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刺猬》教案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刺猬》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刺猬》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我”和刺猬和睦相处的故事,感受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想象第3自然段描绘的情景,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人跟刺猬和睦相处的故事,感受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第3自然段景物描写的好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和动物之间应该和谐相处,无数事实证明,爱护动物就是爱护我们自己。你以前学过哪些这类文章?学生回忆并说一说。今天我们再学习这样一篇课文《刺猬》。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己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认读字。
2.出示认读字,指名认读。
3.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三、自学课文。
1.自己认真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你能按照事情的发展给课文分段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3.订正分段结果,并说明理由。
4.“我“是怎样和刺猬相处的,把你印象深或感受深的地方画下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做好批注。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5.指导汇报,体会刺猬的可爱和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把表现小刺猬可爱的句子练习朗读。
过渡:刺猬是怎样适应了我家的环境的?读一读第3自然段。
(1)投影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边读边想象作者家中的情景。
(2)指名读,说说我家中的情景和树林里的夜晚有什么相似之处。
(3)再读,思考:我为什么这样做?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通过这段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再读读这个自然段。学生练习朗读。
四、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五年级下册语文《刺猬》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学习三、四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讲什么?“再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大事了”,这令人兴奋的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这事让作者兴奋?为什么作者能获得这个新发现?
(观察细--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过,想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和新发现。
(2)自由读第四段。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交情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结束冬眠,恢复了它的生理机能。)
2、研究方法。
(1)重新默读课文,思考;
《冬眠》介绍了几个知识要点?研究动物冬眠有什么意义?
《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写法不同:知识点正确,表达准确,常举例和数字说明。学科普文要抓:讲述的知识点;说明的写作方法。)
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有一只刺猬和作者有一只刺猬,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3、巩固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
(2)在下列各题中任选两题作业。
①作业本上第7题。
②写句子:
荡然无存--
野性难驯--
即使……也……至少……
③以《当人类掌握休眠秘密后》为题写一篇短文。
④介绍一种动物休眠的趣闻。
五年级下册语文《刺猬》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松鼠找刺猬的故事,认识到观察要仔细,看问题要全面,做事情要细心。
教学难、重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特点,明白文章所讲的道理。
2、认识9个生字。教学流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情趣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谁给大家读一读。
生:刺猬(课件出示刺猬图)大家认为猜的对吗?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刺猬呢?
师:刺猬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他说身上有钢针,钢针就是刺。
师:但有硬刺的一定是刺猬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二找刺猬。
(教师板题,学生齐读)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一起看阅读提示(课件出示,指名读)
2、师:现在同学们常看这些问题课文寻找答案,把书翻到22页,自主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学课文)
3、师:课文中有一些词语宝宝你们认识吗?谁来读一读。(课件)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师: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谁愿意接读课文,(老师指名)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写小松鼠帮刺猬妈妈找小刺猬的事。
三、自读感悟,体会寓意
1、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师:那么,小松鼠是怎样帮刺猬妈妈找小刺猬的呢?现在大家看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小组交流:
2、汇报:
师: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小松鼠去了什么地方,它找到的是刺猬吗?
生:小松鼠去了两个地方山上和湖边,在山上找到的的是毛栗子,在湖边找到的是仙人球,(课件出示毛栗子,仙人球,老师板书)
师:为什么小松鼠总看错呢?
生:因为它观察不认真,不细致所以总犯错。
生:因为以为有刺的就是刺,没动脑想一想。
师:你怎么知道他观察不认真,不细致呢?哪句话写了?(生回答,老师出示相关句子)
小松鼠跑到山上,东张西望地找了一圈,匆匆忙忙地跑回来对刺猬妈妈说。
师:哪些词最能体现呢?
生:“东张西望”“一圈”“匆匆忙忙”师:你怎样理解“东张西望”呢?
生:这边看看,那边看看。
师:你能用“东张西望”说一句话吗?(学生扩句)
师:“一圈”“匆匆忙忙”呢?
生:说明他看一眼就跑回去了,非常急。师:如果我们这些词语去掉好不好呢?
(师出示课件,句式对照)(学生自读,体会表达的不同)
生:如果去掉就不能体现小松鼠粗心的性格。
师:我们以后在写作文章的时候也应该恰当地运用词语,这样会使句子生动,具体
3、指导朗读
师: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次寻找的经过?
