变化呢,什么花开了?小草怎样呢?什么落下来了?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夸夸美丽的秋天吧。
二、感知体验。
1、复习歌曲
师:今天,还有一些小树叶也想飞舞起来,让我们用好听的歌曲来为它伴奏吧。
2、提升音色
师:小树叶说刚刚看见一个树叶宝宝歌唱的特别好听,它唱歌时嘴巴圆圆的,脸上还是笑嘻嘻的。它说想听到更多好听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试试为它们伴奏吧。
3、尝试表演
(1)师:小树叶说好像和你们一起跳好看的树叶舞啊!你们愿意吗?那就请你轻轻的找两片小树叶,和它们一起跳舞吧。
(2)教师请幼儿表演怎样飞舞?请幼儿示范。集体表演。
(3)师:有没有谁可爱的动作不一样的?幼儿示范
4、再次表演
师:这次我们的小树叶一边唱,一边飞舞,最后还要做个可爱的动作好吗?
三、合作分享
1、观看PPT
师:大树妈妈的树叶宝宝也忍不住了,请你们看看它们是怎样飞的?幼儿讨论
总结:原来小树叶可以两个一起飞,请幼儿尝试。
2、尝试合作
幼儿集体尝试。师:很挤怎么办?有的快有的慢怎么办?再请幼儿示范。总结:眼睛要看着对方,一片转弯另外一片也要转弯。要一样快慢。
3、提高难度
师:三片树叶怎么飞啊?请幼儿上来尝试。
4、集体表演
师:我们的小树叶舞姿这么优美,让我们把好看的树叶舞表演给客人老师看吧。可以一片、可以两片、三片小树叶一起跳舞。
5、游戏:扫落叶
师:这么多的小树叶,让我来把它扫干净吧。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7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情。
2.揣摩、品味本诗优美的语言。
3.展开想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1.背诵、想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赏析诗歌,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请学生预习课文,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个人都用自己独特的感受解读四季,你是否记得哪些咏秋的名言、名篇?
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马致远的《秋思》、刘禹锡的《秋词》等。
二、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注意下列字音。
镰(lián)刀丁(zhēng)丁肥硕(shuò)栖(qì)息
鳊(biān)鱼乌桕(jiù)寥(liáo)阔枯涸(hé)
2.读出韵味。
先由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再由学生自读、组合读、齐读。
3.读出画面。本诗描绘了哪几幅生活画面?
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4.读出诗情。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秋天是收获季节,家人、渔人和少女在秋天收获了庄稼、鲜鱼及爱情,同时还有悠闲自在的生活,朦胧而略微伤感的情思。全诗的感情基调虽清凉而寂寥,但表达地却是作者对秋天的向往、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赏析诗歌
1.品析优美的语言以“用(写)得美,美在”的句式,对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
以下可供参考:
(1)“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用得美。用拟人手法,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还有下文的“游戏”“梦寐”都写得妙。“游戏”虚实相生,在作者眼里,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闲适的感觉。“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似喜似羞,深藏在心中,只是在梦中回忆。
(2)“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拟人的手法,写丰收的景象。
(3)“收起青鳊鱼的乌桕叶的影子“,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此句体现了渔民悠闲的心情。
(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澈了”,矛盾之美,体现清远的境界。
(5)“伐木声丁丁的飘出幽谷”,以有声衬无声,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诗歌意境,把三个画面改写成小小的美文。
教师指导: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晞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耳边传来悠远绵长的笛声,只是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四处张望,眼里写满了心思??
