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23 07:33:27 五年级 我要投稿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15篇(必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15篇(必备)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受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板书设计:

  推敲

  贾岛韩愈

  斟酌

  尽善尽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出示四句名诗,指名读。

  这些诗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它们字字珠矶,是诗人精心构思、反复锤炼的结果,凝聚着诗人的智慧和心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在读的过程中划出难读的词。(读得快的学生上黑板板书难读的词)

  2、读词。

  补充:门闩(附图片)门没有闩的意思就是门没有上闩。

  3、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帮他解决了难题。)

  [板书:贾岛韩愈]

  贾岛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他吗?

  (他是一位苦吟诗人。)

  故事中他苦苦思索的是什么诗句?哪个自然段写贾岛苦苦思索?

  三、研读课文:

  1、出示第3自然段,默读,划出你感兴趣的词句,在空白处写写感受。

  交流:读读你划出的词句,并说说感受。

  预设:(1)贾岛做事认真,连一个字都不放过。

  (2)贾岛推敲诗句入迷。

  从哪些地方看出贾岛入了迷?(抓住“吟哦、不知不觉、一边……一边……”来谈。)

  ①“吟哦”什么意思?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②现在你就是贾岛,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4)出示插图:当时的贾岛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大街上的人都――

  (5)贾岛就是这样吟哦了一路,做了一路,人们笑了一路,他都不知不觉。你能用个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他?

  (忘我、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旁若无人、聚精会神、浑然忘我……)

  (6)想象着贾岛的.样子读读这段话。学生练习读。指名两读。

  2、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贾岛的入迷?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后出示课文第4段。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1)能说说仪仗队是什么吗?出示仪仗队图片(图在上,文在下)插图就是古代的仪仗队。

  看,迎面走来这么浩荡的队伍,贾岛竟然视而不见;听,迎面传来这么宏亮的声音,贾岛竟然充耳不闻。他对这些都不知不觉,他的心思全用到了----这是一种怎样的专心致志,这是一种怎样的聚精会神哪!

  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

  过渡:贾岛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结果皆大欢喜,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再现这个场景。出示具体要求:

  想象着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小组分角色朗读,一人读贾岛的话,一人读韩愈的话,两人读叙述部分。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读。

  (4)韩愈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投影出示第七自然段。

  指名回答。咱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5)小结: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不但不怪罪贾岛的冲撞之罪,还帮他解决难题,看来,韩愈不仅是大官,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大文学家。

  (6)两个人留下了一段佳话,也留下了千古名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古诗。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学生齐读。现在再来想一想为什么这两句诗能成为千古名句?(围绕贾岛、韩愈品质来谈)【不仅是因为敲字用得巧妙,更是因为贾岛和韩愈两位诗人孜孜以求的创作态度】

  (6)推敲本来是表示推和敲两个动作,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推敲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板书:斟酌)(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点击课件: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齐读]这小小的一个词背后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7)小结: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像贾岛、韩愈这样不断地推敲,不断地斟酌。推敲的意思就是斟酌,斟酌的意思就是――反复地推敲,作品才能尽善尽美,广为流传。[板书:尽善尽美]

  3、拓展:

  其实,像贾岛这样推敲斟酌诗句的诗人还有很多,(出示诗句,体现“推敲”的词语变红)王安石千锤万凿,这个“绿”字就曾经一改再改,从“到”改为“过”又改为“入”,改为“满”,先后改了十多次。宋祁的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也是几易其稿,才有了这最能体现春来杏枝摇曳杏花斗艳的“闹“字。

  此处快速出现诗句,让学生抢着答出每句诗中哪个字用得特别恰当,特别妥帖?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师:同学们真有一双慧眼,这一个“绿”字,一个“闹”字特别形象、传神,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得来的,你想不想推敲一下试试?

  出示:

  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句子哪句用词好?为什么?

