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年级新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及反思(精选10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新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新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及反思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山村的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自己非常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看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以求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
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
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4、播放升旗的录象。(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为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评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升旗,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是那么的陌生。因此,如果没有感性的认识,是很难激起他们的情感。这里,通过结合平时的升旗活动,用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升旗的感受。并用录像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雄伟的气氛,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悟情。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3)、分句读课文。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布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在交流中,学生有重点地提出了难读,难记生字,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难点。)
2、再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
A:理解“遥远”。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B:理解“壮观”。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
观”的含义。指导朗读。
C:品读第三句:教师引读第一行,学生齐读第二、三行。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从而读好课文。)
(3)、对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评析: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句子中小男孩想去北京的迫切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
(评析:在学生熟悉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乐曲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读课文更能入情入境。)
4、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延情。
1、读了这课,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说说“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收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评析: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的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并随着国歌声的响起肃立,那种气氛,俨然自己也在其中。后来,当我问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时,有的孩子说,我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的说我长大也要当升旗手等等。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我让他们合作学习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背完课文就结束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在课后我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一年级新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及反思 2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情真挚、语言朴实。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天安门图片和升旗仪式录像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读好长句“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出示图片:故宫、天坛、天安门、万里长城等风景图片。
2、看!北京风景迷人、历史悠久,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
(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3、导入新课:有位山村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和想到北京去看看。
出示课题:我多想去去。(个人读—全班读。读准字音)
二、学习课文
初读诗歌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读给同桌听听。
2、刚才小朋友读得真认真,你能说说,诗歌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
3、和你的同桌试试,一个当“妈妈”,一个当“我”,读读看。等会儿我们来比一比,哪桌读得最好。
4、朗读比赛。(同桌分角色读,同桌读,男、女同学分角色读,全班读)
识字
1、认读词语
(1)、今天我们又多交了几个新朋友,来认识他们吧!让我们比一比,看谁认得最快,读得最准,记得最牢。
(告诉、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2)、自由练读词语
(3)、比一比。
开小火车比赛,比比哪组的火车开得最棒!
同学来挑战。
随机抽读。
全班抽读。
2、认读生字。
(1)、刚才我们认识似的词语中有很多今天要认识的生字。
(2)、用笔在诗歌中圈出这些生字,并大声地练读。
(3)、同桌互读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
(4)、抽读生字卡片—听音找卡片—齐读生字卡片。
(5)、多种形式记忆生字。
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宝盖头下一个女”(安)
小组学习: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相机学习方字旁、心字底,范写、书空)
说话训练
1、出示句子(p104我会读):“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2、你会读吗?试试看?个人读—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全班读
3、你能说吗?
(1)我国是首都是______
(2)我国的国旗是______
三、巩固复习
读诗歌
1、小组比一比,哪组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老师和你们分角色读课文好吗?
写字“广、升”
1、观察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广:一横短,左低右高 “升”第一笔是短撇,第三笔是竖撇。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也许是自己上半年刚去过北京,对天安门广场壮观的升旗仪式还记忆犹新的缘故,所以很喜欢这篇课文,在备课时特别用心。课前,我利用去北京拍摄的照片、录像做成了课件;找出了保存着的一些景点门票,熟读上面的解说,准备在课堂上为学生当导游;还布置学生去搜集北京的`相关资料。上课时,我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信息,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利用北京风光导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少学生不到两分钟就把课文读得很流利了。在理解“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一句时,我播放了升旗仪式的录象。学生有了图片、录象等一些直观感受,自己也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受,学生读得很带劲,很有感情。
由于课前的充分准备,这篇课文只用了一节课就上完了,而且上得很扎实。第二课时,我利用制作好的课件和背在心里的一些解说词,像导游似的给学生介绍了 “故宫”、“人民大会堂”、“长城”等许多景点。上完课,学生说:“老师,学完这篇课文,我好象真的去了北京,知道了北京的那么多地方。”听到这句话我很高兴,因为这就是我上课前追求的目标。
如果我的课前准备不那么充分的话,就不可能腾出一节课来为学生介绍关于北京的那么多知识。可见,课堂上要为学生减轻负担,提高课堂质量,很大的工夫必须在课前就花。
一年级新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及反思 3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意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从课文题目“我多想去看看”导入,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教师)
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3.查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
1.师生谈话,揭示题目。
预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
生1:去过。
生2: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多媒体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
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
2.导语: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演示红色)谁来拼读?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读它们。
2.学生把生字画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们。
3.小组汇报。
4.多种方式检查字音。
广场 北京 告诉 天安门 非常 壮观 广场 走路
(1)你会读哪个词语?(个别学生拼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
(2)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拼音读准了。你能不拼拼音,把词语读出来吗?(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请同桌互读。)
(3)游戏:摘星星。(沿着弯弯的小路,把这些词都读准了,摘下星星,你就到达北京城了。)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导学: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其中一些是要求会写的,大家有信心掌握它们吗?
