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30 19:34:39 蔼媚 五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复习导入,质疑。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刺猬》这篇课文,和刺猬这个可爱的小动物进行了亲密接触,知道它对陌生的“我”很抵触,会用尖刺来自卫和攻击我,当我把它装进黑咕隆咚的呢帽时,它该是多么无助!多么恐惧呀!等待它的是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探究吧。

  二、研读品味表现,体会喜爱之情,善待之心。

  1、自主研读(7—11)自然段,思考小刺猬到“我”家之后,有哪些表现?我是怎样对待小刺猬的?边读边找画有关语句,想想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反馈。

  师:谁来说说小刺猬刚到我家时的表现?

  (学生找到有关句子,小黑板出示)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小刺猬有些害怕。

  (板书:害怕)

  师:你怎么知道它很害怕呢?

  生1:我从它“四下望望”、“试着跑跑”、“不动了”这些动作中感觉到它很机敏,怕有人伤害它,说明心里有点害怕。

  师:(面带笑容)你很会学习,还有谁有什么体会吗?

  生2:我觉得刺猬特别小心,我也是从上面那几个词体会到的。

  师:这两位同学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情感,这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之一,同学们要向他们学习。(指导学法)

  师:课文是用哪几个词把刺猬刚到我家的表现按顺序写出来的呢?

  生:是用“先……然后……最后”这几个词。

  师:你知道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这几个词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

  师:你理解得很正确,你能用上这几个词也说一句话吗?(指名说)

  生1:放学了,同学们开始打扫教室了,他们先洒水,然后用心地扫地,最后把桌椅摆放整齐,锁好门才离开学校回家。

  生2:写作文时,我先构思,然后开始打草稿,最后经过细致修改,才誊写在作文本上。

  ……

  师:同学们真肯动脑,句子说得很精彩,大家课后可以把句子写出来,谁来把刺猬那害怕、小心翼翼的心理用朗读表现出来呢?(指名读、评价、再齐读)

  过渡语:天黑了,灯亮以后,刺猬又会是怎样的表现呢?

  (学习第8自然段,学生找、画出相关语句。)

  (出示相关句子)“刺猬在树干……显得很高兴的样子。”

  师:从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刺猬很高兴。

  (板书:高兴)

  师:你怎么体会到的呢?

  生:我从它的动作“跑来跑去”“闻闻嗅嗅”这些词体会到的。

  师:聪明,你能把刺猬高兴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师: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他读出了刺猬高兴的心情,很形象。

  生2:他的朗读使我仿佛看到了刺猬在我面前跑、嗅的样子。

  师:评得好,同学们能像他这样读吗?(齐读)

  师:小刺猬不是很害怕吗?怎么这会高兴起来呢?

  生:因为它以为自己在树林,在他喜欢的月光下溜达,而且还在空旷的草地上玩耍。

  师:你从哪些语句读懂的,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读第8自然段相关句子,相机理解“空旷、溜达”等词的意思,想象画面,感受喜爱之情。)

  师:这月光,这云彩,这树干,是“我”故意营造的呢?还是无意为之。

  生:我觉得是“我”故意营造的。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我此时已经很喜爱小刺猬,揣摩到了刺猬喜欢在月光下溜达,喜欢在空旷的草地上玩耍,所以说是故意营造的。

  师:你体会得很正确,月光其实是——生齐答(灯光)、树干是——生齐答(我的两条腿),谁能把我对刺猬的喜爱用朗读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师:瞧,文中的插图画面多和谐呀!这说明在我用心的对待下,小刺猬已经适应了我家的生活,它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读(9—11)自然段,看看刺猬后来的表现。

  (生自由品读,师巡视指导)

  师:读完了吧,谁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刺猬后来的`表现。

  生:刺猬后来的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用报纸做窝;二是喝水;三是用尖刺偷苹果。

  师:概括得很好,同学们就要像这位同学这样,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谁来当当小刺猬,做个窝呢?

  (生读刺猬做窝的相关语句)

  师:从这些句中同学们体会到什么了吗?