  ①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②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凝的家。

  总结:看来,大家都喜欢上了推敲,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是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的自己的作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做到勤推敲、细斟酌,写出尽善尽美的好文章。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上次写的读后感,请推敲用词的准确,看谁改得精彩。

  2、选做题:(1)背诵《题李凝幽居》。

  (2)搜集古今中外作家推敲文章的事例。

  (3)给本课排个课本剧,演一演。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学时安排

  2学时。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学习课文,感悟志愿军战士依依难舍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共3页,当前第1页123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14再见了,亲人

  战役 友谊 跺脚 噩耗 硝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

  ⑷大组交流、讨论。

  4、学习第四部分。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共3页,当前第2页123

  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小金花

  16再见了,亲人 大嫂

  大娘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录像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单击题目后的录像)。

  二、检查习题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

  2、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勒”读le,不读lei,“迂”读yu,不要读成yu,“驰读chi,不要读成ci

  4、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地点转换顺序)

  〈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

  3、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

  想象,听完朗读后,(单击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录像)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

  〈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4、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

  四、练习

  1、课后习题4,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

  2、查字典

  3、比字组词

  五、作业

  1、课后练习题2。

  2、用课后练习4的关联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

  2、理解课文第一段,朗读,背诵第一段。

  教学重点:

  体会第一段中动态,静态的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景色的静态,动态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

  2、课文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第第一段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播放录像,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单击第一自然段前的录像)

  〈三〉单击目录中的确良13课课题,出现草原画面,加深对草原风景的印象。

  〈四〉思考讨论

  1、从“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点题,第一次初到草原。)

  2、课文是从哪俩个方面写草原的?(天空,天底下)。

  3、齐读描写天空的一句话

  讨论:(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单击“高歌一曲”)

  (2)“我”为什么感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3)课文中连用两个“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单击第一段品句一)。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请同学读一读课文,讨论交流

  (1)解释“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为什么辽阔无边的草原却没给人迷蒙,空荡的感觉呢?(单击“一碧千里”和品句二)。

  (2)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小丘,平地,羊群,颜色有绿有白,形态有动有静)

  (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国画?(单击品句三和“渲染,中国画,翠色欲流”这三个词语。)

  (4)“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如何理解?(单击品句4)

  (5)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这个“流”字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单击“流”这个词语。)

  (6)这样的境界使“我”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我”为什么会“惊叹”感到舒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丽的小诗?

  (7)这样的境界为什么会使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课文中为什么用“好象“一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单击品句七和”回味“词语)。

  〈五〉小结

  老舍先生以满腔热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美丽。这种美丽体现在草原辽阔而不空荡,宁静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我们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体会到草原动态美和静美。

  〈六〉、播放录音(单击这一自然段前面的录音)

  〈七〉指导朗读第一段,要求有感情地读,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达标练习

  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学生在课本中用——标出,并画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分层,思考怎样背诵才又快又准?(单击第一段的析段)

  四、作业

  背诵第一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后四段内容,受到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2、领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一)指名读第二段。

  (二)指导给第二段分层和概括层意。(可以分作三层。第一层讲在去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的路上;第二层讲走了许久,看到了河、马群,听到了鞭响;第三层讲“我们”在距离目的地几十里以外受到热情的欢迎。)

  (三)思考、讨论

  1、解释“洒脱”的意思,为什么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单击第二段品句一)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单击品句二)

  3、说说第一、二层所讲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齐读第三层,思考、讨论

  (1)联系上下文,说说“忽然”的意思。(情况变化很快,出乎意料,没有想到。)

  (2)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找第三层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3)“群马疾驰”和“襟飘带舞”写出了什么特点?(单击品句三)

  (4)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单击品句四)

  (5)作者是怎样写静态的草原热闹起来的场面的?学生读读有关句子,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单击品句五)

  5、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时,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描写的景象由静到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三、指导学习第三、四段

  (一)默读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单击第三段品句一)

  (3)结合这一段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一句话。(单击品句二)

  2、指名朗读这一段

  (二)指名读第四段

  1、思考、讨论

  (1)这一段讲的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为什么说“也不知怎样的,就进了蒙古包”?

  (3)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说明了什么?(“盘腿坐下”给人到了家的感觉;干部、老翁敬酒说明对客人的尊重。)

  (4)“``````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露出会心的微笑?

