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天安门》一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安门》一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安门》一年级语文教案 1
一、课文说明
首都北京是祖国的心脏,天安门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登上天安门城楼看一看天安门广场是每个小朋友的愿望。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表达了儿童们登上天安门时的快乐与幸福的心情。课文共六行三句话。
第一句,写出了儿童们看到天安门的迫不及待的心情,是通过“跑过、登上”这些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的。
第二句是写儿童们登上城楼后的好奇,他们到处抱抱、摸摸、看看。
第三句是直接抒发儿童们的感受与心情。
这首儿歌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动作为线索进行描写,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对动作描写用词尤为准确,如“跑过、登上、抱抱、看看、站”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新笔画:竖钩。掌握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2、自主积累词语。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儿童们登上天安门时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录像资料、《我爱北京天安门》歌曲磁带。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放《我爱北京天安门》歌曲录音,让学生跟着一起唱。
2、你们知道天安门吗?去过吗?都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3、揭示课题。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读儿歌,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2、教师范读、领读儿歌,学生正音。
3、出示要求会认的字,你认识哪些字了?重点指导难认的字。
4、学生读儿歌(分组读、赛读、接读、指名读等),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诵读课文,体验情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朗读。
①指导断句:跑过/金水桥,登上/天安门,抱抱/大圆柱,看看/大宫灯。站在城楼/唱支歌,我爱/北京/天安门。
②指导感情:读的声音可高可低,抑扬顿挫,要表达出登上天安门的激动与喜悦的心情。
3、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4、背诵儿歌:(指名背、集体背、赛背等)同样要求学生背出感情。
(四)积累拓展、深化认识。
1、积累词语:读我的词语库,说说你从课文中还积累了哪些词语?将积累的词语做成卡片放入词语资料袋。
2、拓展延伸:介绍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有条件可观看录像资料片,学生更能直观形象地了解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激发学生对天安门的向往、对祖国首都的热爱。
(五)作业。
把儿歌有感情地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用朗诵竞赛的形式背儿歌:①给积极主动、大胆朗诵且朗诵得好的学生予以适当奖励(赠送小礼物,奖小红花等);②给进步大,听得认真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③给背诵得好的小组插小红旗;④全班齐背。
2、认读要求认识的`字,奖励方式同上。
3、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习生字词,提高字词积累能力。
1、出示生字卡片:小、水、支、开、升、言。
2、读准字音:这些字中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告诉大家是怎样认识的?(当小老师领读)适当组词说句子。
3、记住字形:你会写其中的哪些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4、指导写字。
①学习新笔画“”的写法,学生找出有“”的生字。
②学习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教师范写“小、水”学生观察写法。总结出这一笔顺规则。
③指导学生弄清生字的笔顺。
小:
水:
支:
开:
升:
言: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升”、“开”的写法,强调“升”的第一笔是撇,“开”的第一笔是横。可编儿歌,指导学生记忆:升字先写撇,开字先写横,后面笔顺都相同。
④学生书空生字。
⑤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学生观察运笔。
⑥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描红,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天安门》一年级语文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了解升旗仪式的过程,体会“我”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是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至七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我”的所想所感,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是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年的十月一日,总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升旗仪式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不懂的字词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动笔画下来。
三、检查初读情况,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正易错字读音:摄 冉 冈 焰
重点识记生字:肃
3.理解词语
说一说带点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肃:恭敬。
冉冉升起:慢慢地向上升。冉冉,慢慢地。
彻夜不息:整夜不灭。彻,通。
四、把握文章写作顺序
1.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升旗仪式全过程。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哪些内容?
2.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五、质疑
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对于易于理解的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即时回答。涉及文章更深意思的问题,写在书边,留在深入读书时共同讨论。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八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八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升旗仪式?
2.深入读书,抓住重点语句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升旗仪式中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认真读书,动笔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学生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③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阅读收获
要点:
A“只见一队武警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城楼下走出,踏过金水桥……”说明武警战士动作一致,步伐整齐有力,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他们充分表现了国威、军威。想一想,这段话该怎样读?(指导朗读)
B重点理解“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心咚咚直跳,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感从心中升起。”“从未有过的”“庄严”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看到国旗冉冉升起,“我”想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
3.指名读第八自然段,思考:升旗仪式结束后,“我”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国旗永远在我心中?
出示:“国旗呀国旗,你永远在我心中!”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介绍了升旗的全过程,有条理地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五、练习
背诵文章第五——七自然段。
六、小结
《天安门》一年级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什么位置拍摄的,体会不同方向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
2、能正确辨认以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活动1
1、事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人行道上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先看到什么?最后看到什么?观察周围的社区或村庄,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画面怎样,从高楼上或山顶上观察地面的景物,看到地画面是什么样的。
2、师:同学们都很注意周围的事物,如看从面前开过的汽车,从不同位置观看附近的社区和村庄,同学们都有体会,我们交流一下。
3、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观察景物的实际体会,现在请打开课本第58页的上半部分。
从①②③三个不同的位置,拍摄了天安门广场的.三幅照片,请你辨认一下,各是从几号位置拍摄的。
先个人思考,再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活动2
1、师:根据同学们的体会,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现在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一个问题,先想一想,再用小立方体搭一搭、看一看。
2、与全班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师:两辆汽车从摄影师面前开过,摄影师自拍摄了以下三幅照片,请大家在○内标出摄影师的拍摄顺序。
与同伴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师:因为两辆车以摄影师面前开过的,先看到什么?(车头)再看到什么?(车身)最后看到什么?(车尾)
4、P58、试一试
a、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懂从空中拍下的照片,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物体。
b、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吗?
c、先尝试解答第(1)题第(2)题,并与同伴说一说理由。
d、师用模型验证,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想像。
三、活动3
P59、1、连一连
先独立观察、填写,再用相似的实物摆一摆、验证。
P59-2
审题、填写
全班汇报交流想法
【《天安门》一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家语文教案 一年级语文《家》教案10-18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12-30
《天安门》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14篇)08-18
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03-04
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7-16
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8-26
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01-07
一年级语文教案09-21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