2.演示书写,教师强调怎样记住“会”“走”“北”“京”“门”“广”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逐笔范写,学生跟笔书空。
(2)教师整齐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查指导。
(3)师生共同评价书写,学生描红体验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生字有什么不同。
(4)学生再次练习书写生字,同桌相互评价,推荐优秀书写作品。集体展示,共同评价。
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教师评价。表扬书写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临帖,美观地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教师导学: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啦,你能读准字音,数数课文有多少个句子吗?(学生自由读文,标句子序号。)
2.教师设疑:你喜欢读哪一句?(我喜欢读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3.引导学生理解“遥远”就是“很远很远”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北京的风景图片和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吗?(学生回答)你们学得真好。
2.开火车,读生字。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吗?它们叫什么?呜……小火车开啦!
小朋友们,你们把这些朋友的名字牢牢地记住了,真了不起!
3.读词语游戏:水果大卖场。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水果,如果谁叫出了词语朋友的名字,我就把水果送给他,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出示:告诉、走出、北京城、天安门、广场、非常、壮观。
4.教师小结: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掌声和奖品,没有得到的小朋友别着急,等一会儿还有更大的收获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通过课前几分钟的交流汇报,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生字的音、形、义,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了解首都北京
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接着我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坛公园。
(3)然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它是中国的象征。
(4)最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北京之行结束了。
2.教师导学:小朋友,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多媒体,听课文朗读录音。)
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了,那么,你读懂了什么?
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三句话)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6.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出示妈妈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中畅游,意在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的气氛,产生求知欲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了解天山
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美丽天山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再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博格达峰,看到了“雪海”。
(2)接着我们来到了号称“天山第一峰”的托木尔峰。
(3)然后我们来到了汗腾格里峰。
(4)最后,我们来到了有“天山明珠”称誉的天池景区。
2.教师导学:小朋友们,天山这么美丽,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天山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多媒体,听课文朗读录音。)
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啦,那么,你听懂了什么?
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天山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6.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出示爸爸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
四、说话训练
1.过渡: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现在,我还想当一次导游,和你们一起再去游览游览。(出示杭州西湖、上海外滩、厦门鼓浪屿的风景图片)
我们到了这么多地方,欣赏了这么多美景,现在,你想说些什么吗?
2.多媒体出示句子: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
小朋友,老师把你的话录下来,你可要说得好一点哟!