师:在这三个自然段中有许多小松鼠与刺猬妈妈的对话,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同桌交流一下。
师:谁愿意分享你的想法呢?生:我认为小松鼠说的第一句话应读出担心、着急的语气。语速稍快一些
生:我认为第三自然应读出惊讶的语气人
生:我认为“小松鼠认真地说”应读出诚恳的语气。
生:刺猬妈妈听到消息应读出焦急,伤心的语气。
生:刺猬妈妈看到毛栗子,后对松鼠说的的话就应该是轻松的语气。(学生说的同时指导朗读)
总结朗读:同学们读得非常棒,读出小松鼠的粗心大意,也读出了刺猬妈妈的伤心难过。
5、引导学生第二次寻找经过
师:第二次小松鼠寻找小刺猬第一次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呢?前后桌交流一下。
生:两次小松鼠都是东张西望。
生:两次小松鼠都是“跑到”“跑回来
生:两次小松鼠找的都不是小刺猬。
生:不同的是第一次找的是毛栗子,第二次找的是仙上球。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比小松鼠的表现好多了。
6、到后来是谁找到的小刺猬?(刺猬妈妈)师:它又对小松鼠说了什么?
生:我们刺猬身上是有刺的,可是有刺的不一定都是刺猬啊!(课件出示)仿写句子()是(),可是()不一定都是()啊!
7、评价松鼠
师:课文中,我们通过寻找小刺猬的过程认识小松鼠,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
课件出示,这是一只()的小松鼠。
生:这是一只粗心的小松鼠。
生:这是一只观察不细致的小松鼠。
生:这是一只助人为乐的小松鼠。
师:对,这只小松鼠虽然观察不认真不细致,但他助人为乐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师:你想对小松鼠说些什么呢?
生:小松鼠以后做事一定要认真。
生:小松鼠,以后观察事物要细致,全面。
生:小松鼠,我要学习你助人为乐的精神。
8、拓展
师: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和小松鼠一样的错误呢?
生:有一次,妈妈让我拿糖,结果我拿了盐。
生:
9、提示寓意
师:以后,我们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吗?(不会了)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道理呢?
生:观察要仔细,看问题要全面,做事要认真(师板书,仔细、全面、认真)
四、分角朗读,加深理解
1、分角朗读
师:现在让我们分角读全文(学生分角色读)
(1)学生选择喜欢的伙伴练读
(2)选择合适的角色读
2、学生谈收获,老师提出希望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都很认真收获一定也不少,谁愿意分享一下呢。
生:我认识了一只粗心的小松鼠。
生:我知道以后做事要细心。
生:我懂得观察要细致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老师也希望你们(课件出示)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我们知道小刺猬身上有刺,但这只是一个特点,小刺猬还有许多的生活习性,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课后搜集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五年级下册语文《刺猬》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习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体会“我”与刺猬相处的和谐融洽。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同学们对刺猬有多少了解?谈一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检查生字词;
2、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三、 精读1——5自然段
1、 师:作者在散步时,意外发现了一只刺猬,这无疑是作者的意外之喜。对于刺猬来说,跟作者的不期而遇,意味着什么?
2、 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然后交流。
3、 预计交流内容:刺猬很害怕……相机指导朗读
4、 让学生带着体会再读1——5自然段
四、 精读6——11自然段
1、 师:看着这只可爱的刺猬,作者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用呢帽把它带回了家。刺猬被装进了呢帽,在黑暗的世界里,等待它的是什么呢?
2、 默读课文,然后交流。
3、 作者有是怎样对待他的呢?从中你们体会到什么?相机有感情朗读
五、 精读12自然段
1、 自由读文,看从文中了解了什么?
2、 交流
3、 想象一下:作者还会怎样善待刺猬?