  2、第三、四段共写了几个场面?每个场面是怎样的盛况?说明了什么?(单击第四段的析段)

  3、指导朗读第四段,要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读出主人的热情好客。

  四、总结

  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那里的天明朗清新,那里的地辽阔而不空荡,那里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这真是草原的景美,人更美。同时,也说明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单击第五段的析段。)

  五、课堂练习

  1、句义理解

  2、概括中心

  3、短文练习

  六、作业

  1、课后练习3、5

  2、预习《镜泊湖奇观》

  板书设计:

  景色→美丽→动情

  草原途中→盛况→又动情“我”

  |主人→热情→更动情|

  蒙→情深←汉

  (民族团结互助)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浆、傅、袱”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袱”等15个字,正确读写“粉刷、绝活、半信半疑”等14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3.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4.开展群文阅读,学生小组学习《泥人张》,课后阅读《快手刘》,激发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粉刷、绝活、半信半疑”等14个词语。其中“袱”字是二声,但在“包袱”这个词中读轻声。“露馅儿”指导读出儿化音。本文要求会写“浆、傅、袱”等15个字,除了“馅”和“傻”这两个易写错的字,老师做重点指导,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朗读教学

  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着眼全文,自主探究,研读重点句子,凭借对曹小三内心世界的揣摩,了解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变化,感受刷子李之“奇”。

  3.语言运用

  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作者用徒弟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为暗线推进故事情节。既抓住了刷子李技艺高超的正面描写,又抓住了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的侧面描写。让学生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小说《俗世奇人》。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浆、傅、袱”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袱”等15个字,正确读写“粉刷、师傅、绝活”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对联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默读这副对联,结合大家对第14课的预习,猜猜这副对联写的是谁。

  课件出示

  上联:白壁光滑,刷板显功底;

  下联:黑衣无瑕,绝活传真谛。

  横批:俗世奇人

  2.学生猜出:刷子李。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刷子李》,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4.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出处。

  5.从课文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

  生1:我知道他姓李。

  生2:我知道他是刷墙的。

  生3:我猜他刷墙刷得很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文题目中提取信息,使学生感受课文题目的“独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由会认字组成的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课件出示

  刷浆师傅包袱蘸水露馅狡诈发怔

  3.重点指导“馅”和“傻”的书写。

  学生先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顺,再由老师范写,最后学生练写。特别注意“馅”的右下边是“臼”,不是“曰”;“傻”的右下边是“夂”,不是“又”。

  4.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

  生1:刷子李收了一个徒弟叫曹小三,曹小三觉得师傅刷墙刷得很好。

  生2:有一天,曹小三跟着师傅干活,发现师傅身上有个白点。

  生3:一天,曹小三跟着师傅干活,开始他居然连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后来他竟然发现师傅身上有个白点,最后他才知道白点是里边的白衬裤从外边的裤洞里透出来的。

  5.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刷子李技艺高超)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刷子李是俗世中的一位奇人。

  板块三正面描写,感知技“奇”

  1.用横线画出描写刷子李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2.学生交流汇报句子。

  课件出示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l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l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l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l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3.学生品读这些句子,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4.学生归类、交流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三个方面。(板书:规矩奇效果奇动作奇)

  5.师小结:原来作者是从规矩奇、效果奇、动作奇三个方面直接描写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这种表达方法叫正面描写。(板书:刷子李正面描写)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直接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了解作者在写人的文章中运用细节描写和正面描写的方法。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2.开展群文阅读,学生小组学习《泥人张》,课后阅读《快手刘》,激发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爱读书的孩子一定会变得更有智慧,更有创意,更有气质,更有内涵。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走进“刷子李”这位奇人的故事之中。

  2.出示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课件出示词语)

  3.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冯骥才从三个方面写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是哪三个方面

  作者是从规矩奇、效果奇、动作奇三个方面正面描写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正面描写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刷子李》的兴趣。

  为学习侧面描写的表达方法做好铺垫。

  板块二精读课文,感悟写法

  1.(板书:规矩奇效果奇动作奇)这三个方面,哪一个令你印象最深刻呢先欣赏刷子李刷墙的效果。(课件出示描写刷子李刷墙效果奇的3个句子)

  指名学生读这三句话,你能让大家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效果的不同凡响吗(能)

  2.再体会刷子李刷墙的动作。

  课件出示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思考:你觉得刷子李仅仅是个粉刷匠吗(刷子李还是个艺术家)

