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

时间:2024-04-13 14:22:43 五年级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游园不值》。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哲理意趣,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

  教学准备:

  图片.挂图及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读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1)指名读占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应怜/屐齿//印苍苔,篱落/疏疏//一径深,小扣/柴扉//久不开。树头/花落//未成阴,春色/满园//关不住,儿童/急走//追黄蝶,一枝/红杏//出墙来。飞入/茶花//无处寻。

  三.复习学占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

  ②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

  ③齐渎。

  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⑤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上,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㈠十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涛句。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厂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配乐齐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

  五.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自由动手绘画。(配乐)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三.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

  板书:

  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

  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动)

  意色:黄(绿)(黄)

  作业设计

  4.古诗两首

  一.比一比,再组词。

  值()园()屐()满()

  植()圆()技()瞒()

  墙()扉()苔()怜()

  蔷()非()抬()玲()

  二.解释带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⑴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怜___________________小扣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关___________________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古诗,填空。

  ⑴《游园不值》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的作品,“不值”是___________的意思,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春游访友不遇,表明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写诗人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春色,心情一下子又___________起来。

  ⑵虽然诗人“游园不值”,久扣“_________”而“_________”,但是诗人从探出墙头的“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无法阻挡的“_______________”。全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一派田园风光;后两句写了______,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前两句是______,后两句是_____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趣盎然。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句中对仗句的特点。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的内涵。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赠汪伦》,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提示课题。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恋的。我国的'古代诗人为了表现彼此之间的友情,留下许多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首古诗,这两位诗人用不同的笔法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浓厚情谊。让我们一首一首来欣赏。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赠汪伦》

  1、初读古诗。

  (1)自读《赠汪伦》,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标出停顿。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师:我们学习古诗一般可以分为四步进行。(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3、用这四步方法自学《赠汪伦》。

  交流。

  (1)释诗题。

  赠:赠送。

  (2)知诗人。

  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李白。汪伦是他的朋友,这首诗是汪伦为李白送行时,李白送给汪伦的。

  (3)明诗意。

  a、交流难解的字词。

  欲:将要。闻:听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脚步打着拍子唱歌。

  b、朗读诗句。

  开火车读。

  齐读。逐行朗读,理解。

  c、指名说说诗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脚打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4)悟诗情。

  a、李白描写自己要走了,汪伦来送行的一件事,从诗中的哪些语句你体会到他们二人比潭水还深的情谊?

  b、如果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感人的情景,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叹与感激之情。你能来朗诵一下这首诗吗?

  指名朗读,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试背。

  三、总结全诗

  李白运用夸张的写法,向我们表达了他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一个“忽”字既表现了诗人吃惊的心情,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全诗浓烈奔放,是李白的传世名作,现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来表达朋友之间的浓情厚意。

  四、作业设计:

  1、背诵,默写古诗。

  2、收集有关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古诗。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游园不值》和《绝句》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感情,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感受诗文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游园不值》,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能够背诵。

  2.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理解《游园不值》诗句的意思。

  三、分课时教学难点:

  体会感情,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感受诗文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2、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还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永远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首冲不同角度来写蠢动诗。

  二、初读指导

  1、播放录音,跟读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1)点名读古诗,正音

  (2)点名画出停顿

  五、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第一步:解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晓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六、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1、解诗题:值,遇到的意思。如何理解“游园不值”?

  2、知诗人:作者是南宋叶绍翁

  3、晓诗意: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柴门。屐,木头鞋。屐齿,鞋印,脚印。

  (2)逐行朗读并理解诗句的意思: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上,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了什么?

