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常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选择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人作为写作对象,写他的一两件事。
2、注意突出人物的特点。
3、自拟题目。
教学重难点
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复习课文入手:同学们,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几位很有特点的人物——任长霞、袁隆平、凡高、爱因斯坦,他们都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一想到这些人物,你就想起了关于他们的哪些事情?
2、交流后小结:这些人往往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品质上与众不同,才使人难以忘记,而这些性格特点又总是通过一些事情变现出来的。
能透过一件件小事就看到人物的内心,那是很了不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练练这样的本领。
二、选定“熟悉”的人。
与这个人打过叫道,共同做过或经历过一些事情。不仅有直接的了解还有部分的简介了解。
1、学生选定一个熟悉的人,回忆有关她的一切事情,然后对他的性格特点用一个到两个词语进行概括。
2、交流:用一件事情来说明他的性格品质特点。
要求:事情要典型。
3、指导学生用多件事来写人物。
注意:几件事不能互相矛盾。两件事可以以概括描写和具体描写相结合,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4、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来写人物。
A、同一个人的前后变化比。
B、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比,突出品质。
C、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以突出其中一个人。
5、人物的性格特点突出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变现。
三、草拟片段:用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自从接触作文教学以来,我一直为批阅作文而感到“痛苦”。这痛苦一方面缘自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另一方面则是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面对的却是大量不尽人意的作文。曾想,如果批阅的是优秀作文,那感觉应是春风拂面,何等的身心舒爽啊!遗憾的是,我很少进入这样的佳境。于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总结得失利弊,寻求解决方略,以减轻自身的“痛苦”,现归纳为以下几小点,供大家指点。
1、教学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
2、社会方面的原因
学生在课堂学习写作,是通过社会各种渠道接受有关写作的信息。可是,学生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又不参加劳动,生活积累较差。所以,学生的选材范围窄,语言空洞无物。
尤其是学生写同类型的作文较多后,再写,他们的选材范围就只有那么一点大了,写这篇文章是这个题材,写那篇文章还是这个题材,只是作文的题目不同而已。
所以我深切地觉得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五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过程:
一、由语言训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指导学生用“子”组词:子孙、子女、子弹;孩子、果子、燕子;晏子、孔子、孟子、老子等(经教师归类整理为三类)。
师:观察这些词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回家查字典,了解“子”的意思。重点观察第三类,为什么有“孔子、晏子”这样的称呼?
生:男性、对有学问、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启发)对有贡献的袁隆平能称“袁子”吗?
生:(有所感悟)是古时候对有知识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们知道孔子、孟子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其特殊的地方,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大家愿意读课文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读书的收获
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是怎样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概述晏子出使楚国经历的三件事情,并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作结。
师:从这以后,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
生:是晏子的聪明机智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师:(启发)是晏子与楚王两人之间的争斗吗?
再读课文,看看晏子使楚发生了哪些事情。
假如你是晏子,不让走城门让你钻狗洞,你会怎么想?
(经过老师多次启发,学生仍然不能感悟课文的深层含义,于是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分角色表演晏子与楚王的对话,创设情境体验当时晏子是怎样想的。)
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的表演体验,逐渐使学生感悟到晏子出使楚国,是代表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与楚王个人之间的争斗,既要让他们打开城门,又不能失掉齐国的国威,做到了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三、四段仍采用以上方法,通过读书、表演、讨论,感悟课文的深刻含义。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查资料,写有关晏子的小故事。
板书:晏子使楚————维护国家尊严
钻洞只好
无人只好
囚犯只好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给快乐天使——
五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认识“膑、讥”等5个生字,会写“丧、瞪”等8个字,会写“依次、等级”等12个词语。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描写人物神态等的词语,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了解人物想法。
读懂课文内容,推测孙膑的思维过程。
知道用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转败为胜的原因。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纸牌小游戏。
老师拿出六张扑克牌,分为两组,分别是红桃的4、8、10,梅花3、7、9。老师和学生各选一组,然后比大小。老师依照田忌赛马的思维跟学生玩两盘,把输和赢的两种情况都体现出来。
在历史上,像这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还真不少,你知道哪些?
官渡之战曹操2万人战胜10余万敌军
赤壁之战周瑜、刘备5万人战胜20余万敌军
淝水之战谢玄8万人战胜80多万敌军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轻蔑(qīng miè)、孙膑(bìn)
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瞪、耀、蔑、赢”,并在黑板上示范。
(“瞪”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右上方的笔顺是横撇、点、撇、撇、捺。
“耀”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右下方是“隹”,而不是“住”。
“蔑”是上中下结构,中间是“罒”,不是“四”,下面是“戍”,不要少写一点。
“赢”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月”,下面是“月、贝、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
(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写了田忌和齐威王的两次赛马。)
自由读“两次赛马”的段落,边读边思考:这两次比赛各是怎么赛的?画出两次赛马的对阵图。
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1)学生自学、讨论。
(2)小组汇报:
①第一次赛马第二次赛马
齐威王田忌齐威王田忌
上上上下
中中中上
下下下中
②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
两人的马没换。
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后中等,再下等。
③两次赛马的不同之处:
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后上等,再中等。
比赛结果不同。
齐威王前后心情不一。第一次齐威王胜,得意扬扬。第二次齐威王败,目瞪口呆。
四、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只要多思考,以弱胜强也不是不可能。)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两次赛马的比赛结果。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初赛失败后,孙膑与田忌的对话和表现。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自由朗读1~2自然段。
(1)田忌为什么都失败了?