  3.最后学习刷子李刷墙的规矩。

  课件出示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l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读了这两句话,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他的规矩最贴切(让人叫绝)

  4.以上都是对刷子李的正面描写,接下来我们要侧面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

  (刷子李)那冯骥才先生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呢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么侧面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学生交流汇报。

  指名读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句子,感悟他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

  5.找出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填空。

  课件出示

  (半信半疑)→()→()→(五体投地)

  学生交流汇报。(板书:半信半疑→一落千丈→发怔发傻→五体投地)

  6.作者为什么要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侧面烘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7.教师小结: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就是侧面描写的表达方法。(板书:曹小三侧面描写)正是在对刷子李的正面描写和对曹小三的侧面描写中,刷子李的形象才变得越来越丰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真叫人拍案叫绝。所以有人这样评价:冯骥才的笔就像女娲的手。我希望同学们也能将这种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设计意图】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作者用徒弟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为暗线推进故事情节,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这个教学环节既抓住了刷子李技艺高超这根明线,又抓住了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这条暗线,让学生更能深刻感受作家笔下人物形象的鲜活,体会作家描写人物方法的奇妙。

  板块三运用学法,拓展阅读

  1.《俗世奇人》是一本十分有趣的小说,在我们认识了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后,现在你们四个人一个小组,再来学习大作家冯骥才笔下的另一位奇人《泥人张》。(课件出示《泥人张》这篇文章)2.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课件出示

  l默读《泥人张》,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l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用笔画上横线。

  l小组讨论交流泥人张有什么过人之处。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教学生运用阅读《刷子李》的方法读《泥人张》,群文阅读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仅仅是学生的引导者、陪伴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快乐地阅读、快乐地交流、快乐地分享。

  板块四激趣导读,引入奇书

  1.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快手刘》。

  2.《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先生写的一本民间奇人小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读一读。(课件出示《俗世奇人》简介)

  课件出示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全书由短篇小说连缀而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之意。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在津门的民间传说、奇人异事,如刷子李、泥人张、快手刘、风筝魏、机器王等。每个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因爱读《刷子李》《泥人张》《快手刘》,进而爱读《俗世奇人》这本小说,推荐学生阅读《俗世奇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个“奇”字,让学生在“读”中晓“奇”,在“议”中悟“奇”,从种种“奇”中感悟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如,在引导学生感悟“刷子李”是一个“奇”人时,先引导学生品味“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各体现在哪些方面

  2.我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资料,从细节描述中感知“技艺高超”;聚焦表达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中感知“一波三折”。我始终思考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学资料进行了整合,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心里有文本,眼里有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应是可行的、有效的。

  3.本课中我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学生运用阅读《刷子李》的方法读《泥人张》《快手刘》,激发学生爱上《俗世奇人》这本书,进而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群文阅读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仅仅是学生的引导者、陪伴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快乐地阅读、快乐地交流、快乐地分享。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5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

  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

  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⑴ 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

  (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

  ⑴ 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⑵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

  ⑴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

  ⑵ 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3、延伸课外:

  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6

  一、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炫耀”“懂得”

  2、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初步体会本文写作方法对于日常习作的启示。

  (二)技能目标:

  1、学会运用“炫耀”、“懂得”;

  2、在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中,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

  情意目标:在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过程中,学会关爱别人与尊重别人的关爱。

  二、课前准备

  按常规预习课文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运用“炫耀”“懂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初步体会本文写作方法对于日常习作的启示;理解“给予是快乐的”。

  过程建构:

  教师组织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

  (一)批注入文,自主探求

  1、你能读懂什么?适当注上记号。能读好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吗?(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各知识点达成状况的调控)

  自主阅读

  小组交流

  全班反馈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不等于自主学习就是放任自流。

  (2)情感的熏陶固然重要,但“小语”要体现“小”的特点,“知识和技能”是“三个维度”的首席。

  2、适当小结,点拨升华在交流中达成

  (二)主动参与,探究方法

  从写作的角度看,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自我反馈、调节、总结阅读中的方法,无疑有利于激发习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语”与“文”的和谐发展与相互促进。

  (三)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1、今天这节课上你给予了谁什么?或谁给予了你什么?今天来听课的老师中谁曾经给予你什么?