  (2)创设情境:现在把自己当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首诗,让其他同学来体会这种情感。

  点名朗诵,体会

  有感情地背诵诗句、试表演背诵。

  五、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发更好,为什么?(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冲满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七、配乐齐诵

  八、作业设计:

  1、抄写古诗《游园不值》,练习默写

  2、预习《绝句》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绝句》,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能够背诵。

  2.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分课时学重点

  理解《绝句》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感情,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感受诗文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检查背诵《游园不值》

  二、精读《绝句》

  1、出示《绝句》

  要求用“四步法”学习

  2、知诗人:简介僧人志南

  3、明诗意

  (1)自读诗句,画出不懂的词语

  (2)交流: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短蓬:有蓬的小船(见图)

  杖藜:藜茎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盛开时下的雨

  杨柳风:柔和的春风

  (3)逐行朗诵并理解

  (4)说诗意: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古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未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4、悟诗情

  (1)春光明媚,勾起诗人游兴,你能感受诗人此时的喜悦心情吗?

  (2)配乐诗朗诵

  (3)看图背诵

  (4)创设情境,听音乐,看画面,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连起来说一说,就是《绝句》所描绘的景象。试着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三、背诵这首古诗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这两首古诗

  2、完成课后练习4

  3、抄写《绝句》,练习默写

  五、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第一步:解诗题

  “四步法”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晓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受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文字,发挥想象,进入诗歌所描述的境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

  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

  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

  5、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6、小结并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并背诵。

  2、学会5个生字,理解诗句及词语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现了诗人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

  1、指名读题。

  2、释题:《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看书中插图,从题目和插图中可知这幅梅花图是用什么作颜料画成的呢?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

  3、简介作者:王冕,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而成为诗人。他性情孤傲,鄙视权贵,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他的诗画皆负盛名,尤其擅长画梅花。

  (二)精读课文《梅花》。

  1、听录音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墨梅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生字正音:墨mo,不要读成mu。

  4、总结学法:

  (1)理解词语。

  (2)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5、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巡视。

  6、师生讨论。

  (1)理解词语。

  吾:我。痕:痕迹。淡墨痕:淡淡的墨水的痕迹。清气:清香之气。乾坤:指天地。

  (2)指名说说诗句及诗意。

  (3)看图想象: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他只要让梅花的清香弥留在宇宙之间,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4)朗读体会。(用自豪、高亢的语调反映出诗人的坚贞、纯洁)

  (5)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7、小结并尝试背诵。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读通诗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诗文。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基本弄清诗歌的意思。

  3.指导学生看书上附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二.想像意境,体会感悟。

  1.在学生初步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诗句来想像诗中的意境。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与诗中哪些句子相映照,想像诗句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通过吟诵加以感悟。

  3.朗读吟诵,背诵诗句。

  在学生体会感悟的基础上一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

  三.作业

  1.朗读吟诵,背诵诗句。

  2.让学生体会、想像诗句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理念

  1、借助专题网络教学这一前瞻性的教学形式,整合课程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促进自主性,加强交互性,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生活,实现同学语文素养的提升。

  2、张扬语文味,充沛凸显网络优势,让同学在研读、品味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让同学正确使用网络,用网络搭建已知与未知沟通、衍化的桥梁,学会合理而有效地处置丰富的.网络资料。

  3、带领同学抓诗眼,紧扣关键词,咀嚼重点诗句,在想象中走进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在学习中有目的地指导同学总结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准备

  准备网络课件,与同学进行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

  一、简言引入:

  1、导语: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美美在园林,而杭州的美则美在西湖。今天我们将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品读《古诗两首》,欣赏西湖风光,走进美丽的杭州西湖。

  2、《古诗两首》中收录了两位诗人写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杨万里,一位是苏轼。同学们还记得吗,这学期我们就学过杨万里的一首古诗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烟两个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记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通过听诗意说诗句,让学生了解诗意;通过品评诗句,体会诗句的意境和韵味。初步学习夸张修辞。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理解诗意即可。注意体会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难点:

  1.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2.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导入】看图猜诗

  同学们,看到老师画在黑板上的山水画,你能猜到今天我们讲哪首诗吗?

  【讲授】回忆作者

  想必你们都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了吧?

  关于李白,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讲授】解读课题

  过渡:李白特别喜欢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来到了江西省的庐山,被庐山瀑布的气势震撼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谁知道这首诗题目是什么意思?