本段中写“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说明彼强我弱。而比赛的时候却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所以田忌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2)体会“垂头丧气”是写田忌初赛失败后的情绪。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失败后情绪颓丧,非常失望的神情。
(3)你认为田忌要怎样才能赛过齐威王?(实力或技巧方法)
组织学生议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学习第3~12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第3~12自然段。
要求:(1)找出描写田忌情绪的三句话。
①“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是写田忌初赛失败的情绪,认为好朋友孙膑也看不起他。
②“你是说另换几匹马”是写田忌只看到马力的'强弱,没有认识到比赛方法的重要。
③“那还不是照样输”是写田忌没有信心,缺乏求胜的精神。
(2)找出描写孙膑神态的四句话。
①“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是写孙膑当朋友失意时,热情鼓励。
②“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是写孙膑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之后找到了取胜的可行办法。
③“摇摇头”是否定田忌的想法,“一匹也不用换”初次表露出马力强弱不能决定比赛的胜负。
④“胸有成竹地说”是写孙膑早已思考成熟,“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是写孙膑具有必胜的信心。再三用必胜的语言鼓舞田忌的斗志,终于使田忌鼓起勇气,充满信心再次比赛。表现在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体会三个人的对话。默读13~18自然段。
提问:(1)第二次比赛,马还是原来的马,田忌为什么能战胜齐威王?
(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调换出场顺序。突出孙膑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深入分析的品质。)
(2)齐威王为什么失败?
①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这段话是写齐威王根本没把田忌放在眼里,充分表现出骄傲自满的弱点。
②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这段话是说齐威王认为自己有必胜的把握,毫无失败的思想准备。
讲解以上两句话,要充分突出齐威王盲目骄傲自满,只凭马力、不善智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孙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安排了田忌赛马的出场顺序才取得胜利的。
③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田忌胜了第二场,齐威王稍有觉醒但已经晚了,已无调整余地了,所以到第三场比赛下来,“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已成定局。突出思维的重要性。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心句)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除了田忌赛马里面两种比赛匹配的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有,但只有孙膑说的那种是取胜之道。再次突出了孙膑的聪明机智。)
让学生各选一个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演一演。
演完并让学生再次说说人物的性格特点。
你还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智力的比赛,不是力量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失败。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取胜。)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孙膑献策
教学反思
从游戏切入课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历史上,包括我们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事例,靠的就是多思考,用发散性思维统筹各方面。
五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要求: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发展和变化的。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构想:
教学中应抓住事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发展和变化的这一条线索来理解课文内容。介绍作者引入新课,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重点逐段学习。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抓住重点逐段学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介绍托尔斯泰)
2、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课文。
二、初步理解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的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结果怎样。再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2、学生自学,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
(1)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事情是怎样引起的?水手逗猴子取乐,有哪几个原因?两个:一是完成了任务,心情愉快;二是风平浪静,水手们没有什么事情。
(2)猴子怎样把玩笑开到孩子身上的?(让学生用简单的话说说。)
(3)孩子为什么会走到顶端的横木的?
(4)结果怎样?
(5)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
1、孩子为什么追猴子?(因为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笑他,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2、划出猴子放肆的句子,划出水手的表现,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3、孩子遇到生命危险,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4、理解“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掉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5、理解“甲板上的水手都吓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6、理解“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7、谁出现了,他是怎样使孩子转危为安的?
8、水手们救孩子只用了四十秒钟,为什么大家觉得四十秒钟的时间太长了?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从课文中,你觉得孩子的得救有几方面的原因?有什么启发?
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理清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白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检查朗读。
1、同桌互读互查,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
二、引导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关系。
1、孩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1)客观上:猴子的戏弄,水手们的笑,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2)主观上:孩子在气急了的情况下,没有考虑事情的后果。
2、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1)是船长果断逼孩子跳水;
(2)是孩子及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往下一纵身”跳到了水里;
(3)是水手们在短短的四十秒中里就把孩子救上了甲板。
三、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最深切的体会畅所欲言)
学生可能会想到:
1、遇到危险的情况要像船长那样冷静果断的采取措施。
2、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意识生气而不顾危险。
3、开玩笑要注意分寸,等等。
四、写一写读后感
1、说说从本文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此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
3、把你所想到的写下来。
作业设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2、感情朗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老师从家乡云南带来一组图片,请欣赏。
生:观看。
师: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生:灰椋鸟。
师:你很会观察,有一双锐利的眼睛。
2、师生共写课题。
3、指名读。评价:读的婉转。齐读。
评价:导入自然,评价及时而富有个性。
二、读文分析字词,理解文意(展示读书情况,教师及时指导)
1、生自由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教师及时指导点评。
例:杉、毯
评价:读得流利正确。
3、师:想看看“刺槐林”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看看教材134页插图吧!