  生1:我体会到刺猬很机警,我一点亮蜡烛,它就慌忙躲起来。

  生2:我体会到刺猬拖报纸的速度很快。

  生3:我体会到刺猬把报纸当了干叶子。

  ……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我又是怎样才把刺猬做窝的经过写得这样细致呢?

  生:我是通过细致的观察,揣摩刺猬的心理。

  师:说得好,这又说明我对待刺猬很——生答(用心),板书:用心。

  师:正是因为我这样用心对待刺猬,明白刺猬喜欢大自然的生活,所以我为刺猬营造了一个——生答(小湖),(指名读10自然段)

  师:看到我对刺猬的所作所为,同学们感受到什么了吗?

  生1:我感受到“我”很喜欢小刺猬。

  生2:我感受到“我”很关爱小刺猬。

  生3:我感受到刺猬已经很亲近“我”。

  师:是的,这一切感受,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我“善待”小刺猬(板书:善待),同学们能把我对刺猬的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感情朗读10自然段,男女生赛读)

  师:当刺猬刚到我家时,我是用眼角——(生答:观察),可现我却是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它呢——(生答:观赏)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吗?

  生:“观察”只是用眼睛看,而“观赏”则表示既观看又很欣赏。

  师:说得很正确,这种变化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我与刺猬越来越融洽,越来越有感情。

  师:(伸出大拇指)你体会得很好,不只我的感情变了,刺猬也在变化呢!它由开始的害怕到高兴,由我点亮蜡烛,慌忙躲起来,到现在我点亮蜡烛,它却是——生答(继续刺苹果)谁来读出这部分内容。

  (指名读第11自然段,分角色读刺猬、我的表现,体会我与刺猬的融洽和谐)

  过渡语:刺猬就这样在我家里住下了,它已经像我的什么呢?(齐读最后一段,指名说)

  生:它已经像我的“家人”。

  (板书:情同家人)

  师:这里的“家人”为什么打引号?

  生:因为它表示特殊含义,这个家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人,指的是小刺猬。

  师:同学们从哪句话感受到它像“我”的家人呢?

  (生读句子“一会儿……一会儿”)

  师:是的,小刺猬和“我”在一起是多么温馨,多么融洽,它还会“一会儿”干什么呢?

  (指导用“一会儿……一会儿”口头说句子)

  师:作者把我和小刺猬由陌生到亲如一家人写得多具体,多生动呀!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最后一段。(齐读)

  三、体会表达,读中学写。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刺猬到我家的表现及我怎样对待小刺猬写得这样具体形象的呢。(生浏览课文、说发现)

  生1:我觉得作者是通过细致观察。

  生2:作者还写出了心中的真实感情,如怎样对待小刺猬。

  生3:文中还运用了比喻的写法。

  生4:作者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在写。

  师:同学们可真会发现,说得都很正确,那么以后要写小动物该知道怎样写了吧。(小结写法)

  四、拓展思维,以学导行,体会人文关怀。

  1、师:假如你是文中的小刺猬,你想对“我”说什么?(指名说)把老师当“我”。

  生:我想说“谢谢你主人,你这样喜爱我,善待我,我们永远是朋友。”

  师:不用谢“我”知道你最爱的仍是树林,我会把你送回大自然的。

  2、总结、延伸思维

  师:我和刺猬萍水相逢,从刺猬小心翼翼到“情同一家”,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而创造奇迹的是我对动物的一颗爱心、善待之心,在这个地球上,有许多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小生灵,它们也是通人性的,有感情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

  生1:我们应该保护动物,善待它们。

  生2:我不仅自己要保护动物,还要号召身边的人们也这样做。

  ……

  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样去做,把动物当成人类的朋友。

  五、出示作业。

  1、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1)先……然后……最后……

  (2)一会儿……一会儿……

  2、练笔:写一个小动物(模仿本单元写法)

  六、板书设计:

  20、刺猬

  刺猬:害怕 高兴

  情同家人

  我: 用心 善待

  《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体会“我”与刺猬相处的和谐融洽。

  文章主要思路:

  1、刺猬来我家后有哪些变化?

  2、我是如何对待刺猬的?

  3、为什么刺猬能成为我的家人?

  4、我还会怎样善待刺猬?