四、背诵诗歌
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五、课堂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8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知识技能目标
⑴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⑵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⑶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诵读法。
⑵品析语言美,想象画面美。
⑶与课后《秋景》(美国·狄金森)及其他写秋的诗句作比较阅读。着重品析在内容、感情、语言、意境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片、录音机。
2、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吟咏古诗,走进秋天
1、导入新课: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同学们知道哪些咏秋的诗句?(学生背诵诗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寂寥的秋。秋天还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深情的怀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幻灯展示)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重庆万州人。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作出版诗集《汉园集》,1937年出版散文集《画梦录》。《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幻灯展示)
a、正音
丁丁zhēngzhēng撒网sā肥硕shuò
青鳊鱼biān栖息qī归泊bó
寥阔liáo乌桕叶jiù枯涸hé
清洌liè梦寐mèi
b、解释词语:
丁丁:伐木声。
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清洌:水清。
寥阔:高远空旷。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梦寐:睡梦。
二、朗读诗歌,聆听秋韵
要求:朗读时要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读出感情。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学生点评;
3、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节奏、听感情),同时播放多媒体配乐画面,如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
4、学生点评,老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
三、整体把握,畅览秋光
问题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共三小节,如三幅美图,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分别给它们拟个标题。学生讨论合作完成。
师点拨:三幅图,即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问题2:仔细阅读,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师点拨: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问题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师点拨:由远及近的顺序。
问题4: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师点拨:抒发了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四、欣赏佳句,细品秋味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从内容与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说之前先在课本中写出简单的批注。
佳句赏析参考: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此比喻似拙实妙,是一个倒装句,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耐人寻味,与渔人生活联系起来,实在而又能引起人的联想。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五、展开想象,绘出秋色
推荐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余学生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1、小组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其他三位同学适当给予补充或指出不当之处。
2、全班交流:请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然后描绘画面。
3、学生点评,老师补充。
4、背诵比赛:齐读——自背(先一段一段背,然后背整首诗)——齐背——个人或小组比赛背诵。
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人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南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渔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六、迁移训练,再谱秋歌
1、秋天南飞的大雁是一首清远的诗,秋天广袤的天空是一首嘹亮的歌,秋天黄昏的大海是一幅辽远的画,秋天深情的叮咛是一杯相思的酒。在你的心中,秋天是什么呢?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
2、全班交流,评选出优秀诗文。
总结:同学们笔下的秋虽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正值金秋十月,让我们走进这硕果飘香的季节,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吧。
七、课外作业
1、仿写练习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万里。(排比)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阅读:欣赏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晨》,说说这首诗展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和课文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备教手记:
《秋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多姿多彩的乡村秋景。该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极适合朗读的佳作。为实现《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及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一目标,依据本诗的内容及特点,我设计了“吟咏古诗走进秋天”、“朗读诗歌聆听秋韵”、“整体把握畅览秋光”、“欣赏佳句细品秋味”、“展开想象绘出秋色”、“迁移训练再谱秋歌”六个教学环节,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向课外逐步提高学生对文本欣赏、创作、想象的能力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我立足文本,以朗读贯穿始终,以品味语言为核心,以体会意境为重点,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方法,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9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诗文的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设计理念: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口头表达和写作相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在深入感受的基础上,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揣摩诗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1、诵读诗文,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2、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3、师生共同准备秋天的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过后,城市开始换上了它秋天的行装,金黄成了它的主色调。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叠翠流金,爱它的落叶缤纷,爱它的菊香满园,也爱它的天高气爽……但是相信你们所体味到的秋天只是城市中的秋天,乡村中独有的秋天是另一个世界,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乡村的秋之风采。
二、听读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初步感受诗中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相信大家都会被诗中所描绘的美景深深打动。那么诗中描绘了哪些美景呢?
3、你们所描绘的景色又分别组成了三组画卷,谁能给三节诗起出漂亮而整齐的名字?