小结:是呀,我们的祖国多美呀,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3.请你把心里话说一说。(可以加上动作)
4.我想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现在让我们的男孩子们大声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的女孩子甜甜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满怀对北京、天山的无限热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自由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1.读了本课,你读懂了什么?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搜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地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京,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
教学反思
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祖国的风貌,让学生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年级新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及反思 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会写“足、走”两个生字。
3、感知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并背诵读课文。
学习难点:
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课前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句子(爬山)
1、导语。
师:小朋友们,今天丁老师带大家去玩好吗?(好)大家可不要怕困难哦,因为我们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并且在路上还会遇到很多阻碍,怕不怕?(不怕)那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出现一个小孩在走山路,边走路边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排,学生需读对上头的词语才能通过)告诉、广场、升旗、北京城、天安门、小路、弯弯、多想。
2、开火车读词语
师: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扫除了障碍,让我们把这些障碍再读一读,好吗?(生读)
3、读句子
师:真好!丁老师这里还有更难的,你们敢不敢挑战?(敢)出发!(分小组读句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我们爱北京。 我们爱五星红旗。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走了这么远的路,大家累吗?(累)可你们知道吗?文中的小朋友可不怕累呢!只要能走出大山,走再远的路他都不怕。走出大山,小男孩最想去哪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句话,知道妈妈先告诉我什么?(妈妈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后来,妈妈又告诉我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句话。请大家把第二句话读一读,边读的时候边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生自由读
3、生交流
(1)理解“遥远”。
a、解释“遥远”的含义(很远很远的意思)
b、造句
c、读句子
(2)理解“壮观”
a、观看升旗仪式。
b、说说从图上或录像上哪里可以看出“壮观”?
c、读句子
(3)展示资料,练习说话。
(4)老师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北京城。
过渡:小朋友们,北京城美吗?(美)北京不单单是美,更重要的是她是祖国妈妈的首都,谁都想去看看。那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想)是呀,文中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请大家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看看小朋友和妈妈说了什么?(生读)
4、学习最后一句话。
(1)学生读。
(2)比较句子
(3)看图
(4)自由朗读
(5)学生展示朗读
(6)全班朗读
5、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分句背诵。
(2)全班背诵
四、指导写字。
导语:小朋友刚才与文中的小朋友一去看了看我们美丽的北京城,《我多想去看看》这首诗大家也已经会背了,真好!这课还有两个生字要认记书写,我们共同来学习,好吗?
1、出示本课的两个生字(走、足)让学生对比一下,找找它们的异同点。(他们都是平舌音,字的下半部分相同,上半部分土一样,“走”的上半部分是“土”,“足”的上半部分是“口”。
2、火眼金睛(说说这两字应怎么写才漂亮)
3、老师范写
4、学生书写
5、展示——评价
五、唱歌《我爱北京天安门》
教学反思:
1、在一年级的孩子眼中,上课是快乐和神奇的色彩。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在他们心田种下爱语文的种子,我用自己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多种的手段,千方百计地“哄骗”、“鼓动”学生学习,如排除障碍;开火车朗读词语;看录像找“壮观”,唱歌等,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2、在热热闹闹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生字”教学作为重点,充分体现年级教学的特点。学生杂杂实实地读拼音、读词语、读句子。
3、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如何拿书、如何发言,如何写字都进行严格的规范。就拿语文中的书写习惯来说,这是一年级学生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还有表达的自信。只要他们有说的意愿,我都让他们说,并注意在其间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锤炼、雕啄、训练。
4、学生要发展,应起始于教师教色的转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不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有血有肉的课堂主人。他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开发进取。因此,在课文的朗读感悟中,我倡导个性化阅读。我让学生自由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并想一想,说一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对小诗的词句的自我感悟,只要思维合理我都给予肯定。此时,课堂上众说纷纭,书声朗朗。学生想说就说,想读就读,没有整齐化一,没有“一个标准”的束缚,自由人读自由文。我口说我心,我口读我情,无拘无束,轻松活泼。学生对小诗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和可发展的态势。
一年级新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及反思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生字新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我”对北京的向往和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生活的积极情感,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展示北京的名胜古迹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对这个地方有什么样的向往?”引入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教师指导正音。
全班齐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
三、精读品析
分段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我”为什么想去看看,想去看看什么。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以“我”的身份分享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及原因,体会“我”在课文中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课堂活动: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小段话,描述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及其理由。
引导学生理解,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寻和探索更广阔的世界,鼓励他们要有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预习下一课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思考并写下自己对未来的生活或旅行有什么期待和憧憬。
【教学反思】
在教授《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主人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向往。通过角色扮演和写作训练,他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也锻炼了语言运用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投射到文本中,激发他们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设想方面,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对未来的设想还不够清晰。对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拓宽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同时启发他们树立理想,勇敢追求。
此外,我还注意到,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字词的学习和巩固仍然是基础且重要的环节,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关注和强化训练。
一年级新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及反思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段阅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引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新词,教师指导认读和书写。
朗读感悟:全班齐读课文,然后分段指名读,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同时,讲解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我”想去北京的愿望及其背后的意义。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为什么想去看看,以及自己有什么想去看看的地方,引导学生抒发内心情感。