生:细心观图,然后女生读文字。
师:读的很轻巧,“怀”字读正确了,再读自信点会更好,重叠词
“郁郁葱葱”也读好了。
生:翘(qiáo)首
师:老师要表扬你,你把这个多音字读对了,还有一个读音?
生:qiào 翘翘板,一二组同学读一读。
师:同桌互相读,推荐你同桌读的同学把手举高点。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果然名不虚传,慧眼识英雄啊,读得十分自信。
评价语言丰富,具有激励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指导“棱”的读写。
师: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有马上扑楞楞地飞起。
你觉得这个句子哪个词最难读?
生:“扑棱棱”反复练读。
师:评价,读得正确,自信。
指导书写“棱”字,说说怎么记住它。
生:鸟的家园是“木”它们凌晨时飞出家园。
师:范写“棱”
身正、肩平、背开、足安(强调写字姿势)
生:描红。
师:巡视(写得工整、漂亮、写字姿势正确)
男生:读好“扑棱棱”有力的拍打声。
评价:重视难写字的写法与习惯的培养。
5、指导“叽叽啾啾”的读法。
师:读得再有力些,轻柔点,再热烈点,再响亮点。
生:读好带有“叽叽啾啾”词语的这段话。
师:什么是“深涧”。
生:齐读。
6、过渡语
刚才,同学们读好了字、词句,思考一下作者对灰椋鸟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默读,标画词语。
评价:默读有助于思考,注重读书习惯的培养。
三、品读析文、升华感情(精读归林时的场景)
(一)交流
生:讨厌——喜欢,从课文第4—6自然段知道的。
归林时的壮观,从课文第1自然段知道的。
生连读:我……我们……我……(4—6自然段)
师:让我们翘首遥望,凝神注视,盼着、等着,灰椋鸟赶快归林吧!
(二)课件:“归林情景”
1—4 归林场面
5—最后 问候场面
1、指导、理解“排空而至”
采用联想和观察会场人们的方法。
2、练读(读出精彩)
它们……有的……有的……
师生共读“叽叽啾啾”
3、归林(拿出手中的鸟让它们归林)创设情境,感受归林之美。
贴在图画上,体会“排空而至”的感受。
让学生体会做一只“灰椋鸟”,教师配音说文。
4、拓展延伸,练习说话(课件)
我情不自禁地对同伴说 ……
生:归林壮观、发现美、我很丑,但我很可爱,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5、练习读“归林”句子。
生:反复读。
师:读的深沉,读的`有力量,震撼人心。读的动容、动情,还动心呢!
生:齐读。
过渡自然,语言精练。
(三)学习“问候的场面”
1、师:你觉得前面的场景是壮观,现在的场景是什么呢?
生:和谐、激动。
2、创设情景:大鸟会对小鸟说什么?
学生扮演,练习说话。
培养学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渗透写法。(注重了读书结合)
师:这样一个温馨、和谐、快乐的场景,作者是用一个什么样的写法写出来的呢?
生:比喻。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不同意,应是想象。
师:这就是人与鸟的和谐美,你还认为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
生:拟人,更活灵活现。
4、读好“问候场景”的句子。
5、教师小结,再指导读一遍。
四、回顾总结全文
课文很长,要学的内容还很多,比如第4、5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一会儿老师还会带你们继续学习,谢谢大家!
感悟:经过反复观摩这节课,我感受到课堂的高效,教师语言的精炼,以及巧妙的引导、点拨,指导学生有读不好到读好,不理解到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等等,都让我为之震撼。特别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潘老师确实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确实是学习的主人、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努力学习,取别人的优点,认真扎实研究课标、教材,多关注学生。争取是我的课堂成为优质而高效的课。
五、板书设计
25 灰 椋 鸟
壮观 和谐
想象 拟人
五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卢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8、看到这份资料你感受到什么?(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9、延伸:
●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12年后的今天,这些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新闻《我家的一日》。
五年级语文教案7
一、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炫耀”“懂得”
2、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初步体会本文写作方法对于日常习作的启示。
(二)技能目标:
1、学会运用“炫耀”、“懂得”;
2、在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中,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
情意目标:在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过程中,学会关爱别人与尊重别人的关爱。
二、课前准备
按常规预习课文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运用“炫耀”“懂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初步体会本文写作方法对于日常习作的启示;理解“给予是快乐的”。
过程建构:
教师组织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
(一)批注入文,自主探求
1、你能读懂什么?适当注上记号。能读好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吗?(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各知识点达成状况的调控)
自主阅读
小组交流
全班反馈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不等于自主学习就是放任自流。
(2)情感的熏陶固然重要,但“小语”要体现“小”的特点,“知识和技能”是“三个维度”的首席。
2、适当小结,点拨升华在交流中达成
(二)主动参与,探究方法
从写作的角度看,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自我反馈、调节、总结阅读中的方法,无疑有利于激发习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语”与“文”的和谐发展与相互促进。
(三)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1、今天这节课上你给予了谁什么?或谁给予了你什么?今天来听课的老师中谁曾经给予你什么?