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教师板书)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初步感受课文中秋天的美好,同时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4、师:通过你们的总结,相信在你们的脑海中已经组合成了三副美丽的画卷,现在就请你们闭上眼睛再次感悟秋天的美好吧。师再次配乐朗诵。
三、初读课文
1、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2、学生齐读诗文。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3、指名朗读。
师:学诗歌的关键是朗读,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读的时候注意语调、语速。
指名朗读。
师:要把握好诗文的语调,掌握好语速关键是要把握诗文中孕育的思想感情,本文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小组合作: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
5、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四、研读课文:
1、师:诗文语句优美生动,引发人们的想象,产生了独有的意境,这是因为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并且启动了听觉、视觉、味觉等多中感官,请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明确:伐木声丁丁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让人满口生香,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一层意思说,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设计说明】品秋,旨在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化理解,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2、师:在对诗文的进一步理解下,让我们再齐读诗文,读时注意重音。
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都明确了读时应重点突出的字,但却千篇一律的把音读得很重。重读不是一定要把音读重,而是在读的过程中或轻或扬或缓或急,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
学生自由朗读,并品味诗句的读法。
师:哪位同学能根据你的理解读一下诗文,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诵读建议:
伐木声丁丁飘出幽谷——为了突出幽谷的深、静,“飘”可以读出拖音;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稻香”展示丰收的图景,要重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表明秋天舍不得离开农家,说明农家丰收了。“栖息”要重读,读出丰收的喜悦。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安适的神态,“轻轻”要读出这种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写出渔民捕鱼时欢快的情景,可读的欢快一点。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写出了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都是秋天,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要重读,且“眼里”要轻读,表明诗歌将结束。
【设计说明】诵秋,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习朗读的技巧;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文,品味优美的语言以及独有的语境。
3、师:请大家再次齐读诗文,可以背诵的同学,请背诵诗文。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六、教师小结
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以及听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的运用下,原来秋天可以变的这么惬意,悠闲,可以变的这么富有诗意,更可以编织进这么多美丽的情怀和美丽的梦想。同学们,生活在城市中的你们呢?对城市的秋天有没有独到的见解呢?
七、作业
写一篇作文《岛城的秋天》。提示:可以运用拟人等多种手法,充分展开联想,写自己熟悉的、热爱的别于书本的美丽秋天;或选取诗文中一个诗节或几句话,发挥想象力,进行再创作。
【设计说明】从课本中得到启发,由课内到课外,发挥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表达兴趣,享受写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10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生评。
3、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
(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生评,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11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3.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重点:
1.会写4个生字:“了、子、人、大”。
2.继续背诵课文,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出示卡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用时:8分钟)
1.引导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检查背诵情况。
二、学习生字。(用时:16分钟)
1.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引导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重点指导生字。
4.教师范写。
5.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口头造句。(用时:8分钟)
1.出示课文中带有“一会儿”的原句。
2.指导说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
3.指导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8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
2.回家后请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然后拿来让我们共同感受美丽的秋天。
五、总结全课,深化认识。(用时:5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把范写指导贯穿学生书写的`整个过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指导书写必须细致。不仅要从整体上观察生字的结构,还要对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也要进行提醒。在学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犹未尽之时,设计了让学生“用手中彩笔画出心中最美的秋天”这一环节,在读、说、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12
教学要求:
1、能认识课后要求的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到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
1、能按要求认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
感悟各种颜色的树叶纷纷飘落的美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说话,激发兴趣
1、上课开始,老师把课文中的插图贴在黑板上,老师问:“孩子们,这幅画美吗?”“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蓝天、白云、金色的稻子、飘飞的黄叶……只要学生观察到图画上一个景物,教师就应给他充分的肯定。)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意识到这就是秋天。师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秋天
认字“秋”:谁认识这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拼读一遍。你是怎么记住他的。谁有更好的记字方法。(加一加,组词,造句、出示图片猜字:一边是禾苗一边是火等方法,认识禾字旁
(用美丽的图画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你平时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在你的小组内给大伙儿说说。
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秋天的许多特征:树叶变黄了,有的落下来,稻子也熟透了,金灿灿的,果子也变黄了,可以摘来吃了,小草变黄了,枯死了……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秋天的特征,鼓励他们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惊喜的发现。)
多媒体出示美丽的秋天景色图片
多媒体出示句子:春天是五彩的,夏天是绿色的,秋天是()的,冬天是白色的。
师启发;你准备用什么词来形容秋天的颜色?
金色的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把学生思考的结果写上黑板,让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考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欣赏,读中感悟。
1、指导学生翻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汇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秋风阵阵吹,白云朵朵飘,天气一天天凉了”的句子。谁会读这句话?指名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呢?(天气凉了,感觉很舒服;我最喜欢秋季了,所以读得很高兴。)女生用高兴的心情齐读。
听老师读。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悲伤呢?因为秋风阵阵吹,吹落了树上的叶子,树木就会变得光秃秃的,感觉很悲伤。男生用悲伤的心情齐读。
(2)认识“风”“吹”“朵”“气”(几+乂=风,认识风字框;口+欠=吹;几+木=朵;数笔画记风,认识横斜勾)
秋天到了,秋风阵阵吹。板书:秋风吹,秋风吹到我们身上是什么样感觉?