  教学过程:

  一、主动感知(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通读了《刺猬》这一课,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叙事:我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一只刺猬,并把它带回了家,经过几天的相处,刺猬能在我家快乐、自由地生活。

  二、主动发现:

  1、上节课你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学习。

  2、我是如何对待刺猬的?

  3、刺猬来我家后有哪些变化?板书:“我”刺猬

  三、主动参与: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6段,还记得刺猬与作者不期而遇时,是什么表现吗?

  板书:害怕

  2、精读6—11自然段

  1)师:看着这只可爱的刺猬,作者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用呢帽把它带回了家。刺猬被装进了呢帽,在黑暗的世界里,等待它的是什么呢?

  2)默读课文6—11段。参看学路建议:默读课文6—11段,刺猬来我家后,我是怎样对待它的.?刺猬有哪些表现?在文中做上记号。

  读读你找到的句子,小组中交流你的体会。

  3)小组交流。

  4)反馈交流:

  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抓关键词,理解刺猬变化的原因、体会情感。

  (一)只见它躺了一会儿,便松开身体,先朝四下望望,然后这儿那儿试着跑跑,最后在床底下找个地方,躺下去不动了。

  xxx到了新环境,试探环境。

  (我把它放在地板当中,自己坐在桌前写字,一面写,一面用眼角偷偷地观察。)

  (二)刺猬在“树干”之间跑来跑去,闻闻嗅嗅,显得很高兴的样子。(我点亮灯,拿出烟斗,还有两株树干xxx那是我的两条腿。)说说我家中的情景和树林里的夜晚有什么相似之处。通过这段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细节中可见我为了让刺猬熟悉环境所做的努力。)

  (三)过了一会儿,刺猬从床下边跑出来,到报纸跟前,把报纸一角穿在身自己的刺毛上,然后拖到床下的角落里。

  (把报纸看完,用报纸做了一个窝。)

  (四)它看到了前面的“小湖”,便把嘴伸了进去。

  (把水倒到盘子里当“小湖”,拿来……又提来……,一会儿……一会儿……)

  (五)只见它刺着一个苹果,跑到窝里,把苹果放好,再跑到放苹果的角落里,缩成一团,接着舒展一下,尖刺又刺一个苹果,拖到窝里。

  (观赏了一会儿,我没去阻止,继续睡我的觉了。)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的?

  四、主动建构(出示语段。)重点体会

  是啊,就这样,刺猬在“我”的家里,变得快乐,变得自由起来。请同学们浏览全文,通过学习,你对刺猬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五、主动拓展:

  1、正因为有我的善良,我的用心,我的喜爱,才能让刺猬从最初的害怕,试探,到快乐、自由的生活。自由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你的朗读为我们呈现我和刺猬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吧!指名朗读,小组朗读。

  2、板书“情同家人”,谁来说说,你如何理解“家人”的含义。是对彼此的一份关怀,是对生命的一份关爱。有了这份情怀,人与动物一定能“和谐相处”

  3、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让我们把这和谐的一幕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把这份关爱带给更多的小动物。

  课末作业:

  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记录你与它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以组为单位,收集人们善待或残害动物的现状,写一份调查报告,写下自己的调查感受。

  (刺猬是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体肥矮,爪锐利,眼小,毛短,浑身有短而密的刺,遇敌害时能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将刺朝外,保护自己,刚出生时刺软眼盲。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因此有利于农业消灭害虫。)

  《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6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知道课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介绍了刺猬的外形以及“刺”的作用。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介绍了刺猬的外形以及“刺”的作用。

  教学难点: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PPT、练习纸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谜语导入。

  1、说谜语: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

  2、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3、学习生字“猬”,积累带有“反犬旁”的汉字。

  4、看看图片,你能介绍一下这种小动物的外形吗?

  (1)四肢短:学习“肢”。月字旁的字多半和什么有关?

  (2)除了腹部,浑身长满了刺:学习“腹”。你的腹部在哪里?