2、在你的记忆中曾经有谁给予了你什么?你给予了谁什么?
好朋友交流
全班反馈
1、对学生的评价重在内在素质的提高。
2、既是反省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又是交互主体关系的体现。
(四)作业超市,拓展延伸
1、揣摩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
2、回顾你给别人带来快乐或别人给你带来快乐的一件事,并学习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断。课后选择完成延伸--提升--铺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品味、感情朗读课文,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回顾你给别人带来快乐或别人给你带来快乐的一件事,并学习本文写法迁移习作。
过程建构:(略)
五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吨、敞、哺、滤、矮”5个生字,会写“吨、敞、哺、滤、肺、潜、矮、判、胎”9个字。掌握“宽敞、哺乳动物、又矮又粗、判断、胎生”等词语。
2、初步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鲸的生活习性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2、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3、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课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提出来。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一吨 宽敞 哺乳动物 过滤 肺部 潜水 又矮又粗 判断 胎生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吨、哺”两个字的读音。
(在写字上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哺”字右边上面的点不要丢掉。“滤”字笔画多,左窄右宽。“肺”字右边不要写成“市”字。“矮”字左右不要写反。)
2)交流:课文每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理解词语:胎生 哺乳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们最想了解鲸的哪一部分情况呢?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找出并朗读相关段落,说说介绍的内容。
(2)从哪几句话中能看出鲸的这一特点。
(3)围绕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能读出相关的语气吗?试一试。
2、在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引导
鲸的外形特点:
(1)(课件出示)
●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从这几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学生练读,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显得很宽敞。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比较,体会出鲸的大。再练习朗读。)
(2)指导朗读
(3)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还记得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吗?还记得我们的学习要求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你打开书,把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再仔细读一读,再交流学习所得 。
(引导学生继续按学习第1段的方法汇报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汇报总结板书。如:可以把鲸的种类、吃食、呼吸、睡觉等归纳到一起列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鲸的各方面特点写的这么清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2、学生小组学习。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点拨指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以下过程是教学的预测,不是教学的程序,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演变(可以以鲸的角色来自述)
在远古的时代,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课件演示鲸的进化过程。)
(师课件出示填空题)
在( ),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 ),它们的前肢和尾巴( )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很远的古代”、“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
2)种类:须鲸 ——没有牙齿
齿鲸 ——有锋利的牙齿
3)生活习性:
①吃食 (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须鲸 吃小鱼小虾 (“吸进”“闭上”“滤“吞进”等词写出了捕食经过。一顿可吃两吨多,说明食量大。)
齿鲸 吃大鱼海兽 (“扑上去”“咬住”“很快”看出很凶猛。)
②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共同点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教师出示插图 指导学生朗读。(……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③睡觉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
生把画好的简单图画展示出来,再用语言描述。体会出鲸的警觉和自我保护意识。
④生长
胎生 生长快 寿命长
4、朗读感悟
我们对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总结学习这一课自己的收获。
2、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六、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并从以下几项作业中任选一项,进行练笔。
1、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2、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3、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鲸的小报。
五年级语文教案9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1.搜集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10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读书有那些所得呢?
今天我们将通过《观书有感》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观书有感》
教师印发《观书有感》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的一首。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
如:用:“半亩方塘”比喻书本,用池塘的“水”比喻书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感受。
三、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在一问一答中,诗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
三、朗读训练
1、在你们的学习中相信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把你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之中。自由大声朗读这首诗。
2、指明学生读,大家评议。
3、齐读。试着背一背。
五年级语文教案11
一、鼓励质疑,激情引趣
[板书:蛇与庄稼]看到老师写的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大胆地说出来。
(生甲:为什么老师要将“与”字写得这么大?)
(生乙:蛇与庄稼之间有什么联系?)