  2、在你的`记忆中曾经有谁给予了你什么?你给予了谁什么?

  好朋友交流

  全班反馈

  1、对学生的评价重在内在素质的提高。

  2、既是反省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又是交互主体关系的体现。

  (四)作业超市,拓展延伸

  1、揣摩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

  2、回顾你给别人带来快乐或别人给你带来快乐的一件事,并学习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断。课后选择完成延伸--提升--铺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品味、感情朗读课文,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回顾你给别人带来快乐或别人给你带来快乐的一件事,并学习本文写法迁移习作。

  过程建构:(略)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7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导行。

  教学准备

  1.高尔基的《童年》。

  2.收集有关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人名言等以供交流。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感受

  1.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童年的课文,这些课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林和小东也被哪些事感染了,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大家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

  2.学生阅读。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4.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交流读书方法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全班交流。

  3.归纳读书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读准确,通顺。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

  3.指名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6.从这些句子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话语,为什么?

  7.练习背诵。

  8.外收集有关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练习多层次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对句子意思的理解,不做过多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可简要给予解释。]

  三、课外书屋

  1.引入:给学生介绍高尔基和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请学生谈谈对《童年》这本书你都了解了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介绍《童年》的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学生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教师小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二,五下回顾拓展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能力目标

  ⑴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⑵学习用列举数字、举例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学习“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等词。

  二、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中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鲸”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告诉大家?(出示课件后,生生交流)

  (三)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样介绍鲸的,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朗读课文。老师给大家提几点读书的建议:

  课件出示要求:

  ⑴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⑵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⑶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⑷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自读自悟,分组学习)

  (四)学习第1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们说鲸大吗?那么鲸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文吧。

  1、速读第1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⑴和大象比,比大象大得多。(出示课件:与大象比较)

  ⑵大的有16万公斤重,小的有20xx公斤重。(出示课件)

  大的有16万公斤重,小的有20xx公斤重。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3、指读有表示鲸很大数字的`句子。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指读。(一头4万多公斤重的鲸,17米长,一条舌头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出示课件)

  4、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

  ⑴举起手摸不到上腭。⑵四人在嘴里看书,很宽敞。(出示课件)

  5、鲸真的很大!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五)学习第2自然段

  师:鲸生活在海洋里,长得又像鱼,许多人都叫它鲸鱼。它是属于鱼类吗?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画出写鲸是怎样进化的语句。

  2、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3、指名汇报,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出示课件帮助体会)

  (六)学习第3自然段

  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鲸分为两类: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七)学习第4——7自然段

  师: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

  1、默读第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2、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3、鲸在睡觉和生长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哪位同学愿意把你读文后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听?(请生回答)

  (八)创设情境,理解重点,学习写作方法。

  1、学完了课文,我们已经详细了解了鲸各方面的特点,收获实在不小。回头再想想刚才老师讲的那个故事,谁能说说虾将军不让鲸参加比赛的原因是什么吗?

  2、作者为了让我们能详细地了解鲸的特点,在介绍鲸时采用了不少方法。你能说说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吗?(生谈体会)

  (九)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鲸呼吸和睡觉时的样子。

  2、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2鲸

  形态:大重长

  哺乳动物:形状像鱼

  特须鲸

  种类

  点齿鲸

  吃食

  生活习性呼吸

  睡觉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结核、呻吟、研究、规律。

  2、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学生读一读。

  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结核、呻吟、研究、规律。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1)正音:呻吟 吐痰

  (2)写法:肆(左半部);肺(最后一笔是竖);吟(不要多一点)

  3、解词。

  二、谈话导入 课文

  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与奥妙,探索和了解大自然,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作者从自然界一些事物的联系中发现了一些道理。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物的联系,这些事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说说课课文讲了哪些事物的联系,这些事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蛇与庄稼,猫与苜蓿,下雨与地面,太阳与地面上的东西,火与水,吐痰与肺结核)

  边说边板书:蛇——田鼠——庄稼

  猫——苜蓿

  吐痰——肺结核

  3、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画出文中不懂的地方。

  (1)把找出的重点段指名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读后试着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质疑(简单问题随机解决,重点问题进行梳理,下节课解决)