  3.这个"望"是什么意思啊?("望"是从远处看。)

  【讲授】随文识字

  1.题目中藏着两个生字宝宝,谁发现了?(找到庐和瀑)

  2.出示瀑布图片与词语,指名读好“瀑”字。

  3.题目中还有一个生字是“庐”。它与这首诗里哪个字很相近?(找到香炉的“炉”。)

  4.你有什么好办法准确区分这两个字呢?

  对比学,明确都是形声字,偏旁不同。

  启发,广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

  5.教师解释庐山名字的来历。认识文中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

  【讲授】指导书写

  1.“炉”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文中还有一个带有火字旁的字,你发现了吗?(找到“烟”字)

  2.指导观察并说一说:要想把这两个字写规范,美观,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自评,互评。教师巡视指导。

  5.微信展示评价学生的字并修改。

  【讲授】初读感知

  1、读通诗句。

  现在生字宝宝已经回归到古诗中去了,你还认识吗?

  我们比一比,谁能把这首诗读好,声音洪亮,发音准确。

  2、读出节奏。

  要想把古诗读好听,还要注意节奏。

  (1)教师范读。

  (2)生读

  (3)全班读

  3、说印象

  过渡:同学们读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庐山瀑布的真面目。老师要在课堂交流群中发布一个问题,请你说一说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播放瀑布的视频。

  (2)在课堂交流微信群说感受。

  (3)交流感受。

  【讲授】读诗悟情

  1.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说明你们看得特别认真。同学们都知道,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唐朝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那么你们的想法有没有和一千多年前的诗仙李白有着相同的感受呢?

  2.过渡:你们有没有和大诗人李白相同的感受?你是从哪个词或哪个句子看出来的?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小组的同伴交流。老师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

  3.学生交流。老师到小组了解交流情况并指导。

  4.交流。

  (1)体会瀑布之仙境美。

  出示云雾缭绕下的庐山瀑布,说一说这样的地方像什么?(仙境)

  指导读出庐山瀑布的仙境美。

  (2)感受瀑布的壮美。

  “遥”是什么意思?它与哪个字相照应呢?(“望”字,都是从远处看)读出远之意。

  是谁把瀑布挂到石壁上的呢?大自然用她那神奇的双手把这瀑布挂在这石壁之间,仿佛清风一吹,这瀑布就能飘起来一般,这瀑布美不美?请你读出瀑布的美。

  从远处看去,你们觉得瀑布像什么呢?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这瀑布!

  (3)体会瀑布的气势。

  从这“飞流直下”你读出了什么?(快)读出瀑布的“快”

  (4)体会瀑布之高,之长。

  “三千尺”“落九天”让我们感受到了瀑布的“长”。

  这瀑布真的有那么长吗?(不是)

  插入微课《夸张》,练习说夸张句。

  (5)从哪个字看出这是李白想象的呢?出示:“疑”,怎么读?谁来给它组个词?“疑”就是心里拿不准搞不清楚不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不是真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不是)而是李白把瀑布想象成了银河。

  (6)再次拓展“想象诗”,进一步识记“疑”字。

  这不禁有让我们想起了李白在另外两首诗中的想象:【出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7)总结:你能用一个词,概括瀑布给你留下的总体感受吗?(贴字:气势雄伟)

  【讲授】伴乐美读

  1.下面,老师要提高难度了,谁能根据诗意背着说一说相对应的诗句呢?

  (1)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间的一条大河。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播放音乐,全班齐读。

  3.男女生老师配合读。

  4.随机点名,一名幸运生伴乐美读。

  【讲授】拓展升华

  1.老师给你们留一个小任务,请你在课下搜集描写庐山的诗或瀑布的诗,或是李白的其他诗,将你搜集到的内容和你的感受发回交流群。

  2.再让我们随着视频,把这首诗美美地背一背,唱一唱。老师也希望你们长大后,能身临其境,感受这气势雄伟的瀑布!