是啊,“与”字是连词,所连接的两个部分之间必有联系,究竟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在预习的基础上一起学文,请同学们快速地自读全文,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全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
评:抓住文章的题目——文眼,设计了平中见奇的审题环节,既凸显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根主线,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活跃的说话氛围。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汇报自读的结果。
(生:课文先写了“蛇与庄稼的联系”,再写“猫与首蓿的联系”,最后写“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生:全文围绕“事物之间的……规律”这句来写。)
那么,第一段是怎样运用具体材料来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规律的呢?让我们重点来学习这一段。
三、导学结合,深学例段
请大家自读这一段后,根据提纲为第一段分层
[媒体展示:发生海啸——出现怪事——放蛇丰收——说破秘密]
学生分层学习,在第一层中,你们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也可以提出来。
(生甲:海啸发生的时间——几十年前)
(生乙:海啸发生的地点——广东沿海)
(生丙:海啸危害性很大)
(生丁:究竟什么叫海啸呢?)
有谁在预习中知道这个词,请和大家分享。
(生:由海底地震和风暴造成的海水波动,往往冲上陆地形成洪水等自然灾害。)
[评: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能力和良好习惯,是“课内促主动,课外促自主”的重要基础。这里充分的'预习对提高本课学习的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学们不但体验到“付出劳动,摘到苹果”的喜悦,而且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
(生读第一层)
在第二、三层中有二个奇怪的地方,一个作者明写,另一个暗藏在文字中,请同学们找出来。
(生:明写:“说也奇怪……丰收。”第二层;暗藏文中:“这场洪水……起色。”第三层)
明写的“奇怪”我们一读便知,请大家将第二层朗读一遍,在第三层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怪”呢?
(生:总,接连,即使……也,风调雨顺)
这些词,怎体现“怪”呢?
(生:原来风调雨顺,庄稼应获得丰收,而现在即使这样庄稼却连年欠收,确实奇怪。)
[媒体展示第二层,荧屏上依次闪现“总,接连……”等以上几个词语,以示强调。](生读第二层)
现在,我们来学第四层,这是重点层,我们要重点学,先看这“说破秘密”中的破指什么?
(生:揭开)
让我们齐读第四层,揭开文中所指的这个秘密。
(生读第四层)
看来,都是田鼠惹的祸[贴田鼠图样]难怪老农要放入蛇,[贴蛇图样],以老鼠的天敌来对付它。下面,请大家根据这部分课文,完成填空练习,并说说庄稼欠收的原因
[媒体:因为……所以 因为 因此
( )洪水淹死了蛇,没有淹死田鼠,( )田鼠又回到地里糟蹋庄稼。
( )没有蛇捕捉田鼠,它们繁殖得特别快。
田鼠大量繁殖,( )庄稼得不到好收成。
(学生填词后练说)
[媒体板画] (丰收)(放入) (不能糟蹋)期 (捕捉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有经验的老农,运用这个图示,在( )中填上适当的词语来说明庄稼丰(歉)收的原因。[贴庄稼图样]
生据图说明庄稼歉收和丰收的原因,理解蛇与庄稼之间复杂的联系,把蛇与
庄稼之间的联系说清楚。
[评:简笔画式的练习设计颇具匠心,把需要老师加以讲解的因果关系变成学生在独立练习中的主动理解,达到化讲为练,促学生学习的目的。而板书时,引导学生应用四个重点词、三根线,一目了然的演示了田鼠、蛇、庄稼之间的联系,使课文的第一段的教学内容得到精彩的演绎。
下面,让我们再读第一段,一边读,—边回忆这一段我们所掌握的学习方法。
(生读第一段,回忆学法)
[媒体出示学法:
1.分清层次,分层学习,重点层重点学。
2.利用图示帮助理解语言文字。]
四、举一反三,自主学文
请同学们先自读这一段,然后运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先按“达尔文讲故事”、“猫和首蓿的关系”二个意思将这段分为二层。
再确定哪一层是重点层。
[评:注意学法指导是本课教学的又一成功之处。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了两点学法,并适时在第二段的学习中加以运用,这不正是很鲜明地体现出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素质教育要求吗?]
第一层较简单,我们将它读一读。了解故事的内容。
(生读第一层)
第二层中“放肆”指什么呢?联系前文说一说。
(田鼠糟蹋庄稼)
第五句中去掉“竟”字行吗?
(生:不行,因为原先没想到,现在知道了,所以用“竟”。)
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请大家分成学习小组,用老师为大家提供的四张图片:(田鼠、首蓿、土蜂、猫),在自己的桌面上把四者之间的关系摆一摆,然后利用摆出的图示,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生摆图说关系)
[媒体展示:猫(1);田鼠(2);土蜂(3);首
五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能根据词语的规律和特点照样子尝试着写几个颜色的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火烧云”是一种怎样的云,它有哪些特点。
3、能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欣赏大自然的瑰丽景色,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3——6,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欣赏大自然的瑰丽景色,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第一节
1、欣赏“火烧云”的照片:瞧,日落时的天空是如此美丽,如此壮观!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正是描写这一美景的`,板书课题。
2、课文是怎样描述火烧云的呢?学习第二节
3、句子中的“烧”,能不能改成“红”?
