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左公柳》教学设计?
《左公柳》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左公柳》这篇课文是“赤子情怀”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左宗棠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
学情分析:
《左公柳》一课是阅读课文。文章内容丰富,篇幅比较长,它所在的单元训练重点、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完成这一训练重难的方法就是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找、读、说、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借助训练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课文,探究“左公柳“名字的由来。能力目标: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表现出来的爱国热忱。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我们来比赛说一说积累的描写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相机打出在大屏幕上
(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二、细读感悟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左公柳,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左宗棠的哪三件事?
2、出示学习指南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部分
(1)、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2)、自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3)、交流重点语句谈体会
(4)、读描写左宗棠语言的语句,并引导抓住描写他动作、神态的词语加以体会。
(5)、展示读(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男生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
(以读促教,教是为了不教。先让学生在学习指南的帮助下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当领悟到方法之后再顺势让学生运用此方法进行有效的自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同时也能训练孩子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按照学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的方法自学后两件事。
4、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三、总结升华
1、理解“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你还会怎么填呢?
2、介绍借物喻人
(检验了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练习:你会用( )来赞美袁老师。
我要用( )来赞美( )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同时更加明确了什么叫借物喻人。既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又为课后的小练笔、习作奠定基础。)
五、板书设计
22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借物喻人
左 左 热爱祖国
公 ——————宗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不屈不挠
柳 棠 坚韧顽强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六、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小组得分 |
个人得分 |
||
教师评价 |
集体评价 |
自己评价 |
小组评价 |
|
炫酷组 |
|
|
|
|
飞鹰组 |
|
|
|
|
青龙组 |
|
|
|
|
烈鹰组 |
|
|
|
|
剑鲨组 |
|
|
|
|
旋风组 |
|
|
|
|
《左公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动,在“读——品——写“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品——写“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抬棺出征的影片、新疆日新月异变化的图片等)
学生:查找有关左宗棠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教师板书)
(复习导入,该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来自于学生的发言,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上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通过板书的内容梳理学生思路。)
(二)、走进文本,体悟情感:
1、研读“力排众议”:
(1)“力排众议”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2)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3)创设情境,角色换位,故事再现:
师:我就是光绪,你们就是大臣,我们来演演当时的情景。
“大臣”们阐述不同意见,左宗棠据理反驳。
师:我是光绪,你们都是左宗棠,再来说说收复新疆的理由。
(4)指导朗读。
师总结:以一家之言驳倒众议,这就叫做“力排众议”。
2、过渡: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板书:抬棺出征)
(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换位,激发了学生兴趣,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悟文章内容。)
3、研读“抬棺出征”:
(1)自读有关段落 ,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字词圈点评划,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学生汇报:
A、“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仍信心百倍。”(左宗棠面对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足见他的刚毅坚韧。)
B、“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
播放“抬棺出征”的影片。
(教师借助影片可以使课文相关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运用得当,能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配以音乐,可以激荡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了情境,创造出氛围。)
师语言倾情:同学们,你们的脸上写着敬佩,能把这种敬佩之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a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左大人,此时,率领着抬棺队伍前行的你正想些什么呢?
b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西行队伍中的一员,你正在想什么呢?
c 将士们,在西行的途中,你刚刚收到了家书,你的母亲重病在床,,可是面对凛然前行的左老将军的背影,面对这口黑漆漆的棺材,你在想些什么?
d 是左老将军的精神感染了你,带着敬佩的感情读——
是左老将军的悲壮行为打动了你,带着必胜的信心读——
(3)你觉得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具有满腔爱国热忱)
(4)“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介绍左宗棠收复失地,再次激发学生情感。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他们与许多课文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角色换位,使学生全方位地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品读“植树造林”。
(1)指名读。
(2)这段内容哪里让你感动了,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在征战中,他深感茫茫戈壁……”
(4)师总结: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课件,学生齐读)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5、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
(三)揭示写法,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图片“左公柳”
师:看到这钢筋般的枝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到那挺拔的身躯,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2、再来看课题,这篇文章仅仅是在写柳吗?(写人)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课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写法?
(四)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
(2)布置作业: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板书设计:
左公柳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爱国热忱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