秋天来了,天气一天天凉了,板书:天气凉。
小朋友们身上的衣服有什么变化?(穿上了厚毛衣、外套。)
(3)你还想读哪些句子?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4)屏幕显示画面: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师启发学生观察想像: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些落叶像什么?对学生合理的想像要多加赞扬。
(5)课件四“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老师听出你是用很高兴的心情来读的,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吗?(因为树叶像蝴蝶飞舞,非常漂亮)左右两边比赛读。
“一片片、一只只”和“一片、一只”有什么不同,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6)认读“叶”“中”“飞”三字。
鼠标将正在风中飞舞的树叶点击三下,有三片树叶显出三个字,“叶”“中”“飞”,谁认识这三个字?你怎么认识的?(口字加一笔变成什么字,加两笔呢?小鸟长了翅膀的样子,跟“飞”差不多!出示小鸟飞的图片)
(7)教师再“捡”几片落叶给孩子们细细看看。课件五鼠标一点,几片树叶真的落下来,教师好像真的弯腰捡起来,让学生观察手中树叶的样子、颜色、猜猜是什么树叶。
师:这么多的落叶,颜色不同,书上用一句话来告诉了我们。是哪一句?
(8)课件六: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
指导朗读“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你能告诉老师,你想用什么感情读这句话,为什么?(因为树叶的颜色各种各样,非常漂亮,我很喜欢五彩缤纷的树叶,所以我准备用喜欢的感情来读。)全班一起用喜欢的感情读一遍。
谁能仿造这句话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9)认读生字“半”
(半与羊比较,羊的.最后一横变成半的出头的一竖。)
(10)师问:美丽的树叶,离开了妈妈,它们会怎样呢?
课件七:它们飞呀,飘哇,纷纷向树妈妈告别。
指名读这一句。
师: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想做一回树妈妈,你们愿意做我的孩子吗?孩子向妈妈告别会说些什么呢?
(生:妈妈,再见。你放心,我会乖乖的……
师:孩子,再见!
生:再见,妈妈,我要飞走了。
师:再见,孩子,你小心一点,要注意安全。
生:妈妈,我真的舍不得离开您,不过,明年春天我们还会见面的,您不要难过!再见!
师:好孩子,妈妈不难过,再见!)
小树叶多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妈妈呀,你能读出舍不得的感情吗?请生读。但他们是多么的勇敢,他们飞呀,飘呀,(引读一一一)还有谁愿意读。你勇敢吗?你来读。
三、课堂小结,回归整体。
有没有勇敢的孩子能把整篇课文读一遍的?想读的站起来一起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四、拓展延伸
1、落叶飘下来,像蝴蝶。落叶还像什么,你想象的出吗?
2、欣赏小诗:(课件展示小诗)
教学反思:
本次我教学《金色的秋天》一课,教学第三课时,在熟读课文和理解课文的第一段文章之后,重点理解课文的第2、3自然段,让孩子们感受到秋天来了,秋天到了农作物成熟了,水果大丰收等,知道秋天为什么是金色的。
近期我研究的课题是《情趣化教学在特教课堂里的`探索与实践》,因此,在备本课时我把这个课题深深的融进去,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这个情景之中充分感受秋天的美、丰收与色彩。例如:课件制作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稻田图、棉花图和各种水果图,以及公园里不惧严寒的秋菊图。让孩子们在看图学文时,先从大量的图片着手,多感知、多认识,这样不仅让孩子们看到课文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还把大家带入了这个美丽的金色秋天,情趣化教学效果良好。在教授稻穗和棉花时,我还带来了实物稻穗和棉桃,走进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这些大都市的孩子未必能见得到的东西,让他们稀罕得不得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巅峰。其实而言,对于智障孩子来说,这些情绪化的教学方式,如果真真切切融入课堂,孩子们会注意力集中,学习劲头十足。
另外,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每一次读,教师没有明确指出孩子们朗读的方向,作为教师,没有给孩子们具体的要求,所以大家的读是忙无目的,像是在完成任务,所以教师再让孩子们读某一句,读某一段时,这个过渡语一定要备的详细,备的有目的,给孩子们指明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一遍又一遍学生的读才会有进步,才会一步一步靠近老师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最后就是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还需要在丰富一些,要多样性,这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1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学习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了课题,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有一位山东作家,叫王宜振,他写下了一首非常美的描写秋天的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
2、指名朗读
有不懂的词吗?