  5、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去详细了解刺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不加字,不漏字。

  2、指名分句读课文。

  3、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出示PPT。

  (1)组词:遇、针。

  (2)比一比,再组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2、这一小节主要介绍了刺猬的哪些部位?(头、眼睛、耳朵、牙齿、四肢、爪子、硬刺)在描写这些部位时,按照了什么顺序?(从上到下)

  3、既然说它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那么读了这段文字,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一个部位特别感兴趣,为什么?(小组讨论并交流)

  4、学习“身体”一句话。理解“活像”的意思。(非常像)

  5、理解“锋利”。

  (1)什么叫“锋利”?还有哪些动物有锋利的牙齿?

  (2)出示PPT,了解刺猬长长的门牙。

  6、了解“四肢”。

  (1)看图了解刺猬的四肢。

  (2)出示:( )刺猬的四肢很短,( )跑起来很快。 你能给这句话填上一组关联词吗?用“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7、理解“浑身”。

  (1)“浑身”是什么意思?近义词是什么?(全身)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出示PPT。

  (3)“密”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多)

  8、齐读句子。

  9、作者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详细地介绍了刺猬,其实就是围绕着第一句话所写的。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的开头,有一句概括全文或全段主要内容或中心的话,叫总起句。因此这句话我们叫做“总起句”。

  四、小结。

  1、因为身上长满了又短又多的硬刺,所以取名为刺猬,那么刺猬身

  上的刺究竟有什么用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2、齐读课文1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刺猬的刺究竟有什么用呢?自己读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2、出示:刺猬不仅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还能用它来搬运东西呢。

  (1)短短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刺猬的刺有两个作用。作者是怎么把这两个作用连在一句句子里的呢?(不仅……还……)

  (2)你能换其他的关联词来替换吗?

  (3)这句话既连接了前面的内容,又引出了后面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就叫做过渡句。

  (4)齐读句子。

  3、那么,刺猬的刺究竟是怎么保护它的呢?

  出示: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1)什么叫“强敌”?你认为哪些动物是刺猬的强敌? 出示PPT。

  (2)当它把身体蜷成一团,变成一个刺球的时候,为什么强敌也拿它没有办法了呢?

  4、刺猬是怎么运用身上的刺来搬运东西的呢?

  出示: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

  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进入梦乡”是什么意思?刺猬为什么要等人们睡觉了才出来呢?(刺猬是一种性格非常孤僻的动物,喜安静,怕光、怕热、怕惊。)

  (2)圈出这句话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

  (3)齐读句子。

  三、复习巩固。

  1、齐读全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刺猬的?你觉得刺猬“有趣”在什么地方?

  2、完成课后练习1、2。

  3、看视频“刺猬背西瓜”。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纸。

  2、听写词语。

  《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撕、贴的方式表现小刺猬身上的刺。

  2、乐意动手制作,体验撕贴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咖啡色蜡光纸若干、固体胶一支,以上材料人手一份。

  纸面教具:打印身体上有一根刺的底图,人手一份。

  课件准备:小刺猬实拍图,故事音频《一根刺的小刺猬》,一根刺的刺猬底图。

  活动过程:

  1、观察刺猬图片,了解刺猬的外形的不同之处。

  ——你们看看,刺猬的样子是怎样的?

  2、播放故事《一根刺的小刺猬》。

  ——小刺猬用身上的刺帮了鸟儿们过冬,最后身上只剩下了一根刺,就连自己的妈妈都认不出它了,这可怎么办好?你们能帮一帮它吗?

  3、给小刺猬的.底图,幼儿自由进行创作。

  1)介绍材料。

  2)介绍制作方法。

  ——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紧捏纸,一撕一移,一根小刺就完成了。

  3)请幼儿用纸,制作一根根的刺,贴到刺猬身上。

  4)提醒幼儿多撕一些刺,并将一根根的刺撕长、贴均匀。

  5)引导幼儿自主创作,教师用游戏的语言在一旁进行指导。

  4、组织幼儿欣赏作品,并送小刺猬回家。

  《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撕、贴的方式表现小刺猬身上的刺。

  2.乐意动手制作,体验撕贴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咖啡色蜡光纸若干、固体胶一支,以上材料人手一份。

  纸面教具:打印身体上有一根刺的底图,人手一份。

  课件准备:小刺猬实拍图,《一根刺的小刺猬》故事音频,《一根刺的刺猬》底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刺猬图片,请幼儿看一看刺猬的外形的不同之处。

  ——你们看看,刺猬的样子是怎样的?