  三、听写本课的词语

  附:板书设计

  27 蛇与庄稼

  蛇——田鼠——庄稼

  猫——苜蓿

  吐痰——肺结核

  27 蛇与庄稼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10

  教材说明

  本次综合可以看做是本主题单位学习后的一次总结汇报和综合实践活动。前面主题单元的教学中,第一课都有对本次活动的铺垫。如搜集了关于地球资源、鸟类生存状态、绿色工程、身边的环保小事等资料,积累了相关的词语,句段和表达方式。这次综合活动即可以组织成一堂环保主题的班队会和一次设计创办,环保宣传报的竞赛。

  教学目标

  1、开展系列环保活动,提高认识、增强实践能力。

  2、通过阅读及系列环保活动,体会环保的重要性与责任感。

  3、激发学生由环保意识转为参与环保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开展系列环保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今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倾听家园的呼唤,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完成《综合活动》,开展有关环保的一系列活动。

  二、完成《综合活动》,提高认识。

  ㈠走进家园。

  1、展示交流:小小导游介绍自已知道的名山大川的优美景色和生态环境。并展示与大自然交朋友的图片,照片等资料。

  2、简要说明:小小博士介绍鸟儿的生活习性方面的趣闻和鸟儿对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㈡倾听家园的呼唤。

  1、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空气、河流、绿树等所遭到的人为破坏与污染。

  2、展示空气、水资源、森林资源、鸟类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

  ㈢身过的'环保小事。

  1、引发讨论:说说该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动手保护我们的家园?

  2、以小组接力的形式,每人写一件我们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环保小事,然后全班交流。

  3、把全班学生写出的环保小事整理成环保行为规范,在教室内张贴。

  ㈣筹办环保宣传栏。

  1、讨论宣传栏标题。

  2、小组内合作讨论确定宣传栏的内容,汇集、资料、设计版式。

  3、学生汇集准备的资料,确定讨论后的版式方案。

  4、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设计。

  三、总结活动评价。

  对各组的环保宣传报张贴进行展示、评比。

  四、课外延伸。

  每人出一张环保宣传的手抄报。

  五、布置作业。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

  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

  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

  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11

  教 学目 标、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 时 第3教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上 午

  课前准备 执笔人 林中坤

  教学过程:

  继续精读第三段

  ②读夕阳“在还面上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小组合作研究: a、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

  B、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

  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

  C、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D、激情赏读。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 看落日的神情,请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学习第5节

  1、自由轻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然

  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2、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板书设计或教后感

  像孩童

  2、三亚落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习与人交谈的礼仪,懂得如何围绕主题与他人交流,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2.能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记者采访的视频)看完这段采访视频,大家认为采访需要注意哪些技巧?(要有礼貌;提出有用的问题;认真听别人说完;提出新的问题,并耐心等待别人回答。)嗯,看来大家都明白了!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一回小记者,不过,我们不是去采访同学,而是去采访我们的父母、邻居等大人,采访的主题就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

  1.个人展示,明确交际要求。

  老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介绍自己采访所用的“问题清单”,说说采访内容。如果其他同学认为他的采访内容符合主题,而且对其采访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请鼓掌表示支持。如果听完以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可以大胆举手提问。

  2.评价交流,提高口语水平。

  (1)鼓励上台展示的同学,大方表达,讲的时候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了解采访内容。

  (2)请同学说一说支持的理由。

  (3)在评价交流中进一步肯定采访的重点: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更多的'问题。

  (4)思考总结。

  小结:最好给大家介绍内容全面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要只局限于一两个方面。

  三、规范语言,有序表达。

  1.回顾教科书提供的信息,明确采访时的技巧:要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

  2.照顾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句式辅助。

  四、模拟演练。

  1.现在大家手中都有了问题清单,请以老师为采访对象,来模拟一下采访的情景吧!

  生:老师您好!请问您小时候在哪里上小学?

  师:××学校。

  生:那您最喜欢哪个学科呢?

  师:我最喜欢的学科是××。

  生:为什么呢?

