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迟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
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2.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打我,及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人无完人,人都会犯错。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一个错误,是什么?(生:迟到),(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这件事中小海音的心理变化。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孩子们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1、师:请孩子们翻开书第63页,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我”在父亲的管教下,改正了上学迟到的毛病,从中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
2、师:这篇课文写了父亲做的几件事?
生:两件
师:请具体说说。
生:一件事是父亲打了林海音;另一件事是父亲给林海音送东西。(师边听,边板书“打”、“送”)
v 体会“打”的部分:
3、师:你们同意吗?(同意)那你们是从文中哪里知道父亲打了小海音。
生:爸气极了……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师:
(1)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段话。(生读)
(2)孩子们,我们这节课将继续运用这把金钥匙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两段话。(pp师播放出金钥匙内容)请一个孩子来给我们读一读。(生读)
(3)根据这把金钥匙,对这两段话你能追问出什么问题?
预设:A、爸爸打小海音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师:是什么让你联想到了这些呢?(引导学生回到理解动词上来)
B、爸爸怎么打小海音的?(直接体会动词,请孩子们先将父亲的动词勾画出来,再让孩子们汇报。)
师:要想知道父亲怎么打,要先从作者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入手?
生:动作描写。
师:好,赶快拿起笔勾出父亲的动词。
C、爸爸当时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联想,也可以抓住爸爸打人时一言不发来体会爸爸当时气极了。)
D、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师导:那要体会这段文字的思想感情,我们应抓住这段文字对人物的什么细节描写来体会?
E、为什么这一段没有写爸爸说的话呢?
师:你觉得作者是为什么不写呢?\没有写这一部分,那课文中写了什么?(将学生引向文中父亲打小海音的动词)
在这个部分,根据同学的回答,不停返回去读小海音挨打的部分,体会父亲打得狠,我被打得惨。而所有的生生追问和师生追问都要围绕情感体验来,不管学生讲到哪里,最后都要落回到情感上来。
4、师:这些句子都让我们直接 体会到了父亲打我很狠,课文中有没有从侧面描写的句子?
生:“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师:那我们把正面描写的句子和侧面描写的句子对比读一读,感受父亲打我有多狠。(可以运用师生配合读的方式或分男女生读)
5、师:从父亲的这一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严格,在学生的理解中,在“打”字下面板书“严格”)
(二)理解“送”的部分:
6、师:真是一位严格的父亲,那他对我只有严格吗?请--看--大--屏--幕(PP师播放课件图片)父亲又在做什么呢?课文中哪个部分描写了这个场景呢?
生:我走出了教室,……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师:请一个孩子给我们读这段话,其他的孩子认真听,认真体会。面对这段话,这样的场景,你可以追问出什么问题?
生:A爸爸是怎样给我送东西的?(引导学生找出动词理解课文)
B爸爸为什么要在打了我之后给我送东西?(还得引导学生从动词中去理解)
C爸爸为什么不说话?
D爸爸给我送东西时心里会想什么?(要深入让学生去推测、去联想,在推测、联想的过程中去体会父亲对小海音浓浓的爱。)
E我当时会想什么?
生:我会觉得内疚;会觉得自己错了,不该惹父亲生气。
师:那你是从哪里知道我知道自己错了,而并不怨怼爸爸?
师:回到第19自然段,读。你体会到些什么?(可以抓本段的每天早晨、夏天的早晨、冬天的早晨来体会作者改变了自己面对错误的态度。)
师:这种改变是只靠作者自己的努力吗?
生:不是!还有父亲的帮助!
师:是只靠父亲的“打”吗?请你具体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还有父亲给小海音送东西,体现了父亲对小海音的关爱。
师:那么此时的父亲还如之前那样让我们觉得严格、严厉的吗?(板书:慈祥)
7、师: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却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在林海音的父亲身上。孩子们,你们认为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为什么?