3、再读,想: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4、你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都看到了什么?那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金黄的)稻穗
(成熟的)向日葵
三、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
读第一小节,你认为哪个字使整段都充满了生命力?
2、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苹果——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
桂花飘香,菊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这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写处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14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读诗歌,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继续感受诗歌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感受这美好的秋天。
二、品词析句
1、秋天,凉风习习,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干什么呢?
秋天来到(),在那儿()。
2、秋风所到之处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说吗?
秋风飘到()()。
3、默读诗歌,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说说原因
4、交流
秋风“打滚”、“奔跑”——秋风调皮。“可爱”——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涂掉。”——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静态写成动态。
5、指导朗读
三、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涌出怎样的想法呢?
读第6小节。
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1)“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
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交错、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
(2)“发亮的汗珠”、“闪耀”
丰收了,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地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内心却无限喜悦,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3)小结
诗人不仅赞美了秋天,更是蕴含了这样深厚的道理。
2、读最后一节,你读出了什么?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通过“珍藏”“黄叶”,表达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册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1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会认读“秋、气、了”等10个生字。认识“木、口、人”3个部首;会写“了、子、人、大”4个生字,认识“乛”1种笔画。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4.感受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陶冶情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秋天景象的美丽。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 看音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自由读圈画生字。 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学生标序号)按自然段再来读一读,把课后我们要认识的、要会写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三)读带拼音词语。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都认识他们了吧?现在它们来到屏幕上了。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抬头看看外面的蓝天,没有那么多云,看起来真的是又蓝又高。那么……那么……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一会儿……一会儿……”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快点。(指导读)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也说一句话吗? 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全文
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浓浓的秋意。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16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楚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具准备:
课件、展示台、录音机。
教学过程:
(黑板上已板书:金色的秋天)
一、录像激趣,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好,请看大屏幕!
1、两段录像场景。(动画片里面的形象,以及一些生活实例)
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举出身边的具体实例。
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事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的许多事,我们都用了数学知识去解答。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好吗?
(教师板书:用数学)
二、新课部分
(一)教学图1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秋天到了,秋天多么美呀!(课件出示背景图:孩子们三五成群到郊外去玩。)瞧,他们来了!(演示课件,不出现大括号和问号。)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四个小朋友在玩,又跑来了两个小朋友。)
说得好,孩子们接着看……
(课件演示大括号和问号闪动)
师:现在在我们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大括号和一个问号,他们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谁来说?(学生自由回答)
师: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四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两个小朋友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人”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问我们“先跑来4个人,又跑来2个人,合起来是多少人?”(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你们自己说说,边说边做动作,开始!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定学生回答)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多请几个人说)
师:(稍慢)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人就是问题。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是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告诉的'第二个条件,要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师:根据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了2个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能!)
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对了,因为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教师手势),所以用加法算。
师:加法算式怎样写呢?谁来写?
(生说,教师板书:4+2=6,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4、2、6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6个!)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求出了这个问题。(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真能干!