  师:因为这个学科的老师很和蔼,上课很有趣。有一次……(老师讲起小时候的故事来)

  生记录。

  2.现在,大家了解采访的流程了吗?(了解了)刚刚老师所说的信息,大家有没有记录呢?(有)那么,对于老师所说的童年记忆,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自由模拟练习。

  五、小结。

  想要了解别人的故事,就必须先了解与人交流和倾听故事的技巧。作为小记者的同时,不要忘记你也是一名倾听者。大家今天回家之后,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家里其他长辈吧!记得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认真倾听

  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反思

  在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样的评价,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评价,积极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交际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这样,他们在交流时才会毫无束缚,畅所欲言,进而迸发出智慧与创造的火花。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初读课文,理清课的顺序,知道鲁本的秘密是什么。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很多同学都知道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这一天,许多国家的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向自己的母亲表示祝福和感谢。相信你们也不例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鲁本的秘密》,就讲述了一个与你们同龄的小男孩与母亲之间的动人故事。

  2、板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质疑)

  二、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2)在各自然段写上序号

  (3)思考:鲁本的秘密是什么?

  2、汇报:鲁本的秘密是什么?(秘密赚钱为妈妈买胸针)

  3、理清课文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板书)心愿的萌生——秘密赚钱——心愿实现4、学生划分意义段

  三、自主合作,感悟情感

  (一)赏读“心愿实现”部分

  1、你觉得课文中最温馨的是哪部分?

  2、学生看插图,听老师朗读,想象这温馨的一幕,分享鲁本的快乐

  3、齐读体验鲁本实现心愿的快乐与幸福

  过渡:

  为了这一天,为了向日夜操劳的母亲表达自己的爱,鲁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秘密赚钱”部分,体会鲁本为实现心愿所付出的艰辛。

  2、从故事中受到关爱他人,疼爱父母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一些赞美母爱的格言。

  教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鲁本的秘密是什么?

  (过渡):鲁本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为了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秘密赚钱”这部分,看看他是怎样实现这美好的心愿的。

  (二)细读“秘密赚钱”部分

  以小组合作学习

  (1)在文中勾画出能体现鲁本捡麻袋艰辛的句子。

  (2)有感情地读一读。

  (3)老师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朗读。

  (4)分角色朗读“鲁本卖最后四个麻袋”情节(感悟鲁本捡麻袋的艰辛和对妈妈的深切的爱,为实现心愿的迫切心情)

  (三)展延伸,体验情感

  1、你们读得那么有感情,一定是被鲁本对母亲的'爱所感动,此时此刻,假如鲁本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都在哪一天吗?你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

  3、展示收集到的赞美母爱的格言

  (四)结束语

  高尔基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当我们渐渐懂事,我们应学会感恩,学会关爱。让我们齐背孟郊的《游子吟》,再来回味母亲给予我们的无私而伟大的爱。

  板书:

  27鲁本的秘密

  心愿的萌生——秘密赚钱——心愿实现

  鲁本妈妈

  100条麻袋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免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掌握方法,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共产党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聚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可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按照“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二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

  (2)出示习题:

  埋怨(mán mái )缝补(fèng féng )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暂时不要求学生十分完整的概括,

  只要求学生说个大概)(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小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

  二、分段理清文章线索

  1、围绕着银元,你能给课文理出一条线索来吗?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塞银元——(孙老汉的老伴)缝银元——(刘司令员和邓政委)送还银元。

  2、根据以上线索,给课文分段。

  (1)学生根据提示分段。

  (2)交流。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毛泽东《七律长征》的真实体现。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领略了他的雄韬伟略。而这首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活的概括,提炼而来的《七律长征》又有怎样的气魄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它。根据题目,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首写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谁能说得更好,更具体呢?交流、总结。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汉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文体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逶迤(wēi yí )磅礴(pág bó )岷山(mí )

  2、解释词语。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明确:“更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体会重点字句

  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明确:“难”、“不怕”“只等闲”、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明确: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明确: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九)总结归纳

  1、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艺术特色: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

  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11-14

年小学五年级语文授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辅导教案04-06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09-01

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0-12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丰碑》04-08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29

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案07-22

小学语文教案五年级10-26

小学五年级语文《激光》教案05-07

优秀教案小学语文五年级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