(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和动态,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字在这里点了题。)
二、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
初读课文小建议: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
2、交流,板书:出现变化消失
3、按出现、变化、消失,分别指名学生朗读。
(按实际情况正音:紫檀色、模糊、凶猛、一模一样、镇静……)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1小节
1、晚饭以后,火烧云上来了。那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节,说一说。
(课件出示):
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红的
红公鸡→金的黑母鸡→紫檀色的
小白猪→金的老头儿的胡须→金的
2、火烧云把白的变成红的,把红的变成金的,把黑的变成紫檀色的,它改变了周围的一切的颜色,甚至连你自己也变了,看到这些,你会是怎样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一节。
(1)指名读。
(2)齐读。
(二)学习3—6小节
1、这个地方火烧云的变化极多,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呢?快速阅读课文3—6小节,找一找。
2、交流,板书:颜色、形状
3、哪一小节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指名读。(出示课件)
4、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读一读。
5、颜色真多呀,而且作者的写法也不一样,有叠词的:红彤彤、金灿灿;有两种颜色混和在一起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用实物色彩比拟的: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真是丰富多彩啊!
积累词语
半紫半黄
葡萄灰
6、句子比较:把原句中的“一会儿”改成“有”可以吗?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有红彤彤的,有金灿灿的,有半紫半黄的,有半灰半百合色的。
(四个“一会儿”表示几种颜色交替出现,瞬息万变,说明火烧云不仅颜色变化多,而且变化速度快。
7、火烧云不仅颜色变化多,变化快,它的形状变化更是如此。指名同学分节读4、5、6小节,分别用直线和曲线画出表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快的词。
8、交流,出示:
一会儿马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大狗
接着大狮子
一转眼
9、师生问答读第4小节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
它怎么变化?
怎么消失?
10、同桌用问答的方法读5、6小节
11、小结:作者描写火烧云变化时,把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三种动物,写得栩栩如生,我们好像真的看到它们一个个在我们面前出现——变化——消失。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快?(瞬息万变、变化多端、千变万化……)
12、想象火烧云还有哪些形状的变化?你能第5、6、7节的写法说一说吗?
(三)学习第7小节
1、天空中真是热闹极了,一瞬间,火烧云就下去了,指名读第7小节。
2、理解“恍恍惚惚”——(表示看的不真切,表现了火烧云的变化又多又快,让人眼花缭乱,实在无法看清楚。)
3、句中的“沉静”能用“沉浸”替换吗?(不能,意思完全不同,“沉浸”——形容让心情安静下来;“沉浸”——表示处在某种情景中。)
五、拓展作业
模仿第5、6、7节的写法写写云的其他变化
[板书]
出现
颜色
6火烧云变化多、快
形状
消失
五年级语文教案13
教材分析
《我喜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了喜欢的理由。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是条件较其他农村学校稍好一些,学校硬件设施配备较全,这给我们平时教学带来了很大方便。我们是第一批课改的班级,经过四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这就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打好了基础。
设计理念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从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上入手,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让学生面对文本时,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阅读的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浣净、素馨、迭代、摇曳”等词语。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和有独特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
2.你喜欢什么?依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吧!说一说你都喜欢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感受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吧!(板书课题)
[学生有的说喜欢小动物、有的说喜欢和朋友交往,还有的说喜欢做梦……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拉近了和课文内容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自主质疑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交流质疑。
[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标出有疑问的地方,再互相交流,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三、初读——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谈读后有什么感受。
2.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板书:四季景物、自然景物、社会生活。)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奠定了基础。]
四、品读——感悟语言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学生采用了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
2.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
[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动情,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研读——质疑问难
1.让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体会以下问题: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第10自然段的两句话“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文中每段开头都反复用“我喜欢”,段落中间也反复出现,这又表达了什么?(板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的美好情感。]
六、拓展
课件出示一些有关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
[本环节培养了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为后面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事物作了铺垫。]
七、仿写课文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能写一写吗?
1.学生仿写。
2.全班交流。
[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对课程资源的有利补充。]
八、全文总结
自然是和谐的,生活是美好的,让我们去尽情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吧!
五年级语文教案14
一、提出学习目标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近期你们有没有游览过哪些地方,欣赏过什么美景,能否与大家分享。
2.山水如画,人醉其中。除了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景,还有什么方法也可以享受这种快乐呢?
3.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并反馈学习目标
1.师:是的,我们可以选择很多方式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和许多同学一样,我也喜欢看书,喜欢通过文字,游览祖国山山水水,领略外国的民俗风情。今天,我们也将通过文字去认识一座富有魅力的古城——拉萨。请同学们看老师写题目。(板书课题)
2.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走进这座古城,一边听,一边写下你对拉萨的印象。
3.师读;生写;(谁先来谈谈你眼中的拉萨)交流。
4.你们刚才的交流,让我体会到你们内心的感受,只是这些感受听起来还比较零散琐碎。有一位名叫次多的作家,他游览了拉萨,用手中的笔写下了所见所闻所感。请大家翻到课文168页,慢慢地读,细细地品,看看感受是怎样蕴育在文字当中的。
三、合作交流,感悟重点
1.师:初次与文本对话,请你对照屏幕上老师刚才读的文章,有什么新的感觉。
2.生交流。
3.在游览中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合在自然人文画面中的文章,我们称他为游记。游记有哪些特点呢?