  二、播放故事《一根刺的小刺猬》,让幼儿拥有想帮助小刺猬的欲望。

  ——小刺猬用身上的刺帮了鸟儿们过冬,最后身上只剩下了一根刺,就连自己的妈妈都认不出它了,这可怎么办好?你们能帮一帮它吗?

  三、给出小刺猬的底图,让幼儿自由进行创作。请幼儿帮一帮小刺猬,让它重新获得快乐。

  1.介绍材料。

  2.介绍制作方法。

  ——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紧捏纸,一撕一移,一根小刺就完成了。

  3.请幼儿用纸,制作一根根的刺,贴到刺猬身上。

  ——小刺猬的刺越多,它就会感觉越暖和,而且它的刺平均地向外长才更漂亮。

  4.提醒幼儿多撕一些刺,并将一根根的刺撕长、贴均匀。

  5.引导幼儿自主创作,教师用游戏的语言在一旁进行指导。

  四、组织幼儿欣赏作品,并送小刺猬回家。

  1.将展示板布设计成一个房子,让幼儿在家的情景中展示各自的作品。

  2.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小刺猬送到房中,并请幼儿和小刺猬进行告别。

  ——小刺猬马上要回自己家了,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呢?

  《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我”和刺猬和睦相处的故事,感受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想象第3自然段描绘的情景,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人跟刺猬和睦相处的故事,感受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第3自然段景物描写的'好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和动物之间应该和谐相处,无数事实证明,爱护动物就是爱护我们自己。你以前学过哪些这类文章?学生回忆并说一说。今天我们再学习这样一篇课文《刺猬》。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己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认读字。

  2、出示认读字,指名认读。

  3、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三、自学课文。

  1、自己认真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你能按照事情的发展给课文分段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3、订正分段结果,并说明理由。

  4、“我“是怎样和刺猬相处的,把你印象深或感受深的地方画下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做好批注。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5、指导汇报,体会刺猬的可爱和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把表现小刺猬可爱的句子练习朗读。

  过渡:刺猬是怎样适应了我家的环境的?读一读第3自然段。

  (1)投影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边读边想象作者家中的情景。

  (2)指名读,说说我家中的情景和树林里的夜晚有什么相似之处。

  (3)再读,思考:我为什么这样做?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通过这段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再读读这个自然段。学生练习朗读。

  四、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观察,发挥想象,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话有条理,内容有说服力。

  2.认识、了解动物身体各部分的作用,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观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指导观察,引导想象。

  4.认识美,懂得美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话有条理。

  2.弄清画面的主要意思,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准备:

  画面幻灯片,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

  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

  2.小组讨论,说说花猫和刺猬做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3.想象花猫和刺猬正在说些什么?并且可以上台演一演。

  二、设计情境,开展交际活动

  1.讨论:爱美的花猫和刺猬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2.找花猫和刺猬谈一谈,好好地劝一劝他们。(先同桌练说,再指名表述。老师相机指导,要求用上相应的知识规劝,做到说话和气.态度诚恳)

  3.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评议交际情况,看谁说得有道理。

  三、课件展示几种不适合小学生的打扮

  1.让学生看课件,提醒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这些现象。

  2.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3.设计教学情境,尝试礼貌.诚恳地规劝他人。

  四、拓展交际

  让学生尝试劝说自己的亲友改正不良的行为。

  《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

  设计思路

  超轻黏土是一种无毒,不粘手,容易风干成形,色彩鲜亮,颜色丰富的手工材料.爱因斯坦曾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艺术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开启儿童的智慧是粘土教育的益智功能。粘土作为三维空间艺术,最能激发儿童空间形象思维。培养其手工制作是开发儿童右脑智力的最佳方法。

  大班幼儿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灵活运用手指,例如:灵活地使用剪刀、用黏土做复杂的造型等,小动物是幼儿最为喜爱的,本次活动选择用黏土来做小刺猬。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刺猬的特点,并用黏土制作小刺猬。

  2、掌握用剪刀剪、组合黏土的技巧。

  3、愿意自主参与手工活动。

  活动重点:

  学习用黏土制作小刺猬。

  活动难点;

  掌握用剪刀剪、组合黏土的技巧。

  活动准备

  (棕色、白色、黑色)黏土、剪刀、手工小刀、图片。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一起猜猜吧

  小货郎 不挑但 背着刺 满地窜

  这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它是谁?(对了,这就是可爱的小刺猬)。

  2、观看小刺猬的图片,幼儿边看教师边讲解(小小刺猬有细长的鼻子,小小的耳朵,背上还有又长又细的刺;小刺猬的刺用处可大了,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保护自己,还能运食物呢)。

  3、学习制作小刺猬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小刺猬吧!