生:这是一个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个很爱林海音的父亲……(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理解的父爱并在学生的理解后,在“打”“送”中间板书画一个心形,再在心形下面写上“父爱”。)
8、师:所以在课文中,小海音对自己的父亲有怎样的印象?--(PP师播放句子: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我们一起来读读。
那你对自己的`父亲又怎样的印象?
(正是因为有了父亲这份严厉而又慈祥的爱,使本文的作者林海音学会了正确地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让我们一起来齐读第19自然段,感谢这位好父亲吧!)这个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变换。
9、这件事不仅让林海音在童年时代学会了如何面对错误,甚至在她70多岁时仍然觉得印象深刻,她曾这样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0、也正因为林海音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从此时时早、事事早,才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PP师出示林海音的生平辉煌事迹)
11、师:林海音通过她细腻、生动的描写,让我们读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她还写了很多这样的故事,都收录在《城南旧事》这本书里。有人评价说:书中的每一篇散文,每一个场景,每一句话都散发着浓郁的诗的韵味,清新、婉约、淡雅。老师愿孩子们也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
三、阅读拓展:
12、师:孩子们,本文作者通过对父亲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严爱有加的父亲。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段节选自《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文段,这段文字作者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
生汇报。师追问:文段是抓住什么描写让你感受到的?
四、随堂小练笔指导:
13、师:如果说母爱如水,那么,父爱是山。父亲的爱,就像大山一样,高大而坚定。父亲的爱,每一点、每一滴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PP师出示学生与父亲在一起的照片,解说:父爱是临睡前与我共读一本书……)
此时的你是否有所感所想所悟?你是否也想写出你心中的父爱?请孩子们拿起笔,在书上的空白处,用相同的句式写下你们心中的父爱,开始……(待时间而定,请3到4个学生展示,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朗读自己的作品。)
14、师:我们大家刚才都听到了一首最美的歌颂父爱的诗,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我相信在你们中间还有无数首这样的诗,请大家课后小组合作,把你们写的话串成一首诗,献给你们伟大的父亲。
五、板书设计:
迟 到
打 送
严厉 慈爱
父亲的爱
生态学堂背景下学生的个性阅读指导
--《迟到》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阶段,我认为教学中要重感悟、重积累、更要注重运用。
在《迟到》这篇课文教学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已经了解了这件事情中小海音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本课时,我主要抓住“父亲”这条线索,首先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父亲做的几件事?”这一问题,抓出本文描写父亲的两个主要事件:“打”、“送”。然后借助本文课后的“金钥匙”内容,让学生对这两个事件的文段进行追问,通过学生自己的追问,我再引导他们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与性格特征。例如:当学生找出父亲打小海音的句子后,我出示金钥匙内容,让学生根据金钥匙内容对父亲打“我”的文段进行追问。我预设学生会追问出的问题有:A、爸爸打小海音时心里是怎么想的?B、爸爸怎么打小海音的?C、爸爸当时会说些什么呢?……我通过让学生逐一解决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文段中对父亲的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注意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入了《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选段,旨在让学生感悟作者对“父亲”这个人物的不同描写手法所体现的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征,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如何通过抓住文章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一教学环节是我对五年级教学中要“重感悟、重积累、更要注重运用”的确切体现。
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与作品展开对话。我引导学生在学完体现父爱的部分后写下自己心中的父爱。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见解,鼓励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及时地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进行了写的训练。
总之,课堂上,听着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表达的自己从文本中获取的而又高于文本的收获,我心里很是感动不已,因为眼前的一切,让我想起了文本的作者林海音女士在她七十多岁时就本文的创作感受时所说的一番话,她说"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 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的确,值得欣慰的是,通过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知不觉达到了林海音所渴望的境界。而"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错误,不能找借口给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和推脱,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帮助你的方式"的正确的世界观的教育也自然扎根于学生幼小的心灵。
【林海音《迟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雪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附反思)06-05
《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附反思)05-29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附反思)05-15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附反思(第二课时)06-28
《13、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附反思05-18
《秋姑娘的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附反思」05-17
《卖炭翁》教学设计附反思04-05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