(二)教学图2
师:这些小朋友玩累了,想到好朋友小强就在旁边住,想去小强家休息一下,小强见他们来了,可高兴啦!赶忙跑到地里摘向日葵,好用瓜子来招待这群好朋友!瞧,小强在地里正忙着呢!(课件演示:7个向日葵,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一共有7个向日葵)
师:真不错,接着看──(课件演示:摘了3个,?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听!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回答)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问我们还剩几个,那么告诉了什么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这幅图告诉了我们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这两个条件,提出了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
师:谁来完整地说说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学生回答)
师:谁来告诉我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是从7里面去掉3个,所以用减法算。)
师:谁来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3=4,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7、3、4、在图上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还剩几个?(4个)孩子们真能干!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伴随教师手势)
(三)小结,指导看书
师:刚才图上的两件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题我们也叫它──“应用题”(课件出示这三个字)。孩子们,这种题叫什么呀?(应—用—题!)你们以后会解答应用题吗?(会!)
师:好,翻开书第47页,从上往下看,第一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
(能)第二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能)好,填在书上。
(四)课间活动
三、巩固练习
(一)第47页“做一做”
(展示台出示“做一做”中的两幅图)
师: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瞧,石榴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石榴;蝴蝶在果园里快乐地飞来飞去,孩子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缓慢)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完成下面的列式和计算。
师订正:第一幅图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说)算式怎么写的?为什么用减法算?一样的请举手!(第二幅图订正方法同样)
(二)练习七第13题
师:孩子们,秋天美不美?(美)还有更美的呢!老师带你们到湖边走走,好吗?
(展示台出示13题彩图)
师:瞧,碧绿的草地,蓝蓝的湖水,这个小湖美吗?(美!)天鹅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小青蛙在荷叶上欢快地蹦跳着,鱼儿在湖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这些小动物可爱吗?(可爱!)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
师:看到这么美的一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谁又能想到和数学有关的呢?
这些小动物分别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谁来说说?(学生完整地说出每道题的意思。)
师:同意吗?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完成在书上!
(教师简单订正)
(三)练习七第14题
师:翻到第52页,完成书上14题。
(简单订正)
(四)谈话结束全课
师: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17
教学目标:
一、按一定顺序具体地写出秋天的田野中最有特点的景物。
二、使学生意识到美丽就在身边,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三、激发习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说,生动地写。
课前准备:
教师:
1、先到田野中观察,寻找适合作为校外课堂的地点。
2、把握《埃及的金字塔》及《游天然动物园》在写法上的精妙之处。
学生:准备一篇你最喜欢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在描写春天的景物中你最喜欢哪篇?
2、能简单地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吗?
3、学生讨论,自由回答。
生1:“写出了春天姹紫嫣红。”
生2:“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
4、教师小结板书:写出了春天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等特点。
二、自读感悟,明确要求
今天的作文课,我们也来写一篇描绘景物的作文,它有哪些要求呢?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要求。
2、学生参加班级交流。
3、教师随机板书并小结,学生进一步体会习作要求。
(按一定顺序具体地写出秋天的田野中最有特点的景物)
三、联系生活,选择材料
1、你认为秋天的田野里最有特色的景物是什么?
2、学生回答。
生1:“一望无垠的金色稻田。”
生2:“硕果累累的果园。”
生3:“挂满“红灯笼”的柿子林。“
3、教师引导:“在我们生活中,秋天的田野里最有特色景物是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板书:“稻田”。
5、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否用一两句话概括?
6、学生自由说话,教师作随机板书。
生1:“遍野都是,而且看不见边际。”
生2:“在风的吹拂下,一浪推一浪地涌向远方,特像大海中的波浪。”
生3:“稻田是一望无垠的金色。”
生4:“稻穗沉甸甸的,粒粒挺着个将要胀破了的`大肚皮,把稻秆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又是一个丰收年。”
四、抓住已知,指导写法
怎样才能把它写具体呢?
1、《埃及的金字塔》的作者是如何描写金字塔的?
2、学生讨论,教师板书小结:是抓住金字塔的外型、名称的来历、规模、怎么建造四个方面写的。
3、写稻田应该写它的哪些方面?
4、学生讨论,教师随机板书。
生1:“应该具体地写出稻子的叶、杆、根、穗的形状及颜色。”
生2:“应该写清稻田的大小,整体看上去的感觉。”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06-20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常用6篇】06-21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11-28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教案04-02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4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设计04-02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春笋》教案06-04
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01-07
一年级语文秋天教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