六、小结。
在这个蔚蓝星球上,有许多与我们朝夕相处上的小生灵,它们一直与我们和谐相处上,我们要更加珍爱这个美丽祥和的大家庭,爱护环境,保护动物,让人类与动物共享碧水蓝天。
板书设计:
自卫 攻击——狠狠地用利刺我
发现刺猬 善游——松开刺毛游上岸 尊重习性
陌生:朝四下望 试着跑 躺着不动
刺猬 彼此相处 适应:跑来跑去 闻闻嗅嗅
安家:拖报纸 刺苹果 科学相处 生活融洽 倒牛奶 喂面包
五年级下册语文《刺猬》教案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冷潮热讽”等词语。
(2)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童话描写了主人公刺猬汉斯的形象,赞扬了他坚毅、勤奋、纯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教学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人物进行评价,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都看过很多童话故事吧,那么你们知道《格林童话》的作者是谁吗?(格林兄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格林童话《刺猬汉斯》。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冷潮热讽”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建议时间在10分钟)
3、汇报交流。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告戒:课文指公主自己警告劝戒自己不得改变主意。
冷潮热讽:因为没有孩子,农夫受到人们尖刻的嘲笑和讥讽。
(2)课文讲了一个富有的农民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他骑着公鸡住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他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他的猪。后来,他给两个迷路的国王指路,并要求他们写一份保证书:在回家后遇到的第一件东西赐予他。两位国王回家后遇到的都是自己的公主,可是第一位国王不守信用,没有遵守诺言;而第二位国王的公主,不嫌弃长相奇怪的汉斯。最后汉斯脱掉了刺猬皮,变成英俊的小伙子,和第二位公主结了婚。(学生汇报内容时,只要大致内容讲到就行)
三、评价人物,感悟明理
1、师: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对汉斯有什么看法?我们还可以说说对其他人物的看法。
2、小组合作,评价故事中的人物。
3、指名反馈。
(1)对汉斯的评价
(2)对第二位公主的评价
(3)对农夫的评价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汉斯非常坚毅、勤劳、纯朴、善良,我们要向汉斯学习;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言而有信,就能获得幸福;言而无信,将一辈子被别人看不起。)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阅读了有趣的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赞扬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优秀品质,同时通过第二个公主知道了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五、作业布置。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4刺猬汉斯
格林兄弟
学习汉斯 坚毅、勤劳、纯朴、善良的品质
明白了 做人要言而有信的道理
五年级下册语文《刺猬》教案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松鼠找刺猬的故事,认识到观察要仔细,看问题要全面,做事情要细心。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3、认识9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
认识9个正字。
三、教学难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特点,明白文章所讲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挂图。
五、教学流程:
(一)初读中整体感知。
1、谈话导课,整体感知:出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汇报。
(二)在演读中体验角色。
1、指导学生抓住对话提示语和标点符号体会语气。
2、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1)句式对比。
①小松鼠跑到山上,东张西望地找了一圈儿,匆匆忙忙地跑回来对刺猬妈妈说……
②小松鼠到山上,找了一圈儿,回来对刺猬妈妈说……
(2)语气对比。
教师分别用“慢条斯理”和“心急如焚”两种语气读句子“不好了,你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全爬到山顶那棵大树上吊死了!”让学生听评议。
①评议读。
②引读。
A、议读中体会寓意。
这是一只( )的小松鼠。
B、检查识字。
六、板书设计:
吊在大树上
找刺猬 不认真观察
钻进土里
五年级下册语文《刺猬》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6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知道课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介绍了刺猬的外形以及“刺”的作用。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介绍了刺猬的外形以及“刺”的作用。
教学难点:
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PPT、练习纸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谜语导入。
1、说谜语: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
2、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3、学习生字“猬”,积累带有“反犬旁”的汉字。
4、看看图片,你能介绍一下这种小动物的外形吗?
(1)四肢短:学习“肢”。月字旁的字多半和什么有关?
(2)除了腹部,浑身长满了刺:学习“腹”。你的腹部在哪里?
5、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去详细了解刺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不加字,不漏字。
2、指名分句读课文。
3、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出示PPT。
(1)组词:遇、针。
(2)比一比,再组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2、这一小节主要介绍了刺猬的哪些部位?(头、眼睛、耳朵、牙齿、四肢、爪子、硬刺)在描写这些部位时,按照了什么顺序?(从上到下)
3、既然说它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那么读了这段文字,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一个部位特别感兴趣,为什么?(小组讨论并交流)
4、学习“身体”一句话。理解“活像”的意思。(非常像)
5、理解“锋利”。
(1)什么叫“锋利”?还有哪些动物有锋利的牙齿?
(2)出示PPT,了解刺猬长长的门牙。
6、了解“四肢”。
(1)看图了解刺猬的四肢。
(2)出示:( )刺猬的四肢很短,( )跑起来很快。 你能给这句话填上一组关联词吗?用“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7、理解“浑身”。
(1)“浑身”是什么意思?近义词是什么?(全身)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出示PPT。
(3)“密”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多)
8、齐读句子。
9、作者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详细地介绍了刺猬,其实就是围绕着第一句话所写的。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的开头,有一句概括全文或全段主要内容或中心的话,叫总起句。因此这句话我们叫做“总起句”。
四、小结。
1、因为身上长满了又短又多的硬刺,所以取名为刺猬,那么刺猬身
上的刺究竟有什么用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2、齐读课文1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刺猬的'刺究竟有什么用呢?自己读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2、出示:刺猬不仅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还能用它来搬运东西呢。
(1)短短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刺猬的刺有两个作用。作者是怎么把这两个作用连在一句句子里的呢?(不仅……还……)
(2)你能换其他的关联词来替换吗?