师:这篇文章,作者抓住了最能展示拉萨古城魅力的景点,请同学们快速找一找,他带着我们游览了哪些地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藏族民居大昭寺八廓街
2.师:像这样介绍城市的文章,要抓住最富特色的景来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拉萨古城的哪一个景点首先给了作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呢?(藏族民居)
文中哪些段落介绍了民居。(1-2)
出示阅读要求:
1.朗读1、2两段,读出声,读准音,读通文。
2.读完后,拿起笔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写,并写下感受。
3.分享阅读感受,重点交流民居特色
过渡:看见许多同学在与文字交流的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留下了思考的痕迹,写下了批注,真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藏族民居带给我们怎样的印象,谁能先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A.色彩
师: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这个句子,作者抓住什么来写民居特色的。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的,藏族民居的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色彩鲜明。让我们一起找找关于颜色的词语及相关的事物。
出示:白色楼房黑框门窗五彩经幡
师:不同的颜色带给人不同的感觉,藏族民居的这些色彩给你怎样的感觉呢?你可以选择其中的某种那个颜色来说说。
生交流。白色象征圣洁,黑色给人神秘、庄重之感。
过渡:藏族民居的黑白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五彩经幡为什么会被藏族人民所喜爱呢?
B.经幡的意义
经幡是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挂饰,共有无色,各色的意义不同。
师小结:正如同学们看到的,藏族民居所展现的一切,与它们背后蕴含的古老文化是分不开的,真是让人无限回味。
C.旗舰和舰队
师:藏族民居的描写还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吗?
师:这个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用了比喻手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旗舰和舰队是什么关系?(旗舰就是一些国家的海军舰队司令、编队司令所在的军舰,因舰上挂有司令旗,故叫旗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叫指挥舰。旗舰是舰队的指挥舰,是舰队中的一支,具有代表性。)
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布达拉宫和拉萨古城之间的关系吗?
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是拉萨的形象,代表。
朗读感受:由布达拉宫带领的这支舰队在你的感觉当中是支怎样一支队伍?
雄伟气势不凡壮观
个别朗读;齐读。
4.自学版块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就这简单的几句话,甚至几种颜色,当我们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时,便会品味到背后的含义。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去学习大昭寺和八廓街两部分,找出它们的特点。
出示自学要求及作业单。
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大昭寺和八廓街两部分内容。
2.找出两处景的`特点,并把理解感受写在旁边。
景点特点描写
大昭寺
八廓街
A.交流大昭寺的特点。
出示寺庙建筑名称。
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一般写建筑宏伟,我们会写它是如何高大,为什么在这里作者要抓住这些来描写呢?(生谈)
师:作者抓住了寺庙特有的建筑来写,让读者感受到大昭寺的圣洁、壮观,写出了它的独特。藏族是一个信奉佛教的民族,古老大宗教文化赋予它神秘色彩,而这些富有宗教特色的建筑更凸显了它的神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昭寺的风光。
出示图片
B.八廓街
对八廓街,你们有什么印象?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自由说,有的说到繁华,有些说热闹,有些说美等等)
师:当我们跟着作者游览八廓街时,视觉和听觉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作者的眼里,八廓街显得矛盾又统一的,为什么他会如此评价呢?在这里,什么显得矛盾?
生交流。(根据文本内容)
为什么又说这些是统一的?能不能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藏族人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互相得到尊重,他们热爱生活,向往幸福,正因如此,这些看起来矛盾的一切,在这里才会显得如此和谐统一。)
四、提升感受,小结延伸
刚才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拉萨古城,通过三处最富特色的景点认识了拉萨,字里行间,我们时刻感受到作者不经意间抒发内心的情感,而所有的感受其实都浓缩为一句话,请同学们找到他,读出来。
出示:
这一切使圣地拉萨富有魅力,使古城拉萨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
“这一切”仅仅是今天作者游记当中的三处景点吗?