  (1)介绍材料,我们用到的有棕色、黑色、白色的粘土;手工小刀 ;剪刀;粘土工具。

  (2)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拿出棕色的粘土揉成椭圆球做小刺猬的身体:再取白色粘土做小刺猬的白肚皮、脸、四肢、耳朵;用黑色粘土揉两个小小的圆球做眼睛,一个稍大一点的做鼻头;最后粘贴,组合完成)。

  4、幼儿自由制作,教师指导。

  活动延伸

  给小刺猬做一些果子,创设场景。

  活动反思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的花开放在指尖上的”。而手的动作主要是精细运用的发展,它包括手眼协调,指尖动作,手指屈伸等局部运动,而这些活动正是发展幼儿精细动作的重要途径。所以,通过手工操作活动训练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幼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彩泥因为颜色丰富、鲜艳、易操作等特点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他们在反复揉捏、塑形中让手指和肌肉参与锻炼,在玩玩做做中熟悉立体的物体形象,认识感知中增强了手部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更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孩子们通过谜语和图片了解了刺猬的特点,对刺猬的外形特征有了 进一步了解,也对幼儿的手工有了很大帮助,尤其是刺的制作是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孩子们很好奇,当自己拿起安全剪刀剪是显得非常认真,只是在刺的布局和剪刀的力度上没掌握好,以后可以多练习。

  《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

  一、活动目标:

  1、教导幼儿学习团、捏、粘的技能。

  2、训练幼儿使用泡泡泥和辅助物塑造小刺猬。

  3、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

  二、活动准备:

  1、小刺猬图片一张、捏好的小刺猬一个。

  2、操作材料:泡泡泥、剪刀。

  三、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货郎,不挑担, 背着针,满地窜。 (谜底:刺猬)

  2、呈现真实的小刺猬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说小刺猬的特征。

  小刺猬有棕色的身体,黑黑的眼睛,背上有长长的刺,而且刺都是朝一个方向倾斜的。

  3、出示捏好的小刺猬,示范小刺猬的制作方法。

  (1)用棕色泡泡泥制作小刺猬的身体,先将棕色泡泡泥在手中团成圆球型,再将泥球稍压扁成鸡蛋型。

  (2)用白色泡泡泥制作小刺猬的`白色眼球,先团圆再压扁。

  (3)用黑色泡泡泥制作小刺猬的黑色眼珠。

  (4)用剪刀在棕色身体上朝一个方向剪出小刺。

  4、巡回指导幼儿制作。注意提醒幼儿小刺猬的身体是鸡蛋型,重点辅导掌握团圆的方法并提醒幼儿要顺着一个方向在背上剪刺。

  5、讲评,比一比谁做的小刺猬最形象。

  6、在背景上展示活动成果,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活动延伸:

  让小朋友自由捏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

  一、概述

  1.《背果果的小刺猬》是一节大班美术课。

  2.教师自编故事讲的是小刺猬出去觅食,一路上浑身扎满了自己喜欢的各种果子,结果迷路了,被邻居送回了家。

  3.教师先出示一个半圆形,让幼儿猜老师会把它变成什么;其次老师示范(教师边在半圆形上添画边用语言辅助作画方法)后提出问题;再次幼儿看ppt,听故事,教师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分析理解故事内容;再说出小刺猬的身体特点;最后在老师的要求与指导下幼儿完成作品。主要是鼓励幼儿利用半圆形与短线条表现刺猬的形态,愉快地完成创意画,其中还渗透礼貌和安全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幼儿看ppt时仔细观察刺猬,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