(3)这句话既连接了前面的内容,又引出了后面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就叫做过渡句。
(4)齐读句子。
3、那么,刺猬的刺究竟是怎么保护它的呢?
出示: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1)什么叫“强敌”?你认为哪些动物是刺猬的强敌? 出示PPT。
(2)当它把身体蜷成一团,变成一个刺球的时候,为什么强敌也拿它没有办法了呢?
4、刺猬是怎么运用身上的刺来搬运东西的呢?
出示: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
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进入梦乡”是什么意思?刺猬为什么要等人们睡觉了才出来呢?(刺猬是一种性格非常孤僻的动物,喜安静,怕光、怕热、怕惊。)
(2)圈出这句话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
(3)齐读句子。
三、复习巩固。
1、齐读全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刺猬的?你觉得刺猬“有趣”在什么地方?
2、完成课后练习1、2。
3、看视频“刺猬背西瓜”。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纸。
2、听写词语。
五年级下册语文《刺猬》教案设计 篇8
一、说教材
《刺猬》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课文,文本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小松鼠找刺猬的故事,学生一读就能懂。在开学的时候,我已经引导学生进行了自学,大部分孩子对故事内容已经非常熟悉。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松鼠找刺猬的故事,认识到观察要仔细,看问题要全面;做事情要细心。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9个生字。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分角色读、体会角色特点,明白文章所讲的道理。
四、说教学策略:
采取“以读为主、读演结合”,初读中整体感知; 演读中体验角色;议读中体会寓意。
五、教学流程:
(一)初读中整体感知
1、谈话、图片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小刺猬,真好看······
师:我们来学习课文“找(板书一个字)刺猬”。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有哪些问题呢?(学生质疑)现在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有不认识的字用笔圈一圈。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认读、集体认读。
4、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同时标记不认识字的读音。
5、学生回答问题:(师给以引导把话说完整)
6、小松鼠帮助刺猬妈妈找孩子,他是什么样的心情?(特别着急)你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动笔画出来。(东张西望、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刺猬妈妈听说孩子遇到了危险,她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着急、难过、惊慌)你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动笔画出来。谁能把他们的心情准确地读出来。指导有感情朗读。
7、 师:你们认为都谁读得好?下面我们分角色读一遍。
(二)演读中体验角色
1、分角色读
2、师生共同评价:”
3、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1)句式对比,如: 小松鼠跑到山上,东张西望地找了一圈儿,匆匆忙忙地跑回来对刺猬妈妈说……
小松鼠跑到山上,找了一圈儿,回来对刺猬妈妈说……
2)语气对比,如: 教师分别用“慢条斯理”和“心急如焚”两种语气读句子“不好了,你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全爬到山顶那棵大树上吊死了!”让学生听评议。
如:“哎呀!我的天哪!“应带着着急、惊慌、难过的心情去读。(文中两处同类句子,另一处同上)
(3)师随机指名,带着动作来读这句话。
其他学生跃跃欲试,抢着试一试朗读对话部分。
(4)小松鼠是故意犯错误吗?你从哪看出来的?师相机再指导小松鼠的话如何读(师范读个别句段)
让生画词语“十分认真,一本正经“等。
读时要表现出小松鼠那种肯定的语气。
(5)学生在小组内再分角色读一读
小结:刚才同学们读得特别精彩,有声有色,有演有情……。
师:下面同桌互读一下,读后再议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
(三)议读中体会寓意
1、出示课件:
这是一只( )的小松鼠。
2、生回答:
甲:这是一只粗心的小松鼠。
乙:这是一只不细心的小松鼠。
丙:这是一只看事物布全面,只看到一面就下结论的小松鼠。
丁:这是一只不认真观察事物的小松鼠。
戊:我觉得小松鼠有助人为乐的品质,虽然没有把这件事做好,但是我相信它以后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
3、小结寓意:通过学习使我们知道观察事物要仔细,看问题要全面,做事情要细心。
六、说板书设计
吊在树上
找刺猬 不认真观察
钻进土里
【五年级下册语文《刺猬》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刺猬》教案设计05-04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刺猬》教案设计04-03
五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案设计08-20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案设计08-21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案设计08-21
五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设计03-31
五年级语文下册《信任》教案设计04-01
五年级语文下册《归航》教案设计05-08
五年级语文下册《冬不拉》教案设计05-03