拓展延伸: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我多想去看看……》,描绘自己心中的向往之地。
三、教学反思: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对“我”想去北京看升旗仪式的'愿望有深刻的理解。通过观看视频导入新课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讨论环节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然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一些抽象的爱国情感理解和表达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具体情境,用更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渗透。此外,在写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虽有想法但表达不够清晰,说明在书面表达训练上还需要加强。总体而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一年级新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及反思 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我多想去看看》,使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技能目标: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展示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最想去哪里看看?”引入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
三、精读品味
分段解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我”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想去新疆看雪莲花等愿望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心中最想去的地方及其原因,进一步体会文章主题。
四、拓展延伸
以“我多想去看看……”为句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远方。
设计小练笔活动,将学生的心愿写成一段话或一首诗。
五、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强调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未来去实现自己的“去看看”的愿望。
【教学反思】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刻,他们在分享自己想去的地方时,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然而,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通过更多的实践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另外,我在设计拓展环节时,应更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将对远方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热爱结合起来,从而培养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厚的情感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一年级新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及反思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掌握生字词,理解文中“我”对北京和天安门广场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事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片段,引入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教师指导正音。
全班齐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解析
分段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我”为什么想去看看天安门广场,感受作者对首都北京的深深向往。
让学生找出文中体现“我”渴望去看一看的句子,进行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四、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最想去哪里看看?为什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课堂小练笔:以“我多想去看看……”为题,写一段话。
五、课堂总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深化主题,引导学生要怀揣梦想,努力学习,争取实现自己的愿望。
【教学反思】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通过视频导入和情境创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文的理解中。在精读环节,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把握住文章主旨,但在个别情感深沉的语句理解上还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去感悟。另外,在拓展环节,学生的分享丰富多样,反映出他们的'独特思考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但部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持续关注和培养。总体而言,这节课既达到了知识传授的目标,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新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及反思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我多想去看看》,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和热爱生活。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可先展示一些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去过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引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我”想去看看的强烈愿望的句子,进行深入解读和情感体验。
(3)分角色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主题思想。
拓展延伸: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你最想去哪里看看?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多想去看看”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形成珍惜当下、追求梦想的人生观。
三、教学反思:
在教授《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课文中的主人公想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想去新疆看雪莲的愿望深有共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导入和朗读感悟的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理解了课文主旨。
但在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文本内涵,以及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拓展思考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及原因时,思路较为局限,这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结合现实生活,开阔学生视野,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同时,今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互助互学中提升语文素养,实现全面成长。
一年级新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及反思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我多想去看看》,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情境创设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探索世界的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展示祖国各地风景图片的方式引入课题,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这些美丽的地方呢?”引出课文《我多想去看看》。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注意语调、情感的把握。
三、精读探究
分段解析课文,讨论“我”想去看看哪些地方,为什么想去看看?
重点解读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深入体验人物内心世界。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想去哪里看看,为什么想去,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激发探索未知的热情。
五、作业布置 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最想去的地方及原因。
教学反思: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朗读和讨论,较好地理解了课文的主题——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情感以及语言文字之美方面,可能需要更加细致入微的'讲解和更多的互动环节,如设置更丰富的朗读形式和创设更多的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从听、说、读、写全方位提升语文素养。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拓展环节,应该更多地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想法,鼓励他们大胆表达,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收获知识,也收获成长。
【一年级新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12-30
《我多想去看看》优秀的教学设计12-26
我多想去看看作文(精选25篇)07-11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多想去看看》公开课教案07-16
一年级上语文说课稿《我多想去看看》03-0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精选11篇)07-27
幼儿园中班教案:《去鞋店看看》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