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上册《浙江潮》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浙江潮》教学设计以及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上册《浙江潮》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1
教材分析
《浙江潮》是一篇古文,节选自南宋文学家周密的《观潮》,文章用散文的形式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色。文章描写生动、形象、细致入微。而且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江潮的壮观、江上活动及观潮场面的盛大,写得有形、有声、有色。
文后附了一篇现代文《观潮》,文章通过对大潮到来之前、之中、之后的描写,表现大潮的雄伟壮丽。
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本课既有文言文,又有现代文的特点,通过对比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让学生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体会到文章的比喻、夸张和烘托渲染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现代文的内容来理解、疏通古文的文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通过对比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使学生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体会到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通过“读、悟、议、赏、品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教学重点
通过“读、悟、议、赏、品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体会文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观潮》的影像资料。
学生:查阅南宋观潮活动的时代背景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师: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出示钱塘江大潮图片)
2.学生汇报课前查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当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文章《浙江潮》(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这是一篇古文,读起来不像现代文那样容易理解,现在请大家先自由读现代散文《观潮》,然后再读古文《浙江潮》体会文章的意思。
1.你能根据《观潮》的描写大体弄懂《浙江潮》的意思吗?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读《浙江潮》,思考:文章写的是什么?
(疏通文意,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4.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1)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2)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浙江潮的?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及个性感悟指导朗读。
作者从形色、声势等方面描写了大潮。
形色:仅如银线、玉城雪岭;
声势: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3)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之处。
5.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否可以删掉,它们有什么作用?
(体会文章严谨的结构特点。)
三、对比阅读,加深理解
1.师:读了《浙江潮》一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读一读《观潮》看自己能解决吗?
2.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比阅读后的感受。
(1)《观潮》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
(3)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4)这么雄伟的景象都是我们这些身在海边的人所不曾看到的,你知道这雄伟壮丽的浙江潮的成因吗?
(学生交流有关资料,探究奇观的成因)
3.放映大潮到来时的视频资料。
(使学生入情入镜,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畅谈体会,领悟学法
1.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这雄伟壮观的景象,你的心情如何呢?最想说些什么呢?
2.这两篇文章用到了一些修辞方法,如比喻、夸张等,以后自己在写文章中也可以用到这样的方法,会使文章更加生动、优美。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查阅关于钱江潮的各类资料,进行研究学习,收集关于钱江潮的古代诗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浙江潮》一课后,我们进行了认真地反思,认为本课的亮点之一是: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通过对比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体会到文章的比喻、夸张和烘托渲染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本课的亮点之二是:我们能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让学生通过雄伟奇特的画面,走进了离自己生活实际较远的浙江海宁,感受到浙江潮的壮观,缩短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一节课后总有让感觉遗憾之处,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古文过程中读错字较多,并不能按古文的节奏去读,因本课容量大,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没有过多地去关注他,忽视了关注每个学生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五年级上册《浙江潮》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主动积累“吞天沃日、若隐若现、人山人海”等词语。
背诵《浙江潮》,熟读《观潮》。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体会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及壮观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读、悟、议、赏、品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难点: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观潮》的影像资料、《浙江潮》的课件及教学辅助材料。
学生准备:查阅南宋观潮活动的时代背景和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俗语“水到东海不回头”引出钱塘江大潮的特殊性,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介绍钱塘江观潮的历史背景,引出课文《浙江潮》。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自由读现代散文《观潮》,再读古文《浙江潮》,通过对比理解文意。
检查生字词,指名读《浙江潮》,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浙江潮的。
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自读疑难,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问题。
小组讨论,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体会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及其作用。
第二课时
检查背诵
点名背诵《浙江潮》,随机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自读自学《观潮》
小组合作,研究现代散文《观潮》的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全班共同学习“潮来时”部分,结合影像资料感受大潮的声大和浪高。
对比阅读
教师范读《浙江潮》,学生朗读《观潮》,思考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体会古文语言的精炼和现代文描写的细致。
写作指导
学习两篇文章中相同的.写景方法(如比喻、夸张、渲染烘托),进行片段练习《课间一瞥》。
布置作业
背诵《浙江潮》,写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查阅关于钱江潮的各类资料,进行研究学习,收集关于钱江潮的古代诗文。
五、教学反思
本次《浙江潮》的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缩短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读写结合:通过对比阅读和写作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言之美、气势之美,并通过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古文阅读过程中读错字较多,不能按古文的节奏去读。今后应加强对古文朗读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语言文字的训练还显得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语言文字的训练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总之,本次《浙江潮》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五年级上册《浙江潮》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主动积累“吞天沃日、若隐若现、人山人海”等词语。
背诵《浙江潮》,熟读《观潮》。
理解并体会文章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感受其魅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古文内容,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难点:体会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古今语言的异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图片等)。
《浙江潮》和《观潮》的文本资料。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和俗语“水到东海不回头”引出钱塘江大潮的.特殊性,展示钱塘潮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自由朗读《浙江潮》,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引导学生结合《观潮》理解《浙江潮》的大意。
指名朗读,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深入研读
引导学生从形、声、色、势等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浙江潮的。
讨论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及其作用。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的作用。
交流汇报
学生交流自读过程中的疑问和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问题,并解答疑惑。
布置作业
背诵《浙江潮》。
积累本课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
检查《浙江潮》的背诵情况。
自读自学《观潮》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观潮》的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观看大潮到来时的视频资料,感受潮的声大、浪高。
学生自读4-5节,找出描写潮声和潮形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对比阅读
教师范读《浙江潮》,学生指名朗读《观潮》。
讨论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如文体、语言风格等)。
写作指导
引导学生学习两篇文章中的写景方法(如比喻、夸张、渲染等)。
进行片段练习《课间一瞥》。
布置作业
查阅关于钱江潮的各类资料,进行研究学习。
收集关于钱江潮的古代诗文。
五、教学反思
一、亮点
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对比阅读激发热情:通过对比阅读《浙江潮》和《观潮》,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缩短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二、不足与改进
个别学生古文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在古文学习过程中读错字较多,不能按古文的节奏去读。今后应加强对学生的古文诵读训练,提高他们的古文语感。
评价机制需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更丰富、更真实、更以学生为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由于本课容量大,为了节约时间,部分环节未能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和根本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五年级上册《浙江潮》教学设计以及反思】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6-11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3-27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07-29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6-21
塘江潮奇观09-19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3-01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3-25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5-03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