  3.播放《望庐山瀑布》水墨画朗诵视频。

  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8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校五年级共48人。班额较大,不过,大家都很爱学语文,上课时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课前也可以自主的预习课文,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的能力,基础知识扎实,学习习惯良好!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虽都写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全诗分前后两部分,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维妙逼真。诗的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豪迈情怀、壮阔胸襟、雄伟志向的写照。

  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的渴望,但这些,诗人都是得不到的。诗歌描写了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同时诗人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来表达自己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象同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难点分析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展示古诗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们的脑海里一定储存着不少的古诗吧?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的古诗背给同学听一听吗?

  2.生展示古诗。

  3.同学们背得很有韵味,也很精彩。在这些古诗中,有描写祖国壮丽山川的,有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有倾诉思乡之情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咏马的诗。板书课题。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唐朝的诗人,随机让学生借助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谈谈对作者的了解,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介绍背景。(课件出示)

  (2)都描写了马。随机设疑:写马只为写马吗?对此我们需要认真体会。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房兵曹胡马》。

  (1)指名朗读古诗,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诗的前四句正面描写了马的哪些外形,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首句交代胡马的产地,来自“大宛”。二句写好马的形象、特征(瘦),“锋棱瘦骨”,把与人相若、神健气清、并夹裹着凌厉之风的神骏形象摆在读者面前。接着,三、四句从静动两方面续写马的形态,尖耳、蹄轻,生动地描写出马的体态的俊健。

  (3)作者向我们刻画了一匹怎样的骏马?

  (4)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把骏马之神之灵之骏写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5)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看到这匹宝马良驹时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欣赏、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6)古诗后四句,作者笔锋一转,描写马的品格。借写马的品性,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更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

  (7)“骁腾”、“横行”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8)它为什么能“所向无空阔”?想象一下,房兵曹的这匹好马驰骋疆场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交流。

  (9)看到这匹宝马良驹,即可想象它的英勇善战。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10)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作者对宝马良驹的赞誉,对友人的激励,抒发着自己踌躇满志,充满远大抱负的情怀,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11)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四句是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雄健神骏,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后四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英豪之气。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杜甫的灵感焕然喷发,于是他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胡马”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杜甫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及诗人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壮阔胸襟!

  (12)指导朗读,配古典乐曲。(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13)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境。

  2.学习《马诗》。

  (1)过渡:如果说杜甫笔下的马是雄健俊美的,那么诗人李贺笔下的马又是什么样子?

  (2)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学生小组试讲,感知诗意。

  (4)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5)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大漠、燕山”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师相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6)指导朗读。生读,评议。

  (7)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8)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9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师:准备作者简介。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了解诗人,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

  2、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李白。当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秋日的猿鸣,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火热的生活和激情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新生。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让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师板书课题)

  (点评: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引出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然后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简介,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做好感情铺垫。)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

  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3)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2、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4)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李白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点评: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诗文.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多次想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点评:创设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介绍作者简介。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

  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点评:设置问题情景,通过朗读、揣摩、品味,不禁为蜜蜂短暂的生命而惋惜,为蜜蜂不知疲倦地辛勤劳作而感动,更为蜜蜂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而震撼。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智慧、释放思想的展示平台。)

  (4)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

  (5)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6)赞美蜜蜂。

  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才艺展示台,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可以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点评:这一环节,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此时,学生的心灵迸发出了创作的火花,他们为蜜蜂送上了一首首赞歌,送上了一句句诗句。这种融理解、创造于一体的语文实践,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此时,你就是罗隐笔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在百花中到处飞翔、辛勤采蜜的?

  先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

  (点评: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的确,想象是会飞的思维,想象是创造的雏形。课堂教学中解放学生的思想,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在创新的王国,自由驰骋。通过这样一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整首诗的内容,而且更好地带学生进入到诗的意境之中。)

  (四)师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集体品读)

  三、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延伸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我们来个《秋浦歌》品颂会。

  (点评:《秋浦歌》品颂会,有效地把知识向课外延伸,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模式。)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09-09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09-06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通用18篇)08-07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语文教案09-03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案例09-09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09-09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09-09

古诗词三首语文教案07-27

高一语文古诗词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