  (2)能说出刺猬的特点并利用半圆和短线画出来;

  (3)有创意地添画各种果子并丰富画面。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积极发言,说己的看法与见解;

  (2)指导幼儿能够画出挂满果子的小刺猬,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意识到坐姿和握笔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正确的握笔方法;

  (2)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绘画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3)能大胆的运用色彩来表现对艺术的热爱;

  (4)通过品德和安全教育,使幼儿懂得礼貌待人,不能随意乱跑以免丢失的危险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幼儿是6—7岁的大班孩子,思维活跃,特别是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

  2.幼儿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伴的夸奖;

  3.幼儿以前画过半圆形的物体有基础,如:大象;

  4.幼儿能够均匀的涂色,按老师要求去完成创意画。

  四、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策略:

  (1)、幼儿通过看课件了解小刺猬的生活习性和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仔细观察能说出小刺猬的身体特征。

  2.自主绘画策略:

  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能愉快地画出浑身扎满果子的小刺猬,并有创意地丰富画面内容。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电脑、电子白板投影仪

  2.资源准备:教学ppt、半圆形纸;幼儿人手一份彩笔、白纸。

  3.重难点:半圆形和短线条的组合。

  六、教学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半圆形。猜猜老师会把它变成什么?

  2.老师示范(教师边在半圆形上添画边用语言辅助作画方法)。

  3.提问:老师把它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的?。

  4.它是哪个小动物?你们喜欢吗?

  (二)仔细看ppt,听故事。

  1.幼儿仔细看ppt,听故事;

  2.提问:故事中的小刺猬都干什么了?它有什么生活习性?它的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你们喜欢它吗?(讨论分析)

  3.教师对幼儿进行品德和安全教育。

  (1)我们小朋友待人要有礼貌;不能像故事中的小刺猬那样拿到果子后不说声谢谢,不把果子留一些给帮助过它的山羊。

  (2)小朋友没有大人陪时千万别乱跑以免走丢。

  4.它的身体特点是什么样子?

  (三)幼儿作画,老师观察指导。

  1.要求先画出小刺猬的半圆形身体,再用短线来画小刺猬的刺,然后画上果子;

  2.鼓励能力强的小朋友多画几只小刺猬;

  3.鼓励幼儿大胆用色,并均匀涂色;

  4.鼓励幼儿有创意地丰富画面内容。

  5.提醒幼儿正确的握笔方法和坐姿。

  (四)展示幼儿作品

  把幼儿画好的作品贴在墙上,互相欣赏。

  (五)幼儿

  1.幼儿自评

  我画的是什么内容,我的创意。

  2.幼儿互评

  他(她)的创意是什么,亮点在哪里,内容丰富吗。

  (六)与

  这节课主要幼儿达到课标要求的程度,侧重于作画过程的创意的。

  七、延伸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组织幼儿玩体育游戏"小刺猬运果子"。

  八、附自编故事《背果果的小刺猬》

  小刺猬安安喜欢安静,它怕光、怕热,饿了就吃一些杂粮、青菜,没有朋友的滋味可真难受。因为小伙伴们都嫌它浑身长刺,丑陋。一天,小刺猬想出去觅食。出了门,它好奇地东瞅瞅、西逛逛,猛然看见了一棵很高的苹果树,苹果树上的苹果又红又大。小刺猬看着直流口水,它想:如果能把树上的苹果搬到家里的话,我一个月的食物就不用愁了。小刺猬用力爬上树,想摘到苹果,可咕噜一下掉了下来。小刺猬又想了一个办法,它把自己卷成一个小刺球,滚向那棵苹果树,想把苹果撞下来。小刺猬猛地一撞,却掉下来一个烂苹果,小刺猬也被撞得晕头转向。真没辙!它看见了一只老山羊,灵机一动,跑到老山羊面前说:"老山羊,前面有一个苹果树,我们一起把苹果撞下来吧。"老山羊说:"好吧。"老山羊就用力撞苹果树,小刺猬就地一滚,把掉下来的苹果扎到身上跑了,连声谢谢都没说。

【《刺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04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19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07

《春潮》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11-28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19

钓鱼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2-05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4-14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16

尊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9-08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