当然不是,在拉萨,还有许多拥有传奇色彩的景点,有许多令人痴迷的特色民俗,还有令人回味的藏族文化。而这一切,需要同学们通过文字去了解,或者亲身去体验。最后,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一本书——《藏地密码》。
五、板书
拉藏族民居
萨大昭寺
古
城八廓街
五年级语文教案15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相信同学们会比平时表现得更出色,同学们有没有这个信心。(有)今天,我们来上两节复习课,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
二、整体回顾
1、同学们打开书,看看第二单元有哪些内容。
2、如果让你自己去复习,你认为应该复习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字词 、重点句子 、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自己学会复习了。老师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制定了复习目标。
三、课件出示复习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
3、回顾课文内容,感悟人物优秀品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四、依据复习目标复习
1、这节课我们来完成复习目标中的第一项。
2、同学们来读一读本单元的生字词、容易读错的字音。
3、老师也给同学们整理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及复习方法。
4、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内容及复习提示。
(1) 生字词。(复习提示:读一读,并写一写难写的字词。)
特殊 迸发 魅力 给予 汹涌澎湃 萍水相逢 申请 措施 阻挠
庸俗 岔道 竣工 藐视 勉励 纬度 凯旋 埋伏 轻蔑
(2)、 比一比,再组词。
予( ) 测( ) 浆( )勘( )竣( )
矛( ) 侧( ) 桨( )堪( )峻( )
茅( ) 湛( )俊( )
(3)、容易读错的字。(复习提示:读一读,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迸发 情不自禁 狂风怒号 否则 藐视 轻蔑 给予 奔走相告
肖像 要挟 强迫 吮吸
(4)、四字词语。(复习提示:读一读,查一查画线的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写一写易写错的词,用上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流光溢彩 沁透心脾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赞叹不已 富甲一方 困惑不解 解囊相助 非分之想 初出茅庐 功成名就 如饥似渴 成竹在胸 迫不及待 不假思索 始料未及 无拘无束
5、学生复习后交流反馈,并适当拓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谈一谈复习这节课 后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同学们复习的效果很好,这节课我们再接再厉来完成复习目标中2、3、4项,同学们能完成这艰巨的任务吗?(能)
二、指名读复习目标(2、3、4)
老师也根据复习目标制定了复习内容及复习提示。出示复习内容:
阅读内容及复习提示
1、概括说一说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复习提示:浏览课文或读读喜欢的段落,想想以上问题再与同学交流。)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复习提示: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 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2) 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3)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4)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3、 课文中的重点段(复习提示:认真读一读,谈谈自己 的感想和体会)
(1)第七课第四自然段 詹天佑不怕困难……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2)第八课第七自然段中 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三、学生根据复习内容复习。
四、对以上内容进行反馈交流。
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抓住重点词理解,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五、阅读方法提示:
1、把心放到文章中,边读边想,遇到含义深刻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体会。
2、要善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六、综合运用阅读方法,阅读训练。
初夏的一天下午,(娇 骄)阳似火。树稍上的知了唱着令人烦闷的歌。五(二)班的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做操。他们不怕炎热,认真地做着每个动作,有的同学不时掏出手(捐 绢)擦去额头上的汗水。
这时,二楼五(二)班教室窗前,出现了一个女同学的身影。她叫丁晓颖,是一位身残志(艰 坚)的少先队员。晓颖看着操场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五年来同学们对她热情相助的情景,顿时浮现在眼前:风雨中,同学们为她撑伞;雪地里,同学们背她上学。她生活在这个集体里,感到多么幸福啊!她抬头看看(列 烈)日,恨不得变成一片云彩为同学们遮荫,化作一股清风为同学们消暑。天气这么热,她难道不能为同学们做点事吗?
忽然,她回头看见了摆在桌子上的水碗,心中一亮:“有了,给每人凉一杯水吧!免得大家又去喝冷水。”于是,她把每个同学的碗都找了出来,摆到桌子上,拣了两个大杯子,架着拐一步一步走下楼去打水。
一趟、两趟、三趟……晓颖右手架拐,左手端杯,小心翼翼(yì)地一层一层地登上台阶。汗水顺着她的脸颊(jiá)淌了下来,残疾的右腿隐隐作痛,她紧蹙(cù)着眉头,咬着牙关,不停地上楼下楼,终于每个同学的水碗里都凉上了开水,那一个个小小的水碗里充满了她对同学们的深情厚谊。她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急匆匆地冲上楼梯涌进教室。看到桌子上每个人的水碗里都凉着开水,大家都怔住了,准又是丁晓颖!大家激动地端起水碗,纷纷围到她的身边,不住地感谢她。晓颖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这有什么?你们快喝水吧!”看着同学们大口大口地喝着水,晓颖的心啊,比喝了蜜还要甜!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字用“______”标出。
2、照例子写词语。小心翼翼
3、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 从第一自然段中,用“ 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______”画出一个拟人句。
5、从短文中用“==”画出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6、缩句。 那一个个小小的水碗里充满了她对同学们的深情厚谊。
7、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心中一亮”是什么意思。
8、这篇文章主要讲了____________事,告诉了我们 ____________道理。
【五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五年级教案01-03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07-27
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乐园一》04-04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0-27
五年级语文经典教学教案12-09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06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11-14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教案11-04
五年级语文新编教案01-01
五年级语文《景阳冈》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